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空间如何进行环境设计

时间:2020-10-05 15:58:01 环境设计 我要投稿

居住区空间如何进行环境设计

  社会发展使得人们对居住环境、尤其是外部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重视居住空间外部环境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一起来看看!

  一、关于相关概念的概述

  1.关于居住区的概述

  居住区属于公共用地的一部分,主要是指城市中住宅集中、并形成了相应规模与数量公共基础设施的区域,能够为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而服务。居住区包括了数量不一的居住社区与居住组。居住区也可以理解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居民聚居地。

  2.关于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的概述

  住宅群是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在外部空间环境中除了住宅群之外,还包括了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联的市政公用设施、公共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小品等。具体说来,居住区外部环境是由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构成:(1)建筑环境,囊括了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的大小与质量,如为居民休息活动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与质量,环境设施配置质量等;(2)道路及场地环境,指道路规划、停车规划、应急通道规划等,道路及场地的规划将直接影响居住区内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等;(3)生态环境,指居住区范围内的绿化覆盖率、“绿色建材”的应用、太阳能的应用等;(4)品味环境,指居住区内住宅相互间的层次搭配、建筑空间质量和整体布局等。

  3.关于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概述

  从整体来看,居住区环境设计属于城市规划中的环节,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发展、城市居民生活、城市绿化建设的水平;从局部来看,居住区环境设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居民,与住宅区居民的日常活动以及心理需求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可以说居住区环境景观既是给居民看的,更是给居民用的。

  二、制约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水平的原因

  1.居住主体的不间断改变

  在城市住房制度变革的背景下,为了优化城市居住空间,实现住房商品化是主要任务,这就导致了许多新建居住小区的住户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开放性与社会性特征更加明显,在功能上也隔年齐全。尽管有利于改善城市居住用地结构与城市形象。但是,这种变化也对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在技术和社会问题解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现代居民对居住区具有较高的活动需求,需要各类户外活动空间。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外部空间在功能范围上十分广泛,除了基本的出行之外,还需要娱乐、休闲、交流、运动、观赏等可供停留的空间。再加上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类型的人群对日常休闲空间的需求不同,因此构建多元化的住宅区外部空间是十分重要的。与此同时,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还要考虑到居住区本身的特点,既要体现出社会公开性,又要保证社区私密性。

  2.交通压力逐年递增

  车辆已经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车辆人均保有量的逐年快速增长在对城市交通提出难题的同时,也是居住区的空间环境设计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有限的空间环境中,不仅要节约行车道路占地的同时,还要满足居民的安全出行的需要需求。外部空间中应当构建不受行车影响的安全环境,以避免因为快速行车对居民人身安全所造成的威胁,同时也防止大量外来人员的往来为居住区带来不稳定因素。

  3.对生态生活的重视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到了生态环境的建设,对改善居住环境、调节居民心理情绪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小区生活质量与品位。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许多城市都面临着城市空间不足的现状,尤其是绿化空间非常有限等特点。在进行绿化空间的设计时,应当在生态性原则、美学性原则、质量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

  4.现代化的审美特征

  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基本环境,在保证其实用性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审美特征的呈现。随着生态城市建设理念的形成,尤其是城市居民“环境意识”的觉醒,当前城市住宅区景观建设已经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有了更高的设计要求,应当重视美学价值的体现。

  三、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的建议

  1.以人为本为原则

  人们需要安宁、愉悦的空间环境,以及丰富的社交空间需求。空间环境设计要将“人本化”原则作为设计的基础性原则,根据居民生活节奏、生活方式的不同,保证其多元化与舒适性,在符合居民基本需求的同时提升居民的居住满意度。环境设计最基本的是满足居民的物质生活需要,居住环境对居民的心理、行为活动等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了解居民对公共基础的应用,分析出其在行为方面的特点,进而明确心理活动和趋向。居住区环境设计必须以居民行为与需求作为基本出发点,协调各类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出有利于居民居住的空间环境。在满足人们生理、心理需求的基础上,还应当为人们的安全出行、日常社交、日常休闲、亲子活动、社区安全管理等提供有利条件,充分体现出“人本化”的设计理念,使居民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获得较高的安全感与幸福感,保证居住区氛围的和谐与稳定。

  2.道路的合理规划

  在进行居住区道路规划时,其首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居民日常出行的有效性,要考虑到建筑与设施这两个重要因素,从而构建出合理的道路网络。同时,在道路规划时,还应当保证建筑布置的多样化,且不会对居住空间的日照、通风、卫生环境等造成影响,从而打造出一个良好的居住空间,起到优化设施布置的作用。要基于经济性与实用性原则。对道路线路和路基断面加以优化;使道路布置与地形相协调;有效利用已有的设施。充分考虑到住宅区交通的出行可能对周边交通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要尽可能地不再主要交通干道上建立设出入口,或者通过协调出入口位置与数量来加以控制,与此同时还应当避免出入口与道路交叉口相邻,以此来避免影响城市交通。考虑到空间性质与道路位置,保证道路的类型、宽度、等级以及断面形式符合设计需求,从而实现其有序衔接、有效运转,达到合理规划用地资源的目的,保证住宅区交通安全、环境安静以及居住空间领域的完整性。

  3.注重生态环境

  充足的光照、良好的通风、新鲜的空气,是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也是居民基本的生理需求,合理布局建筑可满足充分的口照和良好的通风;高质量的绿地空间能够改善居住区空气质量,并提供大面积的休息地,同时也可也有效降低噪声对社区环境的影响,因此必须将建筑功能和植物类型有机结合。在进行居住区绿化带设计时,除了要对多种绿地类型加以优化之外,还应当构建新型的绿化空间,例如山墙攀悬绿化、立体绿化、屋顶绿化等,构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绿化网。与此同时,在绿化布局、植物配置、色彩选择、季相相宜等方面要做到精益求精,体现出绿化空间的和谐与自然,从而为居民提供一个宜居的生态环境。此外,在绿化设计中还需要对系统的绿化布置进行优化,为投入使用之后的系统管理提供便利,按照地形特征合理配置绿化种植,能够有效减少后期的维护成本。居住区的绿化设计并非是随机而零散的分布设计,要着眼于全局,进行合理地平面分区,保证各局部之间的密切联系。绿化设计还应当与空间环境的层次性相结合,形成一定的等级系统。

  4.打造“美丽”空间

  自然和谐的居住空间,不但能够为居民日常交流提供条件,还可以在潜移默化对居民的心理与精神产生有利的影响,众多的研究结果证实,优化景观设计、提高美学价值能够缓解压力,甚至如降低血压、减慢心跳、放松肌肉等,通过对美的感受,使得心理上感到一定的愉悦。四、结语综上所述,在对设计居住区空间环境进行规划时,要从“人本化”原则出发,根据项目建设条件与设计要求,在科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下,提高设计的整体性与实用性,从而满足居民在居住环境中的各项日常活动、社交、安全、审美、健康等需求。

【居住区空间如何进行环境设计】相关文章:

居住区环境设计要求12-16

居住区环境设计原则12-15

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原则12-20

居住区外环境设计原则12-16

居住区园林环境设计原则11-13

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原则09-25

如何设计家庭院空间环境设计11-30

居住区园林环境设计的原则12-10

居住区园林环境设计常见误区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