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师资格答辩题目及解析
在备考阶段,考生要不断、反复地进行情景模拟,在刻苦训练中善于分析和总结,争取在最终考核中实现质的飞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教师资格答辩题目及解析,欢迎大家参考运用。
一、结合学科,谈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向学生提问?提问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更好的去引导学生,抓住学生的思维,控制课堂的节奏,问题导向型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
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在提问时,要做到“有情境”、“有梯度”和“有发展”。
有情境——应先为学生营造一种气氛,而非直接问到:这里运用了那种表达技巧,或者这里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比如在研读一个句子的时候,教师应该先通过泛读,引导学生体会停顿及重音,先从理解句子的内容出发,其次是情感层面的体会,最后才是一些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的教授。
有梯度——设置一些有梯度的问题,逐步地实现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难点,首先,要针对于故事的趣味性,或者说内容性来吸引学生在文中寻找答案。其次,应着重的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在整个描写当中情感的变化。最后,在学生的兴奋点上传授相对枯燥的手法技巧等,此时必然事半功倍。
有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个人素质,善于模仿和迁移,并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其次,教师要改进课堂提问技巧,精心设计,耐心宽容延长“等待”时间用心倾听,善用评价合理反馈。最后,营造良好的提问环境,凸显学生主体,激发学生敢问,引导学生会问,创造自由的教学环境。
在提问时应避免提问层次不够合理,创造性问题较少;提问停顿时间不足,思考不够充分;提问方式不够灵活,提问缺少生成性;教师语言乏味,提问对象单一;教师理答方式简单,存在消极现象等诸多问题。
二、鉴赏现代诗歌的切入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把握情感
诗是抒情的艺术,情绪和情感是诗的基础。与其他文体相比,诗更能充分地显示诗人的品格和情怀。读诗时,把握了诗的思想感情,也就把握了诗的灵魂与命脉。
3.赏析技法
现代诗歌创作中常常使用的表现技法有联想想象,用典铺垫,渲染烘托,暗示省略,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自觉地理解吸收借鉴优秀诗歌中的写作技法,一方面可提高鉴赏水平,另一方面对写作也大有裨益。
4.品味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中的语言是诗人千锤百炼的结果。“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等都说明了这个道理。诗歌的语言是富含哲理的、含蓄隽永的、凝练深沉的、生动流畅的、形象传神的、充满情感的,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理解了诗歌中的语言运用之妙,不仅知道诗歌写了哪些内容,而且懂得了诗歌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就能够从更高层面上去把握和鉴赏诗歌。
三、你赞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这一说法非常正确,我十分赞成。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有法是指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有着一定的教学方法;但无定法是指教学的方式方法并不固定,而是灵活多变、富有个性的;贵在得法是教育教学的灵魂,它是教师将教学技巧、方法巧妙地应用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将这三者有效合一,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启迪,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要领,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之所以赞成这种观点,是因为教师在授课前往往会根据以往授课经验设定一定的教学方案,也就是教学有法。但走进课堂后,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学生,他们的课堂反应不同,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也不同,因此我们事先设定教学的方法会受到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知识水平和个性的差异、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以及学校现有的客观条件等多方面的制约。因此,只有教师明察课堂,适时调控,灵活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才能有良好的教学结果。
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参考答案】
营造宽松气氛,唤起学生自信,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从而树立自信。
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学生好奇。心理学认为,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的效果。因此,老师所提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投其所好,巧妙设计疑问,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语文课堂上事倍功半的催化剂。
五、如何理解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我认为情感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情感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因素,并不是认知活动以外的心理过程,它是与认知活动同时发生并伴随认知活动,始终的统一心理过程。它是认知主体结构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非智力因素。情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直接诱因。俗话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教学也是同理。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人的情感具有自由度和可变性,情感的适应价值就在于它的扩大或缩小、加强或减弱主体需要的信息。
所以作为老师首先要保持自己的情感的带入,应该尊重文本的表达,进而能展示给学生的是课本内在的情感表达以及自己被打动的点。在这个基础之上,通过问题的引导,进一步,引导学生与教师情感达到共鸣。让学生去理解一些苦涩的、理论性比较强的道理是困难的,但是,如果教师通过自我感情的带入,配合适当的互动,在“情”这个层面上引导学生去理解这些道理,是容易的。所以我认为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师资格答辩题目及解析:
【真题示例】
(一)针对考生试讲中的教学设计进行提问
这节课你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奇妙的克隆》)
【解题思路】陈述此类问题时,考生需思路清晰,逻辑严谨,态度谦虚诚恳地向考官表述自己的教学重点,也可加之陈述自己的设计意图或预期效果,并对试讲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主动的反思。
【参考答案】《奇妙的克隆》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因此在本节课中,我结合课文的主要特点及内容将教学重点设置为:结合文中句子,分析说明方法。在试讲过程中,我主要围绕着课文中的段落,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说明方法。
(二)针对考生试讲的学科专业知识进行提问
请简单介绍陶渊明和本文的主要内容及作家情感。(《桃花源记》)
【解题思路】陈述此类问题时,考生需组织好语言,清晰流畅地回答考官提出的问题;如果意识到在试讲中存在知识性错误或口误,考生还需态度诚恳且谦虚地进行改正。
【参考答案】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是其代表之作。《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作家精神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出作家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三)针对考生的职业认知进行提问
教师是一个非常辛苦且工资又低的工作,你为什么想要报考教师?
【解题思路】考官在提问此类问题时,主要是希望通过了解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以此判断其是否具备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师德师品、自信和决心。在回答此类问题时,考生应坚持虚实相济的原则,态度应诚恳,言辞不浮夸。首先,可表达自己对教师工作充满艰辛与挑战的认知与理解;其次,或结合自身实例或移花接木谈谈自己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因所在;最后,做出简明总结,阐述自己能自苦中体乐,坚持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决心和信心。
【教师资格答辩题目及解析】相关文章:
2017年《曹刿论战》答辩题目与解析03-29
Sun考试认证题目解析201603-27
2017年教师资格面试答辩原则及策略03-30
幼儿教师资格证模拟卷及答案解析03-11
2017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结构考题及解析03-29
2017年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答辩高分技巧03-03
2017年生物教师资格面试答辩技巧03-03
2017年教师资格招聘面试结构化答辩技巧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