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强化练习题

时间:2020-08-18 17:26:30 教师资格 我要投稿

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强化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强化练习题

  1.以下不能体现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特点的是( )

  A.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

  B.小学教育为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C.小学教育为儿童、少年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D.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基础性的特点,对于每个公民来说,教育机会是均等的

  2.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是( )

  A.专职的科研人员

  B.教师

  C.科研群体研究者和个体研究者

  D.学生

  3.下列关于班级管理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班级管理是直线式发展的静态过程

  B.班级管理内容主要有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和班级活动管理

  C.班级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

  D.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班集体

  4.按照朱熹对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解释,“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就是( )

  A.愤

  B.悱

  C.启

  D.发

  5.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

  A.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丰厚的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6.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居于第三层次的是( )

  A.国家的教育目的

  B.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师的教学目标

  7.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8.根据教学评价的参照指标,可分为( )

  A.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B.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9.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王老师在讲授该知识前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数轴上一个点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一个数可以表示一个点。那么在一个平面上一个点如何用数来表示呢?在总结这节课时王老师结出了答案。这属于课堂总结的哪种方法( )

  A.复述法

  B.呼应法

  C.悬念法

  D.比较法

  10.“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因材施教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1.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 ,自小学 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课时。( )

  A.必修课程3 3

  B.选修课程3 3

  C.必修课程5 5

  D.选修课程5 5

  12.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

  A.顺向负迁移

  B.逆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顺向正迁移

  13.( )是个体对自身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个性形成的水平。

  A.自我认知

  B.自我意识

  C.自我体验

  D.自我监控

  14.苛勒等人通过著名的黑猩猩实验,对学习中个体产生变化的实质及原因做出了解释,他认为,学习是通过( )过程实现的。

  A.试误

  B.顿悟

  C.强化

  D.联结

  15.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对象是( )

  A.正常小学生

  B.严重精神病人

  C.人格障碍者

  D.残疾患者

  16.以下做法小学语文课程不倡导的是( )

  A.自主合作

  B.生动活泼

  C.单一讲授

  D.丰富的实践活动

  17.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 )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A.数据与整理

  B.推理和证明

  C.方法和语言

  D.计算与估算

  18.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 )和自信心。

  A.写作能力

  B.写作兴趣

  C.写作技巧

  D.写作天赋

  19.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学习策略的范畴( )

  A.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丰富学习内容

  B.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促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C.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学习目标

  D.制定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0.现实中传递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如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预测天气情况的“降雨概率”、表示空气污染程度的“空气指数”、表示儿童智能状况的“智商”等,这表明数学术语日趋( )

  A.人本化

  B.生活化

  C.科学化

  D.社会化

  参考答案

  1.D【解析】D项的描述体现了小学教育的义务性特点。考生需准确区分小学教育各个特点的内涵。

  2.B【解析】行动研究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其主体是实际工作者,主要是教师。

  3.A【解析】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非直线式发展的静态过程。

  4.B【解析】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理学家朱熹这样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5.B【解析】略。

  6.D【解析】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居于第三个层次,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所能达到的预期标准。

  7.c【解析】略。

  8.D【解析】略。

  9.B【解析】呼应法是指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设疑置惑,而在总结时释疑解惑。而悬念法是指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师通过设疑引出下堂课要学的内容。二者易混淆,考生需注意区分。

  10.B【解析】发展性原则又称量力性原则,也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题干的描述是该原则的典型阐释。

  11.A【解析】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12.D【解析】“温故而知新”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促进作用,属于顺向正迁移。

  13.B【解析】考查自我意识的概念。

  14.B【解析】苛勒等人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15.A【解析】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对象是正常小学生。

  16.c【解析】略。

  17.c【解析】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18.B【解析】略。

  19.B【解析】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属于教学策略,而不是学习策略。

  20.B【解析】数学术语不再让人听不懂,而是朝着人们能理解的方向发展,日趋生活化,越来越贴近生活。

【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强化练习题】相关文章:

2017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强化练习题06-19

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复习资料06-19

2017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卷06-16

2017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及答案06-01

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练习题06-17

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临考模拟练习题06-17

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练习题及答案06-17

2017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训练模拟卷06-16

2017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模拟卷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