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题及答案(精选10套)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试题了,借助试题可以为主办方提供考生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状况的信息。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好试题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师考试题及答案(精选10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题及答案 1
一、填空(第14-16小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8分)
(1)503469007读作( 五亿零三百四十六万九千零七),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5亿 )。
(2)814的分数单位是( 1/14),再加上(20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得到最小的质数。
(3)2.4时=(2)时(24)分 1米5分米=( 1.5)米 5.2立方分米=( 5.2)升 1.4平方米=(140 )平方分米
(4)有一个数缩小10倍后,小数点再向右移动两位得到的数是5.21,原来的这个数是( 0.521)
(5)甲数比乙数多25%,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5 : 4)。
(6)2008年元月30日是星期三,这年的3月6日是星期(四 )。
(7)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1:3,根据角的分类,这个三角形是( 钝角)三角形。
(8)一个圆柱体的高是3厘米,侧面积是18.84平方厘米,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是(6.28 )厘米,体积是(9.42 )立方厘米。
(9)如果甲数为a,乙数比甲数的2倍多5,那么乙数是(2a+5 )。
(10)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05。这三个自然数中, 最 小的是(34 ),最大的是(36 )。
(11)A=2×3×7,B=2×2×7,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14 ),最小公倍数是(84)。
(12)△+□+□=44,△+△+△+□+□=64那么 □=(17 ),△=(10 )。
(13)1、1、2、6、24、120,按照这6个数的排列规律,第7个数应该是( 720)。
(14)在一幅地图上用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2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1:1600000)。
(15)一个数增加它的30%是5.2,这个数是(4 )。
(16)陈老师把5000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定期为一年,年利率是2.25%,到期他能取回利息(89.6 )元。(利息税为20%)
二、判断(每小题1分,共7分)
(1)比0.3大而比0.5小的数只有1个。 (X )
(2)a是b的15 ,a和b成正比例。 ( V)
(3)六年级99人的体育成绩全部达标,六年级的体育达标率是99%。(X )
(4)学校气象小组用统计图公布一周每天气温的高低和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 V)
(5)新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每一节课都必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X
(6)《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评价方式多样化”,这并不等于不要进行考试。( 对 )
(7)新一轮课改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但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都没改变。 ( X)
三、选择(第1-5小题为单选题,6-8小题为多选题,每题1分,共8分)
(1)一堆钢管,最上层有5根,最下层有21根,如果是自然堆码,这堆钢管最多能堆(B )根。21-5+1=17 (5+21)×17÷2=26×17÷2=442÷2=221(根)
A、208 B、221 C、416 D、442
(2)把一个较大正方体切成8个小正方体,这些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较大正方体表面积的( B)倍。
A、1 B、2 C、4 D、8
(3)在除法里,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B),商不变。A、缩小10倍 B、扩大10倍 C、缩小100倍 D、扩大100倍
(4)在下列各组分数中,都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组是(C )。
A、318 、35 、315 ; B、512 、515 、514 C、316 、915 、58 D、3032 、812 、2045
(5)小明以每分a米的速度从家里去电影院看电影,以每分b米的速度原路返回,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是(D )。
A、(a+b)÷2 B、2÷(a+b)C、1÷(1a +1b ) D、2÷(1a +1b )
(6)《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包括( ABCD )。 A、知识与技能 B、解决问题 C、数学思考 D、情感与态度
(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的是( ABC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巩固性
(8)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是( BCD )。
A、模仿和记忆 B、动手实践 C、自主探索 D、合作交流
四、计算(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4分,第3小题4分,第4小题6分,共26分)
(1)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每小题3分,共12分)
1112 ÷(59 - 14 )-112 26.37-(15.37+ -÷ -3.6+6.25 × (2)解方程或比例(4分)
23 X-40%X=2.4 120:X=13 :179
(3)列式计算(4分)
①24的38 减去215 的差与一个数的60%相等.求这个数。
②212除以14 的商比313 与125 的积多多少?
(4)看图计算(6分)
①在下图中,OA、OB分别是小半圆的直径,且OA⊥OB,OA=OB=6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②下图中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厘米,又△DEF的面积比△ABF的面积多6㎝2,求DE的长。
五、操作题(2分)
在下面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画一个与△ABC的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并写出简要作法。
六、应用题(25分)
(1)一个长、宽、高分别是8㎝、5㎝、4㎝的容器中,盛有120毫升的水。水面离容器口还有多少厘米?120÷(8×5)=120÷40=3CM 8-3=5CM
(2)某运输公司要运送2520吨货物去洪水重灾区,已经运了9天,平均每天运120吨,如果剩下的要10天运完,平均每天要运多少吨?(2520-120×9)÷10=(2520-1080)÷10=144
(3)上午8:30,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4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7千米,两车在离中点28千米处相遇。相遇时是什么时刻?
28×2÷(54-47)=56÷7=8(小时)8:30+8=16:30
(4)一个书架有两层书,上层的书占总数的40%,若从上层取48本放入下层,这时下层的书就占总数的75%。这个书架上共有多少本书?
1-75%=25% 48÷(40%-25%)=48÷0.15=320本
(5)一件工程,甲独做要20天完成,乙独做要30天完成,丙独做要40天完成,现三人合做,乙因其它任务中途停了几天,结果用12天完成这项工程。乙中途停了几天?9天
七、简答题(4分)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请谈谈你对“组织者”的理解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最直接的组织者。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学过程的定向发展有赖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①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的系统规划对教授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有计划的组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自我组织功能的提高和完善;②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组织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通过引导和激励,不断提高学习活动的自我组织程度。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题及答案 2
(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用0-9这十个数字组成最小的十位数是,四舍五入到万位,记作(102346)万。
2.在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圆,它的周长是18.84厘米。面积是28.26平方厘米。
3.△+□+□=44
△+△+△+□+□=64
那么□=17,△=10。
4.汽车站的1路车20分钟发一次车,5路车15分钟发一次车,车站在8:00同时发车后,再遇到同时发车至少再过60分。
5.2/7的分子增加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增加21。
6.有一类数,每一个数都能被11整除,并且各位数字之和是20,问这类数中,最小的数是1199。
7.在y轴上的截距是1,且与x轴平行的直线方程是y=1。
8.函数y=1x+1的间断点为x=-1。
9.设函数f(x)=x,则f′(1)=12。
10.函数f(x)=x3在闭区间[-1,1]上的最大值为1。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C)。
A.合数B. 质数
C.偶数D. 奇数
2.下列图形中,对称轴只有一条的是(C)。
A.长方形B. 等边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D. 圆
3.把5克食盐溶于75克水中,盐占盐水的(B)。
A. 1/20B. 1/16
C. 1/15D. 1/14
4.设三位数2a3加上326,得另一个三位数5b9,若5b9能被9整除,则a+b等于(C)。
A. 2B. 4
C. 6D. 8
5.一堆钢管,最上层有5根,最下层有21根,如果自然堆码,这堆钢管最多能堆(B)根。
A. 208B. 221
C. 416D. 442
6.“棱柱的一个侧面是矩形”是“棱柱为直棱柱”的(B)。
A.充要条件
B.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有限小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A)。
A.十进分数B. 分数
C.真分数D. 假分数
8.设f(x)=xln(2-x)+3x2-2limx→1f(x),则limx→1f(x)等于(c)。
A. -2 B. 0
C. 1 D. 2
9.如果曲线y=f(x)在点(x,y)处的切线斜率与x2成正比,并且此曲线过点(1,-3)和(2,11),则此曲线方程为(B)。
A. y=x3-2 B. y=2x3-5
C. y=x2-2 D.y=2x2-5
10.设A与B为互不相容事件,则下列等式正确的是(B)。
A. P(AB)=1
B. P(AB)=0
C. P(AB)=P(A)P(B)
D. P(AB)=P(A)+P(B)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8分)
1.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4分)
[112+(3.6-115)÷117]÷0.8
2.解答下列应用题(4分)
前进小学六年级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人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48%,后来又有4人参加课外活动小组,这时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占全年级的52%,还有多少人没有参加课外活动?
4÷(52%-48%)=4÷0.04=100人 100×(1-52%)=100×0.48=48人
3.计算不定积分:∫x1+xdx。(4分)
4.设二元函数z=x2ex+y,求(1)zx;(2)zy;(3)dz。(6分)
四、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6分)
分析下题错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
“12能被0.4整除”
成因:没有理解整除的概念,对于数的整除是指如果一个整数a,除以一个自然数b,得到一个整数商c,而且没有余数,那么叫做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概念要求除数应为自然数,0.4是小数。而且混淆了整除与除尽两个概念。故错误。
预防措施:在讲整除概念时,应让学生清楚被除数、除数和商所要求数字满足的条件。即被除数应为整数,除数应为自然数,商应为整数。并且讲清整除与除尽的不同。
小学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1)概念的引入;(2)概念的形成;(3)概念的运用。
例如:对于“乘法分配律”的讲解:
(1)概念的引入:根据已经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只是对于乘法的定律,在计算时,很多时候会遇到乘法和加法相结合的式子,如(21+14)×3。
(2)概念的形成:通过让学生计算,归纳发现乘法分配律。
比较大小:①(32+11)×5○ 32×5+11×5
②(26+17)×2○ 26×2+17×2
学生通过计算后很容易发现每组中左右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可以看出左边算式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右边算式是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虽然两个算式不同,但结果相同。然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即(a+b)×c=a×c+b×c。
(3)概念的运用:通过运用概念达到掌握此概念的目的。
计算下题:①(35+12)×10
②(25+12.5)×8
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的乘法分配律会很快得到结果,比先算括号里两个数的和再乘外面的数要快的多,从而学生在以后的计算中会想到运用乘法分配律,也就掌握了概念。
``8和323-198,先让学生计算,再小组内部交流,班内汇报讨论,讨论的问题是:把198看作什么数能使计算简便?加上(或减去)200后,接下去要怎么做?为什么?然后师生共同概括速算方法。……练习反馈表明,学生错误率相当高。主要问题是:在“323+198=323+200-2”中,原来是加法计算,为什么要减2?在“323-198=323-200+2”中,原来是减法计算,为什么要加2?
李老师执教乙班:给这类题目的速算方法找了一个合适的生活原型——生活实际中收付钱款时常常发生的“付整找零”活动,以此展开教学活动。1.创设情境:王阿姨到财务室领奖金,她口袋里原有124元人民币,这个月获奖金199元,现在她口袋里一共有多少元?让学生来表演发奖金:先给王阿姨2张100元钞(200元),王阿姨找还1元。还表演:小刚到商场购物,他钱包中有217元,买一双运动鞋要付198元,他给“营业员”2张100元钞,“营业员”找还他2元。2.将上面发奖金的过程提炼为一道数学应用题:王阿姨原有124元,收入199元,现在共有多少元?3.把上面发奖金的过程用算式表示:124+199=124+200-1,算出结果并检验结果是否正确。4.将上面买鞋的过程加工提炼成一道数学应用题:小刚原有217元,用了198元,现在还剩多少元?结合表演,列式计算并检验。5.引导对比,小结整理,概括出速算的法则。……练习反馈表明,学生“知其然,也应知其所以然”。
析建议:张教师主要用了抽象与概括的思想方法;李老师用了教学模型的方法,先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然后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模型的解,最后用这一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从这方面加以论述。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题及答案 3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 )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 )、(持续 )、(和谐发展 )。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 )、( 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 )、(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 )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数感”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4、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哪六个方面?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
(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5、估算有哪三大特点?如何评价估算?
①估算过程多样
②估算方法多样
③估算结果多样
评价:在上述前提下,估算没有对和错之分,但有估算结果与精确计算结果
的差异大小之分。
6、可以用哪四种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和位置?
①上下、前后、左右
②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③数对
④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
三、运用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分析(10分)
下面上《“1——5”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请你依据课程标准对这一内容的教学目标加以简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简 评:
(1)全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2)具体(数量、数序、数感)。
(3)准确(会用、体验、感知)。
(4)突出了学习方式的更新。
四、解答题:(每题4分,共40分)
1、6个好朋友见面,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 15次 )手。
2、地面以上1层记作+1层,地面以下1层记作-1层,从+2层下降了9层,所到的这一层应该记作( -8 )层。
3、有一个整数除300,262,205所得的余数相同,则这个整数最大是( 19 )。
4、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书中说:“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鸡有( 23 )只,兔有( 12 )只。
5、某小学四、五年级的同学去参观科技展览。346人排成两路纵队,相邻两排前后各相距0.5米,队伍每分钟走65米,现在要过一座长629米的桥,从排头两人上桥至排尾两个离开桥,共需要( 11 )分钟。
6、用绳子三折量水深,水面以上部分绳长13米;如果绳子五折量,则水面以上部分长3米,那么水深是( 12 )米。
7、小玲沿某公路以每小时4千米速度步行上学,沿途发现每隔9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从后面超过她,每隔7分钟遇到一辆迎面而来的公共汽车.若汽车发车的间隔时间相同,而且汽车的速度相同,求公共汽车发车的间隔是( 63/8 )分钟。 参考答案:由于汽车发车的间隔时间相同,且速度相同,
可以把两车之间的距离看做整体“1”
汽车从小玲后面超过她,因此她与车的是速度差为车速-人速=1/9
汽车与小玲迎面而,因此她与车的是速度和为车速+人速=1/7
车速-人速+车速+人速=2车速所以车速=(1/9+1/7)÷2=8/63
公共汽车发车的时间间隔是:1÷[(1/9+1/7)÷2]=63/8分钟
8、一个合唱队共有50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请你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最少花( 6分钟 )时间就能通知到每个人。
9、口袋里装有42个红球,15个黄球,20个绿球,14个白球,9个黑球。那么至少要摸出(66 )个球才能保证 有15个球的颜色是相同的。
10、在统计学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可以称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下面给出一批数据,请挑选适当的代表。
(1)在一个20人的班级中,他们在某学期出勤的天数是:7人未缺课,6人缺课1天,4人缺课2天,2人缺课3天,1人缺课90天。试确定该班学生该学期的缺课天数。(选取:平均数)
(2)确定你所在班级中同学身高的代表,如果是为了:①体格检查,②服装推销。(①选取:中位数②选取:众数)
(3)一个生产小组有15个工人,每人每天生产某零件数目分别是6,6,7,7,7,8,8,8,8,8,9,11,12,12,18。欲使多数人超额生产,每日生产定额(标准日产量)就为多少?(选取:众数)
16、《标准》中的四个目标大致可分为两个领域: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其中, 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属于认知领域。
17、教学设计的一般的结构是: 概况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18、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视不同班级情况而定。有的班级学生思维相当活跃,可考虑采用引导发现法;有的阅读课本习惯较强,也可适当采用自学辅导法。
19、问题生成的途径有四个方面:其一,教学内容即问题;其二,教师提供问题;其三,学生提出问题;其四,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
20、数学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 、 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
21、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题及答案 4
第一部分填空(数学课程标准基础知识)(15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_基础___ 性_普及____ 性和__发展__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___现实的_____ 、_有意义的___ 、_富有挑战性的_ 。
3、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_模仿与记忆__ __动手操作_ 、__自主探索和_合作交流___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_认知特点___ 和__已有知识经验_ 的基础上。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
案例1:《年、月、日的认识》情境创设
上课时,教师为学生准备1994--2005年之间共十年的年历表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从这些年历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几分钟后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1999年是兔年,是从2月16日 开始的。
生2:我发现2001年是蛇年,是从1月24日开始的。
听到这里,上课教师的表情凝重,可是学生的回答依然在这无关的信息上进行着,教学进入了尴尬的境地.原来教师发给学生的每一张年历表的表头上都有这样的字眼:X年(X月X日开始)。
请你对此情境创设进行分析。如果是你讲这节课想怎样创设情境。(10分)
我们广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考虑到的是问题的开放性,在数学探究过程中,设计出了大量的开放性的,具有一定思维空间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同样存在了目的性不强,答案不着边际的弊端,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答案,老师对他们的回答只能作出一些合理性的评价,但是,学生的回答和老师的评价使得我们的数学课堂离我们心目中的理想的数学课堂却越来越远。所以我们老师在设计问题题不仅要充分考试问题的开放性,更要考虑设计问题的目的性,你设计的问题应当明确,具体可测,大部分学生能寻求到比较正确的答案。
案例2: 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一年级数学的进位加法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35+7=
3 5
+ 7
——
4 2
当学生完成了竖式计算教师针对书写进行评价时全班学生围绕竖式中的进位点展开了讨论:
生1:认为进位点应写在十位和个位之间这样我就明白它是一个进位点。
生2:我认为进位点应该写在十位上这样很明白它是十位上的数。
生3:我认为它应该写成标准的1。
生4:我认为它应该写成倾斜的点。
师:你们的看法都有道理但老师最喜欢的还是把它写在十位上这样我在加的时候就不会出错。如果把它写在十位和个位之间我会糊涂:它到底是个位的点呢还是十位的点呢?
……
问题:你认为教师在处理学生回答的问题时方法可取吗?为什么?(10分)
笿:个人认为不可取,这道题应该是小学二年级的数学题吧,《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并且鼓励“算法多样化。”但是计算法则是学生讨论能够解决的吗?像这样抽象规律性的知识还有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能通过学生讨论能完成的吗?
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35+7”有多少种计算方法上,比如:
算法一:35+5+2=42
算法二: 5+7=12 12+30=42
算法三:……
在此过程中,一定有学生提出用竖式计算的,那么就让他来当小老师来讲讲,(本堂课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这个竖式列式的过程。会出现两种可能:第一,他列的非常完美无缺,讲解到位。那么教师或者学生可以提出,为什么进位要写在十位上,并且要写得很小?引发他和其他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第二,他列的对,但忘记了进位,或者出现你所叙述的学生三学生四那种错误的.写法。那么其他学生一定会站起来将他写的不对的地方指出来。在强调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掌握到了最关键的知识——竖式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第三部分问题分析及对策(30分)
当前有不少公开课气氛活跃,上得很是热闹然而在热闹的背后却少见了学生高质量的思维活动。作为教师你对这一现象怎么看?怎么办?
参考答案:作为公开课气氛活跃,具有可视性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数学课更应重视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只有表面的热闹也不能算是一堂成功的公开课。“课堂是师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要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命意识。”“让生命涌动。”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在知识的探索,学力的发挥,在创造与发现欲上达到最佳状态。使课堂教学获取最佳效益。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老师用尽各种方法去调动,而学生的思维却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跟着你的节奏去思考,而不是表面的繁华没有实质的效果,我觉得两者并没有冲突,只是对教师的要求会更高。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去改进:(1)分 组 要 合 理 。 分 组 不 能 太 大 ,小 组 中 要 有 小 组 长 ,组 员 各 司其 职 , 谁 都 少 不 了 。(2)讨 论 ,活 动 不 要 太 频 繁 。小 学 生 也 需 要 冷 静 的 思 考 过 程 , 不 要 一 个 问 题 还没想清楚又来了一个。(3)不要为了要气氛而特设出各种不必要的讨论和活动,要切合学生实际。(4)不要为了完美的完成公开课而忽视一些突发的问题。
题目:我们走进课堂听课,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回答问题好的总是那么几个人,另外的一些学生有的认真听别人讲话,有的则心不在焉。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怎样调整使另一部分学生也能参与你的课堂教学(不单指在一节课上)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想做为教师本身,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其次就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注意方法的运用,充分调动起全体学生和学习热情,不能只把关注点放在少数几个好学生身上,提 问 面 要 广,同时要客观准确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要改变这种课堂局面,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对待发言积极的学生,要引发他们深入入思考,提高发言的质量;对待认真聆听别人发言的学生,要肯定这种好的学习习惯,并适时地给与他们展示的机会,增 强学习 的 信心;对于那些心不在焉的学生,可以挑一些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答 对 了 ,及 时 表 扬,尽 量 使 他 们觉 得 自己 得 到 了 重 视,而 乐 于 听 讲,乐 于 发 言,同 时 还 要 注 意,老 师 在 提 出 问 题 后,要 尽 量 多 留 些 时 间 给学 生思考,并引导他们把答案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述出来,老师可以适当与孩子起来说。如果问题的确有较大难度,老师可以适当引导、提示,把问题化解成几个细小些的短问题,便于学生回答。这样不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提升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3、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学生插老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学生插同学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作为教师你将如何对待学生插嘴?
答:在教学中如果遇到“学生插嘴”现象那么我们老师应如何去做呢?
一、等待给学生插嘴留有时空
等待非常重要,我们教师要做延迟判断,不要把自己知道的答案急于告诉学生。面对学生的插嘴,等待可以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一个自由想象的时空,这样他们就会去判断、去发现、去创新,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喝彩为学生插嘴添砖加瓦
《数学课程标准》在情感与态度中强调:学生应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面对学生的插嘴,我们不仅要认真倾听、耐心等待,而且要经常为学生喝彩;这是因为:喝彩,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冲击式的学习欲望。学生在老师的鼓励、激发下,大胆想象、大胆猜测,在此基础上可以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探索、发现与解决。
总之,学生插嘴现象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已见惯不怪,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老师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一概阻止,而应及时因势利导,以使学生思维的火花由廖廖之星变燃燃之势。
4、“‘自主学习’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而老师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就可以了。”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我不赞同这种观点因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因此这是一种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能提高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从认知活动到生命的提升,
自主并不是放任自流的行动方式,不是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谁也管不着的天马行空式的学习态度。一味地对学生放任自流,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支持性的参与对学生来说更有意义,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决定了自主学习效率的高低,教师除了要在学生自主学习时串联教学环节维持课堂纪律,保证活动有序进行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教师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包括:(1)组织:组织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2)教学:教师应提供学习目标或方法上的建议,帮助学生训练技能提供反馈,解释学习中的理论概念(3)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向更独立更高层次的学习方式的过渡总之,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站位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
5、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以促进教学?
一、合理地给予学生爱,让他们产生情感上的満足感。
二、宽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为他们的学习创造安全感。
三、减少模式化的教学设计,让真实的生活走进课堂,给学生以真切,自然感。
四、铺设台阶,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让他们拥有学习的成就感。
五、结合多种形式进行教学,给予学生学习的愉悦感。
教师要是能在课堂上全方位地关注学生的情感,那我们的课堂肯定是成功的,有效的,但除此之外,我们应该善于关注学生的情感反馈,这样我们才能根据实际对学生的情感进行调控,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洋溢教师关爱的课堂环境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激发起学习的动力。
6、结合教学实践重点围绕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谈谈怎样上好一堂课?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想上好一堂课,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落实民主目标是关键。
一、在教学设计中整合三维目标,体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两方面着眼,突出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现以实例说明: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九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本课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
1、使学生初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能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操作实践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并初步感知平移、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以上的教学目标中:第1条属于知识技能目标,它含有“理解并记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和“会用公式进行计算两个具体的目标。第2、3条则体现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过程性目标。显然,此教学目标体现整合。
二、围绕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在过程中落实目标
教学目标一经确立,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去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一切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去展开。
例如,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就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以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引入新课。(“转化”的起点)
2、进入探求新知的环节后,可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再通过合作交流和教师的引导,明确转化的方向。
3、动手实践完成转化。
让学生通过剪、移、拼等操作活动,完成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的转化。此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沿高剪开”的必要性。(转化的关键)
4、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师应作小结并再现公式的推导过程,同时启发学生去感悟平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落实数学思考目标)
5、保证课堂练习的质量和时间,以使学生牢记和熟用公式。同时教师要根据课堂交流和作业反馈信息,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度进行量化检测。(落实知识技能目标、解决问题的目标)
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动手剪切、平移和拼接,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带着成功的喜悦,利用公式去解决求面积的各种实际问题整个过程完全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学生通过亲历这个过程,不仅能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S=ah这个公式,而且对平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了初步体验,在数学思维和学习方法上进行了一次有效的积累,感受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这样的教学中,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目标都得到了落实,而且各个目标之间在功能上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而这正是实施新课程的目的所在。
第四部分 基础知识
1、甲、乙、丙三人一起买了18块糖平均分着吃甲付了11块糖的钱乙付了7块糖的钱等吃完后一算丙应该拿出9元钱。问甲、乙各应该收回多少钱?7.5元 、1.5元
2、甲、乙、丙、丁四人进行跳绳比赛赛前名次各说不一A说:甲第二名丁第三名。B说:甲第一名丁第二名。C说:丙第二名丁第四名。实际上上面三种说法各说对了一半。甲、乙、丙、丁各是第几名?1、4、2、3
3、有两筐重量相等的苹果甲筐买出15千克乙筐27千克后甲筐余下的苹果是乙筐余下的4倍两筐苹果各有多少千克?31千克
4、沿长、宽相差25米的游泳池跑4圈作下水前的准备活动。已知共跑了600米这个游泳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250平方米
5、公路两旁每隔120米竖立着一根电杆骑自行车从第一根电杆到第六根电杆处小王要1分钟小李要50秒,现在两人都从第一根电线处为起点骑车当小王骑到第八课电杆处时小李开始追赶几分钟小李追上小王。7分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题及答案 5
(限时60分钟)
一、填空题 (每空一分,共21分)
1、 国庆节挂彩灯,学校门口按“1红2绿3黄”的顺序安装灯泡,那么第18个灯泡是黄色的,第37个—红—-色的。
2、在小学阶段学过的四边形中,既为轴对称图形,又为中心对称图形的有——正方形—。
3、有8个千万,9个万,9个千和5个百组成的数写作—80099500—,读作八千零九万九千五百,改写成以“万”作单位,保留一位小数约是—8010.0—万。
4、用5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22—平方厘米, 体积是—5—立方厘米。
5、两个非连续自然数的和乘以它们的差,积是57,这两个自然数是—11—和—8—。
6、在一个比例式中,两个比的比值等于2,而这个比例的两个外项是10以内相邻的两个 合数。这个比例式是—9:4.5=8:4—。
7、做一个圆柱形的无盖水桶,底面直径为6分米,高8分米,至少要用——平方米的铁皮, 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升。
8、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角色做出相应的改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 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引导者和组织者 、合作者 。
9、《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10、在评价中,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二快乐选择(每题3分,共15分)
1、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长方体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 A)。
A、3倍 B、2/3 C、2倍 D、无法确定
2、一个比的前项是4,当它增加8时,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必须(C )。
A、增加8 B、扩大2倍 C、乘以3 D、扩大8倍
3、一条直线把一个正方形分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有多少种分法。( D)
A、2种 B、4种 C、8种 D、无数种
4、下面四个数都是六位数,N是比10小的自然数,S是零,一定能被3 和5整除的数是(B )。
A、NNNSNN B、NSNSNS C、NSSNSS D、NSSNSN
5、甲乙两人同时骑车由A地到相距60千米的B地,甲每小时比乙慢4千米,乙到B地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12千米处与甲相遇,则甲的速度为每小时(B)千米。
A、10 B、8 C、12 D、16
三、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每题4分,共8分)
8.97÷1/3+8.97×97 5.4×1.25+1.25×3.2-0.6×125%
四、解方程(每题4分,共8分)
500х×3/4=60×25 3.2χ-4×3=52
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12分)
如何测量一个土豆的体积?
六、解答下面各题(每题6分,共18分)
1、 一张长6.28米,宽1.2米的铁皮,加工成一个圆柱后,它的体积是多少?(3.768立方米)
2、 有两组数,第一组数的平均数是12.8,第二组数的平均数是10.2,而这两组数总的.平均数是12.02,那么第一组数的个数与第二组数的个数比是多少?(7:3)
3、 希望小学要买60个足球,现有甲、乙、丙三个商店可以选择,三个商店足球的价格都是25元,但各个商店的优惠办法不同。 甲店:买10个足球免费赠送两个,不足10个不赠送。 乙店:每个足球优惠5元。 丙店:购物每满200元,返还现金30元。 为了节省费用,希望小学应到哪个商店购买?(乙店)
八、教学案例分析(12分) :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6页有这样一题:
例4 ,街心花园中圆形画坛的周长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一位教师在出示例题时,漏抄了“圆形”二字,结果,学生试做时,出现下面情景: 生:(小声地)老师,这道题不能做,缺少条件,没说什么形状。师:(一时语塞沉思后)请同学们停一下笔,会做这道题的举手。这时,大多数学生举起了手。 师:(指一名没有举手的)你不会做吗? 生:我觉得这道题差一个条件,补上“圆形”条件就能做了。 师:对,确实差一个条件。其实,我并不是有意掉的,而是由于自己的粗心,漏掉了“圆形”二字。还好,几个细心的同学及时发现并提了出来。这里我要说一声“谢谢!”,老师不是完人,老师也有缺点和错误,希望同学们以后多提意见。 这时,已举了手的又慢慢放下了,目光注视着老师。师:现在,我看这样,不加“圆形”二字,这街心花坛的形状您将如何设计呢?要求周长还是18.84米,先设计图形,再求花坛的面积,行吗? 生:行! 师:小组合作设计,比一比,哪一组设计的图形多。 小组汇报: 设计方案算理 生1: ○ (18.84÷3.14÷2)2×3.14 生2: □ (18.84÷4)2 生3:(18.84÷3.14÷2)2×3.14×2 生4: 先设一直段边为ⅹ米,2ⅹ+3.14ⅹ=18.84生5: (18.84÷6)2×2 生6: (18.84÷3÷3.14÷2)2×3×3.14 生7: (18.84÷8)2×3 ......师:同学们设计的真漂亮,祝贺你们——未来的设计师。请你们把自己设计的最漂亮、最合理的花坛面积算出来,好吗?生:好!……
请您结合课标和新的教学模式,对本案例加以分析、评价
答:一、教师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充分注意到学生的思维方向,充分利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理念,迅速掌握学生此时此境的心理状态,做好了一个良好的应变准备。随后采取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应变措施。
二、面对写漏了条件的错误被学生发现后的教师采取了灵活的处理。教师在这节课能巧妙解决出现的问题、能加深学生的理解、深化了学生的情感,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主动承认自己失误的同时,表扬了学生细致分析问题的态度,更是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激励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这样可以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完成课堂教学计划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及时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及时有效的评价就如一剂良药,起到催化激励的作用。教师关注评价的结果更关注评价的过程。
实践证明,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情感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智力,达到教学中的认识目的,必须从加强情感教学入手。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题及答案 6
一、教育理论、心理学试题(16分)
1、选择题(10分)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 B)。
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⑵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C)
A.教书 B.育人 C.教书育人 D.带好班级
⑶对小学生的舆论起主要导向作用的是(B )。
A.班干部 B.教师 C.学生自身 D.学生领袖
⑷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需要是(D )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社交与尊重需要
C、求知与审美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⑸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能力是( C)的总和。
A.知识与能力 B.智力与能力
C.体力与智力 D.体力与能力
2、写出你最崇拜的两位教育家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主要教育思想和一句名言。(6分)
名字
主要教育思想
他(她)的教育名言
二、《数学课程标准》知识试题(22分)
1、填空题(18分)
⑴《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 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⑵在各个学段中,《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 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 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的能力。
⑶要初步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⑷新课程中的'数学评价,要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2、简答题(4分)
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
数学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60分)
⑴科知识(23分)
⑴小红前面有6人,后面有18人,这一排共有(25 )人。
⑵6个好朋友见面,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15)手。
⑶把一个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 37.68立方分米)。
⑷把一张长250厘米,宽180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若干小正方形,至少可以剪(450 )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00 )平方厘米。
⑸某小学四、五年级的同学去参观科技展览。346人排成两路纵队,相邻两排前后各相距0.5米,队伍每分钟走65米,现在要过一座长629米的桥,从排头两人上桥至排尾两个离开桥,共需要( 11)分钟。
⑹一个圆锥形状的沙堆,占地面积的周长是25.12米,高3米,这堆沙的体积是(50.24 )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沙重1.7吨,这堆沙重(85.408 )吨。
[7]修路工人计划修5条笔直的公路,并在被公路分割开的每一个区域内各修一幢楼房,最多可以修( 16)幢楼。(1+1+2+3+4+5=16)
[二]解答题(每题6分)
1.一个运动员爬山,从A地出发上山的速度每小时4.4千米,原路返回的速度为每小时5.5千米。求这位运动员上、下山的平均速度。(44/9km) 2÷(1÷4.4+1÷5.5)
2.同学们排队,如果每行站9人,则多37人,如果每行站12人,则少20人。一共站了多少行?共有多少学生?(37+20)÷(12-9)=19行 19×9+37=208人
3.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1/7,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16千米,这时距离乙地还有94千米。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94+16)÷(1/7×2)=385千米
4.求阴影部分面积。
[三]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13分)
案例:
一次数学新授课中,我按照事先设计的教案圆满地完成了授课的任务,累得我口干舌燥。下课后,一位学生拿着她的课堂本找到我,说:“老师,您刚才在课后的练习中出的这道应用题我是这样做的,您看这种做法对吗?”我看了一眼答案,发现答案不对,于是不加思索地说:“做错了,再回去认真思考,找找错的原因。”她很疑惑地捧着本子走回了座位。临上课时,她又一次找到我,说:“老师,我一直在想这道题,我总感觉这道题我这样做也是对的。”看着她那坚定的目光,我又一次拿起她的练习本,仔细地看起来。结果发现,她的解题方法同样正确,只是得到的答案不一样。
回到办公室,我认真地将那道题进行了研究,原来由于自己的一时疏忽,使题目的数据间产生了矛盾,造成了一道题出现了两种答案的情况发生。
第二天,在我的数学课上,我首先对这位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向老师挑战的勇气大加表扬,并鼓励其他的学生再对这道题进行探究。此时,学生呈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或静心思考、或热烈讨论,结果又产生了好几种解题的思路和不同的答案。针对这种情况,我启发学生进一步对老师当初的编题进行质疑,寻找解决办法。很快,题目中数据存在矛盾的问题被学生找到了,并通过再一次的商讨,编写出了正确的应用题。
这堂课上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更欢迎今天这种教学的方式,每一个学生都表现得那样兴趣盎然!
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这位老师的教学案例给你带来了哪些思考?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应该如何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需要呢?(从教师观、学生观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反思)
答:文段中有几句关键的句子,值得注意:
1.第二天,在我的数学课上,我首先对这位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向老师挑战的勇气大加表扬,并鼓励其他的学生再对这道题进行探究。
2.这堂课上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更欢迎今天这种教学的方式,每一个学生都表现得那样兴趣盎然!
3.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
这三句,应该是最重点的,也是作者想要阐述的东西。实际上,我觉得,这个案例可以写成一篇优秀的小学教学研究论文。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应该鼓励学生质疑的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应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多角度思考,多多和老师互动。
新形势下的要求,就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要求,就是自主创新,学生、教师,在日益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都需要自主创新的精神。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题及答案 7
理论知识部分
一、填空
1、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_。
2、_这次课程改革__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
3、“课程”一般是指实现学校教育培养目标而设置的教学科目及其_目标_,内容_和_进程_的总和。
4、小学数学课程应培养学生具有计算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
1、“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V )
2、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V)
3、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V )
4、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X)
5、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X )
6、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V )
三、选择题
1、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2、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3、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课程,自小学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课时。(A )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4、“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C )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5、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D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四、简答题
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这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在这里,“关注人”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6分)
五、案例分析题
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请问: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教学设计一”中的教师采用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让学生主动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索。(3分)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技能,但如果一味采用这种方法,将使学生形成接受学习的方式,只会模仿,不会灵活运用,更不会创造。(5分)
“教学设计二”中的教师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展开知识发生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思考,从而得出结论。(3分)这种教学方法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5分)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题及答案 8
第一部分 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选项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包括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环节的课的类型是(D)。
A.单一课 B.活动课 C.劳技课 D.综合课
2.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著作是(C)。
A.《周髀算经》 B.《孙子算经》 C.《九章算术》 D.《几何原本》
3.教学评价的数量化原则主张评价应尽可能(C)。
A.定量 B.定性 C.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4.我国中小学学生集体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
A.班集体 B.学生会 C.少先队 D.共青团
5.中小学智育的根本任务是(B)。
A.传授知识 B.发展学生的智力 C.形成技能 D.培养个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6.数学课程目标分为__知识与技能__、_数学思考_、_解决问题_、_情感与态度__四个维度。
7.“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智力在教师指导下的_潜在_发展水平。
三、简答题(5分)
8.新课程为什么要提倡合作学习?
.答: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一个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有:(1)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4)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培养良好的品质;(5)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第二部分 数学专业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下图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点?正确的算式是()。
A.3×4×3 B.4×4×3 C.3+3×4 D.3×(4+4)
2.下面的分数中,不是最简分数的是(B)。
A.2/5 B.24/36 C.9/7 D.12/19
3.某种服装原价为200元,连续两次涨价a%后,售价为242元,则a的值为(B)。
A.5 B.10 C.15 D.21
4.O1和O2的坐标分别为(-1,0)、(2,0),⊙O1和⊙O2的半径分别是2、5,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D)。
A.相离 B.相交 C.外切 D.内切
5.用每千克28元的咖啡糖3千克,每千克20元的奶糖2千克,每千克12元的花生糖5千克,混合成“利是”礼品糖后出售,则这种“利是”礼品糖平均每千克售价为(B)。
A.18元 B.18.4元C.19.6元 D.20元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绝对值最小的数是零 B.近似数0.5410的有效数字有三个 C.若a为非负实数,则a2=a D.若x=1,则x2-1x+1的`值为零
7.火车票上的车次号有两个意义,一是数字越小表示车速越快,1~98次为特快列车,101~198次为直快列车,301~398次为普快列车,401~498次为普客列车;二是单数与双数表示不同的行驶方向,其中单数表示从北京开出,双数表示开往北京,根据以上规定,杭州开往北京的某一直快列车的车次号可能是(C)。
A.20 B.119 C.120 D.319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8.38=(3)∶(8)=(37.5)%=(0.375)(填小数)。
9.甲乙两地相距150千米,画在一幅地图上是3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从这幅地图上量得乙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乙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千米。
10.口袋里有大小相同的8个红球和4个黄球,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是(),摸出黄球的可能性是(),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最大。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1.甲数的13等于乙数的15,则甲乙两数的比是5∶3。(X)
12.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5倍,高缩小5倍,圆柱的体积不变。(X)
13.小明和哥哥去年的年龄比是5∶8,今年他们的年龄之比不变。(X)
14.两个质数的和一定是合数。(X)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3分)
15.28-[19.08+(3.2-0.299÷0.23)]×0.5
16.13-1-(2004-2)0+(-2)2×116+12-1
17.8.4加上一个数的40%等于12,求这个数。(用方程解)
五、操作题(2分)
18.用下面的线段作为一条边,A点为顶点,画一个高是2厘米的平行四边形。
六、应用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5分)
19.松鼠妈妈采松子,晴天每天可以采20个,雨天每天只能采12个。它一连几天采了112个松子,平均每天采14个。问这几天当中有几天有雨?
112÷14=8天 (20×8-112)÷(20-12)=(160-112)÷8=48÷8=6天
20.甲、乙两小学原有图书本数之比是7∶5,如果甲校赠给乙校750本,乙校又回赠给甲校100本,那么,甲、乙两校的图书本数之比变为3∶4。问甲、乙两校原有图书各多少本? 7+5=12 3+4=7 (750-100)÷(7/12-3/7)=650÷13/84=4200本 甲甲:4200×7/12=2450本乙:4200×5/12=1750本
21.某制衣厂现有24名制作服装工人,每天都制作某种品牌衬衫和裤子,每人每天可制作衬衫3件或裤子5条。
(1)若该厂要求每天制作的衬衫和裤子数量相等,则应安排制作衬衫和裤子的各多少人? 解:(1)设应安排x名工人制作衬衫,依题意列方程:
3x=5(24-x)。
解得x=15.24-15=9(人)。
(2)已知制作一件衬衫可获得利润30元,制作一条裤子可获得利润16元,若该厂要求每天获得利润不少于2100元,则至少需要安排多少名工人制作衬衫?
解:设应安排y名工人制作衬衫,依题意列方程
3×30y+5×16(24-y)≥2100。
解得y≥18。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题及答案 9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反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体现的是(C)
A.前制度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非制度化教育D.正规教育
2.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A)
A.终身教育B.普通教育C.职业教育D.义务教育
3.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B)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 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4.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C)
A. 布鲁纳B.康德C.杜威D.卢梭
5.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B)
A. 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6.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D)
A. 生产力B.科学技术C.文化D.政治经济制度
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B)
A.素质教育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应试教育D.著名学者的学说
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B)
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C.重视高尚品德的培养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9.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C)
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身心健康权D.陷私权
10.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
A. 多样化B.专业化C.单一化D.崇高化
11.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D)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12.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D)
A.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思想政治教育C.课外活动D.教学
13.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趔,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趔。”这体现了教学的(B)
A. 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村施教原则
14.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D)
A. 了解学生B.融洽的师生关系
C.先进的教学设备D.备课
15.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A)
A. 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1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D)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7.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D )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
C.教育一致性与连性原则D.因析施教原则
18.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B)
A. 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社会模仿模式D.说理教育模式
19.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作(C)
A. 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20.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C)
A. 年龄影响力B.性别影响力C.个性影响力D.学术影响力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_学校教育_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22.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的__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___为标志。
23.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___精神文化_、__制度文化_的统一体。
24.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__质量标准___和总的__规格要求__,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
25.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_人身权_和_受教育权。
26.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_授受_关系,在人格上是_民主平等__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相互促进_关系。
27.教学大纲一般由__说明部分__和___本文部分_组成。
28.讲授法可分为讲述、__讲解和_讲演_三种方式。
2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京师同文馆。
30.我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__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__。
31.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辅导、_生活辅导_和择业指导。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2.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答:(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33.当代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34.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答:(1)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它强调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35.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答: (1)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2)内容正确;
(3 )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组织严密;(5)课堂气氛热烈。
36.简述我国德育过程的规律。1)学生的知、情、意、形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四、论述题(本大题只有1个小题,满分10分)
37.林老师今年接了一个新班,他应该如何带领同学们组建这个班的班集体?
答:(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特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和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教师经常性工作之一。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注意培养正确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集体的一些现象与行为进行评议,要努力把舆论中心引至正确的方向。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题及答案 10
一、选择题(1-16单项选择,17-20多项选择)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过程。
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A教教材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A)的动词。
A过程性目标B知识技能目标
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
A联系生活学数学B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6、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该以(A)评价为主。
A、过程B、结果
7、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8.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
C)A.一、B.二、C.三、D.四
9.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A)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10.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11.“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C)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④
12、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
A组织者合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C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1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六项具体目标有:转变课程的功能、建立合理
的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和(A)。
①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②建立发展性的评价观③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A①②B②③C①③
14、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主要强调两个方面。(B)
①学生对数学的认识②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③学生对数学应用能力
A①②B②③C①③
15、数学思维的特性主要有(C)。
A概括性问题性相对性B概括性特殊性相似性 C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
1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于个性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
17、数学基本能力分为(AB)
A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B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其它数学能力主要指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的能力。
18、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19、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ABC)。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数感B符号感C空间观念D统计观念E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二、填空题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
等四个方面做出了阐述。
4、《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5、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一是实用知识;第二是学科知识;第三是推理知识。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9、“大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
10、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交流、学习。
11、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13、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15、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
16、数学思维的特性主要有计算、推理、判断。
17、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18、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19、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0、(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21、新课程标准中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2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性)。
26、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7、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与(合作者)。
29、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30、《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等四个学习领域。
3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小明买了96个苹果和108个梨子送给汶川灾区的儿童,要使每个果篮里两种水果都有,同种水果的个数相同且没有剩余,最多要准备(12)个果篮。 (就是求96和108的最大公因数)
有20位小朋友,其中任意十个人的平均身高都不小于1.5米,那么其中身高小于1.5米的小朋友,最多有(9)人(最多9个,因为如果正好抽最矮的十个人,其中至少有一个>1.5M才行)
在正方形铁皮上剪下一个圆形和扇形,恰好围成一个圆锥模型(如右图)。如果圆的半径为r,扇形半径为R,那么r:R=(1:4)。
∵扇形的圆心角是90°,扇形的弧长=圆的周长,
2πR/4=2πr,R/4=r,
∴r:R=1:4。
甲、乙、丙三人同时从A地向B地跑,当甲跑到B地时,乙离B地还有30米,丙离B地还有40米;当乙跑到B地时,丙离B地还有16米。A、B两地相距多少米?(6分)
解:设AB相距X米。
当乙跑了30米跑到B时丙跑了40-16=24米
所以乙,丙速度之比为30:24=5:4
相同时间内路程之比为5:4
即(X-30):(X-40)=5:4
解得X=80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你对以下两位教师小结课堂教学的看法。
在一节数学课末的小结中,两位执教老师的设计分别如下:
王教师:“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内容?”“你们学会了吗?”“你们学的开心吗?”
施老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
答:王教师的小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表面的回顾,“你们学的开心吗?”充分尊重了学生,但是也可能知识走过场而已,并没有起到真正的实质性的效果。
施教师的小结重视了学生的掌握反思,使学生学会总结、学会反思。
下面陈述的是一个学生在数学考试讲评后所撰写的日记,你认为教师的评价有不当之处吗?请你结合案例和教学实际,谈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科学地处理考试评价的结果?
失败,唉!
我最难忘的是四年级的一次期中考试。考试的时候,我很紧张,不过一想到考试完就可以玩电脑游戏,心里便好受多了。我认真地做卷子,不一会儿就写完了。过了几天,老师把卷子发下来分析试卷,一看自己是83分,比以前进步了,心里很高兴,还不错。可老师分析试卷的时候,我和同桌说了几句话,老师走过来叫我不要太兴奋,说别看83分,是48名,全班倒数第四。我的头立刻就低下去了。我考得再好总也考不过大家。我总是失败,唉!
答:对评价结果的处理是评价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评价起着导向作用。评价结果的呈现有定理和定性两种方式。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第一学段应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现;在第二学段应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描述,以定性描述为主。考试结果的评价应汲取定量、定性描述各自的优势,恰当地给出一个等级,同时给出客观的评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应体现一种“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角的度量》教学片段
在教学“角的度量”时,在让学生自主认识量角器的各部分组成之后,教师组织学生拿出练习纸,尝试测量一个锐角的度数。
之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
生1:我是这样量的:先用量角器上20度的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对齐,再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是90度的刻度线,那么这个角就是90度。
教师面露难色,迟疑了一下:你们觉得生1的量法可行吗?
生2:我认为生1的量法是不对的。因为书上说,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时,应该用零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对齐,生1没有用到零刻度线,所以是不对的。
生3:他量出的度数也是不对的。
大部分同学都同意生2与生3的想法。
教师对以上学生的意见采取了默许的态度。
接着,老师用课件出示了一道事先设计好的辨析题,说:同学们,有一位同学在测量一个80度角时,是这样测量的——先用量角器上10度的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对齐,再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是90度的刻度线。你们说这个同学的测量方法能够测量出这个角的度数吗?
听课的老师哗然。学生面对这个问题也显得非常茫然。最后,在老师的“强力”引导下,学生才勉强同意这种量法的可行性,并归纳出90—10=80(度)的计算方法。
答:从深层面上思考,我们就不难发现,执教老师遇到的困惑其实是面对课堂上出现的“非预设生成”,教师怎样有效地驾驭课堂的问题。
我认为,当前教师要有效地驾驭课堂,应该用好两大法宝:教学预设和教育机智。
(1)备课时,教师要尽可能考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非预设生成”。
在本案例中,执教教师在教学预设上无疑上下了一番苦功的。从他的课堂实践来看,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水平作了充分的预设,并且在让学生自主探究度量角的度数的方法教学之后,专门在教学课件中埋下伏笔,设计了“不对零刻度线”的度量方法的辨析题。
但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学情没有完全吃深、吃透,因此,教师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在自己尝试测量的时候,不会出现不对零刻度线的方法,而仅仅将“不对零刻度线”的度量方法作为学生学习方法的一种拓展和延伸,展示和传授给学生。从而直接导致老师陷入了一种“想说非预设生成来得真不是时候”的尴尬境地。
(2)面对课堂上出现的“非预设生成”,教师要运用教育机智,灵活应对。
在本案例中,对于学生“提前”抛出的这个“定时炸弹”,教师不能后退,完全应该迎上去,抓住这个契机,顺应学生的思维过程,及时对预设的课堂流程进行调整。
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应该让教案烂熟于心,另一方面,教师要千万避免让教案束缚了自己的思维,成为自己与学生交流的绊脚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让自己跟着学生的思维走,而不是让教案带着走。
14.请你从好课标准中“大气”的纬度来谈谈你对本案例的看法。
例:《年、月、日》
课一开始,老师就大胆地设问:“同学们,你们已经知道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生: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365天;每月的天数可能是31天、30天、29天或28天;有些时候,一年是366天等等。
师:你们能把这些知识简单地整理一下吗?
学生试着整理,之后汇报。
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们还想学习哪些知识?
生:每月的天数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七、八两月都是31天?什么叫闰年?等等。
师:小组里商量一下,这么多问题中,你已经能解决哪些问题呢?还有哪些问题还不能解决?
……
答:年月日的知识,学生多少都知道一些,或者不全面,或者有偏差。针对这个实际学情,教师并没有回避学生的学习基础,没有过多地顾虑学生的思维可能会打乱整节课的整体部署,而是主动出击,大胆地让学生说出“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先找准他们的学习起点,接着再让他们说说“还想学点什么”,找准学生已有知识的生长点,以期实施“自助餐”式的教学。这样的课堂就是大气的课堂。
经常听到教师抱怨:
这道题是课本上的例题,
课上反复强调过,甚至做过很多遍,还是有这么多学生不会做!某某同学真是太笨了,
那么多同学考了满分,他却考得如此糟糕!真拿他没办法
这是由教师错误的学生观所导致的。
1、学生不是容器,不可以由教师向其任意灌输知识。2、不同的学生在每一科的学习上存
在着差异,用同一标尺去衡量是不科学的。
3、教师应该把这种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尝试用新的教育教学观去分析,寻找合理的解释。
场景1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一课时,在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6-7这样一个算式之后,马上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应该怎样计算16-7。
场景2
某校四年级六班有56名同学,老师在教学实践活动课“秋游计划”一课时,在让学生合作制订购买秋游所需物品及所需钱数之后,又设计了一个活动——乘车与买门票。“一辆大客车可坐50人,每辆300元;一辆中型客车可坐30人,每辆200元。个人票每人10元,团体票每人8元(10人为一组)。”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这些数据,讨论交流应该怎样租车、怎样购买门票比较合理(在第二次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计算器)。
场景3.
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数学课“克和千克”一课时,让小组合作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小组汇报时,有一个学生说:“我称的是竖笛,它的重量是8克。”老师问道:“是8克吗?”坐在旁边的学生提醒了一下:“它的重量是85克。”这名学生终于说出了合理的答案。
思考题:场景1的合作缺少了什么?场景2在第二次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计算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场景3中为什么会出现第一次说是8克而第二次说是85克的情况呢?
案例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合作交流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给予了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但是“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现象1中,由于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也缺少合作交流的愿望,尽管教师安排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但由于时机把握得不好,不可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现象2中,学生第二次合作学习的效果不会理想,有的学生会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会互相玩计数器。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合作学习的时机不当,大多数学生仍然沉浸在第一次合作学习的情境之中,因而降低了学习效率。
现象3中为什么会出现第一次说是8克而第二次说是85克的情况呢?因为二年级的学生无法通过常识来判断自己汇报的数据是否正确,那么他的数据的惟一来源就是测量的结果。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因为小组里没有人做记录。这不仅涉及到对测量数据的严谨科学态度的养成问题,更在于小组里没有明确的分工,因而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这样一来,合作学习真正的价值就被抹杀了。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小学升学考试题及答案10-15
小学升学数学考试题及答案10-22
小学升初中考试题及答案10-15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题10-16
小学升初中语文考试题及答案10-15
小学数学毕业考试题及答案10-16
photoshop考试题目及答案09-20
photoshop理论考试题及答案12-05
photoshop考试题「附答案」03-06
Adobe认证考试题及答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