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柏拉图
B.荀子
C.孟子
D.洛克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
A.有影响
B.没有影响
C.几乎没有影响
D.有实质性影响
4.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 )。
A.思维品质
B.学习内容
C.学习结果
D.知识技能
5.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 )。
A.一定的帮助
B.直接影响
C.较弱的影响
D.间接影响
6.“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 )的观点。
A.赫尔巴特
B.皮亚杰
C.杜威
D.瓦·根舍因
7.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是( )。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
C.智力
D.思维程序
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教学要贯彻( )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巩固性
D.渐进性
9.以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为代表的教学理论是( )教学理论。
A.哲学取向的
B.行为主义的
C.情感的
D.认知的
10.教师成为一个专业工作人员,能够对教育问题做出反省性思考,属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 )阶段。
A.求生期
B.巩固期
C.更新期
D.成熟期
11.最早提出遗忘曲线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
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斯金纳
D.冯特
12.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 )的测验。
A.成就水平
B.能力形成
C.结构
D.智力发展
1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整体性
14.以下的理论,哪一项是维纳提出的?( ).
A.成就动机归因理论
B.自我效能感理论
C.成就动机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15.弹钢琴的人可以演奏电子琴是因为( )。
A.负迁移
B.正迁移
C.原型启发
D.定势
16.最容易导致自杀的不良情绪是( )。
A.抑郁
B.惊奇
C.厌恶
D.暴怒
17.心理学应通过内省法探寻在不同刺激环境下心理的构成元素,主张这一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 )。
A.构造主义心理学
B.机能主义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18.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方法是( )。
A.对偶故事法
B.两难故事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
19.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人处于青年期的特征是( )。
A.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
B.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
C.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
D.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
20.“只要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说明教育具有( )。
A.历史性
B.继承性
C.永恒性
D.相对独立性
21.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D.无作用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惩罚法能消除不良行为,强化法能培养新的适应行为。因此,两者结合使用会更有效。
23.特殊迁移的范围往往比一般迁移广。
24.教育的价值决定了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活动。
25.晶体智力随着年龄的衰老而衰老,在40岁时达到高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教育作用?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
27.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意义。
28.简述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9.舒尔曼认为,专家教师应具有哪几个方面的专门知识?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
问题: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31.材料
某班上语文课,课文内容是讲沙漠中的骆驼。当教师讲到“骆驼的嗅觉很灵敏,几十里外的水源,它都能嗅到……”时,小颜同学提出一个问题:“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骆驼怎么能‘嗅到’呢?”其他同学也纷纷议论起来……
问题:如果你是教师,你会怎么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呢?请按照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相关理论谈谈你的做法。
【参考答案见下页】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专家点拨著名教育家及其教育学思想是历年考试的重要考点,出题频率非常高,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的形式出现较多。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是由理性、意志、情感三部分构成的,荀子提出了“性恶论”,孟子提出了“性善论”,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考生必须牢固掌握这些观点的内容。
2.B【解析】夸美纽斯是捷克教育家。他说,教学论是教学的艺术,“大教学论”就是要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被称为“泛智教育思想”。所谓“泛智论”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这里的“泛”是指一切知识;另一层意思,“泛”是指一切人。因此,泛智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3.A【解析】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有影响。研究表明,坐在教室前面几排及中间几排的学生似乎是最积极的学习者,教师大多时间都站在这些座位的前面,师生之间的言语交流大多集中在教室的这一区域;其他位置尤其是后面座位的学生则难以参与,并且更容易走神。因此,教师要经常变换学生在课堂中的座位。
4.C【解析】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包括通常所说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它既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又是一切教学工作的终点。
5.B【解析】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影响。普雷斯顿认为,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对课堂管理有不同的影响。参与式领导注意创造自由空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而监督式领导则待人冷淡,只注重于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人的行为有无越轨。此外,教师的学识、教学能力和人格品质对课堂管理也有一定影响。
6.C【解析】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的著名观点。
专家点拨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是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内容,一般以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7.A【解析】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一种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
8.C【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地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利用,“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教学要贯彻巩固性原则。
专家点拨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包括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这是历年考试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各种题型都出现过,所占分值较大,考生必须牢牢掌握每一条原则的概念及要求。
9.B【解析】程序教学是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其始创者通常被认为是教学机器的发明人普莱西,但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却是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是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
10.D【解析】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成熟阶段,教师已经成为一个专业工作人员,能够对教育问题做出反省性思考,总结经验和教训,以利于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
11.B【解析】艾宾浩斯最早提出遗忘曲线及其规律,他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依据保持效果,绘制了遗忘曲线,即“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遗忘在学习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得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
专家点拨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及其规律是经常考查的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需要重点识记的是:(1)遗忘曲线提出者——艾宾浩斯;(2)遗忘规律——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12.A【解析】标准化成就测验由专家或学者们编制,目的是评定个体的学业成就水平。
13.B【解析】知觉的理解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言语指导外,也会受到个人的知识经验、实践活动的任务等的影响,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说明了主观因素对知觉理解性的影响。
14.A【解析】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提出了成就动机归因理论,他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班杜拉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需要层次理论由马斯洛提出。
15.B【解析】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弹钢琴的人可以演奏电子琴正是因为正迁移。
16.A【解析】抑郁症又称抑郁性神经症,是指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的神经症。过度的抑郁反应,通常伴随有严重的焦虑感。抑郁是最容易导致自杀的不良情绪。
专家点拨在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中,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是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生要重点掌握这些心理问题的含义及表现。
17.A【解析】冯特及其学生铁钦纳是构造主义的代表,这一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还认为心理学的方法是实验内省法,心理学的任务是用内省法分析出意识过程的基本元素。
18.B【解析】柯尔伯格利用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发展,提出了道德发展包括前习俗阶段、习俗阶段和后习俗阶段。
专家点拨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是历年考试中的重点考查内容。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进行了研究,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他律阶段、自律阶段。柯尔伯格则采取两难故事法,提出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前习俗水平: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19.A【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人处于青年期主要是建立同一感和避免同一感的混乱。自我同一感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20.C【解析】永恒性是教育最基本的一个社会属性。它是指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它和人类社会相伴始终,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有教育现象存在。
21.C【解析】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定势可以成为正迁移的心理背景,即定势有积极的一面,它反映出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和前后的一致性。此外,定势也有消极的一面,它阻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利于智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心理活动表现出惰性,显得呆板,不利于适应环境,有碍于解题的速度和灵活性。
二、辨析题
22.正确【答案要点】(1)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强化是提供刺激物使学生的行为得以改变的方法,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2)惩罚法和强化法的作用不同,在消除不良行为的时候应该同时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所以两者结合效果会更好。
23.错误【答案要点】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以把迁移划分为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两种。一般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特殊迁移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特殊迁移的范围往往不如一般迁移广,仅适用于有限的情境中,但这并不意味着特殊迁移是不重要的,相反,它对于系统掌握某一领域的知识非常必要。
24.正确【答案要点】教育目的决定于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属于观念形态的范畴,其核心是教育的价值观。由于人们对教育价值的认识不同及教育价值的取向不同,就会在教育目的上做出不同的选择。从历史的和现实的情况看,在教育价值的取向上一直存在着两对基本矛盾,需要做出正确的处理。
25.错误【答案要点】晶体智力是经验的结晶,是对流体智力应用的结果,大多是后天学习得到的,晶体智力以习得的经验为基础,凡是运用既有知识与技能去吸收新知识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属晶体智力。晶体智力与教育文化有关,一般情况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只是到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
专家点拨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提出的。他认为,流体智力以神经生理发展为基础,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而发展,在早期的发展比较快,到青春期达到最高峰,随后保持将近10年的高原期,到22岁后便出现衰退现象;而晶体智力是通过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而获得,发展比较迟缓,青春期之后仍在向上发展,直到老年,衰退的迹象仍不明显。
三、简答题
26.【答案要点】(1)良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如下:①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在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会得到大大地发展。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通过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可使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对环境的适应。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2)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应做到:①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②学习规范,树立常规,建立良好开端;③善于发觉学生的长处,多鼓励;④及时解决班级问题;⑤培养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27.【答案要点】(1)概念: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这一概念是由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他认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即学生独立活动时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即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意义: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他仍处于正在发展的过程。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学生的现有水平,而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专家点拨最近发展区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概念,制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等都需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历年考试中常将其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考查。考生应该熟知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者、概念、意义,还要了解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8.【答案要点】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提供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活动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人为的“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产生疑问、探究问题答案的有关情境的过程。有效的教学在于形成一种使学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不确定的问题情境,由此产生的矛盾、疑惑、惊讶等最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意向。
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且应该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29.【答案要点】(1)所教的学科知识;(2)教学方法和理论,适用于不同学科的一般教学策略(诸如课堂管理的原理、有效教学、评价等);(3)课程材料及适用于不同学科和年级的程序;(4)教特定学科所需的知识,教某些学生和特定概念的特殊方式;(5)学习者的性格特征和文化背景;(6)学生学习的环境一一同伴、小组、班级、学校及社区;(7)教学的目标和目的。
四、材料分析题
30.【答案要点】(1)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2)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②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③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重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3)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及时检查,坚持不懈,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专家点拨德育原则是材料分析题中经常出现的考查内容,通常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中的做法符合或违背了哪些教学原则。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都具有指导作用。
31.【答案要点】如果我是这位教师,将按以下方式完成:(1)贯彻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经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去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将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最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好学善问,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去思考,让学生学会自已去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在课堂上不单是教给学生某一个知识点,也是要教给学生一种能力,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探求新知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2)运用谈话法和讨论法。可以两人或者多人一组进行讨论。在这个例子中,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最新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备考模拟试题及答案03-10
2017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答案03-21
2017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备考模拟试题及答案03-10
护士资格考试《实践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10-25
护士资格考试《实践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