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景观配置详解
翻开世界造园史,不难发现园林是以花木起家的。尽管随着历史的推演,造园的素材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是造园可以无山无水,却不能没有植物。植物景观配置(即植物造景)是根据发挥园林综合功能的需要,在满足植物生态习性及符合园林艺术审美要求的基础上,把植物材料合理搭配起来,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人工栽培群落,创作出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植物作为生态环境的主体和重要的风景资源,用于园林创作,可以造成一个充满生机的、幽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人们提供焕发精神的审美享受。
1 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
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包括颜色、大小、形态、线条、质地和比例尺度等。根据这些基本要素的特征,植物被各自区分为个体或归并为类组。这些要素从来就不会彼此独立,而是交互作用成为一个整体。另外,要素特征的表述本身就与创作手法、创作原则密不可分。从植物要素特征出发,利用一定的组织编排手法(重复、对比、对称、变化等),将其组合成与自然或人造硬质环境相融,具有一定美感,满足一定功能的整体植物景观画面,这幅画面是随时间与空间动态变换的。
1.1 植物颜色
在植物的四大要素特征中,颜色是植物十分重要的标识之一。颜色可以改变真实物体的三维视觉大小,引导人们的视线,增加园林景观深度。
植物的色彩主要来源于植物的花、叶、果、枝、干皮,而植物的花、果、叶又有季节变化,持续时间短;干皮和枝条也有年龄变化,持续时间较长。一般来说,植物的花、果、叶是植物配置和造景必须要考虑的,尤其是花果的瞬间季相变化一定要抓住。
1.2 植物大小
植物大小即植物三维所占据的大小,是植物要素特征中最直接最现实的空间特征,它直接关系着园林景观空间的占据与划分,也关系到园林景观建造的时效与经济性问题。植物大小是一个具有变化特性的要素。
1.3 植物形状与形态
植物形状具有更多美化效果。植物可以带给园林景观丰富自然的形态,植物间也存在形态协调问题,有些植物跟别的植物很难搭配,适宜单独配置,比如说垂柳,这与垂柳比较特殊的形态有关;有的植物很容易跟别的植物搭配,如大多数松树,草类等。植物在形态要素上不仅要协调,还要有变化,但变化最好是采用渐变方式,剧烈的变化,除非有足够的空间间隔,否则会导致不协调。
1.4 线条
关于几何线条的形状,与其作为一种植物要素特征来解释,还不如说是一种植物景观配置的组织手法。
直线表现强烈的方向性、运动性,因此人们常用竖直或水平线状的植物群植来引导人们的视线到一个有趣点。曲线使景观带有更多自然、温和,飘逸的效果。不规则直线会使作品显得精力十足。需要说明的是,直线更多地用于建筑之中,如路基、步道,通道等。
1.5 质地
质地为植物外在所具有的粗糙或精细表象和整体气质的综合,它是植物大小、表面视觉、叶、枝形态等要素的综合表现。
一般来说,粗糙的质地易于察觉,能够远距离施加视觉影响,而细致的质地不宜远距离察觉,因为它容易混入背景之中。
落叶植物质地随季节而变,而常绿植物全年质地基本相似。质地过度一般会导致单调,可以通过变化获得,但须避免过多的变化,变化最好采用渐变方式。
2 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配置风格和特色由于造园时受不同的审美精神、情趣及文化背景的影响,在具体安排山、水、植物及建筑等要素上,会体现和追求不同的审美效果,这样就导致了园林风格与特色的区别,也形成了不同的植物景观配置风格和艺术特色。作为一幅人为的创作作品,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必须满足一定的标准。植物景观配置在形式上必须满足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平衡、对比与调和、韵律与节奏和比例与尺度等原则,而在内容上则须满足功能性、原则和主题与情节等原则。
2.1 多样与统一原则
多样统一又常称“统调”。最伟大的艺术是把最繁杂的多样变成最高度的统一。多样与统一是植物景观形式美的基本构景原则。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植物的外形、色彩、线条、质感及相互结合等都应具有一定的变化,以显示差异性,同时也要使他们之间保持一致性,以求得统一感,做到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
2.2 对称与平衡原则
对称是规则性很强,易于得到平衡、稳定感的一种形式。任何创作都离不开对称与平衡原则。在植物景观配置中,对称与平衡原则是景观创作的精华。能带来整体稳定感,并确定景观脉络的秩序性,从整体上界定作品的结构要求。
2.3 对比与调和原则
对比和调和是一对矛盾的要素,应用恰当便具美感,应用失当便形成丑态。植物造景中通过色彩、形貌、线条、质感和体量、构图等的对比能够创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激发出人们的美感体验。
而调和则强调采用类似的色调和风格使整个景观效果和谐。若缺乏对比,则构图欠生动;若缺乏调和,又难达到静谧安逸的效果,二者是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在植物景观中二者的表现都是多方面的,其中以色彩与形体对比最为醒目。如植物造景中常见的桃红柳绿就是运用色彩的对比而增强了视觉美感。
2.4 韵律与节奏原则
作品要活泼有趣,就必须有韵律与节奏。从头至尾一成不变的作品将会非常单调沉闷。
在景观设计中,植物有规律的变化会产生韵律感,可以避免单调。比如路边连续较长的带状花坛,如果毫无变化就会使人感到十分单调,而如果将其形象连续不断地打破,形成大小花坛相继出现的情况,就会给人的视觉带来富于变化的节奏韵律感。
韵律可以简单地表现,称为简单韵律、交替韵律、渐变韵律等。如一种树等距排列,一种乔木和一种灌木相间排列等都是如此;也可以较为复杂地表现,称为起伏韵律。它是指由于地形的起伏、台阶的变化造成植株的起伏感,或是模拟自然群落所做的配置造成林冠线的变化。如路旁用多种植物布置成高低起伏、疏密相见的具有复杂变化的构图。
2.5 比例与尺度原则
由于具有空间三维特性,植物要素之间以及植物要素与环境要素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才能形成美感。
与硬体景观不同,植物景观配置的相关空间比例不仅要考虑三维空间关系,还要考虑植物在时间上的三维变化。比如说,在上海的中小别墅里种植一些小规格的象香樟大乔木之类,是不适宜的,即或香樟现在的比例尺度没有大的问题,但它将来会长得很大,会使树体与别墅的空间比例严重失调。
有时植物景观的比例尺度关系反映在类别的配置上。比如说,大树适宜与硬质铺装、硬质覆盖物、或良好的草坪、整齐的禾草、规格比较大且比较一致的灌木相配。
2.6 功能性原则
功能性原则是衡量一个作品是否适用的最终标准。满足不了功能,无论形式有多好,作品都是失败的。功能性原则不仅要满足环境美化这一中心要求,还要满足客户在时效性及经济性等多方面的需求。
2.7 主题与情节原则
主题与情节原则并非植物景观配置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具有主题和情节的作品不失为好的作品,它常能给作品增添文化因素,带来更多趣味和紧凑的结构。
3 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
3.1 主次分明、疏朗有序
主即主要突出某一树种进行栽植,其他树种进行陪衬;疏即很自然的进行栽植,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尽量避免人工之态的显现。园林绿化不同于普遍绿化,概括的说应是绿化加美化,各种植物的不同配置组合,能形成千变万化的景境,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感受。
3.2 注意四季景色季相变化
在植物造景过程中,突出一季景观的.同时,兼顾其他三季,即在主要树种开花时,不要有其他树种开花,而在其他季节要有其他树种的开花托景。这样丰富了植物景观,使人们在不同季节欣赏到不同的景色。
3.3 围合空间的合理应用
植物围合空间可分为开放性空间(视线通透)、半开放性空间(有开阔视野,有封闭视线)、冠下空间(树冠郁闭后的树下空间)、封闭性空间(四周全被遮挡),竖向空间(视线向上)等几种形式。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组团绿地选用不同的空间围合。如街道,人行道两边及城市广场四周,可用封闭性空间,与外界的嘈杂声,灰尘等环境隔离,闹中取静,形成一个宁静和谐的活动游憩场所。
3.4 林缘线和林冠线处理要有变化、有韵律
林缘线是树冠垂直投影在平面上的线;林冠线是树冠与天空交接的线。进行植物造景时应充分考虑到树木的立体感和树形轮廓,通过里外错落的种植,及对曲折起伏的地形的合理应用,使林缘线,林冠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韵律,形成景观的韵律美,几种高矮不同的乔灌草,成块或断断续续的穿插组合,前后栽种,互为背景,互相衬托,半隐半现,既加大了景深,又丰富了景观在体量线条、色彩上的搭配形式。
3.5 应用透视、变形、几何、视错觉原理进行植物造景
人们对于景观的最直接感受便是通过视觉来获得的,设计者引导游人视线成功与否决定了景观的优劣。视线通透远近等视线效果的方式主要靠对植物材料的选择,乔木、灌木、花草,不同的树种起到了不同的视觉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植物造景时,必须认真地去了解和掌握更多表现形式如透视变形、几何、视错觉等,创造出适时、适地、有韵律地植物景观,满足观赏者的视觉审美要求。
4 协调与其他因素造景的关系
在园林绿地中,植物往往与建筑、山石、水体、园路等园林要素搭配、组织,形成丰富的园林景观。同时,植物造景要能充分体现出设计意图,有主有次,以达到突出主景的目的。
4.1 植物与建筑的配置
植物与建筑搭配造景时,主景是建筑,植物不可喧宾夺主,要起到衬托建筑的作用。由于建筑在形体、风格、色彩等各方面不同,又因植物具有季相变化,配置时一定要恰到好处。植物的营造与植物配置之间是协调统一的,是融汇自然空间与建筑空间最为灵活、生动的手段。一般来说,体形较大的建筑,多用树体高大、树冠开阔的树种进行配置;当建筑物体形不大时,要选用姿态优美、色彩艳丽或具有芳香的树种;在色彩方面,建筑与植物的色彩对比越明显越好,还要注意一些细节。
4.2 植物与山石的配置
植物与山体搭配造景时,要结合山体本身的立地条件和造景的需要选择植物和配置方式,同时植物的配置还要有助于增加山体的气势和气韵;当植物与山石组织创造山石小景时,不管要表现的景观主体是山石还是植物,都需要根据山石本身的特征和景观周边的具体环境,精心选择植物的种类、形态、高低大小以及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形式,以便使山石和植物组织达到最自然、最美的景观效果。
4.3 植物与水体的配置
植物与水体组织造景时,要加强水体本身表现的艺术效果或氛围。除了应用水生植物装饰水体外,一般来说,水体周边即驳岸附近的植物种植也非常重要。岸边植物种植除满足生态要求外,尽量选择线条柔和的、色彩艳丽的树种,以突出水体的柔和,打破水体的平面以及色彩的单调感;种植的植物距离水体要有远近之分,同时要形成树冠轮廓起伏变化的天际线来丰富水景。
4.4 植物与园路的配置
园路两边的植物配置,要有助于强化园路的作用,如突出园路、组织游览、连接景点、引导游人等作用,适于边走边看。一般来说,主路较宽时,多选观赏性较强的小乔木作为行道树,树下配置耐阴的花灌木;小路较窄而弯曲时,常采用花径形式,种植开花的灌木和花卉,形成不同的观赏效果;对于道路交叉口,视线的焦点往往要布置观赏性较强的花卉或灌木作为主景,或是和小品搭配组景,起到吸引和引导游人等作用,从而使游人按照设计者安排好的最佳路径游览。
植物景观是生长、发育着的有生命的景观,能增添城市中的生气,缓解因建筑物密集而产生如同“水泥森林”的枯寂沉闷感;结合少量硬质景观如铺地、休息亭、雕塑等组成的城市绿地,成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能就近为市民提供休息活动的场所。
【植物景观配置详解】相关文章:
植物景观配置的要素06-19
城市街道植物的景观配置模式10-31
居住区绿化景观植物配置10-06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要点分析12-07
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原则06-19
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注意的要点09-22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原则12-18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技巧10-08
现代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