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审计信息化的存在问题和对策
审计署明确了以信息化手段增强审计能力的目标,把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各级审计机关应用系统初具规模,审计组织、审计手段和审计管理等发生了重大变革。但审计信息化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困难和问题,制约了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进程。
一、充分认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审计客体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技术手段正受到强烈的冲击和影响,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审计署已明确提出,审计信息化是一场革命,能不能在这场革命中掌握主动权,直接关系到今后审计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审计工作的前途命运。相比传统手工审计,审计信息化有以下优势:一是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实现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解决在纸质和手工条件下,审计人员想做而不可能做的事情。二是有利于扩展审计视野,扩大审计的内容和范围,将财务信息、业务信息和外部信息纳入了分析范围。三是有利于前移审计关口,事中审计甚至是事前审计的探索得以逐步开展。四是有利于完善审计思路,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审计,分析过程更为科学。五是有利于实现审计管理和质量控制数字化,全面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管理和决策水平。
另一方面,随着税务、海关、财政、劳动保障、国土、公安等单位的信息系统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范围,审计客体的信息化发展程度日新月异,已全面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基本建立了一个业务覆盖全面、功能强大、监控有效、联网运行的信息管理系统。同时,也加强与其它部门的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逐步实现跨部门的网络互联。可是我们目前在应对关系国计民生重要行业的复杂业务系统,企业ERP系统,信息系统审计以及联合国审计任务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不足。因此,我们如不充分认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和培训,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失去三个资格” (即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格;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不掌握信息技术将失去指挥的资格;审计机关的管理人员不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失去任职的资格)的职业风险随时出现。
二、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思维方式和组织方式制约着审计信息化的发展。首先,存在着传统思维方式看待审计信息化,没有真正认识到审计信息化将带来人们思维方式、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其次,缺乏推进审计信息化的思路,仍然存在目标不够清晰、方向不很明确、概念比较模糊等问题,还未完全建立审计工作要实现“三个转变”的思路和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和行业实现“预算跟踪+联网核查”审计模式。其三,审计观念和组织方式陈旧,还停留在手工审计的思维模式,对信息技术产生畏难情绪和恐惧心理,未能建立信息化条件下新的审计业务与技术观念。审计时未能完全将审计资源优化组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构建数据集中处理平台。
(二)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不高制约着审计信息化发展。目前,审计机关面临的较大问题是审计业务水平与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方面,由于审计队伍的老化,部分审计人员虽然有丰富的会计、审计知识和经验,但计算机知识缺乏,较难提出符合信息化规律的审计需求,将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转换为计算机可以操作的语言还需要培训学习。另一方面,年轻的审计人员虽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由于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缺乏深层次的计算机系统设计、程序编译和检测技能,还不能有效分析系统结构,需依靠专业的技术人员协助,加上审计经验不足,造成独立性减弱。
(三)信息化投入和产出不匹配,绩效不明显。随着金审工程不断推进,各级审计机关都在不断加大对审计信息建设的投入,尤其是硬件的配置不断更新,但设备和信息利用程度及使用效率却不高,对审计软件开发和推广应用办法不多,效果不明显。部分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仅停留在办公自动化和收集信息、检索资料等阶段,没有发挥其应用的作用,缺乏审计现场应用和审计资料的筛选、归纳,使得计算机网络原理、分析数据处理等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造成资源浪费。
(四)审计机关信息化程度与被审计对象不对称,造成计算机审计的“短缺与过剩”现象并存。一方面,在金融、税务、社保、海关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领域,由于审计系统信息化建设与这些部门相比开发较晚,加上这些部门单位信息化建设步伐和更新改革较快,使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审计水平难于满足对这些行业的审计需要;另一方面,在涉及农业、基本建设等领域又由于审计对象信息化水平较低,不具备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条件,也影响了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五)审计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不少误区,不同程度影响着计算机审计作用的发挥。首先,计算机审计审前准备不够充分,审计重点不够突出,制定的审计方案操作指导性不强。其次,存在“五重五轻”现象。当前,个别地方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重开发轻推广、重数据库构建轻加载更新、重设备配置轻人员培训、重形式轻实效等现象,不同程度影响着计算机审计作用的发挥。此外,计算机审计存在“信息孤岛”现象。由于我国信息化建设在地区之间,层级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审计信息共享程度低,在审计机关之间、审计机关内部职能部门之间,审计机关与政府其他部门之间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共享链,尚未对分散的信息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使用,还没有为联网审计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环境,从而造成审计信息资源的浪费。
三、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向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实施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审计业务和审计管理的整体需求出发,按照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审计方式和审计管理方式,确立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加强审计队伍信息化能力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监督能力,才能实现审计业务与审计管理相融合,充分挖掘和利用信息资源,为审计发挥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和保障。
(一)进一步强化认识,提高计算机技术水平,为审计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曾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审计的出路关键在于信息化,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数字化。当前的审计信息化建设,要以金审工程为依托,以创新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为基础,着力提高审计工作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我们要按照这一要求,提高审计干部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认识,强化审计信息化思想观念建设,加强“三个资格”的教育,继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建立新的审计思维方式、审计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加强审计人员信息化技术和方法培训,掌握计算机审计技能和方法;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审计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现实选择,是实现审计工作转型的重要措施和重要手段,把审计信息化的着眼点以掌握了解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到为完成当前审计重要任务提供信息技术和有效方式上来。
(二)积极探索信息化审计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建立技术创新的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审计人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审计人员应不断总结信息化审计的经验与做法,开拓理论研究的新领域,积极探索审计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的审计方式。积极创建并推广以在线审计和实时审计为特征的联网审计方式、以审计跟踪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情况为主要内容的跟踪审计方式、以“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为特征的总体分析审计方式和以系统内控审计和电子数据审计为特征的数据式系统基础审计模式。审计机关应加大对审计技术创新工作的支持和奖励,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制度,鼓励更多的有能力的审计人员研究和探索审计技术创新,并与评选评优和职务晋升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审计考核机制调动审计人员对审计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三)强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全面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监督能力
一是积极推进计算机技术在现场审计中的应用,继续完善和推广现场审计系统(AO)。二是积极探索和实施联网审计。如各地开发的财政联网审计系统,初步形成了以数据集市为基础,以分析模型为核心,可根据具体审计需要定制审计分析模型,以适应财政业务数据的复杂性、多样性的要求,实现业务数据、财务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转换、并可以引入自定义数据集的联网系统。该系统初步实现与财政的所有的业务系统的联网,对财政资金进行适时的监督,变粗放型的审计为集约型的审计,建立预警机制,前移审计关口,逐步实现“三个转变”。三是积极探索和推广符合中国国情的信息系统审计,揭示由于信息系统缺陷而导致的信息安全风险、经济安全风险,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管理和控制,提高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效益,同时保证审计所需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因此,应逐步加大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力度,关注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环境等系统要素的“安全性”,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共享信息、数据准确等功能要素的“有效性”。组织目标实现、投资收益、性价比、利用覆盖率等项目要素的“经济性”,促进被审计单位和国家的信息安全。研究和建立IT(信息技术)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逐步开展对电子政务项目的绩效审计。四是积极探索审计发现重大问题的专家网上会审和宏观经济运行审计评价模式及机制。
(四)创新审计人才培训机制,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通过骨干人才集中培训、分散进行审计案例培训、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网上培训等方式,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审计技术水平和现场审计能力,提高“四手”、“五类”审计人才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实施人才培养和干部使用相结合、学历培养和实务培养相结合、培养效果和工作奖惩相结合、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等机制,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一是既熟悉审计业务,又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法律、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知识的人员。二是能将计算机技术与审计思路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审计软件的使用水平,使审计人员能广泛开展审计信息化。
(五)积极开发审计软件,集中科研力量,选择重大项目进行攻关
借鉴信息化建设取得的经验和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先进的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利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嵌入式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加快联网审计软件的研发,积极探索新型审计软件使用的研发,逐步使审计软件的功能尽快适应被审单位的信息化进程。
为避免因各地缺乏财力和人力投入而影响技术创新或重复投资建设而造成损失浪费,有条件的审计机关应集中优秀技术人才,针对当前审计新技术开发中的难题,统一组织技术攻关、攻坚克难,取得成果后在审计系统内推广,共享成果,这样既可以节省人力物力的投入,又能较快取得成果。
(六)加强审计数据资源建设和利用,不断提升审计系统的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
按照“审中建、建中审”的原则,加快审计数据中心和审计交换中心的建设,满足于审计线索的快速检索与查阅,探索各专业审计数据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建立和完善审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实现中央转移支付地方资金的管理使用、社会保险的跨省服务等内容的审计业务协同和信息资源共享。
【审计信息化的存在问题和对策】相关文章: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8-26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10-14
学校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08-30
旅游市场营销的存在问题和对策11-23
沙盘模拟实训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11-14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6-28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存在问题和对策08-16
公路监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8-29
企业沟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