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主治医师辅导:肾综合征出血热

时间:2023-03-08 19:33:21 内科主治医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内科主治医师辅导: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病毒)即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其引起的疾病即是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以往此病在中国和日本被称为流行性出血热,在朝鲜和韩国被称为朝鲜出血热,在前苏联被称为远东出血热和出血性肾炎,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被称为流行性肾病。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统一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世界上人类病毒性出血热共有13种,根据该病肾脏有无损害,分为有肾损及无肾损两大类。在我国主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病原体未解决前,在我国称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朝鲜称朝鲜出血热(KHF);在俄罗斯称出血性肾病肾炎(HNN);由于特异性血清学诊断的确立及病原学的解决,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现我国仍沿用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名。

  病因

  1.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2.主要传染源

  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姬鼠属(主要为黑线姬鼠)、大鼠属(主要为家鼠、大白鼠)、鼠(棕背、红背)、田鼠属(主要为东方田鼠)、仓鼠属(主要为黑线仓鼠)和小鼠属(小家鼠,小白鼠)。我国已查出30种以上动物可自然携带本病毒,除啮齿动物外,一些家畜也携带EHFV,包括家猫、家兔、狗、猪等,证明有多宿主性。这些动物多属偶然性携带,只有少数几个鼠种从流行病学证明为本病的传染源,其中在我国黑线姬鼠为野鼠型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源,家鼠为城市型(日本、朝鲜)和我国家鼠型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大林姬鼠是我国林区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至于其他携带本病毒的鼠类在流行病学上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3.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

  目前认为有以下途径可引起出血热传播:

  (1)呼吸道 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颗粒经呼吸道感染。

  (2)消化道 进食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经口腔黏膜及胃肠黏膜感染。

  (3)接触传播 被鼠咬伤、鼠类排泄物、分泌物直接与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

  (4)母婴传播 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5)虫媒传播 老鼠体表寄生的螨类叮咬人可引起本病的传播。

  4.人群易感性

  一般认为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较低,在野鼠型多为3~4%以下;但家鼠型疫区隐性感染率较高,有报告为15%以上,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二次感染发病罕见。病后在发热期即可检出血清特异性抗体,1~~2周可达很高水平,抗体持续时间长。

  肾综合征出血热检查

  1.血常规

  (1)白细胞计数 第1~2病日多属正常,第3病日后逐渐升高,可达(15~30)×109/L。少数重症患者可达(50~100)×109/L。

  (2)白细胞分类 发病早期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有中毒颗粒。重症患者可见幼稚细胞呈类白血病反应。第4~5病日后,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由于异型淋巴细胞在其他病毒性疾病时亦可出现,因此不能作为疾病诊断的主要依据。

  (3)血红蛋白和红细胞 由于血浆外渗,导致血液浓缩,所以从发热后期开始至低血压休克期,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升高,可达150g/L和5.0×1012/L以上。

  (4)血小板 从第2病日起开始减少,一般在(50~80)×109/L左右,并可见异型血小板。

  2.尿常规

  (1)尿蛋白 第2病日即可出现,第4~6病日尿蛋白常达或。突然出现大量尿蛋白,对诊断很有帮助。部分病例尿中出现膜状物,这是大量尿蛋白与红细胞和脱落上皮细胞相混合的凝聚物。

  (2)显微镜检 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此外尿沉渣中可发现巨大的融合细胞,这是EHF病毒的包膜糖蛋白在酸性条件下引起泌尿系脱落细胞的融合。这些融合细胞中能检出EHF病毒抗原。

  3.血液生化检查

  (1)血尿素氮及肌酸 多数患者在低血压休克期,少数患者在发热后期,尿素氮和肌酸开始升高,移行期末达高峰,多尿后期开始下降。

  (2)血酸碱度 发热期血气分析以呼吸性碱中毒多见,这与发热及换气过度有关。休克期和少尿期以代谢性酸中毒为主。

  (3)电解质 血钠、氯、钙在本病各期中多数降低,而磷、镁等则增高,血钾在发热期、休克期处于低水平,少尿期升高,多尿期又降低。但亦有少数患者少尿期仍出现低血钾。

  (4)凝血功能 发热期开始血小板减少,其黏附、凝聚和释放功能降低。若出现DIC血小板常减少至50×109/L以下。DIC的高凝期出现凝血时间缩短。消耗性低凝血期则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酶原时延长和凝血酶时间延长。进入纤溶亢进期则出现纤维蛋白降解物(FDP)升高。

  4.特殊检查

  (1)病毒分离 发热期患者的血清、血细胞和尿液等标本接种Vero~E6细胞或A549细胞中,可分离出汉坦病毒。

  (2)抗原检查 早期患者的血清、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以及尿和尿沉渣细胞,应用汉坦病毒的多克隆或单克隆抗体,可检出汉坦病毒抗原。常用免疫荧光或ELISA法,胶体金法则更为敏感。

  (3)特异性抗体检测 包括血清中检测特异性IgM或IgG抗体。IgM抗体1∶20为阳性,发病第2天即能检出。IgG1∶40为阳性,1周后滴度上升4倍有诊断价值。目前认为核蛋白抗体的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而G2抗体的检测,则有利于预后判断。新近国外研究免疫色谱快速试验以重组核蛋白(NP)为抗原来检测患者的IgM抗体5min能出结果,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

  (4)PCR技术 应用RT~PCR方法检测汉坦病毒RNA,敏感性高,可作早期诊断。

  肾综合征出血热治疗

  1.一般治疗

  早期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搬运,以防休克,给予高营养、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

  2.液体疗法

  发热期由于特有的血管系统损伤,血浆大量渗出及出血;高热,进食量减少,或伴有呕吐或腹泻,使大量体液丧失,血容量急剧减少及内环境严重紊乱,是发生低血压休克及肾损的主要原因。

  3.皮质激素疗法

  中毒症状重可选用氢化考地松每日100~200mg加入液体稀释后缓慢分次静滴。

  4.止血抗凝疗法

  根据出血情况,酌情选用止血敏、安络血及白药,但早期应避免用抗纤溶药物。

  5.抗病毒疗法

  (1)病毒

  (2)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3)免疫血清治疗。

  6.免疫疗法。

  7.低血压休克期治疗

  应针对休克发生的病理生理变化,补充血容量,纠正胶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调整血管舒缩功能,消除红细胞、血小板聚集,防止DIC形成和微循环淤滞,维护重要脏器功能等。

  8.少尿期治疗

  包括移行阶段及多尿早期,治疗原则应是保持内环境平衡,促进利尿,防治尿毒症、酸中毒、高血容量、出血、肺水肿等并发症以继发感染。

  9.多尿期治疗

  治疗原则是及时补足液体及电解质,防止失水、低钾与低钠,防止继发感染。补充原则为量出为入,以口服为主,注意钠、钾的补充。

【内科主治医师辅导:肾综合征出血热】相关文章:

内科主治医师辅导:高血压06-09

内科主治医师辅导:甲状腺的治疗06-11

内科主治医师辅导:脂肪栓子的来源05-08

内科主治医师辅急性肾炎综合征病因10-29

内科主治医师辅导:肺炎球菌肺炎06-11

内科主治医师辅导:胃食管反流病06-09

内科主治医师辅导:急性胰腺炎病因06-09

内科主治医师辅导:急性白血病治疗06-11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介绍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