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雪质对滑雪的影响-高山滑雪穿雪板登坡技术
提起皑皑白雪,没有人不知道,可是谁真正了解雪质呢?由于下雪时和下雪后的气象条件不同,所以雪质会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
有人统计过,大自然中雪有粉状雪、片状雪、雨加雪、易碎雪、壳状雪、浆状雪、粒状等、泥状雪、冰状雪等;人工造的雪主要有压实的粉状雪、雪道雪等计六十多种。每种雪的滑雪板下都会使滑雪者产生不同的感受,当然对每种雪质所使用的滑雪技巧也不同。在我国,由于大多数滑雪场建在内陆,不受海洋季风的影响,空气干燥、寒冷、风大,雪的形态大多为粉状雪、壳状雪、冰状雪、浆状雪。国内滑雪场的雪质主要是将上述雪搅拌后形成的雪道雪。
在清晨时,雪质呈现冰状雪形态,表层有一层薄的硬冰壳,这种雪质的表面与滑雪板的摩擦力非常小,滑雪板无需打蜡,滑行速度很快,需要滑雪板的边刃很足,滑雪者要有一定的滑行技术。十点钟后,雪的表面慢慢被晒化了,呈粉状雪形态,这种雪对滑雪者来说感受最好。不软不硬滑行舒适。下午,在阳光的照耀下和雪板的不断翻动下,雪质呈浆状雪形态,雪质发粘、摩擦力增大,初学者在这种雪质上滑行较容易控制滑雪板;技术好的滑雪者可在滑雪板的底面打蜡,以减小滑行阻力。在下了新雪后,如果不用雪道机搅拌和压实,几天后会在雪的表面形成一层硬壳。在这种雪上滑行,要求滑行者要有较大的前冲力,以冲破这层雪滑行。这种雪质一般在雪道机无法到达的较高、较陡的滑雪道上,所以要求滑高者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不过在这种又高又陡需要前冲力又大的雪面上滑行,一旦您掌握了驾驶它的'本领,看着一块块破碎的雪壳在空中飞舞,真是其乐无穷。穿雪板登坡技术是指滑雪者穿着雪板从山下向山上移动。登坡因技术水平、雪质、坡度和滑雪者自身体力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登坡方法。
穿雪板登坡技术的种类
1.以登坡方向分类
(1)直登坡
直登坡所运用的技术有(双板平行)横登坡、八字登坡。
(2)斜登坡
斜登坡所运用的技术有双板平行斜登坡、半八字登坡。
(3)曲折登坡
曲折登坡又可称S字登坡,是由两个以上斜登坡组成,折拐处采用原地变向技术。
2.以登坡的技术动作分类
(1)横(梯状)登坡。
(2)八字登坡。
(3)半八字登坡。
(4)双板平行斜登坡。
横(梯状)登坡
1.横登坡的含义
横(梯状)登坡是指双雪板平行地横在山坡上,基本与滚落线垂直的登坡。横板登坡技术是高山滑雪基本功训练的内容之一。
2.应用范围
(1)初学者感悟雪性,体验立刃及双板交替承重。
(2)用于各种坡面,特别是陡坡面及各种雪质的登山。
(3)可用于直登山、斜登山、曲折登山。
3.动作要领
(1)呈斜坡"穿雪板站立姿势"。山下板立住内刃,山上板立住外刃,用此双刃轮换承重刻住雪面。
(2)双雪杖插于体侧较远处支撑维持平衡,一般不参与动作,也可以与同侧的雪板同步横移。
(3)山下板内刃承重,提抬山上板向上迈移一定距离落地并用外刃刻雪承重。
(4)提抬山下板向山上板平行并拢,接着用内刃刻雪承重。
(5)横板登坡动作熟练后,每步距离可逐渐加大。
4.斜上横登坡
(1)如有必要可由纯横登坡扩延到斜上横登坡,即山上板提抬后向斜上方迈移,而不是纯横向。山下板登伸后提起向山上板跟并。
(2)双雪杖可同时或者随同侧雪板单只向体后支撑,防止雪板向后倒滑。
(3)身体要跟住山上雪板的移动距离与速度。
5.注意事项
(1)随之坡度增大,雪板的立刃也应加大。
(2)雪板始终保持立刃与平行状态。
八字登坡
1.八字登坡的含义
八字登坡是面对滚落线,两只滑雪板呈倒八字、立内刃状态,直线向山上登坡。
2.应用范围
(1)用于缓坡及中缓坡面的直线登坡。
(2)用于快速登坡。
(3)登坡过程中需随时变向及停住的场合。
3.动作要领
(1)身体面向山坡,两只滑雪板前部向外展开呈倒八字型,双板内刃刻住雪面,身体左右对称。
(2)双手心握住雪杖把柄的顶端,将双雪杖撑于体后两侧,防雪板向后倒滑。
(3)左板内刃刻雪承重,提抬右板向右上迈出,同时撑动右雪杖,左雪杖前提,上体微倾,向前跟住。
(4)右板落地内刃刻雪承重,提抬左板向左上迈出,同时撑动左雪杖,右雪杖前提,上体微倾,向前跟住。
(5)角度大的坡面,滑雪杖还可以在体前支撑。手握住雪杖握柄,迈左板时提左杖,右板蹬雪,右杖撑动,迈右板时提右杖,左板蹬雪,左杖撑动。
(6)注意板后不要交叉,迈出的步幅不宜太大,以防脱滑。
半八字登坡
1.半八字登坡的含义
双雪板呈半八字型斜向登坡的方式称为半八字登坡。
2.应用范围
半八字登坡与横板登山相结合用于斜向登 坡及曲折登坡。
3.动作要领近似八字登坡,首先呈"斜坡穿雪板站立姿势",上板
外刃承重,下板前端向外展开用内刃刻住雪面,双板呈半八字型状态。山上板斜运行,山下板也可能与滚落线垂直。
【不同的雪质对滑雪的影响-高山滑雪穿雪板登坡技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