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介入解析

时间:2024-07-31 16:30:00 社会工作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单亲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介入解析

  社会工作者应该注意运用倾听、同理、尊重、接纳等技巧与服务对象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辅导过程中注意运用鼓励与关注、尊重、同感、支持、积极回应等技巧,同时运用面谈、家访技巧,对服务对象的改变及时给与肯定。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单亲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介入解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单亲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介入解析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姓名:小希(化名)

  性别:女

  年龄:9

  接案时间:201x年12月1日

  结案时间:201x年5月15日

  (二)个案背景资料

  1.接案原因:社工在四点半课堂发现服务对象,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多才多艺,学过舞蹈、绘画,架子鼓,成绩名列前茅。后来接触中发现,服务对象孤傲、偏执,朋辈关系紧张。随后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了专业关系。

  2.家庭资料:服务对象跟妈妈一块生活,爸爸在其七岁时自杀,单亲家庭,母亲一人承担全部家庭重担,权威主义(专制型)家庭教养模式。妈妈过于偏重对孩子的智慧才艺教育,尽管经济困难,还花4000多的学费给孩子报架子鼓培训班。对服务对象学习方面要求严格,教育投入很大,但是忽视了孩子道德培养和社会化能力的培养。

  3.行为表现:服务对象表现为偏执、孤傲、希望引起他人注意,不希望别人说自己不乖,有时具有轻微攻击性。

  4.人际关系:同学、朋辈关系紧张。和妈妈交流沟通也很少。

  5.支持网络:只有一个住楼上的王某和服务对象关系较好。因为王某的妈妈教育王某,要关照小希。

  二、问题分析

  经过与服务对象多次沟通交流,社工和服务对象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通过家访、面谈,资料收集,社工较全面了解服务对象基本情况,并对其问题做出了诊断分析:

  1.单亲家庭成长环境,缺乏父爱,服务对象缺乏安全感。

  2.服务对象本身比较乖,加上妈妈权威式家庭教育,服务对象比较害怕妈妈,但又渴望得到妈妈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偏执、纠结。

  3.朋辈交往能力欠缺,对待喜欢的同学。朋友常采取一些极端措施,导致朋辈关系紧张。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理念——优势视角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结构家庭治疗理论

  1.优势视角理论

  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以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

  2.社会支持理论

  指个人能够从中获得资源和支持的自然人际关系网络,主要包括家人、亲戚、邻居和社区互助小组。

  3.结构家庭治疗

  结构家庭治疗法假设个人问题与家庭的动力、组织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特别重视家庭结构的影响,认为个体的问题症状都是家庭结构缺陷造成的副产品,必须在家庭结构发生良性改变之后,个体的问题才能够减轻或消除。

  (二)服务目标

  1.服务对象不良行为治疗,让服务对象正确认识自己。

  2.学习交友技巧、改善服务对象人际关系,建立朋辈支持网络。

  3.改善服务对象与妈妈的互动交流关系。与妈妈多交流,了解彼此内心想法。

  (三)服务策略

  1.面谈。通过面谈,与服务对象建立彼此信任合作的和谐关系,充分了解其需求,帮助其调整心理情绪状态,让服务对象正确认识自己,减少自己的攻击性行为。

  2.介绍服务对象参加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小组、青少年互助小组,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与朋辈群体的关系,并通过互助合作,建立自己的互助支持网络。

  3.通过家访、亲子教育讲座等形式,改善服务对象与妈妈的关系,让服务对象了解妈妈艰辛和对自己的爱,让双方勇敢表达自己内心想法,创造单亲也可以幸福的良好家庭氛围。

  四、介入过程

  第一阶段:2014年12月1号(接案)—2014年12月3号(预估)

  目标:建立良好专业关系,了解服务对象基本情况,与服务对象一块分析问题成因,并制定服务目标。

  内容:通过倾听、接纳、尊重、同理心等技巧,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形成彼此信任和谐的关系。面谈过程中,工作者扮演好忠实倾听者的角色,引导服务对象尽情吐露心声,并启发其诉说自己真实的想法,减轻心理负担。并与服务对象一起制定服务目标。

  第二阶段:2014年12月4—2014年12月18号(三次面谈)

  目标:引导服务对象正确认识自己,克服自己的攻击性行为。

  内容:本阶段主要采用面谈的方式。在面谈过程中,社工扮演好使能者的角色,积极参与服务对象自我认同困境的解析,及时给予适宜的肯定和鼓励,认可她的自我价值,鼓励她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认知方式;同时,工作者还要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因为服务对象很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样子,害怕听到别人说自己不是乖孩子,面谈中,社工及时纠正她过于偏颇的想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心态。通过“当然了”游戏,让服务对象学习如何处理愤怒情绪,减少自己的攻击行为。

  第三阶段:2015年1月10号—2015年4月18号(团体游戏治疗)

  目标:改善服务对象人际交往关系,帮助其建立朋辈互助支持网络。

  内容:本阶段,主要采取团体游戏方式。1月10号—1月31号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小组。3月28—4月19号青少年互助小组。通过“盲人旅行”、“握手游戏”、“风中劲草”、“爱在指间”、“我的秘密”、“角色扮演”、“小故事,大道理”、“风雨同舟”等游戏,让服务对象在游戏与团队中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学会信任、互助合作。

  第四阶段:2015年1月7号—5月12号(家访、社区活动)

  目标:改善服务对象与妈妈的关系,让服务对象感受到妈妈的爱,建立尽管单亲也很幸福的良好家庭氛围。

  内容:通过两次家庭探访(1月7号、4月16号家访),两场社区活动(2015年2月7号亲子教育讲座,2015年5月12日爱在行动母亲节活动)改善服务对对象与妈妈的关系,让妈妈意识到亲子交流沟通的重要性,也让服务对象了解到妈妈的艰辛与关爱。在家访过程中,运用家庭结构治疗的相关技巧,改善服务对象与妈妈的沟通方式。

  第五阶段:2015年5月15结案

  目标:肯定服务对象的改变与成长,结案准备,处理离别情绪。

  内容:与服务对象一块回顾服务过程,肯定服务对象的改变和成长,并给与一定的建议意见。进行结案,处理好离别情绪,注意移情和反移情,做好跟进工作。

  五、评估

  (一)评估方法

  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进行评估。小组过程中让组员填写参与者意见表。通过访谈,了解服务对象现阶段情绪、家庭、交友等方面的改变。通过观察,了解服务对象不良行为改善情况。

  (二)介入成效

  1.服务对象评估

  服务对象在结案后告诉工作人员,她很开心这段日子有社工的陪伴,也很高兴在小组中找到的好朋友。她说她现在和妈妈的交流也多了,并且在学校,同学关系也有所改善。她现在不会刻意做一些行为以引起妈妈的注意,她会主动告诉妈妈自己的一些想法。

  2.目标达成情况

  到目前为止,服务目标基本达成,服务对象一切都在像积极的方向发展。与妈妈关系、朋辈关系有所改善,情绪控制能力有有提高,攻击性行为减少。对待问题的看法,也不是如此偏激。

  六、结案

  (一)结案原因

  服务目标基本达成,自然结案。

  (二)结案处理方式及建议

  社工提前告知服务对象即将结案,并及时处理离别情绪,与服务对象相约后续通过电话、QQ等方式跟进服务。

  七、专业反思

  (一)一般技巧分享

  服务过程中,社工注意运用倾听、同理、尊重、接纳等技巧与服务对象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辅导过程中注意运用鼓励与关注、尊重、同感、支持、积极回应等技巧,同时运用面谈、家访技巧,对服务对象的改变及时给与肯定;结案时,注意服务对象离别情绪的处理,给出建议意见,并制定好跟进计划。

  (二)个人感受分享

  整个服务,社工与服务对象关系融洽,采用面谈辅导和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加速了服务对象的改变。社工和服务对象都获得了成长。但是,本案是贫困单亲青少年家庭,在介入过程中,社工除了在家访过程中,给与服务对象一些物质帮扶,没有能够改善服务对象家庭经济状况。服务过程,由于社工认知度低,资源整合难度大,没能更好的帮助服务对象争取到更多的支持。

【单亲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介入解析】相关文章: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忧郁症解析06-29

青少年社会工作介入案例分析09-30

2017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养老解析10-15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邻里矛盾个案分析06-19

社会工作者介入夫妻离婚个案分析03-07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网络成瘾案例分析05-09

专业社会工作介入非理性情绪残障个案辅导08-07

社会工作实务介入重组家庭青少年案例分析07-05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解析06-26

社会工作者介入长期遭受家暴个案分析范例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