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之石清虚》原文及译文

时间:2023-02-24 08:00:47 国学智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聊斋志异之石清虚》原文及译文

  引导语:《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聊斋志异之石清虚》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聊斋志异之石清虚》

  邢云飞,顺天人。好石,见佳石,不惜重直。偶渔于河,有物挂网,沉而取之,则石径尺,四面玲珑,峰峦迭秀。喜极,如获异珍。既归,雕紫檀为座,供诸案头。每值天欲雨,则孔孔生云,遥望如塞新絮。有势豪某,踵门求观。既见,举付健仆,策马径去。邢无奈,顿足悲愤而已。仆负石至河滨,息肩桥上,忽失手,堕诸河。豪怒,鞭仆。即出金,雇善泅者,百计冥搜,竟不可见。乃悬金署约而去。由是寻石者日盈于河,迄无获者。后邢至落石处,临流于邑,但见河水清澈,则石固在水中。邢大喜,解衣入水,抱之而出。携归,不敢设诸厅所,洁治内室供之。

  一日,有老叟款门而请。邢托言石失已久。叟笑曰:“客舍非耶?”邢便请入舍,以实其无,及入,则石果陈几上。愕不能言。叟抚石曰:“此吾家故物,失去已久,今固在此耶。既见之,请即赐还。”邢窘甚,遂与争作石主。叟笑曰:“既汝家物,有何验证?”邢不能答。叟曰:“仆则故识之。前后九十二窍,巨孔中五字云:‘清虚天石供。’”邢审视,孔中果有小字,细如粟米,竭目力裁可辨认;又数其窍,果如所言。邢无以对,但执不与。叟笑曰:“谁家物,而凭君作主耶!”拱手而出。邢送至门外;既还,已失石所在。邢急追叟,则叟缓步未远。奔牵其袂而哀之。叟曰:“奇哉!经尺之石,岂可以手握袂藏者耶?”邢知其神,强曳之归,长跽请之。叟乃曰:“石果君家者耶、仆家者耶?”答曰:“诚属君家,但求割爱耳。”叟曰:“既然,石固在是。”入室,则石已在故处。叟曰:“天下之宝,当与爱惜之人。此石能自择主,仆亦喜之。然彼急于自见,其出也早,则魔劫未除。实将携去,待三年后,始以奉赠。既欲留之,当减三年寿数,乃可与君相终始。君愿之乎?”曰:“愿。”叟乃以两指捏一窍,窍软如泥,随手而闭。闭三窍,已,曰:“石上窍数,即君寿也。”

  作别欲去。邢苦留之,辞甚坚;问其姓字,亦不言,遂去。积年余,邢以故他出,夜有贼入室,诸无所失,惟窃石而去。邢归,悼丧欲死。访察购求,全无踪迹。积有数年,偶入报国寺,见卖石者,则故物也,将便认取。卖者不服,因负石至官。官问:“何所质验?”卖石者能言窍数。邢问其它,则茫然矣。邢乃言窍中五字及三指痕,理遂得伸。官欲杖责卖石者,卖石者自言以二十金买诸市,遂释之。邢得石归,裹以锦,藏椟中,时出一赏,先焚异香而后出之。有尚书某,购以百金。邢曰:“虽万金不易也。”尚书怒,阴以他事中伤之。邢被收,典质田产。尚书托他人风示其子。子告邢,邢愿以死殉石。妻窃与子谋,献石尚书家。邢出狱始知,骂妻殴子,屡欲自经,家人觉救,得不死。

  夜梦一丈夫来,自言:“石清虚。”戒邢勿戚:“特与君年余别耳。明年八月二十日,昧爽时,可诣海岱门,以两贯相赎。”邢得梦,喜,谨志其日。其石在尚书家,更无出云之异,久亦不甚贵重之。明年,尚书以罪削职,寻死。邢如期至海岱门,则其家人窃石出售,因以两贯市归。后邢至八十九岁,自治葬具;又嘱子,必以石殉。及卒,子遵遗教,瘗石墓中。半年许,贼发墓,劫石去。子知之,莫可追诘。越二三日,同仆在道,忽见两人,奔踬汗流,望空投拜,曰:“邢先生,勿相逼!我二人将石去,不过卖四两银耳。”遂絷送到官,一讯即伏。问石,则鬻宫氏。取石至,官爱玩,欲得之,命寄诸库。吏举石,石忽堕地,碎为数十余片。皆失色。官乃重械两盗论死。邢子拾碎石出,仍瘗墓中。

  异史氏曰:“物之尤者祸之府。至欲以身殉石,亦痴甚矣!而卒之石与人相终始,谁谓石无情哉?古语云:‘士为知己者死。’非过也!石犹如此,何况于人!”

  译文:

  邢云飞是河北顺天府人,喜欢玩赏石头,见到形态特别优美的玩石,自己从不惜代价收买。一次,偶然到河中打鱼,水中有一块东西把网挂住了。他潜伏到水底把它捞上来,一看,是块尺把长的方石头,四面玲珑剔透,峰峦叠起,秀美异常。邢云飞非常高兴,如同得到了无价的珍宝。带到家中,用紫檀木雕了一个底座,把石头安在上边。陈设在桌子上。每当天将下雨的时候,石头的每一个细孔中,都有云烟生出,远处观望,如同在上面塞了白色的棉絮。

  一个有权势的土豪,来到邢云飞家中,要求观看一下石头;他一见到石头,就把石头递到健仆手中,策马扬鞭而去。邢云飞无可奈何,只有顿足悲愤罢了。那仆人扛着石头走到河边,将石头放在桥上休息,忽然失手,石头掉到河中。土豪愤怒地用鞭子抽打仆人,马上出钱雇佣善长水性的人,到水中打捞。但是,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到处搜寻,始终没有见到。最后,只好贴了一个愿出重金悬赏打捞石头的约书,就走了。自此以后,到水中打捞石头的人,每天都把河挤满了,最终仍然没有一个人得到。后来,邢云飞来到石头掉落的地方,望着滔滔的河水呜咽悲泣。只见河水清澈见底,而石头仍然还在水中。邢云飞大喜,脱去衣服跃入水中,抱着石头从河底浮出,把它带回家,再不敢将石头摆放在客厅中,就另打扫一间清洁的屋子,把石头陈设在那里。

  一天,忽然来了一位老头敲门,要求看一看石头,邢云飞假托说石头已经丢失了。老头笑着说:“客厅里陈设着的不是吗?”邢云飞便把他请到客厅里,以证实确是丢失了。等到老头子与邢云飞走到客厅里,那块石头果然陈没在客厅的几案上。邢云飞惊愕地说不上话来。老头子用手抚摸着石头说:“这是我家的旧物,丢失了已经很久了,今天才知道它原来在这里。我既然找到了,那就请你归还我吧!”邢云飞很窘迫,便与老头子争论谁是石头的真正主人。老头子笑道:“既然是你家的东西,有什么验证?”邢云飞回答不上来。老头笑说:“我本来就识得,此石前后共有九十二个孔窍。那个大孔中有五个字,是:‘清虚天石供’”邢云飞细细审视,果然如同老头说的,孔窍中刻有小字,细如粟粒。只有仔细看,才能辨认清楚;又数它的孔窍,也像老头子说的那样。邢云飞没有话说,只是执意不给。老头笑着说:“谁家的东西,凭你来作主啊。”拱拱手便走了。邢云飞把他送出门去;回到屋里一看,石头不见了,大吃一惊。心疑是老头干的,急忙去追赶老头。而老头在慢慢地走着,还未走远。跑上前去拉着他的袖子苦苦哀求。老头说:“奇怪啊!那么一块大石头,能用手握着藏到袖子里吗?”邢云飞知道老头子是神人,强拉着他回来,跪在他面前请求还给他。老头就问:“这块石头,究竟是你家的,还是我家的?”邢云飞说:“确实是属先生你的,但我求先生割爱啊!”老头说:“既然是这样,那么石头本来就在这里。”邢云飞进到内室,则石头仍然放在那里。老头说:“天下的宝物,应该给与那些真正爱惜的人。这块石头能自己选择主人,老汉我也高兴啊。然而这块石头急于自我显露,他出世过早,而恶劫的运气还未消除。我确实是想把它带走,等三年后再奉赠你。但是,既然你一定想留下,应当减少你三年的寿数,这样这块石头才能自始至终与你相伴,你愿意吗?”邢云飞说:“愿意。”老头于是用手指捏石头的孔窍,石窍像泥一样软,随手闭塞。老头捏闭三窍,说:“石头上的孔窍数,也就是你的寿数。”老头子欲去,邢云飞苦苦地挽留他,但老头坚决辞别;邢云飞问他姓字,他也不说,就去了。

  时间过了一年,邢云飞因为有事出门去,夜间有小偷到他的房问,别的什么东西也没丢失,惟独把那块石头偷了去。邢云飞回来,见石头丢失,悲痛伤心得要死。他到处访察、购求,但没有一点踪影和头绪。又过了几年,偶然到报国寺去,见到有卖石头的,走近一看,就是自己丢失的那块石头,邢云飞准备认走自己的石头。但卖石头的很不服,因而扛着石头告到官府。官府问:“你有什么证据啊?”卖石头的能说清楚石头上的孔窍数。邢又问卖石头的其它特征,却茫茫然说不出来了。邢云飞寻于是说明这石头窍中的五个字及三个孔窍被捏闭的指痕。邢云飞的情理,得到伸张。当官的于是想以棍杖责打卖石头的人,卖石头的人解释说,这是他用二十两银子在集市上买来的,这才把他放了。邢云飞得到石头后,用锦帛把石头包裹起来,藏在木柜子中,偶尔观赏,必先烧香以后才拿出来。

  有一位尚书,想花百两银子的价格购买邢云飞的石头。但邢云飞回答:“就是万两黄金也不卖。”尚书很生气,就借故其它的事,陷害邢云飞,把他关在监狱里。为了把邢云飞救出来,家里人便典卖田产。尚书于是托人传话给邢云飞的儿子,儿子又把情况告诉了邢云飞,邢云飞宁愿以死殉石,也决不给这个尚书。邢云飞的妻子于是与他的儿子偷偷商量,把石头献给了这个尚书。邢云飞出狱以后才知道这件事,他骂妻子打儿子,屡次想自杀,都被家人觉察而未死成。一天,夜间,邢云飞梦见一伟丈夫来,自称是:“石清虚。”告诉邢说:“不要难过。我只不过与君分别年余。明年八月二十日清晨,可到崇文门,用两贯钱就可赎回来。”邢云飞得到这个梦示后,很高兴,特别记住这个日子。再说那块石头到尚书家以后,再也没有孔窍出烟雾的灵异,时间一久,尚书也就不以此石为珍贵。第二年,这位尚书以获罪而被削职,接着就死了。邢云飞按期到崇文门,尚书家中人把石头偷出来,正在寻找买主,邢云飞见了用两贯钱买了回来。

  后来,邢云飞八十九岁了,就自己准备好送葬的寿材、寿衣,又嘱咐自己的儿子,必定用这块石头殉葬。不久,邢云飞果然死了,他儿子就遵照他生前遗嘱,把石头给埋到坟里。大概过了半年时间,小偷把坟墓挖开,把石头盗走了。邢云飞的儿子知道了,但也无法去搜查寻找。过了二三天.邢云飞的儿子携带着仆人走在路上,忽然见到两个人,跌跌撞撞,满头大汗,对着天空自已认罪说:“邢先生,不要相逼,我二人把石头拿去,不过卖了四两银子罢了。”邢云飞的儿子便捉住两个偷石者,送到官府,一审讯就伏罪了。问石头哪里去了,说已经卖给一位姓宫的了。把石头取回来,长官玩弄着爱不释手,竟想得到这块石头,命令把石头寄存在官库中。差役把石头举起,忽然石头掉在地上,碎成几十片,众人无不失色。长官于是就用重刑处死了两个偷盗石头的贼。邢云飞的儿子将石头的碎片拾起,回去后,仍然埋到邢云飞的坟里。

  作品赏析

  首先,说说故事题材。

  翻开中国古代小说,在题材上能把普通劳动者作为小说之主角,可谓少之又少。而在《聊斋志异》491篇小说中,占主要分量的题材则是社会普通民众及其生活,主人公为“庶民”者比比皆是。而且,他善于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揭示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石清虚》也是这样。蒲松龄题材领域的新开拓,实际上是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开创性贡献。在作者笔下,奇石也成了他写鬼写妖、刺贪刺虐、惩恶扬善、愤笔嫉世的创作素材。因为他本身就是当时知名的奇石收藏家和鉴赏家,尤其喜欢灵璧石,他收藏的“海岳石”、“蛙鸣石”、“三星石”最为有名;他写有不少赏石诗词,编有赏石理论著作《家政内编·石谱》。邢云飞与奇石的形象倾注了蒲松龄的大量心血,《石清虚》借石叙情,既歌颂了邢云飞人品之高尚,又鞭挞了封建恶霸之残忍,深刻提示了封建社会的罪恶本质;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其人生遭遇的孤愤,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次,说说形象塑造。

  《石清虚》是一篇古代嗜石、购石、藏石、赏石、护石、“殉石”的佳作,时而释放着感人的艺术魅力。蒲松龄明写石、实写人,借助人石形象,宣扬“人性”的可贵,悲叹“人性”的异化。在小说中,石奇、人奇、事奇、情奇、遇奇、结局奇,奇妙的安排如梦似幻,变幻莫测。邢云飞爱石如命,为了保护石清虚,他宁愿“减三年寿数”;然而,蛮横卑鄙的势豪、尚书,无耻可恨的贪官、盗贼,时刻不让他安宁,使其际遇曲折不断。作者正是通过主人公与命运的不断抗争,塑造了一个正直勇敢、不畏强暴、酷爱艺术的、纯朴的劳动人民形象。《石清虚》文长不过1400字,作品中邢云飞及妻儿、土豪及仆人、老头及“丈人”、尚书和长官、小偷和盗墓贼、差役和卖石人,相继出现有13个人物,除主人公邢云飞外,对神秘老头、“丈人”的刻画,也比较细腻、生动,成为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艺术形象。当然,也无情地刻画和揭示了尚书、豪绅、贪官、盗贼之类的丑恶嘴脸,描绘了当时逼真的社会现实,揭示了整个封建社会腐朽黑暗。郭沫若评价蒲松龄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第三,说说情节安排。

  蒲松龄写《石清虚》,实述奇石缘。主要通过邢云飞“几得几失石清虚”为线索来展开的。一得一失:邢“偶渔于河,有物挂网,沉而取之,如获异珍”;被势豪某得知,“踵门求观,举付健仆,策马径去”。再得再失:势豪仆人“忽失手堕诸河”,“百计冥搜”不见,邢至落石处,“但见河水清澈,则石固在水中”,抱之而出;一次邢因故外出,“夜有贼入室,窃石而去”。三得三失:邢“偶入报国寺,见卖石者,则故物也”,“邢乃言窍中五字及三指痕,理遂得伸”,得石而归;尚书欲夺异石,设局使邢入狱,“妻与子谋,献石尚书家”。四得四失:尚书因罪削职并郁郁而死,邢“至海岱门,则其家人窃石出售”,邢以两贯得石而归;邢卒,“贼发墓,劫石去”。五得而终:“(子)见两人奔踬汗流,遂絷送到官,一讯即伏”,差役举“石忽堕地,碎为数十余片”,“邢子拾碎石出,仍瘗墓中。”至此,人石完全“粘合”在一起,也算有个“圆满”的结局。在情节的提炼上,离奇不失其真,曲折不失其严,丰富不落窠臼,其波澜起伏、层层迭起、环环紧扣。经过“五起五落”,“石清虚”尽管变成“碎片”,但与主人从此“长相守、永不离”,应验了“天下之宝,当与爱惜之人”。这里预示了一个人生哲理:即美应该属于真正理解美、热爱美的人;蒲松龄多希望变成“石清虚”,一生光华只为知己绽放,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知己的渴望和讴歌。

  拓展阅读

  聊斋志异介绍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作品鉴赏

  《聊斋志异》在艺术上代表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它博采中国历代文言短篇小说以及史传文学艺术精华,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造奇设幻,描绘鬼狐世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鲁迅说:“聊斋志异虽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屈,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 前”(《中国小说史略》)。这里明确指出了《聊斋志异》一书而兼志怪、传奇二体的特色。“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不能简单理解为“用传奇的笔法,去表现志怪的题材”,其实,蒲松龄对志怪传统和传奇笔法,既有继承又有超越。

  1、《聊斋》对志怪题材的继承和发展

  六朝志怪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发明神道之不诬”,内容荒诞无稽,情节简略、单调,艺术粗糙平板;《聊斋》虽然也写花妖狐魅的怪异题材,但为的是曲折反映社会现实,抒发自己内心“孤愤”,在内容的深广度上,都超过了以往的志怪、传奇。

  2、《聊斋》对传奇笔法的继承和超越

  鲁迅认为,唐传奇“虽尚不离于搜奇记异,然叙述婉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中国小说史略》)可见,唐传奇比之六朝志怪,除了题材内容的发展之外,特别是在艺术上的超越。从情节结构上,它从六朝志怪的“粗陈梗概”发展到丰富曲折、首尾完整的故事;在语言文字上,从志怪的简率古朴、粗糙平板发展到文辞华丽、形象生动;在表现手法上,从六朝志怪单调平板的如实记述发展为“尽设幻语”的委婉叙写。

  《聊斋》对传奇笔法的超越:

  《聊斋》除了对唐代传奇情节曲折、叙写委婉、文辞华丽等特点的继承,有又对其的超越,具体表现 在:一是从故事体到人物体,注重塑造形象;二是善用环境、心理、等多种手法写人;三是具有明显的诗化倾向。

  情节离奇曲折,富于变化

  《聊斋》每叙一事。力避平铺直叙,尽量做到有起伏、有变化、有高潮、有余韵,一步一折,变化无穷;故事情节力避平淡无奇,尽量做到奇幻多姿,迷离惝恍,奇中有曲,曲中有奇。曲是情节的复杂性,奇是情节的虚幻性,曲而不失自然,奇而不离真实,这是《聊斋志异》艺术力量之所在。

  手法多样,塑造形象

  1、赋予花妖狐魅形象以“物的自然性”和“人的社会性”。

  《聊斋志异》所写鬼狐花妖,作家一方面赋予它们以人的社会性,另一方面又保持它们某种自然性,写得狐有狐形,鬼有鬼态,从而显得牛趣盎然。如虎精苗生的粗犷(《苗生》),牡丹精葛巾的芳香(《葛巾》),蠹鱼精素秋的善读书(《素秋》),鼠精阿纤的善积粟(《陶纤》),蜂精绿衣少女的细腰(《绿衣女》)。这就不仅使人物性格特点突出,而且使读者有鲜明的形象感受。

  2、通过主要特征和生动细节写人。

  《聊斋志异》刻画人物时,或通过人物的声容笑貌和内心活动,或通过生物、准确的细节,往往寥寥数笔,便能形神兼备。例如写婴宁,作家抓住她爱笑、爱花两个特征,加以反复渲染,于是她的天真无邪的性格便跃然纸上。王子服初见她时,她“拈梅花一枝,华容绝代,笑容可掬”。以后她便在各种笑声中出现:或“含笑拈花",或“嗤笑不已”,或“掩其口,笑不可遏",或大笑、纵笑、狂笑,或忍笑、浓笑、憨笑。

  每一笑又都与拈花、簪花、攀花、种花的行为相配合。作家写婴宁这两个特征,正是为了突出她蔑视世俗礼教,敢于按自己的意志和感情行事,热爱生活,热爱美好事物,痛恨丑恶行为的的性格。花,是大自然的美,笑,是人间的美,她兼而爱之,作家在她身上,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此外像小翠的顽皮(《小翠》),小谢的调皮(《小谢》,青凤的庄重(《青风》),孙子楚的痴情(《阿宝》),乔生的真溅(《连城》),杨万石的懦弱(《马介甫》),贾儿的机智(《贾儿》)无不生动真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善用环境描写映衬人物。

  比如《婴宁》,处处用优美的自然环境来衬托人物:村外的“丛花杂讨”,门箭的丝柳垂荫,墙内的“桃杏、修竹”,门前的夹道红花,窗下的海棠繁叶,庭中的豆棚瓜架,使得人物与环境十分和谐,相得益彰。婴宁是狐精所生,鬼母所养,从小远离尘世,没有被人间污浊熏染。作家用一系列清新雅洁的环境来衬托人物的生活,是具有象征与寄托意义的。

  《聊斋志异》的语言既具有文言文的简练典雅,又不失小说语言的生动形象。例如写冯相如见红玉自墙上来窥一段:“视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来,亦不去。固请之,乃梯而过”。在如此简短的语言中,描写了人物的外貌、心理和动作,表现了少女情窦初启时的娇态和冯相如的执着、热烈的爱。

  语言精粹而内含丰富,不仅熔铸了古文语言的精粹,同时还吸收了民间文学和群众口语乃至方言的精华。又如《镜听》中写郑家兄弟赴考之后,妯娌人正冒暑在厨房做饭。“忽有报骑蹙门,报大郑捷。母入厨唤大妇日:‘大男中试炙,汝可凉凉去’,次妇忿恻。泣且炊。俄又有报二郑捷者。次妇力掷饼杖而起。曰:‘侬也凉凉去。”这里的“汝可凉凉去”,“侬也凉凉去”,都是口头语,用在这里,突出了郑母与次妇的性格,十分生动,如闻其声。《聊斋志异》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征,也十分突出。例如《翩翩》,写翩翩与花城娘子两位少妇调笑:“一日,有少妇笑入,目:‘翩翩小鬼头快活死!薛姑子好梦,几时做得?’女迎笑曰:‘花城娘子,贵趾久弗涉,今 日西南风紧,吹送来也!小哥子抱得未?’曰:‘又一小婢子。’女笑日:‘花娘子瓦窑哉!那弗将来?,曰:‘方呜之,睡却矣。’”这里把古语、俚语,熔铸成生动活泼的对话,逼真地表现了人物的音容笑貌。《聊斋志异》在语言的运用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它使文言语汇产生活力,生动活泼地表现了现实生活。

  作品评价

  蒲松龄的同乡好友王士祯则为《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时)。”士祯对《聊斋志异》甚为喜爱,给予极高评价,并为其作评点,甚至欲以五百两黄金购《聊斋志异》之手稿而不可得。但此书也有不合常理之处如:《医术》中载:“有病伤寒者,言症求方。张适醉,误以疟剂予之。醒而悟,不敢以告人。三日后有盛仪造门而谢者,问之,则伤寒之人,大吐大下而愈矣。”根据现代医学,伤寒最忌腹泻。

  纪晓岚:“留仙之才,余诚莫逮其万一。”

  冯镇峦〈读聊斋杂说〉:“聊斋非独文笔之佳,独有千古,第一议论醇正,准情酌理,毫无可驳。如名儒讲学,如老僧谈禅,如乡曲长者读诵劝世文,观之实有益于身心,警戒顽愚。至说到忠孝节义,令人雪涕,令人猛醒,更为有关世教之书。”

  陈廷机《聊斋志异》序:“亦以空前绝后之作,使唐人见之,自当把臂入林,后来作者,宜其搁笔耳。”

  鲁迅评:“《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 前;又或易调该弦,别叙崎人异行,出于幻灭,顿入人间;偶叙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诞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处,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

  鲁迅曾经说过,《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细按原意,当是指用传奇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志怪式的题材或内容,也就是接受了它之前的这种文言小说的优点,所以鲁迅把它列入了“拟晋唐小说”,正确地指出了它的渊源。

  鲁迅从12岁就读这部书,1921年在《唐传奇体传记(下)》中写道:“清蒲松龄作《聊斋志异》,亦颇学唐人传奇文字,而立意则近于六朝之志怪,其时鲜见古书,故读者诧为新颖,盛行于时,至 今不绝。”

  张爱玲早期以婚姻家庭为题材的作品也明显受《聊斋志异》的影响。她在散文《天才梦》中说:“直到现 在,我仍然爱着《聊斋志异》与俗气的巴黎时装报告,便是为了这种有吸引力的字眼。”

  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评价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莫言曾说他的文学创作受《聊斋志异》影响很大,“我写的《红高粱》一书中,‘我奶奶’这个形象的塑造其实就是因为看了《聊斋志异》才有了灵感。”其实,不独莫言,许多文学大师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聊斋志异》的影响。

【《聊斋志异之石清虚》原文及译文】相关文章:

《聊斋志异之刘海石》原文及译文08-16

《聊斋志异之珊瑚》原文及译文08-10

《聊斋志异之武技》原文及译文04-11

《聊斋志异之老饕》原文及译文08-13

《聊斋志异之酒友》原文及译文12-19

《聊斋志异之菱角》原文及译文07-26

《聊斋志异之医术》原文及译文07-26

《聊斋志异之鸟语》原文及译文07-25

《聊斋志异之焦螟》原文及译文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