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分析

时间:2023-06-19 05:03:37 文婷 景观设计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分析(精选8篇)

  城市居住区水景景观的设计的研究 摘要:居住区内布置适宜的水景来提升居住区的质量是现代居住区最常见的设计手法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分析 篇1

  水景在提升住区环境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但目前住区水景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值得反思。因此,在水景营建过程中坚持生态性、整体性、可持续性和经济性等共通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探讨和创新新的路径及方法,才能创造出更美观、经济、适合的生态水景景观。

  一、在城市居住区中营造水景的原因

  1.人对水的亲近性

  喜爱水、亲近水是人的天性,傍水而居寄托着人们希望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愿望。平和的水常给人以宁静、轻松的感觉,流动的水则令人兴奋和激动。水多变的形态对人的感官刺激可以给人们带来无穷的趣味,为亲水住宅推波助澜。

  2.水的生态作用

  作为居住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水不仅能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感受,而且还有调节区域的温湿度、净化空气、吸尘降噪等功能。由于水的蒸发,可以使空气温度降低,增大空气的湿度;其次,水蒸气上升蒸发使得空气产生对流,形成自然通风换气;第三,水体中分子与空气分子相撞,能增加空气的负氧离子,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3.水具有拓展空间的功能

  园中水景、面积大的湖、沼、池,往往本身占着大面积的水域,在环境空间中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一方面,水虚无的形态弱化了空间的界限,使人的视线无限延伸,在感观上扩大了空间。另一方面,水本身无色但反射倒影,不但给水面丰富了水面的层次和色彩,还能使水面产生虚空间,产生开朗宽阔之感。

  4.居住区水景的经济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于居住区环境景观越来越重视,而水景设计作为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整个小区塑造良好地整体形象,从而提升小区价值。调查表明, 70%的购房者认为好的住宅区内一定要有优质的水景;在水景与朝向不可兼得时,有48%的购房者将水景放在首位。开发商也正是以这些为卖点,以致水景楼盘售价一般都较普通楼盘提高5%-10%。

  二、目前水景社区出现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各个城市中,水景住宅、水景居住区的建设已经发展为一股热潮,但设计上却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盲目建设,不因地制宜

  我国目前的'住区园林水景的设计绝大部分还是不合理的,许多设计师在对居住区进行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小区的周边环境,这样就使得许多水景住宅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一些开发商为了经济效益,不考虑环境条件,过分追求形式,生搬硬套各种风情。使整个景观完全失去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有悖于理水造景的理念。

  2 忽视居民的基本需求

  目前很多水景的设计为了迎合市场,急功近利,常常忽略它的功能却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而诸如垂钓、游戏、休憩场所和活动广场这类功能并没有受到重视,这些做法显然与 “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是相违背的。

  3 忽视生态水景环境的营造

  目前多数生态水景设计仅仅停留在浅层次阶段,大量采用混凝土、铺砖铺底和硬质驳岸,既生硬又难于亲水,不但阻断了水体的自然循环,还忽视了对水生植物生态环境的营造,破坏了原有水生动植物系统的生态环境。

  4 忽视后期管理,水体污染严重

  由于大部分居住小区内的水体为封闭水域,一般具有水域面积小、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低等特点,如果后期维护不善,造成大面积的水面干涸,反而影响整体美观;水质处理不善,成为蚊虫滋生的场所,甚至形成恶水,反而成为小区使用者的鸡肋,让居民苦不堪言。

  三.水景设计的基本原则

  居住区的水景设计虽因其地域环境,规模大小和类型等因素而各不相同,但都涉及一些共性问题,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观点值得设计者思考和借鉴。

  1)整体设计的原则:水景是居住区外部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风格、面貌应服从整个小区的统一规划,注意与区内建筑、环境要素取得整体上的协调。首先,水体景观的设计要根据基地的地形,地貌和地势,利用原有的水土资源合理安排不同类型的水系景观。其次,居住区水景设计要符合建筑风格、地域环境特征,来营造具有地方文脉特征的社区水景景观。第三,水景设计应该处理好建筑与水体之间的关系,重要的景观建筑可以与水景结合设计,构成居住区的视觉焦点,形成丰富而富有变化的空间景观。第四,住宅区的道路系统是观赏水景的动态的景观流线。所以景观设计中水体一定要与道路系统相协调,在保证交通流线的合理和流畅的基础上,处理景观的变化问题。

  2)以人为本原则:

  住宅中住户包括各年龄阶层的,具有不同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的人,他们是住宅环境的使用者,因此,他们的需求是设计师设计的前提。而水景作为居住区环境景观的一部分,设计时也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将对人性的关注融入到设计当中。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园林水景提供丰富的生态景观环境和生活、娱乐方式。同时,在园林水景的设计中,要注重亲水步道和亲水平台的设计。临水的步道或平台上,应该设置一些水榭、座椅等,提供人们一个休息与交谈的空间。

  3)生态和谐原则: 生态平衡也称“自然平衡”,是指在一定的动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各种对立因素通过相互制约、转化、补偿、交换等作用,达到一个人相对稳定的平衡阶段。要想营造生态的水景环境,首先,居住区水景要注意与所处地域及周围生态环境相融合,对居住区中原有的水土资源要尽量保护其自然形态,尽量保护和改善原有动植物生态环境。其次,水环境系统建设应做到整体、协调、自生和循环,将雨水收集系统、中水回用系统、景观水综合处理系统和绿地系统综合起来进行总体设计,建设集观赏、娱乐、污水处理、综合利用于一体的生态水景小区水循环利用系统。第三,水景驳岸应以生态驳岸为主,既有利于周边雨水的渗滤净化及水生植物的生态环境,也有利于营造自然亲切的水景环境。第四,为了近一步提高水体的水质和观赏性,还有必要在水体中合理的种植具有较强净化能力的水生植物(荷花、睡莲,菖蒲、芦苇、再力花、鸢尾、千屈菜等)和养殖适当的观赏鱼类及其他水生植物。

  4)资源节约原则: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珍惜水资源对我们尤为重要。因此,居住区水景的形式、规模确定应建立在认真评估水资源状况的基础上,除非环境中有丰沛的天然水源,水景应少而精,以点、线状水体为主。在缺水地区,水景设计要尽可能收集和利用当地降水资源,利用回收的雨水、中水做景观用水,尽可能减少外水补充来营造水景观。

  5)因地制宜原则:居住区水景在使用过程中都会遇到季节、气候变化。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南方雨水充沛,适宜进行水景设计;而北方降水少,冬季易结冰,大面积喷泉水景、人工瀑布跌水等难以维持正常运转。因此,水景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区、气候、季节因素,有条件时尽量引入天然江河、湖泊,与人工水体贯通,形成活水,循环用水,利用其水体自净作用,维护水景品质。

  6)经济可行性原则:居住区水景设计不仅与生态环境这些相关,同时与经济问题密切相关。开发商在建设初期只注重增加楼盘的卖点,一味强调美观,却忽视了建成后水体后期的维护和治理的问题。造成一些小区水景建成后,无力承担昂贵的维护费用,水景景观形同虚设,出现了造得起,用不起的现象。因此,水景设计设置应考虑消费者承受能力,不可盲目跟风。对价格定位不高的小区,设小型水景如喷水池、小瀑布等可降低长期成本。同时还应大力提倡利用雨水,中水,坚持可持续发展与合理利用水资源。

  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分析 篇2

  1、生态居住小区内涵及其特点

  生态小区是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住区。生态小区与传统小区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特点:和谐性的生态小区内自然与人共生,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自然融于小区,小区融于自然;同时,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呈现出繁荣、生机和活力。

  2、研究理论基础

  2.1生态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可持续发展:它要求经济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保证以可持续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发展需要节制,不出现不可持续的结果,保护与利用要合理地结合,对环境资源的预防应该重于治理。

  2.2循环经济理论。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3、我国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现存问题

  (1)小区绿化空间未充分利用,如有的小区底层架空很少采用植物,大部分为硬质材料。植物设计大多考虑视觉观赏效果,未重视植物对居住小区生态气候的调节;(2)忽视原环境中有价值的环境因素,如水体、生物种类、地形地貌、忽视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利用,重人工环境,轻自然环境等;缺乏对原有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利用,如许多居住区的设计基本上是铲平基地再建造,人工痕迹过重;(3)居住区景观环境建设中常常使用传统的铺装材料,较少采用环保材料,造成资源的浪费,对构筑生态系统无益。

  4、生态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策略

  4.1提升小区绿化空间。(1)利用架空的底层空间进行绿化,主要采用耐阴性植物,使得底层空间与居住区周围的环境绿化相融合;(2)充分利用小区停车场,改变原有的满水泥铺装形式和封闭的停车棚的停车场,转化为由草坪砖结合花、灌、乔多层次绿化的开放型空间;(3)采用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在生态小区中利用屋顶、阳台、建筑外墙、小区围墙等地方进行绿化,提升小区的生态效益,增加绿化效果。

  4.2提高植物的生态效益。根据研究表明,城市最佳生态效益结构为乔木+灌木+草(含地被、绿篱),比例为乔木:灌木:草=1:6:20,这种种植结构可创造最佳生态效益。因此在居住区绿化中应提倡种植乔木,适当设置疏林草地,慎用大草坪,植物配植以乔木为主,结合地形,乔、灌、草结合,运用复式立体绿化,确保绿化综合效果。同时增加香花树种和果树,考虑植物的生长速度。

  4.3充分利用原有资源。(1)充分利用地形、因势利导形成景观,如可利用山体形成主景,结合自然式的绿化,形成富有特色的景致;(2)尽量保留了原有的自然植物景观,并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在利用原有植物景观时适当的加以补充和丰富植物种类和层次,增强观赏效果;(3)利用现状水体,特别是大面积的自然水体,如可将原有水体设计成人工湖面,采用生态化的设计方式,结合水生植物和观赏鱼类,形成观赏价值高的水景观。

  4.4使用生态铺装材料。(1)透水砖铺地。透水砖的主要生产工艺是将煤矸石、废陶瓷、长石、高岭土、黏土等颗粒状物与结合剂拌合,压制成型再进行高温煅烧而成具有多孔的砖,其材料强度高、耐磨性好。透水砖的铺装小雨没有径流,大雨一般截留量为总降雨量的35%—45%,同时,减少了同等数量的自来水灌溉,节约了水源,蓄养了地下水源,保持土层含水量,使空气中维持一定的湿润度,起到良好的气候调节功能;(2)嵌草铺装。多为天然石材经人工开采成几何形状或不规则形状,在铺砌时留有一定间隙种植草皮的路面。由于块材有大有小、形状各异、就形成了千变万化风格各异的嵌草路面;(3)植草砖。一般用于休闲广场和停车场中,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可植草的空隙,又具有一定强度的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由于强度与平整度不够不宜作为机动车道或人行道。

  4.5废弃物的再利用。(1)铺地中的废弃物利用。利用生产中的废弃物作为小区的铺地,如玻璃碎片、玻璃球、遗弃的铁路枕木,可可果壳、树皮或木材碎片、椰子壳、甚至是废钢材。在设计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色彩和体量的玻璃球和卵石拼出抽象的图,增加装饰效果的同时也满足通行、休闲的使用要求;(2)小品和活动设施中的废弃物利用。小品和活动设施形式多样。其中,废弃轮胎已使用得较为成熟,在景观设计师是约翰·莱利设计的波摩那再生研究中心的庭园中被大胆使用,将轮胎用作护坡和植物花草种植坛,并产生优美的视觉效果。此外,在小区小品设计中,还可将废旧铁片、铜片再制作成景观小品,也可将废弃的干枯木材作为富有自然趣味的坐凳,这些种种废弃物的再利用都需要设计者不断的挖掘和探索。

  5、结语

  生态居住小区是一种小区规划新理念,是未来城市追求的远景目标,也是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之路,将成为可持续城市理想休憩乐园和未来小区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相信,随着生态小区的不断探索发展,生态小区的景观设计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分析 篇3

  1.绿色建筑理念与景观设计的融合

  现阶段,许多居住区在进行室外景观设计时,过度追求装饰性元素的表达,频繁使用喷泉、雕塑、亭台等设计要素,这其实是对景观设计的一种误解,背离了景观设计追求生态、自然的本质。绿色景观设计在内容及形式上应当体现出民族性、地方性,并且要坚持简单、朴素的原则。就这一点而言,景观设计与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是不谋而合的,采用绿色、生态化的景观设计,对于绿色建筑本身的推广和应用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绿色建筑体系下的景观设计一般包括对原有地形地貌的利用,对原始空间关系的处理,使之与居住区总体建筑风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保证建筑环境舒适度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原有的生态自然环境,因势筑园,就势造景,通过较少的投入,简易的工艺,乡土化的树种来实现局部的景观改造,且尽可能避免化石能源的使用,在保证绿色、节能、环保的同时,取得较为出色的景观效果。

  2.绿色建筑视域下的景观设计策略

  2.1合理规划地下空间

  合理规划地下空间,将景观设计的消极要素转移至地下,从而为地上空间的设计规划奠定基础。居住区内的主要噪声源是中水处理站和泵房,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可通过建造地下泵房和地下换热站的方式将这类设备转移至地下,达到控制居住区噪音、节约地上空间的效果。居住区规划中考虑设置地下室,同时在通风、消防、防渗等方面处理好地下室与地面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能为住户的生活提供便利,也能够有效地节约地上空间。建造地下车库,可以将车库的出入口、采光通风口同居住区内的园林小品相结合,使之看起来协调自然,不影响整体的景观效果。

  2.2设置生态停车场

  首先,对居住区外围环道外侧以及楼间位置加以利用,设置生态停车位,既缓解了住户停车难的问题,又节约了用地,而且还很好地实现了居住区整体环境的协调。其次,充分利用楼间消极空间设置半地下车库,并对上部加以绿化,这样不但可以起到节约用地、平衡土方的功效,还能提高居住区的整体绿化率,使居住区环境得到进一步的美化。

  2.3应用透水地面技术

  对于居住区内主干道可以用沥青混凝土进行铺设,对于人行步道、园路等道路可用透水性能较好的水泥砖铺设,对地面停车场,全部以植草砖铺设,打造生态停车位。通过透水地面技术的应用,提高居住区地面的透水能力,增强居住区地面的生态调节能力。

  2.4人性化的道路系统

  在布局道路系统时,要充分考虑消防、生活及观景的需要。居住区道路系统由车行道和园路组成,可以根据各自的功能分区,将两者合理搭配,组成环形路网结构,既确保了交通的快捷通畅,又为消防工作的开展提供方便。对于车行道,首先要符合消防设计的有关标准,确保主干道路和环形道路都达到一定宽度。对于园路,其内部游步道的宽度以1.5~2.5m为宜,与此同时,还应该设置残疾人专用坡。在功能不同的道路区段设置不同的装饰铺设,路面铺设要尽可能使用本地常见的材质,如卵石、水泥砖等,此外还可使用炉渣、粉煤灰等为原料制成的免烧砖,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材料造价,还实现了材料的'循环利用,提高了道路景观的绿色环保性。

  2.5节水设计

  一是设置雨水回收装置,将所采集的雨水送入一体化水处理中心,然后统一回收利用。二是通过景观水池实施雨水调蓄,以控制多雨天气时的地面峰值径流,缓解排水负担。对于超出调蓄、渗透能力的雨水,可使其溢流汇入市政雨水管网。三是将中水回用和雨水回用系统加以整合,利用非传统水源进行冲厕、路面浇洒和绿化浇灌,在整合两种水回收系统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中水和雨水要分开处理,两者不能共用一个清水池;②在利用非传统水源时,要制定严密的水安全保护措施,以防止其破坏周边环境或危害人体健康。在绿化浇灌中,可采用喷灌与微灌,最好能够辅以园林压力补偿滴灌系统,滴头应采用双出口,避免发生倒吸。根据不同植物对水量的不同需求,应选用不同类型的喷头,如乔木和灌木的需水量较大,比较适合采用涌泉式喷头,而对于草坪花卉等,应该使用旋转式微喷头,同时辅以地插,注意所采用的喷头应具备起始角记忆功能,确保喷灌时不会干扰道路的正常通行。

  2.6照明系统

  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居住区中心区域的庭院灯及草坪灯以太阳能灯具替代传统光源,通过光伏发电提供景观照明,中心区以外的庭院灯则使用节能灯。此外,居住区内的庭院灯可以通过多头分回路予以控制,既保证其使用功能,又不对人们的生活起居造成干扰,同时还起到了节能功效。

  2.7种植设计

  景观植被应以绿色为主,主要采用乡土树种,并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予以搭配,同时要注意结合不同景点的景观特征,实施专题种植设计。对于居住区换热站换气口、消防水池通气口等区域,可利用植物加以遮挡,达到环境美化效果。在树种选择方面,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风景特色,对不同色彩、类型、高度的树种进行合理搭配,构造集“点、线、面”于一体的绿化植被系统,用不同的植物点缀不同的活动空间,满足不同的观景需求,为人们营造一个兼具舒适性和观赏性的生活空间。

  3.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景观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绿色建筑体系下的绿色景观设计已经成为未来景观设计发展的大方向,对营造优美、舒适、生态的现代城市景观具有重要作用。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对绿色景观设计的研究,在节能、节水、节地等方面体现绿色建筑理念的有关要求,使城市景观设计脱离喧嚣与浮躁,回归自然、生态的本质。

  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分析 篇4

  一、现代景观审美独特性

  科学技术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促进人们对环境认识的觉醒,景观设计强调公众的参与性,审美主体已由少数人向大众化转变;西方艺术观念的引入,景观审美情趣与审美思维发生了转变,审美意识呈现多元化趋势。同时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高度重视,形成了景观设计的全局意识;而对环境功能、经济、形式的关注,要求景观设计作品既具备功能性、经济性、科学性,同时要求符合现代审美需求。总之,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在历史延续性基础上,从空间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视觉环境的角度力求建造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居住环境。

  二、山水画艺术特点分析

  山水画的自然环境观。山水画崇尚自然,重视自然生态观。“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山水画家对自然山水一直抱着亲和的态度,他们积极投入自然的怀抱,渴望与自然能够融为一体。山水画的意境塑造。技法是画家情感表达的手段,而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或雄奇幽静,或空灵淡泊。山水画利用散点透视、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等构图手法,让画面最大限度地展现时空境象,解决了由于造型艺术的瞬间性和静态感所带来的局限。这种意境既是画境,又是景观设计中的精神空间。山水画的创意构图。山水画以步移景异的欣赏习惯处理构图,采取散点透视展现画卷的视野,这样可以让人看得全面、看得深远、看得精细,同时也具有可观、可行、可游、可居的视觉感受。山水画的空间处理。山水画空间并非是单纯视觉空间,而是由视觉探寻引向空间的精神体验,也就是通过画境中的可观、可行、可游和可居的心理模拟,引导人们对宇宙人生之道的精神领悟和理想追求。山水画的文化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造就了山水画独特的审美内涵。纵观历史,文人墨客大多通过寄情于山水抒发情感,这一点不仅体现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一畦杞菊为供具,满壁江山作卧游”的圣人情趣,更体现了山水画的精神蕴含。

  三、居住区山水意境的营造

  1.居住区山水意境表现

  意境最早见于佛经,是自我对客观的领悟。山水画的意境是作者哲学观、美学观在画面中的体现,受儒家、道家、禅宗的影响,不同的画面体现的人格与精神意志不同。他们利用墨的皴、擦、点、染,笔锋的转、折、顿、挫,使画面呈现出枯、润、浓、淡等多种形式变化,实现画面意境的表达。利用“置陈布势”“经营位置”表达山水画的艺术形式美。对于居住区景观的意境营造来说,首先,对设计师的审美思想与文化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设计者的人格特质与精神意志直接影响着方案构思、立意和风格。设计师主体意识的表达以及对构图、布局、意象的安排,充分体现自己对环境、对文脉的理解,也是建构人性化、个性化居住环境的保障。其次,居住区景观需要的是生态、健康、开敞的空间效果。山水画创作讲究“意在笔先”,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挖掘场地的文化品质与格调,做到胸有成竹,然后利用植物、石材、水体等自然要素营造环境,做到有目的、有感情地进行设计,这样既能够充分表达设计的主题,也更能表现“回归自然”的意境。最后,山水画的章法布局讲究起、承、转、合,疏密相间,虚实相生,留白等,体现了画家对画面的整体把控能力,也在画面中营造了内敛、含蓄的视觉感受。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构图不仅要符合居住区的功能、绿化率要求,更要按照形式美法则来布局,应依据道路级别将场地划分为不同用途、不同风格的空间,或采用规则式以表现秩序之感,或采用自由式以表现含蓄之美,尽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造一个可居、可赏、可游的外部空间,诱发人们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应,满足人们物质精神需求。

  2.居住区山水意境营造方法

  (1)植物造景植物是山水画景物构成要素之一,常用松、柳、枫、竹、芭蕉等。山水画非常注重植物的配置。常利用植物不同的体态、高低、花色、叶形、进行疏密安排,形成不同的视觉和心理体验。同时善于运用植物的寓意象征人的'品格与精神,寄托了画家疏远污浊、洁身自好的品格追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也应根据植物不同的审美功能与形态特征,营造居住区的山水意境。以乔木、灌木、花卉为主体,结合山石、绿地、水体等构建立体绿化空间,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多维度的景观效果,让居住者的视线在游憩时可以得到空间的延伸,带来意境的想象。

  (2)叠山理水山水画以巧妙安排山石与水,体现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绘画宗旨。在现代居住区环境营造中,叠山理水对山水意境的营造同样有着巨大的作用。山水画中利用皴、擦、点、染等画法,表现山石的质感、色彩及在画面中的位置关系,景观设计中则利用太湖石、石笋石、卵石、木化石、碎石等不同石料结合地形营造山石意象,在借景、对景、障景、露景等多种传统组景手法的运用中,做到有景、有境。叠山理水是为造就“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意境,无水不成景。水在中国传统以及现代山水画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水的动可以表达激昂高亢、玲珑婉转,水的静能够体现晶莹剔透、水雾袅袅。水作为辅景,增加画面整体性,连贯性,灵动性,使画面内容更加丰富;水作为主景,表现了画面的气势磅礴,恢宏大气。在当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高差、坡道、转弯、阻碍等形成溪流、漫流、叠流等有趣的水形,可以利用山石孔洞、假山、陡崖表现洪流跌落、雪浪翻滚的壮美景观,还可以借鉴山水画中的“留白”,形成一汪静水,将水榭、山石、花草倒映其中,增加景物的层次美。

  (3)空间韵律山水画空间既能表达出静的空间艺术,同样可以展现动态的时空转换,它是一个叠加的往复循环,同样节奏与韵味的笔墨构成可以在同一个平面里不停地出现,构置一种和谐有序的秩序感,表达画家对精神世界不可遏止的追求。居住区景观设计在平面布局上,应做到景观节点间如绘画般起承转合,利用“收放”与“开合”的对比,做到主景突出、客景烘托。同时合理设计交通路线,做到步移景异,错落有致,既满足人们对景观美的感受,还要满足良好的通达性。居住区山水意境的营造应注重自然景观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例如空间的转折、起伏、相聚、相离都应满足自然景观的生长逻辑,人“游”于空间时要有“情理之内,意料之外”的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在居住区景观中以空间韵律来体现,满足中国传统的审美原则和文化精神,是中国画理想人居环境在当代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延续。

  (4)色彩写意山水画朴素、淡雅的色彩美学观影响力中国古典园林的主体色调,无论从哪个角度,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山石、植物等都是一幅幅水墨淡彩的图画。居住区山水意境的色彩配置,应从整体色调上把握,做到用色精简、雅致。景观建构物以及设施小品的用色,应与主色调协调统一;植物的搭配应做到四季景致不同;同时要避免因工业化生产,造就千篇一律的景观视觉。传统造园中的材料,如瓦片、青砖、卵石、方砖、碎石等材质是营造山水意境的重要材料,适当选择利用,更能体现回归自然的空间意境。

  四、小结

  中国山水画凝聚了华夏民族丰富的智慧与感情,山水画的自然环境观、形式意境、构图方法、氛围营造对现代居住区景观都有很好的启示与借鉴作用。居住区景观设计应领会其精髓,结合自身的地域、文化和历史特色,探索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保持中华民族的优良艺术传统。

  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分析 篇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混凝土建筑林立,城市产生热岛效应,市民很少能够看到蓝天白云,与自然环境的接触减少。人们迫切希望改善居住环境,接近和融入大自然。因此,居住区景观设计已成为广大居民和众多房地产开发者们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居民希望能居住在舒适、安全、生态的环境中,但在实际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改进目前居住区环境建设中的问题,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高品质的需求,既是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

  一、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强调形式,忽视景观功能性

  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一些设计过于强调景观的外在形式,忽视其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忽视人的需要和感受。例如,目前水景已成为小区环境景观的重点,有的开发商要求建设大面积的水景。水景虽会带来活力,但其运用应恰到好处,不能求大、求多,否则会产生不良的负作用。水面过大,占用居民活动面积。而且由于蒸发、渗漏、卫生清洁,需要经常补水、换水,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增加物业管理的难度和费用。在材料的运用上,一些设计者为追求形式上的构图、近期效果,大量使用自然树木,导致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而且由于树木在短期内不易恢复,生态效果和观赏效果都达不到要求。此外,过多运用镜面花岗石、火烧板等,镜面花岗石不防滑,雨天会给居民造成伤害,而且不透水,对地面排水、周围植物的生长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还会增加建设费用。

  (二)强调硬质景观,忽视软质景观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不仅要注重特色和效果,更要注重环境的生态性。现在很多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为了达到新颖、突出、快速见效的目的,过多强调硬质景观的建设,如设置大面积铺装,过多的喷泉水池、雕塑小品、亭台建筑等,大大缩小了绿地面积,忽视了绿色植物的生态功能特点和景观特色,无法营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缺少富有季相变化、色彩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同时,也会造成建设经费上的不合理现象。

  (三)简单模仿,忽视景观的本土特色

  目前,许多居住区景观设计忽视了住区所在地的地域特征,包括住区内外的自然环境特征,体现地方特色的乡土植物,长期形成和积淀的传统民风、民俗特征,历史文化遗迹等人文景观特征。比如在居住区建设中,常出现大动土方的现象,不论现状条件如何,先挖山填水,再在平地上创造人工地形,没有因地制宜地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一些设计师对基地的传统文化内涵没有很好地挖掘和利用,只是简单照搬国外的设计。在植物选择上,未考虑其生长习性,只顾引进一些新奇的植物,对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的乡土树种运用较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使居住区环境景观缺乏地域特征和本土特色。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改进的措施与对策

  (一)因地制宜的利用现状条件进行设计布局

  首先,应考虑基地内原有形态,充分利用原有自然地形进行布局设计,因地制宜。其中,包括山水地形的处理、水体的设计、绿地及活动场地的布置、景观建筑、小品的点缀等。如南京五台花园即利用小区原有的陡坎设计成叠水喷泉。其次,考虑利用居住区外部的自然景观资源。考虑人与环境的融合,建筑与景观的融合,留出通透的观景视线,将周围优美的.景物收入到居住区中,小区内外遥相呼应,创造宜人的自然山水景观,如南京宝船听涛小区即借外部宝船遗址公园景观。

  (二)以人为本,创造多样的景观空间,满足各类居民的需求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要考虑到居民的心理感受和行为习惯,做到以人为本。具体表现在活动场地和交往空间的设置、休憩设施的尺度等方面,使居民在活动休憩时更加舒适、方便,创造一个亲切、优美、便捷的居住环境。绿色活动空间的创造,应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居民活动的需要。活动空间的总体布局,在空间类型及功能方面应做到动静结合、相互搭配,将公共活动的开放空间和个别交往的私密空间相结合,形成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和闭合空间互相穿插并存的布置形式。

  (三)利用居住区的人文条件,突出其地方特色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根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充分突出居住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充分利用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的乡土树种,体现本土特色。对住区的历史文化、人文古迹应该深入地挖掘,以凸现基地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积淀,突出小区的地方特色,使居民在住家附近就能感受到当地的文化与传统。

  (四)建设节约型园林,考虑建设与管理成本

  目前,全社会正在建设“两型社会”。“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在于节约资源,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以环境代价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在于生态低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反映到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就要在满足居民生理心理需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约资源、降低造价。同时,还要考虑到后期的管理和运行。节约成本应从几个方面考虑:在平面布局上,水面的设计要大小适中,既要满足景观需要,又要注意节约建设和管理成本;在竖向设计上,要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尽量少动土方,节约造价;在土建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性价比高的材料,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生态环保性等;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乡土树种,推广当地草种,树木规格不宜过大,要给植物一个自然生长空间和过程,提高植被成活率,减少对大环境生态的破坏。

  (五)建设生态型园林,创造多样性植物景观

  要提高居住区的景观效果和环境质量,应该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不但可以美化环境,还能起到降温、遮阳、隔噪、净化空气、改善小气候等作用。通过对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等植物的配置,形成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体现出植物的生态性环境效应。所谓植物多样性,就是要建筑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其中有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和景观层次的多样性。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根据各种植物不同的生长习性,营建以乔木为主、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的复式结构植物群落,形成植物群落自然的生态布局。既能增加居住区环境的绿量、提高植物的生态效果,又能满足植物造景的需要。在植物选择上,应遵循和顺应植物演替规律,采用生长习性、形态等有较大差异的植物品种进行配植,避免种间的直接竞争。例如,疏林植物群落的配置可以利用林下耐荫植物资源,乔木与草地之间的生态空间满足了林下植被对光照、水分、养分的要求,并增添了林下层次。要注重适地适树,选择乡土树种,突出居住区景观的地方特色。对于同种植物,其规格的选择应大小结合,为植物群落的生长发展和自然演替留有一定的空间。在植物种植上,密度不应过大,应留出一定的林间隙地,改善幼树的生长环境,增加光照和养分的供给,创造健康的能进行自我更替和演化的稳定的自然生态植物群落。此外,可以增加立体绿化形式,这是一种不占用绿地的种植方式,包括外墙绿化、屋顶绿化、棚架绿化、阳台及窗台绿化等。不仅能增加居住区的绿化面积,还能改善居住区的小气候。

  结语

  景观环境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而景观设计师的目标,就是要为居民创造经济上合理,生活上舒适、安全、方便、卫生的居住环境,以满足居民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需求。

  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分析 篇6

  一、居住区景观构成

  景观的使用几乎渗透到了居住区环境的各个角落,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景观设计的要点。

  绿化

  绿化是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过往,居住区的绿化往往是沿河、沿路“一枝桃花一枝柳”,满足于“披上绿化不见黄土”的低层次阶段,没有多大特色和艺术性。现代居住区的园艺绿化呈现几种趋势:(1)种植绿化乔、灌、花、草结合,马尼拉、火凤凰等草类地被植物塑造了绿茵盎然的植物背景,点缀具有观赏性的高大乔木如香樟、玉兰、棕榈、银杏等,以及丛栽的球状灌木和颜色鲜艳的花卉,高低错落、远近分明、疏密有致,绿化景观层次丰富;(2)种植绿化平面与立体结合,居住区绿化已从水平方向转向水平和垂直相结合,根据绿化位置不同,垂直绿化可分为围墙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悬挂绿化、攀爬绿化等;(3)种植绿化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形成绿点、绿带、绿廊、绿坡、绿面、绿窗等绿色景观,同时讲究和硬质景观的结合使用,也注意绿化的维护和保养。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居住区绿化的内涵。

  道路

  道路是居住区的构成框架,一方面它起到了疏导居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功能,另一方面,好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构成居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按使用功能划分,居住区道路一般分为车行道和宅间人行道;按铺装材质划分,居住区道路又可分为混凝土路、沥青路以及各种石材仿石材铺装路等等。居住区道路尤其是宅间路,其往往和路牙、路边的块石、休闲坐椅、植物配置、灯具等,共同构成居住区最基本的景观线。因此,在进行居住区道路设计时,我们有必要对道路的平曲线、竖曲线、宽窄和分幅、铺装材质、绿化装饰等进行综合考虑,以赋予道路美的形式。如区内干路可能较为顺直,由混凝土、沥青等耐压材料铺装;而宅间路则富于变化,由石板、装饰混凝土、卵石等自然和类自然材料铺装而成。

  驳岸

  河道驳岸起到防洪泻洪,防护堤岸的作用。在硬质景观设计中如能巧妙地在驳岸的形式、材质上做文章,通过河道的宽窄和形态控制水流速度,制造急流、缓流、静水,形成动静结合、错落有致,自然与人工交融的水景,再辅以灯光、喷泉、绿化、栏杆等装饰,则可形成区内多视线、全天候的标志景观。如苏州“世纪花园”河道卵石加块石河堤边竖立一尊青铜雕“饮水母子马”,景象和谐而静谧。

  铺地

  广场铺地在居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它的地坪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目前在居住区中铺地材料有几种,如:广场砖、石材、混凝土砌块、装饰混凝土、卵石、木材等等。优秀的硬地铺装往往别具匠心,极富装饰美感。如某小区中的装饰混凝土广场中嵌入孩童脚印,具有强烈的方向感和趣味性。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园林中源于日本的“枯山水”手法,用石英砂、鹅卵石、块石等营造类似溪水的形象,颇具写意韵味,是一种较新的铺装手法。

  小品

  小品在居住区硬质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小区的标识。

  (1)雕塑小品。雕塑小品又可分为抽象雕塑和具象雕塑,使用的材料有石雕、钢雕、铜雕、木雕、玻璃钢雕。雕塑设计要同基地环境和居住区风格主题相协调,优秀的雕塑小品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活跃空间气氛的功效。同样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广为使用的“情景雕塑”,表现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动人的一瞬,耐人寻味。苏州“名都花园”活动广场中设计的三块屏风钢板,上面镂刻着百家姓,太阳光影的作用在地面映射出黑白字迹,宛如一幅书法作品,孩童在大人带领下寻找自己的姓氏,雕塑小品发挥了良好的景观效果。又如苏州安居工程“新升新苑”入口“年年有余”抽象雕塑,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安康生活的美好心愿,贴切“安居乐业”的主题。

  (2)园艺小品。园艺小品是构成绿化景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苏州古典园林中,芭蕉、太湖石、花窗、石桌椅、楹联、曲径小桥等,是古典园艺的构成元素。当今的居住区园艺绿化中,园艺小品则更趋向多样化,一堵景墙、一座小亭、一片旱池、一处花架、一堆块石、一个花盆、一张充满现代韵味的座椅,都可成为现代园艺中绝妙的配景,其中有的是供观赏的装饰品,有的则是供休闲使用的“小区家具”。

  (3)设施小品。在居住区中有许多方便人们使用的公共设施,如路灯、指示牌、信报箱、垃圾桶、公告栏、单元牌、电话亭、自行车棚等等。比如居住区灯具就有路灯、广场灯、草坪灯、门灯、泛射灯、建筑轮廓灯、广告霓虹灯等,仅路灯又有主干道灯和庭院灯之分。这些灯具的造型日趋美观精致,还可和悬挂花篮以及旗帜结合成为居住区精美的点缀品。上述小品如经过精心设计也能成为居住区环境中的闪光点,体现出“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设计。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新趋势

  近年来,房地产经营理念发生变化,概念地产(主题地产)开始出现,如景观主题地产、环保主题地产、文化主题地产、休闲主题地产、智能主题地产等,房地产营销从单纯的卖楼盘转向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纵观楼市的风云变幻,我们发现景观是永恒的主题。与传统相比,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如杭州的“白荡海人家”、“江南山水”,苏州“锦华苑”、“佳安别院”等居住区无一不是在传统文化中深入挖掘,从而开发出兼具历史感和时尚感的纯正的中国风格的作品。

  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如大面积的观赏草坪、模纹花坛、规则对称的路网、罗马柱廊、欧式线脚、喷泉、欧式雕像等。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为人所用。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又一趋势。

  三、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探析

  规划设计过程

  为了创造出具有高品质和丰富美学内涵的居住区景观,在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硬软景观要注意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统一。值得指出的是,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景观基本上是建筑设计领域的事,又往往由园林绿化的设计师来完成绿化植物的配景,这种模式虽然能发挥专业化的优势,但若得不到沟通就会割裂建筑、景观、园艺的密切关系,带来建筑与景观设计上的不协调。美国设计纽约中央公园的“景观之父”阿姆斯德(Flederic Law Olmstead)于1957年首倡“景观建筑(Landscape Architecture)”概念,此后,景观建筑成为专业的研究对象。这些年,境外事务所参与居住区规划设计时也带来这一概念。其最大特点就是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之初即对居住区整体风格进行策划与构思,对居住区的环境景观作专题研究,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这样从一开始就把握住硬质景观的设计要点。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之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使景观设计的风格能融化在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因此景观设计应是发展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

  规划设计原则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空间组织立意原则

  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当然,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诸如对景、轴线、节点、路径、视觉走廊、空间的开合等,都是通用的 。同时,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如公共空间为居住区居民服务,景观设计要追求开阔、大方、闲适的效果;私密空间为居住在一定区域的住户服务,景观设计则须体现幽静、浪漫、温馨的意旨。

  2.体现地方特征原则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如青岛,“碧水蓝天白墙红瓦”体现了滨海城市的特色;海口“椰风海韵”则是一派南国风情;重庆,错落有致那应是山地城市的特点;而苏州,“小桥流水”则是江南水乡的韵致了。同时居住区景观还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3.使用现代材料原则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

  (1)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

  (2)复合材料的使用

  (3)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

  (4)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

  (5)重视色彩的表现

  (6)DIY(Do It 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游戏材料等。当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好的设计在建成后因维护不方便而逐渐遭到破坏,因此,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

  4.点线面相结合原则

  环境景观中的点,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精彩所在,这些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点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在居住区的入口或中心等地区,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面是全居住区中景观汇集的高潮。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系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传统空间布局手法已很难形成有创意的景观空间,必须将人与景观有机融合,从而构筑全新的空间网络:

  (1)亲地空间,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

  (2)亲水空间,居住区硬质景观要充分挖掘水的内涵,体现东方理水文化,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

  (3)亲绿空间,硬软景观应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绿色环境。

  (4)亲子空间,居住区中要充分考虑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培养儿童友爱、合作、冒险的精神。

  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分析 篇7

  历经百年,时至今日,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已扩展得越发广泛。时空范围上,从数万平方公里的旅游区域发展到规划数百万平方的城市广场、公园、居住小区景观环境;项目内容上,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旅游度假区策划规划、主题公园规划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滨水地带规划设计;项目性质上,从自然原始景观的保留到人工生态的再造,从传统文化的发掘到现代精神的追求,从基于理性的解析重构到基于浪漫的随心所欲,从基于工程技术的计算论证到基于文学艺术的灵感顿悟。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概念与原则

  1、景观设计的概念

  景观设计是开发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在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开始时,就把握住景观的设计要点。

  2、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1) 科学利用资源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当然,特定地段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以后运行维护的方便。

  (2) 因地制宜的原则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所在地的自然特色。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3) 生态设计原则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人文原则是从精神文化的角度去把握景观的内涵特征:居住区景观设计提出和演绎了自然环境、建筑风格、社会风尚、生活方式、文化心理、审美情趣、民俗传统、宗教信仰等要素,在居住区景观设计时除了选景、造景、移景、借景等自然景观之外,还应将人文景观吸收进来,从空间形态、尺度、界面的色彩、细部表达来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让优美的景观与浓郁的地域文化、地方美学有机统一,和谐共生。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人文特色就是在解析了传统因素之后上升到又一个新的层次去阐释和建构的。仅有人文特色是远远不够的,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亦是人的本性,也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4)“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是居住区环境设计中最基本原则。人是居住区的主体,人的习惯、行为、性格、偏好等决定了对景观环境空间的选择,只有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的需求,才能使居住区活力得以再生,要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景观设计之中,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以及社会关系与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始终坚定环境景观的建构是服务于人、取悦于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舒适性原则正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着重体现居民视觉上的感受,让其体验轻松、安逸的居住生活。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素

  1、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作用

  植物以其优美的姿态,鲜明的色彩和旺盛的生命力极大的丰富和美化着自然环境,并有制氧、滤尘、遮阳、挡风、灭菌、防噪声、调节温度和湿度等作用。据有关数据表明:“一棵树龄为50年的大树,50年可以生产价值为三万一千二百五十美元的氧气,对于防止大气污染所创造的价值约为六万二千五百美元。”某些花卉的香气还可以兴奋人的大脑神经、松弛人的紧张状态。植物分为乔木、灌木、花卉和草皮、藤蔓等。每一种植物在环境设计中所担当的.角色各不相同。乔木是植物景观的骨干,以遮荫、观赏为主,灌木用以丰富树冠层次,同时树篱可起到景物间的联接、过渡、围合的作用,是植物景观中的重要协调因素。花卉是植物景观中色彩与造型的活跃因素。草皮是底色,是联系各种景色的铺垫因素。

  2、水景在景观设计中作用

  休闲水景:目的是给人一种心理安慰,往往以静为主。在居住区多作为游泳池和戏水池。水池造型多样,是既可玩耍又可观赏的水体。居住水景:与休闲水景不同的是,它仅仅服务于拥有者,例如一个家庭.这种水景严格区分于自然水景,人工设计意味明显。如儿童戏耍、私家小院以及房前屋后与路径相关联的局部水景。自然水景:临水人家、湖畔雅居、水岸人家等这类居住区环境周边的水景,这类水景决定着居住区建筑的性质和拥有这类水景的人的生活质量。

  3、建筑小品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小品在景观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体量不在于大或小,而在于一方面要体现本身功能外,还对环境的点缀作用。根据功能,可分为五种:一是建筑部位艺术化小品,如室外楼梯、走廊等。二是室外工程艺术化小品,如出入口、挡土墙等。三是公共设施小品,如垃圾箱、路灯、指示牌等。四是活动设施小品,如儿童游戏设施、休息亭等。五是艺术小品,如艺术灯座、雕塑等。前三类设施无论在建筑主体还是景观环境中,多数只起到次要作用,但若设计不当,会起负面作用。设计时,应在满足其功能的前提下,造型、材料可灵活多变,使其更好的融入在环境中,增加景观的趣味性、观赏性,丰富空间层次。

  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分析 篇8

  一、居住区景观设计

  (一)设计思路

  以人为本,体现生态性、舒适性、参与性,营造居民生活环境,反映现代人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愿景。按照现代人对物质和精神需求,合理配置功能,力求满足人本要求,创造一个感性的、可观可游的园林景观环境。

  (二)设计原则

  1、人性化原则

  环境设计要按照居住者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体现人本效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提倡居民参与意识,追求环境的舒适性、多样性,实现对居民的不同需要的满足。

  2、协调性原则

  小区的景观设计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与主体建筑相协调,充分利用规划设计手段,将住宅、道路、绿化、公建配套、市政配套等在用地范围内进行精心合理的布置和组合,创造有序流动的小区空间系列。

  3、整体性原则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灵魂”是居住小区的整体性。通过整个小区的空间组织、住宅建筑群体布置、小区的整体色彩、绿化布局等,构造小区的整体形象。另外,彼此间的协调也要加以保证,形成有变化、有韵律、疏密有致的居住空间。

  (三)规划布局与功能分区

  规划场地为长条形,总体布局采用组团式布局,以游步道串联,形成大核心,小组团的景观布局结构,使每栋住宅楼的居民都享有均好的景观环境。

  1、主要景观节点

  在两个组团之间形成主要节点,为人群集中的区域,以无视觉障碍的大形铺装为主,可以体现出小区内的'地形开阔、清新,使人入目一新的感觉。布置休息座椅、景观亭、大型景观树木等,营造热闹、闲适的生活环境;结合茵绿的草地,色彩缤纷的上层中型乔木,中层有观花小乔木及灌木,低层配以高贵的龙舌兰等,使整个节点广场显得高端、大气。

  2、小组团

  以宅旁、楼间绿地空间为载体,就近布置儿童活动场地、运动场地、休闲场地等功能区,与主体建筑相结合,形成小组团,满足组团内居民的休闲活动需求。

  3、消防扑救场地

  消防扑救场地占用了较大区域,是不可缺少的功能区,为使其与景观环境相融合,需对其进行了景观化处理。一是铺装材料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既丰富了地面色彩,又具有良好的生态效果。二是在场地内喷涂趣味图案,如儿童跳房子游戏图案、猫抓老鼠游戏图案、迷宫图案等,在不影响消防功能的前提下,赋予场地休闲活动功能。

  4、大面积生态绿化区

  植物以常绿乔木、观花灌木、地被为主要搭配方式,营造层次感强的生态景观。芳香树种可采用白玉兰、桂花、含笑等;观花树种可采用美丽异木棉、大花紫薇、细叶紫薇、火焰花、黄槐、鸡蛋花等;球形树种可采用黄金榕、石楠、山茶等;棕榈科可采用蒲葵、苏铁、棕榈等;观干树种可采用龙舌兰、小叶紫薇等,地被可采用野水仙、结缕草等。其间配置小品有园凳、园桌,有铺装路、鹅卵小径、步汀等。各景相互辅成,形成幽雅别致的生态环境,融健身、休憩、静坐于一体。

  (四)景观要素分解

  1、铺装

  首先满足行车行人的安全,其次考虑生态性,采用灵活多变的铺装形。地面铺装材料主要选用乡土天然材料,如卵石、砂岩、板岩、粗面花岗岩等,局部做一些毛石、卵石装饰或彩砖装饰。避免大面积硬质地面,小区道路采用透水混泥土,柔化路面,确保小区环境清新朴质、丰富自然。

  2、植物

  (1)植物配置

  整个小区选择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花卉树木,有机的组合,合理的搭配,并形成参差错落,疏密有致,季相变化明显,景色独特的景观。种植设计中考虑到小区内整体效果的统一和局部效果的特色,在总体植物配置上,采用自然式植物配置手法,通过散植、丛植、孤植、混植等不同的配植方式,力求创造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变化丰富的植物生境。植物与不同的功能空间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创造不同的空间序列和特色鲜明的植物景观。

  (2)植物选择

  以亚乔木、花灌木为主,体现其良好生态环境效果。地被以叶色苗木和花灌木为主,形成局部大片色块,体现亮丽的植物图案线条美和韵律美。主要选用植物品种有:扁桃、小叶榕、白玉兰、蝴蝶果、美丽异木棉、蒲葵、苏铁、棕榈、桂花、含笑、大花紫薇、细叶紫薇、黄槐、鸡蛋花、黄金榕、龙舌兰、火焰花、腊梅、大叶红草、山茶、鹅掌柴、满地黄金、七彩朱槿、野水仙等。

  3、园林灯具

  选用造型美观的庭园灯、草坪灯,达到既美观,又经济实用的目的。

  4、微地形处理

  在小区局部位置,通过挖填小丘,既丰富了视线,又能增加整个小区的绿地蓄积率。

  5、无障碍设计

  整个小区应考虑残疾人和儿童推车的便利措施,满足现代人对情感关怀的需求。

  二、商业街景观设计

  (一)设计思路

  步行商业街景观是动态的空间景观,具有时空连续性的韵律感和美感。步行商业街把街内外不同的景点组成了连续的序列,同时本身又成为景观的“视线走廊”和“生态走廊”。设计充分考虑人的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及心理等要求,从形式美感、空间美感、时空美感和意境创造等方面进行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

  (二)设计原则

  1、人性化原则

  步行商业街是人们公共交往的场所,街道的尺度、路面的铺装、小品的设备都应具有人情味。

  2、生态化原则

  生态化倾向是21世纪的一个主流。步行商业街中注重绿色环境的营造,通过对绿化的重视,有效地降低噪声和废气污染。

  3、可识别性原则

  构成并识别环境是人和动物的本能。可识别的环境可使人们增强对环境体验的深度,也给人心理上产生安全感。通过步行商业街空间的收放,界面的变化和标志的点缀可加强可识别性。

  4、要创造轻松、宜人、舒适的环境氛围

  步行商业街是人流相对集中的地方,人们出于商场,忙于购物和娱乐,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紧张情绪,通过自然环境的介入,可以大大缓解这种紧张情绪,创造轻松、宜人、舒适的环境氛围。

  5、视觉连续性原则

  步行商业街线形和空间设计具有从步行者步行的角度来看四维空间外观,且应当是顺畅连续的、可预知的线形和空间。

  (三)规划布局与景观要素

  步行等一般为线性带状空间,其长度远远大于宽度,具有视觉的流动性。人在街道中漫步时,会进行各种各样不同形式的活动,时而漫步前进,时而停留观赏,时而休息静坐。因此它可分为:运动空间和停滞空间。运动空间可用于:向某处前进、散步、游戏比赛、列队行进或其他集体活动等。停滞空间可用于:清坐、观察、读书、等侯、议会、讨论、演说、集会、沉思、娱乐、仪式、饮食等。

  功能空间:

  运动空间应相对平坦,无障碍物,宽阔,利用台阶高差巧妙的向停滞空间过渡和联系。停滞空间可相应设置长椅、树木绿荫、获观景台、车站、雨棚等。二者有完全独立的情况,也有浑然一体的情况。停滞空间如果不从运动空间中分离开布置,就不能创造真正的安全环境。运动空间容易给人流动和延续的感觉,而停滞空间往往给人以滞留和安全感,运动空间引导顾客向两个方向流动,不宜使用者停留和汇集。

  水景:

  水是现代造园艺术中尤为重要的元素之一,水起画龙点晴的作用,叠水与喷泉,既经济又实用。

《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分析(精选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分析】相关文章:

居住区景观设计理念10-19

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06-05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点12-05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03-20

景观设计水景设计施工标准03-05

居住区景观设计新趋势12-08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风格03-13

IT技术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03-19

滨水景观设计生态理念的探讨11-30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分析(精选8篇)

  城市居住区水景景观的设计的研究 摘要:居住区内布置适宜的水景来提升居住区的质量是现代居住区最常见的设计手法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分析 篇1

  水景在提升住区环境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但目前住区水景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值得反思。因此,在水景营建过程中坚持生态性、整体性、可持续性和经济性等共通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探讨和创新新的路径及方法,才能创造出更美观、经济、适合的生态水景景观。

  一、在城市居住区中营造水景的原因

  1.人对水的亲近性

  喜爱水、亲近水是人的天性,傍水而居寄托着人们希望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愿望。平和的水常给人以宁静、轻松的感觉,流动的水则令人兴奋和激动。水多变的形态对人的感官刺激可以给人们带来无穷的趣味,为亲水住宅推波助澜。

  2.水的生态作用

  作为居住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水不仅能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感受,而且还有调节区域的温湿度、净化空气、吸尘降噪等功能。由于水的蒸发,可以使空气温度降低,增大空气的湿度;其次,水蒸气上升蒸发使得空气产生对流,形成自然通风换气;第三,水体中分子与空气分子相撞,能增加空气的负氧离子,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3.水具有拓展空间的功能

  园中水景、面积大的湖、沼、池,往往本身占着大面积的水域,在环境空间中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一方面,水虚无的形态弱化了空间的界限,使人的视线无限延伸,在感观上扩大了空间。另一方面,水本身无色但反射倒影,不但给水面丰富了水面的层次和色彩,还能使水面产生虚空间,产生开朗宽阔之感。

  4.居住区水景的经济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于居住区环境景观越来越重视,而水景设计作为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整个小区塑造良好地整体形象,从而提升小区价值。调查表明, 70%的购房者认为好的住宅区内一定要有优质的水景;在水景与朝向不可兼得时,有48%的购房者将水景放在首位。开发商也正是以这些为卖点,以致水景楼盘售价一般都较普通楼盘提高5%-10%。

  二、目前水景社区出现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各个城市中,水景住宅、水景居住区的建设已经发展为一股热潮,但设计上却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盲目建设,不因地制宜

  我国目前的'住区园林水景的设计绝大部分还是不合理的,许多设计师在对居住区进行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小区的周边环境,这样就使得许多水景住宅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一些开发商为了经济效益,不考虑环境条件,过分追求形式,生搬硬套各种风情。使整个景观完全失去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有悖于理水造景的理念。

  2 忽视居民的基本需求

  目前很多水景的设计为了迎合市场,急功近利,常常忽略它的功能却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而诸如垂钓、游戏、休憩场所和活动广场这类功能并没有受到重视,这些做法显然与 “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是相违背的。

  3 忽视生态水景环境的营造

  目前多数生态水景设计仅仅停留在浅层次阶段,大量采用混凝土、铺砖铺底和硬质驳岸,既生硬又难于亲水,不但阻断了水体的自然循环,还忽视了对水生植物生态环境的营造,破坏了原有水生动植物系统的生态环境。

  4 忽视后期管理,水体污染严重

  由于大部分居住小区内的水体为封闭水域,一般具有水域面积小、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低等特点,如果后期维护不善,造成大面积的水面干涸,反而影响整体美观;水质处理不善,成为蚊虫滋生的场所,甚至形成恶水,反而成为小区使用者的鸡肋,让居民苦不堪言。

  三.水景设计的基本原则

  居住区的水景设计虽因其地域环境,规模大小和类型等因素而各不相同,但都涉及一些共性问题,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观点值得设计者思考和借鉴。

  1)整体设计的原则:水景是居住区外部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风格、面貌应服从整个小区的统一规划,注意与区内建筑、环境要素取得整体上的协调。首先,水体景观的设计要根据基地的地形,地貌和地势,利用原有的水土资源合理安排不同类型的水系景观。其次,居住区水景设计要符合建筑风格、地域环境特征,来营造具有地方文脉特征的社区水景景观。第三,水景设计应该处理好建筑与水体之间的关系,重要的景观建筑可以与水景结合设计,构成居住区的视觉焦点,形成丰富而富有变化的空间景观。第四,住宅区的道路系统是观赏水景的动态的景观流线。所以景观设计中水体一定要与道路系统相协调,在保证交通流线的合理和流畅的基础上,处理景观的变化问题。

  2)以人为本原则:

  住宅中住户包括各年龄阶层的,具有不同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的人,他们是住宅环境的使用者,因此,他们的需求是设计师设计的前提。而水景作为居住区环境景观的一部分,设计时也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将对人性的关注融入到设计当中。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园林水景提供丰富的生态景观环境和生活、娱乐方式。同时,在园林水景的设计中,要注重亲水步道和亲水平台的设计。临水的步道或平台上,应该设置一些水榭、座椅等,提供人们一个休息与交谈的空间。

  3)生态和谐原则: 生态平衡也称“自然平衡”,是指在一定的动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各种对立因素通过相互制约、转化、补偿、交换等作用,达到一个人相对稳定的平衡阶段。要想营造生态的水景环境,首先,居住区水景要注意与所处地域及周围生态环境相融合,对居住区中原有的水土资源要尽量保护其自然形态,尽量保护和改善原有动植物生态环境。其次,水环境系统建设应做到整体、协调、自生和循环,将雨水收集系统、中水回用系统、景观水综合处理系统和绿地系统综合起来进行总体设计,建设集观赏、娱乐、污水处理、综合利用于一体的生态水景小区水循环利用系统。第三,水景驳岸应以生态驳岸为主,既有利于周边雨水的渗滤净化及水生植物的生态环境,也有利于营造自然亲切的水景环境。第四,为了近一步提高水体的水质和观赏性,还有必要在水体中合理的种植具有较强净化能力的水生植物(荷花、睡莲,菖蒲、芦苇、再力花、鸢尾、千屈菜等)和养殖适当的观赏鱼类及其他水生植物。

  4)资源节约原则: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珍惜水资源对我们尤为重要。因此,居住区水景的形式、规模确定应建立在认真评估水资源状况的基础上,除非环境中有丰沛的天然水源,水景应少而精,以点、线状水体为主。在缺水地区,水景设计要尽可能收集和利用当地降水资源,利用回收的雨水、中水做景观用水,尽可能减少外水补充来营造水景观。

  5)因地制宜原则:居住区水景在使用过程中都会遇到季节、气候变化。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南方雨水充沛,适宜进行水景设计;而北方降水少,冬季易结冰,大面积喷泉水景、人工瀑布跌水等难以维持正常运转。因此,水景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区、气候、季节因素,有条件时尽量引入天然江河、湖泊,与人工水体贯通,形成活水,循环用水,利用其水体自净作用,维护水景品质。

  6)经济可行性原则:居住区水景设计不仅与生态环境这些相关,同时与经济问题密切相关。开发商在建设初期只注重增加楼盘的卖点,一味强调美观,却忽视了建成后水体后期的维护和治理的问题。造成一些小区水景建成后,无力承担昂贵的维护费用,水景景观形同虚设,出现了造得起,用不起的现象。因此,水景设计设置应考虑消费者承受能力,不可盲目跟风。对价格定位不高的小区,设小型水景如喷水池、小瀑布等可降低长期成本。同时还应大力提倡利用雨水,中水,坚持可持续发展与合理利用水资源。

  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分析 篇2

  1、生态居住小区内涵及其特点

  生态小区是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住区。生态小区与传统小区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特点:和谐性的生态小区内自然与人共生,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自然融于小区,小区融于自然;同时,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呈现出繁荣、生机和活力。

  2、研究理论基础

  2.1生态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可持续发展:它要求经济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保证以可持续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发展需要节制,不出现不可持续的结果,保护与利用要合理地结合,对环境资源的预防应该重于治理。

  2.2循环经济理论。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3、我国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现存问题

  (1)小区绿化空间未充分利用,如有的小区底层架空很少采用植物,大部分为硬质材料。植物设计大多考虑视觉观赏效果,未重视植物对居住小区生态气候的调节;(2)忽视原环境中有价值的环境因素,如水体、生物种类、地形地貌、忽视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利用,重人工环境,轻自然环境等;缺乏对原有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利用,如许多居住区的设计基本上是铲平基地再建造,人工痕迹过重;(3)居住区景观环境建设中常常使用传统的铺装材料,较少采用环保材料,造成资源的浪费,对构筑生态系统无益。

  4、生态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策略

  4.1提升小区绿化空间。(1)利用架空的底层空间进行绿化,主要采用耐阴性植物,使得底层空间与居住区周围的环境绿化相融合;(2)充分利用小区停车场,改变原有的满水泥铺装形式和封闭的停车棚的停车场,转化为由草坪砖结合花、灌、乔多层次绿化的开放型空间;(3)采用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在生态小区中利用屋顶、阳台、建筑外墙、小区围墙等地方进行绿化,提升小区的生态效益,增加绿化效果。

  4.2提高植物的生态效益。根据研究表明,城市最佳生态效益结构为乔木+灌木+草(含地被、绿篱),比例为乔木:灌木:草=1:6:20,这种种植结构可创造最佳生态效益。因此在居住区绿化中应提倡种植乔木,适当设置疏林草地,慎用大草坪,植物配植以乔木为主,结合地形,乔、灌、草结合,运用复式立体绿化,确保绿化综合效果。同时增加香花树种和果树,考虑植物的生长速度。

  4.3充分利用原有资源。(1)充分利用地形、因势利导形成景观,如可利用山体形成主景,结合自然式的绿化,形成富有特色的景致;(2)尽量保留了原有的自然植物景观,并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在利用原有植物景观时适当的加以补充和丰富植物种类和层次,增强观赏效果;(3)利用现状水体,特别是大面积的自然水体,如可将原有水体设计成人工湖面,采用生态化的设计方式,结合水生植物和观赏鱼类,形成观赏价值高的水景观。

  4.4使用生态铺装材料。(1)透水砖铺地。透水砖的主要生产工艺是将煤矸石、废陶瓷、长石、高岭土、黏土等颗粒状物与结合剂拌合,压制成型再进行高温煅烧而成具有多孔的砖,其材料强度高、耐磨性好。透水砖的铺装小雨没有径流,大雨一般截留量为总降雨量的35%—45%,同时,减少了同等数量的自来水灌溉,节约了水源,蓄养了地下水源,保持土层含水量,使空气中维持一定的湿润度,起到良好的气候调节功能;(2)嵌草铺装。多为天然石材经人工开采成几何形状或不规则形状,在铺砌时留有一定间隙种植草皮的路面。由于块材有大有小、形状各异、就形成了千变万化风格各异的嵌草路面;(3)植草砖。一般用于休闲广场和停车场中,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可植草的空隙,又具有一定强度的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由于强度与平整度不够不宜作为机动车道或人行道。

  4.5废弃物的再利用。(1)铺地中的废弃物利用。利用生产中的废弃物作为小区的铺地,如玻璃碎片、玻璃球、遗弃的铁路枕木,可可果壳、树皮或木材碎片、椰子壳、甚至是废钢材。在设计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色彩和体量的玻璃球和卵石拼出抽象的图,增加装饰效果的同时也满足通行、休闲的使用要求;(2)小品和活动设施中的废弃物利用。小品和活动设施形式多样。其中,废弃轮胎已使用得较为成熟,在景观设计师是约翰·莱利设计的波摩那再生研究中心的庭园中被大胆使用,将轮胎用作护坡和植物花草种植坛,并产生优美的视觉效果。此外,在小区小品设计中,还可将废旧铁片、铜片再制作成景观小品,也可将废弃的干枯木材作为富有自然趣味的坐凳,这些种种废弃物的再利用都需要设计者不断的挖掘和探索。

  5、结语

  生态居住小区是一种小区规划新理念,是未来城市追求的远景目标,也是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之路,将成为可持续城市理想休憩乐园和未来小区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相信,随着生态小区的不断探索发展,生态小区的景观设计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分析 篇3

  1.绿色建筑理念与景观设计的融合

  现阶段,许多居住区在进行室外景观设计时,过度追求装饰性元素的表达,频繁使用喷泉、雕塑、亭台等设计要素,这其实是对景观设计的一种误解,背离了景观设计追求生态、自然的本质。绿色景观设计在内容及形式上应当体现出民族性、地方性,并且要坚持简单、朴素的原则。就这一点而言,景观设计与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是不谋而合的,采用绿色、生态化的景观设计,对于绿色建筑本身的推广和应用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绿色建筑体系下的景观设计一般包括对原有地形地貌的利用,对原始空间关系的处理,使之与居住区总体建筑风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保证建筑环境舒适度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原有的生态自然环境,因势筑园,就势造景,通过较少的投入,简易的工艺,乡土化的树种来实现局部的景观改造,且尽可能避免化石能源的使用,在保证绿色、节能、环保的同时,取得较为出色的景观效果。

  2.绿色建筑视域下的景观设计策略

  2.1合理规划地下空间

  合理规划地下空间,将景观设计的消极要素转移至地下,从而为地上空间的设计规划奠定基础。居住区内的主要噪声源是中水处理站和泵房,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可通过建造地下泵房和地下换热站的方式将这类设备转移至地下,达到控制居住区噪音、节约地上空间的效果。居住区规划中考虑设置地下室,同时在通风、消防、防渗等方面处理好地下室与地面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能为住户的生活提供便利,也能够有效地节约地上空间。建造地下车库,可以将车库的出入口、采光通风口同居住区内的园林小品相结合,使之看起来协调自然,不影响整体的景观效果。

  2.2设置生态停车场

  首先,对居住区外围环道外侧以及楼间位置加以利用,设置生态停车位,既缓解了住户停车难的问题,又节约了用地,而且还很好地实现了居住区整体环境的协调。其次,充分利用楼间消极空间设置半地下车库,并对上部加以绿化,这样不但可以起到节约用地、平衡土方的功效,还能提高居住区的整体绿化率,使居住区环境得到进一步的美化。

  2.3应用透水地面技术

  对于居住区内主干道可以用沥青混凝土进行铺设,对于人行步道、园路等道路可用透水性能较好的水泥砖铺设,对地面停车场,全部以植草砖铺设,打造生态停车位。通过透水地面技术的应用,提高居住区地面的透水能力,增强居住区地面的生态调节能力。

  2.4人性化的道路系统

  在布局道路系统时,要充分考虑消防、生活及观景的需要。居住区道路系统由车行道和园路组成,可以根据各自的功能分区,将两者合理搭配,组成环形路网结构,既确保了交通的快捷通畅,又为消防工作的开展提供方便。对于车行道,首先要符合消防设计的有关标准,确保主干道路和环形道路都达到一定宽度。对于园路,其内部游步道的宽度以1.5~2.5m为宜,与此同时,还应该设置残疾人专用坡。在功能不同的道路区段设置不同的装饰铺设,路面铺设要尽可能使用本地常见的材质,如卵石、水泥砖等,此外还可使用炉渣、粉煤灰等为原料制成的免烧砖,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材料造价,还实现了材料的'循环利用,提高了道路景观的绿色环保性。

  2.5节水设计

  一是设置雨水回收装置,将所采集的雨水送入一体化水处理中心,然后统一回收利用。二是通过景观水池实施雨水调蓄,以控制多雨天气时的地面峰值径流,缓解排水负担。对于超出调蓄、渗透能力的雨水,可使其溢流汇入市政雨水管网。三是将中水回用和雨水回用系统加以整合,利用非传统水源进行冲厕、路面浇洒和绿化浇灌,在整合两种水回收系统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中水和雨水要分开处理,两者不能共用一个清水池;②在利用非传统水源时,要制定严密的水安全保护措施,以防止其破坏周边环境或危害人体健康。在绿化浇灌中,可采用喷灌与微灌,最好能够辅以园林压力补偿滴灌系统,滴头应采用双出口,避免发生倒吸。根据不同植物对水量的不同需求,应选用不同类型的喷头,如乔木和灌木的需水量较大,比较适合采用涌泉式喷头,而对于草坪花卉等,应该使用旋转式微喷头,同时辅以地插,注意所采用的喷头应具备起始角记忆功能,确保喷灌时不会干扰道路的正常通行。

  2.6照明系统

  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居住区中心区域的庭院灯及草坪灯以太阳能灯具替代传统光源,通过光伏发电提供景观照明,中心区以外的庭院灯则使用节能灯。此外,居住区内的庭院灯可以通过多头分回路予以控制,既保证其使用功能,又不对人们的生活起居造成干扰,同时还起到了节能功效。

  2.7种植设计

  景观植被应以绿色为主,主要采用乡土树种,并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予以搭配,同时要注意结合不同景点的景观特征,实施专题种植设计。对于居住区换热站换气口、消防水池通气口等区域,可利用植物加以遮挡,达到环境美化效果。在树种选择方面,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风景特色,对不同色彩、类型、高度的树种进行合理搭配,构造集“点、线、面”于一体的绿化植被系统,用不同的植物点缀不同的活动空间,满足不同的观景需求,为人们营造一个兼具舒适性和观赏性的生活空间。

  3.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景观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绿色建筑体系下的绿色景观设计已经成为未来景观设计发展的大方向,对营造优美、舒适、生态的现代城市景观具有重要作用。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对绿色景观设计的研究,在节能、节水、节地等方面体现绿色建筑理念的有关要求,使城市景观设计脱离喧嚣与浮躁,回归自然、生态的本质。

  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分析 篇4

  一、现代景观审美独特性

  科学技术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促进人们对环境认识的觉醒,景观设计强调公众的参与性,审美主体已由少数人向大众化转变;西方艺术观念的引入,景观审美情趣与审美思维发生了转变,审美意识呈现多元化趋势。同时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高度重视,形成了景观设计的全局意识;而对环境功能、经济、形式的关注,要求景观设计作品既具备功能性、经济性、科学性,同时要求符合现代审美需求。总之,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在历史延续性基础上,从空间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视觉环境的角度力求建造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居住环境。

  二、山水画艺术特点分析

  山水画的自然环境观。山水画崇尚自然,重视自然生态观。“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山水画家对自然山水一直抱着亲和的态度,他们积极投入自然的怀抱,渴望与自然能够融为一体。山水画的意境塑造。技法是画家情感表达的手段,而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或雄奇幽静,或空灵淡泊。山水画利用散点透视、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等构图手法,让画面最大限度地展现时空境象,解决了由于造型艺术的瞬间性和静态感所带来的局限。这种意境既是画境,又是景观设计中的精神空间。山水画的创意构图。山水画以步移景异的欣赏习惯处理构图,采取散点透视展现画卷的视野,这样可以让人看得全面、看得深远、看得精细,同时也具有可观、可行、可游、可居的视觉感受。山水画的空间处理。山水画空间并非是单纯视觉空间,而是由视觉探寻引向空间的精神体验,也就是通过画境中的可观、可行、可游和可居的心理模拟,引导人们对宇宙人生之道的精神领悟和理想追求。山水画的文化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造就了山水画独特的审美内涵。纵观历史,文人墨客大多通过寄情于山水抒发情感,这一点不仅体现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一畦杞菊为供具,满壁江山作卧游”的圣人情趣,更体现了山水画的精神蕴含。

  三、居住区山水意境的营造

  1.居住区山水意境表现

  意境最早见于佛经,是自我对客观的领悟。山水画的意境是作者哲学观、美学观在画面中的体现,受儒家、道家、禅宗的影响,不同的画面体现的人格与精神意志不同。他们利用墨的皴、擦、点、染,笔锋的转、折、顿、挫,使画面呈现出枯、润、浓、淡等多种形式变化,实现画面意境的表达。利用“置陈布势”“经营位置”表达山水画的艺术形式美。对于居住区景观的意境营造来说,首先,对设计师的审美思想与文化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设计者的人格特质与精神意志直接影响着方案构思、立意和风格。设计师主体意识的表达以及对构图、布局、意象的安排,充分体现自己对环境、对文脉的理解,也是建构人性化、个性化居住环境的保障。其次,居住区景观需要的是生态、健康、开敞的空间效果。山水画创作讲究“意在笔先”,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挖掘场地的文化品质与格调,做到胸有成竹,然后利用植物、石材、水体等自然要素营造环境,做到有目的、有感情地进行设计,这样既能够充分表达设计的主题,也更能表现“回归自然”的意境。最后,山水画的章法布局讲究起、承、转、合,疏密相间,虚实相生,留白等,体现了画家对画面的整体把控能力,也在画面中营造了内敛、含蓄的视觉感受。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构图不仅要符合居住区的功能、绿化率要求,更要按照形式美法则来布局,应依据道路级别将场地划分为不同用途、不同风格的空间,或采用规则式以表现秩序之感,或采用自由式以表现含蓄之美,尽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造一个可居、可赏、可游的外部空间,诱发人们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应,满足人们物质精神需求。

  2.居住区山水意境营造方法

  (1)植物造景植物是山水画景物构成要素之一,常用松、柳、枫、竹、芭蕉等。山水画非常注重植物的配置。常利用植物不同的体态、高低、花色、叶形、进行疏密安排,形成不同的视觉和心理体验。同时善于运用植物的寓意象征人的'品格与精神,寄托了画家疏远污浊、洁身自好的品格追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也应根据植物不同的审美功能与形态特征,营造居住区的山水意境。以乔木、灌木、花卉为主体,结合山石、绿地、水体等构建立体绿化空间,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多维度的景观效果,让居住者的视线在游憩时可以得到空间的延伸,带来意境的想象。

  (2)叠山理水山水画以巧妙安排山石与水,体现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绘画宗旨。在现代居住区环境营造中,叠山理水对山水意境的营造同样有着巨大的作用。山水画中利用皴、擦、点、染等画法,表现山石的质感、色彩及在画面中的位置关系,景观设计中则利用太湖石、石笋石、卵石、木化石、碎石等不同石料结合地形营造山石意象,在借景、对景、障景、露景等多种传统组景手法的运用中,做到有景、有境。叠山理水是为造就“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意境,无水不成景。水在中国传统以及现代山水画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水的动可以表达激昂高亢、玲珑婉转,水的静能够体现晶莹剔透、水雾袅袅。水作为辅景,增加画面整体性,连贯性,灵动性,使画面内容更加丰富;水作为主景,表现了画面的气势磅礴,恢宏大气。在当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高差、坡道、转弯、阻碍等形成溪流、漫流、叠流等有趣的水形,可以利用山石孔洞、假山、陡崖表现洪流跌落、雪浪翻滚的壮美景观,还可以借鉴山水画中的“留白”,形成一汪静水,将水榭、山石、花草倒映其中,增加景物的层次美。

  (3)空间韵律山水画空间既能表达出静的空间艺术,同样可以展现动态的时空转换,它是一个叠加的往复循环,同样节奏与韵味的笔墨构成可以在同一个平面里不停地出现,构置一种和谐有序的秩序感,表达画家对精神世界不可遏止的追求。居住区景观设计在平面布局上,应做到景观节点间如绘画般起承转合,利用“收放”与“开合”的对比,做到主景突出、客景烘托。同时合理设计交通路线,做到步移景异,错落有致,既满足人们对景观美的感受,还要满足良好的通达性。居住区山水意境的营造应注重自然景观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例如空间的转折、起伏、相聚、相离都应满足自然景观的生长逻辑,人“游”于空间时要有“情理之内,意料之外”的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在居住区景观中以空间韵律来体现,满足中国传统的审美原则和文化精神,是中国画理想人居环境在当代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延续。

  (4)色彩写意山水画朴素、淡雅的色彩美学观影响力中国古典园林的主体色调,无论从哪个角度,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山石、植物等都是一幅幅水墨淡彩的图画。居住区山水意境的色彩配置,应从整体色调上把握,做到用色精简、雅致。景观建构物以及设施小品的用色,应与主色调协调统一;植物的搭配应做到四季景致不同;同时要避免因工业化生产,造就千篇一律的景观视觉。传统造园中的材料,如瓦片、青砖、卵石、方砖、碎石等材质是营造山水意境的重要材料,适当选择利用,更能体现回归自然的空间意境。

  四、小结

  中国山水画凝聚了华夏民族丰富的智慧与感情,山水画的自然环境观、形式意境、构图方法、氛围营造对现代居住区景观都有很好的启示与借鉴作用。居住区景观设计应领会其精髓,结合自身的地域、文化和历史特色,探索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保持中华民族的优良艺术传统。

  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分析 篇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混凝土建筑林立,城市产生热岛效应,市民很少能够看到蓝天白云,与自然环境的接触减少。人们迫切希望改善居住环境,接近和融入大自然。因此,居住区景观设计已成为广大居民和众多房地产开发者们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居民希望能居住在舒适、安全、生态的环境中,但在实际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改进目前居住区环境建设中的问题,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高品质的需求,既是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

  一、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强调形式,忽视景观功能性

  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一些设计过于强调景观的外在形式,忽视其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忽视人的需要和感受。例如,目前水景已成为小区环境景观的重点,有的开发商要求建设大面积的水景。水景虽会带来活力,但其运用应恰到好处,不能求大、求多,否则会产生不良的负作用。水面过大,占用居民活动面积。而且由于蒸发、渗漏、卫生清洁,需要经常补水、换水,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增加物业管理的难度和费用。在材料的运用上,一些设计者为追求形式上的构图、近期效果,大量使用自然树木,导致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而且由于树木在短期内不易恢复,生态效果和观赏效果都达不到要求。此外,过多运用镜面花岗石、火烧板等,镜面花岗石不防滑,雨天会给居民造成伤害,而且不透水,对地面排水、周围植物的生长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还会增加建设费用。

  (二)强调硬质景观,忽视软质景观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不仅要注重特色和效果,更要注重环境的生态性。现在很多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为了达到新颖、突出、快速见效的目的,过多强调硬质景观的建设,如设置大面积铺装,过多的喷泉水池、雕塑小品、亭台建筑等,大大缩小了绿地面积,忽视了绿色植物的生态功能特点和景观特色,无法营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缺少富有季相变化、色彩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同时,也会造成建设经费上的不合理现象。

  (三)简单模仿,忽视景观的本土特色

  目前,许多居住区景观设计忽视了住区所在地的地域特征,包括住区内外的自然环境特征,体现地方特色的乡土植物,长期形成和积淀的传统民风、民俗特征,历史文化遗迹等人文景观特征。比如在居住区建设中,常出现大动土方的现象,不论现状条件如何,先挖山填水,再在平地上创造人工地形,没有因地制宜地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一些设计师对基地的传统文化内涵没有很好地挖掘和利用,只是简单照搬国外的设计。在植物选择上,未考虑其生长习性,只顾引进一些新奇的植物,对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的乡土树种运用较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使居住区环境景观缺乏地域特征和本土特色。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改进的措施与对策

  (一)因地制宜的利用现状条件进行设计布局

  首先,应考虑基地内原有形态,充分利用原有自然地形进行布局设计,因地制宜。其中,包括山水地形的处理、水体的设计、绿地及活动场地的布置、景观建筑、小品的点缀等。如南京五台花园即利用小区原有的陡坎设计成叠水喷泉。其次,考虑利用居住区外部的自然景观资源。考虑人与环境的融合,建筑与景观的融合,留出通透的观景视线,将周围优美的.景物收入到居住区中,小区内外遥相呼应,创造宜人的自然山水景观,如南京宝船听涛小区即借外部宝船遗址公园景观。

  (二)以人为本,创造多样的景观空间,满足各类居民的需求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要考虑到居民的心理感受和行为习惯,做到以人为本。具体表现在活动场地和交往空间的设置、休憩设施的尺度等方面,使居民在活动休憩时更加舒适、方便,创造一个亲切、优美、便捷的居住环境。绿色活动空间的创造,应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居民活动的需要。活动空间的总体布局,在空间类型及功能方面应做到动静结合、相互搭配,将公共活动的开放空间和个别交往的私密空间相结合,形成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和闭合空间互相穿插并存的布置形式。

  (三)利用居住区的人文条件,突出其地方特色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根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充分突出居住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充分利用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的乡土树种,体现本土特色。对住区的历史文化、人文古迹应该深入地挖掘,以凸现基地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积淀,突出小区的地方特色,使居民在住家附近就能感受到当地的文化与传统。

  (四)建设节约型园林,考虑建设与管理成本

  目前,全社会正在建设“两型社会”。“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在于节约资源,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以环境代价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在于生态低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反映到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就要在满足居民生理心理需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约资源、降低造价。同时,还要考虑到后期的管理和运行。节约成本应从几个方面考虑:在平面布局上,水面的设计要大小适中,既要满足景观需要,又要注意节约建设和管理成本;在竖向设计上,要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尽量少动土方,节约造价;在土建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性价比高的材料,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生态环保性等;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乡土树种,推广当地草种,树木规格不宜过大,要给植物一个自然生长空间和过程,提高植被成活率,减少对大环境生态的破坏。

  (五)建设生态型园林,创造多样性植物景观

  要提高居住区的景观效果和环境质量,应该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不但可以美化环境,还能起到降温、遮阳、隔噪、净化空气、改善小气候等作用。通过对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等植物的配置,形成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体现出植物的生态性环境效应。所谓植物多样性,就是要建筑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其中有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和景观层次的多样性。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根据各种植物不同的生长习性,营建以乔木为主、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的复式结构植物群落,形成植物群落自然的生态布局。既能增加居住区环境的绿量、提高植物的生态效果,又能满足植物造景的需要。在植物选择上,应遵循和顺应植物演替规律,采用生长习性、形态等有较大差异的植物品种进行配植,避免种间的直接竞争。例如,疏林植物群落的配置可以利用林下耐荫植物资源,乔木与草地之间的生态空间满足了林下植被对光照、水分、养分的要求,并增添了林下层次。要注重适地适树,选择乡土树种,突出居住区景观的地方特色。对于同种植物,其规格的选择应大小结合,为植物群落的生长发展和自然演替留有一定的空间。在植物种植上,密度不应过大,应留出一定的林间隙地,改善幼树的生长环境,增加光照和养分的供给,创造健康的能进行自我更替和演化的稳定的自然生态植物群落。此外,可以增加立体绿化形式,这是一种不占用绿地的种植方式,包括外墙绿化、屋顶绿化、棚架绿化、阳台及窗台绿化等。不仅能增加居住区的绿化面积,还能改善居住区的小气候。

  结语

  景观环境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而景观设计师的目标,就是要为居民创造经济上合理,生活上舒适、安全、方便、卫生的居住环境,以满足居民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需求。

  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分析 篇6

  一、居住区景观构成

  景观的使用几乎渗透到了居住区环境的各个角落,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景观设计的要点。

  绿化

  绿化是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过往,居住区的绿化往往是沿河、沿路“一枝桃花一枝柳”,满足于“披上绿化不见黄土”的低层次阶段,没有多大特色和艺术性。现代居住区的园艺绿化呈现几种趋势:(1)种植绿化乔、灌、花、草结合,马尼拉、火凤凰等草类地被植物塑造了绿茵盎然的植物背景,点缀具有观赏性的高大乔木如香樟、玉兰、棕榈、银杏等,以及丛栽的球状灌木和颜色鲜艳的花卉,高低错落、远近分明、疏密有致,绿化景观层次丰富;(2)种植绿化平面与立体结合,居住区绿化已从水平方向转向水平和垂直相结合,根据绿化位置不同,垂直绿化可分为围墙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悬挂绿化、攀爬绿化等;(3)种植绿化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形成绿点、绿带、绿廊、绿坡、绿面、绿窗等绿色景观,同时讲究和硬质景观的结合使用,也注意绿化的维护和保养。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居住区绿化的内涵。

  道路

  道路是居住区的构成框架,一方面它起到了疏导居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功能,另一方面,好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构成居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按使用功能划分,居住区道路一般分为车行道和宅间人行道;按铺装材质划分,居住区道路又可分为混凝土路、沥青路以及各种石材仿石材铺装路等等。居住区道路尤其是宅间路,其往往和路牙、路边的块石、休闲坐椅、植物配置、灯具等,共同构成居住区最基本的景观线。因此,在进行居住区道路设计时,我们有必要对道路的平曲线、竖曲线、宽窄和分幅、铺装材质、绿化装饰等进行综合考虑,以赋予道路美的形式。如区内干路可能较为顺直,由混凝土、沥青等耐压材料铺装;而宅间路则富于变化,由石板、装饰混凝土、卵石等自然和类自然材料铺装而成。

  驳岸

  河道驳岸起到防洪泻洪,防护堤岸的作用。在硬质景观设计中如能巧妙地在驳岸的形式、材质上做文章,通过河道的宽窄和形态控制水流速度,制造急流、缓流、静水,形成动静结合、错落有致,自然与人工交融的水景,再辅以灯光、喷泉、绿化、栏杆等装饰,则可形成区内多视线、全天候的标志景观。如苏州“世纪花园”河道卵石加块石河堤边竖立一尊青铜雕“饮水母子马”,景象和谐而静谧。

  铺地

  广场铺地在居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它的地坪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目前在居住区中铺地材料有几种,如:广场砖、石材、混凝土砌块、装饰混凝土、卵石、木材等等。优秀的硬地铺装往往别具匠心,极富装饰美感。如某小区中的装饰混凝土广场中嵌入孩童脚印,具有强烈的方向感和趣味性。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园林中源于日本的“枯山水”手法,用石英砂、鹅卵石、块石等营造类似溪水的形象,颇具写意韵味,是一种较新的铺装手法。

  小品

  小品在居住区硬质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小区的标识。

  (1)雕塑小品。雕塑小品又可分为抽象雕塑和具象雕塑,使用的材料有石雕、钢雕、铜雕、木雕、玻璃钢雕。雕塑设计要同基地环境和居住区风格主题相协调,优秀的雕塑小品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活跃空间气氛的功效。同样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广为使用的“情景雕塑”,表现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动人的一瞬,耐人寻味。苏州“名都花园”活动广场中设计的三块屏风钢板,上面镂刻着百家姓,太阳光影的作用在地面映射出黑白字迹,宛如一幅书法作品,孩童在大人带领下寻找自己的姓氏,雕塑小品发挥了良好的景观效果。又如苏州安居工程“新升新苑”入口“年年有余”抽象雕塑,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安康生活的美好心愿,贴切“安居乐业”的主题。

  (2)园艺小品。园艺小品是构成绿化景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苏州古典园林中,芭蕉、太湖石、花窗、石桌椅、楹联、曲径小桥等,是古典园艺的构成元素。当今的居住区园艺绿化中,园艺小品则更趋向多样化,一堵景墙、一座小亭、一片旱池、一处花架、一堆块石、一个花盆、一张充满现代韵味的座椅,都可成为现代园艺中绝妙的配景,其中有的是供观赏的装饰品,有的则是供休闲使用的“小区家具”。

  (3)设施小品。在居住区中有许多方便人们使用的公共设施,如路灯、指示牌、信报箱、垃圾桶、公告栏、单元牌、电话亭、自行车棚等等。比如居住区灯具就有路灯、广场灯、草坪灯、门灯、泛射灯、建筑轮廓灯、广告霓虹灯等,仅路灯又有主干道灯和庭院灯之分。这些灯具的造型日趋美观精致,还可和悬挂花篮以及旗帜结合成为居住区精美的点缀品。上述小品如经过精心设计也能成为居住区环境中的闪光点,体现出“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设计。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新趋势

  近年来,房地产经营理念发生变化,概念地产(主题地产)开始出现,如景观主题地产、环保主题地产、文化主题地产、休闲主题地产、智能主题地产等,房地产营销从单纯的卖楼盘转向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纵观楼市的风云变幻,我们发现景观是永恒的主题。与传统相比,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如杭州的“白荡海人家”、“江南山水”,苏州“锦华苑”、“佳安别院”等居住区无一不是在传统文化中深入挖掘,从而开发出兼具历史感和时尚感的纯正的中国风格的作品。

  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如大面积的观赏草坪、模纹花坛、规则对称的路网、罗马柱廊、欧式线脚、喷泉、欧式雕像等。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为人所用。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又一趋势。

  三、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探析

  规划设计过程

  为了创造出具有高品质和丰富美学内涵的居住区景观,在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硬软景观要注意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统一。值得指出的是,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景观基本上是建筑设计领域的事,又往往由园林绿化的设计师来完成绿化植物的配景,这种模式虽然能发挥专业化的优势,但若得不到沟通就会割裂建筑、景观、园艺的密切关系,带来建筑与景观设计上的不协调。美国设计纽约中央公园的“景观之父”阿姆斯德(Flederic Law Olmstead)于1957年首倡“景观建筑(Landscape Architecture)”概念,此后,景观建筑成为专业的研究对象。这些年,境外事务所参与居住区规划设计时也带来这一概念。其最大特点就是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之初即对居住区整体风格进行策划与构思,对居住区的环境景观作专题研究,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这样从一开始就把握住硬质景观的设计要点。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之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使景观设计的风格能融化在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因此景观设计应是发展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

  规划设计原则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空间组织立意原则

  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当然,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诸如对景、轴线、节点、路径、视觉走廊、空间的开合等,都是通用的 。同时,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如公共空间为居住区居民服务,景观设计要追求开阔、大方、闲适的效果;私密空间为居住在一定区域的住户服务,景观设计则须体现幽静、浪漫、温馨的意旨。

  2.体现地方特征原则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如青岛,“碧水蓝天白墙红瓦”体现了滨海城市的特色;海口“椰风海韵”则是一派南国风情;重庆,错落有致那应是山地城市的特点;而苏州,“小桥流水”则是江南水乡的韵致了。同时居住区景观还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3.使用现代材料原则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

  (1)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

  (2)复合材料的使用

  (3)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

  (4)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

  (5)重视色彩的表现

  (6)DIY(Do It 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游戏材料等。当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好的设计在建成后因维护不方便而逐渐遭到破坏,因此,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

  4.点线面相结合原则

  环境景观中的点,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精彩所在,这些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点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在居住区的入口或中心等地区,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面是全居住区中景观汇集的高潮。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系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传统空间布局手法已很难形成有创意的景观空间,必须将人与景观有机融合,从而构筑全新的空间网络:

  (1)亲地空间,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

  (2)亲水空间,居住区硬质景观要充分挖掘水的内涵,体现东方理水文化,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

  (3)亲绿空间,硬软景观应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绿色环境。

  (4)亲子空间,居住区中要充分考虑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培养儿童友爱、合作、冒险的精神。

  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分析 篇7

  历经百年,时至今日,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已扩展得越发广泛。时空范围上,从数万平方公里的旅游区域发展到规划数百万平方的城市广场、公园、居住小区景观环境;项目内容上,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旅游度假区策划规划、主题公园规划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滨水地带规划设计;项目性质上,从自然原始景观的保留到人工生态的再造,从传统文化的发掘到现代精神的追求,从基于理性的解析重构到基于浪漫的随心所欲,从基于工程技术的计算论证到基于文学艺术的灵感顿悟。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概念与原则

  1、景观设计的概念

  景观设计是开发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在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开始时,就把握住景观的设计要点。

  2、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1) 科学利用资源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当然,特定地段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以后运行维护的方便。

  (2) 因地制宜的原则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所在地的自然特色。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3) 生态设计原则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人文原则是从精神文化的角度去把握景观的内涵特征:居住区景观设计提出和演绎了自然环境、建筑风格、社会风尚、生活方式、文化心理、审美情趣、民俗传统、宗教信仰等要素,在居住区景观设计时除了选景、造景、移景、借景等自然景观之外,还应将人文景观吸收进来,从空间形态、尺度、界面的色彩、细部表达来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让优美的景观与浓郁的地域文化、地方美学有机统一,和谐共生。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人文特色就是在解析了传统因素之后上升到又一个新的层次去阐释和建构的。仅有人文特色是远远不够的,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亦是人的本性,也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4)“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是居住区环境设计中最基本原则。人是居住区的主体,人的习惯、行为、性格、偏好等决定了对景观环境空间的选择,只有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的需求,才能使居住区活力得以再生,要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景观设计之中,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以及社会关系与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始终坚定环境景观的建构是服务于人、取悦于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舒适性原则正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着重体现居民视觉上的感受,让其体验轻松、安逸的居住生活。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素

  1、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作用

  植物以其优美的姿态,鲜明的色彩和旺盛的生命力极大的丰富和美化着自然环境,并有制氧、滤尘、遮阳、挡风、灭菌、防噪声、调节温度和湿度等作用。据有关数据表明:“一棵树龄为50年的大树,50年可以生产价值为三万一千二百五十美元的氧气,对于防止大气污染所创造的价值约为六万二千五百美元。”某些花卉的香气还可以兴奋人的大脑神经、松弛人的紧张状态。植物分为乔木、灌木、花卉和草皮、藤蔓等。每一种植物在环境设计中所担当的.角色各不相同。乔木是植物景观的骨干,以遮荫、观赏为主,灌木用以丰富树冠层次,同时树篱可起到景物间的联接、过渡、围合的作用,是植物景观中的重要协调因素。花卉是植物景观中色彩与造型的活跃因素。草皮是底色,是联系各种景色的铺垫因素。

  2、水景在景观设计中作用

  休闲水景:目的是给人一种心理安慰,往往以静为主。在居住区多作为游泳池和戏水池。水池造型多样,是既可玩耍又可观赏的水体。居住水景:与休闲水景不同的是,它仅仅服务于拥有者,例如一个家庭.这种水景严格区分于自然水景,人工设计意味明显。如儿童戏耍、私家小院以及房前屋后与路径相关联的局部水景。自然水景:临水人家、湖畔雅居、水岸人家等这类居住区环境周边的水景,这类水景决定着居住区建筑的性质和拥有这类水景的人的生活质量。

  3、建筑小品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小品在景观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体量不在于大或小,而在于一方面要体现本身功能外,还对环境的点缀作用。根据功能,可分为五种:一是建筑部位艺术化小品,如室外楼梯、走廊等。二是室外工程艺术化小品,如出入口、挡土墙等。三是公共设施小品,如垃圾箱、路灯、指示牌等。四是活动设施小品,如儿童游戏设施、休息亭等。五是艺术小品,如艺术灯座、雕塑等。前三类设施无论在建筑主体还是景观环境中,多数只起到次要作用,但若设计不当,会起负面作用。设计时,应在满足其功能的前提下,造型、材料可灵活多变,使其更好的融入在环境中,增加景观的趣味性、观赏性,丰富空间层次。

  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分析 篇8

  一、居住区景观设计

  (一)设计思路

  以人为本,体现生态性、舒适性、参与性,营造居民生活环境,反映现代人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愿景。按照现代人对物质和精神需求,合理配置功能,力求满足人本要求,创造一个感性的、可观可游的园林景观环境。

  (二)设计原则

  1、人性化原则

  环境设计要按照居住者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体现人本效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提倡居民参与意识,追求环境的舒适性、多样性,实现对居民的不同需要的满足。

  2、协调性原则

  小区的景观设计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与主体建筑相协调,充分利用规划设计手段,将住宅、道路、绿化、公建配套、市政配套等在用地范围内进行精心合理的布置和组合,创造有序流动的小区空间系列。

  3、整体性原则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灵魂”是居住小区的整体性。通过整个小区的空间组织、住宅建筑群体布置、小区的整体色彩、绿化布局等,构造小区的整体形象。另外,彼此间的协调也要加以保证,形成有变化、有韵律、疏密有致的居住空间。

  (三)规划布局与功能分区

  规划场地为长条形,总体布局采用组团式布局,以游步道串联,形成大核心,小组团的景观布局结构,使每栋住宅楼的居民都享有均好的景观环境。

  1、主要景观节点

  在两个组团之间形成主要节点,为人群集中的区域,以无视觉障碍的大形铺装为主,可以体现出小区内的'地形开阔、清新,使人入目一新的感觉。布置休息座椅、景观亭、大型景观树木等,营造热闹、闲适的生活环境;结合茵绿的草地,色彩缤纷的上层中型乔木,中层有观花小乔木及灌木,低层配以高贵的龙舌兰等,使整个节点广场显得高端、大气。

  2、小组团

  以宅旁、楼间绿地空间为载体,就近布置儿童活动场地、运动场地、休闲场地等功能区,与主体建筑相结合,形成小组团,满足组团内居民的休闲活动需求。

  3、消防扑救场地

  消防扑救场地占用了较大区域,是不可缺少的功能区,为使其与景观环境相融合,需对其进行了景观化处理。一是铺装材料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既丰富了地面色彩,又具有良好的生态效果。二是在场地内喷涂趣味图案,如儿童跳房子游戏图案、猫抓老鼠游戏图案、迷宫图案等,在不影响消防功能的前提下,赋予场地休闲活动功能。

  4、大面积生态绿化区

  植物以常绿乔木、观花灌木、地被为主要搭配方式,营造层次感强的生态景观。芳香树种可采用白玉兰、桂花、含笑等;观花树种可采用美丽异木棉、大花紫薇、细叶紫薇、火焰花、黄槐、鸡蛋花等;球形树种可采用黄金榕、石楠、山茶等;棕榈科可采用蒲葵、苏铁、棕榈等;观干树种可采用龙舌兰、小叶紫薇等,地被可采用野水仙、结缕草等。其间配置小品有园凳、园桌,有铺装路、鹅卵小径、步汀等。各景相互辅成,形成幽雅别致的生态环境,融健身、休憩、静坐于一体。

  (四)景观要素分解

  1、铺装

  首先满足行车行人的安全,其次考虑生态性,采用灵活多变的铺装形。地面铺装材料主要选用乡土天然材料,如卵石、砂岩、板岩、粗面花岗岩等,局部做一些毛石、卵石装饰或彩砖装饰。避免大面积硬质地面,小区道路采用透水混泥土,柔化路面,确保小区环境清新朴质、丰富自然。

  2、植物

  (1)植物配置

  整个小区选择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花卉树木,有机的组合,合理的搭配,并形成参差错落,疏密有致,季相变化明显,景色独特的景观。种植设计中考虑到小区内整体效果的统一和局部效果的特色,在总体植物配置上,采用自然式植物配置手法,通过散植、丛植、孤植、混植等不同的配植方式,力求创造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变化丰富的植物生境。植物与不同的功能空间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创造不同的空间序列和特色鲜明的植物景观。

  (2)植物选择

  以亚乔木、花灌木为主,体现其良好生态环境效果。地被以叶色苗木和花灌木为主,形成局部大片色块,体现亮丽的植物图案线条美和韵律美。主要选用植物品种有:扁桃、小叶榕、白玉兰、蝴蝶果、美丽异木棉、蒲葵、苏铁、棕榈、桂花、含笑、大花紫薇、细叶紫薇、黄槐、鸡蛋花、黄金榕、龙舌兰、火焰花、腊梅、大叶红草、山茶、鹅掌柴、满地黄金、七彩朱槿、野水仙等。

  3、园林灯具

  选用造型美观的庭园灯、草坪灯,达到既美观,又经济实用的目的。

  4、微地形处理

  在小区局部位置,通过挖填小丘,既丰富了视线,又能增加整个小区的绿地蓄积率。

  5、无障碍设计

  整个小区应考虑残疾人和儿童推车的便利措施,满足现代人对情感关怀的需求。

  二、商业街景观设计

  (一)设计思路

  步行商业街景观是动态的空间景观,具有时空连续性的韵律感和美感。步行商业街把街内外不同的景点组成了连续的序列,同时本身又成为景观的“视线走廊”和“生态走廊”。设计充分考虑人的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及心理等要求,从形式美感、空间美感、时空美感和意境创造等方面进行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

  (二)设计原则

  1、人性化原则

  步行商业街是人们公共交往的场所,街道的尺度、路面的铺装、小品的设备都应具有人情味。

  2、生态化原则

  生态化倾向是21世纪的一个主流。步行商业街中注重绿色环境的营造,通过对绿化的重视,有效地降低噪声和废气污染。

  3、可识别性原则

  构成并识别环境是人和动物的本能。可识别的环境可使人们增强对环境体验的深度,也给人心理上产生安全感。通过步行商业街空间的收放,界面的变化和标志的点缀可加强可识别性。

  4、要创造轻松、宜人、舒适的环境氛围

  步行商业街是人流相对集中的地方,人们出于商场,忙于购物和娱乐,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紧张情绪,通过自然环境的介入,可以大大缓解这种紧张情绪,创造轻松、宜人、舒适的环境氛围。

  5、视觉连续性原则

  步行商业街线形和空间设计具有从步行者步行的角度来看四维空间外观,且应当是顺畅连续的、可预知的线形和空间。

  (三)规划布局与景观要素

  步行等一般为线性带状空间,其长度远远大于宽度,具有视觉的流动性。人在街道中漫步时,会进行各种各样不同形式的活动,时而漫步前进,时而停留观赏,时而休息静坐。因此它可分为:运动空间和停滞空间。运动空间可用于:向某处前进、散步、游戏比赛、列队行进或其他集体活动等。停滞空间可用于:清坐、观察、读书、等侯、议会、讨论、演说、集会、沉思、娱乐、仪式、饮食等。

  功能空间:

  运动空间应相对平坦,无障碍物,宽阔,利用台阶高差巧妙的向停滞空间过渡和联系。停滞空间可相应设置长椅、树木绿荫、获观景台、车站、雨棚等。二者有完全独立的情况,也有浑然一体的情况。停滞空间如果不从运动空间中分离开布置,就不能创造真正的安全环境。运动空间容易给人流动和延续的感觉,而停滞空间往往给人以滞留和安全感,运动空间引导顾客向两个方向流动,不宜使用者停留和汇集。

  水景:

  水是现代造园艺术中尤为重要的元素之一,水起画龙点晴的作用,叠水与喷泉,既经济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