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女高音和女中音的区别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声音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女高音和女中音,二者有何不同?如何训练?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女高音和女中音的区别,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女高音和女中音的区别
一、声部鉴定
人声是根据音色、音域、换声点来划分并确定声部的。每个人的声音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科学地划分声部,教学上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之,不注意声部的划分,盲目进行训练,轻者导致教学效果差,声音发展缓慢,严重者则损害歌唱者的嗓子,使其永远失去歌唱的能力。因此,在声音声部鉴定时,慎重和细致的工作是极为重要的。
音色特点
音色就是指声音的特点,一般指声音的明亮、浑厚、柔和及华丽程度,它是判断声音声部的重要依据之一。[3]女高音的音色特点是清澈、明朗、高亢、华丽而有光彩,具有穿透性。女中音的音色特点是丰满、柔美、热情、有力。女中音兼具女高音与女低音的音域。高音音色接近大嗓门的女高音,低音音色接近女低音,但又不如女低音宽厚深沉。一些声乐爱好者和声乐教育者往往容易对声音声部的理解和判断产生混乱,把女低音当成女中音,把女中音当成女高音来训练,或者把唱不高的女高音当成女中音等。我们不可简单地因为其唱不上去或降不下来,就判断其是高音或是低音。
常用音域
音域,是指一个人所能唱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距离。随着声乐艺术教育的不断发展,世界上不少著名歌唱家的音域已达三个———四个八度。但不管一个人对嗓音的控制能力有多强,技能有多好,她必然在一段声区中感到唱起来最舒服。根据这个感觉定的调子也可以说明她的声音声部。我们称这一段声区为常用音域,根据常用音域做参考也是鉴定声音声部的一个重要标准。女高音的常用音域一般大约是从C调c— c,女中音是从C调A— f(g)。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同一首歌,女高音如用G调,女中音大约低一个小三度或一个大二度(有时也有少数例外的情况)。
换声区
声音由某一声区转向另一声区的时音的情形称为“换声区”。声部由中声区转入头声点的平均高度是:女高音#F2,女中音bE2。一般说女高音、女中音的换声点相差一个小三度。换声点常因人而异,需仔细观察聆听。换声区的确定必须以喉头位置略低的正确喉形为原则,在喉头位置高,压舌根,肌肉僵化或声音发直发白的情况下出现的换声点是人为的,靠不住的,不能作为依据。
生理条件
每个人的声音都有不同的特质,这些特质就构成了每个人独有的音色。由于声带的长短、厚薄、宽窄不同,声音在表现上也不尽相同,有时表现为浑厚、坚实,有时却表现为轻柔、华丽等。另外共鸣腔体的形状、大小,声带振幅的大小也使音色出现差异。我们应认真地分析各人的生理条件及其差异,以帮助正确地作出鉴定。
二、发声训练
形成正确的喉形
正确的喉形是喉头比不说话时略低,软腭提起,舌尖平展稳健地放在口内的一种状态。要形成正确的喉形,不仅要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形成,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实践和反复训练而成:要求在倒吸气状态下发声;用打哈欠的办法,软腭向上提起,同时喉头自然放下;用吞咽的动作体会咽壁拉直变成坚固的状态,并有意识地让喉头向后退,向咽壁依靠,形成喉头的下放;利用听觉,从音响效果上来要求做到喉头往下放,标准是深、竖、圆、有力度;放松下巴,舌面轻微抬起,舌尖低往下齿,使舌根不紧张、不下压,可以体会喉头向后移动,并依靠找到拉长的感觉。
平衡发声技能
正确的喉形形成了我们需要的发声状态,这是前提。其次还要掌握平衡的发声技能。首先用“a”元音来练习正确的起音,因为a元音在语言学上空间最大、最开、最饱满,有利于喉形的训练,同时它使用声带又最少。我们可用“声门抚摸”的练习使起来音迅速到位。其次,通过“开喉咙”达到喉部技能的平衡。好像哨子对准一个长管子,把哨子紧挨着放在管子的上端,这时气息和声带的配合产生了一种力的对抗,再靠自己的感觉和听觉来调整气息和喉部吸气、喉部机能状态的平衡,此时,可感觉到,唱低音区时管子较粗,直径大,唱中音时管子稍细,唱高音区时更细。再有就是调节共鸣腔体的平衡。调节共鸣腔的作用首先是把声带振动发出来的声音扩大,其次是调节出合乎美好声音所必不可少的泛音。声带振动引起最靠近他的腔体(咽腔)里的空气振动,产生就好像声音是从胸腹部发出的效果,低音尤深。当音调逐渐上升时,依然要感觉声音从胸腹部发出来的。在不同的声区中调节共鸣腔要保持不同的比例。音越高,头腔共鸣越多,音越低,胸腔共鸣越多。
气息的运用
气息是发声的原动力。初学时,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歌唱的呼吸是很有必要的。正确的呼吸,气息应吸到腹、两肋以及腰部的一圈。吸气的动作是两肋抬起,腹部略向前突出,呼气前,气息略向下放,腹部稍平,小腹托住气。在发声的过程中,保持两肋向外扩张的状态,有弹性地控制,不能僵硬,用呼气的肌肉群控制横膈膜的徐徐上升。气息的运用,低声区要平、稳、少、要有舒展之感,慢的练习比快的练习气息要深一点,宽一些;快的练习要求气息灵活、流畅、轻巧;延长的高音,气要深、气息的支持不变、喉形不变、气息紧紧贴附声带,只是减弱气息的压力和减少声带的张力。
三、女高音与女中音训练的差异
女高音
一个技巧全面的女高音,至少要在每个八度中从下到上使声音统一、连贯、灵活而有力度,音色饱满圆润,母音清晰。要达到这个标准,首先要练好中声区,尤其练好中声区的f— a。从a音开始练习的时候,要注意丢掉滞重、用力过大等不正确的方法,要有意识地加强往上唱时所用的肌肉作用力,逐渐在上行的每一个音上调节。按上面所说的方法,从f音到a音要不断地调整平衡,到a音是女高音声区统一的重要关键。唱到a音有一个分界线,此时声音进入头声区,要有一种混合上去的感觉,使头声占优势,不能让本嗓多过头声。否则,如果仍保持以前的状态,就会出现声音挤、发直、吊的感觉,高音也会感到很困难。再往上唱到b音时,就出现喊叫或破的声音, 就是这个原因。
女高音的另外一个换声点在f音上,要唱好f音,只要在c,d,e几个音上注意将音色变圆、变柔、喉头稳定,并用语音的手法调节共鸣腔,使用“掩盖”的方法就能唱好。G音是女高音最有特点、最漂亮的一个音。从g到a要感到都是垂直的,从b开始时,上面的焦点向后移,到c以上焦点更集中、变小,喉咙保持通畅自如的开度,但不能开得过大。同时,气息不要太深,发出的声音好像放在一个小的管子里一样,带有乐器的色彩,干净准确而灵活。
女中音
女中音常常存在声区不统一的现象,中声区漏气、高音唱不上去的困难。原因大多数是由于低声区唱得太重,甚至于全部用本嗓唱,喉咙撑得过大,把声音做得浓浓地、厚厚地,听起来像没有混合共鸣的女低音。这样,本嗓唱到b音就要破,最多再勉强往上唱两三个音。用喉头位置略低、软腭提起和舌面平稳的喉形、低声区时声带完全闭紧、全部振动、随着音高的上升改变振源体的质量、注意调节共鸣腔在每个音上不同的比例,这样发出的声音是竖的、圆的,此时也才能发出真正有强度和力度的声音。
这种唱法用在唱低声区,或者在唱f以下音时,必须要放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拉扯喉头向上移动的一种肌肉紧张的感觉,同时保持喉头稳定,并要求正确起音,才能达到目的。女中音开始练声从c(中央c)开始,逐步向上到a音时,就要开始有意识地将音色变圆、变暗一点。a到b是第一个换声点,从a再向上还有增加圆和暗的成分,一直到c,这时音色发生明显的改变,声音不但圆润,而且明朗较有力度感。到e音时依然还要再变圆、变暗。女中音最亮丽的音响色彩在f音上,再向上唱,还要变圆变暗、管子变小、头声增加点向后移,一直能唱到b音。
在声乐训练过程中,无论女高音还是女中音,练声最好从低声区开始,选择由下至上、中速的练声曲。先用小的音程使机能逐渐活跃起来,再练较快的音阶、跳音、琶音和难度较大的练习。在慢的练习中调节平衡时,自我感觉是保持两个点和喉头的稳定状态。一个“点”是元音的位置,要像敲锣一样把声音敲到点上,这样声音里就会出现明亮有力度的色彩;一个“点”落在气息和声带的对抗力点上。这两个“焦点”都要集中、清楚、不要模糊。两点形成一个管状的共鸣的声音效果。有了这两点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调整泛音的比例并产生不同的音色。声乐教学有其特殊性,教师要认真分析诸多因素,因材施教,制订适宜的训练计划,选择适合练声曲和教学曲目,引导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步入瑰丽的歌唱艺术殿堂。
女高音歌唱诀窍
歌唱呼吸的最高境界就是呼吸的保持、畅通与流动。横膈膜呼吸法本身就是对“气息的保持、畅通和流动”的一步到位的训练方法,当掌握了横膈膜呼吸法,就实现了气息的保持、畅通和流动。
横膈膜呼吸法强调呼吸时忘掉呼吸通道。在歌唱呼吸的的过程中应该忘掉口鼻咽喉这个呼吸通道,将其解放出来使其充分发挥声音共鸣体的作用,使声音尽量避免“卡”、“压”、“紧”、“挤”的弊病,实现呼吸的畅通与歌声的流动。
演唱中声区时,不用花太多心思去控制气息,只需平静呼吸,把心思用在表达音乐的感情上,头脑中只要想到气息“粘”在横膈膜位置就行了。这时横膈膜的位置不用认为去调节,让其保持在平常呼吸的正常状态;演唱低音时,就要适当提高呼吸支点的位置,适当上移一点,以保证声音的结实度。
演唱高音时,就一定要让心往下坠的感觉“做主”,以实现呼吸支点下降,在唱特别高的音时,甚至需要使狠劲拉住横膈膜。然而 歌唱中,高中低音是随时在变化着的,因此,呼吸支点也在不断地游移,始终保持用横膈膜呼吸,并在横膈膜移动范围内调整呼吸支点,就能很好地进行演唱。
树立一个正确的声音概念——混声歌唱
混声是女高音进行演唱的基石,如何快速准确地进入混声的歌唱状态,是女高音训练之初的首要问题,其中音区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选择了过低或过高的音区都会影响对女高音的训练进度,也容易对其音色的形成造成一定的阻碍,并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和毛病。选用小字一组的f到小字二组的d之间,这段音区是相对比较恰当的。为什么要在训练的开始阶段选择这个音区?这是由于未经训练的女高音的真假声区别得非常明显,不容易将真假声无痕迹地混合在一起。在训练的开始阶段,过多地强调真声或假声都是不可取的。而这段音区位于高声区和中低声区的交汇阶段,将这段音区把握好,会为以后的声音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立声区统一的歌唱观念
能否在各个声区之间自如地过渡是衡量女高音歌唱技术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换声区解决不好,会造成声区不统一,低、中、高声区脱节,音色和音量不一样。女高音是多以头声为主进行歌唱的,因此女高音只要假声运用得当,演唱高声区并不感到太困难,但她们从高声区下行到中声区时将出现假声、真声过渡和声区的统一问题。女高音除中声区与高声区之间容易出问题之外,在中声区与低声区的换声点也常常出现麻烦,要么声音太虚,要么完全用真声,过渡很困难,常出现真假声打架的问题。
女高音天然的高泛音比男声多,使得中声区与高声区之间的换声点较之男声不明显而且好过渡一些。又因有的女高音纯用假声也能演唱,所以高声区与中低声区之间的换声区往往被忽视。当选用小字一组的f到小字二组的d之间这段音区时,就等于直面了换声区问题的焦点,这样就加速了进行混声的训练过程,缩短了解决问题的时间。无论歌者的嗓子自然条件稍好一些还是稍差一些,从长远角度讲,要想唱出美妙的声音就必须确立规范的声音概念。在科学的方法面前人人平等,训练之初就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建立声区统一的概念,从而更进一步确立混声歌唱。
哼鸣切入快速混音
自然声区的训练是歌唱嗓音发展的一个基础。这段声区有几个音属于自然声区,有几个较高的音则属于换声区,所以这部分音区的训练要非常小心,音量不宜太大,以中强度为好,嘴巴不要张得太大。这个声区训练的要求就是要自然,不能施加任何不必要的力量,气息要有充分的支持,但是不可僵硬,要给人轻松的感觉。训练之初在练声曲目的选择上要多以下行音阶为主,训练以哼鸣进入确立声音的位置。其具体步骤是:第一步,嘴唇轻合并使口腔内不能留有空隙,用鼻子吸气,气要深吸到底而且反复快速多吸几次,这样可以使空气在鼻腔内能够刺激到声音的高位共鸣点。第二步,在明确鼻腔内高位共鸣点的前提下,适量吸气轻轻哼出,把声音安放在共鸣点上。注意试探用气,音量要小,感觉把声音哼到头腔里去。同时注意区别低位置的鼻音哼鸣,低位置的鼻音哼鸣时鼻翼的震感稍强一些,而正确的高位置的哼鸣鼻翼的震感相对弱一些。
第三步,当能够熟练掌握闭口哼鸣时就可以把嘴张开进行开口哼鸣。注意保护好声音位置,闭口哼鸣与开口哼鸣的感觉是相同的。开口哼鸣时要保持下巴和舌的放松。训练过程中当遇到小字二组的c音左右时,声音会出现憋卡现象,会出现破裂音,这时不要用力要自然地顺过去。在正确哼鸣的基础上引入“啊”母音,其感觉也与哼鸣一样尽量以顺为主。注意“啊”的开口不要过大,舌头放松,舌面放平,下巴放松,要求同哼鸣的感觉一样,而且“啊”的音感位置也同样放在高位共鸣点上。当然,练声曲目有很多,在练习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也可再引入其他的母音。但注意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声乐训练是一项既复杂而又细致有步骤的双向教学活动,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有分析、有计划地训练,因材施教。
花腔女高音的训练方式
(一)气息的训练
萨瑟兰是二十世纪“花腔艺术的典范”,她的高音非常精彩、泛音很高,而且很轻。她非常讲究呼吸下沉持久。她的花腔非常集中,但中低声区也非常宽厚。她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正确的呼吸,我就不可能65岁还在演唱”。所以说,正确的呼吸对歌唱是非常重要的,唱花腔更是如此。
一般的歌唱呼吸有三种类型: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联合呼吸,而在训练花腔女高音方面,则应侧重于胸腹式呼吸法。这种方法简单来说即是感觉吸气时前胸自然打开,腰腹肌四周向外扩张,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我们在教学中经常用这样的比喻说法:吸气时就像是人被惊吓到的状态,歌唱时气是往外叹出去的,而在唱的同时我们要一直保持吸气的状态,在外有呼与吸形成的一种对抗,在内有腰腹肌与横隔膜形成的另一种对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呼吸的支持。花腔女高音音区较高,因此,只有在深呼吸的支持下才能更好地完成高难度的演唱。
(二)柔软性的训练
声音的柔软性训练是发掘花腔女高音的基本嗓音训练之一,也是花腔女高音发声技巧质量的重要保证。训练声音的柔软性对掌握花腔技巧十分重要。当然,声音柔软性的训练也有一定的难度。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建立较强的气息与机理的对抗力量,加强横隔膜的扩张力,并把其巧妙的运用在歌唱上;
(2)歌唱时,咽管绷紧,后咽腔通道立起来,像一根管子一样直穿后背;
(3)训练正确的喉型,并把喉咙打开,随着时值的延长,舌根推前迫使咽喉前后拉开;
(4)需要从每个元音的延长音上去建立状态,在有气息支持的支点上让声音通过管道呈抛物线状从头腔传出去。
(三)跳音的训练
“跳音”也称“顿音”。跳音就是指在起音前嗓门做出闭合挡气时所弹出的果断的、准确的、干净的音质。这一系列的动作对于花腔演唱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训练跳音时,以横隔膜和腹肌有弹性的、急速且有力的扩张与收缩,而后声音通过后咽腔通道从头腔的共鸣点处抛出,发声状态积极、有弹性,声音集中,颗粒性和穿透力十分强。如:一些学生在平常笑的时候声音位置很高、很轻盈且声音集中。
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我通常会要求学生用平时大笑的感觉唱每一个跳音。因此,歌唱者在训练跳音时可以适当选择一些上下行音阶、琶音分解和一些音程的跳进的练习曲来进行训练,先选择慢速训练,待技巧纯熟以后可加快速度。经过长时间的跳音训练,歌唱者在演唱一些含有花腔华彩部分的歌曲时就会显得更加得心应手。
(四)装饰音的训练
装饰音属于旋律范围,在演唱中既能增添旋律的色彩又能增加节奏的活力。唱好装饰音是作为花腔女高音的一种基本技巧。装饰音有回音、琶音、波音、倚音、滑音等多种类型,而且它们的唱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便增加了不少难度。练习装饰音重点要求的不是速度,而是要求把每个音都唱准确、唱精致,而且声音不宜太过笨重。装饰音通过先开声门,气吹声带振动,进而发出声音。而对于声音过直过硬的声乐学习者来说,这一训练方式可以帮助他们纠正声音过直过硬的毛病。所以一开始要慢练,起音不要过强,节奏要稳,等技巧成熟一些再逐渐加快速度,唱得轻巧且潇洒。
女中音的声区与中声区介绍
声区是指人声乐器特有音域范围内的对声音基本性质划分的一个专业术语。
我们在歌唱艺术中有关三个声区及其理论的划分,是源自 19 世纪世界著名的美声学派代表人物──曼努埃尔·加尔西亚的理论。它是根据人的生理特点,把人声的音域总体分为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三个声区。
三个声区的理论为人声(男高、中、低音;女高、中、低音)声部的划分提供了理论依据。歌唱中的对于三个声区声音统一的要求,及由此所引发的换声的理论等等,都为深刻探索、认知、研究声乐艺术起到了重要作用,三个声区的理论至今仍被认为是科学的理论划分。
在每个声部里都有其特定的音域,每个声部的音域里又划分为三个声区,即低音区、中音区和高音区。
女中音的音域一般在小字组的 g 和小字一组的a 之间,基本能唱小字二组的降b,有的可达到小字三组的c,或更高、更低些。
女中音的三个声区:低音区从小字组的 g 到小字一组的 f;中音区从小字一组的 f 到小字二组的降e;高音区从小字二组的降 e 到小字二组的a 以上。
女中音在各个声区都有较大的音量和良好的功能状态。
中声区(混声区)位于高、中、低三个声区的中间,起到下行向低声区发展,上行向高声区发展的桥梁作用。女中音的中声区具有音量适中、音色光泽度好、声音饱满、流畅的天然特征,有向高音、低音两个方向发展的条件。
因此女中音在利用与发挥自身中声区的基础优势的同时应逐渐向高、低音区扩展其成果,以获得完美统一的三个声区(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女中音在中声区演唱时,声音要本着柔顺、轻松、自然,不太放声音的练唱原则,以气息带动、协调声音,不要因过分夸张声音而失去了歌唱艺术整体的平衡。
注意保持声音的位置,需要适中的音量、集中焦点的声音,决不要过多地使用胸声,追求所谓的“大号”效果,实则是粗野的声音,非但没有扬长避短,反倒为唱高音设置障碍。女中音在中声区要是过于追求声音的浓重,长期压、挤、撑的不良演唱,就会导致嗓音的毁坏。
女中音的换声问题
普通人在约一个八度左右生理音域用声音,专业歌唱要求拓展声音达到两个或两个半八度以上的音域使用声音。
在近三个八度宽的声区,由胸声区到混声区再到头声区,每个声区转合时总有几个过渡的音不太统一,这是客观生理存在的换声现象。围绕此现象形成的理论也在社会与人类的认识变革中发生着改变。
偏激的观点表现为:一是过分强调换声;二是干脆认为对女声不讲换声。
第一种结论会造成大多数学习者歌唱时的潜在心理负担。第二种不符合客观发声规律,一般唱者唱过超出了本人的基本音域(小字二组的降e、f)以上的音,只用真声是不可能使跨声区的声音在音量和音色上达到统一要求的。
为此,我们要以辩证的认识论看待换声问题,遵循科学的方法解决换声问题。
首先控制声音不要大,要用气息很好地连接每一个音,随着音高变化调整声音的位置,作平稳、安全的过渡。另外需要反复的磨练、调整,积累丰富的经验逐渐完善技巧。
女中音的声音较大与音域宽的特点,比较容易出现真假声换声的困难,尤其是换声点的声音明显与整体声音的音色、音量不统一。
这也是女中音声部教学与学习的难点所在。换声问题对全面发展声音有直接的影响。
【女高音和女中音的区别】相关文章:
《图兰朵》女高音声部的演唱技巧03-30
PETS和CET的区别08-18
打工和创业的区别04-13
戏曲和话剧的区别05-08
白茶和老白茶的区别02-08
焗油和发膜的区别06-09
轮滑和溜冰的区别10-24
女高音声区统一的误区有哪些10-17
内外账的区别和记账方法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