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中美“未来领导力”的八大指标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和发展最快的大国之一,即使综合国力暂未达到领导世界的能力,那么看一下你自己有没有具备领导的能力呢?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判断中美“未来领导力”的八大指标,希望能帮助到你!
判断中美“未来领导力”的八大指标
从中国国内的声音看,对中美在未来世界的领导力存在两种不同方向的结论:一种声音是悲观的,把“中国崩溃”看成是越走越近的可能;另一种声音是自负的,并且这种声音特别响亮,认为欧美都已经快速滑进衰落通道,只有中国才是最有前途大国。
我认为,这两种声音都不客观,某些文章带有鲜明目的,不值得过度重视。在评判中美在未来世界格局中领导力的问题上,我们既不能自暴自弃地做臣服者,也不能满腹骄矜地做井底之蛙。国家影响力和领导力不是微观对比,是包含着众多软硬件指标的方向性对比,充分地了解自己在关键指标上的准确位置,才能懂得自己的份量到底有多重。
为了比较客观地评判中美未来影响力和领导力,本人设计了宏观上的八大指标,下面想简单展开做一下说明。
★★★道德水平指标
人类历史,虽然一直处于战争与和平的双重节奏中,但总体上讲,文明因素的进步从来都是主旋律,人与动物之间的界限一直在拉开距离。当然,局部指标,也许是动物更优于人类。
文明有很多因子,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而决定文明进步的最关键因子应该是道德因子,道德的进退是判断人类社会进退的核心精神因子,它优先于所有的物质因子。所以,如果让我来评判国家与国家的差别时,我会把道德指标列为第一位的竞争指标。
什么是道德?没有标准定义,只有相对认同。我个人对道德的定义:道德是决定个人生活方式的内在基因,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评判对方的看不见却能感觉到的印象图谱。
道德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国家道德,二是公民道德。
我在《道德重构》一文中曾首次提出“国家道德”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政策对人民意愿反映的深度”。政策越能体现人民意愿,国家道德指数就越高。
公民道德,世界各国虽有不同解读,但大体上是归一的,此处不赘述。
道德是一种软指标,不能象物质指标一样量化,但它也能形成某种抽象的量化指标。世界各国人民的道德指数永远无法按科学数据来统计,但可以用相互接受度和好感度给出一个大致公平的指数。媒体工作者曾经也给出过一些全球各国人民的道德指数,未必准确,能反映基本事实,有偏见,又未必尽然。
中国人,美国人,过去、现在和将来,各自的形象都已经或将呈现给世人,中美两国人民的道德指数到底怎么样,我不好下结论,只能取决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内心评判。
判断未来,中国人首先要认真思考的就是自己的道德指数跟美国的正负距离,特别特别要自问的是:中国式的道德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
★★★人才流动指标
在人类文明的众多因子中,有一个因子是很关键且表现极端的',这个因子是科技因子。科技,不一定总是对人类有利,但是,人类对它的追求兴趣从来且永远不会减弱,直到科技将人类灭亡。
在人类灭亡之前,国家间的竞争,着眼点是科技竞争,科技竞争的决定因素又是人才。那么,我们在比较中美两国的未来前景时,我们必须关注一个特殊指标:两国对人才的吸引力。
这个吸引力又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本国人才的内生性吸引力;另一个是对外国人才的流入吸引力。美国,在过去一百多年,两个方面的吸引力都远大于中国。未来呢?中国有没有逆转的可能性?如果有,在原创科技的竞争中,中国仍有与美国抗衡的可能性,如果没有,世界人民不会对中国的科技贡献产生真诚的敬意。
中国部分官方数字看起来也很好,每年归国人数在急剧膨胀,表现为单向上升的态势。但是,我想说明的是,绝对归国人数的增长并不是有影响力的指标,真正对考核“人才”有现实意义的指标只有两个:一个是中国TOP20高校留学归国人才比例;另一个是世界TOP100大学流入中国的非华人人才数量。这两个指标高,才能真正说明中国对人才的吸引力强。一个清华的年度预算几乎可以相当于100所中国一般性大学的预算总和,花这么多钱培养出来的人才留学之后归国比例是相当有决定意义的。北大、复旦、浙大、科大等名校的类比性也很强。
归根结底,比较中美人才吸引力,最终就比一个指标:一流人才的净流入绝对数。
★★★对未来产品的创新设计能力指标
客观地讲,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跟美国有难以度量的差距,这个差距主要来源于两国自身,而不是其它。我虽然也经常谈到霸权主义的攫取能力,但是,我并不赞成把美国的科技喷发能力归因为美国的侵略性。抛开政治制度不谈,我们至少可以认为美国的科研制度在过去一百多年是极其成功的。
有时候,我默默地对中国人接触到的生活元素进行盘点,会轻易发现:我打字上网的电脑至今不能算中国造;我每天开的汽车,中国至今还造不出一辆上档次有质量且能被世界认可的品牌;我赖以维持与社会人沟通的手机,中国产量最大,但有用且利润高的“芯”却是人家的,你赚的是小钱,人家赚的是大钱,GDP很高,附加值很低;再往最基本消费层次看,我们中国的粮食和蔬菜种子很大一部分都掌握在美国商人手上,我们保持健康的每一粒西药很大一部分专利权也在美国人手上………………………………..
有一次,我跟一位新回国的海归聚餐,我问他中美之间到底有多大差距,他是这样回答的:我也说不好到底有多大差距,只是有一种现象是普遍的,我们用来跟美国竞争的几乎所有依赖对象绝大部分都源于美国,即使差距很近,那也只是算是复制美国后的接近,真正能让世界心悦诚服的中国版科技革命暂时还没有出现。
未来呢?中国能设计未来吗?我们用什么给世界设计未来?
量子通讯算不算?我也不知道算不算。
尽管中方不断地公布量子卫星的开创性成果,并且还挂上了“《自然》在线”的刊载权威性。但是,我仍然要提醒读者保持十二分的冷静,即使是误判挨骂,我还是坚持要做这样的提醒。中国希望“量子”能成为中国科技尊严的一个新节点,这是一个独立追求的进步。不过,也要有接受失败结果的心理准备,十年之后应该会有一个检验结论。
对世界未来的设计能力取决于对未来产品的设计能力,对未来产品的设计能力取决于各国人才的科学态度,我们判断中美两国对未来产品设计能力的高低,也只需要看两国人才的科学态度,按目前的形势看,大家想想,中美缩小差距还需要多少年?反超要多少年?
★★★进出口贸易的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在国家力量对比中也许不是决定性的,但一定是关键性的。
总量大,可以反映出某国在有形产品生产能力上的优势,也许它生产的产品并非世界一流,但至少可以说明其工业体系的完整性与竞争力,进出口贸易总量是一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指标,这个数据越大,反映出一国的经济活跃度和开放度越高,同时也能反映出该国经济的世界性地位。
总量大,还可以反映出一个重要的人文指标:该国与世界各国交往密切度。贸易,交流的是商品,沟通的是人文,贸易从古至今都是人文的载体,贸易量大,证明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面宽。从目前看,中美进出口贸易总量几乎持平,不存在数量级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有理由相信,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量超越美国并不需要太久,这是个大势,这个大势的背后推动力是中国的人口红利。
人口专家、经济学家和网民们总是在重复“中国人口危机”的老调,而我一直跟他们唱反调,我始终认为中国人口红利仍将长期存在,如果说中国人口有重大危机,那么,美国的人口危机将发生我们之前。
中国不必把总量指标看成是当世界老大的依赖指标,但也决不能忽视这一重要指标,在这个指标上面打败美国毫无疑问能带来相当大的世界性格局改变。
★★★国际组织影响力指标
国际组织一般分以下几类:政治组织,经济组织,军事组织,民间组织。
中美未来的竞争离不开这几类组织,既有全球性的,诸如联合国、世行、世贸、世卫等,也有区域性的,诸如北约、欧盟、东盟、海合、上合等。
国际组织,有部分是非结盟性组织,诸如联合国,有些是结盟性的,诸如北约。中国奉行不结盟原则,这就决定了中国难以依靠盟友来捍卫个体利益。未来,中国是否继续坚持这一原则值得商榷。
中美在未来拼国际领导力是一个大的宏观指标,具体来讲,必须体现到微观的竞争指标上面,概括一下,大体包括几个方面:
构建国际组织规则的能力指标。美国为什么在过去几十年一直能稳当全球老大?除了科技竞争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力量源——世界三大经济组织规则制定权。时至今日,世贸、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是美国的重要基地,中国在这三大组织只能算一个参与者,不是规则的制定者,很多情况下还沦为规则的受害者。未来,中国如果没有重构这三大组织的构想和能力,这个指标,中国还是会输给美国。
国际组织的运作权重指标。国际组织,表面看是多国组合体,而实质上永远是大国竞争舞台,大国在各类组织中始终有决定性的作用,它不完全按一国一票的民主程序。到目前为止,只要是中美共同参与的国际组织,中国都居于劣势,权重指标远低于美国。改变未来的最好办法是,中国必须增加自己的权重。怎么设法?要么制造组织破产,要么逼宫美国,哪怕花钱买权重都很值。
大国与国际组织的平衡能力指标。中国也好,美国也好,不可能加入世界上所有的国际组织,都是游离于大部分区域组织之外。但是,这并不表明中美两国不跟区域组织打交道。比如东盟,中美两国都不是会员国,但都在争取利用这个组织。不要小瞧东盟,表面看,该组织中没有一个强国,单个对付并不难,若想跟这个组织集体进行对抗还真不易。所以,无论是世界唯一霸主美国还是大中国,都不会轻易得罪东盟,都只能想方设法争取它。
全球各大洲都有形形色色的类似组织,中美要展开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平衡国际组织的能力能够决定彼此在各地区的生存空间。
★★★意识形态接受度指标
在谈这个主题之前,我想界定一下“意识形态”这个概念。按中国式既定思维,一提到意识形态,大家普遍就联想到政治含义,而我则不支持这种认知。我个人对意识形态有个理解:能控脑的人文产品总和即意识形态。
以“控脑”为出发点,意识形态应包含三个核心组成部分:制度形态,文化形态,宗教形态。
自古以来,世界各国的制度从来都没有统一性,有些国家进入了资本主义,部分国家还处在农奴制社会,中国搞了二千多年封建制,而个别国家直接从农奴制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没经历过封建时代。
尽管没有统一制度,但是,制度仍有优劣之比较,世界各国交流越充分,制度对比效应越明显,理想性制度与实用性制度始终在展开空间竞争,理想的,不一定是受欢迎的,实用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中国与美国在制度上的竞争曾经是并列式,后来变成前后式,未来是不定式,急需要中国人的智慧定型,不坚定走并列式,制度竞争会很痛苦。
文化形态的组成极其复杂,不便展开讨论,中国人在这一点上向来表现较为自信,因为书本上写着五千年文明史。然而,当代中国人必须明白一个新事实:在未来的文化竞争中,传统文化的意识影响比重将变得较小,而现代文化形态的影响比重将占据较大比例。文明历史较长和文化库存很多并不表明其未来文化统治力强大。快速变化的世界,淘汰文化亦如同淘汰工业产品,一不小心,新潮流文化就诞生了。
宗教形态的较量属于骨髓型意识形态的较量,它并不是天天表现为显性特征,但,每到关键时刻,它就能让参与斗争的各方自发选择站队。美国不是一个宗教发源地,也不是典型的宗教圣地,它的宗教影响力是相对有限的。中国有几千年属于自己的国家式宗教,并且派别繁多。遗憾的是,中国缺少输出型宗教,也即没有能在世界范围内让人热恋的宗教。
美国本身没有宗教影响力,并不意味着美国没有宗教盟友,美国多数人的源头在欧洲,属于耶稣教的主流阵营,它在宗教斗争中的话语权仍然高于中国,如果想实现反超,中国必须有革命性的思想颠覆,儒教是不堪重任的。
中国拿什么“思想”来构建一个系统的意识形态同美国竞争一千年?大家想想看。
★★★生存资源的自给与保障指标
人类不管怎么竞争,归根到底还是得能好好活着,活命的主动权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上。
什么是活命的基本资源?粮食,环境,能源。
过去,大家常讲,掌握石油就掌握了世界。现在,大家都承认,掌握了粮食,就掌握了未来。
美国在粮食方面拥有两大优势:拥有世界上最过盈的国内供给能力,拥有世界上最过量的对外供给能力。与之相比,中国几乎永远看不到优势,随着大开发的推进,中国对美国的粮食依赖正变得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全面。
环境,包含与人相联系的一切空域,空气,水,土壤,无所不包。环境,既是养育人的资源,也是吸引人的资源,环境是重要竞争力指标。就目前来讲,中国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如果不加约束的追求经济指标,这种劣势将在未来很长时间内继续扩大。
能源竞争,一般不再指一次性资源,主要指利用再生能源的能力强弱,水能,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再生能源竞争又要回到科技水平的竞争,竞争力的强弱不是指拥有量,而是指利用量,太阳对中美是公平的,但对太阳能的利用,中美是不同的。
粮食是根本,这个致命性问题似乎还没有得到中国人的普遍性重视,也没有产生普遍性的危机感。
★★★军事能力指标
人类向往和平,但人类也热爱战争。
无论你多热爱和平,你总是要准备战争,历史轨迹就是这么走过来的,未来仍是历史的改性重复。
军事能力无非包含三个方面:防御能力,进攻能力,结盟能力。
就现状而言,中美两国在三个方面的指标对比,结果是清晰的。
未来呢?中国能够在哪个方面率先取得突破?全方位突破的实现得等多少年?
特别要提出的是,这里提到“能力”二字,大家习惯性认为它指硬件能力,实际上,它应该包含人的能力,即军事斗争能力和军事指挥能力。人是活能力,人的能力不足,其它能力都将变成死能力。
也许有人会讲,战争的胜败取决于战争的正义性,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句话不算错,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有正确性。但是,它又未必始终适用。侵略者邪恶,但侵略者取胜并实现长期帝国统治的历史事实举不胜举,依赖“正义”的标牌并不一定能维护好自身的安全。另外,必须指出的是,你心中的“正义”与世界人民心中的“正义”未必能达到统一。
我不是反美者,不是反俄者,也不是反欧者。我不是“中国崩溃论”的支持者,也不是“唯中国独尊论”的拥护者。我并不愿意下“美国正在快速衰落,中国将要取代美国”的主观结论,对未来的判断必须是建立在关键指标的评判之上,不是建立在主观臆想之上。
对比大国影响力与领导力指标,我只能对未来保持理性,丝毫不敢有冲动的所谓正能量自傲。中国如果不能有效制造美国的混乱,那么,中国与美国的竞争之路将是漫长而又艰苦的。唯走正确道路,唯有保持信心,才有胜利的可能。
【判断中美“未来领导力”的八大指标】相关文章:
八大领导力沟通技巧10-30
提升领导力的八大建议11-24
提升领导力的八大方法11-04
从财务指标看上市公司的未来06-17
领导力的本质11-18
领导力的秘诀11-01
领导力的风格10-15
领导力的构成10-13
领导力的核心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