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学与大人的阐释
关于大学和大人的解释,古代和现代的意思有差别,但是也有相同之处,先来看大学一词。大学在古代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指的是博学,也就是学问很大,知识面很广。
第二种意思是相对于小学来说的,那什么是小学呢?它是否相当于咱们现在普及的基础教育呢有点相同,二者的共同点是接受小学教育的孩子年龄都比较小,咱们现在适龄儿童是六周岁开始进入小学,古代接受小学教育是八岁,相差不大。不过受教内容就有差别了,现在孩子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古代小学偏重于掌握文字知识,除此之外还教给“洒扫、应对、进退”之节,也就是一些基本的生活卫生和力所能及的劳动,再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语言、礼貌、举止态度等礼节,另外还有“礼、乐、射、御、书、数”之文,也就是《礼记》中所说的“六艺”。概括说来就是学习文化、生活的艺术(音乐之类),研习武功,掌握驾驭马车和马匹的本领,学习文字学以及算术和数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这个阶段是为以后进入大学打基础的过程。如果有兴趣可以去曲阜“孔子六艺城”亲身体验一下当年的“小学生活”。在进入大学前要在小学待个七八年的时间,十五岁左右进入大学。小学在古代也是普及性教育,人人都可以上(主要是男孩子),而大学则不然,有资格上大学的是这些人:天子的长子,这是将来要嗣位为天子的;天子的众子,这是将来要建国封侯的;公卿、大夫、士的嫡长子,他们是有采邑的。这些人才能入大学,学习治人的理论和实践。而庶人子弟只有才学俊秀者才能入大学,学而优则仕,去治国安民。看来什么人能够研习大学在古代是分等级的,不像现在凭成绩录取。大学教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小学是学习基础知识,大学是研究事物表象背后的原因。有了小学的基础,才能有大学的深造,所以朱熹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这就有了大学和大人的关系。
大人从古至今都有一个相同的解释,就是地位比较高的人称之为大人,往往用来称呼官场上的人。这是一种尊称,如某某大人等。还有一种说法是指举行了成人礼之后被称为大人,就像现在的十八岁成人仪式是差不多的事。“大人”是相对于“小孩”而言的。在《大学》一文中“大人”指博学之人,具有崇高的德行和人格,是能够将来治国平天下的人。近代以来,大学这个词的意思一般就是指“研究学术,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民国时期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先生有名言说:“大学,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很精辟地道出了大学的实质。大学不是用高楼大厦堆砌起来的,而是由大师们的学养风范带动和彰显出来的具有浓厚的文化知识气息的所在地,是教书育人的诲人不倦和你追我赶的学习劲头所烘托出来的大学之风。没有大师何来大学,因此培养国家栋梁之才是建立大学的根本所在。从培养人才这个角度古今大学是薪火传承的。
【原文】
知止①而后有定②;定而后能静③;静而后能安④;安而后能虑⑤;虑而后能得⑥。物有本末⑦,事有终始。知所先后⑧,则近道⑨矣。
【注释】
①止:所达到的地方。作名词用,即所当止的最高境界。
②定:定向,志向。
③静:安静。指心不浮躁、妄动。
④安:安稳。指所处而安。
⑤虑:考虑,思虑。指思虑周详。
⑥得:得到,收获。指得其所止。
⑦本末:树木的根和末梢,引申为事物的根本和枝节。
⑧知所先后:指能够知道和把握道德修养程序的主次先后,轻重缓急。
⑨道:指大学的道理,即至善之道。
【经典原意】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当代阐释】
凡事切中要害
若是做人先修身,若是擒贼先擒王,若是做事先抓本。本末与始终总是人生路上的大学问。本末与始终的关系也是大学之道的辩证方法。这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搞不清何谓本、何谓末就会本末倒置,得不偿失,就会造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尴尬与无奈。修身悟道也有先后顺序,如果颠倒次序就会欲速则不达。总之凡事要切中要害,周密考虑慎重行事。
【大学与大人的阐释】相关文章:
《聊斋志异之大人》原文及译文09-23
广州加拿大人国际学校简介01-21
大人和孩子通用的口才训练方法07-23
古诗词中的10大人生境界07-03
报考同等学力申硕的四大人群分析01-14
2017中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古代版」09-01
吃什么可以补脑-大人小孩都可以吃的10道营养丰富的补脑菜01-23
最新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