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策略
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我国建筑业产生重大影响,给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如何应对建筑市场的国际竞争,希望下面的文章对你有所帮助!
一、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现状及其问题
目前,全国有建筑企业6万多家,从业人数3800多万,在建工程98万多个。我国建筑业(包括勘察设计和施工,本文主要指建筑施工企业)的状况存在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整体上存在技术装备落后、劳动效率低、经营效益较差、劳动强度较大、施工质量缺乏较稳妥的保证机制、宏观秩序有待改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队伍稳定性差等问题。此类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从宏观上、微观上加以考虑并逐步解决。
从宏观讲,主要是建筑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筑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时每刻将伴随着激烈的竞争和科学严格的管理问题。从微观讲,主要是企业管理的问题。企业管理是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要求,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以保证企业任务的实现。管理是难得的“资源”,管理伴随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管理出效果,管理出效益,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我国建筑企业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忽视发展战略研究。有的企业未能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市场的实际及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战略,从而导致企业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缺乏竞争力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不能适应多变的环境和严峻的竞争挑战。
2.决策盲目。有的企业在经营决策中缺乏民主参与和科学论证,领导意志、盲目决策导致决策失误,致使企业损失严重,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3.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项目管理、成本管理等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未能正确、全面落实,且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造成项目管理混乱,成本上升,利润下降。
总之,我国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许多方面还不能适应入世后市场运营的需要,究其原因,除了客观上受宏观环境的影响外,主要是企业经营管理制度落后,管理者观念陈旧,缺乏创新的意识和魄力。
二、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创新策略
1. 建立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体系
建筑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品,建筑产品的完全形成是由勘察设计、建筑施工、构件制作和设备安装等企业通力协作的结果,建筑产品生产的一次性、单件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为项目管理模式。建筑产品施工企业依据建筑产品的特点实行项目管理机制,施工企业管理者要在项目的启动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以及收尾和运营阶段等各阶段管理活动中实践企业营销战略思想,开展经营活动,进行经营决策。
2. 建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是随着人们对人力资源认识的深化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人力是资源,人才是财富,人才决定一个企业甚至国家命运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IBM前任总裁沃森曾说过:“一个企业成败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员工的力量和才智,企业的活力来源于企业的信念及其对员工的吸引力。”深入研究国外成功企业的文化体系不难发现,这些企业无论采用何种语言或表达方式,均是将员工视作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奉行“以人为本”的企业核心管理理念。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解决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思维上创新,改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从大的方面讲,人力资源是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从小的方面讲,人力资源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
(2)从规划上创新,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制订人力资源战略。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人力资本,建筑施工企业应把人力资源管理放到战略的高度,根据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和外部竞争环境的需要,对实现企业目标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预测,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分析,改善人员结构,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管理、技术型的彻底转变。
(3)从机制上创新,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选人和用人机制。建筑业是一个比较大的行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分布和多种的专业分类,应创设宽松的发展环境,以满足人才对事业的成就感。
(4)建立科学的工作绩效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人是生产资料诸要素中最能动的要素,员工的积极性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关键,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工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来刺激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企业要根据考核评价提供的信息,作为员工培训、薪酬分配和提拔的依据,奖惩并举,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
3.建立现代化施工企业组织结构
(1)施工企业组织结构现状和弊端。目前大多数中小型施工企业是采用直线职能制结构,一般设企业总部、分公司、项目部三级,甚至更多层级。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弊端:①管理层次多,要使用较多的管理人员,管理费用大;②职能分工过细,横向沟通协调困难,容易出现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现象;③各级容易出现对工作的推诿,出现问题时相互推卸责任;④不利于人才的全面成长等。
(2)企业组织结构创新原则。①要坚持与市场紧密结合的原则,有利于市场开拓,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②要坚持精简的原则,减少管理层次,职能划分不宜过细,避免职能重叠;③要坚持效率的原则,各层级信息传递要顺畅,工作沟通协调要便利,决策快捷,执行有力,监管到位,节省管理费用。
(3)撤销分公司建制,建立扁平化组织结构。企业总部管理职能划分不能太细,要把同类业务和相近业务归为一个职能部门管理,减少职能部门,避免职能交叉。撤销分公司建制后,要大力加强项目部的建设和监督,培养更多具有项目管理经验、懂技术、敢管理、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4. 管理制度的创新
(1)构建合同管理信息平台,完善合同管理流程。为使各级合同管理人员能共享合同管理信息资源,施工企业应建立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系统,构筑网络化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信息革命的成果为企业的管理服务。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合同管理流程,明确合同管理的每一个阶段、每一环节、各级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业务流程。从合同谈判、评审、签订到工程开工、工程款支付、质量安全管理、施工进度控制、重大索赔、竣工验收、工程结算、合同纠纷处理等重要环节要明确谁是经办人,谁是主管人,规定以上重要环节的工作质量标准及完成时间。
(2)建立资金预算制度,严格资金管理。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有句家训:有原则不乱,有计划不忙,有预算不穷。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一个工程项目来说,在项目启动前必须对工程的预算收入和费用支出进行预测,并分解到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对于跨年度的工程项目,还要分解到年度,并进行年度结算。每年年初,企业要测算全年收入,根据量入而出的原则作好费用开支计划,年终要对全年收支情况进行决算。要用预算制度约束开支,用制度来避免盲目开支,杜绝浪费。同时要制定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所有资金的进出均通过企业结算中心办理,资金的使用按制度规定的程序报批,对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实行严格监控,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安全,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
(3)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盘活闲置资产。为防止固定资产的流失和闲置,施工企业要按国家会计法律制度规定,建立可操作性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企业的固定资产建立独立台账进行管理,每一会计年度要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如果发现有闲置的固定资产,要及时盘活,能用则用,能租则租,能卖则卖,避免固定资产长期闲置自然损耗和丢失。已报废的固定资产,要按程序及时作报废处理。
(4)健全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强化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施工项目是企业效益的源泉、信誉的窗口、品牌形象的载体,也是企业管理的落脚点。因此,企业管理的重点应放到项目管理上。施工企业应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健全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建立科学的施工管理组织体系,推行工程项目强制性标准。完善项目部经济责任制是搞好项目管理的关键,而加强对项目施工全过程的监督,加大对项目部运作的控制和强有力的服务保障,是搞好项目管理的保证。项目管理应改变国有企业以生产为龙头的弊病,而改为以合同管理为主线,以安全、质量管理为核心,以成本管理为重点,以实现效益为目标,实现管理的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合理化。
(5)建立协作承包商(劳务队)注册制度,预防分包工程(劳务)风险。对备选分包商(劳务队),要对其分包商的主体资格、技术经验、作业人员、经济实力,包括能否满足专业分包工程施工要求,信誉口碑是否良好进行严格考察,对考察结果进行认真评审,通过评审选择信誉良好、有实力的分包商(劳务队)编入合格分包商名录,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此外,在工程施工中,应加强对分包商(劳务队)管理和监控,杜绝“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现象,避免发生分包工程(劳务)风险。
(6)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失职者,对不作为者,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不但能增强管理者的责任心,而且对增强执行力将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策略】相关文章:
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03-20
施工项目管理创新策略03-22
企业战略管理创新的策略10-16
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策略01-21
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安全03-30
现代物流企业安全的创新管理策略03-31
建筑企业市场营销的策略03-23
建筑施工的企业安全施工管理03-26
建筑企业如何提高经营管理效益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