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观看永远在路上观后感「七篇」
《永远在路上》每看一集,心灵就触动一次,责任就加重一分。《永远在路上》以具体的贪腐细节、惊人的犯罪事实、思想滑坡的自我剖析、直白的认罪反思,令观者触目惊心、感慨万千。观看《永远在路上》专题片,你有什么感想呢?下文yjbys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党员干部的《永远在路上》专题片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一
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之际,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这部以案为鉴、以案明纪的反腐鸿篇巨制与广大观众如期相约。该片通过记录的手法,将一幕幕震撼人心的画面展现开来,让观众看到了腐朽者人性的丑陋,看到了专家学者的温尔文雅,看到了执纪者无私无畏的可贵精神,看了到广大群众对政治生态的殷切期望,更让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从文化维度看,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艺术大片;从历史维度看,这是一部令人肃然的继承大片;从现实维度看,这是一部发人深省的教育大片;从理论维度看,这是一部撼人心魄的思想大片;从实践维度看,这是一部催人奋进的信念大片。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朽斗争,彰显政治担当,映照民生情怀,承载复兴希望。《永远在路上》的这条路,是一条信仰之路、光明之路、正党之路、兴国之路,是伟大的新长征之路。作为纪检干部,学习《永远在路上》,就要学为镜鉴,按照“四讲四有”要求,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努力做忠心向党、政治坚定的共产党员,忠正为民、务实进取的公务员,忠诚履职、敢于担当的纪检员,坚定不移走好新长征之路。
一、必须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员标准,坚守从政底线,把“绝对忠诚”铸进灵魂、融入血液,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始终保持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自觉做思想上的清醒人、政治上的明白人、实践上的带头人。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提高“主动看齐”的思想自觉,准确把握“坚决看齐”的实践要求,努力培养“经常看齐”的行为习惯。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折不扣地把党的`大政方针政策落实到位,把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把市纪委的各项工作要求落实到位。
二、必须始终保持学习上的激情与追求。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切实加强理论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
三、必须始终保持工作上的担当与执着。紧紧围绕大局,时刻关注大局,始终服务大局,自觉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展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把品行落实在不出事上。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矛盾面前不躲闪,挑战面前不畏惧,困难面前不退缩,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豁得出、顶得上、靠得住、战得胜。大力弘扬“火车头精神”,积极投身加快建成“一谷三区”、实现“两个走在前列”的生动实践,扛起“发展责”,弹好“奋进曲”,唱响“株洲音”,为加快株洲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大力弘扬“啄木鸟精神”,时刻牢记肩上的重托,按照“三转”要求,切实把好“总开关,”全力种好“责任田”,尽心当好“守门人”,做到挺纪在前,抓早抓小,在执纪问责、较真碰硬中淬炼本色。
四、必须始终保持作风上的勤勉与务实。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努力实践行“三严三实”,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和措施,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涵养一往无前的决心,把对事业的热爱转化为工作的激情,出实招、鼓实劲、办实事,干出精气神,干出加速度,干出新成效。涵养一抓到底的韧劲,盯住一项项工作,盯住一个个具体问题,盯住一个个重要时间节点,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抓到位,一件事一件事地做到位,彰显强大的执行力。涵养一马当先的作风,立说立行,雷厉风行,让“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成为自觉行动。涵养一心一德的胸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进一步巩固抓工作一盘棋、搞建设一股劲、干事业一条心的良好局面。
五、必须始终保持廉洁上的清正与干净。敬畏权力、敬畏法纪、敬畏民意,筑牢思想防线、责任防线、监督防线,把纪律规矩挺前挺严,让纪律规矩入脑入心,用纪律规矩律言律行,做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党员干部。自觉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带头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等各项规定,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自觉净化朋友圈、社交圈、生活圈,律己、律亲、律友,慎独、慎初、慎微,切实走稳、走直、走正。自觉接受监督,公道正派,公正廉明,真正做到清正廉洁、一身正气、干干净净。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全面从严治党伟大新长征必然是光明在前、行稳致远!
观看永远在路上观后感二
10月23日,看了《永远在路上》第六集《拍蝇惩贪》,感触很深、震动很大。一件件“微官大贪”“小官巨腐”案件,触目惊心,影响恶劣,直接侵害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芝麻绿豆官 “猛于虎”也。这些典型案件,让人瞠目咋舌的同时,也让人深深反思。为何基层不正之风和腐朽问题多发易发,如何才能有效治理?
最关键的客观原因是监管存在盲区。上级监管有疏忽。从专题片来看,涉案人员级别都不高,有的连股级干部都说不上,有的是村干部。正是因为其身份“不彰”,上级监管部门往往不易监管、不便监管,甚至不屑监管,从而出现监管盲区。如村干部,是村民自治组织的领导者,而自治组织并不在国家机关之列,难进入监督部门的`“法眼”。群众监督被拦截。专题片中被查处的贪官,一个共同特点,权力缺乏约束,内设监督机构形同虚设,基本被自己的亲信所把持,旁人无插手的机会,要么就是打通关节,上面有人撑腰,导致群众的举报如石沉大海。监管制度有缺陷。不仅干部监管上有疏漏,政策执行监管上有漏洞,更有财经审批上的疏忽,这些因素叠加,给“小官巨腐”留下了操作空间、留下了回旋余地。
最重要的主观原因是认识存在误区。一些基层单位和部门认识不到位。有的认为“小权不易生腐朽”;有的对“雁过拔毛”的行为,甘当木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特别是有的单位一把手,担心下属被查下级单位“东窗事发”,会影响单位形象,或碍于“人情关”“面子关”,顾虑较多。如宿州市埇桥区宋庙小学用捐资助学款请工作人员吃饭一事,记者采访后,有关部门不是去“补火”,而是去“灭火”,其对违纪违法事件的认识可见一斑。一些基层干部法制意识淡薄,党性修养不高,有种“天高皇帝远”的心态,心存侥幸,自以为“天上掉下的砖头,砸到谁还不一定”,从而在利益面前迷失了自我。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官不管好,小权不约束,必会导致基层不稳、事业不振、人心不齐。“小官巨贪”,敲响了基层治理腐朽警钟。只要有位,不管职务高低;只要有权,不管权力大小,都要管,更要真管、严管。
打好思想“免疫针”。扭转基层不正之风,思想引领是源头,是“总开关”。要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事业观,真正明底线、知敬畏。要牢固树立讲规矩守纪律意识,克服模糊意识,增强自律意识,自觉遵守各项工作纪律、政治纪律、财经纪律。要开展警示教育,把业务学习教育与廉政教育、警示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基层干部勤勤恳恳干事、清清白白做人。
筑好制度“防火墙”。制度是带有全局性的大事。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要完善既有制度,立足实际,梳理汇总已有的制度规定,进一步细化完善,形成更为严格、更有操作性的具体制度,将权力关进笼子,防止“牛栏关猫”。要推进制度创新,积极探索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进程清单,划出权力行使的“硬杠杠”。要严格执行制度,坚持执行制度没有例外,杜绝制度“趟在文件夹、挂在墙头上”,特别是一些重点人、重点岗位和重点事项,必须全面覆盖、全过程执行。
念好监督“紧箍咒”。有权力的地方就要有监督,权力深入到哪里,监督就该扩及到哪里。要提高监督覆盖面,构建无缝监督,让监督的视线覆盖到每个角落和各个环节,避免职级较低的官员或不重要的岗位成为监督死角。要拓宽监督渠道,鼓励群众参与批评监督举报,用好用活网络平台,同时建立健全举报奖励机制,保护并鼓励群众监督的积极性。要突出重点监管,对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基层干部,要重点配备、重点考核、重点监督、重点管理,对人财物权力集中、腐朽多发易发的岗位采取特殊防治措施。
用好法典“杀手锏” 。猛药去疴,重典治乱。要强化基层党委主体责任,对发生在自己管辖范围内的违规违纪行为,敢于“当包公”,勇于“唱黑脸”,及时制止、主动报告、严肃查处,真正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加大联合查处力度,纪检、监察、审计、司法等部门要重视对这一群体日常用权行为的监督和违法乱纪行为的查处,无论大贪小贪,一经发现,坚决查处,绝不姑息。
永远在路上的观后感三
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通过剖析典型案例,鲜活讲述了中央反腐倡廉的伟大历程,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朽斗争,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朽问题,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反腐朽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形成对腐朽分子的高压态势。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朽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凸显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领导党员干部在自己的岗位上受到了诱惑也越来越多。贪念与廉洁,泾渭分明,却并非远隔千山万水,相反,很多时候是一念之间的事儿。回顾《永远在路上》的“苍蝇和老虎”,他们身陷囹圄后捶心顿足、痛心疾首的忏悔,总让人心之一颤。《三字经》中开篇就有“人之初,性本善。”,无论廉洁的干部还是贪财的干部,在生命的最初都是带着懵懂来到了这个世界,然而当权力、金钱、美色等等诸多诱惑找上门时,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便迷惑了双眼,冲昏了头脑,一念之间,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和组织赋予的责任使命,踏入荣辱截然不同的肮脏世界。
警示片用大到高级领导干部小到村支书等基层领导生动反面案例表现出党中央在作风建设上的决心和恒心,遏制住了腐朽上升的蔓延势头,破除了社会上流行的腐朽潜规则,为反腐治本赢得了先机。可以说,两年多来的`铁腕反腐、高压整风,已经到了反腐朽由破到立、由治标到治本的关键转折期。领导干部要做廉洁自律的表率。认清当前反腐倡廉的形势,自觉廉洁自律,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个人认为须从“勤擦心境”的廉洁自律做起:
一、志当存高远,树立远大志向。廉洁不仅能彰显一个人的道德品行,更是一个人志向远大的细节表现。那些胸怀大志、心有天下、一心为民的人,是不屑于为了自己的个人私欲而得意忘形的,他们坚守原则,视身外之物为粪土,重名节如泰山,只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努力,时刻有历史责任使命感,不会为了名利财色而放弃自己远大的志向和理想。当前,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理想信念的动摇、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追名逐利、升官发财的价值取向,让人深思,深究原因,是因为没有树立远大理想。理想作为指引人们奋斗方向的航标,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只有树立了远大理想,才能积极投身中国特殊社会主义事业的实际行动中,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党员干部不仅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还要进一步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共产主义作为崇高的理想目标,要在未来实现,就要求每位领导干部把理想的付诸于实际行动当中,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忘记远大理想、鼠目寸光而只顾眼前利益,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会脱离实际。党员干部肩负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一定要把追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理想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做一个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党员、好干部。
二、勤擦心境,修身律己。周敦颐的《爱莲说》中道:“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我们每位领导干部,就应该树立这样的职业情怀,共产党人姓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更应该做好修身律己。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讲,“我们共产党员,是近代历史上最先进的革命者,是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现代担当者和推动者。共产党员是在不断同反革命的斗争中去改造社会,改造世界,同时改造自己的”“要在这种斗争中求得自己的进步,提高自己革命的品质和能力,由一个幼稚的革命者,变成一个成熟的、老练的、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革命规律的革命家,要经过一个很长的革命的锻炼和修养的过程,一个长期改造的过程”。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的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
三、注意小事和细节。“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不仅能成就一个人,同样也可以毁掉一个人。严峻的现实告诉人们,许多干部曾经取得过骄人的成就,但由于被无数“蚁穴”的侵蚀却崩溃止步。虽然,靠零盯碎敲的“小腐朽”敛财的干部,分开看不起眼,但累积起来的结果却让人震惊。为此,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加强自身修养,不为利益所动,对“小节”有清醒的认识,时刻保持“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小节失守,大节难保;小洞不补,大洞难堵”的忧患意识,时刻怀有“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于小,终累大德”的全局观念,才能在在面对诱惑、陷阱时,头脑清醒,警钟长鸣,在行动上把握住分寸,在生活上把握住小节,真正做到了政治上清醒、经济上清楚、生活上清白,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
反腐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四
《永远在路上》是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电视专题片。该片既列举了40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进行深刻剖析和忏悔,又针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点评和分析,警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守对党的信心和信任,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如果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会像一盘散沙而形不成凝聚力,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如果从专题片中反面典型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
通过听取深刻忏悔,我深刻意识到坚守理想信念是每一位党员同志永葆党员先进性、纯洁性的强大根基。革命战争年代,有的党员经不起“血与火”的考验,叛党投敌,成了怕死鬼。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也有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经不起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考验,变成腐朽分子,究其原因,是由于理想信念不坚定或者丧失理想信念,精神上“缺钙”,患上了“软骨病”。现实中有的党员对政治信仰含糊其辞、语焉不详;有的党员不信马列信鬼神,从封建迷信中寻找精神寄托,热衷于烧香拜佛;有的党员是非观念淡薄、原则性不强、正义感退化;有的党员甚至崇尚西方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这些现象和问题都值得我们高度警醒和深思。
当前,从我们党的`干部队伍状况看,大多数干部理想信念是坚定的,政治上是可靠的,但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还得从学习和实践两方面着手,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让理想信念成为永远的灯塔。一方面,我们要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地学习马列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先进典型、模范人物的崇高精神和道德风范;另一方面,我们要将学习的精神付诸于实践,联系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联系个人的工作实际,努力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努力做一个理想信念坚定的人。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范文五
《永远在路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看这个专题片,已成为我的同事们、我的街坊邻居们纷纷参与的事情。闲时聊天,大家议论纷纷:“这样抓反腐朽工作,我们打心底高兴,国家大有希望!”“又是大力反腐、又是精准扶贫,这些年来,这些事都做到我们老百姓心坎里了。”“贪官贪那么多钱,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呢?贪心太大,还不是要坐牢!”……朴素的评价,道出了群众心声。
腐朽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事情,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越是走近群众,越能了解他们对腐朽问题的痛恨之情。群众说,把公权力用于谋私利,是黑暗的、邪恶的,党员领导干部纷纷贪腐,整个社会就都黑暗了。在黑暗的环境中,还要谈什么精神、信仰、情怀、追求,说什么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都会成空文。
专题片中介绍的贪官,也曾在会议讲台上振振有词讲道德、说纪律、论修养;也曾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实事、解难题、创佳绩;甚至,也曾在人生之初对贪官深表痛恨。而现在,他们因为自己的罪过,身陷囹圄,痛悔不已,流下了泪水。他们在这个时候,想起了党的培养,想起了人民群众,却已为时晚矣!
不管以前制度是不是严密、监管是不是到位,贪腐行为的形成,主观上贪腐者本人的思想动因仍是最重要原因。而没有任何一种制度,能够完完全全管住人的思想。因此,哪怕一贯表现良好、哪怕能力水平突出、哪怕曾经得到群众充分认可、哪怕还经常性受到政治思想教育,也可能在思想深处萌生腐朽的“心魔”,进而在权力和物欲的双重诱惑下发生贪财行为。因此,必须基于对“人性的深刻怀疑”,针对性加强反腐防腐制度完善及其有效运行,必须持之以恒加强监管监察,发挥好纪委等部门作用,形成对每个官员个人而言强有力的外部制约。
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大小“老虎”和种种“苍蝇”“蚊子”纷纷落马,还了人民一个晴朗的天空。打得“老虎”流泪,群众拍手称快。倨权谋私者不能再逞其威能,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正悄然形成,群众要干事创业,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关系和后台”、“没有钱打点”,做起事来,心里何其坦荡有底!
打得“老虎”流泪,实乃人民之福。思富谋富、创新创业,真正是走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今早,一位村书记来我办公室,聊了一下他们村里的脱贫攻坚工作,他很感慨:“现在的政策这么好,群众的福利和保障都越来越好,中央又下这么大决心推进反腐,希望是很大的。这样的政策和环境,要是还脱不了贫、致不了富,就只能怪自己好吃懒做了。是不是?”不禁莞尔。为这朴实的语言,为这朴素的认可。
教师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六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日前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迅速掀起收视热潮。昔日权倾一方的高官,如今端坐在镜头前痛陈自己的贪腐心迹,这样的画面,令不少观众直呼震撼。
在传播日益分众化、对象化的新媒体时代,一部传统的电视专题片缘何能集聚起如此广泛的注意力,成为舆论热议话题?仔细推究,除了作品本身采访扎实、案例典型、故事鲜活,呈现了多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及以上官员现身说法等因素之外,更为关键的是,专题片以“零容忍”态度正风肃纪、惩治贪腐为主题线索,契合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击中了反对腐朽的社会心理。
专题片第一集《人心向背》中披露了一些贪腐细节,可说是触目惊心。
“我自己腐朽了,但是我非常期盼中央能够加大反腐朽的力度”“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执政实践当中,思想变化了,走到这一步,这一生的追求真的`是南辕北辙”……作为党一手培养起来的高级领导干部,他们在落马后所作的忏悔不可谓不真诚。然而,无论怎样反思,都无法弥补人生留下的遗憾,更无法挽回给党的事业带来的损失。事实表明,领导干部一旦在理想信仰的关口失守,一旦放松对自己及身边人的要求,就有极大可能被腐朽细胞吞噬,沦落为党和人民的罪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惩治贪腐毫不手软,正风肃纪久久为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力反腐、刚性执纪,证明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绝不是空话,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但现实中,仍有一些人抱有侥幸心理,“三观”损毁、价值错乱、行为失范。有的人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嘴上讲的是理想信仰,实际上却是“双面人”;有的人贪图安逸享受、怕苦怕累,享乐在前、吃苦在后,有半点委屈就打“退堂鼓”;有的人以公帑入私囊,为一己之私不惜多贪多占,屡屡触碰党纪国法的“红线”。这些人不妨看一看落马人员后的幡然悔悟,相信会有很深的触动。
反腐朽是一场攸关执政党前途命运的持久战,是“绝不能输”的价值观较量。观察梳理近年来中央纪委对违法违纪党员干部的通报,“理想信念丧失”往往被置于“严重违法违纪”之前,是首先需要强调的问题。今年正值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当此之时,全面深化改革风潮已起,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渐行渐近。以长征精神凝聚信念信仰,永葆奋斗精神、永怀赤子之心,真正做到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才能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不难预见,随着八集专题片的陆续播出,“全民追剧”的现象将会持续。案例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永远在路上银行观后感七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17日晚开播。当晚播出第一集《人心向背》,其中有几名落马省部级高官出镜,现身说法,片中透露出不少贪腐细节,发人深省。
这部大型专题片才刚刚开播,已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敢于揭丑,勇于披露此前公众所不知的高官贪腐细节。在已播出的第一集中,曝光的若干细节就足以令人瞠目。
有句颇富哲理的俗语“细节决定成败”,足见细节的重要性。但是,在以往惩治贪腐的过程中,公众往往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只见罪罚、不见细节,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在反腐斗争中存在“讳疾忌医”的心理。
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在反腐中见真章、动真格,在一些部门及官员中曾经比较广泛存在的“讳疾忌医”心病也大为好转。之所以不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人认为“封疆大吏”或正国级官员理应是普通党员的榜样,法办这些腐朽高官有可能“破坏”党的形象。几年来,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工作,反腐朽的高压态势持续推进,反腐朽斗争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中央反腐敢于揭丑,“铁帽子王”之类的各种神话不断被打破,反腐朽得民心顺民意,得到群众高度认可,一些人“讳疾忌医”的心病自然也逐步痊愈。
此次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大量披露高官的贪腐细节,将遮丑心理彻底打碎。如果说,中央严惩贪官,起到了正本清源、匡扶正义的效果,那么,全面披露这些贪官的腐朽细节,则是彰显了直面病灶并刮骨疗毒的勇气。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以“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反腐朽“老虎”“苍蝇”一起打。四年来,中央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看见并享受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成果。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同时,《永远在路上》更是一部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的反腐教材。许多落马贪官都是贫苦家庭的孩子,通过组织的培养、出色的工作逐渐步入高位。电视片中披露的细节,向观众更向官员们展示了这些高官是如何从痛恨贪官,到最后变成贪官并身陷囹圄的过程。这种非常规的教育方式,将让很多“边缘人”身临其境般地看清罪与罚的边界,帮助更多官员完成不敢腐、不想腐的自我教育。反腐朽斗争关乎人心向背,“有腐必反”、“有贪必惩”已成为社会共识,警钟长鸣,反腐朽斗争必须“永远在路上”。
【观看永远在路上观后感「」】相关文章: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范文07-14
观永远在路上观后感07-14
观看永远在路上有感「四篇」07-19
《永远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07-14
永远在路上第七集观后感07-14
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优秀范文07-14
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07-14
小学教师永远在路上观后感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