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健康管理服务的新模式

时间:2024-07-31 18:10:30 炜亮 健康管理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老年健康管理服务的新模式

  进入老龄社会,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持续增多的情况下,实施老龄健康管理策略,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老年人生命质量、减轻社会负担,是发展老龄产业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低成本应对老龄化挑战的战略选择。下面整理了关于老年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老年健康管理服务的新模式

  老年健康管理服务的新模式

  一、重视老年期健康管理,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罹患慢性病已经呈现出“井喷”现象,由此也产生了高额的医疗费用支出,使其成为头号健康公敌。老年人群是慢性病患者的主要人群,我国半数以上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为降低社会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合理配置并充分利用资源,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应将老年人作为健康管理的第一大人群。只有做好老年人群的健康管理工作;才能使健康的老年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身体健康,才能使有患病风险的老年人改变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发生,才能使已患病者控制疾病进程,预防残疾,才能促进病后康复者的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总之,人口老年期的健康管理应与0-6 岁儿童及孕产妇的健康管理具有同等重要性。

  二、以养老服务体系为依托,将老年期健康管理的重心下沉到社区和家庭

  当前我国正在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对于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服务,应以养老服务体系为依托,将其重心下沉到社区和家庭。

  (一)依托社区,建立相对独立的老年健康管理中心

  社区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基层组织,因此,老年人群健康管理工作的实施应当依托社区来开展。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工作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两大重点内容,当前我国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缺乏行之有效的衔接机制,再加上医疗资源紧缺、专业人才缺乏等多种原因,使得当前的社区老年健康管理体系难以为继。建议在每个社区建立相对独立的老年健康管理中心。管理中心不是作为现有医疗机构的附属物,也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由政府设立,对其给予专项资金支持,为其单独配置基础性健康体检设备及适当数量的健康管理师,保持其公益性质。社区老年健康管理中心负责协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老年照料中心等组织的养老和医疗资源,开展本社区内的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并以降低本社区老年人的慢性病发病率和减少其医疗费用作为考核指标,进一步提升社区健康服务能力。

  (二)立足家庭,成立“人人参与”式老年人健康互助小组

  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单独依靠社区和健康管理师对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已经无法支撑数量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建构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健康管理模式势在必行。近些年“朝阳群众”的先进事迹和广场舞的迅速普及,进一步证实人民群众的自发力量是非常伟大的。可由健康管理中心号召,组织社区内老年人以居住单元为单位,成立若干个健康互助小组,由小组成员推选生活方式健康、慢性病患病风险较小的活力型老年人作为组长。社区健康管理师负责指导组长,组长负责监督和督促组员平衡膳食、坚持适量运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通过老年人团体活动的形式,开展自助和互助,强化健康自我管理,发挥同伴效应,依靠老年人群体自身力量,形成“人人参与”式的健康管理模式。

  (三)面向机构,推进“医、养、护”结合服务模式

  作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补充,机构养老主要接收失能、半失能、失智等家庭照护及社区照护困难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工作,应通过“医、养、护”结合服务模式来实现。“医、养、护”结合服务模式不是养老院和医院的简单相加,而是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融合,通过对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使机构内老年人享有健康评估、建立健康档案、生活方式管理、情感慰藉、慢性病防治、健康促进、康复护理、生活照护、临终关怀等服务。可通过盘整存量资源,鼓励部分医疗机构转型为老年护理院或老年康复机构等方式来实现,也可采取独立设置、配套设置或协议合作的方式,使养老机构具备医疗条件。推进“医、养、护”结合服务模式,需要民政部门和卫生部门的配合,此外还涉及医疗保险制度、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建立等多方面问题,因此,其真正落地尚需时日。

  三、分层级、分病种进行慢性病管理,注重失智、失能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康复训练和辅具应用

  在我国,由于半数以上老年人患有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因此,老年期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为慢性病健康管理;除此之外,还包括注重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康复和辅具研发。

  (一)开展分层级、分病种慢性病管理,降低慢性病患病率,减少并发症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1/3 的慢性病通过预防保健可以避免,1/3 通过早期发现可得到有效控制,1/3 通过早期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通过健康体检和健康评估,可将老年人分类为一般人群、不同病种慢性病的高危人群和患病人群(杜丽君等,2014)。通过这种分层级、分病种的慢性病管理,可达到降低慢性病患病率、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是控制慢性病的有效举措。针对发病率较高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进行分病种管理,可有针对性地采取个性化健康干预措施。对尚未患病的健康人群和容易患病的风险人群,主要采取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管理等措施,提高其健康意识,降低患病风险;对患病人群,则既要采取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管理等措施,防止或延缓疾病的发展,也要根据疾病发展进程,采取不同的治疗和疾病管理措施,减少并发症,防止因病致伤或致残。

  (二)注重日常生活康复训练和辅具使用,改善慢性病预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对于因罹患心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慢性疾病而失能、失智的老年人,除了要为其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外,还应将对其的健康管理工作重点放在日常生活康复训练和辅具使用上。日常生活康复训练方面,可以根据移动、进食、修饰、穿衣、洗浴、如厕、家务活动等不同障碍类型进行。辅助器具包括康复训练类、生活自理和防护类、个人移动类、家务管理类、环境改善类等十一大类①。通过日常生活康复训练和辅具使用,帮助老年人恢复身体功能,将其身体潜力发挥到最大限度,使老年人对生活有更好的适应能力,同时预防其身体活动功能的丧失,改善疾病预后,提升生活质量。

  四、增加投入,政策落地,推进相关法律、制度和标准建设

  (一)政府主导,增加投入,保证基本健康管理服务的公平性

  我国0-6 岁儿童从新生儿期开始即建立了保健手册,享有免费的疾病筛查、体格检查、生长发育评估、家庭访视、预防接种等多种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孕产妇享有生育保险,孕早期即建立保健手册,享有健康评估、产前检查、健康教育、家庭访视、产后复查等多种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同属于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的老年人群健康管理,应与0-6 岁儿童及孕产妇健康管理受到同等重视。但在目前仍然缺少充足专项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公立卫生服务机构因忙于开展有经济收益的医疗服务项目,对于不能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为老年人群无偿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则缺乏积极性(袁红等,2011)。在此背景下,面向少数人群、收费昂贵的高端健康管理公司已经抢滩该领域市场。

  老年人群健康管理同样属于公共卫生服务领域,为老年人群提供基本健康管理服务的组织或机构应独立于现有的卫生服务机构之外。由于老年健康管理的公益性质,这些组织或机构不应采用企业化的商业运营管理模式,也不应以营利为目的。为从整体上提升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应将老年期健康管理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由政府设置相对独立的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心,坚持政府主导,以健康管理理念整合医药卫生、养老等各类资源,并对其给予专项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大投入。为多渠道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可设立专门的老年人群健康管理基金和保险品种,或将老年人群健康管理纳入医疗保险。总之,应使老年期健康管理能够像0-6 岁儿童及孕产妇的健康管理项目一样切实可行,实现每一位城乡老年人均能享有无偿的健康普查、健康评估、建立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服务项目,保证其基本健康管理服务的公平性。

  (二)政策落地,推进老年人群健康管理相关法律、制度和标准建设

  目前,国内开展老年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的机构主要由收治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各级医院相关科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各类体检中心组成。由于相关法律、制度和标准的缺失,现有健康管理服务机构良莠不齐、专业服务水平较差,服务内容大多局限于一般性体检和各种慢性病的症状控制等方面,“治未病”的预防为主观念及慢性病健康管理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

  2013 年,国务院发布了涉及老年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的两份文件——《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3〕35 号)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3〕40 号),提出了促进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等。其中,《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的“政策措施”第六条明确提出,要完善健康服务法规标准和监管,包括推动制定、修订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以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提升服务水平为核心,健全服务标准体系,强化标准的实施,提高健康服务业标准化水平。

  各级省、市、县政府及民政和卫生部门,要根据当地老年人群健康管理需求及工作实际开展情况,推进政策落地,加快制定老年人群健康管理服务机构设立许可,出台相关行业标准,制定服务流程,规范服务行为,加强监督管理,促进老年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的长期持续和稳定健康发展。

  五、加速信息化建设,创新智能化老年人群健康管理新模式

  (一)加速信息化建设,建立标准化、可共享的电子健康档案

  信息化建设是健康管理领域的发展趋势。在人力、物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促进老年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要加速信息化建设,大力发挥信息化技术高效快捷、内容丰富、智能化服务的优势,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标准化、可共享的电子健康档案。将健康档案信息与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公安系统的户籍管理信息及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信息相关联,为老年人群健康信息的保存、追踪、更新、共享和分析等提供便利,从而实现异地健康管理,使个体健康的终身系统化监测管理成为可能。

  (二)物联网技术推动,创新智能化老年人群健康管理新模式

  物联网技术是国家新兴战略产业之一,对于以慢性病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老年人群健康管理来说,该项技术的应用空间尤为广阔。在物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以远程医学平台为基础,健康管理模块得以更好地嵌入远程医学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从而促使系统化健康管理、远程医学走向社区和家庭,探索持续性、无缝化、智能化的老年人群健康管理新模式。

  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监测人体生理数据、健康状况以及远程医疗等方面可以发挥出色的作用(张冬妮等,2013)。例如,可穿戴设备已经从初期的运动监测向动态的血压、血糖、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监测发展。将来,老年人可能不需要时常光顾健康管理中心及医疗机构,只需要在家就可以完成简单的常规监测。同时,也可通过健康管理信息平台、移动端软件等多种手段,实时更新健康数据,强化动态监测。通过网络连接的社区健康管理中心和医疗机构,能够及时获取老年人健康信息;通过健康管理软件,可以筛查疾病危险因素,快速判断病情,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对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远程治疗、疾病控制,或安排其到医院就诊。

  六、建设专业化服务团队,推进医护人员多点执业

  (一)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建设专业化服务团队

  专业化服务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是开展老年人群健康管理工作的关键。要建设一支由社区老年健康管理师、社区老年护理人员、社区家庭医师、社区老年工作者、三级医院临床医师、中医师等专业人员共同组成的老年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团队(臧少敏,2013)。建立符合社区老年人群健康管理服务职业特点的人才引进机制,构建以所服务老年人数量、服务质量、服务满意度等为主要指标的薪酬考核体系,形成长效激励机制,并给予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促使社区老年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岗位对优秀人才具有持久吸引力。

  (二)推进医护人员多点执业,提升社区健康管理服务质量

  放开和推进医护等专业人才的多点执业,有利于弥补社区健康管理服务部门及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人才缺口,从而提升社区健康管理服务质量。除老年健康管理师外,社区老年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团队中的其他专业人才可考虑由多点执业的医护人员补充。通过激励机制,吸引具备多点执业资格的三级医院医护人员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其执业地点之一。这些医护人员能够对社区健康管理师的工作进行指导,并参与社区老年人群的慢性病管理、生活方式干预等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从而提升社区健康管理服务质量。

  总之,为实现活力老化,需重视老年期健康管理工作。要将工作重心下沉到社区和家庭,在社区建立相对独立的老年健康管理中心,成立“人人参与”式健康互助小组,推进机构“医、养、护”结合服务模式;采取分层级、分病种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并注重对失智、失能老年人群的日常生活康复训练和辅具应用,以达到降低慢性病患病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慢性病预后、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政府部门应给予老年人群健康管理工作专项资金支持,增加投入,并推进相关法律、制度和标准建设;加速信息化建设,建立标准化、可共享的电子健康档案,创新智能化老年人群健康管理新模式;建设专业化服务团队,推进医护人员多点执业,以提升社区老年人群健康管理服务质量。

  老年健康管理服务的新模式

  一、“互联网+”智慧健康管理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智慧健康管理模式逐渐兴起。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血压计等,实时收集老年人的健康数据,如心率、血压、睡眠质量等,并将这些数据上传至云端。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远程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和干预措施。同时,老年人及其家属也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随时查看健康数据和咨询医生。

  例如,某社区为老年人配备了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并建立了线上健康管理平台。医生通过平台发现一位老人的血压连续几天偏高,立即联系老人并建议其调整药物和饮食。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老人的血压恢复了正常。

  二、医养结合模式

  医养结合模式将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在这种模式下,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疾病诊治、康复护理等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则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等养老服务。同时,一些大型的医养结合机构还设有专门的医疗科室和病房,方便老年人就医。

  比如,某医养结合养老院设有医务室和康复中心,配备了专业的医生和护士。一位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入住后,不仅得到了专业的医疗护理,还享受到了贴心的生活照料,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

  三、社区居家健康管理模式

  以社区为基础,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社区建立健康管理服务中心,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健康管理师,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健康服务,包括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康复护理等。同时,社区还组织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健康体检等活动,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例如,某社区定期组织医护人员为辖区内的老年人进行上门健康服务,为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指导其家属进行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老人的身体功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四、健康管理俱乐部模式

  成立老年健康管理俱乐部,老年人自愿加入。俱乐部为会员提供健康体检、健康讲座、健康旅游等服务,并组织会员之间的交流活动,让老年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同时,俱乐部还为会员建立健康档案,跟踪会员的健康状况,提供长期的健康管理服务。

  比如,某老年健康管理俱乐部定期组织会员参加健康讲座和体检活动,并组织会员到周边的生态景区进行健康旅游。在旅游过程中,为会员安排健康饮食和适量的运动,让会员在享受旅游的同时,也能关注自己的健康。

  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

  老年人与家庭医生签订服务协议,家庭医生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建立健康档案、制定健康计划、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转诊服务等。家庭医生与老年人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熟悉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需求,能够提供更加贴心、精准的健康管理服务。

  例如,一位患有糖尿病的老人与家庭医生签约后,家庭医生为其制定了详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并定期上门随访,监测血糖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在家庭医生的精心管理下,老人的血糖控制得非常稳定。

【老年健康管理服务的新模式】相关文章: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03-18

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03-06

企业资本运营创新模式05-26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05-16

最新《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规定05-28

新西兰留学开启签证新模式03-21

心理抑郁的健康管理03-07

物流客户服务的管理03-20

物业服务品质管理06-29

酒店管理与服务论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