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象棋王对王规则

时间:2022-08-03 09:58:58 我要投稿

国际象棋王对王规则

  任何一个国际象棋联的会员棋协均可采用内容更为细致的规则,但该规则都必须以不违背原则为前提,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际象棋王对王规则,希望大家喜欢。

国际象棋王对王规则

  国际象棋棋盘与棋子

  国际象棋棋盘为正方形,由32个深色和32个浅色方格交替排列组成,每边八个方格。浅色棋格称为白格,深色棋格称为黑格,摆放棋盘时要使每位棋手的右下角为白格。

  国际象棋的棋子也分为两种颜色:浅色棋子称为“白棋”,执白棋的棋手称为“白方”;深色棋子称为“黑棋”,执黑棋的棋手称为“黑方”。对弈双方各有16枚棋子,分别为一王、一后、双象、双马、双车和八兵。

  国际象棋走法

  ·王(king)--王是全个棋局中最为重要的棋子,走法是横直斜走均可,但每回合只能走一格,且所走到的位置不可有对方棋子的威胁,否则会被视为“违规移动”(illegalmove)。在任何时候,双方的王不可放在一起。

  ·后(queen)--后是棋局中最强的一个棋子,可横直斜走,且格数不限。

  ·车(rook)--一如中国象棋,车的走法是横直走,格数不限,不可斜走。

  ·象(bishop)--象的走法只可斜走,格数不限,但不可转向。即白格的象只可在白格出现,黑格的象只可在黑格出现。

  ·马(knight)--马的走法和中国象棋相同,同样是走“日”字,不同的是,西洋棋的马是没有“绊马脚”的限制。

  ·兵(pawn)--兵的走法是,其第一步可向前走一或两格,以后每次只可向前走一格,不可向后走,吃对方的棋子则是向前打斜来吃。

  o兵的升变(promotion)--当兵子走至对方的底线(即最远离己方的一行),不能再向前走的时候,玩家可选择把该兵子升级为车、马、象或后。

  o吃过路兵(enpassant)--当其中一方行走第一步两格兵时,而另一方的兵子在此兵隔邻并排,另一方便可把前方的兵当作一格兵吃掉,吃法仍是向前打斜。但可吃过路兵的一方必须在下一步马上吃,否则就永远失去机会。

  ·王车易位(castling)--在任何时候,当自己的王与车之间没有棋子,且王没有被对方将军,参与易位的车以及王车之间的格子没有被对方的棋子威胁,而王与车也从来没有动过,便可以把王向车的方向打横移动两格,再把车直接移到王的另一侧,放在王的相邻一格。如果王与车之间有两个格的称为“短易位”,三个格的称为“长易位”。王一旦移动过,即使再回到原位,也失去易位的权利。同样,移动过的车也失去参与易位的权利。

  国际象棋记法

  棋盘的每一个格子由一个坐标来标识。横向的一排格子称为一【行】(rank),纵向的一排格子称为一【列】(file)。棋盘上离白方最近的一行为1,最远的一行为8。靠白方最左手的一列为a,最右手的一列为h。这样白方左下角的一格坐标就是a1。

  除兵外,每种棋子有一个英文字母来表示,k代表王,q代表后,r代表车,n代表马,b代表象,兵则没有字母。记录王车易位则以o-o表示短易位,o-o-o表示长易位。

  正式的记谱法是先写棋子的字母,再写由哪格走到哪格,例如ng1-f3,表示马由g1格走到f3格。也有简略记谱法是只写目的地,没有来源地,如rd3,表示有车走到d3格。当有两个同样棋子可以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时,则写出来源地的行或者列,如rad3。

  如果吃掉对方的棋子,则在两个位置之间加上“x”,如bb5xc6或bxc6。

  在正式的计时比赛中,如果自己所剩的时间在五分钟以下,那自己便不需再继续记录。

  国际象棋胜负

  将军与将死

  当自己的棋子威胁对方的王,即对方的王在我方棋子的攻击范围以内,便称为“将军”(check),此时对方便要设法解除我方的威胁,需要把王移动或以其他棋子阻塞。当对方的王无路可逃,我方便把敌方死”(checkmate)。

  和棋

  由规则所规定的“和棋”局面有以下几种:

  ·其中一方无棋可走,其“王”自身没有被对方“将军”但周围的格均有威胁。

  ·任何一方都无法将死对方。

  ·其中一方提出和棋要求,并得到另一方的同意。

  ·在五十回合内没有棋子被吃掉,也没有兵被移动过。

  ·同一局面被三次重复。

  除此之外,几种必然导致和棋的#残局有:

  ·王对王单马或王单象。

  ·王对王双马。

  拓展:国际象棋起源

  根据历史传说记载,国际象棋起源于古印度,至今见诸于文献最早的记录是在萨珊王朝时期用波斯文写的。据说,有位印度教宗师见国王自负虚浮,决定给他一个教训。他向国王推荐了一种在当时尚无人知晓的游戏。国王当时整天被一群溜须拍马的大臣们包围,百无聊赖,很需要通过游戏方式来排遣郁闷的心情。

  国王对这种新奇的游戏很快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兴之余,他便问那位宗师,作为对他忠心的奖赏,他需要得到什么赏赐。宗师开口说道:请您在棋盘上的第一个格子上放1粒麦子,第二个格子上放2粒,第三个格子上放4粒,第四个格子上放8粒即每一个次序在后的格子中放的麦粒都必须是前一个格子麦粒数目的倍数,直到最后一个格子第64格放满为止,这样我就十分满足了。

  “好吧!”国王哈哈大笑,慷慨地答应了宗师的这个谦卑的请求。

  然而等到麦子成熟时,国王才发现,按照与宗师的约定,全印度的麦子竟然连棋盘一半的`格子数目都不够。这位宗师索要的麦粒数目实际上是天文数字。

  许多学国际象棋的人都以为,国际象棋起源于印度。这源于英国人威廉·琼斯1790发表在《亚洲研究》上的“印度象棋”一文。西方学者大多赞成他的观点。因为那时候的世界文化就是英国文化。

  关于国际象棋的产生,国际上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2000年以前,印度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自己独断专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国王有个亲信大臣,他想拿“君王不能离开臣民而存在”的道理来劝告国王,但又不敢公开提出自己的意见。

  他想出了一个暗示的办法:在木制棋盘上,用骨制的棋子组成两支军队进行战斗;每一方面有一个首脑——王,另有车、马、象、兵四个兵种,组合成一个阵容的整体,王是最主要的棋子,王一死,战斗便结束;王同时又是很弱的一环,他只能依靠战友——即别的更有力的棋子保护,这些棋子必须在整个战斗过程中同心协力来保卫王。

  棋子里面比王还要弱的,要算是兵了。但如果善于指挥,使兵深入敌垒,走到对方的底格时,兵就可以变成最强的棋子。这就是第一盘象棋的产生,并很快就传播开了。它一方面往西传到波斯、阿拉伯和欧洲,经过改变,形成现代的国际象棋;另一方面往东传到缅甸、东南亚和中国。

  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情况才发生了变化。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文化史》中明确提出,象棋是中国人的创造。他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游戏——六博与与天文、象术、数学的关系,他说:“只有在中国,阴阳理论的盛行促使象棋雏形的产生,带有天文性质的占卜术得以发明,继而发展成带有军事含义的一种游戏。”

  接着陆续有苏联学者发表文章,批驳印度起源说。1972年南斯拉夫历史学家比吉夫的专著《象棋——宇宙的象征》断定象棋首先出现在公元569年的中国(象戏),然后才逐渐传播开来。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切列夫考博士在1984年1月号的《苏联棋艺》上发表文章,根据他的研究,国际象棋起源于易经的思想:64格,对应八八、六十四卦,黑白对应阴阳。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专家学者的反驳文章。可以认为,切列夫考博士“国际象棋起源于易经思想”的观点,在世界上已经站住了脚。

  大约至少在公元前五千年以前,在中国出现了8x8的线图(甘肃永昌鸳鸯池遗址出土彩陶绘图)。在公元前10世纪以前可以断定已经有了“六博”这种古棋。公元前5世纪六博经过改革而成“塞戏”。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6年在世)曰:“不有博弈者乎”(《论语》)这句话里,博弈即指六博和围棋。史料记载公元6世纪(南北朝后期)北周武帝发明的“象戏”(公元569年)和唐代于地下发现的“百宝象棋”基本相同:8×8盘(64格),立体子,棋子摆在格子上面,也就是现代国际象棋的格局。

  至迟于公元6世纪末、7世纪初,象戏进入印度(不排除更早一些的“六博、塞戏”和“类象戏”进入印度的可能性),形成了“恰图朗兹”,进入中东形成了“沙特兰兹”。恰图朗兹和沙特兰兹译成中文都是“四色棋”(或“四方棋”)。考古的实物根据是8世纪以后印度才有四色棋的存在。最早的关于“四色棋”的文字记载是公元九世纪的克什米尔史诗《拉特纳卡尔》。“沙特兰兹”后来演变成“波斯象棋”并传入欧洲。大约在15世纪木定型为今天的现代国际象棋。

  “印度起源说”产生于英国人,最好也是由英国人来否定“印度起源说”。198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上,关于国际象棋的起源,还说是印度或中国,而且重点介绍印度起源说。但是,2003年在英国出版《国际象棋中国学派》英文版时,在英国最大出版集团编辑撰写的简介中,一上来就已经有了这样一句话:“虽然一些最早形式的国际象棋是在远古的中国被发现”。要让英国学者改变观点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啊。

  今天人们探讨国际象棋的起源,是通过传说、假说、考古和逻辑这四种方式,来作出各种各样的结论。假说指明考古论证之方向,传说补充考古逻辑之不足。毕竟国际象棋产生的年代太古老了,象最古老的历史一样,真实的再现要经过极为漫长的过程。不过,从整体方面看,关于起源问题,有两点得到世界的公认:第一,国际象棋起源于亚洲,后来传入欧洲。第二,最初的规则是掷骰子来决定谁走棋。

【国际象棋王对王规则】相关文章:

11-07

09-26

10-12

04-08

03-09

08-18

11-10

11-10

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