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介入精神障碍青少年恋爱个案分析

时间:2022-03-21 14:21:15 社会工作者 我要投稿

社会工作者介入精神障碍青少年恋爱个案分析

  社会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之一。主要为社会生活功能失调的个人,提供特殊服务,使其对周围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那么饿,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工作者介入精神障碍青少年恋爱个案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社会工作者介入精神障碍青少年恋爱个案分析

  社会工作者介入精神障碍青少年恋爱个案分析1

  一、少年背景资料

  今年17岁的小强是广东省云浮市人,精神残疾四级,一年前孤身到广州务工,4个月前认识现在的女友婷婷,在A区B街某城中村租房同居;小强和女友两人均在A区某公司从事电话客服工作。

  小强父母均在云浮老家,是地道的农民,没有走出过大山;有一个姐姐在上海务工,与小强甚少联络;小姨在广州C区工作,较常给小强经济支持,是其在广州唯一可以依靠的亲人。

  二、事件发生&社工介入

  【女友不辞而别,竭斯底里自残】

  今年四月的一个上午,小强焦急跑到B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求助,反映女友于昨晚三点左右走失,手机开机状态但无人接听。当时小强情绪非常激动,表示很想念和担心女友,要马上见到对方,让社工帮忙寻找女友,否则也不打算活下去了。

  中心当值社工对此情况进行紧急介入,将小强带到心理室安抚激动情绪并了解事件缘由经过。小强告诉社工昨晚睡前关于清明是否回家扫墓一事与女友出现争执,凌晨三点多发现女友已离开,不断致电女友,电话畅通但无人接听,天亮后到女友经常去的地方亦没有找到人。小强情绪非常激动,多次重复说:如果清明前找不到,我也活不下去了,我会买刀自杀或喝农药....讲述过程中小强大声抽泣并大力捶打自己的心脏,不断求社工帮忙把女友找出来。

  因女友电话一直处于开机状态,但每次致电要么直接挂断,要么无人接听,一定程度上推测女友暂无危险,只是不愿接听小强电话。社工建议小强发短信给女友,告知自己的担心和对她的感情,短信发出五分钟后,女友未回复,社工用中心电话致电女友,女友接听了电话....

  小强女友在市区朋友家中,很安全。女友告诉社工:和男友在一起经常吵架,很辛苦,不开心,要分手。女友得知小强有自杀念头表示自己也担心,但依然不想见面,也不想跟对方讲电话....此时,小强焦急地抢过电话,不断跟女友道歉和表达对她的爱,社工隐约听到女友说两人不合适,要分手;接着女友直接挂断了电话......

  小强激动情绪持续高涨,哭泣并用拳头大力捶打心脏,大叫自己很难受,再见不到女友就要去死。小强不听,大喊很想见女友,不然活不下去。社工告知会继续拨打女友电话做工作,同时询问是否认识女友的朋友,建议通过朋友寻找女友。此时,小强突然一愣表示大概猜到女友在何处,并告诉社工稍后要过去找找看。最后,小强决定自行去找女友,社工协助在中心继续打电话说服女友见面,15:00前回到中心找社工反馈情况,若没找到再一起商量对策。

  【经济拮据困难,获助振作重生】

  约半个钟后,小强回到中心拿着电话激动哭诉并大喊,要找社工跟与女朋友通话作证,让女友知道自己很爱她。小强对着电话不断大喊并大哭跟女友说,为了她什么都愿意,愿意给她自由,不会再骂她,一辈子对她好,社工可以为他作证,今天一定要见到她,见不到她太难受了,一直重复恳求女友不要这样对待他......

  后来女友挂了电话,小强再次捶打胸口:“唔好甘对我啊!”,然后不断打女友电话不通,重复大喊:“点解唔接我电话”“距系咪拉左我入黑名单”“无论如何今日我一定要见到距”“只要距肯翻来我身边要我点都得”之类的话。同时,小强重复告诉社工无论如何今天一定要见到女友,如果见不到就去死,连刀都准备好了,离开中心支行就回去用刀了结生命。慢慢地,小强手机电量不足,不停关机、再开机继续打......

  社工等待小强情绪稍平复后与其展开谈话:社工对小强对其女友的爱及对女友离去的悲伤进行共情,同时对小强诉说“为了女友已经付出了很多,要向女友证明他的爱”进行具体化:

  小强告诉社工自女友不声不响夜晚消失后至今,他都没有吃过任何东西,连一口水都没有喝过,连朋友借给他的四百块他全部用来打的士寻找女友,现在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了......小强称为了向女友证明自己的爱,在女友身上花了许多的钱,自己还曾为上一任女友砍伤自己的手指。社工询问通过伤害身体如何能向女友证明对她的爱,他回答社工这代表他愿意为阿珍做一切的决心。社工让小强反思自杀后女友表现和自杀的意义,小强回答:不知道她会不会伤心,没有意义,就是在天堂等她来团聚。

  在小强的诉说过程当中,重复说到了昨晚至今未进食和金钱问题,表示不见女友不吃任何东西不做任何休息的决心,就是想睡也睡不着满脑子都是女友,而且回去也没用,房子明天租期满了也要被赶出来等等。社工迅速将危机介入点聚焦在小强目前最迫切的需求——解决饥饿、房租问题和设法寻找女友上。社工总结询问可否这样认为,现在对于他来说,最紧急和他最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不再伤害自己,先吃些东西保持体力;第二件事情是解决他的住宿问题;第三件事情才是跟女朋友见面的问题。小强肯定了社工的说法,但仍然重复饥饿却吃不下东西和房租等问题。社工给案主倒了杯温开水和拿了面包,小强开始安静下来,慢慢喝水和吃东西。待小强吃完东西,社工建议其回家把手机充好电,才能够联络女友,亦方便社工后续联系他告知其女友的决定;并与小强商量是否能够等候几日,让女友冷静下来考虑是否愿意见面,到时候社工会致电与他联系,再决定下一步,小强答应了。

  关于住房问题,社工电话与小强小姨取得联系,并告知小强目前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小姨虽对小强情况表现激动和气愤,一通抱怨后叫社工转告小强主动给她打电话。小强致电小姨并开心告知社工小姨约了女友5号与他一起见面,另外小姨会在今晚九点过来帮他交租。此后,小强便离开中心回住处等待小姨过来。

  【侥幸化危为机,学习理性处事】

  当天夜晚七点左右,小强再次匆忙跑到中心告诉社工女友的电话打通了,但接听电话的是C区某餐厅的服务员,对方告知手机是捡到的,让其通知失主过去领。小强称没办法联系到女友,自己要马上坐车过去拿手机。

  社工打电话到小强女友手机进一步了解情况。确定手机确被某西餐厅女服务员在洗手间捡到,已保管近一个钟,仍然未见本人回来找。社工向服务员了解餐厅的详细地址,告知一个钟后有朋友前往领取。社工将餐厅地址记下交给小强,并提醒到达餐厅见到服务员时说明是失主男友身份,必要时可拨打女友手机以证明。最后,社工带小强到附近公车站坐车,告知途中安全注意事项,直至小强坐上前往C区的公车后才离开。

  第二天,社工致电小强,小强开心告诉社工:和女友一起正在上班,昨晚成功领回了女友丢失的手机,并在商城门口见到了女友,最后两人和好,并一起回到出租屋;出租屋的租金小姨已于昨晚过来交给房东,为期半个月,半个月过后如果自己还没发工资小姨会再过来交;另外,小姨也给了短期的生活费用。

  社工表达对二人的衷心祝福,并告知以后两人要和睦相处,相互信任和包容,认真工作,让以后的生活过得更好。小强连声答应:“我会的,经过这次我们不会再吵架了,我会好好爱她的......” 女友亦表示两人又重新在一起了,以后会更加珍惜。

  社会工作者介入精神障碍青少年恋爱个案分析2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小慧(化名),女,12岁;四川人

  小琳(化名),女,14岁,四川人

  (二)个案背景资料

  服务对象小慧、小琳是亲姐妹,在街头流浪,经葵冲派出所发现后护送至我站求助,经救助站接待人员进行身份甄别后,接纳入站。入站后,救助站社工及时介入,对其进行个案辅导。

  引发/重要事件:在前期接触过程中,案主自述,上过小学一、二年级。出生之日起就跟随父母在大亚湾生活,全家以乞讨、捡拾为生,案主的父母偏爱其弟弟,对她们的管教方式则是非打即骂,因为受不了父母的打骂,两姐妹便离家出走,沿街乞讨维生。

  二、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理论分析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或均衡是该系统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也即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当这个条件得不到满足,即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或各个元素之间不能有效配合,相互协调时,系统均衡就会受到破坏,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出现问题。因此应该从分析服务对象的个人、家庭、学校等方面进行介入,进而提升服务对象对生活的信心,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完善其生态系统。

  (二)服务对象的优势

  1、服务对象有年龄相仿的姐/妹陪伴左右,相互给予情感支持。

  2、服务对象性格外向,愿意与他人沟通交流。

  (三)服务对象的劣势

  1、服务对象行为偏激,常在救助仓内大声吵闹,故意挑衅站内其它救助人员。

  2、服务对象防备心理极强,对于他人对其的家庭情况的询问,常避而不谈或答非所问。

  (四)服务对象的问题及原因

  社工在服务对象入站后及时介入,通过与服务对象面谈,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个人层面:服务对象学业中断,在外流浪,衣食住行和人身安全等基本需求得不到保障;:家庭层面:服务对象的父母经常对其非打即骂,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社区/社会层面:离开学校,没有固定的学习娱乐场所,社会支持系统缺失;基于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结合“生态系统”相关理论,从服务对象的个人、家庭、学校几大层面深入剖析问题形成原因:

  个人层面:由于服务对象年龄较小,处于心智尚在发展的阶段,逆心理比较重,个性比较独特,对周边的人和事物还存在一定的认识极限,觉得父亲母对年幼的弟弟比较疼爱,对她们的管教是一种虐待。再加上容易受到周边不理想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外界未知事物充满好奇,这些因素都是造成服务对象流浪的主要原因。

  家庭层面:服务对象的父母忙于工作,缺少与服务对象的沟通和支持,并且喜欢把生活压力所产生的怒火宣泄到她们身上,经常以非打即骂简单粗暴的管教方式对他们,给她们的身体和心灵带来了极大的创伤,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的孩子,极易出现敏感偏激、孤僻自卑、冷漠粗暴、对立放纵等心理健康危机。

  学校层面:由于在校儿童的学习压力,给她们造成了一些的心理压力和成长压力,导致她们成为边缘儿童,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脱离学校和家庭成为流浪儿童。

  三、目标及计划

  (一)服务目标

  服务对象离家走出,在外流浪,为服务对象提供适宜的饮食、住宿等生活条件,保障她们的人身安全;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辅导,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改善服务对象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让其早日回归家庭。

  (二)服务策略

  结合“生态系统”相关理论,社会工作者在介入过程中采用危机干预、物质支持、心理辅导、制定习得机制、资源整合等多种手段帮助服务对象正确认识和分析自己的处境,矫正服务对象的偏差行为,促进服务对象与其家人之间的良性沟通,缓解家庭关系,建立家庭支持系统,最终回归家庭。

  四、介入过程

  第一阶段:“拉家常”,互认识

  社工第一次见到服务对象时,发现她们衣衫蓝缕、蓬头垢面,小琳紧抱一个略显肮脏粉红色小熊布娃娃,挽着其姐姐小慧的手,两人紧紧地依偎一起,低头不语。当工作人员问她们姓名、年龄等信息时,两人均以摇头或 “不知道” 回应,眼神里充满了对陌生人的恐慌戒备,看起来对外人严重缺乏信任感,警惕性极强。社工以同理心接纳服务对象,以随意表达的方式与服务对象谈话,社工问道:“你抱的粉红色娃娃好可爱,娃娃被你这样抱着,它肯定觉得很幸福” ,听到社工此话,小琳俏皮笑着说道:“这是我们在路边捡的,你说话真逗,娃娃又不是人,怎么会感觉幸福。”社工说道:“娃娃也可以当作是自己的伙伴哟,那你们很幸运哟,捡到这么可爱的'娃娃,不过,姐姐看着它有点脏了,你们想不想给她洗澡一下……”案主:“恩”(微微点点头),随后,社工便带着服务对象到救助仓,在与服务对象一起洗布娃娃的过程中,社工以大姐姐的身份跟她拉家常,谈及各自的兴趣爱好、喜欢的明星等等,向其介绍救助站的业务内容,救助站是帮助流浪人员解决临时食宿问题的地方,提供的服务都是无偿,让其知道这里是安全的。

  在此次访谈过程中服务对象常以摇头或 “不知道” 回应,眼神里充满了对社工的恐慌戒备,看起来对外人严重缺乏信任感,警惕性极强,而在面谈中服务对象的任何反应都会被社工所接纳,让服务对象感受到爱和尊重以及接纳。

  第二阶段:提供物资,满足基本需求

  服务对象在外流浪,基本需求未得到满足,即马斯洛需求五层理论当中的最低层次“生理需求”未得到保障,生理需求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服务对象入站后,社工为她们拿来新衣服、洗漱用品等生活用品,并带领她们到救助站未成年救助区暂住,满足服务对象的基本需求,脱离流浪生活状态。

  第三阶段:兴趣挖掘,增近距离

  ①提供关怀。社工在访谈过程中耐心倾听服务对象的心声、关注其经历、尊重其人格、理解其困境,让服务对象感受到爱和尊重以及接纳,在询问的过程当中提一些服务对象容易回答的人、事、物,避开敏感性话题,关心其饮食、住宿适应情况,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怀。

  ②直接向服务对象了解其兴趣爱好,案主表示喜欢唱歌,看漫画小说,认字。(了解到服务对象的兴趣点后,工作员准备从各个途径收集与案主文化程度相符的教学材料,以此达到增近与案主的距离;消除其在救助站产生的孤独感和让姐妹俩适应救助站环境的目的)。

  第四阶段:宣泄情绪,了解行为背后

  姐妹俩入站后的第三周开始出现故意挑衅、辱骂救助站工作人员,大力敲打门窗、攀爬护栏、四处泼水等行为,严重损坏救助区环境设施,影响其他受助人员休息及工作人员正常工作。期间,两姐妹曾对一名患有侏儒症的受助人员进行人身攻击,让该受助人员受到严重的精神伤害,最终放弃救助。鉴于两人以上行为表现,站内决定将两人分开安置,两人对此安排极其不满,在救助区大吼大叫,粗话连篇,逢人就骂,乱扔救助区物品,以示反抗。服务对象突然行为异常,甚至出现言语攻击他人,以此发泄内心的不满,容易让他人对其产生厌烦或误认为其精神不正,社工先让服务对象的情绪得以宣泄,并安抚她们的负面情绪,再了解是什么事件导致其情绪发生变化,具体做法是:

  ①协助姐妹俩进行情绪宣泄,引导她们表达对他人的不满,让其的负面情绪得以宣泄,并运用同理心的技巧安抚其负责情绪;

  ②鼓励其说出出现异常行为表现的原因,挖掘言行背后的原因;案主表示是为了想引起大家注意,让这里的人厌烦她们,就可以放她们出去,因为她们不想被送回家,社工虽没有经历过案主所经历过的痛苦,但从她们的叙述当中,能体会到两姐妹心里的那种有家不能回的感受,社工尝试了解姐妹俩对问题的主观诠释。

  ③帮助姐妹俩分析现实处境,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表现,并引导她们用合理的方式发泄情绪;

  第四阶段:制定机制,耐心陪伴

  社工以尊重、接纳、平等和真诚的服务态度耐心引导服务对象,制定奖罚机制,修正偏差行为,具体做法是:

  ①制定奖罚机制,让案主学会自我约束;社工通过鼓励其学习,发现自己的优势,提高自信心,肯定自己价值,对未来的人生赋予希望;安排适当的学习任务让她们完成,表现佳者给予奖励。社工通过收集整理与她们文化程度相符的教学材料和试题,定期教她们识字,并布置作业,两人皆能很好的完成交代的.作业,每次做试卷能得到很高的分数,可以看出服务对象学习能力极强。

  ②社工定期陪姐妹两人玩游戏,教她们折纸、识字、唱流行歌,在社工的耐心陪伴下,两人对社工的戒备心逐渐消除。

  ③鼓励服务对象以书信的方式表达心声。社工通过书信的方式表达对她们的期望、赞美、认可、祝福等,社工也会收到她们送的画、写的信。逐渐,她们开始主动向社工诉说自己的经历,谈起自己的经历。

  第五阶段:多方联系,帮助案主回归家庭

  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陪伴与引导,服务对象开始主动向社工交代其家庭情况,并有回家的意愿。社工根据案主提供的零散的信息,联合公安系统,最终寻找到服务对象父母的下落,她们的父母均在淡水工作。社工第一次与服务对象父母联系告知服务对象情况时,其父母表示她们多次离家出走,对她们已经失去耐心了,不想再接她们回家。在社工多次联系劝说下,服务对象父母最终同意接回服务对象。为了促进服务对象与父母之间直接有效的沟通,在社工的积极协调下,由救助站安排车辆,社工与救助站两名工作人员一同护送服务对象回家,终于,在惠州市惠阳区石桥派出所,案主见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而在社工、派出所工作人员的共同协调下,服务对象的父母表示会尽快安排服务对象返校,完成学业。

  第六阶段:持续跟踪,帮助服务对象融入新环境。

  服务对象回到家一个月后,社工拔通了服务对象家里的电话,了解她们目前处境。通过与服务对象父母沟通,得知,两姐妹情绪比较稳定,且均已上学,是淡水的一所小学。通过这次电话会谈,流浪孩子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该社会工作服务已经可以结案。

  五、总结评估

  目标达成情况: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好了良好的关系,服务对象对社工对其在救助站期间提供的帮助表示非常感谢,并在回家前以书信的方式表达对社工的喜欢及感激之情。社会工作者积极为服务对象联系家庭、相关职能部门,为服务对象回归家庭,脱离流浪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基于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找到家人,回归家庭,已完成对服务对象吴某的个案服务,因此吴某不再属于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对象。

  六、专业反思

  我们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流浪未成年人除本案例中的情况以外,还有因为父母离异,受到继父母虐待;有的因为父母外出打工或者父母双方去逝,造成隔代教育无力,农村留守儿童外出;有的因为父母一方去逝,导致家庭教育和监护不当;有的随打工的父母到城市生活,由于父母忙于生计疏于对子女的照顾等等。无论是家庭系统缺失还是家庭教育不妥当都给流浪儿童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创伤,当他们心理受到伤害后,才会走上流浪的道路。而在流浪的过程中,又会受到各种侮辱和欺负,身心遭受多次伤害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会处于一种扭曲的状态。如果不及时介入,他们很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社会工作在开展个案工作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与这些流浪未成年人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而在建立信任关系之时,尊重他们,真诚地接纳他们,平等地对待他们,让他们放下戒备心理,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与你真心交谈,才会愿意告诉你他的困惑。我们也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问题及需求。

  不足之处:流浪未成年的情况复杂多样,他们的很多经历是社工没有经历过,也无法感受到的,社工在介入时无法完全理解服务对象的感受,而个案工作对社工的专业性要求极高,有些问题的细节不知道如何处理。

【社会工作者介入精神障碍青少年恋爱个案分析】相关文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介入案例分析08-18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网络成瘾案例分析08-18

社会工作介入初三学生中考焦虑个案分析08-19

社会工作介入殡葬活动分析08-18

社会工作介入养老项目案例分析08-20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校园暴力分析08-15

家庭社会工作介入婆媳关系问题分析08-21

社会工作介入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分析08-18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理念分析08-18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工作问题分析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