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鲈鱼的养殖技术
中文里有许多种鱼类都可以被称为鲈鱼,其中最常见的有四种,分别是:海鲈鱼,学名日本真鲈,分布于近海,及河口海水淡水交汇处。松江鲈鱼,也称四鳃鲈鱼,属于降海洄游鱼类,最为著名。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鲈鱼的养殖技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鲈鱼的病害防治
1.眼球白烛症
症状:多见于春夏鱼种阶段。眼球出现白点,逐渐扩大遮盖整个眼球,严重者眼球突出脱落。此病可由饵料不新鲜、维生素缺乏而引起。
防治:更新养殖水体,投喂新鲜饵料、饵料中添加维生素(尤其添加B)。
2.水霉病
症状:鱼体出现絮状细菌,病鱼浮上水面慢游,食欲不振,消瘦死亡,多数为鱼体受伤后感染所致。
防治:更换新水,保持良好水质,以6×10-6的.孔雀石绿药溶5~10min。
3.皮肤溃烂病
症状:以高温季节多见。鱼体局部脱鳞,充血溃烂。多因鱼体受伤引起细菌感染所致,病鱼食欲不振,上浮慢游,消瘦死亡。
防治:以20×10-6加氯霉素(或呋喃西林)药浴4~5h。
4.肠炎病
症状:病鱼腹胀肛门红肿、有黄色粘液流出,鱼消瘦、食欲不振、重症者死亡。由饵料变质和饵料食脂高引起。
防治:以0.1%的添加量配制呋喃唑酮药饵,连续投喂5~7天。
5.鱼虱病
症状:鱼体寄生鱼虱,病鱼犯游不安,靠池壁摩擦,重者鱼体消瘦死亡。
防治:用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水含药量达0.25×10-6~0.3×10-6,隔3天再施药一次,一般两次用药可治愈,也可用纯淡水浸浴2~3分钟,鱼虱也可自行脱落。
6、黑体病
病原:不明。
症状:病鱼身体黑瘦,不摄食,反应迟钝,常游离于水体表面。
流行情况:发病季节4~6月份,体长1Ocm以下的苗种易感染此病。
防治方法:尚无有效防治方法。应加强苗种检疫,病鱼及时隔离、销毁。
鲈鱼的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地塘建造
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方建池。每口池塘5~8亩,呈长方形,南北走向较好。要求池底平坦,砂泥底质,池岸牢固,池深2米。池底要埋设进、排水管道。同时配备1~2台1.5KW 的增氧机,养殖场要有发电备用机组。临放养时要做好池塘清淤消毒,可在放苗前一周每亩用50公斤生石灰或5~10公斤漂白x干池泼洒消毒。放苗前要施肥培养池水的.基础饵料,使池水呈油绿色或茶褐色为宜。
海水养殖
池塘面积以3300~6600㎡为宜,水深2m以上,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有较好的进排水设施,交通方便。放养前需干池清淤、平整护坡,每公顷用生石灰750~1050kg,保持池水10~20cm,浸浆泼洒。7天后加水至1m深,为使水质保持良好状态,可一次施用二铵75kg/h㎡,两天后池水变为油绿色即可放养。
苗种培育
淡水苗种
从海区捕捞的鲈苗(体长1.5~2厘米),要经过淡化至盐度4—7‰后投入暂养池(盐度1‰),放养品种以北方海区天然鲈苗最佳,由于理化因子不同,苗种生长快,个体大,可缩短养殖周期,增加经济效益。暂养池放养密度控制在每亩1~2万尾,要经常对池塘冲水增氧。
下池第2 天开始投喂浮游动物、红虫等鲜活饵料,慢慢将鱼浆、浮性颗粒配合饵料与鲜活饵料混合投喂,逐渐驯化至投喂搅碎鱼糜、浮性颗粒饲料。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5%,分3次投喂。暂养期间每周用0.3ppm强氯精或15ppm福尔马x泼洒消毒一次,在开始投饵前3天,每50公斤鱼内服痢特灵0.5克、土霉素3 克、维生素C1克,每天拌饲投喂一次,连服3天。经过20多天饲养,鱼长至4~6厘米可进入大池分疏饲养。
海水苗种
鲈鱼苗种当前多为海捕,春季海捕苗种约为2.5~4cm,经捕捞转运操作鱼体会有不同程度受伤,为提高养殖成活率,可先进行中间暂养。暂养方式以养殖池中架设40目网箱比较方便。
每立方米水体暂养苗种2000~3000尾,用1×10-6~2×10-6氯霉素拨洒消毒,待摄食鱼糜后呋喃唑酮。前10天投喂卤虫幼体或海淡水技角类,桡足类,而后投喂新鲜鱼糜。鱼种培养至10cm左右,按1.5尾/㎡投入养成池中。
【鲈鱼的养殖技术】相关文章:
鲫鱼的养殖技术08-07
山羊的养殖技术05-29
斗鸡的养殖技术08-24
草鱼的养殖技术08-09
螃蟹的养殖技术07-28
肉鸽的养殖技术08-31
青蛙的养殖技术10-17
鳊鱼的养殖技术07-17
水貂的养殖技术08-29
如何养殖青鱼-青鱼的养殖技术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