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自然声乐教学法理论分析
引导语:自然声乐教学法理论分析,由应届毕业生培训网培训网整理而成,谢谢您的阅读。
一、专业的标准
以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人类的发展过程就是逐渐征服的过程,许多的障碍将必然被人类所征服。但以哲学的角度来看,事物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平衡的矛盾产生相对静止和稳定的事物,不平衡的矛盾造成事物的运动和不稳定。对事物的稳定性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也就是说我们所做的就是寻求矛盾的平衡点。这一点在社会上体现在国与国之间所寻求的军事力量的平衡,人与人关系的平衡等等,在专业上,则体现在专业标准上。优秀的钢琴教师都具有对平衡的钢琴声音的判断能力,她能辨别出学生弹琴声音的好坏,并通过技术要求使学生弹出这种声音,钢琴的许多技术就是围绕这种声音来进行的。在传统教学中经常提到的“触键到底”就是对那种声音的技术要求。
取得平衡声音是以“小心”为状态的。平时我们经常会要求学生,要认真,要细心。实际上这种要求太概念化了,就不会取得实际的效果。什么是认真?什么是细心?就是要那种“小心”的状态,只要小心了,就能达到认真、细心的效果。而小心的另一个含义就是“不叫劲”。我们在天平的两头放同样重量的砝码,都能取得平衡。两个5克是平衡的,两个500克也是平衡的。音乐技术也是一样,用最小的力量取得平衡就是做好的技术。这一点在声乐上表现得十分明显,有的人唱的声音也挺好的,就是特别的使劲,长时间这样的演唱就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直接影响演唱的效果。这些问题在特意练过呼吸的人中更为突出。“巧”是技术的灵魂,如果是硬来,就不用练技术了。“巧”的具体状态就是“小心”。
钢琴演奏的过程就是以平衡的声音为载体,真实的表达作者和演奏者的情感,情感,我们在音乐上称作:激情,取得平衡的声音的能力我们称作:技术能力。 实际上在钢琴演奏中,力度和速度的概念都是相对的。力度可以形成音量的变化,所以传统教学很强调弹琴的力度训练。可我们要注意到,音量的变化是由于音乐情感的需要而变化的,在音量变化的背后,还有一个情感变化在里面。而且同样的音量,其情感的含义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我们以增加力度来达到音量的变化,就可能出现不是没音乐就是与音乐内容不一致的结果。就像是一句话,以不同的语气说就有不同的含义一样。于是我们还要另外去训练学生的音乐感,表面上看是很合理的,实际上是很滑稽的。就像是上语文课,老师是很少教学生平时说话的语气的,我们平时说话也是一样,主要考虑的不是音量的变化,而是情绪的表达。如果我们一边说话一边想,这句话应该渐强,这个字应该加重,说这句话是应该加什么动作等等,看上去是不是很滑稽?所以弹钢琴时音量变化的本质就是情感的变化,音量变化是由于情感变化而形成的,只要表现出真实的情感,音量的变化一定是合理的。而速度也是一样的道理,平衡的声音既灵活又轻巧,而且也比较自然,在这种情况下就是能够取得速度的。而且我们也不要把速度看作是技术问题,如果我们在马路上遇到老虎,因为逃命就可以取得我们前所未有的奔跑速度,所以有句话叫:狗急跳墙。这是什么原因?就是情感造成的。如果技术上平衡,又有很真实和充沛的情感,我们就会取得前所未有的演奏速度。所以技术的训练主要是寻求两种状态:兴奋和小心。
声乐上更是如此,一个人被惊吓所发出的声音是非常合乎声乐技术标准的,而且在音高上也是平时所不能达到的,这就是情感的原因。所以我在教学中,经过情感训练,学生可以在几节课之内提高2、3度的音高,并且能够很快发出有共鸣的声音。
所以,专业的标准就是通过平衡的声音,传达真实自然的感情。训练要求在钢琴、声乐的教学法中有详细地介绍。
二、音乐技术的发展方向
从哲学的角度讲,事物的发展就是趋向于简单或者是复杂这两个方向,我们的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只见形成了庞大的、复杂的社会体系和科学体系。但至今我们的面前仍然存在许许多多无法征服的障碍。无论事物的表面有多简单,其内在结构必然是很复杂的。我们对事物的了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了解的深入,就必然会接触越来越复杂的内在结构。就像用显微镜就可以见到我们平时根本无法见到的事物一样。而专业的含义就是更细致,一个专业的人就比非专业的研究的更细、更复杂。弹钢琴对于一个不懂的人来讲就是动手指弹,而从专业的角度看是非常复杂的。所以钢琴的演奏过程应该是纷繁复杂的,但这不等于钢琴技术的训练也很复杂。就像音乐的组成一样,简单的七个音,却可以变化出丰富多彩的音乐内容。而这些变化的本质不是由于创作技术的需要,而是由于人类情感的需要所形成的。音乐体现的是情感而不是技术,无论情感有多复杂,技术的标准就是一条:真实地体现情感。也就是说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技术来表现内在的情感,另一方面技术又不能影响情感的真实。什么样的技术可以做到这一点?就是一条“自然”。当然,所指的自然并不是我们平常的状态,我们平时由于性格、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已远远偏离了自然的状态,许多人追求自然,崇尚简单也是由于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不自然的状态了。
弹琴的过程就是情感通过手的动作传达给钢琴的过程,手就像是一个过滤器,情感要经过过滤在传达给钢琴,复杂的技术即使是很自然的,经过层层的过滤,情感也会淡化很多,况且复杂的技术是很难达到自然状态的。那么就形成情感因技术复杂而淡化,因技术不自然而失去真实。这一点不仅弹钢琴是这样的,在许多专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而且不仅是专业的问题,其社会生活也是一样。所以,钢琴技术的发展方向应该像简单化、自然化发展。
声乐上也是如此,我们不停的进行咽壁、头腔、呼吸等等复杂的技术训练,结果是不仅越唱越难听,而且声带老出毛病。美声的方法不是老百姓不接受,而是假美声太多。演唱者累得面目狰狞,连字都唱不清楚,观众如何接受?许多不懂美声的人都喜欢帕瓦罗蒂,也是因为演唱的真实自然。所以声乐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是一样,要自然,要简单。有关共鸣、呼吸等问题在自然声乐教学法中有较详细地介绍。
三、整体概括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变化都有其根源的问题,如果我们调整、控制表面行为,在短时间内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根源的问题没有解决,只要稍一放松,问题就会再次出现。就像我国现在社会的一些法规、管理一样,一管就有效果,一松就反弹。原因就是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就像家里跑水,不先关水源,掏多少水都没用,必须先关掉水源才行。所以,衡量一个教学法是否正确的标准就是看能否找到根源,彻底解决问题。另一点就是要避免教学的知识化和概念化。弹琴、唱歌都是要通过个人的感受来实施的,知识是永远无法代替感受的。昨天刚刚听说一位大学生用硫酸伤黑熊的事情,作为大学生知识还不够用吗?他上了十几年的思想品德课,可到头来还是不管用。这种情况仅仅存在于他一个人的身上吗?概念化的问题在教学中是比较普遍的,比如说:“要注意力集中”、“要认真”、“放松”、“兴奋”等等,这些要求只能起到提醒的作用,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如果我们只需要坐在一边喊两声“注意力集中”,学生就可以注意力集中,这简直比咒语还灵,还要老师干嘛?许许多多的要求都是需要让学生形成情绪状态的,注意力集中是一种情绪状态,而注意力集中的效果是认真,注意力集中的状态是“小心”。所以学生只要找到“小心”的状态,就可以达到认真的效果。例如我在钢琴教学中,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就是状态不好,所以不用去深究已经弹错的音,而是要先解决学生弹琴状态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错音的问题自然就改正过来。如果去纠缠在错音的问题上,即使这一节课解决了问题,可能保证下一课不错吗?
我们要明确这一点,知识可以很复杂和博大,但感受是很简单的,虽然感受有很多种,但要求只有自然和真实。教学中所追求的,不是积累多少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如何使问题不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所以我们要把握这一点,把人调整到自然和真实的状态,已经大量的减少问题的出现,以肢体控制、情绪控制和思维意识控制为目标,达到从人性到技术的全面调整。我所介绍的教学法,不单单是钢琴和声乐的教学法,也不完全是音乐的教学法,只是一个通过技术训练达到调整做人的方法,实际上无论哪一项技术的学习都不应该忽视人性的问题。
四、音乐与禅宗修行的关系
人人都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每个人都会对自己身边的事物进行优劣的判断,这种判断的能力是不用学习就可以具有的。我们以什么标准对事物进行判断呢?就是根据自身的平衡状态。性格急躁的人,判断事物的标准就会偏向于急躁,那么对急躁的事物就不会判断得很准确;性格安稳的人,判断事物的标准就会偏向于安稳,那么对缓慢的事物就不会判断得很准确,这也是造成每个人都不同的的审美差别,这样这个世界才更丰富多彩。但这种性格的偏差会一定程度的影响人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同时也就影响了人的行为。比如像钢琴的放松问题、声乐的声音“紧”的问题,都同性格有一定的关系,性格太急就容易造成紧张,性格太慢就容易造成懒散。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只注意调整紧张、懒散等行为问题,就等于是治标不治本,不能彻底解决问题。那么另一种方式就是解决性格的偏差问题,当在技术上出现比较“紧”的问题时,只要注意调整急躁的性格,就可以解决“紧”的问题,当然,造成“紧”的原因有许多,也有可能是由于心理紧张造成的,有关这个问题,在心理学和注意力的关系里有详细的介绍。
佛教发源于印度,再发展到中国,而禅宗就是佛教中国化的结晶。对于不了解佛教的人,认为佛教是一种宗教信仰,对佛教的认识大致是烧香、拜佛、许愿、还香等这些层面上。实际上许许多多的佛经所讲述的,就是如何做人的道理。只不过论述的方式同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这也是佛教界应该注意的问题。(这种情况就像是京剧一样,传统京剧就是远离了现在的生活,所以京剧也在改革)。而佛教信徒所修行和感悟的也是做人的问题,用现代科学的角度解释修行就是对注意力、情感、行为进行一定的控制训练,使其注意力达到很高的集中程度,使其性格和行为更加中正,由于人的中正和静心,可以感悟到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许多事物。例如多心经中说到的: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就是形容注意力集中到一定深度的状态。这种例子还有很多。音乐技术的训练也应该是同禅宗修行是一样的,不能仅仅去解决表面的行为问题,还应该看到在表面行为的背后还有性格、注意力等因素在影响人的行为,就像我们现行的义务教育一样,整天的提到素质教育,可最后无非就是通过知识性来向学生灌输一些思想,已达到限制学生行为的作用,这种教育使学生在表面上看都很正常,其内在的思想、感受、性格都深深的隐藏着,长期的压抑使人都变得很虚假,也容易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所以,我们必须要把性格、注意力、修养、感受和技能统一的进行训练,才能达到彻底解决的效果。
五、心理问题和注意力的关系
研究心理学多年,猛然间明白了一个道理,心理学和注意力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往往注意力越强的人,心理的问题越少。而注意力很差的人,心理的问题就比较多。我们平时都经历过这种事情,当你特别专注的做完一件事情时,你周围所发生的其他事情就顾不上注意。人的知觉可以是多点的,也可以是一点的。知觉越集中一点,注意力就越集中。当注意力很集中时,就根本顾及不到心理的上问题。经常表演的人能有体会,往往是上台之前很紧张,等上台后专注于表演时心理的紧张就缓解了,很多都是这个道理。理论上讲,当一个人注意力达到非常集中的程度时,心理问题就可以渐弱到非常轻的程度,甚至我们都察觉不到。比如我们做一件非常紧急的事情,路过一片树林时,即使有鬼,因为急于走路也感觉不到有鬼的存在。可如果没事路过,没鬼也能想象出鬼来吓自己。
现代社会已经越来越重视人在行为中的心理问题,而且我们也能感觉得到,现在有心理问题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如果用注意力来解释,就是现在的人注意力越来越不集中。而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许多,溺爱、缺少信仰、做事没目的、做事缺少激情等等都是造成注意力减退的原因,还有我们从事的职业,整天从事自己不喜欢的、枯燥的、简单重复的工作也是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心理问题受注意力的影响,而注意力受情绪和性格的影响,解决性格和情绪的问题,就等于解决了心理和注意力的问题。
六、哲学的对立统一与声乐训练的关系
西方哲学是建立在对立统一基础上的理论,任何事物是由物质和意识共同组成的,任何事物都包括可见的物质部分和不可见的意识部分。在我们自身也是一样的,我们拥有可见的骨骼、身体、肌肉等部分,同时也拥有神经、情绪等不可见的部分。既然我们生存的世界是由这样的原则组成的,那么声乐艺术作为以人为载体的情感表达形式也应该是同样遵循对立统一原则的。在声乐艺术中真声和假声、呼气和吸气、音乐和情感等等都应该是准循对立统一原则的。以这个原则我们可以推导出以下的理论:真声、呼气等是物质的,假声、吸气等是意识的。对物质的部分我们通过肌肉、力量等可见的因素就可以取得,而对于意识部分我们通过情绪、感受等不可见的因素来体会。
【自然声乐教学法理论分析】相关文章:
自然声乐教学法理论10-25
自然声乐教学理论01-22
自然声乐教学法常见问题解答01-22
儿童声乐教学法06-19
儿童声乐学习教学法10-07
声乐理论基础知识教案06-21
声乐演唱中音准不好的原因分析09-22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的主要理论06-07
游戏理论之精神分析派系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