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品质赢在源头

时间:2024-07-17 06:39:07 品质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让品质赢在源头

  经历了规模化的扩张之后,对于中国奶源增强竞争力的新动力,农业部资深乳业分析师、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陈瑜的回答是“奶农素养的提升”。“提升中国乳业整体品质标准的基础,关键在于通过系统的培训,把散户升级为现代化牧场业主。这既是中国乳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确保乳品安全的安全阀门。”

  正是基于对现代化职业奶农的培养目标,伊利集团从2010年2月便启动了一项中国奶源建设的新变革——成立“奶牛学校”。伊利奶牛学校紧紧围绕奶牛主题,重点推广牧场养殖的新技术、新产品以及设备,同时帮助奶农掌握有关现代饲料管理以及现代养殖的新理念。这些内容覆盖面广,包括奶牛的营养、奶牛的舒适度、奶牛的生理特点、奶牛的疾病以及奶牛的饲料管理等等。为了取得实质性效果,奶牛学校采取类似EMBA的商学院模式,搭建起包括中国农业大学优秀老师以及美国辉瑞公司国际顶级专家在内的高端教师资源平台,建立了完善的课程体系,并且授予专业资格认证证书。截止2013年底,奶牛学校举办各类大型专业培训近200期,培训人员近7000人。2013年,在大型培训课之余,牧场现场技术指导达2000余次。

  更重要的是,经历了将近5年的实践与积累,伊利奶牛学校通过联手农业部干部管理学院,引入了联合国所倡导的“田间学校”培训模式,开启了全新升级版的“伊利奶牛田间学校”,将传授新理念、新方法和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内容设计:实现“中国特色”的培训

  中国乳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新阶段。这决定了对奶农培训既无成熟的本土实践可资利用,也没符合国情的国际经验能够借鉴。陈瑜对此体会颇深,“若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老师课堂授课、奶农集中听课,往往专注于理论,缺乏实操性,枯燥乏味。但是,若纯粹强调实际操作,没有意识、理念的升华,容易着眼于短期利益。”

  为了破解“两难境地”,伊利奶牛学校在设计内容时充分考虑中国奶源实际情况,并且积极引入把国际成熟经验,进行了重大创新,从而彻底改变了过去以“牛”为本的思想,把培训重点放在了奶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促孵化现代职业奶农。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奶牛学校对课程的安排从集中转向分散,将授课时间拉长,每月1次培训,实践一个月,以检验培训效果,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同时,在实践中挖掘课程内容,围绕奶农生产实践中最关心的问题进行前期调研,随后才有针对性地设计授课题目。培训形式的创新也是一大亮点,改变以往教室授课和学员记录的传统模式,引入参与式“田间学校”培训模式,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在牧场实践中发现、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以提高学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此外,把授课对象范围从伊利的“客户”牧场场主,扩大到全社会的牧场场主。

  陈瑜认为:“伊利奶牛学校突破常规,敢于创新,已经走在了奶农培训领域的最前端,将带动产业链上游的升级。”

  运行效果:兼具职业素养和经济效益

  产奶量是奶农最为关心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自己的经济收益。长期以来,在不少奶农的潜意识中,提高产奶量和增加投入、增加成本是划等号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伊利奶牛学校就通过更新传统理念和创新养殖方法,达到了增加经济收益的目标。

  为此,伊利奶牛学校向所有学员提出了“降低成本也是提升利润的有效途径”的全新理念,对“成本管理和产奶量”之间的关系做了全新解读,用现代的管理思想武装养殖者的经营意识。

  同时,伊利奶牛学校采取“田间学校”模式,让养殖方法和经济收益直接挂钩。专家们受邀走进牧场,实地了解奶农在养殖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在饲料、繁殖、护理、管理、青贮等多个环节创造新方法,从而降低了成本,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这一切从2014年12月5日学员们在结业式上的“晒成绩单”可见一斑。学员魏敏按照培训建议,针对奶牛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饲料搭配,使用新饲料配方2个月后,不仅饲料成本每日降低了3元,奶牛的日产奶量也提升了1公斤,根据魏敏的初步估算,整体利润约上涨了15%;学员乔冬根据培训所学,将水槽长短进行了针对性调整,奶牛饮水量大幅度增加,奶牛日产奶量提升了0.5公斤;学员李新之前的青贮剩料率在10%以上,在咨询了专家建议后,调整了青贮材料和时间,青贮剩料率减半,只有5%;学员王伟根据分娩后的奶牛饲养原则进行实践,调整了挤奶和喂食频率,不仅管理变得容易,每头牛日产奶量也增加了约1.5公斤……

  学员张勇亮表示:“我明显地感受到,伊利奶牛学校不是单纯的培训,而是在为我们更新理念、创造收益。尤其‘田间学校’培训模式不仅解决了我的养殖问题,而且为我创造了经济收益。 ”

  战略意义:引领奶源建设升级

  在海外乳品企业纷纷布局中国市场之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需要乳品企业以全新的战略思维看待奶农在产业链中的新角色、新作用,不断增强奶农的现代职业意识。

  2014年伊利奶牛学校顺利结业,标志着伊利在奶源建设上已经从“资源拓展”转向了“以人为本”的内部挖潜,用全新的战略思维增强对产业链上游的把控能力,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实现内源式发展。

  陈瑜认为,“对于中国奶牛养殖企业来说,如果要实现牧场现代化,需要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三个问题:第一是如何保证牛奶品质;第二是集约化奶牛养殖;第三是如何提高奶牛单产。而这些都和奶农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只有不断赋予奶农现代职业意识、教授现代养殖以及管理方法,才能真正做到保障牛奶品质,提高集约化水平,从而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在这些方面,伊利都为行业做了很好的表率和示范,并对全国牧场的现代化牧场建设和奶源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何让品质赢在源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如何让品质赢在源头】相关文章:

如何提升物业品质管理10-01

如何做好品质管理09-30

工厂如何加强品质管理意识06-23

企业如何做品质管理08-25

物业如何进行品质管理-物业品质管理方法10-09

品质控制是如何检验的-品质控制的检验方法05-17

论如何提高企业品质管理建议11-24

制造工厂如何做好品质管理07-25

物业管理如何加强品质管理09-14

如何正确鉴别龙井茶叶品质11-05

文章
代写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如何让品质赢在源头

  经历了规模化的扩张之后,对于中国奶源增强竞争力的新动力,农业部资深乳业分析师、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陈瑜的回答是“奶农素养的提升”。“提升中国乳业整体品质标准的基础,关键在于通过系统的培训,把散户升级为现代化牧场业主。这既是中国乳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确保乳品安全的安全阀门。”

  正是基于对现代化职业奶农的培养目标,伊利集团从2010年2月便启动了一项中国奶源建设的新变革——成立“奶牛学校”。伊利奶牛学校紧紧围绕奶牛主题,重点推广牧场养殖的新技术、新产品以及设备,同时帮助奶农掌握有关现代饲料管理以及现代养殖的新理念。这些内容覆盖面广,包括奶牛的营养、奶牛的舒适度、奶牛的生理特点、奶牛的疾病以及奶牛的饲料管理等等。为了取得实质性效果,奶牛学校采取类似EMBA的商学院模式,搭建起包括中国农业大学优秀老师以及美国辉瑞公司国际顶级专家在内的高端教师资源平台,建立了完善的课程体系,并且授予专业资格认证证书。截止2013年底,奶牛学校举办各类大型专业培训近200期,培训人员近7000人。2013年,在大型培训课之余,牧场现场技术指导达2000余次。

  更重要的是,经历了将近5年的实践与积累,伊利奶牛学校通过联手农业部干部管理学院,引入了联合国所倡导的“田间学校”培训模式,开启了全新升级版的“伊利奶牛田间学校”,将传授新理念、新方法和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内容设计:实现“中国特色”的培训

  中国乳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新阶段。这决定了对奶农培训既无成熟的本土实践可资利用,也没符合国情的国际经验能够借鉴。陈瑜对此体会颇深,“若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老师课堂授课、奶农集中听课,往往专注于理论,缺乏实操性,枯燥乏味。但是,若纯粹强调实际操作,没有意识、理念的升华,容易着眼于短期利益。”

  为了破解“两难境地”,伊利奶牛学校在设计内容时充分考虑中国奶源实际情况,并且积极引入把国际成熟经验,进行了重大创新,从而彻底改变了过去以“牛”为本的思想,把培训重点放在了奶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促孵化现代职业奶农。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奶牛学校对课程的安排从集中转向分散,将授课时间拉长,每月1次培训,实践一个月,以检验培训效果,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同时,在实践中挖掘课程内容,围绕奶农生产实践中最关心的问题进行前期调研,随后才有针对性地设计授课题目。培训形式的创新也是一大亮点,改变以往教室授课和学员记录的传统模式,引入参与式“田间学校”培训模式,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在牧场实践中发现、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以提高学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此外,把授课对象范围从伊利的“客户”牧场场主,扩大到全社会的牧场场主。

  陈瑜认为:“伊利奶牛学校突破常规,敢于创新,已经走在了奶农培训领域的最前端,将带动产业链上游的升级。”

  运行效果:兼具职业素养和经济效益

  产奶量是奶农最为关心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自己的经济收益。长期以来,在不少奶农的潜意识中,提高产奶量和增加投入、增加成本是划等号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伊利奶牛学校就通过更新传统理念和创新养殖方法,达到了增加经济收益的目标。

  为此,伊利奶牛学校向所有学员提出了“降低成本也是提升利润的有效途径”的全新理念,对“成本管理和产奶量”之间的关系做了全新解读,用现代的管理思想武装养殖者的经营意识。

  同时,伊利奶牛学校采取“田间学校”模式,让养殖方法和经济收益直接挂钩。专家们受邀走进牧场,实地了解奶农在养殖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在饲料、繁殖、护理、管理、青贮等多个环节创造新方法,从而降低了成本,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这一切从2014年12月5日学员们在结业式上的“晒成绩单”可见一斑。学员魏敏按照培训建议,针对奶牛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饲料搭配,使用新饲料配方2个月后,不仅饲料成本每日降低了3元,奶牛的日产奶量也提升了1公斤,根据魏敏的初步估算,整体利润约上涨了15%;学员乔冬根据培训所学,将水槽长短进行了针对性调整,奶牛饮水量大幅度增加,奶牛日产奶量提升了0.5公斤;学员李新之前的青贮剩料率在10%以上,在咨询了专家建议后,调整了青贮材料和时间,青贮剩料率减半,只有5%;学员王伟根据分娩后的奶牛饲养原则进行实践,调整了挤奶和喂食频率,不仅管理变得容易,每头牛日产奶量也增加了约1.5公斤……

  学员张勇亮表示:“我明显地感受到,伊利奶牛学校不是单纯的培训,而是在为我们更新理念、创造收益。尤其‘田间学校’培训模式不仅解决了我的养殖问题,而且为我创造了经济收益。 ”

  战略意义:引领奶源建设升级

  在海外乳品企业纷纷布局中国市场之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需要乳品企业以全新的战略思维看待奶农在产业链中的新角色、新作用,不断增强奶农的现代职业意识。

  2014年伊利奶牛学校顺利结业,标志着伊利在奶源建设上已经从“资源拓展”转向了“以人为本”的内部挖潜,用全新的战略思维增强对产业链上游的把控能力,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实现内源式发展。

  陈瑜认为,“对于中国奶牛养殖企业来说,如果要实现牧场现代化,需要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三个问题:第一是如何保证牛奶品质;第二是集约化奶牛养殖;第三是如何提高奶牛单产。而这些都和奶农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只有不断赋予奶农现代职业意识、教授现代养殖以及管理方法,才能真正做到保障牛奶品质,提高集约化水平,从而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在这些方面,伊利都为行业做了很好的表率和示范,并对全国牧场的现代化牧场建设和奶源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