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会工作基本理论知识

时间:2024-04-29 13:09:56 佩莹 社会工作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老年社会工作基本理论知识

  在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中,曾经产生或引用了许多有关的理论,包括社会撤离理论、活动理论、连续性理论、符号互动理论、交换理论,等等。那么,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分享老年社会工作基本理论知识,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老年社会工作基本理论知识

  老年社会工作基本理论知识

  一、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针对社会撤离理论所提出的老年人因活动能力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而愿意自动地脱离社会的观点,认为:

  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够适应社会;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来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

  活动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无论从医学和生物学的角度,还是从日常生活观察表明,“用进废退”基本是生物界的一个规律,因此,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在态度和价值取向上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社会活动,而且更需要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不过,对于活动理论也有人提出一些质疑:

  第一,怎样界定活动?退休以后在家并不参加社区工作而只是在家种花养鸟或者习字绘画,这是不是活动?

  第二,晚年生活的满意与否除了活动因素外,是否还和经济收入、生活方式、家庭关糸、机体健康等多个因素有关?

  第三,一味强调活动是否忽视了老年人个性因素的存在?正因为如此,一些研究者提出了重视个性因素在衰老过程中的起重要作用的连续性理论。

  二、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社会损害理论着重讨论的是,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例如,因患老年病而健康受损的老人,询问子女自己是否应该搬过去与其同住。这种询问就很可能被子女视为老人无能力再作处任何决定的表现,从此凡事处处为老人作决定。这种关心久而久之就会对老人产生一种消极暗示,让老人觉得自己的确缺乏能力而把一切决定权都交给子女。也就是说,接受消极标志的老人随后会进入消极和依赖的地位,丧失原先的独立自主能力。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表明,对老年人的过分关心导致老年人认为自己无用的错误认知,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损害。这一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至少告诉我们,有些所谓的老人问题大多是被标定的结果,也是老年人自己受消极暗示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因此,在帮助老年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切实地帮助老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需要协助老人增强信心和提升能力。

  社会重建理论就是意在改变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社会重建理论的基本模式是:

  第一阶段:让老人了解到社会上现存的对老年人之偏见及错误观念。

  第二阶段:改善老年人的客观环境,通过提倡政府资助的服务来解决老年人的住房、医疗、贫困等问题。

  第三阶段:鼓励老人的自我计划、自我决定,增强老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社会化理论

  许多传统的理论认为,人进入了老年期应该以享受为生活目标而不再需要社会化了,传统社会的老年人具有天然的教化权位,他只对别人施行教化,而自己则决不会重新面对社会化的问题。然而,现代社会发展证明,老年人仍然需要继续社会化,主要的理由之一在于角色的转换,这种转换及影响表现为:

  劳动角色转换为供养角色,这容易使老年人产生经济危机感;

  决策角色转换为平民角色(在家庭中,由“家长”角色转换为被动接受照顾的角色),它容易使老年人产生“被抛弃感”和寂寞感;

  工具角色转换为情感角色。工具角色是指人们肩负着一定的社会公职,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占据着主体地位,他们所扮演的角色是为了某种特殊的目的,如职业上的角色。情感角色是为满足身心情感的角色,比如在家庭中父母、子女间的角色。这样角色的转换使老年人常常碰到性别角色模糊问题以及伴随而产生的老年夫妻之间的冲突;

  父母角色转换为祖父母角色。除了角色转换外,老年人还将遭遇多重“突然失去”的威胁,如子女情感支持的突然失去(子女成家分居,老年人进入“空巢”家庭)、健全身体的突然失去(疾病并可能面临肢残或死亡)、配偶的突然失去(丧偶并带来心理健康上的问题)。所有这一切对老年人而言都使将要面临的新的问题,都需要通过继续社会化、加强学习、提高修养和不断自我调整来予以解决。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

  涉及老年人的社会工作理论有角色理论、活动理论、撤离理论、社会建构理论、现代化理论、延续理论、机构照顾理论;针对老年人服务机构的理论有选择、优化与补偿理论,延续理论。

  (一)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认为角色个人与社会相互接纳的一种形式。个体通过角色形成自我概念,获取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回报;社会则通过角色赋予个人相应的权利、义务、责任和社会期望。角色理论认为,老年人适应衰老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正确认识角色变换的客观必然性;二是积极参与社会,寻求新的次一级角色。

  (二)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认为老年人的生活满足感与活动间有积极的联系。成功适应老年生活的人是能够保持活力、力争不从社会生活中退出的人。老年人如果能尽可能长地保持中年时的活动,就能很好地调整和适应晚年的生活,并对晚年生活感到满意。老年人可以找到其他东西来替代,如新人替代旧友、替代逝去的人。这是角色理论的扩展。

  (三)撤离理论

  撤离理论也称脱离理论。脱离理论认为,人的能力将不可避免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随着老年人活动能力的下降和生活中各种角色的逐渐丧失,他们希望能够摆脱要求其具有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和社会期待,而愿意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自愿地脱离社会。在社会脱离理论来看,老年人从社会主流生活中的撤离,这一过程无论是老年人自愿还是由社会启动,都会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老年人自身的角度来看,老年人降低活动的水平,减少与人交往的次数,关注内心的生命体验,会带给老年人平静而悠闲的晚年生活;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老年人主动地脱离社会,有助于社会权力井然有序地实现交接,而不至于社会因老年人的死亡而功能受损。

  (四)社会建构理论

  这一理论提出,所有年龄的人都是按照自己赋予事物的社会含义来参与日常生活的。人们对现实的建构决定了他们会如何行动。这一理论不认为老年阶段就一定是健康的或病态的,而是认为它只是个人对人生阶段的认识的反应。社会建构主义者不太关注适应形态,而更关注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经验。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老年及其随之而来的调整是一个独特的个人讨程,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社会认识。因而,社会工作者要尽量了解老年人自己建构的世界观是什么,帮助他们参与和自己的世界观相一致的活动。在采取介入行动时也要考虑老年人的世界观。

  (五)现代化理论

  考吉尔(D·Cowgill)描述了现代化与老年人角色和地位变化的关系。

  由于日益现代化,老年人的地位不断下降、他们拥有的领导角色和权力减少,越来越多地脱离社区生活。有四个渗透社会生活中的现代因素与老年人的社会地位较低有关:健康技术、经济技术、都市化和教育。

  (六)延续理论

  延续理论认为老年人不是一个独立的阶段,而是人生延续的一部分。老年人若能延续一生所从事活动的水平,就能在社会中生活得很好。中年时社会生活活跃的人,一旦进入老年若仍能保持活跃的社会生活,就会感到幸福。若中年时便不活跃,进入老年仍会如此。根据延续理论的观点,割裂地看待老年阶段,认为老年的标志是脱离社会或活力水平下降,是过于机械地简单化、片面化地理解人的生命。此外,与活动理论和撤离理论不同,延续理论重视老年人的体力活动和社会活动,同时也考虑了个性与价值观的差异。延续理论认为人们年老的时候,不是自然而然地退出工作和社会生活,相反,他们选择能让自己继续获得满足感的生活方式,终止那些没有带来满足感的生活方式。

  (七)机构照顾理论

  1、选择、优化与补偿理论(Selectivity,Optimization and Compensation)。采取措施抵消随着老年人身体功能的衰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老年人减少选择的活动,把能力和精神重点放在少数能掌控的事情上,在这些事情上尽可能地发挥最佳功能,并辅之以补偿措施。

  2、延续理论。强调老年人在品性爱好上的延续和外在的物理和社会环境方面的延续。

【老年社会工作基本理论知识】相关文章:

老年社会工作基本概述06-12

老年社会工作基本理论分析03-30

老年社会工作考试基本概念05-10

老年人社会工作基本知识05-09

色彩基本理论知识03-12

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知识05-16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分析03-30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方法03-07

社会工作基本流程基本内容讲解03-29

预估社会工作基本概述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