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际商务硕士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国际商务硕士怎么样呢?小编下面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信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设立背景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已列入我国经济领域规划的专门性人才。2009年教育部提出加强专业教育,为各行各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开始构建国际商务硕士(MIB)专业学位的培养体系。2010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之一。在教育部进行的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中,人民大学国际商务硕士专业登顶全国第一。
办学理念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以下简称人大)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在教育部学位评估中心2013年初公布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人大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等9个学科排名第一,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位居全国高校首位。
秉持人大“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始终坚持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特点,结合国际商务硕士项目自身特点与经济学院的优势,人大国际商务硕士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树立了“明德求是,经商济世,培养富有人文精神的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商务人才”的核心价值理念。
目标定位
在办学理念指引下,根据人大经济学院的使命和优势,确定了以培养富有人文精神的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商务人才为目标。
具体目标定位在:
(1)培养具有时代理想,恪守“明德求是,经商济世”价值理念的国际商务人才;
(2)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提高国际商务分析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视野的领导力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扎实经济学理论功底、雄厚的专业知识、突出的创新能力,能够在国际商务环境中遵守职业道德、履行社会责任的国际化、高层次、应用型的专门人才;
(3)强调人文情怀,要让学生扎根本土从中国的历史、现实和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中国立场的国际商务人才。
办学特色
固本强基,夯实应用型人才的理论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是中国经济学科的重要奠基者和开拓者,成立七十五年来始终走在中国经济学教育研究的前列,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国际商务项目自组建之日起就秉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固本强基,着力夯实应用型人才的理论功底。
国际商务的课程设置中包括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国际金融与投资等理论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理解,对国际商务相关理论基础的掌握。项目通过世界经济论坛等讲座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理论发展的前沿,了解世界经济的走向,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全球视野、中国立场,不居于匠术的,能用宏观方法总揽问题的的高端商务人才。
顶天立地,以能力建设为核心
项目注重以职业需求导向,重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就业前景。
(1)国际化能力方面,项目旨在培养出能够在中西平台自由行走的高端商务人才。项目聘请若干外籍教师或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承担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近一半课程为全英文授课或双语教学。项目与美国学校签署协议,每年送2-5名学生到国外交流,约占学生数的10%左右。
(2)实践技能方面,除实行“双导师制”之外,在教学各环节,如授课内容,教学方式,实习实践等方面注重应用性。案例调研、社会实践等活动给予了学生接触企业和社会的机会。
(3)学生素质方面,鼓励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服务国家建设,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至今,四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100%。就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银行、政府部门等,体现了学生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
从0到1,在创新中走向完善
经过2010年的准备,2011年项目诞生,完成了从0到1的历史性创新。这一时期,项目任课老师完成了自我培训、系列教材设计、教学方案设计、组织管理建设等一系列工作。最为突出的是,人大国际商务项目在全国最早推出了十本国际商务系列教材,这既为国际商务教学提供了抓手,更为该学科的理论形成起到了奠基性作用。
项目历经多次改革,在从1到N的创新中趋于完善。2011年,双导师制模式启动;2012年,国际化中取得了重大进展,首批学生赴美联合培养,首批国际实习基地签署,首批学生赴马来西亚境外实习;2014年除国际商务论坛外,陆续启动多个论坛;2015年,国家级案例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小企业国际合作案例中心”成立,“国商调研团”项目启动;2016年签订“‘一带一路’经济研究院实习基地”,学生赴欧洲实习;2016年《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案例》集成出版;2017年签订贵州贵安实习研究协议。项目秉承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持续改进的态度,完成了项目组建、形象塑造、品牌诞生等多次飞跃。
师资团队
国际商务硕士项目拥有一大批深谙经济理论和管理实践的优秀教师,项目重视教师梯队建设,注重教师的国际化水平。目前,人大经济学院国际商务硕士项目以世界经济学、国际贸易学、互联网经济学、企业经济学等优质师资为支撑,吸纳来自政府机关、金融行业、跨国公司等均具有多年行业经验的兼职导师,形成每名学生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度。
校外导师结合行业或导师所在公司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实际问题,与学生分享职业发展经验、工作领域的相关话题及观点,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规划,提升就业竞争力。
课程设置
国际商务硕士核心课程主要关注在全球化条件下,开展国际商务和跨国经营时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互联网+”方向关在加强学生现代经济和商务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着重引导学生了解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规律,学习新型平台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理念。国际商务课程设置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性,涉及多个学科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和应用语言学等。
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据教学目标,组织学生针对案例内容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案例来源主要有授课教师自己编写的案例、哈佛商学院案例、毅伟商学院案例等。组织过程:课堂讨论、分组准备、团队展示、教师专业细致点评与总结。
2、无领导小组讨论
组建小组,采用情景模拟的形式,讨论给定的问题,并做出决策,小组中并不指定负责人,旨在考察各位同学的表现。
3、课程教学中渗透实践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由授课教师带队,组织学生走进企业,实地感受和学习相关内容。如学生参访中国石油海外公司、ABB集团、北京现代汽车公司。
4、共同教学
对有些课程采用专任教师和校外导师轮流授课或共同主持讨论的方式,从多角度领会商务活动精髓。邀请原创案例中所涉及的企业家一起讲授案例。
案例调研与实践
案例教学是专业硕士培养的重要特色,国际商务硕士项目立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开放的教学体系,形成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学生在对企业的实地调研中长见识、増才干,与生产经营的第一线企业家对话,梳理企业发展经验,提出企业经营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
目前,由人大经济学院教师领队的国商调研团已经奔赴全国各地近三十家企业进行了数十次调研,几十名国际商务硕士生参与调研项目。调研报告以每月一期的形式刊登在《中国中小企业杂志》,形成案例集《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案例》出版。
专题讲座
项目积极举办各类讲座。
(1)双周的“国际商务论坛”伴随着国际商务项目的创建而创建,持续至今,已经是项目专业性品牌论坛。
(2)“职业教育论坛”则有助于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论坛邀请实务届人士来校开展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3)“世界经济论坛”和“一带一路”论坛着重让学生了解世界经济形势与未来发展趋势。
(4)开展案例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其他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合作交流
项目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经济学院与美国、日本、德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数十所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制度化的人员合作、交流计划。2011年经济学院国际商务硕士项目已与美国蒙特雷明德国际研究院(MIIS)建立全方位的国际化联合培养体系,中美双方互派学生、互派教师、互为实习基地。截止目前,已经有8名学生获得了MIIS与中国人民大学的双硕士学位,还有5名学生正在国外就读。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际商务硕士简介】相关文章:
国际商务师考试简介08-23
国际商务师考试简介201510-07
德国国际学校简介08-29
天津枫叶国际学校简介08-29
赛德国际学校简介08-26
郑中国际学校简介08-25
国际货运代理考试简介08-23
新动态国际英语简介10-01
国际象棋规则简介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