- 相关推荐
关于冬至传统故事
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大家都已经长了一岁。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冬至的传统故事,希望能为你提供帮助:
冬至节的故事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吃饺子故事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美食故事
冬至是严冬季节,人们以食取暖,以食治病,经过数千年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节令美食传统,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狗肉羊肉等都作为冬至节令食品。而伴随着冬至食俗,还有很多民间传说。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此俗由来已久。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祈求平息战乱,安享太平。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后来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在南宋时,临安人也在冬至吃馄饨,也包含着对异族的憎恨和对太平的向往。
河南人在冬至有吃饺子的风俗,称为吃“捏冻耳朵”。这也有传说: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原为医官,告老还乡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他看见南阳的乡亲受冻饿之苦,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于是他就叫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捏成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驱寒矫耳汤”施舍给乡亲吃。乡亲们服食后,冻烂的耳朵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这种“捏冻耳朵”吃,说是冬至吃了饺子不冻人。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而且混身发热,头上冒汗,于是称赞冬至吃狗肉真好。狗肉性热,冬天吃了确能暖身壮阳。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狗肉羊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在冬至至大寒的节令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补益身体,以求来年精神抖擞身强体壮。
在江南水乡,则有冬至之夜吃赤豆粥的习俗。这也缘于古代传说,南方的部族首领共工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因这个疫鬼最怕赤豆,所以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粥,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后来这种赤豆粥也称为“冬至粥”,其中除了赤豆以外,也加入红枣、核桃肉等,补益身体。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用糯米粉制成,内包用赤豆制成的豆沙,加上芝麻晕油等,这种圆形的甜品,也许原来也有与赤豆粥相同的起源?但后来逐渐引伸到“团圆”“圆满”,合家同吃表达人们对家庭幸福的祝愿。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可见冬至吃汤圆的风气之盛。
冬至传统故事
一、匈奴与馄饨的传说
相传在汉朝时期,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境。当时匈奴部落中有两个首领,分别姓浑和屯,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因此便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和“屯”的谐音命名,就叫作“馄饨”。为了平息战乱,过上太平安乐的日子,老百姓就在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包馄饨吃。
二、宋高宗赵构与馄饨的传说
相传宋高宗赵构非常爱吃御厨制作的馄饨,有一次御厨没有把馄饨煮熟,因此就有人要将这个御厨治罪,但因为只有这个御厨会做馄饨,赵构就赦免了他。后来这种馄饨的制作方法流传到民间,品种花样越来越多,成为冬至必备的节日食品。
三、捏冻耳朵的传说
相传医圣张仲景曾经在长沙做官,当他告老还乡时,恰逢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冻烂了。张仲景非常难过,于是让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驱寒的药材放到锅里煮熟,然后再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放到锅里再次煮熟,就做成了一种叫作“驱寒娇耳汤”的药物,分给老百姓吃,不久,大家的耳朵就都好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就在每年的冬至这一天,便模仿做着吃,形成“捏冻耳朵”的习俗,后来人们就称它为“饺子”。
四、吃狗肉的传说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民间就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以求来年有个好的兆头。
五、女娲与冬至饺子的传说
相传女娲用黄泥做人,到了冬至那天,天气寒冷起来,黄土人的耳朵被冻掉。她就在一个个黄土人的耳朵上都穿个小孔,用一条线通过,一头打个结扎住,一头塞进黄土人的嘴里,让黄土人咬住,这才保住耳朵没被冻掉。后来人每到冬至节,就包耳朵形状的饺子,意思是让女娲做的黄土人咬住带线“馅”的耳朵,不被冻掉。
六、吃赤豆糯米饭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期,有位叫共工氏的人,他有一个儿子,品行恶劣,危害相邻,最后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他又变成疫鬼,每到冬至这一天,就出来残害百姓。但他有个缺点,就是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赤豆糯米饭吃,以求驱赶疫鬼,消灾避难。
【冬至传统故事】相关文章:
2016冬至吃什么传统食物01-13
2022冬至习俗吃什么传统食物“补冬”11-09
冬至的古诗03-18
宁波冬至吃什么,宁波冬至习俗12-22
有关冬至的对联01-25
冬至节诗歌03-19
冬至的来历及习俗03-20
冬至节的来历10-31
冬至饺子的来历03-19
冬至节的由来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