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奚琴的历史发展
奚琴,朝鲜族 拉弦乐器。又称胡琴、嵇琴、奚胡、乡胡、二胡等,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
唐宋时期的奚琴曾传入朝鲜。朝鲜成伣编《乐学轨范》(有1494年序)载:“……以黜檀花木(刮青皮)或乌竹海竹弓马尾弦,用松脂轧之。按用左手,轧用右手,只奏乡乐”。
现代奚琴,全长60厘米。琴筒木或竹制,有半圆球形和长筒形两种。前口蒙桐木薄板。琴杆木制,琴头呈弯月状、无饰,两轴置于琴杆上部右侧、与琴筒呈平行,轴顶旋成葫芦形。张两条丝弦或钢丝弦。五度定弦A、e,音域 A—a1。
传统演奏方法是左手扶持琴杆、满手握弦、不换把位,右手执马尾弓夹于两弦间拉奏。有颤音、打音、滑音等技巧。
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制成改良奚琴和四弦奚琴。
奚琴历史
奚琴出现在唐代,由弦鼗发展而来。宋代称“稽琴”,已加入宫廷乐队的编制,最初用竹片拉奏。宋代始有马尾胡琴,元代用于宴乐。经过长期的流传和创造,到了清代,除原有的二弦或二胡之外,又出现了四胡、京胡和板胡等,它们都可以说是奚琴的后裔。
《乐书》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形制亦类焉”,从《乐书》上奚琴的图形可知它与现在拉奏类的乐器形制相似。
奚族在南北朝时称库莫奚,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西拉木伦河流域,唐末,一部分奚人西徙妫州(今河北怀来县),别称西奚,五代十国时,东、西奚渐与契丹人相融合。
奚琴为唐末我国北方西奚所用的一种乐器。它是在古代弹弦乐器弦鼗的基础上发展改革而成的,它当时不用弓,而是用竹片擦琴。
奚琴在宋时大大发展,加入了宫廷乐队,当时宫中避忌胡名,改称奚琴为稽琴,演奏人数多达11人。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1031~1095),在《梦溪笔谈》中特别赞赏宫廷乐工徐衍演奏独弦稽琴。表明早在90 0多年前,胡琴的前身稽琴,就在宫廷宴会上用于独奏,并有较复杂的换把、移指等相当高的演奏技巧了。
改良奚琴
20世纪60年代在朝鲜族音乐家及汉族音乐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将传统意义上的奚琴按照现代人的演奏习惯进行了改良,并应用于专业音乐艺术团体。
改良奚琴,全长65厘米。琴筒竹制,筒长13厘米,筒前口蒙以桐木面板,面径9.5厘米。琴杆用乌木、紫檀或红木制作,为圆形柱状体、琴头呈弯月形朝前弯曲,杆的上部横置两个硬木制弦轴,轴顶呈葫芦形或圆锥形,轴长11厘米,轴头装有金属螺旋(又称直行铜轴)可微调音高。弦轴下方设有腰马支弦,琴筒下方增置木制底托,使演奏中琴身平稳。张两条钢丝弦。琴弓用直杆细竹系以马尾而成,弓长80厘。这种改良奚琴,发音明亮、圆润,音色悠扬、悦耳,音量也较传统奚琴增大,音域增至三个八度。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尤以独奏效果最佳。
四弦奚琴
四弦奚琴是奚琴的系列乐器新品种,它包括高音、中音和低音奚琴三种。琴筒、琴杆均用色木制作,增设了乌木指板。高音四弦奚琴按五度关系定弦为:g、d1、a1、e2, 音域g—c4;中音四弦奚琴的定弦比高音奚琴低五度,定弦为:c、g、d1、a1,音域c—a3;低音四弦奚琴的定弦比中音奚琴低八度,定弦为:C、G、d、a,音域C—c2。这套 四弦奚琴的总音域C—c4,达五个八度。最适于合奏或伴奏使用,已用于朝鲜族民族乐队中。
【奚琴的历史发展】相关文章:
汉服的历史发展02-25
街舞的历史发展08-02
护理的历史发展11-02
旗袍的历史发展06-08
西方戏剧发展历史09-05
日语假名的发展历史08-28
微软认证发展历史10-02
HACMP的历史和发展08-19
项目管理历史发展08-24
京剧的历史起源与发展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