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方式

时间:2022-12-05 15:26:51 内科主治医师 我要投稿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方式

  消化内科是内科的一种,你知道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方式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方式。欢迎阅读。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方式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方式 篇1

  第一节、消化内科疾病的常规护理

  一、护理要点

  (一)病情观察

  (1)观察有无恶心、呕吐、暧气、反酸、腹痛、腹胀、腹泻、便秘、便血、巩膜及皮肤黄染等症状。

  (2)根据病情观察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神志的变化。

  (3)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因、缓解因素。

  (二)落实治疗

  (1)遵医嘱落实各项常规及特殊检查。

  (2)特殊用药,如使用生长抑素、奥曲肽时严格按医嘱匀速泵入。

  (3)特殊准备行胃镜检查前禁食、水。肠镜检查前两日进食无渣食物,避免食用蔬菜、水果。18:00后勿进食,20:00左右,服用泻药一盒,次日晨空腹8点再服用两盒,直至解3次清水样便为止。

  (三)护理措施

  1.用药护理

  (1)增强黏膜防御力的口服药(如达喜)、促进胃动力药物(如吗叮啉)、抗胆碱能药(如阿托品,胃溃疡者不宜服用,禁用于幽门梗阻患者)宜饭前及睡前服用。

  (2)对胃有刺激、破坏胃黏膜屏障的口服药(如阿司匹林)宜饭后服用。

  (3)制酸剂(如奥美拉唑)、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的药物应在饭后0.5~1h后服用。

  (4)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剧烈腹痛时,不可单独使用。镇静剂禁用于肝昏迷前期患者。

  (5)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口服药要研碎后服用,溃疡病患者抑酸药宜饭前或空腹服等。

  2.对症护理

  (1)腹痛

  测量、记录生命体征,按医嘱应用解痉剂。急腹症应禁食,不用腹部热敷和灌肠,禁用麻醉止痛剂。

  (2)腹胀

  宜进食无渣、易消化、不产气的食物,必要时肛门排气或灌肠,胃肠减压。

  (3)腹泻

  及时留取标本送检,腹部保暖,肛周护理。

  (4)呕血

  准确记录呕血、黑粪的量及生命体征,准备急救药品、物品和备血、输血。卧床休息。

  (5)黄疸

  瘙痒患者可给止痒剂或镇静剂,必要时立即隔离。

  (6)便秘

  摄入足够的液体(2000mL/d),给多纤维食物,勿滥用缓泻剂,严重便秘者可用开塞露,必要时灌肠。

  3.特殊治疗护理

  当需要进行腹腔穿刺术、肝穿刺活检、电子内镜、经皮肤肝穿刺介入疗法等检查时,应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

  4.心理护理

  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精神放松,情绪稳定。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慰工作,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

  5.皮肤护理

  有瘙痒(血中胆酸盐增高)时,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

  6.管道护理

  对于使用胃管患者按胃管操作规程进行护理;对于使用三腔二囊管的患者,按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护理。妥善固定、防管道滑脱。

  7.并发症预防

  长期卧床的患者应预防坠积性肺炎、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可采取翻身、拍背、深呼吸、有效咳嗽、按摩下肢、避免在下肢输液等措施)、压疮(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按摩)和便秘(多吃多纤维素食物,经常顺时针按摩腹部)。

  (四)康复指导

  1.用药指导

  遵医嘱坚持按时按量服药,不随意停药。

  2.饮食指导

  对溃疡病、肝硬化腹水、急性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患者,指导食用易消化、高蛋白、低盐或无盐、低脂肪、无渣的治疗膳食。出血期应禁食,恢复期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的饮食。

  3.休息活动

  危重及进行特殊治疗的患者,如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晚期、肝昏迷、、急性胰腺炎等,应绝对卧床休息。轻症及重症恢复期患者可适当活动。

  二、护理质量标准

  (1)病情观察及时,护理记录真实、完整。

  (2)正确执行医嘱,落实各项治疗。

  第二节、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一、护理要点

  (一)病情观察

  (1)大出血时,监测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使用心电血压监护仪)。

  (2)观察尿量、呕血与黑便的量、次数、性状(胃内出血量达250~300mL时,可引起呕血;出现黑便则提示出血量在50~100mL;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则提示出血量5mL以上;出血量大于1000mL,为消化道大出血,严重者引起失血性休克)。

  (3)观察皮肤颜色及肢端温度变化。

  (4)警惕再出血的先兆(如头晕、烦躁、心悸、出汗、恶心、腹胀、肠鸣音活跃等)。

  (二)落实治疗

  1.特殊检查

  急诊行床边胃镜、肠镜检查时,备好吸痰器及急救车,配合医生准备抢救。

  2.特殊用药

  遵医嘱使用利多卡因、凝血酶、生长抑素、奥曲肽等。

  (三)护理措施

  1.用药护理

  迅速建立两路静脉通道,生长抑素、奥曲肽按剂量泵入。去甲肾上腺素4~8mg加入到150mL生理盐水中,分次从胃管注入。

  2.饮食护理

  出血期禁食,出血停止后按顺序逐渐给予温凉流质、半流质及易消化的.软食。

  3.对症护理

  (1)绝对卧床休息,防止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按摩下肢、避免在下肢输液等措施)、压疮(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按摩)等,防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2)呕血

  ①患者取侧卧位或半卧位,意识不清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准备负压吸引器。②遵医嘱输血、输液、止血,保持静脉通畅。

  (3)便血

  便后应擦净,保持肛周清洁、干燥。排便后应缓慢站立,防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4)疼痛

  ①硬化治疗后,观察疼痛的性质、程度,及时通知医师。②遵医嘱给予抑酸、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

  (5)发热

  硬化治疗后可有发热,遵医嘱给予输液及抗炎药物,定时观察体温变化情况。

  4.特殊治疗护理

  胃镜下止血治疗,术后观察有无出血,以便及时处理。

  5.心理护理

  安慰、体贴患者,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及时清理一切血迹和胃肠引流物,避免恶性刺激。

  6.皮肤护理

  经常更换体位,避免局部长期受压。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干燥,无皱褶。

  7.三腔二囊管护理

  (1)按操作规程置管。

  (2)操作时备好吸痰器,防止插管时大量胃内积雪返流。

  (3)注气应从胃气囊开始,再充食管囊,放气时顺序相反。

  (4)三腔二囊管下至咽腔时,要让病人做吞咽动作,以免误入气管造成窒息。

  (5)三腔管牵引方向应顺身体纵轴,与鼻唇部呈45°角,以防该处鼻腔粘膜和唇部皮肤过度受压而产生糜烂、坏死。

  (6)上管后每隔12-24小时放气15-30分钟。每4-6小时检查气囊1次。

  (7)气囊压迫以3-5天为妥。出血停止24小时后,可放气再观察24小时,仍无出血时可考虑拔管。

  (8)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发生。

  (四)康复指导

  1.用药指导

  遵医嘱服药,避免服用阿司匹林、消炎痛、激素类药物。不得擅自停药。

  2.饮食指导

  戒烟、禁酒;以温凉、清淡、无渣软食为主,营养丰富易消化;避免过饥、过饱;避免粗糙、酸辣刺激性食物,如醋、辣椒、蒜、浓茶等;避免食用过冷、过热食物。

  3.休息活动

  生活要规律,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主义精神,正确对待疾病。

  4.随诊指导

  定期复查,如出现呕血、黑便,立即到医院就诊。

  二、护理质量标准

  (1)病情观察及时,护理记录准确、规范。

  (2)各种检查及护理措施落实到位。

  (3)患者掌握再出血指征,能及时就诊。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方式 篇2

  肝硬化

  【定义】肝硬化是由于一种或者多种致病因素长期或反复地作用于肝脏,造成肝组织慢性、进行性、弥漫性损害,引起的以门静脉压增高和肝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

  【病因】

  1、病毒性肝炎:在我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和丙型)是引起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大部分发展为门脉性肝硬化。病毒的持续存在是演变为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从病毒性肝炎发展至肝硬化的病程,可短至数月,长达20-30年。

  2、慢性酒精中毒:在欧美国家,因酒精性肝病引起的肝硬化可占全部肝硬化的50%-90%。我国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占同期住院肝硬化总数10%左右。一般而言,每日摄入乙醇50克,10年以上者8%-15%可致肝硬化。

  3.胆汁淤积:持续肝外胆管阻塞或肝内胆汁淤积存在时,高浓度的胆汁酸和胆红素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逐渐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

  4.循环障碍:多见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等,可致长期肝细胞淤血,肝细胞缺氧、坏死和结缔组织增生,逐渐发展为心源性肝硬化。

  5.化学毒物或药物:长期反复接触化学毒物如四氯化碳、磷等,或长期服用甲基多巴、双醋酸汀等,可引起中毒性肝炎,最终演变为肝硬化。

  6.营养障碍:慢性肠道炎症、长期食物中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可引起吸收不良和营养失调,降低肝对其他有害因素的抵抗力;某些代谢障碍疾病可引起代谢产物沉积在肝脏,也损害肝细胞,久之可发展为肝硬化。

  7.寄生虫感染:血吸虫感染在我国南方多见,可导致血吸虫病,进一步引起肝脏纤维化导致肝硬化。人体感染华枝睾吸虫后治疗不及时可发生肝硬化

  8、免疫紊乱:自身免疫性肝炎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

  【临床表现】以门静脉压增高和肝功能障碍为主

  一、肝功能代偿期:病人易疲乏,食欲减退,可伴有腹胀、恶心、上腹隐痛、轻微腹泻等

  二、肝功能失代偿期:表现为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症和全身多系统症状和体征

  1、肝功能减退:

  (1)全身表现:面色晦暗,精神不振,消瘦乏力,皮肤干燥,低热,水肿

  (2)消化系统表现: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腹泻,腹胀,黄疸等

  (3)出血倾向和贫血:常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紫癜、胃肠出血倾向及不同程度的贫血

  (4)内分泌紊乱:男性病人性欲减退、毛发脱落,女性病人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病人面、颈、上胸、肩背处出现蜘蛛痣,肝掌

  2、门静脉高压症:

  (1)腹水:这是肝硬化最突出的表现,失代偿期病人75%以上有腹水

  (2)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食管静脉曲张易致上消化道大出血,腹壁静脉曲张在脐周和腹壁可见迂曲的静脉,痔静脉曲张易形成痔核

  (3)脾大:晚期脾功能亢进而呈全血细胞减少

  (4)电解质紊乱:低钾和低钠是肝硬化病人常见的现象

  三、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是本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多突然发生呕血、黑粪,可引起失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死亡率高。

  (2)感染:由于抵抗力低下、门腔静脉侧支循环开放等因素,易并发感染,如肺炎、大肠杆菌败血症、胆道感染及自发性腹膜炎等。

  (3)肝性脑病:是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4)原发性肝癌:若肝脏进行性增大、肝表面出现肿块,持续性肝区疼痛、腹水增加且为血性及不明原因的发热等,应怀疑并发原发性肝癌。

  (5)肝肾综合征: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水时,病人可有自发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和低尿钠,但肾脏无明显器质性损害,故又称功能性肾衰竭。

  (6)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常见的有低钠血症,与长期低钠饮食、长期利尿或大量放腹水有关;低钾、低氯血症与代谢性碱中毒,与摄入不足、呕吐、腹泻、利尿及继发性醛固酮增多有关。

  【辅助检查】

  1.血常规:代偿期多正常,失代偿期有轻重不等的贫血。合并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升高,脾功能亢进时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

  2.肝功能检查:代偿期正常或轻度异常,失代偿期转氨酶常有轻、中度增高,清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清蛋白/球蛋白比率降低或倒置。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2.腹水检查:一般为漏出液,若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或癌变时腹水性质发生相应变化。

  3.影像学检查:食管吞钡X线检查显示食管静脉曲张呈现虫蚀样或蚯蚓状充盈缺损,胃底静脉曲张呈菊花样充盈缺损。超声显像、CT和MRI检查可显示肝、脾形态改变及腹水征象。

  【治疗原则】肝硬化治疗应采取综合性措施。首先针对病因治疗,注意休息和饮食,使病情缓解,延长代偿期和保持劳动力。代偿期病人可服用抗纤维化的药物(如秋水仙碱)及中药,忌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失代偿期病人主要是对症治疗、改善肝功能和防治并发症。有手术适应证者慎重选择时机进行手术治疗,肝移植手术是治疗晚期肝硬化的新方法。

  【护理问题】

  一、营养失调:与肝功能减退,胆汁分泌不足有关

  二、体液过多:与门静脉压力增高,血浆白蛋白低等因素有关

  三、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利尿、大量放腹水、主动摄水量不足有关

  四、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营养不良、全身水肿及长期卧床有关

  五、气体交换受损:与大量腹水、肺部感染有关

  六、潜在并发症:出血—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关

  【护理措施】

  一、卧床休息,有腹水时可协助安排舒适的半卧位,下肢水肿严重时,可协助患者抬高下肢,以利于水肿消退,注意患者安全

  二、饮食护理

  1对于无腹水和食管静脉曲张的肝功能代偿期的患者可采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普食和软食,避免食用刺激性调味品和油腻食物。每4-5餐有利于提高营养摄入量

  2对于食管静脉曲张的病人宜采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软食或少渣软食

  3对于腹水的病人应采用低盐饮食

  4对于肝功能明显减退或有肝性脑病征兆者应严格限制蛋白质食物

  三、皮肤护理

  1保持床单位清洁及衣物清洁,如穿着柔软内衣、避免衣着过紧

  2按时翻身按摩,预防压疮

  3修剪病人指甲,以免抓伤皮肤

  4对严重瘙痒的病人,按医嘱使用止痒水等

  四、认真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定期测量腹围和体重,以观察水肿的消长情况

  五、严格准医嘱用药,将药物对肝脏的影响减到最小量

  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七、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若同时处于肝炎活动期,应实施隔离措施

  八、肝功能不全或有肝昏迷前期症状出现时,不能随意使用镇静药

  九、心理护理,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感受和忧虑,增加与病人交谈的时间,在精神上给予病人真诚的安慰和支持

  急性胰腺炎

  一、概念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病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少数重者的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引起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较多,我国以胆道疾病为常见病因,西方国家则以大量饮酒引起者多见。

  1.胆道系统疾病国内报道约50%以上的急性胰腺炎并发于胆石症、胆道感染或胆道蛔虫等胆道系统疾病,引起胆源性胰腺炎的因素可能为:

  ①胆石、感染、蛔虫等因素致oddi括约肌水肿、痉挛,使十二指肠壶腹部出口梗阻,胆道内压力高于胰管内压力,胆汁逆流入胰管,引起急性胰腺炎。

  ②当胆石通过Oddi括约肌时(特别是形状不规则的),造成括约肌痉挛,则高压的`胆汁逆流入胰管而诱发胰腺炎。

  ③当胆道感染时细菌经过胆、胰共同的淋巴管回流入胰腺,再加之Oddi括约肌有不同程度的狭窄,而引起胰腺炎的发生。

  2.饮酒和暴饮暴食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均可致胰液分泌增加,并刺激Oddi括约肌痉挛,十二指肠乳头水肿,使胰管内压力增高,胰液排出受阻,引起急性胰腺炎。慢性嗜酒者常有胰液蛋白沉淀,形成蛋白栓堵塞胰管,致使胰液排出障碍。

  3.其他

  ①手术与创伤;

  ②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③感染;

  ④药物;

  ⑤特发性。

  4.发病机制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胰酶对胰腺的自我消化,对其周围组织的消化,从而继发一系列的器官的功能障碍。

  三、临床表现

  1.腹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往往在暴饮暴食,或极度疲劳之后发生,多为突然发作,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左。疼痛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似刀割样。疼痛向背部、胁部放射。剧烈的腹痛多系胰腺水肿或炎性渗出压迫、刺激腹腔神经丛。若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发病后短暂时间内即为全腹痛,急剧腹胀,似向腹内打气样感,同时很快即出现轻重不等的休克恶心、呕吐,为迷走神经被炎性刺激的表现,发作频繁,起初为进入食物胆汁样物,病情进行性加重(或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很快即进入肠麻痹,则吐出物为粪样。大量的坏死组织积聚于小网膜囊内则在上腹可以看到一隆起性包块,触之有压痛,往往包块的边界不清。少数病人腹部的压痛等体征已不明显,但仍然有高烧、白细胞增高以至经常性出现似“部分性肠梗阻”的表现,这往往在腹腔或盆腔形成局限性脓肿,应做B超检查和指肛检查。

  2.恶心、呕吐及腹胀起病后多出现恶心、呕吐,大多频繁而持久,吐出食物和胆汁,呕吐后腹痛并不减轻,常同时伴有腹胀,甚至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3.发热多数病人有中度以上发热,一般持续3—5天,若持续发热1周以上并伴有包细胞升高,应考虑有胰腺脓肿或胆道炎症等继发感染。

  4.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多有轻重不等的脱水,呕吐频繁者可有代谢性碱中毒,重症者可有显著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伴血钾、血镁、血钙降低,部分可有血糖增高,偶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昏迷。

  5.低血压和休克见于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极少数病人可突然出现休克。

  四、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计数:多有白细胞增多及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2.血尿淀粉酶测定血清(胰)淀粉酶在起病后6~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可确诊为本病,淀粉酶的高低不一定反映病情轻重,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淀粉酶值可正常或低于正常,其他急腹症如消化性溃疡穿孔、胆石症、胆囊炎、肠梗阻等都可有血清淀粉酶升高,但一般不超过正常值3倍。

  3.血清脂肪酶测定:血清脂肪酶常在起病后24~72小时开始上升高,持续7~10天对病后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诊断价值且特异性也较高。

  4.淀粉酶内生生肌酐清除率比值:急性胰腺炎时可能由于血管活性物质增加使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肾对淀粉酶清楚增加而对肌酐清除未变。

  5.血清正铁白蛋白:当腹腔内出血时红细胞破坏释放血红素经脂肪酸和弹力蛋白酶作用能变为正铁血红素后者与白蛋白结合成正铁血白蛋白重症胰腺炎起病小时内常为阳性。

  6.生化检查:暂时性血糖升高可能与胰岛素释放减少和胰高血糖素释放增加有关持久的空腹血糖高于10mmol/L反映胰腺坏死提示预后不良高胆红素血症可见于少数临床患者多于发病后4~7天恢复正常血清ASTLDH可增加。

  7.X线腹部平片:可排除其他急腹症如内脏穿孔等“哨兵袢”和“结肠切割征”为胰腺炎的间接指征弥漫性模糊影腰大肌边缘不清提示存在腹水可发现肠麻痹或麻痹性肠梗阻征。

  8.腹部B超:应作为常规初筛检查急性胰腺炎B超可见胰腺肿大胰内及胰周围回声异常;亦可了解胆囊和胆道情况、;后期对脓肿及假性囊肿有诊断意义但因患者腹胀常影响其观察。

  五、治疗要点治疗原则:减少胰腺分泌,减轻疼痛,防止并发症。

  1.轻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要点

  ①禁食禁饮胃肠减压;

  ②静脉输液,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③剧烈腹痛者可给予哌替啶;

  ④抗感染;

  ⑤抑酸治疗:常静脉给予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2.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要点除给予轻症的治疗措施外还应:

  ①抗休克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②营养支持;

  ③减少胰液分泌,使用生长抑素、胰升糖素和降钙素等。

  3.其他治疗

  ①积极处理并发症;

  ②中医治疗效果好;

  ③腹腔灌洗;

  ④手术治疗

  六、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一、疼痛:腹痛与一线及其周围组织炎症、水肿或出血坏死有关

  (1)体位与休息:绝对卧床休息,降低机体代谢率;协助患者取弯腰、屈膝侧卧位,以减轻疼痛;防止患者坠床,保证患者的安全。

  (2)禁饮禁食和胃肠减压:多数患者需禁饮食1—3天,明显腹胀患者需行胃肠减压,以减少胃酸分泌,进而减少胰腺分泌,减轻腹痛和腹胀;患者口渴时可含漱或湿润口唇,并做好口腔护理。

  (3)用药护理:腹痛剧烈者,可遵医嘱给予哌替啶等止痛药;观察用药前后疼痛有无减轻,疼痛性质和特点有无变化。

  (4)观察并记录患者腹痛的尾部、性质和程度以及发作的时间、频率。

  二、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大量呕吐导致失水有关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准确测量和记录每天的出入量、尿比重;观察患者有无软弱无力,口渴,神志不清等失水症状;动态观察实验室检查结果,如监测血、尿淀粉酶、血糖、血清电解质等。

  (2)呕吐的观察和处理:观察患者呕吐的特点,记录患者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性质、量、颜色、气味;遵医嘱给予止吐药,慢慢恢复正常饮食和体力。

  (3)积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禁食患者每天的液体入量常需达到3000ml,应即使建立有效静脉通路输入液体及电解质,维持有效循环血量根据年龄、心功能调节输液速度,及时补充因呕吐、禁食所丢失的液体,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4)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迅速准备好抢救用物;取平卧位,注意保暖,给予氧气吸入;

  尽快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输注液体、血浆或全血,补充血容量;若循环衰竭持续存在,按医嘱给予升压药。

  三、活动无耐力:与频繁呕吐导致失水、电解质丢失有关

  (1)生活护理: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的生活活动,患者呕吐时应协助其坐起或侧卧,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保持患者衣物整洁,去除异味。

  (2)安全的护理:告知患者突然起身可能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指导患者动作应缓慢。

  四、发热:体温过高与胰腺自身炎症有关

  (1)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在测量体温的同时要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呼吸及出汗等体征。

  (2)促进散热,降低体温,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必要时给予物理降温,须注意防止退热时大量出汗发生虚脱,半小时后应再次测量体温。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即使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4)促进舒适,预防并发症,做好基础护理以及皮肤护理,防止出现压疮。

  五、恐惧与腹痛剧烈及病情进展急骤有关

  (1)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多与患者进行沟通,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2)告知患者家属多与患者沟通,并关心患者。

  (3)举例告知患者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告知治疗痊愈并出院的患者的例子。

  五、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本病的病因和预防知识

  1.疾病知识指导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本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和疾病的过程,教育病人积极治疗胆道疾病,注意防治胆道蛔虫。

  2.生活指导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饮食卫生知识,病人平时应养成规律进食习惯,免暴饮暴食。腹痛缓解后,应从少量低脂低糖饮食开始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应避免刺激性强、产气多、高脂肪和高蛋白食物,戒除烟酒,防止复发。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方式】相关文章: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常规护理方式08-26

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方式08-26

消化内科疾病的护理08-26

呼吸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08-26

临床常见疾病快速诊治方式08-25

内科临床常见疾病及症状08-26

内科的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08-26

不同内科常见疾病的症状08-26

内科临床常见疾病有哪些08-26

内科常见疾病的营养膳食原则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