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教学步法练习

时间:2020-09-28 16:20:02 太极拳 我要投稿

太极拳教学步法练习

  太极拳运动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优秀运动项目,在中国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久远的文化渊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教学步法练习。欢迎阅读!

太极拳教学步法练习

  简述太极拳教学步法练习

  第一,起落要轻灵

  这是步法的核心功夫。掌握好轻起轻落、点起点落、缓起缓落的步法原则。既要把握“猫步”中轻灵、柔和、敏捷、无声无息、“软着陆”的特点,又要领会“迈步如临渊”时,思想高度集中,谨慎小心,轻缓、窥探,随时可以收回、迈出的精神。同时,还应匀速、连贯、绵绵不断。否则,既会影响步法的任意互换,又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

  第二,落脚的方位要准确

  这是检验拳式是否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每个动作都应按照基本要求,把脚落到应落的位置。准则是“四正四隅”。即东、西、南、北四个正方向为基本方位;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与正东、正西方向线形成夹角45°者,为中间方位、为斜方向。

  既符合人体机理活动规律,又能使动作变换自如。因此,行拳时必须朝上述四个正方向前进、后退,或某个斜方向斜进、斜退,不可偏离。如失于准确,则会造成“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错误。

  第三,提脚的高度要适中

  原则是“进步宜低,退步宜高”。低是贴近地面,高为不超过踝骨。这就应特别注意步法转换时摆胯的高度要适中,并保持一致。不能过高过低、忽高忽低。

  同时还应注意“上步脚跟铲地,退步脚尖先行”的原则。也就是说,进步时,前进脚脚跟先着地,然后逐渐平稳过渡到全脚踏实;退步时,后退脚脚尖先落地,然后逐渐平稳过渡到全脚踏实。侧行步(横移步),前脚掌内侧先着地,然后逐渐平稳过渡到全脚踏实。

  第四,两脚间要保持一定的横向距离

  间距的宽窄,应以便于身体重心转换为原则。也就是说,不论进步或退步,要使身体重心尽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由原来的'支撑脚转换到另一脚。

  一般的横向间距是:虚步10~30厘米,弓步20~30厘米(野马分鬃同肩宽),马步约为本人2~3脚长。前后两脚一定不能站在一条直线上,或左右交叉绕步。并步时,两脚平行,间距10~30厘米,成小开步,不可靠的很紧或成“八字形”。

  第五,步幅大小要恰当

  步大,进退摆放不能随机应变,容易被动失势;步小,不利于塌腰、落胯,内气下沉和重心稳定。因此,脚步大小应以脚步舒展、重心稳固、不过前过后、迎送相当、转动灵活为宜。

  例如弓步,以一腿屈膝支撑、另一腿自然伸直为好,不可有任何勉强。习练者应结合个人情况,在实践中不断体悟、摸索,总结经验。

  第六,两脚要虚实分明

  这既是太极拳教学中对立统一辩证关系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对步法的一个基本要求。拳论云:“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就是说,太极拳的每个套路,除起势和收势时两脚短暂平行站立外,其余动作无时无刻不在一虚一实、一实一虚的转换中进行。

  习练者要靠意念的引导、姿势的开合、重心的移换、呼吸的配合来调整实现。具体做法是:以腰脊命门穴为轴心,腰向左转,身体重心移至左脚,成为支撑脚,左脚即为实;右脚起辅助支撑作用,为虚。

  反之,腰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脚,成为支撑脚,右脚即为实;左脚起辅助支撑作用,为虚。二者交替进行。要防止步不分虚实的“双重”现象和拖泥带水的散步式打拳。如此,手足才能得其用,攻防才能得其宜。

  太极拳的特点

  (一) 轻松柔和

  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所以,练习一两遍太极拳以后,会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不会出现气喘等现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由于太极拳具有这个特点,所以,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都可从事太极拳练习。

  (二) 连贯均匀

  整套太极拳的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前后连贯,看不出有什么明显停顿的地方。整套动作演练起来,速度均匀,前后连贯,好像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三) 圆活自然

  (四) 协调完整

  太极拳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的姿势,都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之间要密切配合。

  在练习过程中,要以腰为轴,上肢和下肢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并且互相呼应,切忌上下脱节或此动彼不动、呆滞等现象。

【太极拳教学步法练习】相关文章:

太极拳入门步法要领08-17

孙氏太极拳的步法10-08

杨氏太极拳步法口诀10-06

如何学习太极拳的步法08-18

击剑步法如何练习09-19

模特走秀步法练习11-15

散打步法与拳法练习09-04

太极拳如何做到步法“虚实分明”10-14

太极拳步法的九大方法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