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现代和谐领导力分析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主张“和”,如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的“和则一,一则多力”。时至今日,中国人民也没有停止过对“和”的追求。
1 和谐领导力的内涵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的不断健全,领导者和被领导者间的关系不再是单纯地依靠组织赋予领导者的职务权力,与被领导者之间建构的一种刚性、强制性关系。而是领导者基于个人智慧才干、道德修养、业务专长等这些软实力的基础上,组织成员自觉认同组织目标,自发接受领导者权威,从而赢得组织成员的信任和拥护,建立起一种和谐的社会关系。美国管理学家巴纳德提出的“权威接受论”指出,“领导者的权威不是来自上级的授予,而是来自下级的认可。上级只能授予领导者法定权力,但无法授予其威信。上级授予的权力只有被下级接受时,才是有效的。因此,权力归根结底是下级授予的,领导者在向上级负责的同时,必须争取下级的理解、认可和拥护”。由此而知,和谐领导力应该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一种互动的积极的影响力。
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的治国愿景和共同心愿,而建设和谐领导力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对于领导者而言,应不断加强领导集体的民主化建设,摒弃“权大于法”等传统领导理念,不断提高决策的透明化程度,实现阳光政治。同时,领导者的正直公道也直接影响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的维持。如果领导者不以公寻私,办事公道,被领导者自然会对领导者产生信任,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公正的氛围,这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健康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诚信是和谐领导力的基石。构建诚信社会,领导者的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干群关系的重要前提。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则是建设和谐领导力所要达到的两个目标,这要求领导者具有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革新精神,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社会更加稳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则是人与人关系的延伸,作为领导者,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的片面发展,以求为官政绩。
2 和谐社会对领导者的挑战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医疗卫生、就业等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社会公众的诚信缺失和道德失范,公务员队伍的腐化现象等问题日益严重。这些矛盾和问题对于我国领导者建设和谐社会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2.1 和谐社会要求破除“官本位”思想意识,强化服务意识。
“官本位”意识在中国根深蒂固,领导力突出职务权力和规章制度,领导方式以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为主,这必然会导致领导者不深入基层、不关心民众疾苦、好大喜功等形式主义。而根除这种传统意识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领导者首先从思想观念上加以改变。领导力不再只掌握在上级的手中,应存在于被领导群众中,还应强调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平等沟通,要求领导者树立群众观念,强化服务意识,确立以人为本的领导理念。领导力的服务性反映了领导力在根本目标一致前提下,服务于共同利益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合力。
2.2 和谐社会要求和谐的干群关系。
随着社会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和谐的干群关系不再是单纯的权力与服从的关系,如果仅依靠职位赋予的权力以势压人,不但不能使被领导者信服,反而领导者也无法维持其权力,影响干群关系的和谐。领导力的核心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影响力,这就要求领导者积极主动与下属沟通,不以权压人,不居高临下,懂得尊重下属、依靠下属,放下“官架子”以朋友关系与下属相处,充分挖掘下属的领导力,善于分权和授权。
2.3 和谐社会要求强化统筹协调能力。
目前我国社会存在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就业难问题、教育卫生等资源分配不均等民生问题,领导者往往掌握着发展成果资源的分配权,若分配不公必然会导致社会的剧烈冲突,进而破坏社会和谐。而和谐社会是“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多元社会,是能够容纳有不同利益需求的人群的社会,和谐社会下的领导力应及时畅通利益表达渠道,进行利益协调,寻求利益的统一性并整合各方利益,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推进利益共享,使各方利益得以妥协实现。和谐社会不仅是人与人的和谐,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我国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不惜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这就必然要求领导者不仅把经济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统筹起来,还要对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以及各个区域间进行统筹协调,这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3 实现和谐领导力的途径
3.1 树立“以人为本”领导理念。
孔子曾说到:“君以民为本”,“君以民存,亦以民亡”。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毛泽东曾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自古至今,民皆为社稷之根本。作为领导者,应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假使忽略了民意或是民意诉求没有畅通的表达渠道,就可能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以人为本”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和谐领导力的关键和核心所在。首先,与下属搞好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内部人际氛围。实行“以人为本”管理,就是要明确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是平等的人格主体,领导者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挥者,更是服务者。领导者应密切联系群众,真诚待人,与下属加强交流沟通,建立内部协调机制,确保合作制胜。其次,善于用人,建立以能力才干为评价标准的管理机制。以人为本管理的实质内容是充分利用好人力资源,关键是合理激发和运用人的能力,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再次,领导力功能的发挥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离开了人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的发展。和谐社会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一种人性得以充分伸张,人格尊严得到尊重、正义得到弘扬的人性社会,人性成为和谐社会的灵魂。以人为本,就是要求一切社会行动皆应有助于提升人的价值、拓展人的自由、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谋求人的全面解放。只有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内化为领导观,才能通过实施科学领导,不断提高和谐领导力。
3.2加强领导者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
提升领导力,领导者就必须不断强化自我。一方面,注意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学习专业知识及领导知识,在领导工作中必然会遇到种种问题或矛盾,这就要求领导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稳定的注意力和完备的思维力,善于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坚持辩证思维和运用政治智慧妥善解决,以“适度”和“中正”的思想来化解矛盾。另一方面,大凡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卓越的领导者都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一个道德低下的领导者,他的领导力必然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作为领导者更要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厚德载物的精神、豁达大度的气量,做一个高尚的人。
3.3 优化领导职能结构。
完善合理的领导职能结构有助于发挥强大的领导力,是和谐社会建设和谐领导力的必然选择。首先要明确领导者与被领导者职责权限,避免权责界限不清。其次要完善科学决策职能。和谐社会领导者作出科学决策,不仅要依赖领导者的工作经验,更多的则是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充分发扬民主,必要时建立智囊机构,为领导者决策提供科学理论的支持;第三,完善选人用人职能,建立以能力才干为标准的评价机制。第四,完善领导监督职能,将领导者的活动纳入可监督的范围内。
4 结语
和谐领导力就是有效实现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和谐是领导者实现领导力的基石。当今社会,构建和谐领导力仍存在官僚思想严重、权大于法等种种障碍,我们需认清构建和谐领导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期间需要领导者改变传统观念,树立人本观念,在慎用权力的前提下,引导人的思想或行为。
【现代和谐领导力分析】相关文章:
提升领导力的案例分析07-12
九大领导力技巧分析06-23
中小企业提升领导力的方法分析11-16
现代生产企业销售管理特点分析02-23
现代冷链物流现状分析及对策10-09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分析07-03
现代舞和古典舞的区别分析04-11
中考现代文阅读典型题分析201701-23
领导力的核心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