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尾榛鸡的养殖技术

时间:2024-06-11 18:42:56 雪桃 其它技能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花尾榛鸡的养殖技术

  花尾榛鸡属于走禽。体结实,喙短,呈圆锥形,适于啄食植物种子;翼短圆,不善飞;脚强健,具锐爪,善于行走和掘地寻食;鼻孔和脚均有被羽,以适应严寒。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花尾榛鸡的养殖技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花尾榛鸡的生长特点

  榛鸡孵化期为24~25天,初生重10克左右,2周内生长较慢,随后体重迅速增加,平均每只每日增重5克以上,到8周龄体重增长迅速减慢,每日增重3克左右。

  1~3日龄榛鸡的喙呈肉红色,鼻稍黑,眼与嘴间有米粒大黑斑,背部有条近0·5厘米的棕色羽带,出壳后4小时即能啄食,啄食动作象家鸡一样,采食时有两爪扒食行为,饮水与排便动作与家雏相似。

  6~9日龄时,喙的尖端变为白色,其余大部分变黑,眼喙间斑似高粱米粒大小,眼身间斑呈长形带状,向后方延伸。12~14日龄,喙的尖端、口角边缘、下缘中间部位呈白色,其它部位皆为黑色。

  18~21日龄,喙尖端、口角为淡黄色,覆羽已有明显花斑、花纹。25~35日龄,外部形态,羽色已与成年鸡相似,但个体较小,喙断仍保留淡黄色。

  花尾榛鸡的饲养管理

  (1)孵化

  榛鸡产卵通常日产1枚,上下午不定,多为连产,只有当天气不佳,如阴雨,低温才偶隔日产。榛鸡卵重13·6~16·6克,大小为36·9毫米×27·6毫米,卵为椭圆形、卵壳光滑,呈淡黄色或褐色,略具稀疏的红褐点。初产时色较浅,数天后变深。榛鸡的卵较小,人工孵化时蛋盘架铁丝间距要小些,以掉不下榛鸡蛋为度。

  孵化温度,1~10天为38℃~38·3℃,11~20天为37·7℃ ,21~25天为37·5℃。相对湿度,1~22天为60%~65%,23 ~25天为65%~70%。

  (2)育雏

  花尾榛鸡出壳后1周内,体温没有明显增加,波动幅度大,且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1周龄后体温逐渐上升,到31日龄基本趋向成年鸡的体温。所以在育雏过程中,对温度的掌握需比较严格。

  第1周内应保持为34℃,相对湿度为60%;第7天开始每天降低0·5℃,在31天后就可保持室内温度。同时还应保持一定的光照,相对湿度保持在65%(前期)、55%左右(后期)。

  育雏方式可采用育雏箱网上育雏和平面沙地育雏,最好采用笼养。第1~3天育雏温度为37℃,相对湿度为65%,3~6天的育雏温度为36℃,相对湿度为60%;12~21天育雏温度为33℃,相对湿度为55%,21~31天育雏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50%。

  榛鸡出壳后4~6小时先饮温水,水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土霉素。饮水后1小时开始开食。开食方法是将饲料撒在垫纸上,让花尾榛鸡雏自由采食。花尾榛鸡的育雏料应以动物食物为主,可消化的动物料不低于50%~60%,蛋白质不低于23%。

  另外给予多种维生素,用量是家鸡的一倍。第15~20天进行鸡新城疫苗接种,要稀释多倍后用。过半个月后再接种1次。

  (3)育成期和成年期

  花尾榛鸡养至30日龄即可脱温,进入育成期管理。此时期要防止啄肛、啄羽。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0~25只,13周龄后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10只。用混合日粮饲喂,蛋白质水平不低于18%,每天喂食4次。

  在进入交 配繁殖期应按公母1:3~4的比例配组,日粮蛋白质水平保持在16%。采用全价饲料饲喂,每日喂3次,并应经常投喂青绿饲料及昆虫。

  花尾榛鸡的疾病防治

  (1)榛鸡霍乱病:本病是一种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 传染病,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症状:最急性者几乎看不到症状,即突然扑地而死,俗称“摇头瘟”。

  患病榛鸡精神萎顿,羽毛松乱,缩颈闭眼,弓背,头藏于翅下,离群呆立不动,剧烈腹泻,粪便灰黄色或绿色,肛门周围羽毛粘有稀粪;体温升高,食欲废绝,口渴,呼吸急促,鼻、口中流出粘液。

  治疗:用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磺胺类等药物治疗该病均有良好的疗效,具体用法参照家鸡剂量至少减半。

  (2)榛鸡副伤寒:本病是由沙门杆菌属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 传染病,主要侵害雏榛鸡,可造成榛鸡大批死亡。本病主要经过蛋及消化道传染,也可通过呼吸道及破损皮肤传染。症状:榛鸡食欲减少、口渴、呼吸加快、呆立、头下垂、嗜睡、翅下垂、绒毛蓬乱。有时见脓性结膜炎致使眼睑粘连,头部肿胀。

  慢性者下痢,有时粪便带血,关节肿大有麻痹状。

  治疗:药物治疗可降低急性副伤寒的死亡率,但治疗后的鸡可以成为长期带菌者,不能留作种用。此病用土霉素、金霉素治疗效果好,可将药物按0·2%的比例拌入饲料内连喂1天。

  花尾榛鸡的养殖技术

  花尾榛鸡生长迅速,饲料报酬高,人工饲养90日龄体重达322克即可上市。同时,饲养花尾榛鸡设备简单,管理粗放(关键是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总体而言是比较容易饲养的珍禽。

  一、育雏前的准备

  1.育雏笼舍 育雏室内外和用具在进雏前先彻底清扫、刷洗、消毒,再用2%氢氧化钠或0.3%百毒杀溶液等喷洒育雏室墙壁及地面。食具、饮具刷洗后,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小时,取出用清水冲洗后放入育雏室内。

  2.育雏设备 育雏期的设备不多,主要有供温设备、食槽、饮水槽等。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供温方式可多种多样,如红外线灯泡、电热伞、煤炉、火炕、烟道、暖气管等。

  3.饲料和兽药 整个育雏期内每只雏鸡应准备22~24克的配合饲料。兽药的准备主要包括消毒药和预防性药物。消毒药包括熏蒸的甲醛和高锰酸钾,雏舍内消毒用的过氧乙酸、百毒杀等。预防性药物有疫苗、鸡瘟疫苗、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霍乱疫苗等。抗菌药有氟苯尼考、复方阿莫西林、头孢噻呋、环丙沙星等。

  二、育雏

  花尾榛鸡出壳至4周龄为育雏期。若是散户,饲养量少,可采用箱育、小床网上平育的方式;大、中型鸡场则可用地面平养、网上平养、笼养等方式,最好采用笼养。笼养和网上平养时,要在底网上铺垫麻袋片,以防雏鸡腿或其他部位受损伤;箱育或地面平养时,用谷壳、锯末或铡短的稻草做垫料。

  三、饲养

  1.开水 花尾榛鸡出壳4~6小时开水,即第一次饮水。第一次饮水有刺激食欲、促进胎粪排出的作用。在不低于20℃的温水中加入药物和添加剂,如5%~8%葡萄糖、多种维生素或电解多维、头孢噻呋、氟苯尼考等抗菌药,让其自由饮用。雏鸡的饮水要求清洁、卫生,应用深井水或自来水。水温不能过低,过低的水温会刺激胃肠过分蠕动,诱发胃肠疾病。

  2.开食 饮水后1~2小时就可开食。开食方法是将饲料撒在垫纸上,让1~7日龄雏鸡自由采食,1周后改用食槽。雏鸡的饲料配方为:玉米57%、豆饼27.4%、麦麸3%、鱼粉10%、骨粉1.0%、贝壳粉0.5%、蛋氨酸0.3%、食盐0.3%、添加剂0.5%(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开食料用玉米面拌煮熟鸡蛋黄,100只雏鸡每天用3~5枚鸡蛋黄,并可加适量的牛奶,1周后可以用配合饲料,在饲料中加入1%~2%砂砾,可以帮助消化。每天饲喂次数是:1周龄以内8次,2~3周龄6次,3周龄至育成时5次。

  3.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雏鸡头几天的温度要高些,第一天从37.0℃开始,每两天降低1℃,直至与室温相同为止。育雏室相对湿度1周龄应为65%~70%,2周龄为60%~65%,2周龄以后为55%~60%。

  4.合理通风与光照 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给育雏室适当通风换气,通风换气前把室内温度提高0.5~1.0℃,当温度降至低于原定温度0.5℃时,可停止通风。注意不要让冷空气直接吹到雏鸡身上。育雏室光线分布要均匀。1周龄以内实行全日光照,以后每天保持14小时左右光照,其强度以雏鸡能看到饮水、采食为宜。

  5.密度适中 一般1~7日龄为每平方米80只,2~3周龄为每平方米60只,4周龄以后减半。冬季可密些,夏季宜疏些。

  6.强弱分群 雏鸡应分群管理,强弱雏、大小雏要分开饲养。达到7~10日龄的结合疏散饲养密度和接种疫苗,进行第二次分群;脱温转群时,进行第三次分群。分群时,淘汰病、残和畸形的雏鸡,健康、健壮、合格的雏鸡做种用,弱雏做肉用商品鸡饲养。

  四、预防疾病

  花尾榛鸡的死亡主要发生在育雏期。由于雏鸡对外界疾病的抵抗力差,缺乏抗应激能力,特别是养殖户饲养的雏鸡,饲养密度大、环境条件差、应激反应大,一旦发生传染病,往往造成很大的损失。雏鸡用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接种,复方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头孢噻呋等抗菌药可用来预防细菌性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

【花尾榛鸡的养殖技术】相关文章:

鳗鱼的养殖技术03-09

蚂蚱的养殖技术03-25

鲫鱼的养殖技术03-26

青鱼的养殖技术03-10

水貂的养殖技术03-10

斗鸡的养殖技术03-10

草鱼的养殖技术03-10

螃蟹的养殖技术03-10

青虾的养殖技术10-26

河虾的养殖技术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