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时间:2024-10-12 17:55:56 教师资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通用6卷)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考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哪些考点是经常被考察的,这些考点不仅是考试的重点,也是难点。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通用6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通用6卷)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1

  202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综合素质(中学)真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在处理学生上课迟到时,甲老师要求学生先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后从前门进入,并说明迟到理由,经同意后方可入座;乙老师将学生关在教室外,待讲完课才让其进入教室;丙老师允许学生进入教室,但要罚站,对 于三位老师的做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甲老师做法正确,迟到应该说明理由

  B.乙老师做法不正确,应该在教室外罚站

  C.丙老师做法不正确,只能在教室外罚站

  D.以上老师做法都不正确,不应该影响学生上课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其中学生是发展的人体现在学生正处于发展过程中,还不成熟,因此要求教师做到容错。题干中,面对学生迟到的情况,教师应当包容学生并加以教育引导。甲老师让学生从前门进入的做法会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乙老师让学生罚站一节课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丙老师不让学生进教室会影响学生听课学习,都没有做到容错,因此,三位老师的做法都是错误的,D项正确。

  A、B、C三项:属于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创新是一种勇于超越的精神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品质。下列表述不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的是()。

  A.独立性 B.反思性 C.批判性 D.坚韧性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当今世界,创新是科技发展、国力竞争的根本。因此,21世纪的素质教育要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中,创新精神的提高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具有独立性、反思性、批判性等特质。坚韧性,即意志的坚持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标方面的意志品质。坚韧性不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D项为正确答案。

  A、B、C项:均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3.唐老师组织教研组实施以“地形”为主题的跨学校大单元教学活动,他安排李老师负责规划不同年级的学习目标,安排张老师负责设计小单元的教学活动及评价要求。唐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教师角色是( )。

  A.学习者 B.反思者 C.协作者 D.评价者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要求面对其他教育者时,教师要做到合作。题干中,唐老师不仅积极组织跨学校的教学活动,还分别安排李老师和张老师承担不同的任务,做到了团结协作。C项正确。

  A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授者,同时也是一个学习者。教师应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教师应当成为一个反思者。教师要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教学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评价者之一,应当树立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4.李老师在教学中经常考虑的问题是:“课前我还需要准备什么课堂教辅材料?”“我怎么才能把课上好?”这表明李老师所处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是( )。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其中,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在新的教学岗位上已经站稳了脚跟,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例如: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关心班集体的建设、关注自己备课是否充分等。题干中老师经常考虑课前准备。如何上好课都属于与教学相关的问题,说明李老师正处于“关注情境”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B项正确。

  A项:属于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处于关注学生阶段的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同的情感和社会需求,因此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可以说,是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一般是新手型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注重自己在学生、同事以及学校领导心目中的地位。出于这种生存忧虑,教师会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处理人际关系或者管理学生。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为加强班级管理,班主任规定:值日卫生不整洁者,每人每次罚款1元;上课回答不出教师提问者,每人每次罚款2元;考试不及格者,每人每科罚款5元。罚款由生活委员统一收取保管,由学习委员造册奖给每次考试前五名的学生,该班主任的做法( )。

  A.不正确,侵犯了学生财产权 B.不正确,应与监护人商定罚款

  C.正确,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D.正确,有利于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权利。财产权是指具有物质财富内容,直接和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一般而言,学生财产权包括财产所有权、继承权、受赠权以及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等。题干中,老师对学生进行罚款,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6.放学后,初中生谢某约了几名同学在校内的一处空地玩“射箭游戏”,嬉戏中,庄某射中了谢某的右眼,班主任知道后立即将谢某送至医院救治。应对谢某受伤害承担主要赔偿责任的是( )。

  A.庄某的监护人 B.庄某 C.学校 D.班主任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关于事故责任的认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条规定: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由于过错,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一)学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纪律,实施按其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具有危险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的;(二)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三)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学校的;(四)未成年学生的身体状况、行为、情绪等有异常情况,监护人知道或者已被学校告知,但未履行相应监护职责的;(五)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有其他过错的'。第十三条规定,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认定。题干中的事故发生在放学后,学校不承担事故责任。中学生庄某实施了按其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具有危险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庄某为未成年人,应由庄某的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7.依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普通高中主要评价为( )。

  A.学校治理体系建设的情况 B.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情况

  C.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情况 D.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重点任务第六条指出,改进中小学校评价。义务教育学校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普通高中主要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8.高中生王某发现自己放在学校宿舍的电子词典不见了,立刻向班主任胡某报告,胡某闻讯后,组织班干部对王某所在的宿舍以及周围宿舍的床、箱子进行搜查,最终在学生刘某的箱子里发现了王某的电子词典,胡某的做法( )。

  A.正确,维护了学生的财产权 B.错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C.正确,履行了班主任的职责 D.错误,侵犯了刘某的名誉权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权利。学生作为社会权利主体,享有受教育权、人身权,而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人身权包括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人格尊严、隐私权等。其中,隐私权是指学生有权要求他人尊重自己个人的、不愿或不方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学校和教师有义务保护学生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不为他人所知的权利。题干中,班主任胡某组织班干部对王某所在的宿舍以及周围宿舍的床、箱子进行搜查,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9.中学教师陈某多次在上课期间用手机经营网店,学生对此意见很大,学校多次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但陈某拒不 改正,最终被其学校解聘。对于学校的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陈某未履行对学生的监护职责,可以解聘 B.陈某未履行教师教育教学职责,可以解聘

  C.对陈某只能给予行政处分,不能解聘 D.陈某依法享有教育教学权,不能解聘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009年修正)》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题干中,教师陈某在上课期间用手机经营网店,对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且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后拒不改正,学校可以依法解聘。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0.按照《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列关于学校“双减”工作目标表达正确的是( )。

  ①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②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

  ③学校课后服务全面满足学生需要

  ④校外培训行为全面规范

  ⑤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A.②④⑤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⑤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该文件的工作目标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在中小学的教室寝室吸烟和饮酒

  B.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聘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C.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私拆或将未成年人的信件弃毁

  D.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人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非法删除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或者其他网络通讯内容。除下列情形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或者其他网络通讯内容:(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未成年人开拆、查阅;(二)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依法进行检查;(三)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未成年人本人的人身安全。C项中: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私拆或将未成年人的信件弃毁,过于绝对,说法不正确,为正确答案。

  A项:第五十九条:任何人不得在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公共场所吸烟、饮酒。该说法正确,排除。

  B项:第六十一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该说法正确,排除。

  D项:第二十八条:学校应当保障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开除、变相开除未成年学生。该说法正确,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12.依据《宪法》,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 )。

  A.人民检察院 B.全国人大 C.人民法院 D.监察委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宪法》。《宪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3.某中学马老师,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常常工作一忙就不修边幅,但他坚持要求学生,不仅要求学生保持教室卫生,还要求他们注重仪表,学生常常不以为然。下列选项中的名言与案例所体现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相符的是()。

  A.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B.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C.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向教师提出了六条规范,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其中,“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题干中,学生对马老师“注重仪表”的要求不以为然的原因是马老师自己就不修边幅,没有做到衣着得体、以身作则,违背了“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C项“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自我品行端正,即使不发布命令,民众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发布命令,民众也不会服从”,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与题干体现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相符。C项正确。

  A项:“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吾忧也”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不修养德性,不讲述传授学问……是令人担忧的事情”,强调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出自《吕氏春秋·劝学》,意思是“所以,老师施行教诲的时候,也不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而看重他们是否能接受理义”,强调“有教无类”,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受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论语·里仁》,意思是“看到贤能的人,就想着向贤能的人看齐啊;看到不贤能的人,就在心里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和问题”,强调自省、慎独,要求人们经常检查自己的言行,纠正自身的不足和错误,使自身行为合乎道德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4.张老师在课堂上经常给予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更多发言机会,忽略了其他的学生的发言。张老师的做法违背了( )。

  A.教师公正的可互换性

  B.教师公正的灵活性

  C.教师公正的对等性

  D.教师公正的终身性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的范畴。教师公正具有对等性和互换性。对等就是指主体对人对事要一视同仁,适用同一个规则或标准。教师公正的对等性首先表现为等价交换原则,即教师以某种方式对待其学生,学生也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教师,但这种情况,只有师生双方在某种环境中,具有几乎完全同等的自由和能力时才有可能被有效地得到执行。所以,教师公正的对等性又必须进一步表现为,教师给同样的事情以同样的待遇,而给不同的事情以不同的待遇。题干中,张老师给予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不同的待遇,违背了教师公正的对等性。C项正确。

  A项:教师公正的可互换性是对等性的要求和保证。要真正做到对人对己用一个标准,就必须能够让自己处在对方的位置时,仍然接受自己原先承认的法则,即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否则,就只是自以为公正的伪公正。与题干不符,排除。

  B、D两项: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5.每当学生犯错误时,王老师都会对其进行惩戒,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他总是把学生带到操场,单独惩戒。下列选项对王老师的做法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有违教育惩戒的针对性

  B.有违教育关怀的连续性

  C.有违教育惩戒的科学性

  D.有违教育关怀的教育性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行为。教师关怀的连续性指实体交往的时间的连续性:不要年年换教师,要允许一个教师长年跟一个班,以便加深了解,更好地关怀学生。题干中,王老师在惩戒学生时,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会把学生带到操场单独惩戒,没有违背教师关怀的连续性。B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当选。

  A项:教育惩戒要有针对性。教师在实施惩戒的时候,应该对事不对人,应以某一事件引起的后果为根据。题干中,每当学生犯错误时,王老师都会对其进行惩戒,而非针对学生犯错误事件的原因、后果的轻重等来决定是否惩戒,采用什么惩戒方式,有违教育惩戒的针对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惩戒要有科学性。实施惩戒教育时,教师应针对学生性别、年龄、气质、性格等具体情况,在惩戒的时间、地点及惩戒方式上采取灵活的态度,不能一成不变、千篇一律。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分析,充分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找到学生犯错误的原因,从对学生负责、对孩子成长有利的角度设计惩戒的教育方式。另外,还要依据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情节,以及对错误的认识态度来决定给予必要的惩戒。题干中,对犯错的学生是否进行惩戒,以及是否需要为维护学生自尊心而单独惩戒,这需要依学生个体的性格,以及学生犯错的原因和后果来决定,而不是一成不变、千篇一律,王老师对犯错的学生都会进行惩戒,并为维护学生自尊而单独惩戒的做法,有违教育惩戒的科学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师关怀具有教育性。教师关怀意识和实践是学生关怀品质学习养成的榜样。教师的关怀理念和行为向学生传递出人际间彼此关联的信息,引导学生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自然、关怀世界,其本身就是展示关怀品质的最好教材,有利于学生体察周遭、体谅他人、体恤弱者,教师的关怀素养及其关怀实践行为能够以积极的情感方式吸引并影响教育对象,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的道德成长。题干中,王老师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会把学生带到操场单独惩戒,没有让教师关怀学生的意识和实践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有违教师关怀的教育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16.化学教师于老师尝试在讲解枯燥的知识时加入原创有趣的演示实验,还创办了“你身边的化学”科普栏目,并将学习文具奖励给积极投稿的学生,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起来,于老师也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喜爱。于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教师威信影响因素有( )。

  ①专长力量

  ②吸引力量

  ③奖赏力量

  ④行政力量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1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行为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处理。从教育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教师和学生身上有五种基本的社会影响力:①专长力量,主要指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的水平;②吸引力量,主要指一个人在与他人的关系中的影响作用和亲密性;③法统力量,主要指跟权力与法规有关的影响力量;④奖赏力量,主要指对他人可以奖赏的能力;⑤强制力量,主要指对他人可以惩罚的能力。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制约力量,教师可以运用其专长力量使学生敬佩自己、信赖自己;运用其吸引力量团结学生;运用其权威力量对学生施加特定的影响;运用其奖赏力量扶植学生良好的表现和正气,运用其强制力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题干中,于老师在枯燥的知识讲解中加入演示实验,还创办了科普栏目,是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体现了专长力量的影响;于老师还用学习文具奖励学生,体现了奖赏力量的影响;此外,于老师在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越来越喜爱自己,体现了吸引力量的影响。C项正确。

  A、B、D三项: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7.“翻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农具,主要用于( )。

  A.翻地 B.灌溉 C.播种 D.脱粒

  1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翻车又名“龙骨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业灌溉机器。B项正确。

  A项:翻地工具。耒,古代的一种翻土、开沟渠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播种工具。在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播种机械,古代的耧车就是现代播种机的始祖,因播种幅宽不一,行数不同,汉武帝的时候,赵过在一脚耧和二脚耧的基础上,创造发明了能同时播种三行的三脚耧。一人在前面牵牛拉着耧车,一人在后面手扶耧车播种,一天就能播种一顷地,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脱粒工具。古时的脱粒机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摇式脱粒机、踩脚式脱粒机、风选式脱粒机。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8.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发生于英国,20世纪初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连续完成。下列不属于工业革命期间重大发明的是( )。

  A.珍妮纺纱机 B.转炉炼钢 C.机械计算机 D.内燃机

  1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科技常识。机械计算机(英语:mechanicalcomputer)由杠杆、齿轮等机械部件而非电子部件构成。法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布莱士·帕斯卡在1642年发明了可以进行两位数加减法的机械计算器。题干中所描述的时间是从1760年开始到20世纪初,因此机械计算机不在该革命区间,C项正确。

  A项: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詹姆士·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SpinningJenny)”的手摇纺纱机。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熔铁炼钢,现代炼钢法最早起始于1856年英国人H.Bessemer发明的酸性底吹转炉炼钢法,该方法首次解决了大规模生产液态钢的问题,奠定了近代炼钢工艺方法的基础。由于空气与铁水直接作用,Bessemer炼钢方法因而具有很快的冶炼速度,成为当时主要的炼钢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内燃机,1860年,莱努瓦首次造出了一台用煤气作燃料、用电火花作点火装置的内燃机。世界历史上的这第一台内燃机完全可以投入使用,菜努瓦用它装了一辆车子,还装了一只汽船,效果很好。但它的燃料消耗量很大,热效率只有4%,体积也很大。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9.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接受检阅的由100面战旗组成的战旗方队,代表了全军荣誉功勋部队。下列选项中,因在辽沈战役中表现出色而获得称号的荣誉功勋部队是( )。

  A.大渡河连 B.金汤桥连 C.塔山英雄团 D.襄阳特功团

  1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塔山阻击战是国共两党历史上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关乎整个辽沈战役的发展乃至结局,并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解放战争的进程。第四纵队第12师第34团被称为“塔山英雄团”,这是一支骁勇善战的英雄部队,不怕牺牲、载誉归来。C项正确。

  A项:大渡河连,“大渡河连”是一支诞生于秋收起义烽火中的红军连队,是人民解放军中最早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连队之一,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边境作战,参加大小战役战斗1000余次。长征途中,连队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为中央红军北上打开胜利通道,从此被誉为“大渡河连”。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金汤桥连,在解放天津的战斗中,获得过“金汤桥连”的光荣称号;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获得“国际一等功臣连”的称号。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襄阳特功团,襄阳特功团前身是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支队一大队,1938年诞生于河北省磁县。襄樊战役时为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十七旅四十九团,因成功卓著,被授予“襄阳特功团”。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0.下列历史人物,在逻辑学上创立了三段论的演绎推理形式,成为形式逻辑奠基人的古希腊学者是( )。

  A.赫拉克利特 B.毕达哥拉斯 C.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利特

  2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历史。亚里士多德在《工具论》中着重研究了演绎推理并制定了三段论。C项正确。

  A项: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学派的创始人,辩证法的创始人之一。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音乐理论家。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德谟克利特在《论逻辑》中讨论了归纳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1.体操是根据人的生物学特征设计并对人体的造型有特定要求的一种身体操练,奥运会中男子、女子共有的项目是( )。

  A.跳马 B.双杠 C.单杠 D.吊环

  2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奥运会项目。奥运会男子竞技体操包括六个单项,分别是: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双杠和单杠。女子竞技体操包括四个项目,分别是:跳马、高低杠、平衡木和自由体操。男子和女子项目都含有跳马。A项正确。

  B项:双杠是男子竞技体操项目之一。金属的架子支撑两条平行的木头、塑胶或合成金属制成的杠。一套典型的双杠动作包括在支撑位置、倒立位置和挂臂位置的转换。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单杠是男子竞技体操项目之一,1896年,单杠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吊环是男子体操项目之一。19世纪吊环成为独立的男子体操项目,1896年被列为第1届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2.《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有许多名句传世。下列诗句中,出自《诗经》的是()。

  A.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A项“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诗经·大雅·荡》,意思是“所有事物都有一个开始,但不一定都能有一个结束”。A项正确。

  B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原文出自《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意思是“统治者像是一条船,而广大的民众犹如河水,水既可以把船载负起来,也可以将船淹没掉。”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出自《孟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意思是“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原文出自《周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意思是“仁者从自己的角度看,把它叫做仁,智者从自己的角度看,把它叫做智。”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3.《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结构宏大,人物众多,个性鲜明。下列人物形象中出自该小说的是()。

  A.苔丝 B.娜塔莎

  C.玛丝洛娃 D.欧也妮·葛朗台

  2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战争与和平的主人公。《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主人公包括安德烈、皮埃尔和娜塔莎。B项正确。

  A项:苔丝是英国作家哈代的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玛丝洛娃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中的女主人公。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女主人公。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4.理学是我国宋明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在认识论上,理学家们有不同的观点,下列理学家中提出“知行合一”的是()。

  A.程颐 B.陆九渊 C.朱熹 D.王守仁

  2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王守仁的思想。王守仁,也称为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和军事家,他提出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思想。这一观点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强调了知识和行动的统一性,即认识和实践的合一。王阳明的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项正确。

  A项:程颐世称伊川先生,出生于湖北黄陂,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程颐与其胞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他的学说以“穷理”为主,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目的在于“去人欲,存天理”,认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宣扬“气禀”说。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陆九渊(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静,抚州金溪人,汉族江右民系。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今江西贵溪西南),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中国南宋理学家,心学奠基人,陆王学派的开创者。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5.中国近代新音乐以中小学堂音乐课上放唱学堂乐歌为最初形式。内容以强国军民,抵御外侮,科学和民主为主。“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著名的学堂乐歌的词作者是()。

  A.赵元任 B.沈心工 C.李叔同 D.刘质平

  2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李叔同的作品。“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是学堂乐歌《送别》的歌词,其作者是李叔同,体现了深厚的离别情感。C项正确。

  A项:赵元任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并在音乐方面也有所成就,但主要成就并不集中在学堂乐歌上。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沈心工,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音乐教育家。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刘质平,音乐艺术家,是中国著名艺术大师李叔同的高徒之一,中国现代著名音乐教育家。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6.某校高二语文期末数据如下表,求四个班的额总平均分,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80.56+79.81+82.54+81.36)÷4

  B.45×0.26+42×0.24+44×0.25+43×0.25

  C.(45×0.26+42×0.24+44×0.25+43×0.25)÷174

  D.(80.56×45+79.81×42+82.54×44+81.36×43)÷174

  2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Excel数据的计算。根据题干描述可知,本题求的是四个班的算数平均分,根据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可以用四个班的总分数除以四个班的总人数,即(80.56×45+79.81×42+82.54×44+81.36×43)÷174,D项正确。

  A、B、C三项:属于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7.在编辑word文档时,需要插入一张带有背景透明的图片,下列图片格式中应选择( )。

  A.png B.jpg C.arw D.bmp

  2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Word应用中插入的图片的格式。PNG格式是一种支持透明度的无损压缩格式。A项正确。

  B项:jpg全名是JPEG[JointPhotographicExpertsGroup]。jpg支持最高级别的压缩。不过,这种压缩是有损耗的,而这种损耗是以牺牲图像质量为代价的。jpg格式图片不支持透明。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arw是一种原始的未经处理的图像文件,通常由高端数码相机拍摄后生成。同样不支持透明。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8.下列选项中,与“手机—电子设备”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A.“川贝—海洋生物” B.“机床—生产工具”

  C.“快艇—航空母舰” D.“水果—有机蔬菜”

  2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概念间的关系。概念间关系包括全同、全异、包含、交叉。其中包含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并大于另一个概念的外延。题干的手机是一种电子设备,因此手机与电子设备满足包含关系。B项中机床是指制造机器和机械的机器,是一种生产工具,机床与生产工具也满足包含关系,与题干相符。因此,B项正确。

  A项:“川贝”是一种中药材,主要来源于植物,与“海洋生物”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类别,满足全异的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快艇和航空母舰之间并不构成直接的包含关系,即:快艇并不是航空母舰的一种,同样,航空母舰也不是快艇的一种。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水果”和“有机蔬菜”分别代表不同的食物类别,满足全异的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9.张、王、李、赵四位同学在食堂同一窗口中打饭,其中两位同学戴帽子。队首不戴帽子的王说:紧挨在我身后的同学戴帽子。张说:我前面没有同学戴帽子。赵说:我前面有两位同学戴帽子。如果他们说的都是实情,那么,戴帽子的两位同学是( )。

  A.张和王 B.赵和李 C.王和赵 D.张和李

  2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逻辑推理。解答本题可以运用排除法。首先,根据题干中“队首不戴帽子的王”可知,王同学没有戴帽子,因此排除A、C选项,其次再根据赵说的“我前面有两位同学戴帽子”以及只有两位同学戴帽子可知,赵同学本人没戴帽子,排除B项。因此D项正确。

  A、B、C三项:属于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二、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一)

  新学期开始了,李老师发现班级纪律很差,其他科任老师不断向李老师告状。李老师很生气,给学生立了很多班规,并要求大家严格遵守。

  下面是李老师制定的班规:

  1.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旷课,否则写200字检讨书;

  2.上课时,坐姿端正,不睡觉,不吃东西,否则写200字检讨书;

  3.课间不得乱走、乱窜,否则写200字检讨书;

  4.允许同桌之间互相问问题,但必须控制音量,不得胡言乱语,不得讨论与本课无关内容,否则写200字检讨书;

  5.衣着整洁,不得穿拖鞋进入教室,男同学不得留长发,女生不烫发、染发,不得化妆,否则写200字检讨书;

  6.不得看小说、杂志、报刊等与课无关的书籍,否则一律没收,否则写400字检讨书。

  7.违反纪律者,不得参加当日社团活动。

  30.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行为。(14分)

  30.【参考答案】材料中李老师行为是错误的,违背了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需要我们引以为戒。

  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还处在发展过程中。材料中,面对学生纪律差的现状,李老师没有耐心包容,而是通过制定多项班规来严格限制学生,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发展的人。

  其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还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李老师不让学生讨论与学习无关的内容,唯分数论,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还应做到教育公正,即面向全体学生。材料中,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李老师不准许参加当日的社会团活动,没有做到一视同仁,违背了教育公正的理念。

  综上所述,李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新学期开始了,初一(3)班的班主任王老师想提高班里学生的写作能力,建议学生每人订阅一份作文刊物,“为什么订,没钱!”安静的教室里传来蒋鹏的大声抗议,王老师很气愤地说道:“我又没强制你订,如果你实在有困难可以不订,但不要影响其他同学订,你不订,其他同学还要订呢。”蒋鹏很不服气地说道:“我就不订。”王老师很恼火,试图将他从座位上拉起来,他不肯,坐在地上大声说道:“王老师打人啦!”王老师气愤地说道:“你像什么样子,还小组长呢!”

  下午班会上,王老师撤销了蒋鹏的小组长职位,让其他同学担任,蒋鹏从此对王老师更加不满,但凡在王老师的班会上,蒋鹏就捣乱,王老师也开始孤立和冷落蒋鹏。

  31.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教师的行为。(14分)

  31.【参考答案】材料中王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们要引以为戒。

  首先,王老师的行为违背了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王老师当众羞辱讽刺学生,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违背了关爱学生。

  其次,王老师的行为违背了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材料中,面对学生的抗议,王老师没有对其循循善诱,也没有针对学生的特殊情况进行因材施教,违背了教书育人。

  最后,老师的行为违背了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材料中,王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不仅没有注意自己的言行,甚至动手强迫学生,没有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违背了为人师表。

  总之,王老师应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反思并改进,做到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

  以自己的感受力尽可能多地从书中获取印象——这是读书时首先要做的,但这样只完成了一半。如果想获得读书的全部乐趣,就必须完成读书的全过程。我们必须对自己从书中获取的各种印象作出判断,必须使那些闪闪 烁烁的印象凝固,形成持久的形象。这不能着急,要等尘埃落定、疑问平息之后才行。这期间不妨去散散步,聊聊天,或者撕撕玫瑰花干枯的花瓣;要不然,干脆去睡一觉也可以。这之后,可能你自己也不会想到——自然的变化往往就是这样——你读过的那本书又突然回来了,但完全变了样:它完整地浮现在你的脑海里,和当初从分散的词句中所获取的那些零星印象已大不一样。书里的种种细节都有了固定的、适当的位置;书的整体 形象,从头到尾都显露得一清二楚。

  现在,就像可以把建筑和建筑加以比较,我们也可以把书和书加以比较了。不过,这种比较将意味着我们对书的态度已经改变:我们不再是作者的同伙,而成了他的审判官。作为同伙,我们对作者的态度应该是宽容的——无论怎样宽容也不会过分;作为审判官,我们对作者的态度应该是严厉的,而且无论怎样严厉,也同样不会过分。有些书,既浪费我们的时间,又滥用我们的好意——难道不能说,这不是一种罪过吗?有些作者,尽写些华而不实的书、谎话连篇的书、陈腐不堪的书,甚至有毒有害的书——难道不能说,他们不是社会公敌、民族败类和害人虫吗?所以,我们应该对书严加审判,应该把每一本书都和历史上最好的好书加以比较。

  尽管如此,若认为读书过程的第二步,即判断和比较,和第一步一样容易——认为只要放眼去接受那些纷至沓来的无数印象就行了,那也不免过于愚蠢。要放下手里的书而把读书过程持续下去,要把某本书的整体形象和另一本书的整体形象加以比较,不仅需要有相当大的阅读量,还要有足够的判断力,才能做得既生动又富有启发——这已经够难的了,更难的是,你还要进一步指出:“我要求一本书不仅可读,还要有某种价值;因此,这里是失败的,那里是成功的;这里写得好,那里写得不好。”作为读者,要想完成这一部分的读书过程,需要有极高的学识水平、极大的想象力和洞察力,而这样的天赋恐怕是任何一个普通读者都很难具备的,即便是最自信的读者,也只能在自己身上找到一点点类似这种天赋的影子,那么,干脆把这一部分过程舍去,让给那些批评家,那些穿厚大衣、大礼服的专家权威,让他们替我们评定一本书到底有没有价值——这难道不是聪明的做法吗?可惜,这样不行!

  在读书时,我们可能很重视感应的价值,可能会尽量把自己的想法隐藏起来;但是,我们自己也明白,我们不可能对书里的一切都完全抱着同感,不可能把自己完全掩埋起来。因为我们总觉得内心有个捣蛋鬼在悄悄地说“我恨!”“我爱!”——而要他不作声,又不可能。实际上,正因为我们有恨有爱,我们才能和诗人、小说家保持那么亲密的关系。所以,让另外一个不相干的人插在中间,我们会感到无法容忍。即使我们的意见与人不合,即使我们的判断是错误的,我们的趣味仍然是我们读书时的指路明灯,因为唯有趣味才能使我们身心激动不已。我们是凭着感情来读书的;我们不能压制自己的癖好,就是加以限制也不行。

  但是,读书的时间久了,我们或许可以培养自己的趣味,也可以接受某些限制。当初,我们的趣味贪婪而杂乱地吞食各种各样的书——诗歌、小说、历史和传记;后来,它停止了吞食,希望回到广阔的现实世界,尝一尝多变而复杂的现实生活的滋味,这时,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趣味有点变了,变得不再那么贪食了,而是更喜欢思考了。

  32.(1)读书时间久了,会对一个人产生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4分)

  (2)划线句中完成读书的全过程的含义是什么?读者要完成这一过程,应具备怎样的素养?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10分)

  32.【参考答案】(1)读书的时间久了,可以培养自己的趣味,也可以接受某些限制,最终变得更喜欢思考。

  (2)文章认为如果想获得读书的全部乐趣,就必须完成读书的全过程,读书的全过程包含两个步骤:第一步是以自己的感受力尽可能多地从书中获取印象,对自己从书中获取的各种印象作出判断,使那些闪闪烁烁的印象凝固,形成持久的形象。第二步是判断和比较,把书和书加以比较。

  而读者要完成这一过程需两方面的素养:一方面,要把某本书的整体形象和另一本书的整体形象加以比较,不仅需要有相当大的阅读量,还要有足够的判断力,才能做得既生动又富有启发;另一方面,作为读者,要想完成这一部分的读书过程,需要有极高的学识水平、极大的想象力和洞察力。

  三、写作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材料一:

  最近参加一个摄影班,学到一个术语,叫“白加黑减”,觉得挺有意思。通常在拍摄整体偏亮(白)场景中的人像时,初学者总以为场景已经很亮了,照道理要减少曝光:而在拍摄整体偏暗(黑)场景中的人像时,则要增加曝光。而“白加黑减”的理论恰恰相反,是反其道而行之,要求在使用点测光时,拍摄整体偏亮(白)的场景时反而要增加光,拍摄整体偏暗(黑)的场景时则要减少曝光。

  这个原理,颠覆了我们对黑白用光的定势思维习惯,实际拍摄也的确体现了“白加黑减”的奇妙。

  不但摄影上要“白加黑减”,后来在生活中竟发现有很多类似的事例。一些事情,照道理应该正其道而行,但有时候来一个反道理,反向思维反弹琵琶,反道而行,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材料二:

  “要想甜,加点盐。”这句流行语似乎不可思议,要甜自然得加糖,为何反要加盐?亲自试一下,会感到十分神奇,加入一点盐后的糖水竟变得更甜。原来人的味觉会产生“对比效应”,一种味觉能刺激另一种味觉。有经验的甜点师傅制作甜食时,常会加少许盐。吃荔枝、菠萝等水果时,先浸泡在淡盐水中,可去火防过敏,更能增加甜味。

  “要想顺,设点难。”在顺利的人生路上有一点波折,会增添生活的韵味,更加珍惜人生;在事业的奋斗中有一点艰难,会磨炼人的意志增长人的才干;在爱情的暖炉中有一丝清凉,会丰富情感的色彩;在婚姻的爱巢中有一点别扭,会获得特殊的享受,“小别胜新婚”可谓余味无穷。

  33.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立,题目自拟,不少于1000字。

  33.【参考立意】这是一篇观点类的材料,从摄影技术中的“白加黑减”引申到人生哲理,考生可以通过理解关键词“白加黑减”进行立意。

  摄影初学者往往会认为场景已经很亮(白)了,按道理要减少曝光;在拍摄整体偏暗(黑)的场景时,则要增加曝光。而“白加黑减”的理论恰恰相反,是反其道而行之。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事例,例如想要更甜的话,不是加更多的糖,而是加盐。在面对问题时,有时直接的方法并不总是最有效的,而采取一种看似相反或间接的方式,反而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本篇材料的立意有:逆向思维、学会变通、以退为进。

  【参考范文】

  逆向思维的智慧

  摄影中有一句调整曝光度的口诀叫“白加黑减”,即在拍摄整体偏亮(白)的场景时要增加曝光,拍摄整体偏暗(黑)的场景时则要减少曝光。看似很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了反其道而行之的深刻道理。生活中也是如此,若要甜加点盐,若要进先要退,站在思维的边界,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会逆向思考反而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逆向思考,要学会反其道而行之。这是一种创新的思考策略,它鼓励我们要颠倒常规的思考流程,从对立面去探索问题。曾有一家电影院,常常有戴帽子的妇女去观看电影,而帽子太高往往会挡住后面观众的视线,于是电影院便发出“场内禁止戴帽子”的公告,但没什么用。后来在每次影片放映之前,电影院将公告内容更改为:本院为了照顾衰老有病的女客,可允许她们照常戴帽子,在放映电影时不必摘下。公告一出,所有女游客都摘下了帽子。变脱帽为戴帽,电影院运用逆向思维巧妙地解决了问题。反其道而行之,是对逆向思维的应用,它可以帮助我们跳出常规框架,更好地发现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新视角和新策略。

  逆向思考,要学会转变思考角度。古语有云“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这告诉我们灵活变通就能够去创新,一成不变就会变得迂腐、呆板。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便是很好的证明,当小伙伴落水时,所有人都在忙于思考如何“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森林灭火亦是如此,在大型森林火灾中,人们通常使用飞机或直升机投放水进行灭火。然而,澳大利亚科学家却发现一些植物在火灾后产生的化合物可以吸引雨水。于是便通过种植这些植物,实现了逆向灭火,使火灾得到控制。转变思考角度,学会逆向思考,让我们具备了适应多变环境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未知的挑战和不确定。

  逆向思考,要学会变缺点为优点。乔布斯曾说“我从不担心我的缺点,因为我知道如何利用它们。”逆向思考并不是以克服事物的缺点为目的,而是将缺点加以利用,从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一位裁缝吸烟时不小心掉下烟灰,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洞,使裙子变成了残品。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这款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风靡一时,生意十分红火。做衣服如此,用人亦是如此:吹毛求疵的人可以做质检员;争强好胜的人可以抓生产;好出风头的人可以搞公关;斤斤计较的人可以当保管员。逆向思维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变缺点为优点,从而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提出来的极富智慧的命题,“无为”表面看来,似乎是一种后退的手段,但真正的目的,则在于避开前进中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从而占据主动,以达到“无不为”的最终目的。在人生的漫长征程中,我们不妨大胆逃离那些既定的前行轨迹,逆向而行,另辟赛道,或许会更早开启成功的新篇章。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2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何老师上课时很少提教材上有现成答案的题,而是提一些容易引起学生讨论的问题。

  A.忽视文化知识的传播

  B.注重学科结构的完善

  C.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D.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答案】D

  2.某小学举办运动会,为营造气氛,学校从五年级挑选40名女生,让她们穿高跟鞋化浓妆组成模特方队。开幕式上,这个方阵的出现引起了轰动。该校的做法()

  A.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

  B.有利于学生强身健体

  C.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D.不符合教育公平要求

  【答案】C

  3.校长在期末总结会上说:“XX学生成绩远超其他学校,成功的法宝就是把最好的资源集中在语文、教学、英语单科上,并缩减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将缩减()

  A.有利于教育质量提升。

  B.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C.有利于重点学科学习。

  D.不利于教师自我提升。

  【答案】B

  4.新入职的杨老师为了上好课,积极研究学科教学知识,主动向教研员请教,还坚持写教学日志。对杨老师的做法,下列评价不恰当的是()

  A.注重专家引领

  B.注重自我研修

  C.注重自我反思

  D.注重校本研修

  【答案】D

  5.某新建居民区需设置一所学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关于该学校的建设,下列评价不恰当的是()

  A.应在该居民区建成前交付使用

  B.应与该居民区的建设同步进行

  C.可在该居民区建成后调整规划

  D.可根据该居民区入住情况取消设置

  【答案】B

  6.【答案】B义务教育

  7.【答案】C教育行政部门

  8.【答案】C教育行政部门

  9.【答案】C未成年人信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

  10.【答案】C责令矫治

  11.【答案】A李某父亲

  12.【答案】A人民教育

  13.【答案】B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4.【答案】D教育方法的迁移性

  15.【答案】D良好的人格修养

  16.【答案】A精神性

  17.【答案】D银杏

  18.【答案】A多普勒效应

  19.为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xx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把八字方针发展为十六字方针,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十六字方针的是()

  A.长期共存

  B.休戚相关

  C.互相监督

  D.肝胆相照

  【答案】B

  20.文庙在中国古代是庙学合一的建筑群,大多是各地的最高学府,在日本、东南亚和朝鲜也有设立,它所供奉和祭祀的人物是()

  A孔子

  B.屈原

  C.诸葛亮

  D.文天祥

  【答案】A

  21.中国古钱币多为金属铸币,有一定的形状、大小、重量、成色,两面多有文字标记以铜钱、银锭为主,也有铁钱、铅钱、金饼等。圆形方孔是中国古代铜钱的基本造型。下列选项中,最早出现的圆形方孔钱是()

  A.半两钱

  B.五铢钱

  C.开元通宝

  D.永乐通宝

  【答案】A

  22.“百科全书”是以条目为单元,汇集阐述各科门类或某一门类知识的较完备的辞书。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编辑出版的《百科全书》是世界上影响巨大、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现代百科全书。这部《百科全书》的主编是()

  A.培根

  B.席勒

  C.狄德罗

  D.伏尔泰

  【答案】C

  23.(图缺)右图是一幅中国画作品,其所给的《水浒传》人物是()

  A.关胜

  B.李逵

  C.林冲

  D.武松

  【答案】C

  24.奥地利作家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创作了数百首舞曲,《蓝色多瑙河》是其代表作之一,该曲以旋转舞步的快速律动为特征,通常用以伴奏的舞蹈是()

  A.伦巴

  B.波尔卡

  C.探戈

  D.华尔兹

  【答案】D

  25.打击乐器指由于敲打乐器本身而发音的一类乐器,音色因乐器材料的不同而各异。我国古代发明了多种打击乐器,下列选项中,多以石和玉为材料的打击乐器是()

  A.钟

  B.

  C.磬

  D.鼓

  【答案】C

  26.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如果删除了桌面上某个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目标则该应用程序的状态是()

  A.已被删除

  B.未被删除

  C.不能使用

  D.功能受限

  【答案】B

  27.在PowerPoint幻灯片浏览视图下,按住Ctrl键并拖动某张幻灯片,可实现的功能是()

  A.移动幻灯片

  B.删除幻灯片

  C.复制幻灯片

  D.选定幻灯片

  【答案】C

  28.下列选项中,与“学科——数学”的逻辑关系一致的是()

  A.植物和松树

  B.大学和中学

  C.动物和化石

  D.暴风和台风

  【答案】A

  29.找规律填数字是个有趣的活动,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下列选项中,填入数列“4,9 ,17,35,(),139”空缺处的数字,正确的是()

  A.56

  B.69

  C.92

  D.111

  【答案】B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30.材料:有学生反映,班级小力偷拿别人的东西,在我的印象里小力是一个品行端正的好孩子,于是我找到小力和他谈话,我正准备严厉的和他说,发现他眼神害怕,于是我和他说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需要提前和别人说一下,他点点头,之后我在班里开设了一个“学习用品管理员”的岗位,小力也很耐心的帮助其他同学,找到丢失的用品,更重要的是班级里再也不会丢东西啦。问题:请用学生观评析该老师的行为。

  【参考答案】首先,该老师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面对学生的反馈,老师没有立即对小力进行严厉的指责,而是选择与其进行深入的沟通。在谈话中,老师发现了小力眼神中的害怕,这显示出老师对学生的细微观察和深度理解。这种理解和尊重有助于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也为后续的解决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该老师坚持教育引导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在谈话中,老师并没有严厉地批评小力,而是耐心地告诉他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需要提前和别人说一下。这种教育方式既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又避免了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老师还通过设立“学习用品管理员”的岗位,让小力有机会参与班级事务,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此外,该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通过让小力担任“学习用品管理员”,老师不仅让他有机会为班级做出贡献,还培养了他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班级和谐氛围的形成。最后,该老师的行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班级里再也没有丢东西的情况发生,这说明老师的教育方式取得了成功。同时,小力也变得更加耐心和乐于助人,这进一步证明了该老师行为的积极效果。综上所述,该老师的行为充分体现了积极的学生观,通过尊重和理解学生、坚持教育引导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等方式,成功地解决了班级中的问题,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31.材料:

  【参考答案】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于我国教师行为最基本的要求,结合材料,林老师的行为的体现如下几点: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材料中,林老师讲课认真负责,虽

  然讲课内容少,但是并没有选择像家长质疑的那样,课后给学生进行有偿辅导。坚守廉洁自律。没有违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做到了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材料中,林老师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面对家长的质疑,也会通过家长会等方式积极沟通解决问题。这体现了其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材料中,林老师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考虑学生的情况对于作业也都是精心挑选,少而精。不让学生进行机械式的作业。面对后进生,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也对其进行耐心教育。帮助其进步。这体现了林老师关爱学生的.特点

  (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材料中,林老师在课堂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体现了其教书育人的特点定向于工风坝,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材料中,林老师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这也体现了老师能够为人师表,端正自身的行为。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材料中,林老师不仅在课堂进行积极教学,课后也通过自新的钻研发表多篇。论文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这他自身终身学习的特点。综上林老师能够规范自身行为,自觉遵守中小学道德行为规范。是一名优秀的好老师。

  32.材料:

  【参考答案】

  三、写作题(本大题1小题,50分)

  33.作文:

  老师把一幅世界河流分布示意图挂在黑板上,问:“同学们,这幅图上的河流有什么特点呢?”“都不是直线,而是弯弯的曲线。”同学们回答说。“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而偏偏要走弯路呢?”老师继续问。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河流走弯路,拉长了河流的流程,河流也因此能拥有更大的容量,当夏季洪水来临时,河流就不会水满为患了;还有的说,由于河流的流程拉长,每个单位河段的流速就相对减少,河水对河床的的冲击力也随之减弱,这就起到了保护河床的作用……“同学们,你们说的这些都对。”老师说,“但在我看来,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而走弯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走弯路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走直路则是一种非常态,因为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障碍是无法逾越的,所以它只有绕道而行,也正因为走弯路,让它避开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了遥远的大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字数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②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立意】1.弯路是成长的必经之路2.灵活变通是应对困难的重要策略3.坚持信念,怀揣勇气与智慧,终达目标4.把走弯路看成是一种常态,怀着平常心看待坎坷和挫折5.面对暂时的挫折,也要勇往直前【范文】曲线之美:河流的人生哲学人生,犹如一幅广阔的世界河流分布示意图,充满了曲折与变化。一如河流在广袤的大地上,蜿蜒曲折,绕过无数的障碍,最终汇入大海,我们也在生活的长河中,不断绕开困难,勇往直前。河流为何不走直路,而偏要选择弯路呢?或许,这是因为弯路才是自然界的常态。在自然界中,没有一条河流是完全直线的。这是因为,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障碍是无法逾越的,所以它只有绕道而行。正如人生中的困难与挫折,我们无法避免,只能面对,只能绕过。而正是这些曲折,使河流的流程拉长,拥有了更大的容量,当夏季洪水来临时,河流便能应对自如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3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卢老师所带班级的学生表现出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当年轻教师来请教时,卢老师说:哪有什么妙计,我只不过是把教学当做是教孩子走路,只需要走到带着走,最后让学生自己走,卢老师的做法()。

  A.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性

  B.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

  C.尊重了学生的独立性

  D.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性

  【答案】C 尊重了学生的独立性

  2.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某校的高三年级所有自习课都安排给语文、数学、英语上辅导课,高考时这几科取得了好成绩,该校的做法()。

  A.适应了均衡发展的要求

  B.背离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C.遵循了学生发展的规律

  D.符合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

  【答案】B背离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3.在学习惰性气体,在张老师给学生讲述了科学家发现惰性气体的故事:“同学们要向科学家学习,千万别做‘惰性气体’。”对张老师的做法,下列恰当的是()。

  A.上课讲述无关内容,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B.把化学课上成了历史课,值得大力推广

  C.

  D.挖掘教学的教育性,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答案】D挖掘教学的教育性,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4.【答案】B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

  5.【答案】D义务教育

  6.每当有教师提出有关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建议时,王校长总是回答说“教师的本职工作的是教学,你只需要把教学工作做好就行了。关于学校管理,最主要是领导的事,就不用你们操心了。”王校长的做法()。

  A.正确,教师的使命就是教书育人

  B.正确,教师只有通过教代会提建议

  C.不正确,未能充分尊重教师管理学校设施经费的权利

  D.不正确,未能充分尊重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

  【答案】D不正确,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

  7.某新建居民区需设置一所学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关于该学校的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在该居民区建成前交付使用

  B.可在该居民区建成后调整规划

  C.应与该居民区的建设同步进行

  D.可根据该居民区入住情况取消设置

  【答案】C应与该居民区的建设同步进行

  8.贾某自离婚后意志消沉,经常酗酒,动辄对年幼的孩子进行体罚和打骂,对于贾某的这种行为,当地居民委员会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予以劝诫和制止

  B.给予警告处分

  C.责令其具结悔过

  D.给予行政处罚

  【答案】A予以劝诫和制止

  9..某初中班主任李老师发现班上的学生鄔某今天又旷课了川,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与成年人犯罪法》,李老师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A.及时与鄔某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取得联系

  B.及时与鄔某的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员取得联系

  C.即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D.立即向当地民政部门请求帮助

  【答案】B及时与邬某的父母或其他人取得联系

  10.A林某

  11.A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12.B接到申诉的 30日内

  13.B 体现了对学生的一视同仁

  14.曾老师担心家长的介入会干扰自己对班级的管理,因师此从不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也不接听家长的电话。曾老师的做法违背的是()。

  A.教师职业公正的实质性

  B.教师职业公正的教育性

  C.教师职业义务的自觉性

  D.教师职业义务的精神性

  【答案】D

  15.马上就要检查卫生了,班主任王老师发现子铭课桌旁有几张小纸条,便要子铭捡起来,子铭轻声说:“又不是我扔的,我为什么要捡?”王老师耐心地说:“虽然不是你扔与揭考卷本的。但是保持班级卫生,人人有责。”于是,王老师走过去把纸条捡起来了。下列选项与该案例所体现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相符的是()

  A.“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已者,助同于已者”

  B.“不去小利则大到不得,不去小忠则大忠不至"

  C.“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D.“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答案】D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16.作为政协委员,蒋老师积极呼吁有关部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进两年校门口不再有社会青年索要学生财物的时间,在学校里,江老师开设选修课,让学生掌握自己保护的方法。蒋老师的做法()。

  A.体现了教师良心的内在性

  B.体现了教育关怀的对等性

  C.体现了教师幸福的集体性

  D.体现了教师公正的教育性

  【答案】C教师幸福的集体性

  17.全国各省都有简称,其中下列省份与简称名称不一致的是()。

  A.河北冀

  B.海南-粤

  C.河南考教豫

  D.湖北考教鄂

  【答案】B海南-粤

  18.【答案】C 蓝黄橙红

  19.【答案】C 河姆渡一良渚-龙山一二里头

  20.【答案】B 晋文公

  21.【答案】D《墨经》

  22.【答案】D 美国

  23.【答案】D《共同纲领》

  24.【答案】C 二十五

  25.【答案】C 丙难度高区分度低

  26.【答案】B SUM

  27.【答案】B 一个合法 IP 地址能分配给多名主机

  28.【答案】A 书一历史书一《汉书》

  29.【答案】B 732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30.【参考答案】

  叶老师的教学行为符合素质教育观的要求,是值得肯定的。

  第一,叶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对学校和教师而言,要努力使每个班和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材料中叶老师鼓励全班同学互相说优点,在活动中每位学生都到了奖品,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

  第二,叶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材料中叶老师不仅仅将教育活动局限在智育范畴内,也注重学生“能发现他人优点”的良好品德发展。并且在互相说优点的活动中,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优点都得到了肯定,更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叶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成长的教育。教师应最大程度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知道他们的`长处和短处,让学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潜能。材料中叶老师的“说优点”活动促使学生的优势、特长都实现了更好的发展,是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成长的教育。总之,要向叶老师学习,践行素质教育观,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31.【参考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材料中刘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和教书育人。

  第一,刘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爱岗敬业,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勤恳敬业、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辅导学生。材料中,刘老师发现两位学生的矛盾之后,没有不管不问,而是高度负责,安抚并耐心询问事情缘由,认真解决。并且事后就铭成的个人问题主动与其父母交流沟通,体现了刘老师的爱岗敬业。

  第二,刘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材料中,刘老师并没有因为铭成不受欢迎,调皮捣蛋就不管他,仍然耐心教育、积极引导,体现了刘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

  第三,刘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材料中,刘老师循循善诱,一点点引导铭成将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并且也做到了因材施教,鼓励铭成继续学习画画。这些行为都体现了刘老师的教书育人。总之,作为教师应该向刘老师学习,遵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

  三、写作(本大题1小题,50分)

  3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文。

  某钢琴教师有一天突然发现,他经常使用的《勃拉姆随想曲》曲谱有一处印刷错误,于是他让一个正在练习该曲的学生停下,改正弹奏错误,那个学生说自己就是按照曲谱演奏的。

  这么明显的错误,怎么会一直没有注意到呢?他决定做一个试验,他告诉一些资深的演奏者,这个作品的某个段落有一个印刷错误,他让他们视谱演奏,想演奏多少遍就演奏多少遍,只要能找到那个错误的具体位置就行,结果竟没有一位演奏者找到那个错误,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演奏者也不例外。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字数不少于1000字。

  【参考立意】不要囿于经验、跳出窠臼,发现问题、敢于质疑权威。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4

  202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幼儿注意稳定性差表现在( )。

  A.注意的选择性差

  B.有意注意时间短

  C.注意范围小

  D.注意分配的能力差

  2.下列不属于新生儿本能的是( )。

  A.宽食行为

  B.抓握反射

  C.踏步反射

  D.膝跳反射.

  3.幼儿阅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

  A.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

  B.获得读写能力

  C.提高文字理解能力

  D.扩大识字量

  4.一个人表现出来的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的、独特的、整体的心理和行为模式是( )。

  A.气质

  B.性格

  C.个性

  D.社会性

  5.( )维生素的缺乏容易导致婴幼儿患佝偻症。

  A.维生素D

  B.维生素C

  C.维生素B

  D.维生素A

  6.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B.提高动作技能

  C.增强幼儿体质

  D.丰富健康知识

  7.幼儿在受到过度表扬,或被要求在陌生人面前表演自己时,会明显感到不好意思,这反映了幼儿( )。

  A.自我意识的发展

  B.自我控制的发展

  C.积极情绪体验的发展

  D.合作行为的发展

  8.现场评价幼儿园教育活动最重要的依据是( )。

  A.教具的丰富性

  B.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C.幼儿的表现

  D.教育过程的有序性

  9.《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五大领域目标及其各年龄段的典型表现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老师( )。

  A.评价目标的达成度

  B.掌握训练标准

  C.了解发展规律,建立合理期望

  D.分领域落实教育目标

  10.福禄贝尔强调( )。

  A.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B.游戏的重要性

  C.作业的重要性

  D.感觉教育的重要性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户外活动时,幼儿玩得很高兴。部分幼儿已满头大汗,脸色通红。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该怎么做?

  12.幼儿观察力初步形成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三、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共20分)

  13.什么是续编故事?如何评价幼儿续编故事的能力?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桌子上放了一个三座山的模型,工作人员从各个方向给模型拍了照片,请幼儿坐在桌子一边,在他对面放一个布娃娃(见下图),让幼儿从所有照片中找出帮布娃娃看到的模型照片,结果幼儿选出的是自己位置上看到的模型照片。

  问题:

  (1)请问这个实验反应了幼儿思维怎么样的特点?

  (2)请列举2个日常生活中反映幼儿这种思维特点的事例。

  15.午睡起床时,大部分幼儿已穿好衣服陆续进入活动室,刘老师发现平时起床速度较快的莉莉还躺在床上,就轻轻走到莉莉床边,亲切地抚摸她的头说:“你不舒服吗?”,莉莉紧张地摇摇头。刘老师悄悄伸手摸莉莉床上的褥子,发现湿湿的,便凑近莉莉的耳边轻声说“没事的,尿湿了,擦擦身体,换一套衣服,把褥子晒晒就好了”,刘老师边帮莉莉擦洗,换衣服,边对旁观的幼儿说:“莉莉出了好多汗”,离园前,刘老师将晾干的睡衣递给莉莉,莉莉开心地笑了。

  问题:请评析刘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优点?

  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有1小题,共30分)

  16.请为大班幼儿设计一个教学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要求:写出活动的方案,包括活动名、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5

  202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种托古方式提出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建学设想的论著是( )。

  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大学》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记》的教育思想。在教育管理上,《学记》提出了最早的学制与学年思想。在学制系统上,《学记》谈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遂)有序,国有学”,从而以托古的方式提出了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建学的设想;在学年划分上,《学记》把大学教育的年限定为两段、五级、九年,其中第一、三、五、七学年毕,共四级,为一段,七年完成,谓之“小成”;第九学年毕为第二段,共一级,考试合格,谓之“大成”。B项正确。

  A项:《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中庸》也是思孟学派的代表著作。“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就出自《中庸》。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教育目标分为( )。

  A.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具体目标 B.德育目标、智育目标、体育目标

  C.国家目标、学校目标、个人目标 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布鲁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在张老师的数学课上,有的学生认真听讲,完全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有的学生心不在焉,或关注窗外 悦耳的鸟鸣,或想着下课后的欢快活动,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不求甚解,这体现了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

  A.主观能动性 B.遗传 C.学校教育 D.环境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其中,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题干中,有的学生专心听讲,有的学生心不在焉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A项正确。

  B项: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肤色、体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4.人的心理机能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如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这反映了人身心发展特征的( )。

  A.互补性 B.顺序性 C.差异性 D.不平衡性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题干表述符合顺序性的规律。B项正确。

  A项: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从群体的角度看,主要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从个体的角度看,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同一机能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2)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2020年教育部颁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文件规定中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 )。

  A.1课时 B.2课时 C.3课时 D.4课时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高校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同时,要求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6.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如果学龄前儿童数量多,幼儿园的数量会被优先考虑,如果学龄人口的基数大,比例大,包含中小学在内的基础教育在整体教育体系中的比例就必然会提高,如果成年人口比例大,教育体系也会重视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等方面,这体现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是( )。

  A.人口的年龄结构 B.人口数量 C.人口就业结构 D.人口质量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与教育的关系。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表现在:(1)人口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2)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的质量;(3)人口结构影响着教育结构。题干中体现了不同年龄的人口比例影响着各级各类学校在学校教育系统中的比例。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7.为了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求真中学积极组织高中地理教研组与生物教研组教师共同开发“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课程。这门课程属于( )。

  A.隐性课程 B.分科课程 C.地方课程 D.综合课程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根据组织方式的不同,课程可以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其中,综合课程强调学科整合,主张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内容合并起来组成课程。题干中强调综合了地理与生物共同形成课程,属于综合课程。D项正确。

  A项:隐性课程也叫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分科课程强调以单科形式,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的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地方课程是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和文化发展等实际情况而设计的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8.教师有正当惩戒权和训育权,但是教师对学生惩戒和训育不能使用有违人道和人格尊严的方式,更不能以伤害身体的方式来对待学生。这体现的教育原则是( )。

  A.因材施教原则 B.伦理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疏导性原则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伦理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师生关系时,要遵循当代社会的伦理规范。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并通过以身垂范的言行赢得学生的尊重。题干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惩戒和训育时不能有违人道和人格尊严,体现的是伦理性原则。B项正确。

  A项: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疏导原则是指教育者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9.新学期开始,王老师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测试,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分类。根据实施功能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其中,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教学开始或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题干中,在新学期开始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测试,属于诊断性评价。A项正确。

  B项: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发展进行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与反馈。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总结性评价,也叫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如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终结时,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比较正规的、制度化的考查、考试以及全面评定其成绩。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相对性评价又称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0.张老师在历史课上通过讲解平型关大捷中战士们的英雄事迹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这体现的教育途径是( )。

  A.课外活动 B.社会实践 C.学科教学 D.心理咨询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学德育的途径。中学德育的途径有:(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共青团及少先队组织的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6)班主任工作。题干中在历史课上讲解将士的英勇事迹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体现的是学科教学的德育途径。C项正确。

  A、B两项: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均属于德育途径。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1.近年来,培华中学坚持开展“感动校园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反映的德育方法属于( )。

  A.环境陶冶法 B.实践锻炼法 C.明理教育法 D.榜样示范法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题干中,学校开展“感动校园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用榜样的优秀表现影响学生,运用了榜样示范法。D项正确。

  A项:环境陶冶法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实践锻炼法是指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行为实践中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其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明理教育法又叫说服教育法,是指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这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2.在百米竞赛中,如果预备信号与发令信号时间间隔长,运动员的起跑反应时间会受到明显影响。这种现象属于( )。

  A.注意分配 B.注意起伏 C.注意启动 D.注意转移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品质。人的注意是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的,会经常出现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这一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题干中,预备信号与发令信号间隔时间太长,使注意力处于注意周期性减弱的时期,会影响运动员的反应时间,符合注意起伏的特点。B项正确。

  A项: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注意的转移是指主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3.小红通过“飞机在山脉飞行”这种方式记住了飞机、山脉这两个无关联的词。这种教学策略属于( )。

  A.计划策略 B.复述策略 C.监控策略 D.精加工策略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精加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层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包括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等。其中记忆术包括:(1)位置记忆法。(2)缩简和编歌诀。(3)谐音联想法。(4)关键词法。(5)视觉想象等。其中,视觉联想就是要通过心理想象来帮助人们对联系的记忆。想象的形象越鲜明越具体越好,形象越夸张越奇特越好,形象之间的逻辑关系越紧密越好。题干中将“飞机”“山脉”想象为“飞机在山脉上飞行”运用的是视觉想象。属于精加工策略。D项正确。

  A项: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目标,在进行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进一步明确认知目标、确定认知过程和环节、预计认知结果、选择认知策略并评估其有效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复述策略是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所学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监控策略是一种常用的元认知策略,是指在认知活动中,根据认知目标不断反省和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是否在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控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4.崔老师要求学生在三分钟内说出尽可能多的红色物品,孙强同学列举出很多例证,但主要都跟食物有关,这表明孙强的发散思维( )。

  A.流畅性差,独特性好

  B.流畅性好,变通性差

  C.流畅性好,独特性好

  D.独特性差,变通性好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发散思维的特征。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研究者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1)流畅性;(2)变通性;(3)独创性。其中,流畅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题干中孙强同学,列举了很多的例证,但都在食物这一个范围之内,并无创新。这属于流畅性好,但变通性差。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5.潘老师讲解熊猫习性的内容之前,先介绍了哺乳动物的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体现的教学原理是( )。

  A.强化学习 B.支架式教学 C.先行组织者 D.学习准备律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先行组织者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具体应用的技术。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也就是通过呈现“组织者”,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题干中,潘老师在讲熊猫习性之前,先介绍与之相关的哺乳动物的知识,“哺乳动物”是概括程度高于“熊猫”的引导性材料,这体现的是先行组织者策略。C项正确。

  A项:强化学习是指通过采用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的一种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然后逐步撤去支架,让学生独立探索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桑代克的试误说主要包括三大规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其中准备律是指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6.晓晶每次读到:“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这首诗时,他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一幅恬静、清新的春日美景,这个过程属于(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随意想象

  1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想象的分类。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想象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有意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文字描述和图样示意而进行的想象,题干中,晓晶读一首古诗,头脑中出现相应的春日美景的画面,是根据文字描述示意而进行的想象,是再造想象的体现。A项正确。

  B项: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在创造新产品、新技术新作品时,人脑所构成的新事物的形象都是创造想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有意想象也称随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根据想象的内容和新颖程度及形成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7.美术老师在创作时会在头脑中对各种图像进行重组,这种思维模式是( )。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逻辑思维

  1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思维的类型。根据思维的凭借物(思维的发展水平)不同,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其中,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借助于表象而进行的思维。题干中,美术教师在创作时会在头脑中对各种图像进行重组,正是借助表象进行的思维。B项正确。

  A项:直观动作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以具体、实际动作作为支柱而进行的思维。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抽象逻辑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思维。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8.王莉认为大家应该尊重同伴之间共同约定的规则,且这种规则是可以改变的,根据皮亚杰的观点,王莉的道德认知处于( )。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公正道德阶段

  1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总结出儿童道德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皮亚杰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四个年龄阶段。 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公正阶段。其中,自律道德阶段又称可逆性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既不单纯服从权威,也不机械遵守规则,而是要求平等,根据行为的动机来判断对错。题干中,王莉认为规则是可以改变的,是自律道德阶段的表现。C项正确。

  A项:前道德阶段又称自我中心阶段。该时期的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来,而把外在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他律道德阶段又称权威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制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公正阶段时期的儿童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9.赵军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目标,自我评价客观、公正、全面,并且符合道德规范。他的自我意识发展阶段处于( )。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理想自我

  1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自我意识的发展。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其中,心理自我是从青春期开始形成和发展的。这时,青少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他们的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公正和全面,且具有社会道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理想,追求最有价值和最有意义的目标。在心理上逐渐将自我分成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两部分,会关注自己的个性成长,自我评价基本成熟,有较强的自尊心,道德水平也显著提高。题干中,赵军自我评价客观公正全面,说明他的自我发展阶段处于心理自我阶段。C项正确。

  A项: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的原始形态。它始于儿童1周岁,到3周岁左右基本成熟。1~3岁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社会自我,儿童在3岁之后,自我意识发展到社会自我阶段,一直到少年期基本成熟。这时候儿童能够从原来相信别人的评价而转向自我评价,对行为的判断能力也逐步发展,对具体行为的评价水平也发展到一种概括程度的评价。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0.班主任田老师通过全班讨论协商的形式,制定班级学生行为准则,规范学生行为,田老师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

  A.专制式 B.放任式 C.民主式 D.竞争式

  2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班级管理方式。班级管理方式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其中,民主型的管理方式下,班主任比较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不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题干中,班主任田老师采用全班学生讨论协商的形式来制定班级学生行为准则,体现了班主任倾听学生意见,属于民主型的管理方式。C项正确。

  A项:权威型也叫专制型、专断型。在权威型的管理方式下,班主任侧重于在领导与服从的关系上实施影响,由教师自身对班级实行无条件的管理,严格监督学生执行教师所提出要求的过程与结果。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在放任型的管理方式下,班主任主张对班级管理不做过多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中的冲突,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1.高三学生李丽,参加考前心理辅导,辅导老师给她佩戴了监测身体状态的智能手表,每当她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时,智能手表就会实时反馈当前她的身体状态,并提示她做出相应调整,辅导老师采取的做法是( )。

  A.放松反应 B.行为调节 C.生物反馈 D.预先应对

  2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心理辅导的方法。生物反馈疗法又称内脏学习疗法,是采用现代电子仪器将生物机体内生理过程变动的信息,予以描记并转换为声、光等反馈信号,使病人通过反馈信号立即知道自己生理功能变动情况与趋势,以便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功能及其它躯体功能。题干中,心理辅导老师通过智能手表反馈学生李丽的身体状态,并及时作出相应调整,是生物反馈法的体现。C项正确。

  A项:放松反应是放松身体肌肉,让心情保持平静,会使血压降低,心率减慢,吸氧量减少等。与个体受到压力时出现的生理变化相对立,可消减压力的负面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行为调节是调节和控制学生行为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预先应对是指通过提前应对,为即将到来的压力事件做好充分的准备,减少不良后果。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2.素质教育是我国在反思和批判应试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等弊端背景下提出的一个概念。对此,李老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在课外活动中注重学生的特长教育。请对李老师的观点进行辨析。

  22.【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要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课外活动的特长教育仅仅表现了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但忽略素质教育的其他内涵。

  故表述错误。

  23.在一次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围绕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展开激烈讨论。刘老师认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会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请对刘老师的观点进行辨析。

  23.【参考答案】表述错误。

  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规律。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指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教学中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指明方向,保证学生学习的方向性。因此,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会削弱教师的主导地位。

  故表述错误。

  24.王老师是一名刚入职的中学教师,他几乎将自己的所有时间都用在学生指导上,因为他认为,教师的唯一角色就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请对王老师的观点进行辨析。

  24.【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观倡导的教师角色具有多样性: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因此,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故表述错误。

  25.杨老师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发现,中学生非常在意自己的性别角色和形象。因此她认为,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发展就是获得自我性别角色的认同。请对杨老师的观点进行辨析。

  25.【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认为,青年期(12 ~ 18 岁)的主要冲突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更多地考虑“我是谁”的问题,体验着角色同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如果个体把自己各个方面,比如信念、性格﹑性别角色,未来的职业选择等很好地整合起来,个体便会获得较好的角色同一性,反之,则出现角色混乱。发展顺利者表现为在职业、性别角色等方面获得同一性,方向明确。因此,青少年同一性发展并不仅仅就是获得自我性别的认同。

  故表述错误。

  三、简答题: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围绕教学开展。王老师作为一名新入职老师,就“教学的作用”这一主题与同事们展开了深入讨论,请简述教学的作用。

  26.【参考答案】(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社会经验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3)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27.张老师是一名中学新任班主任,不熟悉班级管理工作。班级管理效果一团糟,对此,学校德育主任告诉他,班级管理是有规律的,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请简述班级管理的原则。

  27.【参考答案】(1)方向性原则。

  (2)全面管理原则。

  (3)自主参与原则。

  (4)教管结合原则。

  (5)全员激励原则。

  (6)平行管理原则。

  (7)情通理达原则。

  (8)协同管理原则。

  28.康老师是一名资深的中学教师,她与新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时,提醒新教师要依据中学生情绪的矛盾性开展针对性教学。请简述中学生情绪矛盾性的主要表现。

  28.【参考答案】情绪的矛盾性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1)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

  (2)情绪的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

  (3)情绪的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29.进入中学后,发现同学们的交往方式与小学阶段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同学们越来越重视同伴关系。请简述中学生同伴关系的特点。

  29.【参考答案】(1)逐渐改变了团伙式的交往方式。

  (2)朋友关系日益重要,择友标准高。

  (3)出现了异性友谊。

  四、案例分析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一)

  初中化学课上老师讲解《燃烧和灭火》孙老师抛出问题,碳+氧气燃烧成二氧化碳,硫+氧气燃成二氧化硫,铁+氧气燃烧成四氧化铁,问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学生讨论发言,师生共同总结概念,燃烧是指氧气和可燃物进行发光发热产生剧烈的氧化反应。

  孙老师拿出准备好的烧杯里边有高温热水,分别放入三个装有红磷、石头和白磷的试管进行实验,从而知道燃烧有三个条件,第一个要有氧气,第二个要有可燃物,第三个达到温度的最低温度,三者缺一不可。

  讲完燃烧之后,紧接着讲灭火,孙老师播放幻灯片展示案例,并提问学生,如何通过燃烧条件得知灭火。从而得出灭火有三个条件,第一个要隔离隔绝氧气,第二个要隔绝可燃物,第三个要降低最低温度,孙老师边问边讲,最后拿出工具、沙子、水、毛巾,找出几个同学跟同学一一示范,让学生自己讲解灭火的原理。

  最后孙老师进行举一反三联系生活实际提问,比如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怎么办?电线老化短路,引发火灾怎么办?堆放的纸箱着火常用何种灭火方法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是什么?学生一问一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30.请结合材料讲一讲孙老师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请进行具体分析。

  30.【参考答案】孙老师运用了讨论法、演示法、谈话法、讲授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

  (1)孙老师运用了讨论法。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学生讨论发言,师生共同总结概念,体现了讨论法。

  (2)孙老师运用了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孙老师拿出准备好的烧杯在学生面前做实验,播放幻灯片展示案例等方式体现了演示法。

  (3)孙老师运用了谈话法。谈话法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孙老师抛出问题,学生随后回答体现了谈话法。

  (4)孙老师运用了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并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材料中,孙老师通过燃烧条件得知灭火条件后,找出几个同学跟同学一一示范,让学生自己讲解灭火的原理。体现了实验法。

  (5)孙老师运用了讲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孙老师讲解《燃烧和灭火》体现了讲授法。

  综上所述,孙老师在教学中正确运用了以上教学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二)

  王老师在讲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发现,直接告诉学生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x1/2太抽象,所以他让学生用纸做一个长10厘米,宽6厘米的矩形,老师问:“矩形的面积如何计?”学生回答:“长x宽。”王老师接着问:“那具体面积是多少?”学生回答:“60平方厘米。”接着,王老师让学生把长方形沿对角线分成两半,形成两个直角三角形,问:“现在手上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很快回答出是30平方厘米。接着让学生再画一个长方形,并要求他们在长边任意一个点,以另外一个长边为底,画一个非直角三角形。王老师问:“这个非直角三角形面积是多少?”一些学生说矩形的一半,另一些学生说不知道。

  31.综上所述,结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同化和顺应的主要内容。(10分)

  (2)结合上述原理,分析王老师的教学活动。(8分)

  31.【参考答案】(1)皮亚杰认为,心理结构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个概念。

  同化是指有机体在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即把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中,使之成为自身认知结构的一部分,从而加强和丰富原有图式。

  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新刺激的影响,即改变原有图式,以适应环境。

  (2)材料中,王老师在讲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通过长方形的计算方式,去讲解新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学生能够利用已掌握的长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并未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这一过程王老师采用的是同化。

  材料中,王老师后续再次提到,在长方形的长边任意选择一个点,以另外一个长边为底,画一个非直角三角形。部分学生无法回答出非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因为学生无法使用矩形面积除以二的方式获得,需要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获得答案,故需要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一过程王老师想要采用的方式是顺应,但多数学生暂不了解。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6

  202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探寻新路,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黄炎培

  C.晏阳初

  D.蔡元培

  1.【答案】A.陶行知

  解析:本题考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的一句教育名言,寓意非常高尚,只讲付出,不要任何回报,表达了一种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体现了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陶行知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A项正确。

  2.下列选项中,教育家与其提出的理论对应正确的是( )。

  A.巴班斯基——教学与发展理论

  B.加涅——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C.赞科夫——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D.洛扎诺夫——范例教学理论

  2.【答案】B.加涅——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家与其提出的理论对应。加涅关于学习类型的划分和教学观念及条件的转变的思想,也都是以知识的结构和对学生的实质意义为逻辑起点的。这也可以被看作属于结构主义教学论。B项正确。

  3.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与劳动相结合是人发展的主要途径,但是在教育史上,出现了漫长的一段人与劳动相脱离的历史,这段历史主要是从( )开始的。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答案】B.奴隶社会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教育的特征。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学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产生条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使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从而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3)文字的出现。因此,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最早出现在奴隶社会。B项正确。

  4.一个生而失明的孩子,很难被培养成一个画家。这反映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是(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4.【答案】A.遗传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题干中,“生而失明”属于遗传素质。A项正确。

  5.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表明( )。

  A.教育对人口结构的调节作用

  B.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C.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作用

  D.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维护作用

  5.【答案】B.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该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等的综合,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该理论体现的是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B项正确。

  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权教育方针,并将培养人的质量规格表述为( )。

  A.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B.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C.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D.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6.【答案】C.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第十三篇关于教育的内容中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C项正确。

  7.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我国学制主要采用的是( )。

  A.双轨制

  B.单轨制

  C.多轨制

  D.分支型学制

  7.【答案】D.分支型学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制的类型。分支型学制是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小学、初中阶段),到中等教育阶段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的学制。这种学制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畅通。代表国家是苏联、中国。D项正确。

  8.教科书的编排形式主要是( )。

  A.综合式和分支式

  B.学科式和活动式

  C.直线式和螺旋式

  D.统一式和分散式

  8.【答案】C.直线式和螺旋式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直线式和螺旋式是课程内容的两种基本逻辑方式。直线式是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直线式的逻辑依据是课程知识本身内在的逻辑是直线前进的。螺旋式是指在不同单元乃至阶段或不同课程门类中,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呈现的内容的基础,后面呈现的内容是前面呈现的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层层递进。螺旋式的逻辑依据是人的认识遵循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深化的发展规律,能够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学科的逻辑结构相统一。C项正确。

  9.在我国当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明确规定研究性学习是( )课程?

  A.必修课程

  B.选修课程

  C.地方课程

  D.学科课程

  9.【答案】A.必修课程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性质。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性质是必修课程、经验性课程、综合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A项正确。

  10.为了避免学生考试作弊,学校制定了相关制度,规定凡在考试中作弊者,一律取消参与各种荣誉评选的资格。这种做法属于哪种德育方法?( )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自我修养法

  D.说服教育法

  10.【答案】B.品德评价法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品德评价法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品德评价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凡在考试中作弊者,一律取消参与各种荣誉评选的资格,这是对作弊学生的'一种惩罚,是品德评价法的体现。B项正确。

  11.在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划分中,公正道德阶段是( )岁以后。

  A.10

  B.12

  C.14

  D.16

  11.【答案】B.12岁以后

  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具体表现为四个阶段。其中,公正阶段(11、12岁以后):儿童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公正的奖惩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B项正确。

  12.在一次旅游时,张明一眼就认出了人群中的同学王钢。这体现的主要记忆活动是(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12.【答案】C.再认

  解析:本题考查记忆过程。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其中,再认是指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出现时能识别出是以前经历过的过程。题干中,张敏一眼认出了同学王钢,这是王钢重新出现在眼前时再一次认出来的。C项正确。

  13.刘庆复习历史科目时,按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的时间顺序构建了历史知识的框架图。她的学习策略主要属于( )。

  A.组织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3.【答案】A.组织策略

  解析:根据学习策略涵盖的成分,迈克尔等人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其中,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其中,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它包括列提纲、利用图形和表格、归类策略等。题干所描述的是构建历史知识框架图,是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结构,属于组织策略。A项正确。

  14.课本中有标记的地方容易被学生关注。这反映了知觉的( )特性?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4.【答案】B.选择性

  解析:本题考查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反映的特性。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题干中,学生会选择有标记的内容关注,体现了选择性。B项正确。

  15.刘新阅读速度很快,同学们都说她能一目十行。这种现象属于(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转移

  15.【答案】C.注意的广度

  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一目十行体现了注意的范围较大。C项正确。

  16.苏萌为了学好英语,三年来每天早晨朗读英语半小时。这体现的意志品质是( )。

  A.果断性

  B.冲动性

  C.灵活性

  D.坚韧性

  16.【答案】D.坚韧性

  解析:本题考查意志的品质。意志的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其中,意志的坚持性也称坚韧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题干中,苏萌三年来坚持每天早晨朗读英语,是坚持不懈的表现,体现了坚韧性。D项正确。

  17.李辉的学习成绩不太好,感到自卑。为求得心理满足,他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多次获得学校长跑冠军。李辉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属于( )。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投射

  17.【答案】B.补偿

  解析:本题考查挫折的应对。常见挫折的应对方式主要有升华、补偿、退行、幽默、宣泄、认同、文饰、投射等。其中,补偿是指个体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受到挫折,或由于本身的某种缺陷而达不到既定目标时,用另一种目标来代替或通过另一种活动来弥补,从而减轻心理上的不适感。题干中,李辉通过长跑冠军这一头衔来弥补自身成绩不好的劣势,体现了补偿这一应对方式。B项正确。

  18.张老师在班会上引导学生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张老师激发的是学生的( )学习动机?

  A.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B.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D.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18.【答案】D.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分类。根据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学习动机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直接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相关联,表现为对所学习的学科内容或学习活动的直接兴趣和爱好。间接动机与社会意义相联系,是学生内化了社会观念、父母意愿以及教师期望的结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是一种间接动机。根据动机作用与学习活动的远近关系,学习动机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远景性动机是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近景性动机是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长远目标,因此该动机属于远景性动机。D项正确。

  19.孙英同学对同学汪丽在公交车上不给老人主动让座的行为感到气愤,孙英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9.【答案】B.道德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其中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题干中孙英同学对汪丽的行为感到气愤正是评价他人行为而产生的内心体验。B项正确。

  20.梅老师把班里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中学生能力各异,要把他们以互助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目标。梅老师运用的教学策略属于( )。

  A.合作学习。

  B.接受学习。

  C.替代学习。

  D.直接学习。

  20.【答案】A.合作学习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策略的类型。其中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它是一种由能力各异的多名学生组成小组,一起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题干小组中学生能力各异,老师把学生分组,学生共同完成小组目标符合合作学习的内涵,A项正确。

  21.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依据学生的动机水平、年级特点和个体差异对教学策略进行适当调整,这说明王老师具有哪种教学能力?( )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监控能力

  D.计划能力

  21.【答案】C.监控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教师的教学能力。现代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其中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题干中王老师根据学生的差异对教学策略进行适当调整,体现了教学监控能力。C项正确。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人格具有可塑性。

  22.【参考答案】

  表述正确。

  人格具有可塑性。人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短时间的稳定性,但是纵观一生,它还是可以被塑造的。人格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随着身心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有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是人格可塑性的一面。

  故表述正确。

  23.教学就是智育。

  23.【参考答案】

  此说法错误。

  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也要完成其他各育的任务,这是它们之间的区别。

  故表述错误。

  24.教育目的不等于学校的培养目标。

  24.【参考答案】

  表述正确。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因此,教育目的不等于学校的培养目标。

  故表述正确。

  25.课堂中的人际关系就是师生关系。

  25.【参考答案】

  表述错误。

  课堂中的人际关系是指课堂群体中,在师生间和学生间交流基础上形成的由个体的个性进行调节,并伴随着情感上的满意或不满意状态的师生间、学生间比较稳定的心理联系。课堂中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及生生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

  故表述错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26.【参考答案】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观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教育理想就是要培养既用认知的方式也用情感的方式行事的知情合一的人。

  ②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有意义学习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③学生中心的教学观。学生中心模式又称非指导模式,教师的角色是“助产士”或“催化剂”。

  27.简述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途径。

  27.【参考答案】

  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

  ②加强词和形象的配合。

  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⑤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28.简述学校德育的陶冶法及其运用的具体要求。

  28.【参考答案】

  (1)基本含义:陶冶法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等。

  (2)运用的基本要求:

  ①创设良好的环境。

  ②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③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29.简述学校教育中课程的表现形式。

  29.【参考答案】

  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个层次。

  (1)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课程计划的构成:①培养目标。②教学科目的设置(核心和首要问题)。③学科顺序。④课时分配。⑤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2)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的内容:①前言。②课程目标。③内容标准。④实施建议。⑤附录。

  (3)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30.材料:

  20世纪50年代,国外有一位教育专家发现,有些孩子不论用什么方法,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传统上,人们会把这个问题归因于家庭或者教师没有尽到责任,但是他发现这些家庭和教师都非常尽责,孩子的成绩依然没有任何改观。而且在每一个学校都有相当数量这样的学生,于是他推测会不会和他们自身有什么关系呢?于是他找到了一位内分泌医生,让他来看看这些孩子和普通孩子之间有什么不同。这位医生对这些孩子的内分泌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通常基础代谢水平和睾酮素的分泌量远远高于同龄人,因此这些孩子过分喜欢表现自己。如果高到一定水平以后,这些孩子的大脑是无法控制自己的。研究还进一步发现,只要这些孩子的这两个内分泌指标,一直明显高于阈值的话,实际上用任何教育方法,都无法改变这些孩子的行为,因为他们的大脑在替他们做主。这位内分泌医生还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中有一些孩子也会逐渐变得听话,但实际上并不是老师或者家长的作用,而是这些孩子的内分泌水平达到了正常。由此,该教育专家认为,学校中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与他们身体的内分泌水平有关,而与家长、教师的努力无关。

  问题:试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理论,分析案例中教育专家的观点。(18分)

  30.【参考答案】

  (1)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理论来分析,该专家的观点属于遗传决定论,是有偏颇的,错误的。

  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等)与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的发展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①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题干中“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通常基础代谢水平和睾酮素的分泌量远远高于同龄人,因此这些孩子过分喜欢表现自己。”体现的就是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②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③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和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④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材料中,教育专家认为,学校中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与他们身体的内分泌水平有关,而与家长、教师的努力无关。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属于遗传决定论,只关注了遗传素质对人发展的影响,而忽视了教育、环境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31.材料:

  上生物课时,为了让学生准确无误地掌握“周围神经系统”的有关知识,李老师根据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对课程进行了精心设计。他先让学生学习“神经系统”的一般知识,分析神经系统的构成和作用,让学生明白“周围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共同构成“神经系统”,它们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功能;进而厘清“周围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比较“周围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同,以此促进学生掌握“周围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

  问题:

  (1)请解释“先行组织者”的含义。(6分)

  (2)请结合李老师的做法,说明先行组织者在教学中的作用。(12分)

  31.【参考答案】

  (1)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具体应用的技术。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也就是通过呈现“组织者”,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

  (2)李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践行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者不仅能够帮助学习者学习新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其保持知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中的重点部分;②突出强调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关系,为新知识提供一种框架;③能够帮助学生回忆起与新知识相关的已有知识,以便更好地建立联系。案例中李老师先让学生学习“神经系统”的一般知识,是在为周围神经系统的学习提供一个大框架,进而厘清“周围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是在帮助学生理解新内容与已有知识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故在教学中我们应学习李老师的做法。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通用6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相关文章:

导游资格证考试模拟真题及答案10-04

护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02-26

2017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03-07

2022导游资格证考试模拟真题及答案11-09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通用技术》真题答案09-22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真题09-26

2022导游资格证考试模拟真题附答案11-08

陕西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真题及答案09-25

2017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03-07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03-06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通用6卷)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考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哪些考点是经常被考察的,这些考点不仅是考试的重点,也是难点。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通用6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通用6卷)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1

  202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综合素质(中学)真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在处理学生上课迟到时,甲老师要求学生先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后从前门进入,并说明迟到理由,经同意后方可入座;乙老师将学生关在教室外,待讲完课才让其进入教室;丙老师允许学生进入教室,但要罚站,对 于三位老师的做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甲老师做法正确,迟到应该说明理由

  B.乙老师做法不正确,应该在教室外罚站

  C.丙老师做法不正确,只能在教室外罚站

  D.以上老师做法都不正确,不应该影响学生上课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其中学生是发展的人体现在学生正处于发展过程中,还不成熟,因此要求教师做到容错。题干中,面对学生迟到的情况,教师应当包容学生并加以教育引导。甲老师让学生从前门进入的做法会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乙老师让学生罚站一节课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丙老师不让学生进教室会影响学生听课学习,都没有做到容错,因此,三位老师的做法都是错误的,D项正确。

  A、B、C三项:属于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创新是一种勇于超越的精神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品质。下列表述不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的是()。

  A.独立性 B.反思性 C.批判性 D.坚韧性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当今世界,创新是科技发展、国力竞争的根本。因此,21世纪的素质教育要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中,创新精神的提高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具有独立性、反思性、批判性等特质。坚韧性,即意志的坚持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标方面的意志品质。坚韧性不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D项为正确答案。

  A、B、C项:均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3.唐老师组织教研组实施以“地形”为主题的跨学校大单元教学活动,他安排李老师负责规划不同年级的学习目标,安排张老师负责设计小单元的教学活动及评价要求。唐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教师角色是( )。

  A.学习者 B.反思者 C.协作者 D.评价者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要求面对其他教育者时,教师要做到合作。题干中,唐老师不仅积极组织跨学校的教学活动,还分别安排李老师和张老师承担不同的任务,做到了团结协作。C项正确。

  A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授者,同时也是一个学习者。教师应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教师应当成为一个反思者。教师要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教学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评价者之一,应当树立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4.李老师在教学中经常考虑的问题是:“课前我还需要准备什么课堂教辅材料?”“我怎么才能把课上好?”这表明李老师所处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是( )。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其中,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在新的教学岗位上已经站稳了脚跟,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例如: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关心班集体的建设、关注自己备课是否充分等。题干中老师经常考虑课前准备。如何上好课都属于与教学相关的问题,说明李老师正处于“关注情境”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B项正确。

  A项:属于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处于关注学生阶段的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同的情感和社会需求,因此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可以说,是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一般是新手型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注重自己在学生、同事以及学校领导心目中的地位。出于这种生存忧虑,教师会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处理人际关系或者管理学生。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为加强班级管理,班主任规定:值日卫生不整洁者,每人每次罚款1元;上课回答不出教师提问者,每人每次罚款2元;考试不及格者,每人每科罚款5元。罚款由生活委员统一收取保管,由学习委员造册奖给每次考试前五名的学生,该班主任的做法( )。

  A.不正确,侵犯了学生财产权 B.不正确,应与监护人商定罚款

  C.正确,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D.正确,有利于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权利。财产权是指具有物质财富内容,直接和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一般而言,学生财产权包括财产所有权、继承权、受赠权以及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等。题干中,老师对学生进行罚款,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6.放学后,初中生谢某约了几名同学在校内的一处空地玩“射箭游戏”,嬉戏中,庄某射中了谢某的右眼,班主任知道后立即将谢某送至医院救治。应对谢某受伤害承担主要赔偿责任的是( )。

  A.庄某的监护人 B.庄某 C.学校 D.班主任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关于事故责任的认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条规定: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由于过错,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一)学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纪律,实施按其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具有危险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的;(二)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三)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学校的;(四)未成年学生的身体状况、行为、情绪等有异常情况,监护人知道或者已被学校告知,但未履行相应监护职责的;(五)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有其他过错的'。第十三条规定,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认定。题干中的事故发生在放学后,学校不承担事故责任。中学生庄某实施了按其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具有危险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庄某为未成年人,应由庄某的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7.依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普通高中主要评价为( )。

  A.学校治理体系建设的情况 B.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情况

  C.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情况 D.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重点任务第六条指出,改进中小学校评价。义务教育学校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普通高中主要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8.高中生王某发现自己放在学校宿舍的电子词典不见了,立刻向班主任胡某报告,胡某闻讯后,组织班干部对王某所在的宿舍以及周围宿舍的床、箱子进行搜查,最终在学生刘某的箱子里发现了王某的电子词典,胡某的做法( )。

  A.正确,维护了学生的财产权 B.错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C.正确,履行了班主任的职责 D.错误,侵犯了刘某的名誉权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权利。学生作为社会权利主体,享有受教育权、人身权,而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人身权包括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人格尊严、隐私权等。其中,隐私权是指学生有权要求他人尊重自己个人的、不愿或不方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学校和教师有义务保护学生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不为他人所知的权利。题干中,班主任胡某组织班干部对王某所在的宿舍以及周围宿舍的床、箱子进行搜查,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9.中学教师陈某多次在上课期间用手机经营网店,学生对此意见很大,学校多次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但陈某拒不 改正,最终被其学校解聘。对于学校的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陈某未履行对学生的监护职责,可以解聘 B.陈某未履行教师教育教学职责,可以解聘

  C.对陈某只能给予行政处分,不能解聘 D.陈某依法享有教育教学权,不能解聘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009年修正)》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题干中,教师陈某在上课期间用手机经营网店,对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且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后拒不改正,学校可以依法解聘。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0.按照《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列关于学校“双减”工作目标表达正确的是( )。

  ①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②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

  ③学校课后服务全面满足学生需要

  ④校外培训行为全面规范

  ⑤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A.②④⑤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⑤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该文件的工作目标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在中小学的教室寝室吸烟和饮酒

  B.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聘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C.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私拆或将未成年人的信件弃毁

  D.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人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非法删除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或者其他网络通讯内容。除下列情形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或者其他网络通讯内容:(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未成年人开拆、查阅;(二)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依法进行检查;(三)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未成年人本人的人身安全。C项中: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私拆或将未成年人的信件弃毁,过于绝对,说法不正确,为正确答案。

  A项:第五十九条:任何人不得在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公共场所吸烟、饮酒。该说法正确,排除。

  B项:第六十一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该说法正确,排除。

  D项:第二十八条:学校应当保障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开除、变相开除未成年学生。该说法正确,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12.依据《宪法》,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 )。

  A.人民检察院 B.全国人大 C.人民法院 D.监察委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宪法》。《宪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3.某中学马老师,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常常工作一忙就不修边幅,但他坚持要求学生,不仅要求学生保持教室卫生,还要求他们注重仪表,学生常常不以为然。下列选项中的名言与案例所体现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相符的是()。

  A.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B.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C.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向教师提出了六条规范,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其中,“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题干中,学生对马老师“注重仪表”的要求不以为然的原因是马老师自己就不修边幅,没有做到衣着得体、以身作则,违背了“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C项“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自我品行端正,即使不发布命令,民众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发布命令,民众也不会服从”,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与题干体现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相符。C项正确。

  A项:“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吾忧也”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不修养德性,不讲述传授学问……是令人担忧的事情”,强调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出自《吕氏春秋·劝学》,意思是“所以,老师施行教诲的时候,也不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而看重他们是否能接受理义”,强调“有教无类”,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受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论语·里仁》,意思是“看到贤能的人,就想着向贤能的人看齐啊;看到不贤能的人,就在心里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和问题”,强调自省、慎独,要求人们经常检查自己的言行,纠正自身的不足和错误,使自身行为合乎道德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4.张老师在课堂上经常给予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更多发言机会,忽略了其他的学生的发言。张老师的做法违背了( )。

  A.教师公正的可互换性

  B.教师公正的灵活性

  C.教师公正的对等性

  D.教师公正的终身性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的范畴。教师公正具有对等性和互换性。对等就是指主体对人对事要一视同仁,适用同一个规则或标准。教师公正的对等性首先表现为等价交换原则,即教师以某种方式对待其学生,学生也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教师,但这种情况,只有师生双方在某种环境中,具有几乎完全同等的自由和能力时才有可能被有效地得到执行。所以,教师公正的对等性又必须进一步表现为,教师给同样的事情以同样的待遇,而给不同的事情以不同的待遇。题干中,张老师给予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不同的待遇,违背了教师公正的对等性。C项正确。

  A项:教师公正的可互换性是对等性的要求和保证。要真正做到对人对己用一个标准,就必须能够让自己处在对方的位置时,仍然接受自己原先承认的法则,即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否则,就只是自以为公正的伪公正。与题干不符,排除。

  B、D两项: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5.每当学生犯错误时,王老师都会对其进行惩戒,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他总是把学生带到操场,单独惩戒。下列选项对王老师的做法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有违教育惩戒的针对性

  B.有违教育关怀的连续性

  C.有违教育惩戒的科学性

  D.有违教育关怀的教育性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行为。教师关怀的连续性指实体交往的时间的连续性:不要年年换教师,要允许一个教师长年跟一个班,以便加深了解,更好地关怀学生。题干中,王老师在惩戒学生时,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会把学生带到操场单独惩戒,没有违背教师关怀的连续性。B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当选。

  A项:教育惩戒要有针对性。教师在实施惩戒的时候,应该对事不对人,应以某一事件引起的后果为根据。题干中,每当学生犯错误时,王老师都会对其进行惩戒,而非针对学生犯错误事件的原因、后果的轻重等来决定是否惩戒,采用什么惩戒方式,有违教育惩戒的针对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惩戒要有科学性。实施惩戒教育时,教师应针对学生性别、年龄、气质、性格等具体情况,在惩戒的时间、地点及惩戒方式上采取灵活的态度,不能一成不变、千篇一律。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分析,充分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找到学生犯错误的原因,从对学生负责、对孩子成长有利的角度设计惩戒的教育方式。另外,还要依据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情节,以及对错误的认识态度来决定给予必要的惩戒。题干中,对犯错的学生是否进行惩戒,以及是否需要为维护学生自尊心而单独惩戒,这需要依学生个体的性格,以及学生犯错的原因和后果来决定,而不是一成不变、千篇一律,王老师对犯错的学生都会进行惩戒,并为维护学生自尊而单独惩戒的做法,有违教育惩戒的科学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师关怀具有教育性。教师关怀意识和实践是学生关怀品质学习养成的榜样。教师的关怀理念和行为向学生传递出人际间彼此关联的信息,引导学生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自然、关怀世界,其本身就是展示关怀品质的最好教材,有利于学生体察周遭、体谅他人、体恤弱者,教师的关怀素养及其关怀实践行为能够以积极的情感方式吸引并影响教育对象,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的道德成长。题干中,王老师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会把学生带到操场单独惩戒,没有让教师关怀学生的意识和实践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有违教师关怀的教育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16.化学教师于老师尝试在讲解枯燥的知识时加入原创有趣的演示实验,还创办了“你身边的化学”科普栏目,并将学习文具奖励给积极投稿的学生,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起来,于老师也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喜爱。于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教师威信影响因素有( )。

  ①专长力量

  ②吸引力量

  ③奖赏力量

  ④行政力量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1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行为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处理。从教育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教师和学生身上有五种基本的社会影响力:①专长力量,主要指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的水平;②吸引力量,主要指一个人在与他人的关系中的影响作用和亲密性;③法统力量,主要指跟权力与法规有关的影响力量;④奖赏力量,主要指对他人可以奖赏的能力;⑤强制力量,主要指对他人可以惩罚的能力。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制约力量,教师可以运用其专长力量使学生敬佩自己、信赖自己;运用其吸引力量团结学生;运用其权威力量对学生施加特定的影响;运用其奖赏力量扶植学生良好的表现和正气,运用其强制力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题干中,于老师在枯燥的知识讲解中加入演示实验,还创办了科普栏目,是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体现了专长力量的影响;于老师还用学习文具奖励学生,体现了奖赏力量的影响;此外,于老师在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越来越喜爱自己,体现了吸引力量的影响。C项正确。

  A、B、D三项: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7.“翻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农具,主要用于( )。

  A.翻地 B.灌溉 C.播种 D.脱粒

  1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翻车又名“龙骨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业灌溉机器。B项正确。

  A项:翻地工具。耒,古代的一种翻土、开沟渠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播种工具。在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播种机械,古代的耧车就是现代播种机的始祖,因播种幅宽不一,行数不同,汉武帝的时候,赵过在一脚耧和二脚耧的基础上,创造发明了能同时播种三行的三脚耧。一人在前面牵牛拉着耧车,一人在后面手扶耧车播种,一天就能播种一顷地,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脱粒工具。古时的脱粒机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摇式脱粒机、踩脚式脱粒机、风选式脱粒机。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8.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发生于英国,20世纪初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连续完成。下列不属于工业革命期间重大发明的是( )。

  A.珍妮纺纱机 B.转炉炼钢 C.机械计算机 D.内燃机

  1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科技常识。机械计算机(英语:mechanicalcomputer)由杠杆、齿轮等机械部件而非电子部件构成。法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布莱士·帕斯卡在1642年发明了可以进行两位数加减法的机械计算器。题干中所描述的时间是从1760年开始到20世纪初,因此机械计算机不在该革命区间,C项正确。

  A项: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詹姆士·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SpinningJenny)”的手摇纺纱机。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熔铁炼钢,现代炼钢法最早起始于1856年英国人H.Bessemer发明的酸性底吹转炉炼钢法,该方法首次解决了大规模生产液态钢的问题,奠定了近代炼钢工艺方法的基础。由于空气与铁水直接作用,Bessemer炼钢方法因而具有很快的冶炼速度,成为当时主要的炼钢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内燃机,1860年,莱努瓦首次造出了一台用煤气作燃料、用电火花作点火装置的内燃机。世界历史上的这第一台内燃机完全可以投入使用,菜努瓦用它装了一辆车子,还装了一只汽船,效果很好。但它的燃料消耗量很大,热效率只有4%,体积也很大。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9.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接受检阅的由100面战旗组成的战旗方队,代表了全军荣誉功勋部队。下列选项中,因在辽沈战役中表现出色而获得称号的荣誉功勋部队是( )。

  A.大渡河连 B.金汤桥连 C.塔山英雄团 D.襄阳特功团

  1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塔山阻击战是国共两党历史上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关乎整个辽沈战役的发展乃至结局,并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解放战争的进程。第四纵队第12师第34团被称为“塔山英雄团”,这是一支骁勇善战的英雄部队,不怕牺牲、载誉归来。C项正确。

  A项:大渡河连,“大渡河连”是一支诞生于秋收起义烽火中的红军连队,是人民解放军中最早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连队之一,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边境作战,参加大小战役战斗1000余次。长征途中,连队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为中央红军北上打开胜利通道,从此被誉为“大渡河连”。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金汤桥连,在解放天津的战斗中,获得过“金汤桥连”的光荣称号;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获得“国际一等功臣连”的称号。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襄阳特功团,襄阳特功团前身是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支队一大队,1938年诞生于河北省磁县。襄樊战役时为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十七旅四十九团,因成功卓著,被授予“襄阳特功团”。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0.下列历史人物,在逻辑学上创立了三段论的演绎推理形式,成为形式逻辑奠基人的古希腊学者是( )。

  A.赫拉克利特 B.毕达哥拉斯 C.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利特

  2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历史。亚里士多德在《工具论》中着重研究了演绎推理并制定了三段论。C项正确。

  A项: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学派的创始人,辩证法的创始人之一。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音乐理论家。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德谟克利特在《论逻辑》中讨论了归纳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1.体操是根据人的生物学特征设计并对人体的造型有特定要求的一种身体操练,奥运会中男子、女子共有的项目是( )。

  A.跳马 B.双杠 C.单杠 D.吊环

  2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奥运会项目。奥运会男子竞技体操包括六个单项,分别是: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双杠和单杠。女子竞技体操包括四个项目,分别是:跳马、高低杠、平衡木和自由体操。男子和女子项目都含有跳马。A项正确。

  B项:双杠是男子竞技体操项目之一。金属的架子支撑两条平行的木头、塑胶或合成金属制成的杠。一套典型的双杠动作包括在支撑位置、倒立位置和挂臂位置的转换。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单杠是男子竞技体操项目之一,1896年,单杠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吊环是男子体操项目之一。19世纪吊环成为独立的男子体操项目,1896年被列为第1届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2.《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有许多名句传世。下列诗句中,出自《诗经》的是()。

  A.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A项“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诗经·大雅·荡》,意思是“所有事物都有一个开始,但不一定都能有一个结束”。A项正确。

  B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原文出自《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意思是“统治者像是一条船,而广大的民众犹如河水,水既可以把船载负起来,也可以将船淹没掉。”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出自《孟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意思是“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原文出自《周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意思是“仁者从自己的角度看,把它叫做仁,智者从自己的角度看,把它叫做智。”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3.《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结构宏大,人物众多,个性鲜明。下列人物形象中出自该小说的是()。

  A.苔丝 B.娜塔莎

  C.玛丝洛娃 D.欧也妮·葛朗台

  2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战争与和平的主人公。《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主人公包括安德烈、皮埃尔和娜塔莎。B项正确。

  A项:苔丝是英国作家哈代的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玛丝洛娃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中的女主人公。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女主人公。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4.理学是我国宋明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在认识论上,理学家们有不同的观点,下列理学家中提出“知行合一”的是()。

  A.程颐 B.陆九渊 C.朱熹 D.王守仁

  2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王守仁的思想。王守仁,也称为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和军事家,他提出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思想。这一观点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强调了知识和行动的统一性,即认识和实践的合一。王阳明的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项正确。

  A项:程颐世称伊川先生,出生于湖北黄陂,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程颐与其胞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他的学说以“穷理”为主,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目的在于“去人欲,存天理”,认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宣扬“气禀”说。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陆九渊(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静,抚州金溪人,汉族江右民系。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今江西贵溪西南),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中国南宋理学家,心学奠基人,陆王学派的开创者。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5.中国近代新音乐以中小学堂音乐课上放唱学堂乐歌为最初形式。内容以强国军民,抵御外侮,科学和民主为主。“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著名的学堂乐歌的词作者是()。

  A.赵元任 B.沈心工 C.李叔同 D.刘质平

  2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李叔同的作品。“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是学堂乐歌《送别》的歌词,其作者是李叔同,体现了深厚的离别情感。C项正确。

  A项:赵元任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并在音乐方面也有所成就,但主要成就并不集中在学堂乐歌上。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沈心工,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音乐教育家。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刘质平,音乐艺术家,是中国著名艺术大师李叔同的高徒之一,中国现代著名音乐教育家。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6.某校高二语文期末数据如下表,求四个班的额总平均分,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80.56+79.81+82.54+81.36)÷4

  B.45×0.26+42×0.24+44×0.25+43×0.25

  C.(45×0.26+42×0.24+44×0.25+43×0.25)÷174

  D.(80.56×45+79.81×42+82.54×44+81.36×43)÷174

  2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Excel数据的计算。根据题干描述可知,本题求的是四个班的算数平均分,根据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可以用四个班的总分数除以四个班的总人数,即(80.56×45+79.81×42+82.54×44+81.36×43)÷174,D项正确。

  A、B、C三项:属于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7.在编辑word文档时,需要插入一张带有背景透明的图片,下列图片格式中应选择( )。

  A.png B.jpg C.arw D.bmp

  2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Word应用中插入的图片的格式。PNG格式是一种支持透明度的无损压缩格式。A项正确。

  B项:jpg全名是JPEG[JointPhotographicExpertsGroup]。jpg支持最高级别的压缩。不过,这种压缩是有损耗的,而这种损耗是以牺牲图像质量为代价的。jpg格式图片不支持透明。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arw是一种原始的未经处理的图像文件,通常由高端数码相机拍摄后生成。同样不支持透明。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8.下列选项中,与“手机—电子设备”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A.“川贝—海洋生物” B.“机床—生产工具”

  C.“快艇—航空母舰” D.“水果—有机蔬菜”

  2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概念间的关系。概念间关系包括全同、全异、包含、交叉。其中包含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并大于另一个概念的外延。题干的手机是一种电子设备,因此手机与电子设备满足包含关系。B项中机床是指制造机器和机械的机器,是一种生产工具,机床与生产工具也满足包含关系,与题干相符。因此,B项正确。

  A项:“川贝”是一种中药材,主要来源于植物,与“海洋生物”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类别,满足全异的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快艇和航空母舰之间并不构成直接的包含关系,即:快艇并不是航空母舰的一种,同样,航空母舰也不是快艇的一种。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水果”和“有机蔬菜”分别代表不同的食物类别,满足全异的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9.张、王、李、赵四位同学在食堂同一窗口中打饭,其中两位同学戴帽子。队首不戴帽子的王说:紧挨在我身后的同学戴帽子。张说:我前面没有同学戴帽子。赵说:我前面有两位同学戴帽子。如果他们说的都是实情,那么,戴帽子的两位同学是( )。

  A.张和王 B.赵和李 C.王和赵 D.张和李

  2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逻辑推理。解答本题可以运用排除法。首先,根据题干中“队首不戴帽子的王”可知,王同学没有戴帽子,因此排除A、C选项,其次再根据赵说的“我前面有两位同学戴帽子”以及只有两位同学戴帽子可知,赵同学本人没戴帽子,排除B项。因此D项正确。

  A、B、C三项:属于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二、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一)

  新学期开始了,李老师发现班级纪律很差,其他科任老师不断向李老师告状。李老师很生气,给学生立了很多班规,并要求大家严格遵守。

  下面是李老师制定的班规:

  1.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旷课,否则写200字检讨书;

  2.上课时,坐姿端正,不睡觉,不吃东西,否则写200字检讨书;

  3.课间不得乱走、乱窜,否则写200字检讨书;

  4.允许同桌之间互相问问题,但必须控制音量,不得胡言乱语,不得讨论与本课无关内容,否则写200字检讨书;

  5.衣着整洁,不得穿拖鞋进入教室,男同学不得留长发,女生不烫发、染发,不得化妆,否则写200字检讨书;

  6.不得看小说、杂志、报刊等与课无关的书籍,否则一律没收,否则写400字检讨书。

  7.违反纪律者,不得参加当日社团活动。

  30.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行为。(14分)

  30.【参考答案】材料中李老师行为是错误的,违背了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需要我们引以为戒。

  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还处在发展过程中。材料中,面对学生纪律差的现状,李老师没有耐心包容,而是通过制定多项班规来严格限制学生,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发展的人。

  其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还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李老师不让学生讨论与学习无关的内容,唯分数论,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还应做到教育公正,即面向全体学生。材料中,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李老师不准许参加当日的社会团活动,没有做到一视同仁,违背了教育公正的理念。

  综上所述,李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新学期开始了,初一(3)班的班主任王老师想提高班里学生的写作能力,建议学生每人订阅一份作文刊物,“为什么订,没钱!”安静的教室里传来蒋鹏的大声抗议,王老师很气愤地说道:“我又没强制你订,如果你实在有困难可以不订,但不要影响其他同学订,你不订,其他同学还要订呢。”蒋鹏很不服气地说道:“我就不订。”王老师很恼火,试图将他从座位上拉起来,他不肯,坐在地上大声说道:“王老师打人啦!”王老师气愤地说道:“你像什么样子,还小组长呢!”

  下午班会上,王老师撤销了蒋鹏的小组长职位,让其他同学担任,蒋鹏从此对王老师更加不满,但凡在王老师的班会上,蒋鹏就捣乱,王老师也开始孤立和冷落蒋鹏。

  31.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教师的行为。(14分)

  31.【参考答案】材料中王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们要引以为戒。

  首先,王老师的行为违背了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王老师当众羞辱讽刺学生,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违背了关爱学生。

  其次,王老师的行为违背了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材料中,面对学生的抗议,王老师没有对其循循善诱,也没有针对学生的特殊情况进行因材施教,违背了教书育人。

  最后,老师的行为违背了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材料中,王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不仅没有注意自己的言行,甚至动手强迫学生,没有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违背了为人师表。

  总之,王老师应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反思并改进,做到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

  以自己的感受力尽可能多地从书中获取印象——这是读书时首先要做的,但这样只完成了一半。如果想获得读书的全部乐趣,就必须完成读书的全过程。我们必须对自己从书中获取的各种印象作出判断,必须使那些闪闪 烁烁的印象凝固,形成持久的形象。这不能着急,要等尘埃落定、疑问平息之后才行。这期间不妨去散散步,聊聊天,或者撕撕玫瑰花干枯的花瓣;要不然,干脆去睡一觉也可以。这之后,可能你自己也不会想到——自然的变化往往就是这样——你读过的那本书又突然回来了,但完全变了样:它完整地浮现在你的脑海里,和当初从分散的词句中所获取的那些零星印象已大不一样。书里的种种细节都有了固定的、适当的位置;书的整体 形象,从头到尾都显露得一清二楚。

  现在,就像可以把建筑和建筑加以比较,我们也可以把书和书加以比较了。不过,这种比较将意味着我们对书的态度已经改变:我们不再是作者的同伙,而成了他的审判官。作为同伙,我们对作者的态度应该是宽容的——无论怎样宽容也不会过分;作为审判官,我们对作者的态度应该是严厉的,而且无论怎样严厉,也同样不会过分。有些书,既浪费我们的时间,又滥用我们的好意——难道不能说,这不是一种罪过吗?有些作者,尽写些华而不实的书、谎话连篇的书、陈腐不堪的书,甚至有毒有害的书——难道不能说,他们不是社会公敌、民族败类和害人虫吗?所以,我们应该对书严加审判,应该把每一本书都和历史上最好的好书加以比较。

  尽管如此,若认为读书过程的第二步,即判断和比较,和第一步一样容易——认为只要放眼去接受那些纷至沓来的无数印象就行了,那也不免过于愚蠢。要放下手里的书而把读书过程持续下去,要把某本书的整体形象和另一本书的整体形象加以比较,不仅需要有相当大的阅读量,还要有足够的判断力,才能做得既生动又富有启发——这已经够难的了,更难的是,你还要进一步指出:“我要求一本书不仅可读,还要有某种价值;因此,这里是失败的,那里是成功的;这里写得好,那里写得不好。”作为读者,要想完成这一部分的读书过程,需要有极高的学识水平、极大的想象力和洞察力,而这样的天赋恐怕是任何一个普通读者都很难具备的,即便是最自信的读者,也只能在自己身上找到一点点类似这种天赋的影子,那么,干脆把这一部分过程舍去,让给那些批评家,那些穿厚大衣、大礼服的专家权威,让他们替我们评定一本书到底有没有价值——这难道不是聪明的做法吗?可惜,这样不行!

  在读书时,我们可能很重视感应的价值,可能会尽量把自己的想法隐藏起来;但是,我们自己也明白,我们不可能对书里的一切都完全抱着同感,不可能把自己完全掩埋起来。因为我们总觉得内心有个捣蛋鬼在悄悄地说“我恨!”“我爱!”——而要他不作声,又不可能。实际上,正因为我们有恨有爱,我们才能和诗人、小说家保持那么亲密的关系。所以,让另外一个不相干的人插在中间,我们会感到无法容忍。即使我们的意见与人不合,即使我们的判断是错误的,我们的趣味仍然是我们读书时的指路明灯,因为唯有趣味才能使我们身心激动不已。我们是凭着感情来读书的;我们不能压制自己的癖好,就是加以限制也不行。

  但是,读书的时间久了,我们或许可以培养自己的趣味,也可以接受某些限制。当初,我们的趣味贪婪而杂乱地吞食各种各样的书——诗歌、小说、历史和传记;后来,它停止了吞食,希望回到广阔的现实世界,尝一尝多变而复杂的现实生活的滋味,这时,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趣味有点变了,变得不再那么贪食了,而是更喜欢思考了。

  32.(1)读书时间久了,会对一个人产生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4分)

  (2)划线句中完成读书的全过程的含义是什么?读者要完成这一过程,应具备怎样的素养?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10分)

  32.【参考答案】(1)读书的时间久了,可以培养自己的趣味,也可以接受某些限制,最终变得更喜欢思考。

  (2)文章认为如果想获得读书的全部乐趣,就必须完成读书的全过程,读书的全过程包含两个步骤:第一步是以自己的感受力尽可能多地从书中获取印象,对自己从书中获取的各种印象作出判断,使那些闪闪烁烁的印象凝固,形成持久的形象。第二步是判断和比较,把书和书加以比较。

  而读者要完成这一过程需两方面的素养:一方面,要把某本书的整体形象和另一本书的整体形象加以比较,不仅需要有相当大的阅读量,还要有足够的判断力,才能做得既生动又富有启发;另一方面,作为读者,要想完成这一部分的读书过程,需要有极高的学识水平、极大的想象力和洞察力。

  三、写作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材料一:

  最近参加一个摄影班,学到一个术语,叫“白加黑减”,觉得挺有意思。通常在拍摄整体偏亮(白)场景中的人像时,初学者总以为场景已经很亮了,照道理要减少曝光:而在拍摄整体偏暗(黑)场景中的人像时,则要增加曝光。而“白加黑减”的理论恰恰相反,是反其道而行之,要求在使用点测光时,拍摄整体偏亮(白)的场景时反而要增加光,拍摄整体偏暗(黑)的场景时则要减少曝光。

  这个原理,颠覆了我们对黑白用光的定势思维习惯,实际拍摄也的确体现了“白加黑减”的奇妙。

  不但摄影上要“白加黑减”,后来在生活中竟发现有很多类似的事例。一些事情,照道理应该正其道而行,但有时候来一个反道理,反向思维反弹琵琶,反道而行,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材料二:

  “要想甜,加点盐。”这句流行语似乎不可思议,要甜自然得加糖,为何反要加盐?亲自试一下,会感到十分神奇,加入一点盐后的糖水竟变得更甜。原来人的味觉会产生“对比效应”,一种味觉能刺激另一种味觉。有经验的甜点师傅制作甜食时,常会加少许盐。吃荔枝、菠萝等水果时,先浸泡在淡盐水中,可去火防过敏,更能增加甜味。

  “要想顺,设点难。”在顺利的人生路上有一点波折,会增添生活的韵味,更加珍惜人生;在事业的奋斗中有一点艰难,会磨炼人的意志增长人的才干;在爱情的暖炉中有一丝清凉,会丰富情感的色彩;在婚姻的爱巢中有一点别扭,会获得特殊的享受,“小别胜新婚”可谓余味无穷。

  33.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立,题目自拟,不少于1000字。

  33.【参考立意】这是一篇观点类的材料,从摄影技术中的“白加黑减”引申到人生哲理,考生可以通过理解关键词“白加黑减”进行立意。

  摄影初学者往往会认为场景已经很亮(白)了,按道理要减少曝光;在拍摄整体偏暗(黑)的场景时,则要增加曝光。而“白加黑减”的理论恰恰相反,是反其道而行之。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事例,例如想要更甜的话,不是加更多的糖,而是加盐。在面对问题时,有时直接的方法并不总是最有效的,而采取一种看似相反或间接的方式,反而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本篇材料的立意有:逆向思维、学会变通、以退为进。

  【参考范文】

  逆向思维的智慧

  摄影中有一句调整曝光度的口诀叫“白加黑减”,即在拍摄整体偏亮(白)的场景时要增加曝光,拍摄整体偏暗(黑)的场景时则要减少曝光。看似很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了反其道而行之的深刻道理。生活中也是如此,若要甜加点盐,若要进先要退,站在思维的边界,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会逆向思考反而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逆向思考,要学会反其道而行之。这是一种创新的思考策略,它鼓励我们要颠倒常规的思考流程,从对立面去探索问题。曾有一家电影院,常常有戴帽子的妇女去观看电影,而帽子太高往往会挡住后面观众的视线,于是电影院便发出“场内禁止戴帽子”的公告,但没什么用。后来在每次影片放映之前,电影院将公告内容更改为:本院为了照顾衰老有病的女客,可允许她们照常戴帽子,在放映电影时不必摘下。公告一出,所有女游客都摘下了帽子。变脱帽为戴帽,电影院运用逆向思维巧妙地解决了问题。反其道而行之,是对逆向思维的应用,它可以帮助我们跳出常规框架,更好地发现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新视角和新策略。

  逆向思考,要学会转变思考角度。古语有云“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这告诉我们灵活变通就能够去创新,一成不变就会变得迂腐、呆板。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便是很好的证明,当小伙伴落水时,所有人都在忙于思考如何“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森林灭火亦是如此,在大型森林火灾中,人们通常使用飞机或直升机投放水进行灭火。然而,澳大利亚科学家却发现一些植物在火灾后产生的化合物可以吸引雨水。于是便通过种植这些植物,实现了逆向灭火,使火灾得到控制。转变思考角度,学会逆向思考,让我们具备了适应多变环境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未知的挑战和不确定。

  逆向思考,要学会变缺点为优点。乔布斯曾说“我从不担心我的缺点,因为我知道如何利用它们。”逆向思考并不是以克服事物的缺点为目的,而是将缺点加以利用,从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一位裁缝吸烟时不小心掉下烟灰,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洞,使裙子变成了残品。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这款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风靡一时,生意十分红火。做衣服如此,用人亦是如此:吹毛求疵的人可以做质检员;争强好胜的人可以抓生产;好出风头的人可以搞公关;斤斤计较的人可以当保管员。逆向思维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变缺点为优点,从而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提出来的极富智慧的命题,“无为”表面看来,似乎是一种后退的手段,但真正的目的,则在于避开前进中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从而占据主动,以达到“无不为”的最终目的。在人生的漫长征程中,我们不妨大胆逃离那些既定的前行轨迹,逆向而行,另辟赛道,或许会更早开启成功的新篇章。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2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何老师上课时很少提教材上有现成答案的题,而是提一些容易引起学生讨论的问题。

  A.忽视文化知识的传播

  B.注重学科结构的完善

  C.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D.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答案】D

  2.某小学举办运动会,为营造气氛,学校从五年级挑选40名女生,让她们穿高跟鞋化浓妆组成模特方队。开幕式上,这个方阵的出现引起了轰动。该校的做法()

  A.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

  B.有利于学生强身健体

  C.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D.不符合教育公平要求

  【答案】C

  3.校长在期末总结会上说:“XX学生成绩远超其他学校,成功的法宝就是把最好的资源集中在语文、教学、英语单科上,并缩减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将缩减()

  A.有利于教育质量提升。

  B.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C.有利于重点学科学习。

  D.不利于教师自我提升。

  【答案】B

  4.新入职的杨老师为了上好课,积极研究学科教学知识,主动向教研员请教,还坚持写教学日志。对杨老师的做法,下列评价不恰当的是()

  A.注重专家引领

  B.注重自我研修

  C.注重自我反思

  D.注重校本研修

  【答案】D

  5.某新建居民区需设置一所学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关于该学校的建设,下列评价不恰当的是()

  A.应在该居民区建成前交付使用

  B.应与该居民区的建设同步进行

  C.可在该居民区建成后调整规划

  D.可根据该居民区入住情况取消设置

  【答案】B

  6.【答案】B义务教育

  7.【答案】C教育行政部门

  8.【答案】C教育行政部门

  9.【答案】C未成年人信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

  10.【答案】C责令矫治

  11.【答案】A李某父亲

  12.【答案】A人民教育

  13.【答案】B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4.【答案】D教育方法的迁移性

  15.【答案】D良好的人格修养

  16.【答案】A精神性

  17.【答案】D银杏

  18.【答案】A多普勒效应

  19.为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xx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把八字方针发展为十六字方针,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十六字方针的是()

  A.长期共存

  B.休戚相关

  C.互相监督

  D.肝胆相照

  【答案】B

  20.文庙在中国古代是庙学合一的建筑群,大多是各地的最高学府,在日本、东南亚和朝鲜也有设立,它所供奉和祭祀的人物是()

  A孔子

  B.屈原

  C.诸葛亮

  D.文天祥

  【答案】A

  21.中国古钱币多为金属铸币,有一定的形状、大小、重量、成色,两面多有文字标记以铜钱、银锭为主,也有铁钱、铅钱、金饼等。圆形方孔是中国古代铜钱的基本造型。下列选项中,最早出现的圆形方孔钱是()

  A.半两钱

  B.五铢钱

  C.开元通宝

  D.永乐通宝

  【答案】A

  22.“百科全书”是以条目为单元,汇集阐述各科门类或某一门类知识的较完备的辞书。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编辑出版的《百科全书》是世界上影响巨大、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现代百科全书。这部《百科全书》的主编是()

  A.培根

  B.席勒

  C.狄德罗

  D.伏尔泰

  【答案】C

  23.(图缺)右图是一幅中国画作品,其所给的《水浒传》人物是()

  A.关胜

  B.李逵

  C.林冲

  D.武松

  【答案】C

  24.奥地利作家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创作了数百首舞曲,《蓝色多瑙河》是其代表作之一,该曲以旋转舞步的快速律动为特征,通常用以伴奏的舞蹈是()

  A.伦巴

  B.波尔卡

  C.探戈

  D.华尔兹

  【答案】D

  25.打击乐器指由于敲打乐器本身而发音的一类乐器,音色因乐器材料的不同而各异。我国古代发明了多种打击乐器,下列选项中,多以石和玉为材料的打击乐器是()

  A.钟

  B.

  C.磬

  D.鼓

  【答案】C

  26.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如果删除了桌面上某个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目标则该应用程序的状态是()

  A.已被删除

  B.未被删除

  C.不能使用

  D.功能受限

  【答案】B

  27.在PowerPoint幻灯片浏览视图下,按住Ctrl键并拖动某张幻灯片,可实现的功能是()

  A.移动幻灯片

  B.删除幻灯片

  C.复制幻灯片

  D.选定幻灯片

  【答案】C

  28.下列选项中,与“学科——数学”的逻辑关系一致的是()

  A.植物和松树

  B.大学和中学

  C.动物和化石

  D.暴风和台风

  【答案】A

  29.找规律填数字是个有趣的活动,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下列选项中,填入数列“4,9 ,17,35,(),139”空缺处的数字,正确的是()

  A.56

  B.69

  C.92

  D.111

  【答案】B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30.材料:有学生反映,班级小力偷拿别人的东西,在我的印象里小力是一个品行端正的好孩子,于是我找到小力和他谈话,我正准备严厉的和他说,发现他眼神害怕,于是我和他说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需要提前和别人说一下,他点点头,之后我在班里开设了一个“学习用品管理员”的岗位,小力也很耐心的帮助其他同学,找到丢失的用品,更重要的是班级里再也不会丢东西啦。问题:请用学生观评析该老师的行为。

  【参考答案】首先,该老师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面对学生的反馈,老师没有立即对小力进行严厉的指责,而是选择与其进行深入的沟通。在谈话中,老师发现了小力眼神中的害怕,这显示出老师对学生的细微观察和深度理解。这种理解和尊重有助于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也为后续的解决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该老师坚持教育引导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在谈话中,老师并没有严厉地批评小力,而是耐心地告诉他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需要提前和别人说一下。这种教育方式既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又避免了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老师还通过设立“学习用品管理员”的岗位,让小力有机会参与班级事务,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此外,该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通过让小力担任“学习用品管理员”,老师不仅让他有机会为班级做出贡献,还培养了他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班级和谐氛围的形成。最后,该老师的行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班级里再也没有丢东西的情况发生,这说明老师的教育方式取得了成功。同时,小力也变得更加耐心和乐于助人,这进一步证明了该老师行为的积极效果。综上所述,该老师的行为充分体现了积极的学生观,通过尊重和理解学生、坚持教育引导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等方式,成功地解决了班级中的问题,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31.材料:

  【参考答案】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于我国教师行为最基本的要求,结合材料,林老师的行为的体现如下几点: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材料中,林老师讲课认真负责,虽

  然讲课内容少,但是并没有选择像家长质疑的那样,课后给学生进行有偿辅导。坚守廉洁自律。没有违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做到了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材料中,林老师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面对家长的质疑,也会通过家长会等方式积极沟通解决问题。这体现了其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材料中,林老师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考虑学生的情况对于作业也都是精心挑选,少而精。不让学生进行机械式的作业。面对后进生,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也对其进行耐心教育。帮助其进步。这体现了林老师关爱学生的.特点

  (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材料中,林老师在课堂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体现了其教书育人的特点定向于工风坝,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材料中,林老师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这也体现了老师能够为人师表,端正自身的行为。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材料中,林老师不仅在课堂进行积极教学,课后也通过自新的钻研发表多篇。论文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这他自身终身学习的特点。综上林老师能够规范自身行为,自觉遵守中小学道德行为规范。是一名优秀的好老师。

  32.材料:

  【参考答案】

  三、写作题(本大题1小题,50分)

  33.作文:

  老师把一幅世界河流分布示意图挂在黑板上,问:“同学们,这幅图上的河流有什么特点呢?”“都不是直线,而是弯弯的曲线。”同学们回答说。“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而偏偏要走弯路呢?”老师继续问。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河流走弯路,拉长了河流的流程,河流也因此能拥有更大的容量,当夏季洪水来临时,河流就不会水满为患了;还有的说,由于河流的流程拉长,每个单位河段的流速就相对减少,河水对河床的的冲击力也随之减弱,这就起到了保护河床的作用……“同学们,你们说的这些都对。”老师说,“但在我看来,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而走弯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走弯路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走直路则是一种非常态,因为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障碍是无法逾越的,所以它只有绕道而行,也正因为走弯路,让它避开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了遥远的大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字数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②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立意】1.弯路是成长的必经之路2.灵活变通是应对困难的重要策略3.坚持信念,怀揣勇气与智慧,终达目标4.把走弯路看成是一种常态,怀着平常心看待坎坷和挫折5.面对暂时的挫折,也要勇往直前【范文】曲线之美:河流的人生哲学人生,犹如一幅广阔的世界河流分布示意图,充满了曲折与变化。一如河流在广袤的大地上,蜿蜒曲折,绕过无数的障碍,最终汇入大海,我们也在生活的长河中,不断绕开困难,勇往直前。河流为何不走直路,而偏要选择弯路呢?或许,这是因为弯路才是自然界的常态。在自然界中,没有一条河流是完全直线的。这是因为,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障碍是无法逾越的,所以它只有绕道而行。正如人生中的困难与挫折,我们无法避免,只能面对,只能绕过。而正是这些曲折,使河流的流程拉长,拥有了更大的容量,当夏季洪水来临时,河流便能应对自如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3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卢老师所带班级的学生表现出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当年轻教师来请教时,卢老师说:哪有什么妙计,我只不过是把教学当做是教孩子走路,只需要走到带着走,最后让学生自己走,卢老师的做法()。

  A.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性

  B.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

  C.尊重了学生的独立性

  D.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性

  【答案】C 尊重了学生的独立性

  2.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某校的高三年级所有自习课都安排给语文、数学、英语上辅导课,高考时这几科取得了好成绩,该校的做法()。

  A.适应了均衡发展的要求

  B.背离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C.遵循了学生发展的规律

  D.符合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

  【答案】B背离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3.在学习惰性气体,在张老师给学生讲述了科学家发现惰性气体的故事:“同学们要向科学家学习,千万别做‘惰性气体’。”对张老师的做法,下列恰当的是()。

  A.上课讲述无关内容,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B.把化学课上成了历史课,值得大力推广

  C.

  D.挖掘教学的教育性,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答案】D挖掘教学的教育性,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4.【答案】B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

  5.【答案】D义务教育

  6.每当有教师提出有关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建议时,王校长总是回答说“教师的本职工作的是教学,你只需要把教学工作做好就行了。关于学校管理,最主要是领导的事,就不用你们操心了。”王校长的做法()。

  A.正确,教师的使命就是教书育人

  B.正确,教师只有通过教代会提建议

  C.不正确,未能充分尊重教师管理学校设施经费的权利

  D.不正确,未能充分尊重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

  【答案】D不正确,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

  7.某新建居民区需设置一所学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关于该学校的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在该居民区建成前交付使用

  B.可在该居民区建成后调整规划

  C.应与该居民区的建设同步进行

  D.可根据该居民区入住情况取消设置

  【答案】C应与该居民区的建设同步进行

  8.贾某自离婚后意志消沉,经常酗酒,动辄对年幼的孩子进行体罚和打骂,对于贾某的这种行为,当地居民委员会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予以劝诫和制止

  B.给予警告处分

  C.责令其具结悔过

  D.给予行政处罚

  【答案】A予以劝诫和制止

  9..某初中班主任李老师发现班上的学生鄔某今天又旷课了川,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与成年人犯罪法》,李老师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A.及时与鄔某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取得联系

  B.及时与鄔某的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员取得联系

  C.即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D.立即向当地民政部门请求帮助

  【答案】B及时与邬某的父母或其他人取得联系

  10.A林某

  11.A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12.B接到申诉的 30日内

  13.B 体现了对学生的一视同仁

  14.曾老师担心家长的介入会干扰自己对班级的管理,因师此从不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也不接听家长的电话。曾老师的做法违背的是()。

  A.教师职业公正的实质性

  B.教师职业公正的教育性

  C.教师职业义务的自觉性

  D.教师职业义务的精神性

  【答案】D

  15.马上就要检查卫生了,班主任王老师发现子铭课桌旁有几张小纸条,便要子铭捡起来,子铭轻声说:“又不是我扔的,我为什么要捡?”王老师耐心地说:“虽然不是你扔与揭考卷本的。但是保持班级卫生,人人有责。”于是,王老师走过去把纸条捡起来了。下列选项与该案例所体现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相符的是()

  A.“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已者,助同于已者”

  B.“不去小利则大到不得,不去小忠则大忠不至"

  C.“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D.“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答案】D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16.作为政协委员,蒋老师积极呼吁有关部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进两年校门口不再有社会青年索要学生财物的时间,在学校里,江老师开设选修课,让学生掌握自己保护的方法。蒋老师的做法()。

  A.体现了教师良心的内在性

  B.体现了教育关怀的对等性

  C.体现了教师幸福的集体性

  D.体现了教师公正的教育性

  【答案】C教师幸福的集体性

  17.全国各省都有简称,其中下列省份与简称名称不一致的是()。

  A.河北冀

  B.海南-粤

  C.河南考教豫

  D.湖北考教鄂

  【答案】B海南-粤

  18.【答案】C 蓝黄橙红

  19.【答案】C 河姆渡一良渚-龙山一二里头

  20.【答案】B 晋文公

  21.【答案】D《墨经》

  22.【答案】D 美国

  23.【答案】D《共同纲领》

  24.【答案】C 二十五

  25.【答案】C 丙难度高区分度低

  26.【答案】B SUM

  27.【答案】B 一个合法 IP 地址能分配给多名主机

  28.【答案】A 书一历史书一《汉书》

  29.【答案】B 732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30.【参考答案】

  叶老师的教学行为符合素质教育观的要求,是值得肯定的。

  第一,叶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对学校和教师而言,要努力使每个班和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材料中叶老师鼓励全班同学互相说优点,在活动中每位学生都到了奖品,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

  第二,叶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材料中叶老师不仅仅将教育活动局限在智育范畴内,也注重学生“能发现他人优点”的良好品德发展。并且在互相说优点的活动中,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优点都得到了肯定,更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叶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成长的教育。教师应最大程度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知道他们的`长处和短处,让学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潜能。材料中叶老师的“说优点”活动促使学生的优势、特长都实现了更好的发展,是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成长的教育。总之,要向叶老师学习,践行素质教育观,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31.【参考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材料中刘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和教书育人。

  第一,刘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爱岗敬业,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勤恳敬业、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辅导学生。材料中,刘老师发现两位学生的矛盾之后,没有不管不问,而是高度负责,安抚并耐心询问事情缘由,认真解决。并且事后就铭成的个人问题主动与其父母交流沟通,体现了刘老师的爱岗敬业。

  第二,刘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材料中,刘老师并没有因为铭成不受欢迎,调皮捣蛋就不管他,仍然耐心教育、积极引导,体现了刘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

  第三,刘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材料中,刘老师循循善诱,一点点引导铭成将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并且也做到了因材施教,鼓励铭成继续学习画画。这些行为都体现了刘老师的教书育人。总之,作为教师应该向刘老师学习,遵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

  三、写作(本大题1小题,50分)

  3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文。

  某钢琴教师有一天突然发现,他经常使用的《勃拉姆随想曲》曲谱有一处印刷错误,于是他让一个正在练习该曲的学生停下,改正弹奏错误,那个学生说自己就是按照曲谱演奏的。

  这么明显的错误,怎么会一直没有注意到呢?他决定做一个试验,他告诉一些资深的演奏者,这个作品的某个段落有一个印刷错误,他让他们视谱演奏,想演奏多少遍就演奏多少遍,只要能找到那个错误的具体位置就行,结果竟没有一位演奏者找到那个错误,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演奏者也不例外。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字数不少于1000字。

  【参考立意】不要囿于经验、跳出窠臼,发现问题、敢于质疑权威。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4

  202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幼儿注意稳定性差表现在( )。

  A.注意的选择性差

  B.有意注意时间短

  C.注意范围小

  D.注意分配的能力差

  2.下列不属于新生儿本能的是( )。

  A.宽食行为

  B.抓握反射

  C.踏步反射

  D.膝跳反射.

  3.幼儿阅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

  A.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

  B.获得读写能力

  C.提高文字理解能力

  D.扩大识字量

  4.一个人表现出来的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的、独特的、整体的心理和行为模式是( )。

  A.气质

  B.性格

  C.个性

  D.社会性

  5.( )维生素的缺乏容易导致婴幼儿患佝偻症。

  A.维生素D

  B.维生素C

  C.维生素B

  D.维生素A

  6.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B.提高动作技能

  C.增强幼儿体质

  D.丰富健康知识

  7.幼儿在受到过度表扬,或被要求在陌生人面前表演自己时,会明显感到不好意思,这反映了幼儿( )。

  A.自我意识的发展

  B.自我控制的发展

  C.积极情绪体验的发展

  D.合作行为的发展

  8.现场评价幼儿园教育活动最重要的依据是( )。

  A.教具的丰富性

  B.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C.幼儿的表现

  D.教育过程的有序性

  9.《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五大领域目标及其各年龄段的典型表现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老师( )。

  A.评价目标的达成度

  B.掌握训练标准

  C.了解发展规律,建立合理期望

  D.分领域落实教育目标

  10.福禄贝尔强调( )。

  A.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B.游戏的重要性

  C.作业的重要性

  D.感觉教育的重要性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户外活动时,幼儿玩得很高兴。部分幼儿已满头大汗,脸色通红。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该怎么做?

  12.幼儿观察力初步形成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三、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共20分)

  13.什么是续编故事?如何评价幼儿续编故事的能力?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桌子上放了一个三座山的模型,工作人员从各个方向给模型拍了照片,请幼儿坐在桌子一边,在他对面放一个布娃娃(见下图),让幼儿从所有照片中找出帮布娃娃看到的模型照片,结果幼儿选出的是自己位置上看到的模型照片。

  问题:

  (1)请问这个实验反应了幼儿思维怎么样的特点?

  (2)请列举2个日常生活中反映幼儿这种思维特点的事例。

  15.午睡起床时,大部分幼儿已穿好衣服陆续进入活动室,刘老师发现平时起床速度较快的莉莉还躺在床上,就轻轻走到莉莉床边,亲切地抚摸她的头说:“你不舒服吗?”,莉莉紧张地摇摇头。刘老师悄悄伸手摸莉莉床上的褥子,发现湿湿的,便凑近莉莉的耳边轻声说“没事的,尿湿了,擦擦身体,换一套衣服,把褥子晒晒就好了”,刘老师边帮莉莉擦洗,换衣服,边对旁观的幼儿说:“莉莉出了好多汗”,离园前,刘老师将晾干的睡衣递给莉莉,莉莉开心地笑了。

  问题:请评析刘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优点?

  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有1小题,共30分)

  16.请为大班幼儿设计一个教学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要求:写出活动的方案,包括活动名、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5

  202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种托古方式提出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建学设想的论著是( )。

  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大学》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记》的教育思想。在教育管理上,《学记》提出了最早的学制与学年思想。在学制系统上,《学记》谈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遂)有序,国有学”,从而以托古的方式提出了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建学的设想;在学年划分上,《学记》把大学教育的年限定为两段、五级、九年,其中第一、三、五、七学年毕,共四级,为一段,七年完成,谓之“小成”;第九学年毕为第二段,共一级,考试合格,谓之“大成”。B项正确。

  A项:《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中庸》也是思孟学派的代表著作。“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就出自《中庸》。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教育目标分为( )。

  A.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具体目标 B.德育目标、智育目标、体育目标

  C.国家目标、学校目标、个人目标 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布鲁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在张老师的数学课上,有的学生认真听讲,完全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有的学生心不在焉,或关注窗外 悦耳的鸟鸣,或想着下课后的欢快活动,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不求甚解,这体现了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

  A.主观能动性 B.遗传 C.学校教育 D.环境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其中,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题干中,有的学生专心听讲,有的学生心不在焉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A项正确。

  B项: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肤色、体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4.人的心理机能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如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这反映了人身心发展特征的( )。

  A.互补性 B.顺序性 C.差异性 D.不平衡性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题干表述符合顺序性的规律。B项正确。

  A项: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从群体的角度看,主要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从个体的角度看,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同一机能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2)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2020年教育部颁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文件规定中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 )。

  A.1课时 B.2课时 C.3课时 D.4课时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高校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同时,要求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6.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如果学龄前儿童数量多,幼儿园的数量会被优先考虑,如果学龄人口的基数大,比例大,包含中小学在内的基础教育在整体教育体系中的比例就必然会提高,如果成年人口比例大,教育体系也会重视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等方面,这体现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是( )。

  A.人口的年龄结构 B.人口数量 C.人口就业结构 D.人口质量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与教育的关系。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表现在:(1)人口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2)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的质量;(3)人口结构影响着教育结构。题干中体现了不同年龄的人口比例影响着各级各类学校在学校教育系统中的比例。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7.为了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求真中学积极组织高中地理教研组与生物教研组教师共同开发“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课程。这门课程属于( )。

  A.隐性课程 B.分科课程 C.地方课程 D.综合课程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根据组织方式的不同,课程可以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其中,综合课程强调学科整合,主张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内容合并起来组成课程。题干中强调综合了地理与生物共同形成课程,属于综合课程。D项正确。

  A项:隐性课程也叫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分科课程强调以单科形式,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的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地方课程是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和文化发展等实际情况而设计的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8.教师有正当惩戒权和训育权,但是教师对学生惩戒和训育不能使用有违人道和人格尊严的方式,更不能以伤害身体的方式来对待学生。这体现的教育原则是( )。

  A.因材施教原则 B.伦理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疏导性原则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伦理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师生关系时,要遵循当代社会的伦理规范。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并通过以身垂范的言行赢得学生的尊重。题干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惩戒和训育时不能有违人道和人格尊严,体现的是伦理性原则。B项正确。

  A项: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疏导原则是指教育者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9.新学期开始,王老师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测试,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分类。根据实施功能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其中,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教学开始或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题干中,在新学期开始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测试,属于诊断性评价。A项正确。

  B项: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发展进行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与反馈。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总结性评价,也叫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如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终结时,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比较正规的、制度化的考查、考试以及全面评定其成绩。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相对性评价又称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0.张老师在历史课上通过讲解平型关大捷中战士们的英雄事迹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这体现的教育途径是( )。

  A.课外活动 B.社会实践 C.学科教学 D.心理咨询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学德育的途径。中学德育的途径有:(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共青团及少先队组织的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6)班主任工作。题干中在历史课上讲解将士的英勇事迹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体现的是学科教学的德育途径。C项正确。

  A、B两项: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均属于德育途径。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1.近年来,培华中学坚持开展“感动校园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反映的德育方法属于( )。

  A.环境陶冶法 B.实践锻炼法 C.明理教育法 D.榜样示范法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题干中,学校开展“感动校园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用榜样的优秀表现影响学生,运用了榜样示范法。D项正确。

  A项:环境陶冶法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实践锻炼法是指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行为实践中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其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明理教育法又叫说服教育法,是指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这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2.在百米竞赛中,如果预备信号与发令信号时间间隔长,运动员的起跑反应时间会受到明显影响。这种现象属于( )。

  A.注意分配 B.注意起伏 C.注意启动 D.注意转移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品质。人的注意是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的,会经常出现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这一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题干中,预备信号与发令信号间隔时间太长,使注意力处于注意周期性减弱的时期,会影响运动员的反应时间,符合注意起伏的特点。B项正确。

  A项: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注意的转移是指主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3.小红通过“飞机在山脉飞行”这种方式记住了飞机、山脉这两个无关联的词。这种教学策略属于( )。

  A.计划策略 B.复述策略 C.监控策略 D.精加工策略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精加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层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包括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等。其中记忆术包括:(1)位置记忆法。(2)缩简和编歌诀。(3)谐音联想法。(4)关键词法。(5)视觉想象等。其中,视觉联想就是要通过心理想象来帮助人们对联系的记忆。想象的形象越鲜明越具体越好,形象越夸张越奇特越好,形象之间的逻辑关系越紧密越好。题干中将“飞机”“山脉”想象为“飞机在山脉上飞行”运用的是视觉想象。属于精加工策略。D项正确。

  A项: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目标,在进行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进一步明确认知目标、确定认知过程和环节、预计认知结果、选择认知策略并评估其有效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复述策略是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所学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监控策略是一种常用的元认知策略,是指在认知活动中,根据认知目标不断反省和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是否在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控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4.崔老师要求学生在三分钟内说出尽可能多的红色物品,孙强同学列举出很多例证,但主要都跟食物有关,这表明孙强的发散思维( )。

  A.流畅性差,独特性好

  B.流畅性好,变通性差

  C.流畅性好,独特性好

  D.独特性差,变通性好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发散思维的特征。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研究者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1)流畅性;(2)变通性;(3)独创性。其中,流畅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题干中孙强同学,列举了很多的例证,但都在食物这一个范围之内,并无创新。这属于流畅性好,但变通性差。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5.潘老师讲解熊猫习性的内容之前,先介绍了哺乳动物的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体现的教学原理是( )。

  A.强化学习 B.支架式教学 C.先行组织者 D.学习准备律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先行组织者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具体应用的技术。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也就是通过呈现“组织者”,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题干中,潘老师在讲熊猫习性之前,先介绍与之相关的哺乳动物的知识,“哺乳动物”是概括程度高于“熊猫”的引导性材料,这体现的是先行组织者策略。C项正确。

  A项:强化学习是指通过采用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的一种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然后逐步撤去支架,让学生独立探索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桑代克的试误说主要包括三大规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其中准备律是指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6.晓晶每次读到:“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这首诗时,他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一幅恬静、清新的春日美景,这个过程属于(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随意想象

  1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想象的分类。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想象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有意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文字描述和图样示意而进行的想象,题干中,晓晶读一首古诗,头脑中出现相应的春日美景的画面,是根据文字描述示意而进行的想象,是再造想象的体现。A项正确。

  B项: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在创造新产品、新技术新作品时,人脑所构成的新事物的形象都是创造想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有意想象也称随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根据想象的内容和新颖程度及形成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7.美术老师在创作时会在头脑中对各种图像进行重组,这种思维模式是( )。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逻辑思维

  1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思维的类型。根据思维的凭借物(思维的发展水平)不同,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其中,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借助于表象而进行的思维。题干中,美术教师在创作时会在头脑中对各种图像进行重组,正是借助表象进行的思维。B项正确。

  A项:直观动作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以具体、实际动作作为支柱而进行的思维。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抽象逻辑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思维。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8.王莉认为大家应该尊重同伴之间共同约定的规则,且这种规则是可以改变的,根据皮亚杰的观点,王莉的道德认知处于( )。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公正道德阶段

  1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总结出儿童道德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皮亚杰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四个年龄阶段。 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公正阶段。其中,自律道德阶段又称可逆性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既不单纯服从权威,也不机械遵守规则,而是要求平等,根据行为的动机来判断对错。题干中,王莉认为规则是可以改变的,是自律道德阶段的表现。C项正确。

  A项:前道德阶段又称自我中心阶段。该时期的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来,而把外在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他律道德阶段又称权威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制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公正阶段时期的儿童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9.赵军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目标,自我评价客观、公正、全面,并且符合道德规范。他的自我意识发展阶段处于( )。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理想自我

  1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自我意识的发展。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其中,心理自我是从青春期开始形成和发展的。这时,青少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他们的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公正和全面,且具有社会道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理想,追求最有价值和最有意义的目标。在心理上逐渐将自我分成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两部分,会关注自己的个性成长,自我评价基本成熟,有较强的自尊心,道德水平也显著提高。题干中,赵军自我评价客观公正全面,说明他的自我发展阶段处于心理自我阶段。C项正确。

  A项: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的原始形态。它始于儿童1周岁,到3周岁左右基本成熟。1~3岁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社会自我,儿童在3岁之后,自我意识发展到社会自我阶段,一直到少年期基本成熟。这时候儿童能够从原来相信别人的评价而转向自我评价,对行为的判断能力也逐步发展,对具体行为的评价水平也发展到一种概括程度的评价。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0.班主任田老师通过全班讨论协商的形式,制定班级学生行为准则,规范学生行为,田老师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

  A.专制式 B.放任式 C.民主式 D.竞争式

  2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班级管理方式。班级管理方式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其中,民主型的管理方式下,班主任比较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不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题干中,班主任田老师采用全班学生讨论协商的形式来制定班级学生行为准则,体现了班主任倾听学生意见,属于民主型的管理方式。C项正确。

  A项:权威型也叫专制型、专断型。在权威型的管理方式下,班主任侧重于在领导与服从的关系上实施影响,由教师自身对班级实行无条件的管理,严格监督学生执行教师所提出要求的过程与结果。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在放任型的管理方式下,班主任主张对班级管理不做过多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中的冲突,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1.高三学生李丽,参加考前心理辅导,辅导老师给她佩戴了监测身体状态的智能手表,每当她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时,智能手表就会实时反馈当前她的身体状态,并提示她做出相应调整,辅导老师采取的做法是( )。

  A.放松反应 B.行为调节 C.生物反馈 D.预先应对

  2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心理辅导的方法。生物反馈疗法又称内脏学习疗法,是采用现代电子仪器将生物机体内生理过程变动的信息,予以描记并转换为声、光等反馈信号,使病人通过反馈信号立即知道自己生理功能变动情况与趋势,以便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功能及其它躯体功能。题干中,心理辅导老师通过智能手表反馈学生李丽的身体状态,并及时作出相应调整,是生物反馈法的体现。C项正确。

  A项:放松反应是放松身体肌肉,让心情保持平静,会使血压降低,心率减慢,吸氧量减少等。与个体受到压力时出现的生理变化相对立,可消减压力的负面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行为调节是调节和控制学生行为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预先应对是指通过提前应对,为即将到来的压力事件做好充分的准备,减少不良后果。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2.素质教育是我国在反思和批判应试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等弊端背景下提出的一个概念。对此,李老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在课外活动中注重学生的特长教育。请对李老师的观点进行辨析。

  22.【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要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课外活动的特长教育仅仅表现了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但忽略素质教育的其他内涵。

  故表述错误。

  23.在一次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围绕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展开激烈讨论。刘老师认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会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请对刘老师的观点进行辨析。

  23.【参考答案】表述错误。

  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规律。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指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教学中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指明方向,保证学生学习的方向性。因此,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会削弱教师的主导地位。

  故表述错误。

  24.王老师是一名刚入职的中学教师,他几乎将自己的所有时间都用在学生指导上,因为他认为,教师的唯一角色就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请对王老师的观点进行辨析。

  24.【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观倡导的教师角色具有多样性: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因此,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故表述错误。

  25.杨老师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发现,中学生非常在意自己的性别角色和形象。因此她认为,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发展就是获得自我性别角色的认同。请对杨老师的观点进行辨析。

  25.【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认为,青年期(12 ~ 18 岁)的主要冲突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更多地考虑“我是谁”的问题,体验着角色同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如果个体把自己各个方面,比如信念、性格﹑性别角色,未来的职业选择等很好地整合起来,个体便会获得较好的角色同一性,反之,则出现角色混乱。发展顺利者表现为在职业、性别角色等方面获得同一性,方向明确。因此,青少年同一性发展并不仅仅就是获得自我性别的认同。

  故表述错误。

  三、简答题: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围绕教学开展。王老师作为一名新入职老师,就“教学的作用”这一主题与同事们展开了深入讨论,请简述教学的作用。

  26.【参考答案】(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社会经验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3)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27.张老师是一名中学新任班主任,不熟悉班级管理工作。班级管理效果一团糟,对此,学校德育主任告诉他,班级管理是有规律的,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请简述班级管理的原则。

  27.【参考答案】(1)方向性原则。

  (2)全面管理原则。

  (3)自主参与原则。

  (4)教管结合原则。

  (5)全员激励原则。

  (6)平行管理原则。

  (7)情通理达原则。

  (8)协同管理原则。

  28.康老师是一名资深的中学教师,她与新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时,提醒新教师要依据中学生情绪的矛盾性开展针对性教学。请简述中学生情绪矛盾性的主要表现。

  28.【参考答案】情绪的矛盾性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1)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

  (2)情绪的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

  (3)情绪的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29.进入中学后,发现同学们的交往方式与小学阶段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同学们越来越重视同伴关系。请简述中学生同伴关系的特点。

  29.【参考答案】(1)逐渐改变了团伙式的交往方式。

  (2)朋友关系日益重要,择友标准高。

  (3)出现了异性友谊。

  四、案例分析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一)

  初中化学课上老师讲解《燃烧和灭火》孙老师抛出问题,碳+氧气燃烧成二氧化碳,硫+氧气燃成二氧化硫,铁+氧气燃烧成四氧化铁,问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学生讨论发言,师生共同总结概念,燃烧是指氧气和可燃物进行发光发热产生剧烈的氧化反应。

  孙老师拿出准备好的烧杯里边有高温热水,分别放入三个装有红磷、石头和白磷的试管进行实验,从而知道燃烧有三个条件,第一个要有氧气,第二个要有可燃物,第三个达到温度的最低温度,三者缺一不可。

  讲完燃烧之后,紧接着讲灭火,孙老师播放幻灯片展示案例,并提问学生,如何通过燃烧条件得知灭火。从而得出灭火有三个条件,第一个要隔离隔绝氧气,第二个要隔绝可燃物,第三个要降低最低温度,孙老师边问边讲,最后拿出工具、沙子、水、毛巾,找出几个同学跟同学一一示范,让学生自己讲解灭火的原理。

  最后孙老师进行举一反三联系生活实际提问,比如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怎么办?电线老化短路,引发火灾怎么办?堆放的纸箱着火常用何种灭火方法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是什么?学生一问一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30.请结合材料讲一讲孙老师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请进行具体分析。

  30.【参考答案】孙老师运用了讨论法、演示法、谈话法、讲授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

  (1)孙老师运用了讨论法。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学生讨论发言,师生共同总结概念,体现了讨论法。

  (2)孙老师运用了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孙老师拿出准备好的烧杯在学生面前做实验,播放幻灯片展示案例等方式体现了演示法。

  (3)孙老师运用了谈话法。谈话法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孙老师抛出问题,学生随后回答体现了谈话法。

  (4)孙老师运用了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并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材料中,孙老师通过燃烧条件得知灭火条件后,找出几个同学跟同学一一示范,让学生自己讲解灭火的原理。体现了实验法。

  (5)孙老师运用了讲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孙老师讲解《燃烧和灭火》体现了讲授法。

  综上所述,孙老师在教学中正确运用了以上教学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二)

  王老师在讲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发现,直接告诉学生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x1/2太抽象,所以他让学生用纸做一个长10厘米,宽6厘米的矩形,老师问:“矩形的面积如何计?”学生回答:“长x宽。”王老师接着问:“那具体面积是多少?”学生回答:“60平方厘米。”接着,王老师让学生把长方形沿对角线分成两半,形成两个直角三角形,问:“现在手上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很快回答出是30平方厘米。接着让学生再画一个长方形,并要求他们在长边任意一个点,以另外一个长边为底,画一个非直角三角形。王老师问:“这个非直角三角形面积是多少?”一些学生说矩形的一半,另一些学生说不知道。

  31.综上所述,结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同化和顺应的主要内容。(10分)

  (2)结合上述原理,分析王老师的教学活动。(8分)

  31.【参考答案】(1)皮亚杰认为,心理结构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个概念。

  同化是指有机体在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即把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中,使之成为自身认知结构的一部分,从而加强和丰富原有图式。

  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新刺激的影响,即改变原有图式,以适应环境。

  (2)材料中,王老师在讲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通过长方形的计算方式,去讲解新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学生能够利用已掌握的长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并未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这一过程王老师采用的是同化。

  材料中,王老师后续再次提到,在长方形的长边任意选择一个点,以另外一个长边为底,画一个非直角三角形。部分学生无法回答出非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因为学生无法使用矩形面积除以二的方式获得,需要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获得答案,故需要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一过程王老师想要采用的方式是顺应,但多数学生暂不了解。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6

  202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探寻新路,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黄炎培

  C.晏阳初

  D.蔡元培

  1.【答案】A.陶行知

  解析:本题考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的一句教育名言,寓意非常高尚,只讲付出,不要任何回报,表达了一种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体现了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陶行知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A项正确。

  2.下列选项中,教育家与其提出的理论对应正确的是( )。

  A.巴班斯基——教学与发展理论

  B.加涅——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C.赞科夫——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D.洛扎诺夫——范例教学理论

  2.【答案】B.加涅——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家与其提出的理论对应。加涅关于学习类型的划分和教学观念及条件的转变的思想,也都是以知识的结构和对学生的实质意义为逻辑起点的。这也可以被看作属于结构主义教学论。B项正确。

  3.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与劳动相结合是人发展的主要途径,但是在教育史上,出现了漫长的一段人与劳动相脱离的历史,这段历史主要是从( )开始的。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答案】B.奴隶社会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教育的特征。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学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产生条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使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从而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3)文字的出现。因此,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最早出现在奴隶社会。B项正确。

  4.一个生而失明的孩子,很难被培养成一个画家。这反映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是(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4.【答案】A.遗传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题干中,“生而失明”属于遗传素质。A项正确。

  5.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表明( )。

  A.教育对人口结构的调节作用

  B.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C.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作用

  D.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维护作用

  5.【答案】B.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该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等的综合,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该理论体现的是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B项正确。

  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权教育方针,并将培养人的质量规格表述为( )。

  A.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B.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C.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D.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6.【答案】C.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第十三篇关于教育的内容中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C项正确。

  7.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我国学制主要采用的是( )。

  A.双轨制

  B.单轨制

  C.多轨制

  D.分支型学制

  7.【答案】D.分支型学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制的类型。分支型学制是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小学、初中阶段),到中等教育阶段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的学制。这种学制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畅通。代表国家是苏联、中国。D项正确。

  8.教科书的编排形式主要是( )。

  A.综合式和分支式

  B.学科式和活动式

  C.直线式和螺旋式

  D.统一式和分散式

  8.【答案】C.直线式和螺旋式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直线式和螺旋式是课程内容的两种基本逻辑方式。直线式是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直线式的逻辑依据是课程知识本身内在的逻辑是直线前进的。螺旋式是指在不同单元乃至阶段或不同课程门类中,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呈现的内容的基础,后面呈现的内容是前面呈现的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层层递进。螺旋式的逻辑依据是人的认识遵循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深化的发展规律,能够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学科的逻辑结构相统一。C项正确。

  9.在我国当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明确规定研究性学习是( )课程?

  A.必修课程

  B.选修课程

  C.地方课程

  D.学科课程

  9.【答案】A.必修课程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性质。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性质是必修课程、经验性课程、综合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A项正确。

  10.为了避免学生考试作弊,学校制定了相关制度,规定凡在考试中作弊者,一律取消参与各种荣誉评选的资格。这种做法属于哪种德育方法?( )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自我修养法

  D.说服教育法

  10.【答案】B.品德评价法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品德评价法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品德评价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凡在考试中作弊者,一律取消参与各种荣誉评选的资格,这是对作弊学生的'一种惩罚,是品德评价法的体现。B项正确。

  11.在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划分中,公正道德阶段是( )岁以后。

  A.10

  B.12

  C.14

  D.16

  11.【答案】B.12岁以后

  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具体表现为四个阶段。其中,公正阶段(11、12岁以后):儿童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公正的奖惩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B项正确。

  12.在一次旅游时,张明一眼就认出了人群中的同学王钢。这体现的主要记忆活动是(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12.【答案】C.再认

  解析:本题考查记忆过程。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其中,再认是指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出现时能识别出是以前经历过的过程。题干中,张敏一眼认出了同学王钢,这是王钢重新出现在眼前时再一次认出来的。C项正确。

  13.刘庆复习历史科目时,按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的时间顺序构建了历史知识的框架图。她的学习策略主要属于( )。

  A.组织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3.【答案】A.组织策略

  解析:根据学习策略涵盖的成分,迈克尔等人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其中,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其中,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它包括列提纲、利用图形和表格、归类策略等。题干所描述的是构建历史知识框架图,是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结构,属于组织策略。A项正确。

  14.课本中有标记的地方容易被学生关注。这反映了知觉的( )特性?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4.【答案】B.选择性

  解析:本题考查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反映的特性。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题干中,学生会选择有标记的内容关注,体现了选择性。B项正确。

  15.刘新阅读速度很快,同学们都说她能一目十行。这种现象属于(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转移

  15.【答案】C.注意的广度

  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一目十行体现了注意的范围较大。C项正确。

  16.苏萌为了学好英语,三年来每天早晨朗读英语半小时。这体现的意志品质是( )。

  A.果断性

  B.冲动性

  C.灵活性

  D.坚韧性

  16.【答案】D.坚韧性

  解析:本题考查意志的品质。意志的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其中,意志的坚持性也称坚韧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题干中,苏萌三年来坚持每天早晨朗读英语,是坚持不懈的表现,体现了坚韧性。D项正确。

  17.李辉的学习成绩不太好,感到自卑。为求得心理满足,他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多次获得学校长跑冠军。李辉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属于( )。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投射

  17.【答案】B.补偿

  解析:本题考查挫折的应对。常见挫折的应对方式主要有升华、补偿、退行、幽默、宣泄、认同、文饰、投射等。其中,补偿是指个体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受到挫折,或由于本身的某种缺陷而达不到既定目标时,用另一种目标来代替或通过另一种活动来弥补,从而减轻心理上的不适感。题干中,李辉通过长跑冠军这一头衔来弥补自身成绩不好的劣势,体现了补偿这一应对方式。B项正确。

  18.张老师在班会上引导学生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张老师激发的是学生的( )学习动机?

  A.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B.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D.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18.【答案】D.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分类。根据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学习动机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直接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相关联,表现为对所学习的学科内容或学习活动的直接兴趣和爱好。间接动机与社会意义相联系,是学生内化了社会观念、父母意愿以及教师期望的结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是一种间接动机。根据动机作用与学习活动的远近关系,学习动机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远景性动机是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近景性动机是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长远目标,因此该动机属于远景性动机。D项正确。

  19.孙英同学对同学汪丽在公交车上不给老人主动让座的行为感到气愤,孙英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9.【答案】B.道德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其中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题干中孙英同学对汪丽的行为感到气愤正是评价他人行为而产生的内心体验。B项正确。

  20.梅老师把班里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中学生能力各异,要把他们以互助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目标。梅老师运用的教学策略属于( )。

  A.合作学习。

  B.接受学习。

  C.替代学习。

  D.直接学习。

  20.【答案】A.合作学习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策略的类型。其中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它是一种由能力各异的多名学生组成小组,一起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题干小组中学生能力各异,老师把学生分组,学生共同完成小组目标符合合作学习的内涵,A项正确。

  21.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依据学生的动机水平、年级特点和个体差异对教学策略进行适当调整,这说明王老师具有哪种教学能力?( )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监控能力

  D.计划能力

  21.【答案】C.监控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教师的教学能力。现代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其中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题干中王老师根据学生的差异对教学策略进行适当调整,体现了教学监控能力。C项正确。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人格具有可塑性。

  22.【参考答案】

  表述正确。

  人格具有可塑性。人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短时间的稳定性,但是纵观一生,它还是可以被塑造的。人格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随着身心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有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是人格可塑性的一面。

  故表述正确。

  23.教学就是智育。

  23.【参考答案】

  此说法错误。

  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也要完成其他各育的任务,这是它们之间的区别。

  故表述错误。

  24.教育目的不等于学校的培养目标。

  24.【参考答案】

  表述正确。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因此,教育目的不等于学校的培养目标。

  故表述正确。

  25.课堂中的人际关系就是师生关系。

  25.【参考答案】

  表述错误。

  课堂中的人际关系是指课堂群体中,在师生间和学生间交流基础上形成的由个体的个性进行调节,并伴随着情感上的满意或不满意状态的师生间、学生间比较稳定的心理联系。课堂中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及生生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

  故表述错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26.【参考答案】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观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教育理想就是要培养既用认知的方式也用情感的方式行事的知情合一的人。

  ②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有意义学习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③学生中心的教学观。学生中心模式又称非指导模式,教师的角色是“助产士”或“催化剂”。

  27.简述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途径。

  27.【参考答案】

  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

  ②加强词和形象的配合。

  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⑤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28.简述学校德育的陶冶法及其运用的具体要求。

  28.【参考答案】

  (1)基本含义:陶冶法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等。

  (2)运用的基本要求:

  ①创设良好的环境。

  ②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③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29.简述学校教育中课程的表现形式。

  29.【参考答案】

  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个层次。

  (1)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课程计划的构成:①培养目标。②教学科目的设置(核心和首要问题)。③学科顺序。④课时分配。⑤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2)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的内容:①前言。②课程目标。③内容标准。④实施建议。⑤附录。

  (3)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30.材料:

  20世纪50年代,国外有一位教育专家发现,有些孩子不论用什么方法,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传统上,人们会把这个问题归因于家庭或者教师没有尽到责任,但是他发现这些家庭和教师都非常尽责,孩子的成绩依然没有任何改观。而且在每一个学校都有相当数量这样的学生,于是他推测会不会和他们自身有什么关系呢?于是他找到了一位内分泌医生,让他来看看这些孩子和普通孩子之间有什么不同。这位医生对这些孩子的内分泌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通常基础代谢水平和睾酮素的分泌量远远高于同龄人,因此这些孩子过分喜欢表现自己。如果高到一定水平以后,这些孩子的大脑是无法控制自己的。研究还进一步发现,只要这些孩子的这两个内分泌指标,一直明显高于阈值的话,实际上用任何教育方法,都无法改变这些孩子的行为,因为他们的大脑在替他们做主。这位内分泌医生还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中有一些孩子也会逐渐变得听话,但实际上并不是老师或者家长的作用,而是这些孩子的内分泌水平达到了正常。由此,该教育专家认为,学校中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与他们身体的内分泌水平有关,而与家长、教师的努力无关。

  问题:试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理论,分析案例中教育专家的观点。(18分)

  30.【参考答案】

  (1)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理论来分析,该专家的观点属于遗传决定论,是有偏颇的,错误的。

  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等)与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的发展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①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题干中“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通常基础代谢水平和睾酮素的分泌量远远高于同龄人,因此这些孩子过分喜欢表现自己。”体现的就是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②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③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和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④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材料中,教育专家认为,学校中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与他们身体的内分泌水平有关,而与家长、教师的努力无关。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属于遗传决定论,只关注了遗传素质对人发展的影响,而忽视了教育、环境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31.材料:

  上生物课时,为了让学生准确无误地掌握“周围神经系统”的有关知识,李老师根据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对课程进行了精心设计。他先让学生学习“神经系统”的一般知识,分析神经系统的构成和作用,让学生明白“周围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共同构成“神经系统”,它们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功能;进而厘清“周围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比较“周围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同,以此促进学生掌握“周围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

  问题:

  (1)请解释“先行组织者”的含义。(6分)

  (2)请结合李老师的做法,说明先行组织者在教学中的作用。(12分)

  31.【参考答案】

  (1)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具体应用的技术。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也就是通过呈现“组织者”,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

  (2)李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践行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者不仅能够帮助学习者学习新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其保持知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中的重点部分;②突出强调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关系,为新知识提供一种框架;③能够帮助学生回忆起与新知识相关的已有知识,以便更好地建立联系。案例中李老师先让学生学习“神经系统”的一般知识,是在为周围神经系统的学习提供一个大框架,进而厘清“周围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是在帮助学生理解新内容与已有知识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故在教学中我们应学习李老师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