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时间:2023-05-26 14:19:56 领导力培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课改下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校长的思想和做法,还有执行的力度都是教师仿效的标准,新课标的落实关键看校长的执行力,而坚持才是最重要的关键。 小编下面为大家整理关于,欢迎阅读参考:

新课改下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一、真正理解“课程”的内涵

  课程绝不等同于课堂、科目。课程不仅仅是指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课程是学校提供给学生在学校期间得以获取知识、能力、人格以及学习经历等一切活动的总和。大到学校的硬件设施布局、办学思想,小到教师指导、勉励、批评学生的措辞,均属课程。

  二、校长的教育思想必须“明确”且“正确”

  所谓“明确”包含着这样三层意思:(1)要有明确的教育思想。校长教育思想的形成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国家的教育方针与学校的办学实践有机结合,找准学校发展的着力点、切入点和创新点,形成学校自己的办学思想,能深刻表述自己的教育思想的内涵,并对它作出恰当、准确、简洁的表述,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2)要明确地宣传。校长要反复向全校教职工表达出自己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使全体教职工了解;认识和把握,形成共识,并内化为全员的自觉行动;(3)要明确凸现教育思想的外化与对象化。努力通过学校的规划、计划、规章制度及校园文化,各项活动、物质设施等,不断强化教育思想的渗透与作用,使全校师生时时处处感觉到。所谓“正确”是指,校长所传达的教育思想,应当体现出时代精神,反映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趋势,反映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具有明确而正确的教育思想的校长,能够清楚地告诉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什么是应当追求的,什么是不应当追求的;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是可行的,什么样的教育方法不可行;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是合理的,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是不合理的;什么是好教育、好教学;什么是教育的高质量。形成明确而正确教育思想,是增强校长领导力的重要因素。

  三、把准课程方向,转变观念

  新课程的重点在于培养社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要教师“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解决几个问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培养兴趣,发展个性,培养品德。作为管理者的校长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充分的了解。学校教学中的优势是什么?不足是什么?并因此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规划,加大宣传和动员的力度,取得党政,社会,家长的支持。比如我校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方面所做的工作就足以说明观念转变重要与艰难。在教育中,如果牺牲一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时间来培养和保护学生对学习、探索、创造的兴趣、爱好、热爱,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学生自己定会把这些失去的“知识”加倍地找回来;但是,假如牺牲了学生对学习、探索、创造的兴趣、爱好、热爱、甚至牺牲健康、身心与美德,用来让学生多学习和掌握一些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那么这些失去的兴趣、爱好、热爱不仅会使已经学习和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失去生命和光彩,而且在不久的将来会促使他们彻底失去学习、探索、创造的动机和愿望。因此,学生的个人体验、情感态度并不是什么边缘之物,它同知识素养一样重要,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四、有效的课程管理是提升校长领导力的关键。

  课程改革呼唤学校课程意识的觉知,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政策,使学校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人。然而,这种变革对学校领导而言,实属一大挑战。没有课程化的培养目标,办学理念便不能得到落实;没有特色化的课程,办学特色就不能得以体现。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成为校长专业发展的新使命,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校长在课程改革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付诸行动。校长应当与教师共图事业,共谋发展,在坚持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掌握课程实施、课程研究、课程开发的主动权,与课程改革一起成长。   校长在提升课程领导力上该如何行动?

  (1)建构课程规划,设置课程框架。对学校而言,课程的开发决不是简单地增加几门选修课。而是围绕“品位高、情趣雅、视野宽”的课程目标定位,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立足学生的兴趣,有效利用校内外资源,优化课程结构。学校应确立“基础课程+特色课程”的课程整体规划,建立通过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实现共同基础,通过特色课程发展学生的特长,开阔学生视野、体现学校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课程框架。

  (2)推动教学改革,促进课程实施。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课堂是学校教学的灵魂。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学,将理念转化为课堂中教师教学自觉行为,是学校课程领导成败的关键所在。校长要深入教学实际,坚持“一线工作法”,到教师和学生中去,力求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典型在一线推广,任务在一线落实”。校长要主动承担教学任务,立足教学前沿,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把握教学工作主动权和决策发言权;要经常调查研究,通过听课、评课、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手段,了解学情、教情,改进、完善教育教学方法;要有效督察指导,通过重心下移、指导前移,随时将问题解决在一线,提高工作效能;要不断总结推广改革成果,通过发现典型,总结经验,及时推广,让同伴受益。

  (3)理解新课程内涵,改革旧的评价制度。

  “应试教育”方式方法已深入人心,教师已习惯“填鸭式”教学,“题海战术”加以强化,家长已习惯以成绩论英雄与成败。

  校长在新课程推行的领导力就体现在否定原有的评价体系,建立新的评价制度。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校长要从课堂教学手段着手改变

  我们的做法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前提下,围绕重点、难点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小结;教师只是提示,归纳。课堂上要求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嘴。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乐趣,在学习中摸索方法。在成功中体验真快乐。

  其次,改变单一的“分数”评价学生优劣的体制。每学年,学校都要对上学年做一个小结,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和表彰。我们就抓住这个新评价制度宣传的大好时机,严格把关评优口,对那些爱思考,勤动手,品德优良,个性鲜明,特长突出的学生进行隆重表彰。把这些学生的业绩,模仿名人字画制成“校园风云人物”条幅在校园内予以张贴并赠送给家长。让学生,家长体验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转变其观念和努力的方向。

  第三,精心组织,带头落实。计划不是用来看的,应付检查的,而是用来实施的。我校为实行新课改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课程安排上足额安排,日常检查必须照课表进行查验。领导小组经常检查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我兼任的是初三历史,为了更好的落实新课程,我不仅认真钻研教材,还经常给教师上示范课。示范课严格按照集体备课时设置的统一模式上课。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问题,先自学,再讨论,然后演示,教师只是指导。在疑难问题的讨论中一般都有争论,我也只是让学生去发挥。形成定论后,学生一般印象深刻,学生在这种方式中学会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了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落实常规,注重实效。新课程要求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实践探究和扩展知识面上,教材中常会出现许多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改变以往以“灌“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手,动嘴。为了能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新课程的执行力度,我们通过集体备课,设计了各种课型的基本模式、流程。要求教师按设计步骤授课,教务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思考,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在课堂上解决问题,认真写好课后反馈,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注重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

  第五,树立典型,全面推进。新的教学模式有了,也配套了相应的检查措施,我们每学期还坚持搞好几个比赛。一是新课程优质课竞赛。比的就是哪位教师能熟练地运用集体备课设计的教学流程,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二是新课程教学效果竞赛。比的是哪位教师在课堂教学后的检测中,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比例大。然后对这些获奖者进行表彰,树为典型,立为骨干;优先晋级,晋职;拨给其教研经费,选送其外出学习、考察;通过集会,板报展示精英风采,介绍其成功经验,推广其做法,号召大家都来学习以点带面,全面提高。

  第六,持之以恒。一天做好某件事情不难,一年做好也不难,难就难在一辈的坚持。校长调走了,做法不能改变;大方向定了,只能不断地改进、完善。一个民族有其特殊的文化底蕴,但是其形成必须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优良传统,良好氛围的形成也要靠长久的积淀。所以这种模式确定之后我们不作轻易改变。熟能生巧,只有教师教得越来越轻松,学生学得越来越有兴趣,教学效果越来越好,学生学习能力越来越高。新课程的课标才真正得到落实。

【新课改下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相关文章:

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提升03-10

校长如何提升领导力03-21

怎样提升校长的领导力08-01

校长教育领导力的提升03-26

校长领导力提升的策略04-20

校长价值领导力的提升03-26

校长如何提升教学领导力03-21

如何提升校长的道德领导力03-10

提升校长领导力的5种技能03-19

校长领导力的提升总结(通用12篇)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