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民间舞的形成及地域特征

时间:2024-08-19 08:30:27 林强 民间舞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福建民间舞的形成及地域特征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与其它艺术一样,是人类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的表现,同时,舞蹈它有着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征,有着自己的不断完善的发展轨迹。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福建民间舞的形成及地域特征,欢迎参考阅读!

  福建民间舞的形成及地域特征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的“闯越”故郡,蕴存于八闽的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受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联,以及民风习俗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又存在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丰富多彩的舞蹈,营造了中华民族舞蹈园地繁花似景的局面,由于社会、生活对艺术的互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舞蹈不断受到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渗透与关联,以及民风习俗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又存在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和特色,这就是地域舞蹈的个性特征。

  福建民间舞蹈的形成和发展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史称“闽越”故郡,素有“歌舞之乡”美誉,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与历史条件,令无数中土舞蹈文化荟萃于此。昔时,福建人民常以歌舞作为喜庆活动的内容,据《碧溪漫志》卷三“霓裳羽衣”条记载,唐德宗(780-805年)时,福州观察使就拥有数十个歌舞艺人专供官员们娱乐。此后,惠安人陈瑕作《霓裳羽衣曲》赋,五代詹敦仁作诗吟咏泉州歌舞,并在各州、各府志书中均有关于歌舞景况之记载。流传于我省南部晋江、南安、同安等城镇和农村的彩球舞,相传始于唐代宫廷的踢球戏,后传入民间逐渐形成;流传于闽北的“竹林刀花”,生动地反映了人民的劳动生活情景。当地农民出工时都要自带柴刀、竹担,开始只是为了解闷而随意敲打,有时和着山歌,变换不同节奏,边歌边舞,自娱自乐。后经过不断加工修改,成为表现当地人民劳动情趣的一中舞蹈;流传于漳州和龙海的“大鼓凉伞”(也称花鼓阵),是当年闽南人民为戚家军胜利归来击鼓庆功,戚继光看到人们在炎热的太阳下打鼓(一说在雨中打鼓),个个满头大汗,心中十分感动,就命令战士和侍女撑着伞为打鼓者遮凉,随着队伍走动,形成了这种边打边舞的场面。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省舞蹈工作者为搜集、整理和加工提高福建民间舞蹈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首先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得到广泛普及并逐年发展不断提高。如《灯舞》、《大鼓凉伞》的到了继承和发扬;而舞台舞蹈也是硕果累累,如根据福建采茶灯改编的《采茶扑蝶舞》在1953年第4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上获集体舞2等奖。20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本土民间舞作品,风格各异的《三老伯拍胸舞》;儒、道、教三教合一的《九品莲花灯》,还有畲族的《铃刀舞》、《香花舞》、《迎龙伞》等,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宗教与民俗交融的风情画。经过长期的舞蹈艺术创造实践,通过不断的积累和追求,我们不仅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舞蹈创造、表演群体,并且也已逐渐形成了福建地域舞蹈鲜明的个性特征。

  福建民间舞蹈的地域特征

  舞蹈特征与风格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是受环境影响的。不同环境有着不同的舞蹈风格。相异的自然条件,产生不同的生活与生产方式,从而形成人的性格差异,这也决定了人们的思想表达方式的不同,因而各具风格的地域舞蹈就形成了。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与浙江、江西、广东接壤,海岸线长达三千三百二十四公里,东临东海与南海,境内又多山,竟而使得福建与内部各省形成多重天然屏障。就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这为福建能够保存古老的民族舞蹈文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我省闽南一带气候炎热,夏时劳动者多有打赤膊的习惯,妇女在家中或门口纳凉,着背心与短褂亦不乏其人。闽南人普遍嗜茶,工余闲暇,田头地角,庭院里,树阴下,三五成群,跑上一壶“工夫茶”,轮番冲泡品茶,翘起二郎腿,悠然自得,这就是生性温和,乐观豁达的典型闽南人形象,既诙谐风趣又豪爽大方。俗话说:“舞如其人”,闽南拍胸舞必然也历史地积淀了闽南地区特定的社会生活内容,其舞蹈风格离不开闽南的地理环境与习俗风情,提享乐闽南人的轻巧、诙谐、爽朗的性格特征。拍胸舞以“八响”为主干动作,即以手双拍掌、双拍胸、双夹肋、双拍腿产生八个响声,配以身体有节奏地横向晃动,并带动松弛的脖颈连头自然而然地如钟摆般左右摆动,使舞蹈洒脱自然,显露出机灵与轻巧,诙谐与爽朗的个性。

  闽系客家舞蹈《龙凤灯》,流传于龙岩红坊、永定县坎市、高彼一带。客家人祖居并州、司州、豫州,屡经迁徙,最后才到福建龙岩、上杭、永定、长汀等地。《龙凤灯》是客家旧俗,至今已有七、八百年,进入福建以后,世代承袭,从不改变。盛行于龙岩地区的歌舞“采茶灯”又称“采茶扑蝶”。相传,“昔时,每年采茶季节,茶女们上山摘新茶,休息时,常聚于山上‘茶寮’,演唱茶歌,配以采茶劳动、扑蝶的舞蹈,久而久之,动作渐渐趋于多样,队形变换丰富,并被用于喜庆场合,成为年节喜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采茶灯”的舞蹈动作优美,灵活多变,节奏感强。舞蹈中表现上山和下山时的队形变化与闽西山地丘陵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皂隶摆》这是一个古老的舞蹈,流传于莆田、仙游两县,是妈祖娘娘上元出游的必备仪仗。“湄州林氏女,为巫能知人祸福,航海者有祷必应……沿海郡县皆立祠焉”(宋黄伊孙《仙游志》)枫亭朱寨灵应堂,始建于元,至治二年,据《朱氏族谱》记载:“灵应堂有先祖太乙公所倡建中供天妃,四时祭祀,每逢上元,出游境内,以保平安”。从以上两则关于妈祖娘娘的记载中,可以得悉:《皂隶摆》流传至今,至少已有六百余年。这一舞蹈,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早已绝迹,而在福建却“活在民间”,这不得不归功于层峦叠嶂所带来的地域优势。

  综上所述,福建民间舞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其各自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其生存环境的影响具有典型的特征,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各类文化产生的条件和基础,决定了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样的风格。

  闽南民间舞蹈简介

  闽南民间舞蹈是我国传统民族舞蹈的一种,它是指在福建南部的泉州、厦门、漳州三市内闽南语系的区域,以及在闽南、台湾甚至是东南亚闽籍华侨的地方等流传的以地方民族生活为内容的一种舞蹈形式。闽南地区的民间舞蹈是在我国舞蹈形式出现之后一段时间产生的,距今也有千年历史,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表演形式,独具闽南地区风格,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闽南舞蹈最突出的就是它的多源性特征,可以说闽南舞蹈是伴随着闽南地区人类活动而发展并稳定下来的,在漫长的历史中,闽南地区人民经历过战争,也有很多其他地区人民迁徙至闽南,这样,闽南民间舞蹈在发展过程中就受到了来自外界文化的影响,吸收融合了其它地区舞蹈风格之后,闽南民间舞蹈呈现出了多源性的特征。

  闽南民间舞蹈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在最近几年,由于文化的融合过于迅速,这给闽南民间舞蹈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挑战,此外,闽南民间舞蹈自身的因素也使得整个舞蹈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问题:

  1、闽南民间舞蹈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步调不协调

  闽南民间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只有获得更多人的欣赏才会有其存在的价值,在今天的社会中,环境在变,万事万物分分秒秒都在变,闽南民间舞蹈想要获得更多的欣赏者,自然有不断改变,但是目前闽南民间舞蹈变化的步调与社会发展相比,明显不协调,明显滞后,比如舞蹈中很多表演形式和表演内容现代人都无法理解,这样自然没办法欣赏它,保留其最初的本质的前提下,进行与时展相吻合的改变对于闽南民间舞蹈的发展来讲是非常必要的。闽南民间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步调不协调是目前闽南民间舞蹈发展中所出现的很大的问题。

  2、闽南民间舞蹈受到多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冲击发展陷入困局

  竞争是当前社会最大的现状,竞争存在于各行各业的各个领域,而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领域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在当前,多种文化艺术竞相发展,这给闽南民间舞蹈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闽南民间舞蹈本身作为一种地域性特色舞蹈,其发展空间就非常有限,而面对现代文化艺术形式的竞争,自然竞争力就变得更小,所以,闽南民间舞蹈受到多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冲击发展陷入困局也是当前闽南民间舞蹈发展中的一个问题。

  3、从事闽南民间舞蹈表演的人才越来越少

  闽南民间舞蹈作为一种古老的演出形式,对它真正了解和欣赏的人不多,因此在当前这样的物质社会,愿意从事闽南民间舞蹈演出的人就越来越少。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讲,传统舞蹈演员远没有做影视演员或者其它舞台表演演员那样光鲜亮丽,而且闽南民间舞蹈的学习相对更难,更辛苦,这样,从事闽南民间舞蹈表演的人才就在逐渐减少,这是闽南民间舞蹈现在以及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闽南民间舞蹈的发展建议

  对于当前发展闽南民间舞蹈,做出以下建议:第一,要加大对闽南民间舞蹈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艺术,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关注闽南民间舞蹈,闽南民间舞蹈的欣赏者也才会增多,进而吸引到更多的艺术人才走进闽南民间舞蹈的行列中,最终壮大闽南民间舞蹈的发展队伍。加大宣传的方式有很多,比如通过现在的媒体,做专访纪录片等。第二,要通过国家政府的力量保护闽南民间舞蹈的发展,闽南民间舞蹈作为历史遗留下来的一项艺术遗产,它的存在丰富了我们今天的文化,与现代艺术形式相比,竞争力相对薄弱,这就需要通过政府的力量来保护它,防止这种文化最终在我们的世界里消失。第三,闽南民间舞蹈自身也要不断改进,要尝试将现代艺术内容适当的融入到表演中去,只有这样,它的传播才能更容易,发展才能更顺利。

  闽南民间舞蹈的发展趋势

  根据闽南民间舞蹈的发展现状以及目前社会形势,闽南民间舞蹈在未来发展中将呈现出以下趋势:

  1、闽南民间舞蹈的形式将更加多元化

  科技的发展使得今天的社会飞速向前,经济发展在提速,文化发展也在提速,国际贸易增多,国际一体化加强,在这样的环境下,多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闽南民间舞蹈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文化也不例外。面对其它文化的影响和渗入,闽南民间舞蹈想要继续发展,自然会不断接纳其它文化下的艺术产品,这样,闽南民间舞蹈的发展必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2、闽南民间舞蹈将向国际化趋势发展

  在今天,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整个地球在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一个舞台,也就是我们常提起的国际大舞台,每个国家的文化特色,艺术产品都在这个舞台上发展,闽南民间舞蹈也是如此。在以后的发展中,科技力量的带动下,文化交流将会变得更容易,艺术产品的跨国交流也将会越来越多,闽南民间舞蹈作为我国古老的艺术形式,有着明显的地域风情,自然会受到海外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的喜爱,这样,在未来,闽南民间舞蹈将向国际化趋势发展。

  3、闽南民间舞蹈的发展将不断增加现代化元素

  实现发展的现代化已经成为现在各行各业的发展标准,闽南民间舞蹈作为一种表演形式,其受众是所有现代人,这样,在其发展过程中,为了不断适应现在人的欣赏点,进而扩大自己的存在范围,自然会不断增加现代化元素,比如在演奏过程中音乐的演绎就可能采用现代技术等,但是增加现代化元素不代表对原始闽南民间舞蹈的全部否定。所以在未来,我们很有可能看到既有现代化气息,又透着浓浓的历史韵味和地方特色的闽南民间舞蹈。因此,闽南民间舞蹈在以后的发展中将呈现出现代化元素不断增加的趋势。

  邵武傩舞

  邵武傩舞的活动时间因地而异,大埠岗因年年春夏之间痢疾流行,人们指望靠《跳弥勒》来消灾避疫,所以多在农历正月举行。和平镇则在元宵。河源村和坎下村的《跳幡僧》《跳八马》是在当地庙宇迎神赛会时跳。河源村供的是“三佛祖师”,坎下村则是“五通神”,这些“神灵”都不见经典,但和尚尼姑也参与迎神活动。坎下的“五通神”据说是原是吃人的妖精,每年要奉献给他一对童男童女供食用,后被另一处的神仙战败,才改为八月十五日“摆果子”(各种果品及畜牲),并跳傩舞以威慑这位不安份的草神。

  表演形式

  邵武傩舞留存了祭仪乐舞中驱傩的原生形象,没有故事情节也没有说唱,在面具、服饰和舞蹈动作等方面均明显带有古傩的余韵。除保留中原地区原始的驱疫逐鬼内容外,邵武跳傩还增添了祈求健康平安、生子添丁、学业有成之类的内容。表演时,舞者头戴面具,脑后缀一块红布,伴随着鼓点乐曲前后穿梭跳跃,在空旷的大地上歌舞、呼号,舞蹈动作复杂,展现一股质朴粗犷的气质。

  面具特色

  邵武傩舞

  邵武各地区傩舞的面具有两种,半片状木雕和筒状纸糊。《跳弥勒》是一“弥勒公”,一“弥勒婆”,都是笑容可掬的形象,与江西的“傩公、傩婆”有些类似,但弥勒不歪咀。《跳八马》是开路神二、弥勒二、黑脸绿脸各二、除弥勒外都是面目狰狞、獠牙外露的恐怖形象。《跳幡僧》是开路神一、弥勒一,另外唐僧师徒四个共六具。开路神弥勒如《跳八马》,唐僧师徒则是如舞台形象刻制,他们还要各扛一书有“经”字或钉有经书的布幡(多用线毯代替),以示取回真经以驱邪。

  舞蹈跳法

  邵武各地区傩舞的跳法以集体舞为主,个别领舞为辅。舞队一般在迎神赛会游行队伍的中部,到一宽敞处后,由“开路神”清整出一块场地就跳一次。如《跳八马》是全体舞者同时动作,程式基本一致,以弓步、跨步转身为主,加有类似猫步的拗步行进,作八卦方位的队形变化。《跳幡僧》则以“开路神”“弥勒”领舞,唐僧师徒击鼓并作后方位队形变化,“开路神”手击“锏棍”“弥勒”击木鱼,舞步多为踢跳转身者。《跳五神》与《跳八马》相似,但因老艺人所剩无几,也改为年轻艺人或技艺较精者领舞。《跳弥勒》则有些特殊,旧时,往往因时疫流行或村里有什么灾祸而怪罪一些有“不良行为”的人,由村里德高望重的人士(如族长)召集各方面人物商定,罚其中的某两个人(一般是一男一女)来跳《跳弥勒》,以向神灵谢罪。如没有合适的人选则挑选乞丐或轿夫来担任,因此“演员”要临时教授才会跳,动作就有随意性。弥勒公戴面具,上身着宽大的大襟半长袍、右手拿破蒲扇。弥勒婆左手拿一大手绢,用在碎布或跑跳步表演一些打闹逗趣的情节。人们围观时对舞者来说采取些侮辱性的行动,如扔果皮、起哄等。跳《跳弥勒》对舞者来说是较大的人身侮辱,有些跳过《跳弥勒》的人,现代提起此事,仍不免伤心落泪或耿耿于怀。

  音乐伴奏

  邵武傩舞伴奏只有锣鼓,以鼓点为主,为使于记忆,各地的鼓点都有一定程式。如打“三、六、九、”或“五、六、七、十”等花样。锣只起烘托作用与舞步无关。故有“你打你的锣,我敲我的鼓”之说。现代也有用吹鼓队代替的例子。

【福建民间舞的形成及地域特征】相关文章:

民间舞的地域类型及其风格06-29

藏族民间舞蹈的动作特征10-27

中国藏族民间舞的动作特征03-05

民间舞蹈的表演本质特征03-25

傣族民间舞蹈的民族文化特征12-12

关于外国民间舞的地域和民族差异性12-12

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其特点05-20

领导秘书超职能权力:特征、形成及治理03-03

关于民间舞蹈的表演性本质特征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