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管理要认清形势

时间:2020-09-20 17:48:28 生产管理 我要投稿

精益生产管理要认清形势

  最近许多趋势对生产管理运作计划和决策影响很大,引起了企业界的极大关注。这些趋势大多与竞争,尤其是来自国外的竟争及其给制造企业带来的影响密切相关。

  其一、全球经济一体化。

  市场以及企业实质上正日益全球化一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地区性经济组织。为促进贸易的开展向其成员国开放了各自的边境,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则在更大的范围内开放各自的国内市场,减少关税和补贴,扩大知识产权保护。全球性的跨国公司正方兴未艾,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活动早已跨越了国界的限制,企业的生产管理运作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

  其二、全面质量管理(TQM)方法的广泛运用。

  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运用全面质最管理方法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整个企业上至总裁下至一般员工都要参与其中。因为产品质盘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成为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该方法的主要特点通常包括成立质最小组、发现并消除问题、以顾客服务为重点和致力于系统的改进。

  其三、企业生产管理的柔性增强。

  对需求量、产品构成和产品设计变化的快速适应能力已成为一项主要的竞争战略。企业能否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实力。在制造业企业当中。敏捷制造(AgileManufacturing)一词有时被用来说明柔性的表现。

  其四、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时间缩短。

  时间就是效益。许多公司正集中精力减少完成各项任务的时间以获取竞争优势。如果两家公司都提供相同价格和质A的产品,但其中一家公司要比另一家公司交货早一个月。那么点得客户的必定是那家交货较快的公司。为缩短时间。公司就要在工序加工、信息检索、产品设计和对顾客投诉等方面下功夫,争取做得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好。

  其五、技术进步对企业的生产管理运作影响扩大。

  技术进步促使大云新产品和新工艺出现。毫无疑问。计算机已经并将继续对企业组织产生最大影响。它使企业运作方式发生了真正的。其应用涉及到产品设计、产品特性、加工技术、信息处理和通信方面。新材料、新方法和新设备方面的技术进步也极大地影响粉企业的生产管理运作。产品和工艺上的技术变化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及其竟争力。但是要注意将技术与现有企业运作系统做到很好地结合,否则技术进步会使成本提高、柔性减少,甚至生产率下降,反而造成弊大于利的后果。

  其六、工人将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运作过程。

  工人是生产过程中最能动的因素,工人直接掌握有关生产过程的知识。工人能够对改进生产系统做出贡献。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采取让墓层人员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举措。工人参与的关键是建立工作团队,做到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和进行决策。

  其七、流程再造成为企业改进生产管理运作的重要手段。

  一些公司正采取严厉的措施提高其经营业绩。在重新设计企业流程方面坚持从头开始。按照《公司流程再造》(ReengineeringtheCorporation)的合着者之一米歇尔·海默(MichaelHammer)的解释,流程再造是指对现有的一切重头再来,对现有流程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从而设计出新的企业流程。流程再造的核心是使现有企业流程得到重大改锌。例如对满足顾客要求或将一新产品投向市场所需要的步骤进行再造。柯达公司通过流程再造将新型照相机投向市场的时间减少了一半:当然。流程再造并非对

  任何一家公司都适合。最适合的应是那些处于困境和若不采取措施即将陷人困境的企业:

  其八、企业生产管理将日益关注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生产力提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共同关注的一个严重问题。污染控制和废物处理也成为精益生产管理者必须关心的重要问题,当今企业正日益注重减少废物、使用毒性较小的化学制品,设计出使顾客更容易再处理及再利用的产品和部件‘有关环保问题的规章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细。对污染和废物控制不力的企业将受到严厉的处罚。尽管这样做会给一些企业加大负担,但从总体上看这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还人类一个美好的生存空间。在一些不重视环境问题后果的国家,可以看到长年忽视环境保护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要使环境得以恢复需多年的时间和巨额资金的投人,这些国家现已颁布了废物处理规章,专门从事废物管理和再处理的企业有了用武之地。环保产业正日益兴起,在人类未来的生产活动当中。环境因素将成为企业决策者一考虑的重要方面。

【精益生产管理要认清形势】相关文章:

精益生产管理实施要点09-25

精益生产管理的实施09-25

精益生产管理及其优势09-25

企业精益生产管理探究08-03

精益生产管理模式06-13

精益生产的生产管理06-21

精益生产管理的方法10-22

精益化生产管理的实施09-28

精益生产管理三大误区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