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组织知识详解

时间:2023-03-28 17:06:53 项目管理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项目组织知识详解

  所谓组织,就是为了使系统达到它的特定的目标,使全体参加者经分工与协作以及设置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一种人的组合体。那么项目组织又是怎么样的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项目组织知识详解

  一、组织的基本原理

  1.组织的概念

  组织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指组织机构,即按一定的领导体制、部门设置、层次划分、职责分工等构成的有机整体,其目的是处理人和人、人和事、人和物的关系;第二种含义是指组织行为,即通过一定权力和影响力,为达到一定目标,对所需要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目的是处理人和人、人和事、人和物关系的行为。

  2.项目管理组织的职能

  项目管理组织职能是项目管理的基本职能,项目管理组织具有以下几个职能:

  (1)计划。即为实现所设定的目标而制定出所要做的事情的安排,并对资源进行配置。

  (2)组织。即为实现所设定目标,必须建立必要的权力机构、组织层次和组织体系,并规定职责范围和协作关系。

  (3)控制。即采用一定方法、手段使组织按一定的目标和要求运行。

  (4)指挥。即上级对下级领导、监督和激励。

  (5)协调。使各层次各体系之间步调一致,共同实现所设定的目标。

  管理层次不宜过多,否则是一种浪费,也会使信息传递慢、指令走样、协调困难

  3.组织构成因素

  组织构成由管理层次、管理跨度、管理部门、管理职责四大因素组成。各因素密切相关、相互制约。在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各因素间的平衡衔接。

  (1)合理的管理层次。管理层次是指从最高管理者到实际工作人员的等级层次的数量。管理层次通常分为决策层、协调层和执行层、操作层。决策层的任务是确定管理组织的目标和大政方针,它必须精干、高效;协调层主要行使参谋、咨询职能,其人员应有较高的业务工作能力,通过执行层直接调动和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等具体活动内容,其人员应有实干精神并能坚决贯彻管理指令;操作层是从事操作和完成具体任务的,其人员应有熟练的作业技能。

  (2)合理的管理跨度。管理跨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人员所直接管理的下级人数。

  管理跨度大小取决于需要协调的工作量。

  管理跨度的大小弹性较大,影响因素很多。它受管理人员性格、才能、个人精力、授权程度以及被管理者的素质等影响很大。此外,还与职能的难易程度、工作地点远近、工作的相似程度、工作制度和程序等客观因素有关。

  (3)合理划分部门。组织中各部门的合理划分对发挥组织效应是十分重要的。部门的划分要根据组织目标与工作内容确定,形成既有相互分工又有相互配合的组织系统。

  (4)合理确定职能。组织设计中确定各部门的职能,应使纵向的领导、检查、指挥灵活,达到指令传递快、信息反馈及时。要使横向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协调一致,使各部门能够有职有责、尽职尽责。

  4组织组织活动的基本原理

  (1)要素有用性原理

  一个组织系统中的基本要素有人力、财力、物力、信息、时间等,这些要素在组织活动过程中都是有用的。项目管理人员合理安排和使用,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尽最大可能提高各要素的有用率。

  (2).动态相关性原理

  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这种相互作用推动组织活动的进步与发展。充分发挥组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作用,是提高组织管理效应的有效途径

  (3).主观能动性原理

  组织管理者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如果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取得很好的管理效果。

  (4).规律效应性原理

  组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掌握规律,按规律办事,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取得良好的效应。

  二、建立项目组织的步骤

  1.确定组织目标

  项目目标是项目组织设立的前提,应根据确定的项目目标,明确划分分解目标,列出所要进行的工作的内容。

  2.确定项目工作内容

  根据项目目标和规定任务,明确列出项目工作内容,并进行分类归并及组合是一项重要组织工作。对各项工作进行归并及组合并考虑项目的规模、性质、工程复杂程度以及单位自身技术业务水平、人员数量、组织管理水平等。

  如进行实施阶段全过程项目管理,工作划分可按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分别归并和组合。

  3.组织结构设计

  (1)确定组织结构形式。

  (2)合理确定管理层次。管理组织结构中一般应有三个层次:一是决策层;由项目经理和其助手组成,要根据工程项目的活动特点与内容进行科学化、程序化决策;二是中间控制层(协调层和执行层)。由专业工程师和子项目工程师组成,具体负责规划的落实,目标控制及合同实施管理,属承上启下管理层次;三是作业层(操作层)。由现场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的操作工作。

  4.配置工作岗位及人员

  5.制定岗位职责标准与考核要求

  6.制定工作流程与考核标准

  三、项目管理的组织机构形式

  项目组织形式应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工程项目的承包模式、业主委托的任务以及单位自身情况而确定。常用的组织形式有以下几种:

  1.直线制组织

  直线制组织中项目经理直接进行单线垂直领导,人员相对稳定,接受任务快,信息传递简单迅速,人事关系容易协调。这种组织形式的主要优点是机构简单、权力集中、命令统一、职责分明、决策迅速、隶属关系明确。缺点是实行没有职能机构的“个人管理”,这就要求决策者懂得各种业务,懂得多种知识技能,成为“全能”式人物。缺点是专业分工差,横向联系困难。该组织适用于中小型项目。

  2.职能制项目组织

  职能制项目组织,是项目经理下设的一些职能机构,分别从职能角度对基层进行业务管理,这些职能机构可以在项目经理授权范围内,就其主要管理的业务范围,向下下达命令和指示。此种形式适用于项目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项目。

  职能制项目组织机构的主要优点是强调管理业务的专业化,注意发挥各类专家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由于管理人员工作单一,易于提高工作质量,同时可以减轻领导者的负担。但是这种机构没有处理好管理层次和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形成多头领导,下级执行者接受多人指令,容易造成职责不清。

  3.矩阵式项目组织

  矩阵式组织是将项目组织机构与职能部门按矩阵方式组成的机构组织。矩阵中每个成员都受项目经理和职能部门的双重领导,项目经理、职能部门经理对项目成员都有权控制和使用。职能部门负责人在安排人员时,要保证项目的职能服务,根据项目不同的职能需要配置人员。该组织适用于大型复杂的项目,或多个同时进行的项目。

  矩阵式组织机构形式的优点是根据工程任务的实际情况灵活地组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具有较大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它体现了集权与分权的最优组合,有利于调动各种人员的积极性。但是矩阵式组织机构经常变动,稳定性差,业务人员工作调动频繁。组织中任何人都受两个领导指挥,会造成矛盾,产生扯皮。

  四、工程项目组织的管理模式

  1.总分包模式

  业主将全部工作发包给一家资质条件程任务符合要求的承包单位,由该单位再发包给不同的专业分包单位,业主只与总包单位发生直接关系。

  采用总分包模式的特点:

  (1)有利于项目的组织管理。由于业主只与总承包人签订合同,合同结构简单,有利于合同的管理。

  (2)有利于控制工程造价。由于总包合同价格可以较早确定,业主可以承担较少风险。

  (3)有利于控制工程质量。由于总承包人与分包人之间通过分包合同建立了责、权、利关系,在承包人内部,工程质量既有分包人的自控,又有总包商的监督管理,从而增加了工程质量监控环节。

  (4)有利于缩短建设工期。总承包人具有控制的积极性,分包人之间也有相互制约的作用。此外,在工程设计与施工总承包的情况下,由于设计与施工由一个单位统筹安排,使两个阶段能够有机地融合,一般均能做到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的相互搭接。

  (5)招标发包工作难度大。由于合同条款不易准确确定,容易造成较多的合同纠纷。对业主而言,尽管合同量最少,但合同管理的难度一般较大。

  (6)对总承包人而言,责任重、风险大,需要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当然,获得高额利润的潜力也比较大。

  2.平行承包模式

  业主将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以及设备和材料采购的任务分别发包给多个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设备材料供应厂商,并分别与各承包人签订合同。这时,各承包人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采用平行承包模式的特点

  (1)有利于业主择优选择承包人。由于合同内容比较单一,合同价值小,风险小,对不具备总承包管理能力的中小承包人较为有利,使他们有可能参与竞争。业主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选择,为择优选择承包人创造了条件。

  (2)有利于控制工程质量。整个工程经过分解分别发包给各承包人,合同约束与相互制约使每一部分能够较好地实现质量要求。如主体工程与装修工程分别由两个施工单位承包,当主体工程不合格时,装修单位不会同意在不合格的主体工程上进行装修,这相当于有了后序工作的控制,比自己控制更有约束力。

  (3)有利于缩短建设工期。由于设计和施工任务经过分解分别发包,设计与施工阶段有可能形成搭接关系,从而缩短整个项目的建设工期。

  (4)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量大。由于合同数量多,使项目系统内结合部位数量增加,要求业主及其委托的监理单位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5)工程造价控制难度大。一是由于总合同价不易短期确定,从而影响工程造价控制的实施;二是由于工程招标任务量大,需控制多项合同价格,从而增加了工程造价控制的难度。

  相对于总承包模式而言,平行承包模式不利于发挥那些技术水平高、综合管理能力强的承包人的综合优势。

  3.联合体承包模式

  当工程项目规模巨大或技术复杂,以及承包市场竞争激烈,由一家公司总承包有困难时,可以由几家公司联合起来成立联合体去竞争承揽工程建设任务,以发挥各公司的特长和优势。以联合体的名义与业主签订工程承包合同。

  采用联合体承包的特点:

  (1)对业主而言,与总分包模式相同,合同结构简单,组织协调工作量小,而且有利于工程造价和建设工期的控制。

  (2)对联合体而言,可以集中各成员单位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克服单一公司力不能及的困难,不仅增强了竞争力,同时也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4.合作体承包模式

  当工程项目包含工程类型多、数量大,或专业配套需要时,一家公司无力实行总承包,而业主又希望承包方有一个统一的协调组织时,就可能产生几家公司自愿结成合作伙伴,形成一个合作体,以合作体的名义与业主签订工程承包意向合同(也称基本合同)。达成协议后,各公司再分别与业主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并在合作体的统一计划、指挥的协调下完成承包任务。

  采用合作体承包模式的特点:

  (1)业主的组织协调工作量小,但风险较大。由于承包单位是一个合作体,各公司之间能相互协调,从而减少了业主的组织协调工作量。但当合作体内某一家公司倒闭破产时,其他成员单位及合作机构不承揽项目合同的经济责任,这一风险将由业主承担。

  (2)各承包人之间既有合作的愿望,又不愿意组成联合体。参加合作体的各成员单位都没有与建设任务相适应的力量,都想利用合作体增强总体实力。他们之间既有合作的愿望,但又出于自主性的要求,或彼此之间信任度不够,不采取联合体的捆绑式经营方式。

  5.EPC承包模式

  EPC承包也可称为项目总承包,是指一家总承包人或承包人联合体对整个工程的设计、材料设备采购、工程施工实行全面、全过程的“交钥匙”承包。

  采用EPC模式的特点:

  (1)业主的组织协调工作量少,但合同管理难度大。由于业主只与总承包人签订合同,合同数量少,使得的业主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量小。但由于合同条款不易准确确定,容易造成较多的合同纠纷,因而合同管理的难度一般较大。

  (2)有利于控制工程造价。由于总包合同价格可以较早确定,业主可以承担较少风险。

  (3)有利于缩短建设工期。由于设计与施工由一个单位统筹安排,使两个阶段能够有机地融合,一般均能做到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的相互搭接。

  (4)对总承包人而言,责任重、风险大,需要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当然,获得高额利润的潜力也较大。

  6.CM承包模式

  它是由业主委托一家CM单位承担项目管理工作,该CM单位以承包人的身份进行施工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设计活动,组织快速路径的生产方式,使工程项目实现有条件的“边设计、边施工”。

  1.CM承包模式的特点

  (1)采用快速路径法施工。即在工程设计尚未结束之前,当工程某些部分的施工图设计已经完成时,就开始进行该部分工程的施工招标,从而使这部分工程的施工提前到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

  (2)CM单位有代理型(Agency)和非代理型(Non一Agency)两种。代理型的CM单位不负责工程分包的发包,与分包人的合同由业主直接签订。而非代理型的CM单位直接与分包人签订分包合同。

  (3)CM合同采用成本加酬金方式。

  2)实施CM承包模式的价值

  CM承包模式特别适用于那些实施周期长、工期要求紧迫的大型复杂建设工程。采用CM承包模式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缩短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但其价值远不止于此,它在工程质量、进度和造价控制方面都有很大的价值。

  (1)工程质量控制方面的价值。

  ①设计与施工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②严格的工程质量控制程序,为控制工程质量提供了保证

  (2)工程进度方面的价值。

  由于采取分阶段发包,集中管理,实现了有条件的“边设计,边施工”,使设计与施工能够充分地搭接,有利于缩短建设工期。

  采用CM承包模式,比工程建设总承包的招标时间更短。

  CM单位在工程项目设计早期即可参与项目的实施,并对工程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可以减少施工阶段因修改设计而造成的实际进度拖后。

  实现设计与施工以及施工与施工的合理搭接,CM承包模式将项目的进度安排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一般在项目实施早期即编制供货期长的设备采购计划,并提前安排设备招标、提前组织设备采购,从而可以避免因设备供应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不当而造成的工程延期

  CM单位一般都拥有一套先进的计算机进度控制系统,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卓有成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的进度安排和控制。

  (3)工程造价控制方面的价值。

  与施工总承包相比,采用CM承包模式合同价更具合理性。

  CM单位不赚取总包与分包之间的差价。

  应用价值工程方法挖掘节约投资的潜力。

  GM大大减少了业主在工程造价控制方面的风险。

  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控制工程费用。

  7.Partnering模式

  Partnering模式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首先在美国出现,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其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到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日益受到建设工程管理界的重视。

  我国大陆有的学者将其译为伙伴关系,台湾学者则将其译为合作管理。

  1)Partnering模式的主要特征

  (1)出于自愿。参与Partnering模式的有关各方必须是完全自愿,而非出于任何原因的强迫。

  (2)高层管理的参与。Partnering模式的实施需要突破传统的观念和组织界限,因而工程项目建设参与各方高层管理者的参与以及在高层管理者之间达成共识,对于该模式的顺利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3)Partnering协议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合同。Partnering协议与工程合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文件。在工程合同签订后,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经过讨论协商后才会签署Partnering协议。

  (4)信息的开放性。Partnering模式强调资源共享,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对于参与各方必须公开。

  2)Partnering模式的组成要素

  Partnering模式的成功运作所不可缺少的元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长期协议。通过与业主达成长期协议、进行长期合作,承包人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业主的需求;同时能保证承包人不断地获取工程任务,从而使承包人将主要精力放在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上,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这

  (2)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共享有形资源(如人力、机械设备等)和无形资源(如信息、知识等)。

  (3)相互信任。相互信任是确定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共同目标和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前提,是Partnering模式的基础和关键。

  (4)共同的目标。在一个确定的工程项目中,参与各方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目标利益,在某些方面甚至还有矛盾和冲突。工程建设参与各方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结果本身是成功的,才能实现他们各自的目标和利益,从而取得双赢或多赢的结果

  (5)合作。工程建设参与各方要有合作精神,并在相互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Partnering模式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模式,它通常需要与工程项目其他组织模式中的某一种结合使用,如总分包模式、平行承包模式、cm承包模式等。

  拓展:项目工程组织保障措施

  一、项目组织实施机制

  本项目在认真执行《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加强项目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1.项目组织管理方式

  本项目的组织单位是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课题承担北京甲秀荣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高等院校和企业等技术研发单位。在项目组织单位的统一领导下,聘请专家组,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落实专职项目管理人员1-2人,课题承担单位各行其责,共同开展项目的研究工作。

  组织单位负责项目的总体组织协调工作,根据项目建议的整体框架,组织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签订任务书;组织项目的实施和监督检查,协调并处理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严格按照项目《任务书》的总体规划要求,落实项目各项任务。接受有关管理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按要求汇总、报告项目执行情况,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组织实施课题验收。

  课题承担单位的主要职责是根据项目总体目标和技术路线的需要,严格按照任务分工和考核指标要求对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课题实施的配套条件和人员投入,接受有关管理部门和项目组织单位的管理和监督,按要求报告课题执行情况,及时报告课题执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2.项目管理协调机制

  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各参与单位的积极性。构建职责分明、运行高效的管理协调组织体系。

  (1)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管理办公室由项目组织单位有关管理人员和课题负责人组成,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项目执行过程管理,数据资料汇总,依据任务书的要求对各参加单位承担的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

  (2)专家组

  专家组由项目所在领域的技术专家、经济专家、管理专家等组成,对项目的研究方案和重大技术问题等提供咨询。

  (3)定期例会制度

  项目主持单位将参与各单位制定详细的工作进度安排,并按期检查项目执行情况,课题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资源共享,互通有无,相互帮助,确保项目执行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与监督。项目经费使用严格执行科技部重大项目管理的有关的财务规定,经费使用列项及支出按合同规定要求进行。

  二、保障措施

  (1)建立专项实施多部门协调机制和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充分发挥部门、行业和地方的积极性。成立专项专家咨询委员会,全过程跟踪专项实施,确保专项任务目标落地。

  (2)根据本项目研究目标和工作安排,本项目各承担单位将对研究计划实施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工作时间等条件给予保障,严格遵守科技部科技计划管理有关规定,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功完成。项目成员单位许诺提供的70万元配套资金,要严落实到位,真正用于工程应用与示范以及项目研究期间的设备与工艺配套、样机制造、工业性实验等方面的资金保障。

  (3)建立产学研用联合攻关机制,统筹项目承担单位所拥有的“国家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金属矿山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矿山重型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实验室和“国家金属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矿山机电检测检验中心”等国家、省部级实验研究中心和专业检测机构。建立专项信息成果共享机制和信息统一发布平台,促进科研信息共享;

  (4)发挥专业机构在项目管理中优势,强化重点专项一体化组织实施,制定专项实施的管理措施,保证专项顺利实施;落实依托工程和应用示范。各项目参与部门要积极为参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提供配套条件,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项目组织知识详解】相关文章:

解析"项目管理"知识的组织结构08-29

网球知识网球线知识详解09-05

企业上市有关知识详解08-11

详解新西兰留学的相关知识05-30

Java基础知识详解12-07

大规模物流知识详解08-11

韩国留学奖学金项目详解06-12

德国移民蓝卡项目详解05-27

小升初语文拓展知识点详解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