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经济形势预测

时间:2020-08-12 11:34:12 经济师 我要投稿

2017年下半年经济形势预测

  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这一轮国企混改进入全面铺开阶段。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下半年经济形势预测的知识,欢迎阅读。

  新一轮“区域振兴+改革+开放”确立经济新格局

  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这一轮国企混改进入全面铺开阶段;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批复成立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7个自贸区,中国自贸区建设形成“1+3+7”的新格局;2017年4月1日,中央宣布在河北的雄县、安新、容城一带成立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并指出,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进入深入发展期。这些事件拉开了中国新一轮“区域经济振兴+改革+开放”的序幕,不仅可以提升短期经济需求,还可以提振长期潜在经济增速。

  “雄安新区”设立有望拉开新一轮中国区域经济振兴的序幕

  “雄安新区”有望成为继深圳和浦东新区后的新一个区域增长极。长期以来,京津冀的竞争力始终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京津冀”中的“冀”,河北省的经济增长水平是落后于京津冀的平均水平的,与北京的差距更大,尤其是冀中南地区,缺乏有足够实力和较强辐射力的城市,“雄安新区”的设立有望增强京津冀的竞争力,我们认为“雄安新区”在京津冀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巨大的产业发展潜力将很可能使“雄安新区”成为京津冀地区新的增长极并辐射京津冀,尤其是河北的经济增长。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个城市的改革开放往往可以起到拉动整个地区发展的作用。1979年深圳经济特区设立之后,深圳经济高速增长,也带动了珠三角地区的增长,1980-2007年,深圳的GDP增速高于珠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高于全国经济增速。1992年浦东新区设立之后,上海的经济开始了一轮快速增长,1992-2007年,上海的GDP增速高于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高于全国经济增速。长三角和珠三角也成为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腾飞的两个重要增长极。寻找新的增长极来振兴区域经济是解决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的重要渠道之一。

  “雄安新区”未来经济发展前景巨大。从人均GDP来看,雄安的人均GDP只有1.8万元,低于深圳(16.7万元)和浦东(13.0万元),而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4万元);从GDP总量来看,雄安GDP只有212亿元,深圳为1.9万亿元,浦东为0.7万亿元,雄安只有深圳和浦东的1.1%和3.0%。未来雄安新区发展前景巨大,一个可以类比深圳、浦东新区的新兴城市将会崛起。

  区位是中心城市向周围城市辐射的关键考量因素。上海、深圳向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辐射都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在这一点上,“雄安新区”并不比上海深圳逊色。国家发改委在揭秘“雄安新区”的选址过程时就提到,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是雄安击败其它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东邻天津,西隔保定与太行相邻,北隔拒马河,南拥白洋淀,雄安新区在京津冀地区的确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同时,雄安新区的交通便捷通畅,现有多条高速公路、铁路,可以比较快地与北京、天津、石家庄形成半小时通勤圈。地理条件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为雄安长期辐射京津冀,尤其是河北地区提高了有力的保障。

  在“雄安新区”的产业结构布局层面,我们认为“雄安新区”潜力巨大:一方面,“雄安新区”将肩负承载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任,根据规划纲要,疏解的产业包括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等四类。另一方面,背靠着北京这个高端产业、新兴产业、创新型要素和资源集聚程度最高的地方,“雄安新区”将很可能承接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无人技术等,以及机器人等现代走在国际前沿的'新产业。与此同时,作为从无到有的新城,创新能力也是“雄安新区”必不可少的发展动力,一旦能够将北京的高端人才吸引到雄安,雄安有望成为华北地区新的创新动力源,这些产业的落地不但能疏解北京的压力,而且将在长期带动雄安周围的河北腹地进一步发展。未来“雄安新区”的产业结构将可以与上海、深圳媲美。

  “1+3+7”自贸区挂牌拉开新一轮深化对外开放序幕

  我国前一轮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创办经济特区。1979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的设立;(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1984年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开放城市诞生,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被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初又形成了环渤海开放区;(3)开放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1992年开始进入全方位开放格局,先后批准开放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云南、广西6省(区)的13个沿边城市(珲春、黑河、绥芬河、满洲里、二连浩特、伊宁、博乐、塔城、畹町、瑞丽、河口、凭祥、东兴),芜湖、九江、岳阳、武汉、重庆、宜昌6个长江沿岸城市,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南宁、乌鲁木齐、昆明、石家庄7个边境、沿少海地区省会(首府)城市,以及太原、合肥、南昌、郑州、长沙、成都、贵阳、西安、兰州、西宁、银川11个内陆地区省会(首府)城市。赋予沿边开放城市的主要政策有:①扩大边境开放城市发展边境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的权限;②鼓励内地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到沿边开放城市投资);③批准举办14个边境经济合作区。(4)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仅按照自己的时间表逐步展开,还将在国际制度规范下开放。对外开放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即由有限范围和领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转变为在法律框架下的可预见的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中国与WTO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拉开了新一轮中国对外开放的序幕。2013年9月27日,国务院批复成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4年12月26日,第二批自贸区得到批复,分别是:天津——代表华北,广东——代表华南,福建——代表东南。2015年4月20日,国务院批复成立广东、天津、福建3个自贸区,并扩展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范围。2016年8月31日,第三批自贸区新鲜出炉。在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新设自贸区试点。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批复成立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7个自贸区。至此,中国自贸区建设形成“1+3+7”的新格局。从此,自贸区形成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陆的格局。

  自贸区的使命主要是三方面:第一,服务业的开放和服务业的规制,第二,货物贸易的便利化,第三、对投资准入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于服务业来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时,对服务业准入有承诺:全球服务业160个部门,中国承诺开放的有100个左右。但在这100个开放的部门里,不附加条件、完全开放的只有不到30个,上海自贸区开放了18个服务业部门,而且开放的服务业部门在陆续增加。对于外商投资来说,自贸区对外商投资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未来要扩大外商投资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的外资准入,稳定扩大利用外资规模,通过引入国外的高端要素、资源,促进中国经济向中高端迈进。

  自贸区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化。2013年发布的《中国(上海)自贸区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列明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对外商投资项目和设立外商投资企业采取的与国民待遇等不符的准入措施。2014年,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由之前的190项调整减少至139项,其中110条限制性措施、29条禁止性措施。2015年自贸区扩围后,国务院发布了由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个自贸区使用的同一份负面清单,该清单又减至122项。随着2017年自贸区范围扩大至11个,预计新版的自贸区负面清单将于不久后推出,届时或将进一步缩减负面清单条款,从而深化服务业对外开放。

  “1+3+7”自贸区格局的形成将只是一个开始,可以预计的是“十三五”期间更多的自贸区将挂牌成立,全国范围内的新一轮对外开放格局将逐渐浮出水面。自贸区的全面推广可以产生三个效果:一是服务业对外开放将逐渐深化,引入外资倒逼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提高;二是外商投资领域逐渐扩宽,形成新一轮吸引外商投资的热潮;三是商品贸易环境更加便利,提高中国在全球配置资源的效率。

  “一带一路”推动我国由沿海到内陆、由东部向中西部的全面对外开放

  “一带一路”是由中国提出并积极推动的重要国家经济战略。“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其中“一带”,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它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以陆地为重点,主要有三条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区;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这三条路径横跨亚欧大陆,绵延7000多公里,途经多个国家,总人口近30亿。“一路”,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是走海上。它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一带一路”西端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东端是极具活力的东亚经济圈,由此来带动中亚、西亚、南亚以及东南亚的发展,并且辐射到非洲,通过海陆两条线推动形成欧亚非大陆的经济整合。“一带一路”建设并不限制某国或某区域参与,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可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推动了我国由沿海到内陆、由东部向中西部的全面对外开放进程,促进了我国对外开放由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帮助构建我国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由沿海城市逐步向内陆扩张。1979年先后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80年代又进一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经济开放区,对这些地区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深远的作用。9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了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先后批准开放了13个沿边城市、6个长江沿岸城市和11个内陆省会(首府)城市。然而受地理位置和发展要素的多重影响,我国内陆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一直相对落后于东部和南部的沿海城市,中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的86%,人口占全国的58%,而进出口贸易仅占全国的15%,利用外资仅占16%。对外开放“东快西慢、海强陆弱”的特征明显。

  根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涵盖东南亚经济整合、东北亚经济整合,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闭环。可以看出,“一带一路”的国内段覆盖了我国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使过去对外开放进程相对慢的内陆和沿边地区成为了对外开放的前沿。通过与周边发展中国家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有助于加强东北、西北和西南内陆地区和沿边地区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同时,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也有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的转型升级。

  “一带一路”还可以拉动中国需求,有利于出清产能。“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从需求端来看,“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无论是从国内需求或是未来区域经济合作的角度分析,这些国家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均极其旺盛。2016年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接对外承包合同1620亿元,涉及电力工程建设、房屋建设、交通运输建设、石油化工、通讯工程建设等领域。实际的项目当中,印尼雅万高铁、匈塞铁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等一批示范项目已经建成或者积极推进。一方面,基建输出能够大幅缓解我国建筑业、制造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另一方面,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可以为沿路国家提供各种日用商品、技术和设备,拉动需求。

  2017年后国企混改进入全面铺开、深化阶段

  2013-2016年国企混改处于试点、尝试和摸索阶段。以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里程牌,开始了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2014年7月15日,国资委指定6家央企作为“四项改革”试点,试点内容包括:开展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开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开展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试点;选择两到三家开展派驻纪检组试点。2016年2月25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开展“十项改革试点”,以点带面、以点串线,形成经验、复制推广。2016年8月18日,国资委颁布《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混改进入试点阶段。2016年9月30日,国家发改委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专题会》发言指出,以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作为深化国企改革的突破口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安全的重要领域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这一阶段的改革均以试点为主。

  2017年国企混改进入全面铺开阶段。2016年12月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2017年3月9日,国资委指出2017年将进一步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混改要在数量上扩大,层级上提升,深度上扩展。2017年4月6日,国家发改委指出着力抓好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尽快批复实施试点方案,在七大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形成一批典型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会上强调,要把握进度,倒排时间表,争取做到5、6月份改革方案全部报出,下半年出台实施。2017.4.18《关于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指出全面推进国企改革“1+N”文件落地见效,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预计的是在“十三五”期间,国企混改的数量进一步增加,行业进一步扩大,国企混改有望全面铺开,国企改革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

  新格局带来新增长

  刺激短期需求:拉动投资+拉动出口

  1、拉动投资:“新区基建投资+服务业投资+外商投资2.0”三轮驱动的新增长动能框架正在形成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未来面临四大挑战:一是基础设施空间逐渐饱和,未来基建投资增长中枢水平可能趋势性下降;二是制造业投资增长中枢水平下降,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有转移出中国的趋势,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正在受到挑战;三是FDI增速逐渐回落,中国吸引外商投资的能力在下降;四是房地产投资增长中枢水平也在下降,由于购房适龄人群增速的下降,未来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速不可能重返高速增长阶段。如果顺应现在的趋势,那么未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水平势必将不断下降,但是由于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认识到这种形式,一个“新区基建投资+服务业投资+外商投资2.0”的新的固定资产投资动能正在逐渐形成。

  (1)新区基建投资:雄安新区和京津冀地区迎来新一轮基建投资高峰

  一方面,雄安新区发展潜力巨大,未来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另一方面,雄安新区承接北京地区非首都功能,大量的企业搬迁也将拉动可观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因此,仅仅雄安新区的设立将会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此外,雄安新区的设立还将拉动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尤其河北地区落后于京津地区的现状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河北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也将走入快车道,经济增长动能的提速也将会拉动整个京津冀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2)服务业投资:服务业投资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

  由于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潜在增速将会逐渐下降,未来中国投资不可能依靠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新的一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点就在服务业投资。未来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的趋势不可逆转,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将会逐渐提高,第一、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将会逐渐下降,服务业的投资将会取代制造业投资成为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新的增长点。

  那如何激发未来的服务业投资呢?答案就是新一轮的服务业开放。目前自贸区三大使命之一就是服务业开放,随着自贸区在中国遍地开花和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的不断缩减,中国服务业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的大格局将逐渐浮出水面。通过引入外资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中国服务业将会大有发展前景。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制造业迎来一轮发展高潮,可以预计的是随着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中国服务业的竞争力将不断提高,服务业投资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3)外商投资2.0:新一轮吸引外商投资的对外开放正在路上

  上世纪90年代和2000-2008年中国外商投资增速较高,外商投资是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原因之一。2009年以后FDI的增速持续下降,最近几年一直保持在0-5%的增速水平。从短期需求的角度来说,外商投资可以拉动中国投资增速,但是外商投资的益处不仅仅在于此。外商投资可以给国内企业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可以产生很大的外溢效应,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自贸区设立的三大使命之一是对投资准入管理体制的改革,未来要扩大外商投资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的外资准入,稳定扩大利用外资规模,通过引入国外的高端要素、资源,促进中国经济向中高端迈进。

  通过自贸区的遍地开花,中国新一轮对外资的开放正在路上。虽然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优势逐渐丧失,但是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逐渐上升。通过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对外资的开放,中国未来有可能迎来新一轮的外商投资高峰期。

  2、拉动出口:服务业出口替代商品出口成为新的增长点

  中国的商品贸易在2001年加入WTO后发展迅速,商品贸易差额从0左右增长至6000亿美元左右,商品贸易成为拉动中国外需的主要增长点。与商品贸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服务贸易一直比较滞后,一方面,逆差不断扩大,2000年服务贸易逆差是-57亿美元,2015年增长至-1500亿左右;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增长比较缓慢,2015年,中国商品出口是美国的1.5倍左右,但是商业服务出口只有美国的0.4倍,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差距越拉越大。

  未来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以机电产品和纺织服装为主要出口产品的商品贸易增速将会逐渐下降,如何形成中国新的比较优势和贸易增长点是一个新的命题。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制造业的对外开放成为中国商品出口贸易的新起点,以自贸区为起点的新一轮对外开放以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为重点内容,很有可能成为中国服务贸易新一轮高速增长的起点,拉动中国外需的增长点将从“商品”切换至“商业服务”。

  提振长期潜在经济增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资本积累速度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潜在经济增速有三个要素决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或者制度变革等)、资本积累速度和劳动力增长速度。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对于劳动力的影响要体现在20年后,20年内劳动力增长速度是既定的,因此提高未来10-20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速就要落实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本积累速度上。

  1、未来中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主要体现在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上。

  为什么自贸区的使命之一是服务业开放?今天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转型升级中要解决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发展服务业、增强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服务业为什么发展滞后、竞争力低下?主要原因之一是对外开放不足——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服务产品、服务业态、服务业人才都难以进入,缺少示范作用,同时也减少了竞争压力;第二个原因是国内管制过度,对服务业的每个产业都设有很多条条框框,管理门槛、准入门槛高,背后有很多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下的不合理的管理理念和制度,限制了成本竞争,限制了服务业的创新。所以,要在上海自贸区里通过扩大开放、同时深化改革,来推动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融入高端服务业业态、服务业人才、探索服务业新的管理方式。此外,中国在高端制造业的开放力度也不够,也需要扩大进一步对外开放,通过引入外资倒逼提高中国高端制造业竞争力。

  2、提高国企运作效率是未来5-10年提高TFP的重要方向之一。

  国有企业运营效率较低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一块短板。根据2016年各类型注册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来看,国有控股企业为59.5元,是股份制企业的一半,是私营企业的三分之一。通过国企混改等措施可以大幅提高国有企业运营效率,由于国有经济在中国经济的占比较大,通过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可以起到提高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

  3、通过吸引外商投资和向民企开放更多投资领域提高资本积累速度

  三个激活资本积累速度的政策逐渐实施:一是通过缩减《负面清单》向外商开放更多服务业和制造业投资领域,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投资;二是向民企开放更多公共服务领域和投资领域,激发民间资本的投资活力;三是通过营改增、微创企业减税政策等措施减免企业税负,提高企业投资积极性。由于中国居民储蓄率水平仍然较高,未来通过政策的催化作用,中国的资本积累速度仍然可以保持较快增长。

  后续围绕“短期刺激需求+长期提振潜在经济增速”的政策在“十三五”期间将会陆续推出

  我们认为后续围绕“短期刺激需求+长期提振潜在经济增速”的政策还会继续推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雄安新区”不是一个独立事件,“粤港澳湾大区”呼之欲出,可以预计的是后续的区域振兴计划将会陆续推出,一些类“雄安新区”也将会陆续设立,围绕“振兴区域经济”一系列政策将会逐渐实施。(2)新一轮对外开放将会继续深化,自贸区将会遍地开花,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将会进一步对外资开放,继2001年加入WTO后的新一轮对外开放高潮将在路上。(3)国企混改范围进一步扩大,新一轮国企改革逐渐深入,国有企业运营效率有望进一步提高。(4)公共服务等领域进一步向民企放开,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周期的反弹将在这轮政策的刺激下继续延续

  总结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个观点:第一,严重通缩不会再来,虽然PPI拐点向下,但是存货周期仍然处于温和扩张状态,朱格拉周期仍然处于反弹中,房地产周期不会失速向下,对经济影响有限;第二,服务业投资有望接替制造业投资成为新的增长点,新一轮对外开放有望激发服务业投资活力;第三,服务业和制造业对外资的进一步开放有望继续吸引外商投资,FDI有望重回高速增长;第四,“类雄安新区”和“自贸区”有望“遍地开花”,中国基建投资仍然可以保持高速增长;第五,国企改革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向民企进一步放开有望拉动民间投资增速;第六,商业服务出口有望成为中国外需新的增长点。

  我们认为PPI拐点到来并不是短期判断中国经济主要的逻辑,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新一轮振兴区域经济才是把握未来中国经济的主要脉络。因此,我们认为没有必要因为PPI拐点向下就对未来中国经济悲观,2012-2016年的严重通缩不会简单重现,把脉未来中国新的增长点和政策脉络才是关键。我们认为在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宏观政策的双轮驱动下,这轮周期反弹仍然将延续。

【2017年下半年经济形势预测】相关文章:

2017年下半年债券投资策略08-14

2017年下半年证券从业考试安排08-22

2017年下半年出国考试时间汇总05-12

2017年下半年还有哪些公职类考试08-28

2017年下半年SAT考试出分时间08-22

2017年下半年雅思口语考试必备话题08-14

2016年下半年会计证考试《财经法规》预测题09-27

2017年下半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安排08-21

2016年下半年会计证考试《财经法规》预测题答案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