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判断胜负的方法

时间:2022-12-18 07:04:11 棋类培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象棋判断胜负的方法

  中国象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中国象棋是中国棋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趣味浓厚,基本规则简明易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象棋判断胜负的方法,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象棋判断胜负的方法

  判断中国象棋胜负的方法:

  1.一方的一个棋子准备吃掉对方的帅(将),叫“将军”(check),若对方的帅(将)不能逃脱,也 就是说无论如何“将军”者在下一个回合都能吃掉对方的帅(将),则为“将死” (checkmate),吃掉对 方帅(将)者判胜利。

  2.如果轮到一方走,此时这方并没有被“将军”,但其走无论任何一个棋子,另一方都能在下一个回合 里吃掉他的帅(将),则也判这方负。

  3.如果轮到走棋的一方没有任何能够移动的棋子,那么也判这方负。

  4.双方均无能力“将死”对方时,判和。

  5.象棋走子规则:中国象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在国内深受广大棋迷的喜爱,而且流传至国外,也逐步赢得很多棋迷的青睐。下面小编主要说的是象棋走子规则。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6.王:横、直、斜都可以走,但每着限走一步。

  (1) 除易位时外,王可走到未被对方棋子攻击的任何相邻格子。

  (2) 易位是由王已方任何一个车一起进行仍被视作王的一着的走法,其进行方式如下:王从原始位置向任何一围的方向横移两格,然后那人横越过王而置于王刚经过的格子。

  (3) 如果一方先触摸车一起然后再触摸王,那么他不能用那个车进行易位,这种情况须按以下A和B条处理。

  A:除上述上,如果行棋方有意识地触摸了同一方的一个或更多的棋子,他触动或吃掉所触措的第一个可以走动或可以被吃的棋子;或者一个已方的棋子和个对方的棋子,他用前者吃掉后者;如果这种吃法不合规则,如果无法确定先触摸哪一个棋子,则以已方棋子作为已被触摸的棋子。

  B:如果所触摸的已方棋子均没有合乎规则的着法(或者对所触摸的对方棋子均没有合乎规则的吃法),行棋方有权走任何合乎规则的着法。

  (4) 如果一方在准备易位时触摸了王,或者同时触摸了王和车,然后发现易位不合规则,他可以选择走王或者向另一翼易位,前提是向那一翼易位是合乎规则的,如果王没有合乎规则的走法,该方有权造反走任何规则的着法。

  (5) 不符合规则的易位:王已经移动过,或者用来易位的车已经移动过。

  (6) 下列情况暂不能易位:王的原始格子或者将要越过的格子或者将要占据的格子正受到对方棋子的攻击,或者王和用来易位的车之间尚有别的棋子。

  中国象棋的规则

  棋盘:

  中国象棋的棋盘有九条平行的竖线和十条平行的横线相交而组成,其中共有九十个交叉点,棋子就摆在这些交叉点上。中间部分(棋盘的第五,第六两横线之间末画竖线的空白地带)称为 河界 。两端的中间(两端第四条到第六条竖线之间的正方形部位),以斜交叉线构成中文米字形方格的地方,叫作 九宫 (它恰好有九个交叉点)。

  界河:

  这是一个和国际象棋不同的地方,及对垒双方的中间有一条河界,通常称其为楚河,也就是说棋子过河才能攻打对方的首领。这些规则都是和中国古战场的一些场景类似,并且逐渐演变而来成为中国象棋的行棋基本规则。

  九宫:

  双方的底线中心处,也就是纵向中心线分别向两边外移一条线(第四条到第六条竖线)之间的正方形部位,以斜交叉线构成 米 字方格的地方,叫作 九宫 (它恰好有九个交叉点),知道这个区域,对理解一些走棋规则很有帮助。

  棋子:

  所有的棋子共有三十二个,其中又分为红、黑两组(分别代表对垒的一方),每组共有十六个棋子(为了区别双方的棋子,不仅在颜色中有所区别,而且还会使用同音不同字的棋子),其中又各分为七种棋子,其名称和数目如下:

  红棋子:帅一个,车、马、炮、相、士各两个,兵五个。

  黑棋子:将一个,车、马、炮、象、士各两个,卒五个。

  将(帅):

  虽然名称不同,但它们这都是对垒双方的最高统帅,对垒的目的就是通过运用各自的棋子,想方设法将对方的首领将死,方为己方胜利。这两位棋子的最高统帅,只能在九宫内行走,不得走出九宫外。行走的步法为:左、右横走,上、下竖走都行,但每次只能行走一格。将和帅不准在同一直线上直接对面(中间无棋子),如一方已先占据位置,则另一方必须回避,否则就算输了。

  士(仕):

  每行一步棋,只许沿着 九宫 中的斜线行走一步(方格的对角线),行走方位可进、可退,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护卫各自的最高将领(帅、将)。

  象(相):

  此棋不能越过 河界走入对方的领地,其走法为:只能斜走(两步),可以使用汉字中的田字形象地表述:田字格的对角线,即俗称象(相)走田字。行走方位可进、可退,但是,当象(相)行走的路线中,及田字中心有棋子时(无论己方或者是对方的棋子),则不允许走过去,俗称:塞象(相)眼。

  车(車):

  此棋是中国象棋中棋力最强的棋子,每行一步棋可以上、下直线行走(进、退);左、右横走(中间不隔棋子),且行棋步数不限。

  炮(砲):

  此棋的行棋规则和车(車)类似,横平、竖直,只要前方没有棋子的地方都能行走。但是,它的吃棋规则很特别,必须跳过一个棋子(无论是己方的还是对方的)去吃掉对方的一个棋子。俗称:隔山打炮。

  马(馬):

  走棋规则:使用中国的日字来形容马的行走方式比较贴切,俗称:马走日字(斜对角线)。但是,这里有一个行走规则,可以将马走日分解为:先一步直走(或一横)再一步斜走,如果在要去的方向,第一步直行处(或者横行)有别的棋子挡住,则不许走过去(俗称:蹩马腿)。行走范围不限,可以进、也可以退。

  卒(兵):

  在没有过河界前,此棋每走一步棋只许向前直走一步(不能后退);过了河界之后,每行一步棋可以向前直走,或者横走(左、右)一步,但也是不能后退的。根据此规则,卒(兵)走到对方的底线只能左右横走,俗称:兵走老了!

  吃子:

  ①无论什么棋子,通常只要根据行棋规则能走到的部位有对方的棋子就能吃掉对方的棋子。

  ②而唯一列外的是炮的吃棋方法,比较特殊,需要中间隔有旗子(无论是己方的还是对方的棋子)才能吃掉对方的棋子。

  将死和困毙:

  ①一方的棋子攻击对方的将(帅),并在下一步要把它吃掉,称为照将,或简称将。照将不必声明。

  ②被照将的一方必须立即应将,即用自己的着法去化解被将的状态(而不能应将不顾,而走其它的棋子)。

  ③如果被照将而无法应将,就算被将死(一方胜棋)。

  ④轮到走棋的一方,无子可走,就算被困毙(无棋可走这方为输棋)。

  行棋规则:

  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着(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算终了。

  中国象棋教程口诀

  "河界三分阔,智谋万丈深". "象棋似布阵,点子如点兵".

  "兵贵神速,抢先入局". "弃子争先"

  "宁失一马,不失一先 " "得子得先方为胜,得子失先方为输".

  "马行日,象走田,炮隔山打,车走直线,将帅不出城,小卒一去不返乡".

  "临杀勿急,稳中取胜" "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一车十子寒".

  "车正永无沉底月". "马有八面威风", "马蹬四方" "马跳连环不用车"

  "马踩无棋" "空头炮,凶恶难当" "卒坐宫心,老帅发昏"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输棋只因出车迟 " "低头车,阵势虚" "马退窝心,不死也昏" "马跳边,易被歼"

  "炮进冷苍,难兴风浪" "孤炮难鸣" "单车寡炮瞎胡闹" "高将多危"

  "老卒无功" "开局炮胜马,残局马胜炮". "当头炮,马来招"

  "摆上羊角士,不怕马来将" "马卒难破士相全"

  "缺士怕马,缺相怕炮" "缺士怕双车"

  "象眼谨防塞" "马怕蹩脚" "车入险地" "炮勿轻发" "臭棋乱飞象" "无事不支士"

  "将忌暴露" "连车重炮马,城里老将挨死打" "车临头,马挂角,老将活不了"

  "小卒坐大堂,将帅活不长" "观棋不语真君子" "举棋不悔大丈夫"

  中国象棋文化杂谈

  琴棋书画,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其中之象棋,参与人数之多、流传地域之广、精神内涵之博大深厚,皆令其他形式的文化望尘莫及,被尊之为国粹瑰宝乃当之无愧。

  象棋在中国,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屈原在《楚辞?招魂》中就有:“蔽象棋,有六博兮”的词句,这说明那时已有“象棋”之名。当然那时的“象棋”与现在的象棋不同,据《苏秦列传》记载:当时齐地的居民安居乐业,“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即下棋踢球)。”那时的棋,大概是一方为六子,所以叫“六博””。不过,在达官权贵和士大夫中,下棋已很流行了。

  到了明代,象棋有了长足的进步。据记载,明朝初年,明太子朱高炽见两个小太监在宫中对弈,遂命进士曾启以诗咏之。曾启当即吟咏一首:“两军对敌立双营,坐运神机决死生。千里封疆驰铁马,一川波浪动金兵。虞姬歌舞悲垓下,汉将旌旗逼楚城。兴尽计穷征战罢,松阴花影满棋枰”。

  到了请代,名手辈出,佳作如云。棋理棋势的研究更加深化,促进了象棋文化的发展,成为古代象棋史上的黄金时期。

  建国以后,象棋工作者总结发扬了前人的文化遗产,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使象棋文化更加绚丽多彩,成为中华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楚河汉界的由来

  公元前206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封刘邦为汉王。公元前205年,刘邦引兵东进,出函谷关,与诸侯会盟于洛阳,此时楚霸王项羽率兵征齐,刘邦率56万大军乘虚而入,一举攻下彭城。项羽闻讯,立即回师,在灵壁一带与汉军展开激战。汉兵大败,溃不成军,刘邦在数十名将士护卫下逃出重围。刘邦到达荥阳,迅速招集残部,与萧何从关中带来的兵马会合,兵势重振。从此,楚、汉在荥阳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拉锯战,谁也难于取胜。在此期间,形成了一种极为特殊的战争景象:楚霸王项羽据东广武城,汉高祖刘邦据西广武城,中间隔古运河鸿沟,两军对垒,势均力敌。在空前残酷、激烈的争战中,谁也无法逾越鸿沟一步。于是项羽与刘邦相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即鸿沟以西为汉地,鸿沟以东为楚地,就这样“鸿沟”成了“楚河汉界”。特别令人注目的是“中分天下”,那象棋的棋盘不正是从中划分的吗?进一步联想到象棋的棋制,也是在告诉后人:黑、红两军隔楚河汉界相持立营,严阵对垒,最终以擒“将”为胜,并非来自人们的凭空想象,而是源于楚汉相争那一幕极为壮烈、极为震撼人心、极具深远影响的历史事实。

  象棋子的黑红二色

  象棋的棋子分黑、红二色,而不像围棋那样分黑子、白子,或者别的颜色,也是基于历史的模拟和那段具有特色的楚汉相争在游艺中的再现。也就是说,棋盘上的黑、红棋子隔“河界”针锋相对地排列,实质上是楚、汉两军隔鸿沟对垒的模拟和以游戏形式的再现。因为,黑、红二色的对立,也是有历史渊源的。

  据历史考证,秦王朝崇尚黑色,“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更名民曰‘黔’”。项羽年轻时,适逢秦始皇出巡会稽,见士卒前呼后拥,旌旗招展,宛如一条黑龙,项羽不胜羡慕地说:“彼可取而代也。”后来项梁、项羽率八千子弟反秦,其基本队伍服色制度皆依秦制。项梁死后,项羽南征北战,自立西楚霸王,而楚军旄旌节旗和服饰皆为黑色,象棋棋子一方著黑色即源于此。

  象棋中,另一方棋子著红色,当然来自刘邦的汉军,这在历史上也有明确的记载。

  据《高祖本记》记载,秦二世元年,刘邦押送徒役去郦山服役,徒役半路上大多逃逸。刘邦沉思,人到郦山,徒役定会逃光,不如将他们放走为好。刘邦一行来到丰西大泽,便坐下饮酒,酒至半酣,刘邦对徒役们说:“今日乘夜深人静,你们赶快逃命吧!我也要远走高飞。”徒役中10几个大胆的壮士愿随刘邦前往。这时刘邦借着酒兴,带领这些壮士,连夜穿过沼泽地带。他让一名壮士前去探路,这位壮士去去又回,因问其故。壮士说:“前面有条小路,路中有条巨蛇挡道,不知如何是好。”刘邦厉声说:“大丈夫行路,有何畏惧!”于是随壮士走到大蛇前,手起剑落,将巨蛇斩为两段,于是大家继续前行。走数里,刘邦酒醉,便躺在路旁呼呼大睡。

  刘邦斩蛇走后,有一掉队的壮士来到斩蛇处,见一个老妪扶蛇痛哭。

  壮士问:“老妇人你为何痛哭?”

  老妪说:“我的孩子被人所杀,因此痛哭。”

  壮士又问:“你的孩子在哪里?谁人所杀?”

  老妪说:“我的孩子是白帝之子,变成蛇躺在道上,如今被赤帝之子所杀。我儿死得冤屈,我将来一定为儿报仇。”

  壮士以为她说的是疯话,举棍欲打,这时老妪却突然不见了。

  壮士赶上队伍,将此事原原本本地告诉刘邦。刘邦听了心中暗喜,他以为自己就是赤帝之子了,言谈举止更加傲慢,而随行人员对他也渐渐地心生畏惧。

  秦二世元年,刘邦与萧何、曹参里应外合,杀掉县令,全城父老及沛县子弟,公推刘邦为沛公。刘邦在沛宫祠祭黄帝,祭蚩尤,用畜血涂在旗上、鼓上。当初刘邦所斩之蛇是白帝之子,斩蛇者赤帝之子,所以高举红色旗,起义反秦朝,从此发展壮大成为汉王,刘邦的人马尽尊尚红色,以赤帜红旌为其标志。棋盘上,隔“河界”对垒的“红”方,当然来自汉军的人文遗留。

  顺便提到一点,在象棋的开局中,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红先黑后,输了不臭。”这里也有文化背景,同样来源于楚汉之战。公元前205年,汉兵率先代楚,拉开了“中原逐鹿”的序幕,造成了广武山红、黑两军的对垒;当楚、汉相约“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之后,又是汉兵率先进攻,最终歼灭楚军于垓下,完满地为历史落下了极其壮烈而又极为重要的一幕。故,反映到棋局中就形成了“红先黑后”的俗语。

  象棋内涵“斗智”

  象棋棋子的名目,许多来自楚、汉两军,深受当时政治军事体制的影响,古人早已发现这一颇具深意的现象。宋人程颢在《咏象棋》一诗中说:“偏裨兼备汉官名”,说的极为中肯贴切。象棋文化策源于“中原逐鹿”,象棋之所以作为一个运动项目,它的特征与内涵无论何时都不能忽略,必须深入地予以阐明。前面引用的明代诗人曾启的诗句“坐运神机决死生”,形象的概括了两点:一是“坐运”,二是以“神机决死生。”象棋这种运动的特性和内涵的核心,用一句精辟的话来说,就是“斗智不斗力”。而“斗智不斗力”也源于楚、汉在广武山上的对垒。

  楚、汉相持未决,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答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两军阵前,汉王刘邦不仅鲜明地提出“斗智不斗力”的制胜策略,而且身体力行,演绎出许多极其生动的范例。这些“斗智不斗力”的典型范例,是指导象棋艺术发展的精神内涵。而与刘邦相比,刚愎自用、暴虐蛮横的项羽也只能像后人所说的那样“智穷欲烹太公肉,勇绝偏染乌江沙”了。

  千百年来,“楚河汉界”中分棋盘;黑、红两军严阵对垒;“斗智不斗力”,既是象棋运动的特性,又是象棋运动的精髓,更是象棋艺术发展的原动力。人民大众在追求丰富多彩生活中创造了象棋,象棋又在发展中丰富、美化了人民的精神生活。

  中国象棋教学课件

  一、教学目标

  1.首先要让孩子们了解中国象棋的发展历史,本学期,我将在第一次社团活动上,向孩子们介绍中国象棋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它的渊源历史,让他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深深感到自豪,极大的激发孩子们学习中国象棋技艺的兴趣。

  2.认识棋盘,了解一些简单的象棋术语,知道它们所表达的意思;掌握不同棋子的子力价值,了解对局中兑子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它们走法和吃子,认识全盘棋的走法,会比较完整地下一盘棋,能和同学,朋友或家长对弈。

  3.掌握象棋的基本规则,懂得一盘棋胜,负,和的判定,在下棋中能够判断是否违反规则,并能说出一盘棋的最后结果,了解一些比赛的基本规则。

  4.认识“将军”在实战中的重要性,知道将杀对方的帅(将)是取胜的主要途径;知道应将是解杀的唯一途径,正确、合理地应将是一个会下棋的选手必须具备的技能,能在实战中灵活应将。

  5.学习一些简单的基础杀法,进一步掌握各种棋子的性能,初步懂得将杀帅(将)的简单技巧,能解答一些简单的杀法练习,能在实战中将杀对方。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章节名称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第一章行棋知识

  共8课时

  1、棋盘与棋子

  2、棋子的摆法与走法

  3、吃子法

  4、基本将法

  5、棋步的读法和记法

  6、胜和负

  7、子力价值

  8、常用术语

  了解并掌握

  第二章基本杀法

  共5课时

  1、运用车的杀法

  2、运用马的杀法

  3、运用炮的杀法

  4、多兵种联合杀法

  5、特殊杀法熟悉并能随机运用

  第三章基本战术

  共11课时

  1、捉双与双重威胁

  2、闪击与闪将

  3、抽将

  4、引离与吸引

  5、堵塞与拦截

  6、牵制与腾挪

  7、封锁与借力

  8、迂回与交换

  9、顿挫

  10、等着、困子与困毙

  11、解将还将与解杀还杀熟悉并能随机运用

  第四章开局要领与浅解

  共5课时

  1、 棋盘位置的划分

  2、开局的基本原则

  3、遵循或违反开局基本原则的实例分析

  4、中炮类开局

  5、马相兵类开局1、熟悉并掌握开局基本原则

  2、熟悉并掌握常见的开局

  3、了解一些特殊开局

  第五章残局基础

  共4课时

  1、兵类残局

  2、马类残局

  3、炮类残局

  4、车类残局熟悉并能随机运用

  第六章棋局形势判断

  共1课时

  棋局实例形势分析学会分析判断方法

  第七章对局选解

  共5课时象棋大师赛局实例分析讲解学习象棋大师技艺及风格

  第八章比赛规则

  共11课时中国象棋比赛规则要点讲解熟记规则要点,并用于实践

  四、重点难点分析:

  1、对中国象棋的一些概念基本术语有深刻了解

  2、熟练掌握中国象棋的开局及其中局技巧

  3、了解一些常见的残局对提升技术有很大的帮助

  五、提升教学质量主要措施:

  1.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孩子们的棋艺。

  2.在教学孩子们棋艺的同时,培养孩子们的意志品质。

  3.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给孩子们分组练习。

  4.开展经常性的比赛,激发孩子的潜能。

  中国象棋有哪些术语

  将:凡走子直接攻击对方帅(将)者,称为“照将”,简称“将”。

  杀:凡走子企图在下一着照将或连续照将,将死对方者,称为“杀着”,简称“杀”。

  捉:凡走子后能够造成在下一着(包括从下一着开始运用连续照将或连续交换的手段)吃掉对方某个无根子,称为“捉”。

  打:将、杀、捉等攻击手段,统称为“打”。

  兑:凡走子可与同等子力互换吃去者,称为“邀兑”,简称“兑”。

  献:凡无根子送吃,而对方同兵种子一旦吃掉此子后,不致立即被将死或立即在子力价值上遭受损失者,称为“献”。

  拦:凡走子阻拦对方棋子的活动,而又不具攻击作用者,称为“拦”。

  跟:凡走子盯牵对方有根子,而又不具攻击作用者,称为“跟”。

  闲:凡走子性质不属于将、杀、捉,统称为“闲”,兑、献、拦、跟,均属“闲”的范畴。

  长将:凡走子连续不停照将,而形成循环者,称为“长将”。

  长杀:凡走子连续不停杀着,而形成循环者,称为“长杀”。

  长捉:凡走子连续追捉一子或数子,而形成循环者,称为“长捉”。

  长兑:凡走子连续不停邀兑,称为“长兑”。

  类似解释也适用于“长献”、“长拦”、“长跟”。

  长打对长打:凡双方走子循环反复,步步是打,称为“长打对长打”。

  长打对非长打:双方走子循环反复,一方步步是打,中间没有闲着,另一方中间有闲着,则称为“长打对非长打”。

  有根子和无根子:凡有己方其他棋子(包括暗根)充分保护的子,称为“有根子”,反之,称为“无根子”。形式上是根,实际上起不到充分保护作用,称为假根或少根。假根子和少根子按无根子处理。

  中国象棋起源的故事

  一、起源于传说时代的神农氏。

  元代僧人念常在《佛祖历代通载》中说:“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炮代之为机矣”。

  二、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

  北宋晃补之《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

  三、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

  明代谢单制《五杂坦》云:“象戏,相传为周武伐约时作,即不然,亦战国兵家者之流,盖彼时重车战也。”

  四、起源于战国之时。

  《潜确居类书》载:“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居,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

  五、起源于北周武帝之时。

  《太平御览.工艺部·象棋》说:“周武帝造象棋。”明人罗欣《物原》也持此说。

  现在许多学者认为,据古籍可靠记载,象棋在战国时期已经流行了。除上引《潜确居类书外》,汉刘向《说苑·善说》也记载了战国孟尝君下象棋的事:“雍门周调孟尝君,足下燕则斗象棋,亦战斗之事乎,”战国时的作品《楚辞·招魂》中也有“蓖蔽象棋,有六薄些”的句子。所有这些,说明在战国时代“象棋”已经成为一项经常的活动了。因此,有的学者认为,象棋产生的时间,当在战国之前。但“前”到什么时候?有人认为可上推到春秋时期,并认为象棋是模仿当时兵制而产生的。他们的依据,是,象棋的“象”,是“象征”的意思,而与动物象无关。比如,以舞蹈象征战斗,则名“象舞”,而以著棋象征战斗,则名为“象棋”。象棋各子的得名,也是由象征不同兵种而来的。这种情况正好与春秋时期的兵制,即将、帅、车、马、士、兵、卒等相吻合。因此,象棋产生于春秋时期是合乎当时历史情况的。但对于此种说法,有的学者则不以为然,认为这毕竞还是一种推论。

  总之,关于象棋源于何时的问题,由于史书记载不够详细,而且其中混杂了许多神话和传说,所以学术界至今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

【中国象棋判断胜负的方法】相关文章:

围棋的胜负规则06-14

跟单员分析判断报表的方法05-16

判断关键词的竞争度的方法03-31

乒乓球接发球的判断方法06-03

服务器常规维修与判断方法08-29

乒乓球接发球判断方法05-24

DOS中判断进程是否存在的方法08-28

乒乓球接发球判断技巧方法06-19

乒乓球实战中判断对方发球的方法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