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周边绩效管理分析

时间:2020-09-01 12:16:05 绩效管理 我要投稿

企业周边绩效管理分析

  今天,团队工作方式越来越流行,人们越来越重视员工在组织中的学习创新、互助合作、工作干劲以及维护整体利益等行为表现,而这些正是周边绩效的内容。因此,周边绩效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上的兴起,是这个时代的要求。如何实施对企业周边绩效的管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管理水平已成为新的课题。

  一、周边绩效的提出

  长期以来,以“结果”为导向是表达绩效的主要方法,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陆续有许多学者提出用“行为”表达绩效。1993年,伯曼(Borman)和莫特维多(Motowidlo)提出了两维绩效结构模型――绩效由任务绩效(Task Performance)和周边绩效(Contextual Performance)两部分构成。任务绩效是与具体职务的工作内容密切相关的,同时也和个体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熟练程度和工作知识密切相关的绩效,周边绩效是指与周边行为有关的绩效。

  为了确定周边行为和周边绩效的内容和分类,伯曼和莫特维多梳理和整合了对周边行为的诸多研究,综合考虑了组织公民行为(0CB)、亲社会行为(POB)、士兵有效性等周边行为方面的研究成果。周边绩效的内涵是非常宽泛的,包括人际关系因素和意志动机因素等,涉及员工职责范围外自愿从事的有利于组织和他人的一切活动,分为五类行为:

  1.为了有效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所付诸的持之以恒的热情和超常规的努力;

  2.主动承担并非自己工作范畴内的任务;

  3.帮助他人及与他人合作;

  4.遵守组织规则和程序;

  5.认同、支持和维护组织的目标。

  二、周边绩效的特点

  根据文献综述进行整理,周边绩效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周边绩效是角色外绩效

  周边绩效不包含在岗位说明书中,不直接与员工本人的工作任务相联系,也不在组织正式奖惩系统的覆盖范围之内,因此,周边绩效有赖于员工的意志或他们的自由决定。周边绩效理论的提出就是要弥补传统绩效理论的不足,使岗位说明书描述遗漏的绩效行为得到关注。因为这类行为对群体与组织绩效能起到促进与催化作用,没有这些行为,任何一个组织或者企业的长期存在与发展都会有问题。

  2.周边绩效是组织背景下的绩效

  虽然周边绩效是角色外绩效,但并非所有的角色行为都构成周边绩效,周边绩效是与组织背景以及工作背景相联系的绩效。周边绩效的概念提出了在组织中工作与一个人单独工作是不一样的,对于情景因素考虑使得绩效评估融合了更多的组织的社会特征。

  3.周边绩效行为能够促进群体与组织绩效

  大多数关于周边绩效的理论研究都涉及有关利他、助人、合作等行为的讨论。研究表明,这些行为可以减少部门内摩擦、辅助协调工作、帮助员工排除阻碍绩效的因素,提高组织绩效。团队研究理论表明,有一类角色称为协调员。这些人本身的绩效并不显著,但他们的介入会使团体绩效有显著提高,主要原因是他们乐于协调他人的工作。从绩效评估的角度来看,这类人的任务绩效并不突出,而周边绩效行为却很优秀,从而导致团队绩效的提高。

  4.周边绩效是一种过程导向与行为导向的绩效

  周边绩效的概念是在绩效行为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周边绩效是行为导向的绩效,它主要关注的是行为和过程而非结果。

  5.周边绩效与员工的个性关系密切

  研究表明,责任意识、外向性等个性因素对于员工的周边绩效有显著的预测能力,而知识、能力和技术能较好地预测任务绩效。

  三、周边绩效管理在企业中应用的意义

  传统的任务绩效指标只能反映工作的最终结果,不能反映完成工作经历的过程,采用单一的任务绩效指标进行绩效评价,势必会引发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短期化。周边绩效有利于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中整体绩效的提升,从企业运作环境和长期发展目标来看,这种行为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发现,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均独立地对个人或组织整体绩效起作用,因此企业应将两者均纳入绩效管理的范畴。

  周边绩效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具有以下的意义:

  1.制定合理科学的管理办法。不论一个企业管理水平多高,都不可能把制度制定得很完善。周边绩效是一种管理办法,要围绕着跟进管理,即企业做出一项决定,每个环节都要有人去落实,跟进管理的重要基础是有效沟通,沟通了才能协调好。企业实施周边绩效管理可以避免产生内耗,促进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提高工作效率。

  2.强化员工在工作中的自主性。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中经常会出现岗位说明书规定之外的“夹缝工作”。因此,单纯的任务绩效考核会使管理导向偏差,它引导员工只重视自己工作任务的完成,漠视他人与整个公司利益。借鉴当代先进的绩效管理理论,推行任务绩效、周边绩效管理有机组合,把员工在“非自己职责的”工作上的付出在绩效考核中得到体现,激励员工主动关心整个公司的业绩,通过周边绩效管理促成员工自觉完成“夹缝工作”,强化员工的自主性和奉献精神。

  3.有利于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周边绩效是在组织的工作情景中的绩效行为,这种情景性使得个体的这种行为可以影响到组织的工作气氛与形象。周边绩效行为是在工作中的外显行为,也包括仪表、言行等内容,而企业鼓励的周边绩效行为可以表现企业的共享价值观,形成人人自觉奉献的企业文化氛围,激发公司员工的工作热情与激情,不断推进经营、管理创新,最终实现员工和公司共同价值的创造。

  4.有利于团队学习,提高竞争力。随着组织的发展,以市场为核心、学习型组织与自我管理团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这些方法能够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周边绩效正是与这些概念相适应的。与任务不直接挂钩使周边绩效的评定非常具有弹性;鼓励员工的创新、提出建设性意见可以促进组织的创新与发展;员工的主动学习与发展使得员工更加具有适应能力与发展潜力,有利于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

  5.促进企业整体绩效的提升。企业员工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行为可以减少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的摩擦,辅助协调工作,帮助员工清除周边绩效的制约因素,提高企业整体绩效。周边绩效理论认为,个体周边绩效已经不单独与员工个人有关,而是与企业整体绩效的提升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沟通能力、人际能力、领导能力等也应当是周边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

  6.周边绩效与组织长远战略发展的关系更密切。如果说个体的任务绩效与企业当前的经营业绩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周边绩效与企业的当前业绩并没有直接影响,而对企业战略性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战略是一个长远的目标,在这个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需要不断尝试与调整。员工主动尝试、探索与自我培训、发展,以及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至关重要。企业共同的基本价值观是企业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周边绩效同样也会通过对企业文化的作用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战略。

  四、周边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周边绩效有了初步的认识后,管理者往往会被员工如此丰富的周边绩效潜能以及周边绩效对企业可能的贡献所震撼,因此容易不顾企业的实际情况,投入极大的资源与精力推行周边绩效,甚至超出对任务绩效的关注,盲目地将周边绩效看作是企业发展的法宝,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企业应合理地实施周边绩效管理,通过绩效管理的完善,促进企业整体绩效的提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