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冲刺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有成功地完成( )教学评价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2.道德发展阶段论最早是由( )提出的。
A.华生
B.巴甫洛夫
C.皮亚杰
D.斯金纳
3.根据加涅对技能的分类,将主动句“风吹倒了大树”改为被动句“大树被风吹倒了”属于( )。
A.动作技能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操作技能
4.某人智力年龄是l0岁,实际年龄是8岁,此人的比率智商是( )。
A.80
B.90
C.100
D.125
5.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
A.记忆力
B.意志力
C.思维力
D.注意力
6.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 )。
A.健康的人格
B.健康的习惯
C.健康的心理
D.健康的生活
7.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以( )为主。
A.主体学生
B.正常学生
C.异常学生
D.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
8.以打球、游泳等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属于( )。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运动记忆
D.语词逻辑记忆
9.掌握了“水果”这个概念,再学习苹果、梨子等概念,属于(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强化学习
10.下列学习策略中,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 )。
A.谐音联想法
B.分散复习
C.多种感官参与
D.画出系统结构图
11.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抽象思维
12.( )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
A.梅伊曼
B.杜威
C.布鲁纳
D.罗杰斯
13.小鹏通过学习后说出“志向”的含义。这种水平的学习主要属于( )。
A.言语信息学习
B.智慧技能学习
C.认知策略学习
D.态度学习
14.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从外面闯进来一位学生家长,大家都把视线转向他。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想象力
D.观察力
15.1937年出版《人格:心理学的解释》一书,标志着用科学方法系统研究人格问题的开始的人是( )。
A.卡特尔
B.塔佩斯
C.奥尔波特
D.霍兰德
二、名词解释
1.有意后注意
2.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
3.分题讨论法
4.学校心理辅导
三、简答题
1.简述小学儿童在社会性交往中的表现。
2.有效练习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3.简述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简要说明记忆的基本过程。
四、论述题
论述如何调适教师角色的心理冲突。
五、案例题
1.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问题:你从孔子教育学生的实例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2.徐×,女,l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少先队干部,班级学习委员。父亲是机关干部,母亲为某单位的会计,独生子女。徐×从小酷爱学习,遵守纪律,聪明温顺,是老师心目中的“尖子生”,是父母疼爱的“掌上明珠”。但父母和教师对该生的期望都过高,要求也过严。父母要求女儿门门功课必须在95分以上,有时算术期考得了98分,在班里居列前茅,但父母仍不满意,认为丢掉那两分太不应该。对于孩子的业余爱好,父母也抓得很紧,目标是“琴棋书画”样样能通。他们请人教孩子学电子琴,又托人安排孩子到区少年宫参加少儿书画培训;父亲精通棋术,抽空便教女儿下围棋、下象棋,时间给女儿安排得满满的。教师对该生的期望也很高,经常以这个学生的作文为范例,在全班进行讲评。由于父母和教师的过高期望和要求,徐×的心理压力很大,学习更加刻苦用功,丝毫不敢懈怠。从小学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徐×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有时一拿书本就觉得头痛.两眼好像要冒金花,课堂上有时也感觉脑袋发晕。
问题:案例中反映了小学生学习中的什么问题,应该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布卢姆认为只要给与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能达到完成80%~90%的评价项目),这样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
2.C [解析]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
3.B [解析]技能分为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加涅根据学习结果把心智技能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运用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称为智慧技能。
4.D[解析]智商计算公式:IQ一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5.B [解析]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等;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
6.C[解析]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也就是说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
7.B [解析]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以正常学生为主,即有轻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正常学生。
8.C [解析]运动记忆是以身体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是形象记忆的一种形式,记忆的对象是各种运动的动作形象,如打球,游泳等。
9.B [解析]下位学习又叫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新知识是旧知识的派生物,他们之间是类属关系。
10.A[解析]谐音联想法指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将无意义材料变为有意义材料以帮助记忆的一种精细加工策略。
11.A[解析]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包括发散思维。集中思维的一种辩证思维形式,其中发散思维是其核心。
12. D[解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掀起了一股人本主义思潮,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
13.A[解析]言语信息学习指掌握以言语信息形式传递的内容,或学习结果以言语信息形式表达出来。如用语言说出“志向”的含义。
14.B[解析]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一定程度意志努力的注意属有意注意,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属无意注意。
15.C[解析]人格心理学随着1937年奥尔波特的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而宣告成为独立学科,标志着用科学方法系统研究人格问题的开始。
二、名词解释
1.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经过学习、训练或培养个人对事物的直接兴趣达到的。
2.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指在班集体中占优势的认知态度、意志品质、行为特征、情感倾向的综合反映。
3.分题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某_问题各抒己见,经过讨论或争辨得出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
4.学校心理辅导:指学校心理辅导人员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创设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给学生以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实际情况确立合理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社会适应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与幼儿相比,小学儿童与同伴交往频率更大,共同参加的社会性活动也进一步增加,社会性交往也更富有组织性。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有:
(1)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式更复杂。
(2)儿童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
(3)儿童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所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活动。
(4)儿童开始形成同伴群体。
2.[参考答案]
有效练习的条件是:(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3)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4)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5)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6)练习方式要多样化;(7)让学生知道每次练习的结果,及时改进。
3.[参考答案]
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一般能力是人们完成各种各样活动所共同需要的最基本的能力,而特殊能力是在完成某种活动或作业时所需要的能力。
联系: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而特殊能力的发展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一般能力的发展与完善。
4.[参考答案]
记忆有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回忆和再认是在不同的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们在人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称为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把它们加以确认的过程称为再认。既不能再认又不能回忆的现象称为遗忘,遗忘是保持的对立面。回忆和再认是记忆过程的第三个基本环节。
四、论述题
[参考答案]
正视心理冲突的大量存在后,重要的是要善于调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教师在学习探求中用各种有益的知识信息、观念武装自己。充实提高自勉自慰,就会对不切实际的'物质欲望和烦恼人心的庸欲是非形成一种超脱的态度。(2)期望适度,不断成功。目标是教师主客观适应的焦点,所以教师调适角色冲突,提高角色适应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控制目标。教师经过刻苦努力步步落实目标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就会增强,角色适应能力也随之提高。
(3)在艰苦工作中,广大教师能保持乐观坚定的精神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师情系学生,充满师爱。师爱既是教育的力量,也是维系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4)教师要减少人际冲突。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乐交善处,开朗豁达,容人之短。
五、案例题
1.[参考答案]
(1)学生个性心理存在着差异。
每个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事物、事件都各有自己的倾向,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有不同的动机。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教师应该弄清每个学生的个性,进行因材施教。
(2)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既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照顾到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材施教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要求。
①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在出现问题时的表现尤其是值得分析的迹象,从中可能发现他们独特的认知特征和动机倾向。教师要多提。
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感到困惑,卡在哪里了?为什么老是出现同样类型的错?
为什么会出现反常现象?学生学习中明显的顺利也是值得关注分析的。从中可以发现学生擅长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和学习的动力所在,分析学生在什么情况下特别顺利,在思维和理解方面有什么特点,等等。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学生的特性。
②有的学生因为思维水平较低,有的学生因为学习风格的限制,有的学生因为动机的障碍,导致了学习成绩差。在实际情景中,动机因素和能力、风格的因素是交杂在一起的,相互作用的,因此,必须从动机的激发、维持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多方面入手。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在自尊自信下学习,对于能力水平低的学生尤为重要。如果教育不得法,抹煞了能力较差者的自尊心,则无疑是雪上加霜,抽去了他们发展的动力之源。因材施教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有利于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2.[参考答案]
该案例是小学生学习疲劳的一个典型案例。从案例介绍可以看到,这个小学生的学习疲劳完全是因父母和教师的过高期望和要求所引起的。孩子算术考了98分,父母仍不满意;课堂学习和课外作业本来就够紧张的了,父母又用"琴棋书画"的古代淑女标准要求女儿,结果使孩子疲于奔命,叫苦不迭,以致造成较为严重的心理疲劳。
对于这种情况,应着重向孩子的父母讲明,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又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千万不能把父母的愿望强加于子女,不能向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要给孩子留有余地,使他们感到学习节奏的和谐及快乐,这样才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这也才是对孩子成长的真正关心舞口爱护。
【2017年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冲刺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2017公卫助理医师考试《医学心理学》冲刺题及答案11-04
2017检验技师考试冲刺题及答案11-02
2017年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05-10
2017年事业单位招聘基础知识模拟考试冲刺题及答案11-15
2017托福阅读理解考前冲刺题及答案08-17
保险公估人考试冲刺题及答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