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广西端午节的风俗
赛龙舟、包粽子、挂艾草……每年端午,人们所熟知的传统习俗都会重复上演。昨日,南宁扬美古镇、坛洛下楞村等地群众,都自发组织了隆重的龙舟竞赛及相关民俗活动,欢度端午佳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广西端午节的风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过,过端午的习俗在广西各个地方,又都呈现不一样的特色。看看曾居住在广西各地的老人,听他们聊聊自己记忆中的端午都是怎么过的。
桂林平乐
正午时分房前屋后 洒雄黄酒
从小在桂林平乐长大的潘女士,几年前才来到南宁定居。她告诉记者,每年端午,平乐一带的居民也会家家户户忙着包粽子。不过,他们包的粽子与大家常见的有所不同。“甜的、咸的都有,材料均取自天然的植物药草。”潘女士说,甜粽就是当地人俗称的“灰水粽”。包甜粽必须采用当地人所说的“黄金柴”,或将稻草燃烧成灰,泡水过滤后制作而成。“只有取用这两种材料,煮熟的粽子才会呈现金黄的色泽,碱性也较强。”至于当地的咸粽,多用花生、绿豆、板栗、黑芝麻混合糯米,在当中包裹一块排骨或一块五花肉包制而成。
潘女士说,自她懂事至今,端午到来,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门上挂艾叶。老辈人说艾叶可以辟邪;现在的年轻一辈则认为艾叶具有驱风祛湿的作用,有益于健康。
“此外,端午节当天正午时分,老人们还会在房前屋后洒些雄黄酒。”潘女士回忆道,历年端午节前夕,人们都会自行采购雄黄、米酒泡制雄黄酒。因为祖辈大多依山而居,山上蛇虫较多,为了防止蛇虫进屋,当地人习惯在端午这天将泡好的雄黄酒绕屋喷洒一圈,这一习俗也因此流传至今。
坛洛下楞
放河灯上天桥 狂欢一整天
在下楞村,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已延续数百年,除此之外,当地还有许多独具特色的节日习俗。
卢婶年轻的时候嫁到下楞村,至今已在村里生活了30多年。她说,在下楞村生活,首先要学会每一个下楞妇女都要掌握的技能,就是制作河灯。每年到了端午节,龙舟赛事过后,家家户户都会以巷子为单位,老老少少乘上船,到河里放河灯。“用蓝色、红色、青色等颜色的彩纸,叠成四角形的河灯,中间放上蜡烛。夜晚点燃蜡烛之后,将河灯小心置放于水面,就叫点河灯。”
卢婶说,端午节前,村里每条巷子的妇女们都围坐在一起做河灯,每个巷子大约制作两三百盏,到了夜晚,河面上星星点点,非常漂亮。下楞村人认为,他们祖辈依水而居,河灯能为他们祈福、保平安。
另外,端午的夜晚,下楞村人还会集中在空旷处,请来道公,在事先搭好的“天桥”上做法,当地俗称“上天桥”。其实,“天桥”就是以一些桌子搭建而成的金字塔状结构的架子,村民们围绕着“天桥”敲锣打鼓,热闹非凡。
邕城街坊
取回“龙船水” 煮饭熬药洗澡
家住边阳街的老南宁老农说,住在邕江边一带的街坊,小时候过端午都有这样的印象,就是在端午当天清晨去邕江取“龙舟水”(也有居民称“龙船水”),取回之后用来煮饭、熬药、洗澡。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延续这一风俗了。
不过,很多老南宁还是习惯在端午这天买回一些药草,回家用水烧开,再给全家人洗浴。“我们小时候一直是这么过来的,现在有了儿子、孙子,也希望他们遵从这一习俗。”永宁街一位阿姨对记者说,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习俗,每到端午,各个农贸市场、菜市以及大街小巷,才会有那么多销售药草的商贩。他们销售的,大都是鲜艾草、菖蒲、银花藤、野菊花、麻柳树叶、桉树叶、九节枫、活麻、柳树枝、野薄荷,以及桑叶等植物的叶茎,大家认为这样的“草药浴”可以解暑镇痛、散风清热,用在孩子身上可以去湿气、预防长痱子。
百色靖西
五月初五 赶药市购买草药
已在南宁定居多年的冷女士,老家在百色市靖西县。她告诉记者,最近几年,靖西县的端午药市已经发展为一个规模盛大的节日,很多人不远千里慕名前去采购草药。
冷女士说,在她的记忆中,每年端午,家乡都有一番别样的景象。其中靖西一带的壮族群众,除了做“牛角”粽粑纪念屈原之外,当天还有一个非常热闹的风俗街日——赶药市。这一天,四面八方的群众挑着一担担中草药汇集圩镇。仅在县城,药摊就摆满市场和附近街头。赶药市的男女老少成千上万,现场人头攒动、人声鼎沸。
“我们小时候就常跟着长辈一起赶药市,所以也能辨识不少药草。”冷女士说,当地端午赶药市的习俗已经延续数百上千年,因此,每逢端午,靖西县远近村医药农,以及周边德保、那坡、田东、田阳、右江区、天等、大新乃至云南、越南等地的民间医生和群众,也会将自采自种的各种中草药,或各种药用动物、矿物等运至靖西出售,在集市上,可以见到许多奇珍异草。
“随着时代变迁,现在的药市早已不再只是单纯买卖药草了,而是发展成了一个民间药材交流大会,以及民间医学交流的一个大舞台。”冷女士说。
广西玉林端午节的风俗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一年中仅次于春节、中秋的重大民间节日。玉林人过端午的习俗大体上与全国相同,但也有比较独特的地方。主要习俗有挂菖蒲、挂香包、包粽子、酿苦瓜豆腐、祭神祭祖和赛龙舟等。
"挂 菖 蒲
从初一开始,人们就在自家所有门口,特别是大门口,都挂上一束菖蒲, 实际上一扎菖蒲中包栝了菖蒲、艾枝、桃叶这三种都是具有驱邪作用的吉祥物,一直挂到端午节结束才取下来。
"挂 香 包
古人认为,小孩幼弱,容易招邪,所以,端午这天都给自己的孩子挂上香包,香包是用红布或花布经精心缝制而成,内装有艾叶 ,香味浓郁,故叫香包。
"包 粽 子
包粽子是端午的又一个主要内容。不过,玉林的老传统中,粽子与屈原无关。晋代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就是说5月初五端午日包粽子。玉林端午粽子和春节的粽子一样,用于祭拜神明和祖先,端午那天不会将粽子抛落江中,也不到江边设坛祭屈原。所以,玉林人过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成份不是很大。
粽子有两种,一种是“肉粽”,即常见的普通米粽;另一种是“灰水粽”,这种粽的糯米,事先用草灰水浸泡过,做出来的粽子晶莹剔透,佐以糖汁,甜爽滑脆,味道极佳,比“肉粽”更受喜欢。
特色菜肴
▎酿苦瓜、酿豆腐
玉林端午节的特色菜是酿苦瓜、酿豆腐。酿苦瓜的馅是猪肉、葱、糯米饭,为什么要放米饭呢?因为旧社会里,穷人家到了5月就青黄不接,去年的晚米吃完了,今年早稻又未成暑, 是最饥荒的时候。端午日将米酿到苦瓜里,就是“五月苦瓜肚有米”,兆示穷人五月有米饭吃,日子好过。
"赛 龙 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高潮。民国以前,南流江水深丈余,水面宽广,盛行端午赛龙舟。
广西端午节的风俗
过端午节,这一习俗在我国已经延续了2000多年。每到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全国各地都按其传统的风俗过节,广西人也不例外。广西人过端午时,为纪念屈原而沿袭下来的传统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备牲醴等;而在屈原的传说尚未广泛流传前,端午的习俗则因袭对恶日的禁忌,以保健、避疫为主,而保健、避疫,又主要体现在挂艾叶菖蒲、佩香囊避邪,以及洗中药浴、泡饮草药酒与雄黄酒上。
赛龙舟
作为端午节最具特色的习俗,赛龙舟由来已久。民间传说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于是每年农历五月五日便划龙舟以示纪念,并借划龙舟驱散江中的鱼,以免鱼儿吃掉屈原的遗体。如今,赛龙舟已成为一项大众化的传统竞技运动,每年端午,广西的各地都有赛龙舟的活动,届时江边河畔,人山人海、热闹无比。
其龙舟分为两种。其一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有小孩装扮各种历史、神仙人物,下层载有鼓吹手,敲锣打鼓,两旁坐着划船的水手,这种龙舟颇具表演色彩。另一种就是竞赛用的小龙舟。比赛时,小龙舟绕着大龙舟打转,待大龙舟上抛下物件,小龙舟上的水手便下水争抢。其中以钱和鸭两物最难抢得,因为钱币入水即沉,而鸭子则会四处游窜躲避。
南宁市的赛龙舟活动自解放后至今一直在邕江举行,今年第一次移师南湖公园,赛程以南湖大桥为起点,碧湖路为终点,全长600米。6月20日,51支男女船队在此角逐。
吃粽子
端午节,广西各族人民都有吃粽子的习俗,粽子的做法也各有讲究。在南宁生活了7年多的陈大妈祖籍湖北仙桃市,她告诉记者,在老家,每年端午,家家户户都煮糯米饭或蒸粽子,除了家人自己品尝外,还要将部分粽子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人们为了防止鱼将粽子吃掉,就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进江里,后来渐渐用方便简单的粽叶包米代替竹筒。广西人包粽子,也沿袭了这一习俗。
挂艾叶菖蒲、泡饮草药
酒往年端午,记者家住的院子里,楼上楼下都有不少人将菖蒲、艾叶、蒜头、龙船花等中草药叶扎成一束,挂在门边。一问才知道这也是广西人过端午的传统习俗之一,除此之外,一些人家还将这些中草药泡酒饮用。
草药浴
家住南宁市城北区南铁机务段的韦家昌是老南宁了,他说小时候一到端午,母亲就会到菜市买回一把一把的中草药回来熬水后给自己洗澡,说是洗了之后就不会生疮长痱子。现在自己有了孩子,就每年给孩子洗。韦先生说,这种端午“草药浴”在广西流传已久,不仅是南宁,很多地方都有这种习俗。
端午节故事与传说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
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与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后来的后来,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变化。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将这个一直流传的端午原意给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纪念屈原的划龙船及包粽子等习俗,联系到他的身上。
现在大部分得人都只记得端午节与屈原有关,而其实一些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屈原的故事也没有多大的印象了。他们知道的是,这是吃粽子的节日,如此而已。
关于端午节赛龙舟,其实现在不是端午节的到来赛龙舟的比赛项目也是处处有。从驱邪避疫,到纪念屈原,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很大的变化。
这个节日的原意,在年复一年的社会变迁中渐渐的受到“ 蚕食”。
今天,这个节日变成了一个中国人美食的节日。从旧有的角黍,粽子制作到今天的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包粽。许多的地方都融入自己的地方美食特点在粽子中。
其实,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是赛龙舟。关于龙舟的竞渡,文字的记载始于公元五百年前梁代吴均的的《续齐谐记》。较后,许多的记载中都可以找到有关赛龙舟的文字记载。现存中国各地的数千种方志中,共有227种方志有龙舟竞渡的记载。
端午划龙舟,龙舟竞渡的说法,包括有“大众舟齐出发,赶往丞救屈原。”及“一呐喊鼓乐吓退蛟龙。”。这些都让人联想到屈原。
每年的端午,在中国大江南北以及南洋一带的华族,都还会举办龙舟竞渡,提倡端午龙舟赛。
广西壮族端午节的风俗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大部分地区的壮族都过端午节。这一天壮族人民用糯米包成各式各样的粽子,煮熟后自己食用,有的地方将一些投入江中,以祭奠诗人屈原的英灵。有的地方则有着各种各样的规定,例如:这一天不吃肉,只吃凉粽子,表示对屈原的清孝;有的地方则当月不剃头,以示孝敬等。有的把雄黄酒喷洒到房屋的四周,说是可以辟邪;有的则喝雄黄酒,或者用雄黄酒洗澡,表示消灾;有的地区则用艾草、枫叶或茅草插在门口上,说是可以驱邪等等。而靠近江河边的壮族,则举行赛龙舟活动,他们用长竹筏做龙舟,在河面上进行比赛。
而居住在文山地区的一部分壮族在端午节这天则杀鸡、宰鸭、鱼等来祭奠伟大的屈大夫,就像祭奠自己的祖先一样供奉。这一风俗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直到现在壮族人民一样还在深深的缅怀着为国家、为民族而牺牲的屈大夫。
据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记载,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千秦,但遭到楚国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被免了职,赶出了都城,而且还被流放到了沅、湘流域.在他流放的过程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的诗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端午节又与壮族有什么关系呢?这我们还得从庄桥说起。首先,屈原和庄躥都是百越人,也就是我们今天壮族的祖先。公元前299年,庄躥因不把东地割让给齐国而据地自治,屈原也因反对楚国割让东地给齐国,被认为是庄躥的同谋,并迁怒了楚顷襄王,被辞官流放。尽管史料中并没有庄躥和屈原有任何的直接联系,但从屈原死后庄躥接受楚顷襄王的招安来看,庄躥是被屈原的思想影响了的。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楚国京都被秦国攻占,屈原悲愤交加,抱石投入汩罗江以身殉国。也因为屈原的爱国之心打动了庄躥回归楚国,愿意接受楚顷襄王的招安,誓死保卫楚国。
垂沙战役后,庄躥据东地反楚自治,与楚为敌,屈原是楚人,非常怀念之前的团结局面,垂沙之战,使楚国四分五裂,这是屈原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所以屈原才因“忌讳”而不写庄躥反楚自治之事。屈原在晚年之所以颠沛流离于沅、湘流域,把全身心投入到国家的社稷之中。但到了最后换回的却是国家的四分五裂,国破家亡。屈原的爱国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庄躥的爱国之心,救国之情。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屈原以身殉国后庄桥接受楚顷襄王的招安。
根据史书的记载,楚顷襄王一十九年(公元前276年),时值战国中晚期,庄躥到达滇池地区,在庄躥与秦争夺楚巴、黔中郡时,道路被秦所断,只有率众返回滇池故地,灭掉夜郎国,然后王滇,建立滇国,开始了其统治滇池地区的历史。
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征服滇国,设置益州郡,后来因滇国内多次发生内讧,末代滇王被杀。句町国战胜滇国,大部分的滇国民众成为战利品或者战俘,被-迫南迁,一部分到达广西西部一带,有一部分则到达云南文山等地区,与当地的土著居民融合或生活在一起,成为了现在壮族的祖先。
现在端午节已经被联合国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为百越族的后裔,在感到欣慰的同时,我们有着更沉重的责任去发扬和继承端午文化和百越文化,让壮族的后代子孙都要记住我们的祖先所留给我们的一切!
广西南宁端午节的风俗
早在《史记孟尝君列传》中就有记载,至晚在战国时代,北方中原地区就把五月五日当做“恶日”。东汉《风俗通义佚文》也有“五月盖房,令人头秃”“五月到官,至晚不迁”等说法。尽管这些文献有关农历五月初五的记载大都支离破碎,若将这些碎片拼接起来,仔细研究,可以看出端午节背后的禁忌信息。
农历五月初五正是仲夏时节,古人认为,这是一年之中阴气开始下沉,阳气开始上升的交界点。每逢这个时期,气温上升,蛇虫繁殖,疾病瘟疫高发,于是人们称之为“恶月”。千年流传下来的端午节习俗,也就和“辟邪”、“祈愿”这些目的搭上了亲密关系。
雄黄酒香囊药市
为了祛除体内的潮湿闷热,避免屋中蚁蝇孽生,百虫出动,民间流传下来的端午节习俗,不少都与中草药有关。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端午喝雄黄酒的习俗,因为一段许仙与白蛇娘子的动人爱情传说而被人们所熟知。而雄黄最大的功效,正是可以驱赶仲夏时分出动的蛇虫。
不过,端午喝雄黄酒的习俗主要在江浙地区流行。在广西,每逢端午节,各地的人们则会有将艾蒿、菖蒲等中草药以红纸包裹成宝剑或是小人状,挂在家门上,起到辟邪的作用。
除此之外,大人还喜欢用苍术、藿香、茱萸等草药制成各式花花绿绿的香囊,给孩子们扣于胸前,或是用桉树叶、野薄荷、银花藤等草药熬水给孩子洗澡,各种举动都有着为幼辈们祈求健康的美好愿望。
每逢端午节前后,南宁的市民都可以在菜市场买到这些相关的草药,或是回家悬挂,或是熬水洗澡,这样的习俗,是广西端午常见的习俗特色之一。
稻作民族“龙”文化
作为端午节最主要的传统习俗,赛龙舟是人们聊起端午话题时,不可避免的一项内容。这一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候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死去,人们自发划船前往营救。最后,挽回不了屈原生命的人们,开始了在农历五月初五划龙舟纪念屈原的活动。
传说归于传说,史料记载还是有其可考性。龙舟竞渡的习俗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那时候的古人,在急鼓声中划着刻成龙形的独木舟,进行竞渡游戏,娱神乐人。这是一种祭祀仪式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龙舟竞渡游戏是熟习水性的南方人发明的,之后才渐渐传入北方。
龙在传说中是能够呼风唤雨的神物,是南方稻作民族的文化崇拜图腾。人们在祈祷风调雨顺的时候,往往就是对龙进行祷告。在广西的农村田间,有些小型水车就被称为龙车,水蛇也叫龙蛇。稻作民族的生活,与龙的寓意息息相关。所以龙舟竞渡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竞技运动,它的背后还有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以及团结协作奋进的文化内涵。
南宁人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用“龙船花”洗澡,也就是采集青蒿、菖蒲、香茅等草药煮水洗澡。要是在过去,南宁人还会在端午节的清晨去邕江取“龙舟水”也叫“龙船水”,用于煮饭、熬药之用。
舌尖上的端午节
糯米被视作稻米中的上品,古时候大都在祭祀活动中才会被用到。作为祭品而流传下来的粽子,在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中很被看重。南宁人端午节最爱吃的粽子,是一种被称为“凉粽”或是“碱水粽”的粽子。
南宁人包凉粽有不少讲究,比如要求包裹粽子的竹叶叶阔无毛且清香性凉,凉粽的形状一般会包成细长形或三角形。甚至还有些习俗,是把稻草烧成灰来泡水,取此水浸泡糯米之后包成粽子。凉粽在食用时,人们喜欢蘸取蜜糖或是白糖食用,基本就以甜味为主。
汪曾祺曾在自己所写的文章——《端午的鸭蛋》中有过介绍,称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其中,咸鸭蛋位列其一。一来是说这红色的菜可以祈愿今后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二则是人们认为红色的物品可以辟邪避暑。
由此可见,传统节日流传下来的民间习俗各有说法,不管他们各自的寓意如何,万变不离其宗的,是都饱含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广西桂林端午节的风俗
桂林端午习俗一:赛龙舟
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漓江码头就搭起一道道青龙、黄龙双龙戏珠的彩门,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彩球在空中飘飞,江面上一片喜气。端午节龙舟竞赛就在漓江上进行。
桂林自古就有十年一大扒,五年一小扒的赛龙舟风俗。过去,划龙舟除纪念屈原外,还有祝福年成好,禳灾除难的意义。每逢戊年一届的龙舟盛会,还在正月初一,各村、各街都要举行“开鼓”仪式。“开鼓”这天,青年们都集中在本村、本街的庙宇前,开始鸣炮,擂响划船鼓、敲响划船锣、唱起龙舟歌,热闹声引来了邻村的男女老少都来参观、祝贺。开鼓是划龙船的信号,各龙船兄弟也互相祝贺,以增进友谊。
【广西端午节的风俗】相关文章:
端午节的驱邪风俗08-09
端午节的风俗粽子08-25
苏州端午节的风俗06-20
介绍端午节的风俗作文09-26
端午节的传统风俗文化02-26
南方过端午节的风俗12-26
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06-03
中国端午节的风俗作文07-13
关于端午节的风俗作文07-13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650字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