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鉴别小提琴的技巧方法
好的小提琴,大家希望它的音量音色要好,下面小编将要给大家讲述的是鉴别小提琴的技巧方法。
说起来先从发音入手。好的小提琴,大家希望它的音量音色要好。音量判别起来比较简单,至于音色,用我的方法来说(不采用那些用谱线解读的方法,它在我国还不普及),一把琴的音色大致可以用两大类发音特性来决定。第一是它有一种和谐的共鸣声,打个比方就象管风琴那样的共鸣,这使它发音洪亮、高贵、醇厚;第二是有一种结实而有力度的颗粒感,打个比方,就象双簧管发高音时,或者是优秀的意大利男高音发声时的那种结实感觉。这使它发音明亮、华丽、激越。这两种感觉要同时存在,比较均衡,那样这把小提琴就有了很好的音色。再进一步说,大家一般认为:斯特拉德琴在同时含有两类音色的同时,它是略微向第一种音色靠过一点,所以给人以高贵的谐和感觉,有人说它音色象丝绒一样;而一般认为瓜内里琴就向第二种音色靠过一点,给人以明亮的光泽感和颗粒感,更具有穿透力。这两种音色在同一把琴里是要求同时均衡地存在,不可走向任一极端。假如琴的音色大多是第一种特征,那么这把琴就感觉音色非常“空”,即使很响,其音传不远。反之,其音色大多是第二种特征,那么这把琴就感觉音色过分“硬”发出象“划玻璃”那样的音色来。
这儿人人都知道,小提琴的音色是会变的。这种变化,在不作任何修理改造的情况下,对于品质正常的琴来说,它是一种慢慢从具有第二种音色向多具有第一种音色来过渡。所以我以往一直说,买新琴,一定要挑发音偏“紧”一点的,以后时间推移,就会逐步变得陈化、谐和同时还能保持穿透力。从制作工艺来说,不管制作者掌握了什么奥妙,只要用新料制琴,那么其琴板一定要比制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状态作得厚一点。那样,日后才可以保持其优美的音质。
那么,那些著名的意大利小提琴大师是否了解这一点,答案是肯定的。在300年前,科学没有现在发达,没有现在的仪器仪表,连电也没有,没有杨氏模量的测试仪,他们怎么判别作琴木料的好坏呢?根据现在可以查到的记载,主要是选料。他们只用一把斧子,在锯下的树干的根部猛烈敲击一下,然后很快跑向另一头,用斧子柄顶在树干头上,耳朵贴在斧子柄的另一端,听树干的余响,决定其好坏。说到这儿,那么我要引入:“小提琴文化”这个概念,在当时,制作者是完全了解他用的材料的,而现在,小提琴制作者很难了解自己用的料。由于现代社会的分工不同,供料是一批人,用料(制作)又是一批人。这是古今小提琴文化的不同。
音质鉴别的技巧:
⒈音量:声音宏亮,当然是用正确的拉奏方法得到的,可以按着琴的高把位,试拉一下,尤其是G、D两弦,如在高把位上奏出的声音仍能柔和响亮,就说明琴的发音是比较理想的。反之,如发出刺耳的吱吱声,就是琴在配件的安置上有不当的地方,即使是普级小提琴也不能有明显的噪音。
2音色:小提琴因材料、制法、尺寸、琴弦、油漆和装配的差异而在音色上也有很大的不同,高级琴必须具备高音纯净柔美,低音丰满深厚有力,并且要发音含蓄,集中。具体到每一根弦上则要求E弦清晰,明亮,A弦柔美如歌,D弦优雅,G弦浑厚深沉。这样琴声听起来就圆润,优美,没有任何杂音。
3匀谐:小提琴各把位的五度音必须谐和,不能有差别,普级小提琴也不应有明显的差别。此外,还要求小提琴四根弦发音灵敏,振动传导快,不能有迟钝现象。并且振动要历时悠长,衰减缓慢。上述鉴别方法您如果还不是很理解或熟悉,也可用最方便的货比货法进行选择。
然后说制作。古代大师是否了解琴板要厚一点?毫无疑问,到了斯特拉蒂瓦里和瓜内里的时代,他们都了解这一点。斯特拉蒂瓦里的琴,琴板现在测量还有3.5毫米的厚度,瓜内里的琴个别有4毫米甚至5毫米多的厚度,这说明,考虑到年代会使木料干缩,制作时大致还要放出0.5毫米的厚度。这些琴用油性漆,这非常重要,和后来(包括我们现在也是)的酒性漆又不同。油性漆会渗入琴板,酒性漆不会。这样,这些意大利古琴(或者后来其他古人作的琴)到现在就有了和新琴无法相比的琴板结构:
古琴琴板是复杂的4层结构:
1)最上面是比较软的油性漆膜层,它使噪音得到阻尼。
2)下面是渗入木料的油漆木材层,它比较硬,使琴声保持了光泽感。
3)再下面是琴板的主体木材层,古琴的木材层已经充分陈化,非常适合琴的振动。
4)再下面是木材在暴露在琴体内部的不上漆的部分,对古琴来说,它是一种疏松的腐朽层,由于它的存在,使琴板的实际振动厚度变薄,并且它也使琴板的振动受到优化阻尼,声音变得好听。(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古琴琴板那么厚,但声音又非常好的原因)。这又好比我国的二胡,一定要在下端琴弦和蟒皮之间垫上海绵,声音才会好一样。而现在的新琴完全不会有那么好的琴板结构,它很简单:上面是通常的酒性漆,它不渗入琴板;然后是木料;木料下面没有疏松的腐朽阻尼层。这是新琴和优质古琴的不同。我们再看巴格尼尼用的瓜内里“大炮”。它到巴格尼尼手中,已经作好了很多年,而且没有被好好保管。据记载,当时面板上已经有了裂缝,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它的四层结构已经形成。而在此之前,此琴并未太为当时人所重视。这些事实,说了古琴和旧琴(旧琴是不完全的古琴)和新琴的物理不同。木料可以堆放陈化,但是这个四层结构无论如何是要做成后琴后经过多年陈化才会有的。 这样,我们就会遇到另一个关于小提琴文化的问题:在世界上,一些小提琴文化发达的地方,比方美国或欧洲,他们的市场或者说提琴店里,会有三个层次的琴:
1)优良的古琴,当然不是斯特拉德,这样的琴不可能随便买到。1900年前后的琴,已经可以认为是古琴。
2)一般的有较长时间的旧琴。这两类琴已经经过鉴定和淘汰(小提琴鉴定和修理行业美国最发达),发音不好的老琴不会再卖出。最重要的是它们的发音质量已经稳定。
3)新琴。 这些琴中其中前两项价格不菲,而新琴价格相对便宜,新琴可能发音也很不错。但是没有人可以出个鉴定证明,说此琴日后必然成为优良的琴。因为好不好是要到了时候才鉴定的。这样,在这个社会的特定的状态下,我们可以说,鉴别一把琴的依据是:发音、工艺、年份。而其中年份不长的新琴,因为其以后的实际质量还不可知,即使现在似乎不错,还不能认定它可以优于旧琴和古琴。
在我国当前情况下,这样的小提琴文化还没有形成。按说我国小提琴制造也有70多年的历史,应该有好的琴留下来。实际上的确有很少的符合要求的好琴,但是我国制琴业早年眼光都落在制造斯坦纳式的琴上,这种琴即使是外国货现在也不能实用。到了约莫50年以前,才开始制作意大利式的琴。但是过去的方法几乎都只重视做出的琴就要音色好。那么,一把琴一开始声音就好了,拉了一两年声音会更好一点,然后木料开始干缩,声音开始变薄变空甚至变糙,最后,不能形成好的、质量稳定的旧琴。所以国内没有旧琴鉴别和修理这个重要的专业行业。旧琴一般也不上大琴行的柜台。这并不对,这个“文化现象”今后一定要改变,不然中国小提琴经不起年代考验,始终只能停留在中档的水平上。
那么怎么来形成这个优秀的旧琴资源?这就要求大家理解我上面说的整套情况:制作者要充分了解自己用的木料的性能,最好和原料方建立对口关系。同时,做一点立足于今后,即现在听起来似乎不是最好的,但是今后可能会变好的厚一点的琴。当然,因为“增值”是在今后,所以卖价现在不能高。这样的琴一定要有证书,记录年代,写明制作者。为了鼓励购买者“投资”,要说明此琴多少年后有可能以适当的价格,比方不低于原价(或者一个其他合理的价格),卖回给原琴行。在购买者也要适当投资这种今后可能会看好的琴。比方有条件的人,可以买两种琴:一是现在就声音非常好,今后也许继续好,或者不好了。但这是为了立刻用,是没有办法。二是再买一把现在似乎不那么音质好,但是今后会好的厚一点的琴,现在练习时也拉它。今后声音真是好了,那么一是可以考虑继续自己用,假如自己不搞小提琴音乐了,也可以价格高一点卖掉。当然传代也可以。这样,我国逐渐也会有象小提琴发达国家那样的旧琴、古琴货源,形成合理的小提琴市场。这样三、五十年后,我国就会变成小提琴制造强国。当然这是我的一相情愿的说法,好在这儿是自由讨论,大家自由发表观点。不过我说的东西,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存在,不是我胡编出来的。 综上所说,听音质是对的,看工艺也是对的,国外的“新琴不听音”,用量厚度的办法检验也是有的。一把小提琴本身很清楚明白,可是要说清楚它的全部好坏,就不容易。
【鉴别小提琴的技巧方法】相关文章:
怎样鉴别泡水车方法技巧03-30
提高小提琴音准的方法和技巧03-11
名茶的鉴别方法03-11
鉴别茶叶优劣的方法02-25
如何鉴别面料-鉴别面料的简单方法06-09
小提琴演奏技巧01-15
小提琴训练技巧03-12
小提琴拉弓技巧03-19
小提琴的演奏技巧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