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社会工作者怎样参与流浪儿童救助
提高社会救助机构的救助服务能力,让流浪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这既需要社工的热情投入,更需要良好的服务技巧。那么,下面是由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与流浪儿童救助方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专业关系建立
社工因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与科学的工作方法,在访谈对话中往往蕴含着预设的价值取向,造成专业关系的不平等。譬如,社工与流浪儿童之间的对话关系主要由社工引导,流浪儿童则顺着工作者的思路作答。社工要注重流浪儿童的自主性与参与度,在儿童同意服务的基础上,与其共同制订服务计划,包括服务的方法、目的以及应遵守的规则、责任和义务等。同时,应充分考虑他们不同的人格特质,把握好专业性和平等性的关系,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案服务。
问题分析与需要评估
在个案介入的问题分析与需要评估中,以往的救助工作存在着不理解就直接下定论的现象。每个人的认知都具有主观性色彩,社工也不例外。社工在对案主的问题与需要进行评估时, 依据的是自我眼中的他人,通过分析案主的成长状况和性格行为特征, 选择具体的介入目标与介入手段。但他人眼中之我与自我眼中之我是存在差异的,社工眼中的流浪儿童与流浪儿童自身的看法不一定完全一致。在个案服务中,社工面对流浪儿童的问题,不应单方面下结论, 而是有意识地去倾听。倾听意味着给予流浪儿童充分的话语权,鼓励其表露想法,努力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但是,大多数流浪儿童不能正确认识自身需要,他们往往认为物质生活水平低下是造成生活困境的主要原因。因此,社工需要设计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全面综合评估,帮助流浪儿童正确认识自身问题和需要。
访谈话题与访谈形式选择
语言具有社会性,每一种语言都建立在一定的语境中,话题是连接语言的中介和桥梁,话题的选择切忌空洞、虚无。介入服务中的访谈工作需要注重话题的选择,一方面,机构救助时间有限,社工需要确立明确的服务目标,并在介入服务中按设定的目标帮助流浪儿童解决或预防自身问题,改善与社会系统的对话关系。另一方面,访谈的话题不是简单地搜集个人、家庭和社区信息, 而是有针对性地根据流浪儿童的成长经历提出富含导向性的话题。
此外,访谈的话题应具有思想性,社工要善于从问题的表象挖掘深层次的认知信念、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帮助流浪儿童正确地看待问题、反思问题与解决问题。流浪儿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无论是自身、家庭、社区还是学校,其影响都是紧密相关的。所以访谈往往能窥一斑以见全貌,从固定化、模式化的救助流程中抽离出来,找出流浪儿童存在的问题与社会环境的诱因。
访谈的对话形式也是社工在流浪儿童救助工作中应当重视的问题
对话形式包括微型对话与复调,微型对话是个体内心的对话, 是两个或多种观点在脑海里冲突、争辩的状态。社工在与流浪儿童的访谈中应当考虑到他们的内心对话,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从儿童的语调与身体语言中洞悉其潜意识与情感偏好。与此相对的,复调是指不同主体之间不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社工在与流浪儿童沟通时,既不能不倾听流浪儿童的意见,也不能无目的、无立场地片面顺从流浪儿童的想法。社工与流浪儿童之间是相互依存却又相互独立的关系,这就要求社工在努力拉近彼此心理距离、建立信任关系的同时,也要敢于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让流浪儿童倾听不同的声音。在不涉及原则问题、不违反法律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大部分问题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社工和儿童可以保持不同的观点。通过良性的争辩与互动,对话双方争取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开拓思维方式,提升对话能力。
舒缓情绪
消极情绪的疏导是社会工作介入的重要工作目标。流浪儿童在流浪生活中面临一系列的困境与问题,生活的压力与现实的挑战往往导致不良情绪的滋生。流浪儿童在刚进入救助保护中心时,通常都焦虑不安, 社工可以营造轻松、自由和舒适的氛围,引导流浪儿童通过倾诉自身的心理困扰,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内心的羞愧、焦虑、恐惧与悲伤。根据流浪儿童的个人经历和身心发展状况,分析其情感需要,帮助流浪儿童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同时,社工需要引导流浪儿童对自身的情绪变化有所认识,在面临比较大的压力时,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例如:适度的体育运动、写心情日记、与朋友聊天、听音乐等。当流浪儿童感受到焦虑与紧张时,要找出压力的来源和问题的症结。如果是主观因素(如准备不充分、任务未完成等)造成的焦虑,流浪儿童应学会按部就班和未雨绸缪。如果是客观因素(如家境困窘)引起的负面情绪,流浪儿童应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提高职业技能,同时学会与人沟通,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转变非理性认知
一些流浪儿童存在消极情绪与不良行为,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源于非理性的认知。社工要从流浪儿童的言语表达与行为特征中洞悉其非理性认知,找到其不合理之处。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社工要理解儿童感性认识的性质、特征与影响因素,通过梳理问题的来源、过程和结果帮助流浪儿童改变不合理的认知,重新建构理性思维方式。自我披露、感同身受是有效的工作技巧。例如,有些流浪儿童认为没有人真正地关心他,家境的贫寒使同学和老师都看不起自己。社工通过阐述自身经历,引导流浪儿童反思自己的认知,重新看待自身与家人、朋友和老师的关系。
改善对话关系
个人的意识依赖“符号”的产生,为“符号”所创造,并通过“符号”表现出鲜明的社会性和对话交往性特征。儿童流浪的主要原因是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不够和谐。社会工作介入流浪儿童救助工作应当改变流浪儿童与社会环境的对话关系,具体表现在对话意识的提升与对话方式的改善。
从家庭对话关系来看,社工可以与流浪儿童开展沙盘游戏,有意识地引导流浪儿童表露真实想法,在聊到家庭关系时,向流浪儿童提出一些建议,包括感恩意识、沟通意识与责任意识。流浪儿童已提早步入社会,社工应当教导他们更好地遵从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提升责任意识,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努力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利益。从流浪儿童与机构工作人员的对话关系来看,社工通过个案访谈,利用“优势视角”的理论,帮助流浪儿童认识到自身的优点,让其感受到社会系统的支持。工作者向流浪儿童介绍救助站的基本情况与功能,以改变流浪儿童对救助机构的负面看法。同时,社工不仅要选择更有亲和力与感染力的对话方式,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和独特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也要善于发挥教育者与引导者的作用,帮助他们学习更有效的对话方式,提升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个体与社会系统的良性对话有利于形成向心力与凝聚力,这有助于将孤立的个体联系起来,反作用于社会环境。这需要社工将整合的对话思维运用到具体的实务技巧中,注重多方位的介入,包括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因此,机构救助的社会工作介入需要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手工制作、户外运动、棋游戏、书画大赛等。同时,机构救助不能仅仅局限于机构内部,社工可以通过外展社会工作、救助后续服务等方式弥补机构救助的不足,积极地整合社会支持网络,挖掘社会资源,帮助案主与社会系统形成良性的对话关系。
【社会工作者怎样参与流浪儿童救助】相关文章:
社会工作者怎样快速融入社区03-27
中式儿童房怎样装修01-13
怎样培养儿童美术欣赏能力03-20
社会工作者介入残障儿童及家庭过程分析06-07
儿童房装修注重事项房装修怎样省钱03-20
如何激励员工参与晋升03-12
社会工作者的理念01-22
社会工作者定义06-08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