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强化巩固模拟卷

时间:2023-02-26 23:48:54 教师资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强化巩固模拟卷

  考生在备考时,必须熟悉考试的试题特点,下面是小编yjbys为您推荐的关于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强化巩固模拟卷,欢迎学习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强化巩固模拟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1.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是指(  )。

  A.多元教育

  B.终身教育

  C.民主教育

  D.全民教育

  2.小学教育目的是衡量小学教育活动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这反映了小学教育目的的(  )。

  A.教育作用

  B.评价作用

  C.导向作用

  D.激励作用

  3.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看,属于外铄论的学者是(  )。

  A.洛克

  B.格塞尔

  C.孟子

  D.威尔逊

  4.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

  A.夸美纽斯

  B.麦克费尔

  C.华生

  D.斯宾塞

  5.给中世纪脱离儿童实际生活的经院式教学以沉重打击的进步是提出了(  )。

  A.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直观性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6.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  )。

  A.教师和学生

  B.教师和教科书

  C.学生和教科书

  D.教学内容和手段

  7.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是(  )。

  A.明朝

  B.“中华民国”

  C.中华人民共和国

  D.清朝

  8.在现代教育科学体系中,教育学是(  )。

  A.应用学科

  B.新兴学科

  C.基础学科

  D.边缘学科

  9.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  )的问题。

  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理论化

  10.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  )。

  A.孔子

  B.昆体良

  C.杜威

  D.夸美纽斯

  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

  12.要解决《学记》中提到的学生学习“过多、过少、过难、过易”的问题,应当贯彻(  )原则。

  A.教学相长

  B.启发诱导

  C.长善救失

  D.藏息相辅

  13.根据教师关注的内容,把教师生涯分为四个阶段,并提出教师生涯关注理论的美国学者是(  )。

  A.弗勒

  B.布鲁姆

  C.费斯勒

  D.奥恩斯坦

  14.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的是(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15.把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依据是(  )。

  A.学校教育的形式

  B.学校教育的类别

  C.学校教育的层次

  D.学校教育的历史

  16.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17.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建立的标志是(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教育漫话》

  D.《民主主义与教育》

  18.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斯宾塞

  19.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

  A.课程计划

  B.学科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学参考书

  20.“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理论是(  )。

  A.个人本位论

  B.宗教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兴趣本位论

  2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22.教师不得随意私拆学生的信件或偷看学生的日记,否则侵犯了学生的(  )。

  A.身心健康权

  B.人格尊严权

  C.人身自由权

  D.隐私权

  23.师生关系平等主要是指(  )上的平等。

  A.知识

  B.心理

  C.能力

  D.人格

  24.(  )不属于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

  A.九年一贯制

  B.六三制

  C.五四制

  D.四五制

  25.一般说来,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是(  )。

  A.巩固知识

  B.领会知识

  C.引起学习动机

  D.运用知识

  26.《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7.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  )。

  A.班主任工作

  B.少先队活动

  C.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各科教学

  D.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28.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主要方法是(  )。

  A.观察法

  B.测量法

  C.调查法

  D.书面材料分析法

  29.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人活动

  D.集体活动

  30.在有关人的身心发展动因问题上持内发论观点的是(  )。

  A.孟子

  B.荀子

  C.洛克

  D.华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小学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的发展水平。

  A.我国的国情

  B.社会政治

  C.经济

  D.文化

  2.我国法律规定保护少年儿童的权利主要有(  )。

  A.生存的权利

  B.受教育的权利

  C.安全的权利

  D.受尊重的权利

  E.平等娱乐的权利

  3.良好的师生交往关系应该是(  )。

  A.合作

  B.友爱

  C.民主

  D.平等

  4.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有(  )。

  A.观察法

  B.谈话法

  C.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

  D.调查访问

  5.苏格拉底的教学法包括(  )。

  A.定义

  B.思索

  C.苏格拉底讽刺

  D.助产术

  E.启发

  6.教师考核应注意遵循下列哪些原则以利于教师积极性、创造性的调动,增强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  )

  A.科学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公正性原则

  D.准确性原则

  E.激励性原则

  7.学校文化最终要表达以下哪些内容?(  )

  A.对人性的理解

  B.对集体的看法

  C.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D.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E.教育的理想与追求

  8.学校咨询活动应遵循哪些咨询原则?(  )

  A.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B.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E.澄清和评估问题

  9.建立学生自主性探索学习基础上的课程,具体结构以单元的形式最为适宜,每一单元至少包括以下哪几个部分?(  )

  A.主题

  B.练习题

  C.任务

  D.教科书

  E.评价标准

  10.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有别于其他社会制度,概括起来有以下哪几方面?(  )

  A.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学生都可以获得全面发展

  B.以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C.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D.优越的社会制度保证教育的极高的社会效益

  E.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三、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课程设计包括两方面:一是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二是具体课程的编制。(  )

  2.受教育者是德育的对象,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

  3.疏导原则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

  4.班级管理是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理。(  )

  5.班主任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采取统一的教育方法。(  )

  6.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教育目的的制定都受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

  7.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

  8.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  )

  9.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

  10.17世纪捷克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  )

  11.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现代学校教育的诞生而产生的。(  )

  12.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卢梭。(  )

  13.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特征是学校的产生。(  )

  14.教材就是指教科书。(  )

  15.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

  四、情境分析题(共20分)

  (一)(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1.你认同该教师的这种做法吗?(  )[单选题]

  A.认同

  B.不认同

  2.教师在选取教学方法时有何依据?(  )[不定项选择题]

  A.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B.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C.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D.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3.这些教法有何可取之处?(  )

  A.让学生学会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B.让学生学会开动脑筋

  C.让学生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D.让学生学会意义识记

  (二)(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句型1”、“句型2”……今天我们练习一下这些句型。

  出示句型1

  师:请同学们将黑板上的这些关键词以句型1造句,大家先在小组里进行练习。(学生按座位以四人为一组开始练习句型,学生各自根据要求,将黑板上的名字说一遍。十分钟后……)

  师:好,停。××同学,你来说第一句。……(随机抽取学生逐一汇报练习结果)

  出示句型2

  1.这位老师旨在运用哪一种学习方式?(  )[单选题]

  A.实践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网络学习

  2.针对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你认为这位老师应当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

  A.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不定项选择题]

  B.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

  C.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D.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全民教育是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中青年都脱除文盲的运动,这一运动得到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响应。

  2.B【解析】小学教育的目的是衡量和评价小学教育运动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评价,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的评价等,都必须以小学教育的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

  3.A【解析】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洛克的白板说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人涂抹,外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4.D【解析】课程是指学生沿着学习的“跑道”进行学习,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作为教育科学的主要倡导者,他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的组织。

  5.C【解析】直观性原则的提出是教育史上的一个进步意义,它给中世纪脱离儿童实际生活的经院式教育以沉重的打击,使书本知识与其反映的事物联系起来。

  6.A【解析】略。

  7.D【解析】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定初等小学,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8.C【解析】在现代教育科学体系中,教育学是基础学科。

  9.A【解析】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现代化问题。

  10.A【解析】孔子是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的提出者。

  11.D【解析】这句话体现的是榜样法。

  12.C【解析】略。

  13.A【解析】略。

  14.C【解析】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

  15.B【解析】略。

  16.A【解析】“有教无类”,意思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这是古代教育家孔子的主张。“有教无类”思想的实施,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7.B【解析】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始于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8.A【解析】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被看做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19.B【解析】学科课程标准又称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20.C【解析】略。

  21.D【解析】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2.D【解析】略。

  23.D【解析】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是与教师平等的。

  24.D【解析】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通常有:六三学制、五四学制、九年一贯制。

  25.C【解析】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引起学生动机是为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6.B【解析】题干所引用的话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学生,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27.C【解析】略。

  28.A【解析】观察法是班主任在自然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观察研究的方法,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主要方法。

  29.B【解析】略。

  30.A【解析】略。

  二、多项选择题

  1.BCD【解析】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2.ABCD【解析】根据《宪法》规定少年儿童有生存的权利;《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中,未成年学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和安全的权利。

  3.ABCD【解析】教学过程中应该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师生交往关系。

  4.ABCD【解析】ABCD四项均为班主任了解学生采用的一般方法。

  5.ACD【解析】苏格拉底提倡争辩的教学法,教学过程分为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6.BCD【解析】教师考核应当遵循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和准确性原则。

  7.ABCDE【解析】学校文化最终要表达的是这样一些内容:教育的理想或追求;对学校功能及其社会责任的理解;对人性的理解;对学习、工作的态度以及对集体的看法等。

  8.ABCD【解析】学校咨询活动应遵循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的咨询原则。

  9.ACE【解析】每一单元至少包括主题,任务和评价标准。

  10.BCE【解析】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其基本精神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是非判断题

  1.√【解析】略。

  2.×【解析】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3.×【解析】导向性原则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4.√【解析】略。

  5.×【解析】不同的学生,班主任应根据其个别特点区别对待。

  6.√【解析】略。

  7.×【解析】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8.√【解析】略。

  9.√【解析】略。

  10.×【解析】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

  11.√【解析】略。

  12.×【解析】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赫尔巴特。

  13.×【解析】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特征。

  14.×【解析】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部分,严格地讲,教材并不等同于教科书,教科书也不等同于课本。

  15.×【解析】教材一直是我国主要的课程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资源。

  四、情境分析题

  (一)1.A2.ABCD3.ABCD

  (二)1.B2.ABCD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强化巩固模拟卷】相关文章:

2016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卷08-12

2017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模拟试题卷及答案08-30

2017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冲刺巩固卷03-21

2016陕西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08-25

2016陕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题08-25

2017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证券市场》强化模拟题08-13

2017新疆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模拟真题08-24

2017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强化模拟题及答案08-11

2017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证券市场》强化模拟题及答案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