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血培养标本及运送流程
将新鲜离体的血液标本接种于营养培养基上,在一定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使对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生长繁殖并对其进行鉴别,从而确定病原菌的一种人工培养法。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采集血培养标本及运送流程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采集方法
1.培养瓶消毒程序: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燥后使用。
2.皮肤消毒程序: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cm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采血。
3.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程序:用10ml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采血后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先注5ml于厌氧培养瓶,并注意避免注入空气,后注其它培养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或严格按厂商推荐的方法采血。
二.注意事项
1.血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不能及时送检者应置室温暂存,勿放冰箱。检验单需注明抗菌药物(特别是磺胺、青霉素)使用情况,采集时间和部位(如左臂等),可疑的诊断。
2.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对于成人患者,每次发热时应该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以帮助区分是病原菌还是污染菌。在不同部位取血,2次分离出同样菌种才能确定是病原菌。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易被固有菌群污染。
3.采血时机:在患者发热期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抗菌治疗前,以正在发冷发热前半个小时为宜或在停用抗生素24小时后。
4.采血次数及间隔:对需马上做抗菌治疗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如脑膜炎、细菌性肺炎)或需紧急手术的患者,如(急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应立即从两臂分别取2份标本。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24h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两次。对发热原因不明者两次抽血间隔60min;必要时于24~48小时后再抽血2次。因为1次血培养不足以说明问题,且会遗漏阳性结果。国外有人统计1次血培养可检出菌血症的80%,2次检出90%,3次检出99%。国内统计17家医院1次血培养阳性率10.8%,18家医院2次以上血培养阳性率14.8%
5.采血量:成人菌血症或败血症的血液中含菌量较少,平均1~3ml血液中仅有1个细菌。所以采血量一定要足够。以培养基与血液之比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体等杀菌物质。采血量过少会明显降低阳性率。成人每次每培养瓶采血5ml(含50ml培养基),婴幼儿每次每培养瓶采血2ml(含20ml培养基)
6.将血注入培养基前不需要更换针头,用无菌干棉球按压瓶塞,并尽可能避免血培养瓶橡皮塞上的残留消毒液影响结果。
7.每日每例采血至少两次,间隔0.5~1h。
三.结果判断
1.健康人体的血液是无菌的。
2.通常血培养分离的细菌或真菌可认为是血液感染的病原体。
3.大多数的菌血症是间歇性的,往往需要以多次血培养阳性证实。如为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等皮肤常居菌,则连续两次培养为同种细菌方可确定。
4.血液中常见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A群、B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四.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的.注意事项
1.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2小时内。如果不能及时送检,置于室温环境。
2.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检验目的和采样时间,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
3.厌氧培养标本需保持厌氧状态运送:使用专用运送培养基或用针筒抽取标本后排尽空气,在针头上置无菌橡皮塞后运送。
4.最佳的临床标本送检,包括厌氧菌培养标本,首先取决于所获取标本的量。量少的标本要在采集后的15-30分钟内送检。
5.送检期间要予以安全防护:
①放标本的容器必须防漏,禁止将渗漏的标本送往实验室。
②严禁将带有裸露针头的注射器送往实验室。
【采集血培养标本及运送流程】相关文章:
采集血培养标本与运送流程08-21
采集血培养标本并运送流程08-19
如何正确采集血培养标本08-19
血培养标本采集的要点06-07
痰培养及血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08-21
血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06-12
血标本采集知识及步骤大全06-05
静脉血标本采集法及采集顺序06-07
痰标本采集方法及流程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