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练习题

时间:2024-09-20 09:56:32 飞宇 教师资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练习题

  在各领域中,我们都经常看到练习题的身影,做习题在我们的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检验学习的效果都是非常必要的,还在为找参考习题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练习题,欢迎阅读与收藏。

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练习题

  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练习题 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  )对教育学的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于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A.赫尔巴特

  B.凯洛夫

  C.保罗朗格朗

  D.培根

  2.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  )。

  A.1904年

  B.1922年

  C.1949年

  D.1986年

  3.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4.小学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  )。

  A.将优秀的文化成果传授给学生

  B.实现爱国教育

  C.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

  D.使儿童学会学习,学会适应社会

  5.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  )。

  A.引导性

  B.间接性

  C.简洁性

  D.交往性

  6.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  )。

  A.国家教育

  B.民主教育

  C.制度化教育

  D.非制度化教育

  7.(  )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的比例。

  A.人口的性别结构

  B.人口的年龄结构

  C.人口的文化结构

  D.人口的阶级结构

  8.17世纪英国的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认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是(  )。

  A.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B.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的观点

  D.基因决定论的观点

  9.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

  A.杜威

  B.华虚朋

  C.伯克赫斯特

  D.克伯屈

  10.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

  11.实施小学德育的出发点和检验小学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是(  )。

  A.小学德育目标

  B.小学德育的内容

  C.小学德育的原则

  D.小学德育的方法

  12.“拔苗助长”违背了人发展的(  )。

  A.平衡性

  B.顺序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13.标志着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的转变的是(  )。

  A.文化

  B.教育

  C.学校

  D.知识

  14.对被评价对象作出鉴定,区分等级,了解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这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15.教学研究的第一步是(  )。

  A.研究方法的设计

  B.研究课题的选择

  C.研究方案的实施

  D.论文和报告的撰写

  16.最先提出“学思结合、不耻下问、身体力行、温故知新”等教育思想的古代教育家是(  )。

  A.韩愈

  B.孔子

  C.朱熹

  D.王守仁

  17.教育学上把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为(  )。

  A.非正式教育

  B.前制度化教育

  C.制度化教育

  D.后制度化教育

  18.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

  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雄辩术原理》

  19.我国义务教育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

  A.专业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基础教育

  20.“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的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句话反映儿童发展的(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决定论

  D.进化论

  21.儿童在13~16岁这一时期身心各方面变化大,特别是身高的快速增长明显,已接近成人,但其心理的成熟程度却比成人要低得多。这说明儿童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22.“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师无小节节节皆师表”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23.不同专业、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学校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是(  )。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24.全面发展的核心内涵是(  )。

  A.个性的自由发展

  B.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

  C.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D.学生各门功课成绩均好,不偏科

  25.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依据来设计课程,这类学者倾向把课程看作是(  )。

  A.知识

  B.经验

  C.活动

  D.学科

  26.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机构,其一切工作都是为培养人来服务的,学校全部工作的核心是(  )。

  A.课外活动

  B.少先队工作

  C.教学工作

  D.班主任工作

  27.下列法律中含有规定我国小学生法律地位条款的是(  )。

  A.《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

  B.《教育法》和《教师法》

  C.《宪法》和《民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8.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性指标是(  )。

  A.教师队伍

  B.学校管理

  C.办学条件

  D.学生发展

  29.面对少数学生,他们可能已经出现某种程度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帮助,就可能发展成严重的障碍,这时就要对学生进行(  )。

  A.缺陷矫正

  B.早期干预

  C.问题预防

  D.发展指导

  30.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  )提出的。

  A.德鲁克

  B.马卡连柯

  C.杜威

  D.布鲁纳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的过程有(  )。

  A.前制度化教育

  B.义务教育

  C.普及教育

  D.制度化教育

  E.非制度化教育

  2.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有(  )。

  A.全面和谐的教育理论

  B.掌握学习的理论

  C.自然和自由的教育

  D.结构课程理论

  E.实验教学理论

  3.下列属于教学活动的是(  )。

  A.课前准备

  B.上课

  C.练习。

  D.评定

  E.作业

  4.班集体的特征有(  )。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D.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5.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所共有的特征是(  )。

  A.内容的统一性

  B.相对的独立性

  C.本质的阶级性

  D.历史的继承性

  E.现象的一致性

  6.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有(  )。

  A.杨贤江

  B.蔡元培

  C.康有为

  D.徐特立

  E.陶行知

  7.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  )。

  A.儿童对成人模仿的需要

  B.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社会需要

  C.人类生存的需要

  D.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E.社会安宁的需要

  8.教育的特质至少有以下哪几方面?(  )

  A.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意识活动

  B.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生存活动

  C.是人类特有的认识活动

  D.是人类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E.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9.家庭环境的效应表现在(  )。

  A.家长的职业类别

  B.家长的期望水平

  C.家长的文化程度

  D.家庭的自然结构

  E.家庭的气氛

  10.我国的教育结构确定了以下哪几种类型?(  )

  A.基础教育

  B.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教育

  E.成人教育

  三、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师劳动是个体劳动和集体劳动的结合。(  )

  2.小学教育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3.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教学原则就是教学规律。(  )

  4.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

  5.小学教育目的是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贯穿于小学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小学教育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

  6.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内因论的典型代表。(  )

  7.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

  8.德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

  9.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仅存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  )

  10.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

  11.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  )

  12.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

  13.智育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

  14.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

  15.隋唐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毫无积极意义。(  )

  四、情境分析题(共20分)

  (一)(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有研究者对8个班的语文课和数学课上师生交流时间进行观察统计,把所有观察的8个班的课分为四类:

  (1)演讲型的课,这类课一半以上的时间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师生联系的方法是教师与全班交流,单向传授,即很少有师生间的问题,也缺乏学生之间的讨论,课堂活动仅限于学生被动的听讲、理解与接受。这类课占调查的25%。

  (2)演讲一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教师不仅对全班讲授,而且还注意提问个别学生。这两种活动各占上课时间的40%以上,共占上课时间的80%以上,这两种活动方式,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大多数时间来说,都是被动的听教师讲、教师问和个别学生答。这类课占了调查的40%。

  (3)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师问,一位学生答,教师再问,再一位学生答或补充,这种问答活动占一节课一半以上时间。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上课就是听,自己表达的时间很少。这类课占调查的14.3%。

  (4)混合型的课,这类课上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一学生答,一学生领读、全班跟读等方式。这类混合型的课,绝大多数学生的大多数时间仍是被动的听、接受和理解别人的表述。这类课占调查的10.7%。

  1.你认为上述四类型课存在什么问题?(  )[不定项选择题]

  A.全班统一学习的机会多,个人独立学习的机会少

  B.接受学习的机会多,表述学习的机会少

  C.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参与机会多,水平低的参与机会少

  D.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

  2.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不定项选择题]

  A.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机会

  B.减少全班统一学习在一节课的比重,增加个别学习、成对学习、小组学习在一节课的比重

  C.采用先个人,后小组,再全班学习等形式的教学策略

  D.有效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二)(本大题1小题,共6分)

  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活泼”一词造句,学生甲站起来说:“李华同学在体育课上表现很活泼。”老师点评道:“很好。”学生乙站起来说:“河里的水很活泼。”老师沉吟了一会,点评说:“说水活泼不合适,这个句子不贴切。”学生乙狐疑地坐下了。

  你认为这位教师的做法有何不妥之处?(  )[不定项选择题]

  A.限制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B.没有敏锐的捕捉教育细节

  C.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D.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年)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了出来。保罗,朗格朗首先提出终身教育思想。

  2.A【解析】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设初等小学堂,招收7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5年,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3.B【解析】略。

  4.C【解析】小学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

  5.B【解析】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间接性的特点。

  6.C【解析】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

  7.B【解析】略。

  8.A【解析】“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故注重教育的价值。

  9.D【解析】设计教学法是由美国教育家克伯屈1918年首先提出的。

  10.C【解析】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

  11.A【解析】小学德育目标是实施小学德育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小学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

  12.B【解析】拔苗助长故事的寓意是批评了违背植物生长规律的行为,教学中“拔苗助长”违背了人发展的顺序性。

  13.A【解析】康德认为,文化是在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文化标志着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的转变。

  14.D【解析】相对性评价是对被评价对象做出鉴定,区分等级,了解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

  15.B【解析】教学研究的第一步是研究课题的选择。

  16.B【解析】略。

  17.C【解析】历史上曾经有过从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之前的非正规教育都可归为前制度化教育,而之后的非正规化教育则都归为非制度化教育。

  18.B【解析】《学记》成书于战国晚期,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19.D【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法。”由此可以看出,《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主要是发展基础教育。

  20.B【解析】此观点是环境决定论的典型代表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的观点,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21.B【解析】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平衡的,表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甚至同一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22.C【解析】“皆师表”表明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23.C【解析】略。

  24.B【解析】考查全面发展的含义。

  25.B【解析】经验课程以学习者的经验、兴趣为出发点,以开发、培育主体内在的、内发的价值为目标,旨在培养丰富的具有个性的主体。儿童的兴趣、动机、经验是课程的基本

  内容。

  26.C【解析】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

  27.A【解析】略。

  28。D【解析】略。

  29.A【解析】略。

  30.A【解析】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

  二、多项选择题

  1.ADE【解析】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2.ABDE【解析】略。

  3.ABCDE【解析】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课前准备、上课、作业、练习、辅导、评定等都属于教学活动。

  4.ABCD【解析】ABCD四项均为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

  5.ABD【解析】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所共有的特征是内容的统一性、相对的独立性、历史的继承性。

  6.ABCDE【解析】略。

  7.BCD【解析】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

  8.ACDE【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另外,教育也是人类的一种特有的认识活动。

  9.ABCDE【解析】略。

  10.ABCDE【解析】略。

  三、是非判断题

  1.√【解析】略。

  2.√【解析】略。

  3.×【解析】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但是教学原则不同于教学规律,教学规律是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发现、掌握教学规律,却不能制定教学规律,而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基本准则,它反映教学规律。

  4.√【解析】略。

  5.√【解析】略。

  6.×【解析】“白板说”是外铄论的典型代表。

  7.√【解析】略。

  8.×【解析】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9.×【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不仅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还存在于其他方面。

  10.√【解析】略。

  11.×【解析】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12.√【解析】略。

  13.×【解析】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14.√【解析】略。

  15.×【解析】隋唐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

  四、情境分析题

  (一)1.ABCD 2.ABCD

  (二)ABC

  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练习题 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应该是( )。

  A.神学和哲学

  B.哲学和心理学

  C.哲学和伦理学

  D.伦理学和心理学

  2.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3.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禄

  B.霍尔

  C.利托尔诺

  D.华生

  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5.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 )。

  A.一种主体活动

  B.一种实践活动

  C.一种认识活动

  D.一种文化活动

  6.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倍尔

  7.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8.“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情境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个别性

  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A.关心学生的学习

  B.教书育人

  C.班主任工作

  D.教学

  10.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课本

  11.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12.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13.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14.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学生

  B.班会活动

  C.建立学生档案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5.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 )。

  A.技术小组

  B.学科小组

  C.艺术小组

  D.体育小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我国社区教育主要类型是( )。

  A.以学校为主体的社区教育

  B.以政府为主体的社区教育

  C.以学生为主体的社区教育

  D.以社区为主体的社区教育

  E.以家庭为主体的社区教育

  2.义务教育实行的管理体制是( )。

  A.层级负责

  B.地方负责

  C.分级管理

  D.一统制

  3.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提出的原则有( )。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提早自立原则

  E.无歧视原则

  4.教师要确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最为主要的内容是指( )。

  A.教育观

  B.人才观

  C.应试升学观

  D.教育质量观

  E.精英教育观

  5.组成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是( )。

  A.学科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E.学周安排

  6.学校教育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是( )。

  A.课程计划

  B.校舍安排

  C.课程标准

  D.教科书

  E.教学指导书

  7.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 )。

  A.认识的间接性

  B.认识的交往性

  C.认识的教育性

  D.有领导的认识

  8.教学过程的结构包括( )。

  A.引起学习动机

  B.引导学生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

  E.检查知识

  9.德育过程的矛盾包括(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德育与智育的矛盾

  C.德育与教学过程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E.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10.构成学生思想品德的因素包括( )。

  A.知

  B.情

  C.意

  D.行

  三、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我国小学德育主要由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三部分组成。( )

  2.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

  3.个人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

  4.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教育日趋分化。( )

  5.教师专业化有利于教师地位的提高。( )

  6.课程计划的核心是学科设计。( )

  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

  8.内发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

  9.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和教师是最基本的要素。( )

  10.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

  11.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根本区别是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

  12.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

  13.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洛克。( )

  14.义务教育既是受教育者的权利,也是社会应当承担的义务,因此不具有强制性。( )

  15.小学生的观察常注意一些感兴趣的、新鲜的东西,而忽略主要的东西。( )

  四、情境分析题(共25分)

  (一)(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6分,第2小题7分,共13分)

  某小学语文教师李某,一次在检查作业时,发现学生何某未完成作业,李老师气愤地要求何某抄写课文十遍,到第三天该生还是未完成,李老师更是大发雷霆,当众宣布让该生抄写课文一百遍作为处罚。

  1.李老师的做法对吗?( )[单选题]

  A.对

  B.不对

  2.李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妥?( )[不定项选择题]

  A.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B.对学生实施变相体罚

  C.事先没有充分调查学生未完成作业的原因

  D.违背《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的关于学生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二)(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做正面回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1.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改的哪些理念?( )[不定项选择题]

  A.探究性学习

  B.建构学习知识的过程

  C.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D.教师的角色由传授者向引导者转变

  2.新课改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不定项选择题]

  A.更新教育观念

  B.教师要建立现代课程观

  C.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D.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的是赫尔巴特。他于1806年出版了代表作《普通教育学》,1835年又出版了另一部重要著作《教育学讲授纲要》。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2.C

  【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狼孩的故事正是违背了个体发展的阶段性。由此可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阶段性。

  3.C

  【解析】教育学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4.B

  【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5.C

  【解析】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6.B

  【解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系统阐述了班级授课制。

  7.A

  【解析】洛克的“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种观点属外铄论的观点。

  8.B

  【解析】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

  9.B

  【解析】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0.B

  【解析】考查课程计划的定义。

  11.B

  【解析】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2.D

  【解析】由效度的概念可知。

  13.C

  【解析】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德育水平之间的矛盾。

  14.D

  【解析】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5.A

  【解析】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技术小组。

  二、多项选择题

  1.AB

  【解析】我国社区教育主要有:以学校为主的社区教育和以政府为主的社区教育。

  2.BC

  【解析】义务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3.ABCE

  【解析】联合国提出的基本原则有: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4.ABD

  【解析】教师要确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最为主要的内容是指教育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

  5.ABCDE

  【解析】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有:(1)教学科目的设置;(2)学科顺序;(3)课时分配;(4)学年编制;(5)学周安排。

  6.ACDE

  【解析】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课程标准是指导性文件;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学指导书是一种辅助性教学依据。故ACDE选项均为学校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

  7.ABCD

  【解析】由教材相关内容可知,ABCD四项均为教学过程的特殊性。

  8.ABCDE

  【解析】略。

  9.ADE

  【解析】德育过程的矛盾是指德育过程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间和各要素、各部分内部各方面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10.ABCD

  【解析】知、情、意、行是构成学生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三、是非判断题

  1.√

  【解析】略。

  2.×

  【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3.×

  【解析】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4.√

  【解析】略。

  5.√

  【解析】略。

  6.√

  【解析】略。

  7.√

  【解析】略。

  8.×

  【解析】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9.√

  【解析】略。

  10.√

  【解析】略。

  11.×

  【解析】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12.√

  【解析】略。

  13.×

  【解析】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

  14.×

  【解析】义务教育既是受教育者的权利,也是社会应当承担的义务,为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强制力量,具有强制性。

  15.√

  【解析】略。

  四、情境分析题

  (一)1.B 2.ABCD

  (二)1.ABCD 2.ABCD

【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练习题】相关文章:

2017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仿真题03-20

2017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03-20

2016陕西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试题03-07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强化巩固模拟卷02-26

2017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仿真题答案03-20

秘书资格考试基础练习题02-27

翻译资格考试中级练习题03-04

江西省2017出版资格考试报名通知03-08

2016陕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题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