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民间舞蹈“绕三灵组舞”
白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中白族特色舞蹈是“绕三灵组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白族民间舞蹈“绕三灵组舞”,希望能帮到大家!
“绕三灵组舞”是在绕三灵节日中具有群众性的组合舞蹈,至今仍广泛流传在大理洱海周围的白族农村中。绕三灵组舞以道具区分舞种,其中“霸王鞭”白语称“大王鞭”或“得嘀抖靴”;“八角鼓”称“紧急鼓”;“双飞燕”称“双飞一”。舞蹈名称“霸王鞭舞”,在喜州镇称“打大王鞭”,或“得嘀抖靴”,挖色乡一带称“得双飞一”,而更多的则称为“绕三灵舞”。
绕三灵舞与绕三灵节密不可分,舞蹈的起源传说亦与之相关连。民间大致有如下几种说法:
1.远古的时候,大理一片汪洋,白族的祖先都居住在苍山上打猎度日。每逢收获的时节,大家都要燃起火堆,绕着山林尽情歌舞,以感谢“苍山神”的护佑,传习下来便形成了载歌载舞的`“绕山林”活动。
2.有一年大理发大水,村寨都被淹没,人被冲走的冲走,溺死的溺死,仅剩下俩兄妹爬在庆洞村头的大青树上才得幸存。洪水退后,兄妹俩流落荒坝相依为命,自行婚配,过了若干年后,大理坝子才又兴旺起来,后人为了纪念这兄妹俩,每年都要到庆洞村去唱唱跳跳朝贺一番,就形成了绕山林习俗。
3.爱民皇帝生前好施仁政,受到百姓的崇敬。他死了以后,大家都拿着“杆丧棒”,抬着大帛,哭着为他奔丧。日子久了,大家觉得应当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去歌颂他。以后就将杆丧棒改成了“霸王鞭”、“净水碗”变成“金钱鼓”、“供碟”变成“双飞燕”,哭声变成了调子,“大帛”变成“柳树”,每年到这个时候都要唱着跳着去悼念他。
又传,白王平素间最能体谅百姓,大家都非常喜欢他。一次,他的太子不见了,十分着急。大家知道后,便集合起来拄着杨柳树,喊着叫着,日日夜夜沿着海边帮白王寻找,可始终没有找到,白王悲痛极了,大家也非常伤心,仍然年复一年帮他寻找,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绕山林”队伍。
4.金姑是爱民皇帝的三公主,喜好山野,山花,无拘无束。一天,无意中到堂屋裹脚,遭爱民皇帝的责骂。一气之下沿洱海独自出走,到了巍山路上三台坡,又黑又饿,昏倒在草地上。这时恰遇一猎人路过,即得救护。公主醒来,见猎人面貌虽丑,心肠却好,便私定终身,同回巍山去。爱民皇帝得知公主婚配,念在父母情份上,只好派人于二月初八沿山路前往巍山迎亲,可是,回到佛堂村时,猎人因自己生得丑陋,执意不愿见岳父,便躲进小鸡足山管等候公主。到了三月三,猎人幽困不住,大家只好在天不亮的时候悄悄送他回去。公主回到父王身边,一直到四月二十三日,大家才穿红着绿,吹吹打打,跳着唱着又沿海边送她回去。这就是“绕三灵”节前,必须先到巍山天门牙寺“接金姑”的由来。
5.远古的时候,大理曾连年干旱无雨,庄稼一直种不下去。人们焦急不安,派人到龙凤村求东海龙王。龙王须奉玉帝旨令方能行雨,见此情景又十分同情,便私下教来人到苍山中,在峰顶找到正在下棋的二位仙人,向他们求助。仙人见求者心诚,告诉大家可用柳树叶在洱海中泼水三次就可解危。谁知众人求雨心切,一到海边便泼了十八次,顿时满天乌云暴雨成灾。龙王自知闯祸,急忙教大家到庆洞村建国皇帝那里去打打跳跳、哭哭闹闹。这样一来惊动了玉皇大帝。玉帝问罪龙王,龙王申辩说百姓要求行雨,玉帝一看果然如此,赦免了龙王,并下旨说,凡百姓求雨须即时布施。从此以后,凡栽秧之前,坝子里的人们就又唱又跳,以使龙王得知后,即降喜雨。
6,观音制服罗刹后,海水东退,大理显现平坝。观音归天时,封辅助他制服罗刹的西天护法神“五百神王”为建国皇帝,立都庆洞村,又封“五百神王”的军将“五百金鸡”为各村本主,掌管一方人间事。从此,人们便从苍山迁移下来。随后,“五百神王”教大家种桑栽麻,盘田织布,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大家为感激他的恩德,每逢四月大忙栽插前,便奉各村本主一道先往庆洞村朝拜。
【白族民间舞蹈“绕三灵组舞”】相关文章:
白族绕山林舞蹈介绍10-07
河南民间舞蹈竹马舞09-24
民间舞蹈落子舞简介10-15
傣族民间舞蹈孔雀舞10-15
民间舞蹈艺术-布马舞08-18
苏北特色民间舞蹈睢宁落子舞10-15
汉族民间舞蹈是指哪些舞?09-30
仡佬族民间舞蹈-踩堂舞、酒礼舞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