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40太极拳分解教学

时间:2024-02-19 16:35:06 芊喜 太极拳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陈式40太极拳分解教学

  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有机整体,易学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无一不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人的生命运动,其本身就是阴阳对立双方,在不断的矛盾运动中取得统一的过程。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陈式40太极拳分解教学,希望对你有帮助。

陈式40太极拳分解教学

  陈式40太极拳分解教学

  1、把拳术与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相结合

  易学认为,凡是属于温热的、上升的、明亮的、兴奋的、轻浮的、活动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阳的范围;凡是属于寒冷的、下降的、晦暗的、抑制的、静止的待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阴的范畴。而太极拳就顺从阴阳变化之理,在一招一势运作之中,阴中含阳,阳中具阴,阴阳互变,相辅而生。

  2、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将气功运用于拳术之中

  中医学中的导引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发明的一种养生术。主要是通过呼吸仰俯,手足屈伸的形体运动,使人体各部血液精气流通无阻,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

  导引在太极拳中的应用即把意与形相结合,使心脏生理正常,从而引导血气于身畅通。中国古代医学家认为,心为神之居,主掌血脉运行,对人体各个脏腑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主宰,人人身上最重要的脏器,位于五官之首。

  五脏主藏精气论中以心藏脉,肺藏魄,肝藏魂,肾藏志。人体全身的血液依赖于心脏的推动作用才可以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因此,陈王庭在创造太极拳时,把始祖陈卜所传授下来的一百单八势长拳等状术与中医的导引相结合,在周身放松的条件下,使形体的运动符合并且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演练太极拳可使心气旺盛,心血充盈,脉道通利,心主血脉的一切功能正常发挥,血液在脉管内正常运行,起到练拳养生的作用。否则,会使演练者气血不足,引起推动血液运行循环的力量减弱,脉道堵塞,产生病变,不利于演练者的身体健康。

  吐纳,也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所发明的一种养生术。吐,即从口中吐出,意为呼和浩特气;纳,即收入,意为吸气,由鼻孔而入。吐纳术就是呼吸之术,通过口吐浊气,鼻及清气,吐故纳新,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

  肺脏主掌呼吸之气,呼吸功能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人体在一生之中,需要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消耗掉大量的清新之气(即氧气),产生出大量的浊气(即二氧化碳)。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全靠肺的呼吸、吐纳功能。

  太极拳把拳术着势的形体运动与吐故纳新相结合,首先保证形体运动不能妨碍人体的肺脏呼和浩特吸运动,以保障肺脏机能正常发挥,新陈代谢自然进行。其次,通过拳术着势的形体运动来促进人体内部宗气的形成。所谓宗气,与叫大气,是相对于先天元气而论的后天之气,是人之生命根本。宗气的功能就是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血在脉管内的运动。宗气主要是由肺脏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气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相结合而成,集聚于胸中,称作上气海,是全身之气运动流行的本始。第三,通过拳术着势的形体运动来促进人体宗气的分布,在心脏、肺脏的协同下,将上气海中之宗气通过血脉分别送入全身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达到全身表里上下,肌肤内脏,发挥其滋润营养之作用。

  太极拳把拳术的形体运动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使形体运动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和技击功能的发挥。

  3、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相结合

  中国古代中医经络学说主要是论述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经络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国古代知学理论袋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把拳术与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相结合

  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有机整体,易学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无一不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人的生命运动,其本身就是阴阳对立双方,在不断的矛盾运动中取得统一的过程。

  易学认为,凡是属于温热的、上升的、明亮的、兴奋的、轻浮的、活动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阳的范围;凡是属于寒冷的、下降的、晦暗的、抑制的、静止的待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阴的范畴。而太极拳就顺从阴阳变化之理,在一招一势运作之中,阴中含阳,阳中具阴,阴阳互变,相辅而生。

  2、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将气功运用于拳术之中

  中医学中的导引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发明的一种养生术。主要是通过呼吸仰俯,手足屈伸的形体运动,使人体各部血液精气流通无阻,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

  导引在太极拳中的应用即把意与形相结合,使心脏生理正常,从而引导血气于身畅通。中国古代医学家认为,心为神之居,主掌血脉运行,对人体各个脏腑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主宰,人人身上最重要的脏器,位于五官之首。

  五脏主藏精气论中以心藏脉,肺藏魄,肝藏魂,肾藏志。人体全身的血液依赖于心脏的推动作用才可以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因此,陈王庭在创造太极拳时,把始祖陈卜所传授下来的一百单八势长拳等状术与中医的导引相结合,在周身放松的条件下,使形体的运动符合并且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演练太极拳可使心气旺盛,心血充盈,脉道通利,心主血脉的一切功能正常发挥,血液在脉管内正常运行,起到练拳养生的作用。否则,会使演练者气血不足,引起推动血液运行循环的力量减弱,脉道堵塞,产生病变,不利于演练者的身体健康。

  吐纳,也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所发明的一种养生术。吐,即从口中吐出,意为呼和浩特气;纳,即收入,意为吸气,由鼻孔而入。吐纳术就是呼吸之术,通过口吐浊气,鼻及清气,吐故纳新,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

  肺脏主掌呼吸之气,呼吸功能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人体在一生之中,需要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消耗掉大量的清新之气(即氧气),产生出大量的浊气(即二氧化碳)。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全靠肺的呼吸、吐纳功能。

  太极拳把拳术着势的形体运动与吐故纳新相结合,首先保证形体运动不能妨碍人体的肺脏呼和浩特吸运动,以保障肺脏机能正常发挥,新陈代谢自然进行。其次,通过拳术着势的形体运动来促进人体内部宗气的形成。所谓宗气,与叫大气,是相对于先天元气而论的后天之气,是人之生命根本。宗气的功能就是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血在脉管内的运动。宗气主要是由肺脏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气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相结合而成,集聚于胸中,称作上气海,是全身之气运动流行的本始。第三,通过拳术着势的形体运动来促进人体宗气的分布,在心脏、肺脏的协同下,将上气海中之宗气通过血脉分别送入全身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达到全身表里上下,肌肤内脏,发挥其滋润营养之作用。

  太极拳把拳术的形体运动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使形体运动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和技击功能的发挥。

  3、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相结合

  中国古代中医经络学说主要是论述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经络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国古代知学理论袋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肺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活动的通路,是经脉、络脉及其连属组织的总称,是人体特有的组织结构和联络系统。其中,经脉是人体经络系统的纵行干z线;络,有网络之意,是人体脉络的大小分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人体的经络系统主要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别络、孙络、浮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几个部分,起着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的重大作用,但是决不可不通。

  经络系统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错综复杂的联络交会。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组织官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来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其一,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相结合

  人体是一个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降窍、皮肉筋内等组成的整体。它维护机体的协调统一,主要就是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十二正经及十二经别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循行于脏腑和官窍之间;奇经八脉联系与调节正经;十三经筋与十二皮部联络筋脉皮肉。陈五庭将人体经络学说中的联络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就形成了太极拳技击理论之一的“一静无有不静,一动百骸皆随。

  其二,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运输作用相结合

  人体的各组织器官,均需要气血的濡润滋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气血之所以畅通无阻,通达于周身,营养脏腑组织,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必须得依靠经络系统的传注。陈王庭将经络系统的运输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通过经脉运行血气而营养阴阳,以养丹田刚中柔表之气,溢发于体外,助于技击施展;濡筋骨,使自己体格健壮,表里筋骨坚实,内气充足,以此承受、化解外来之击;利关节,使演练者身体各部位活动轻灵,以己不动化彼之动,后趁势出击,克敌制胜。

  其三,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作用相结合

  所谓感应传导,就是经络系统对于外界的刺激的感觉,有传递通导作用,即为人体的触觉系统。陈王庭将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作用应用于太极状术之中,保证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顺利完成。正如《拳论》云:“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其四,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相结合。人体的经络系统不仅具有联络作用、运输作用和感应传导作用,同时,它还能够保持人体各部机能活动的平衡与协调。陈王庭将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领先经络的平衡与协调作用对身体的和部位进行灵活调节,变幻虚实,以虚诱敌,引实落空,避其实而击其虚,从而克敌制胜。

  拳术与经络学说的结合,使太极拳术独创了顺应经络变化的缠绕螺旋运动方式而滋生的缠丝劲,旋转发力,增大出拳发劲的威力,令人难提难防。

  4、综合百家拳术之长,独树一帜

  明朝嘉靖年间,中国有一名扬海外的武将,姓戚名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年号孟诸,系山东省蓬莱人。戚继光编制新军,并传以集百家拳术之长编制而成的三十二势,变化无穷,微妙莫测,似有神意。

  陈王庭创造太极拳时,从菽继光所编的《三十二势拳经捷要》中吸取精妙,采纳了二十九势,即懒扎衣、金鸡独立、采马拳、七星拳、雀地龙、悬脚虚、伏虎势、兽头势、朝天蹬、朝阳手、指裆势、跨虎势、当头炮等。

  由于陈式太极拳既广纳诸家拳术之长,又有自己独特的神奇之处,所以每战必胜,拳理上包容万家,独树一帜,不断发扬光大。

  陈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第一式 太极起势

  一、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两臂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内;头自然正,唇齿微合,舌尖抵住上腭,二目平视。二、屈膝松胯,放松下沉,提左脚向左横开半步,比两肩略宽,脚尖微外摆,脚趾、脚掌外沿、脚后跟皆要抓地,涌泉穴要虚;含胸塌腰,松肩沉肘,立身中正,头自然正直,虚领顶劲;两目平视。三、两手缓缓上升与肩平,手心向下,沉肘松肩;随两手上升,身体慢慢下降,松胯屈膝,两脚踏实;两目平视。四、身体继续下沉,屈膝松胯;两手随着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两目平视。

  第二式 金刚捣碓

  一、身体微向左转,重心右移;两手左逆右顺缠,走弧线向左前上方棚出,左手棚至左膝上方与眼平,手心朝外;右手棚至胸前中线,手心朝上;目视左前方。二、身体右转90°,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右脚尖外摆;两手右逆左顺缠,向右后捋;目视左前方。三、重心移至右腿,左腿提起,里合扣裆,屈膝松胯,身体下沉且微向右转;两手上棚;目视身体左前方。四、左脚跟内侧着地,向左前方铲地滑出,重心在右腿,两手继续向右上方加棚劲;目视左前方。五、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左脚尖外摆踏实;身体随重心移动,向左转45°;两手左逆右顺缠,走下弧向前棚,左手棚至胸前,手心朝下;右手下沉至右膝上方,手心朝外,手指朝后;目视前方。六、左手向前撩掌,向上、再向内环绕合于胸前右臂内侧,左手心朝下;右手领右脚弧线向前上托掌,于右胸前与左手相合,右手心朝上;右脚经左脚内侧向前上步,脚尖点地,重心在左腿;目视前方。七、左手顺缠外翻,下沉于腹前,手心朝上;右手握拳,下沉落于左掌心内,拳心朝上;目视前方。八、右拳逆缠向上提起,与右肩平;右腿屈膝松胯,提起右腿悬于裆内,脚尖自然下垂;目视前方。九、右脚震脚落地,脚掌踏平,两脚距离与两肩同宽;右拳顺缠下沉,落于左掌心,两臂撑圆;目视前方。

  第三式 懒扎衣

  一、身体微左转,重心右移;右拳变掌,逆缠上棚;左手逆缠下按;目视前方。二、两手由双逆缠变双顺缠,划弧交叉于胸前,左手合于右臂内,手心朝外,右手心朝上;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腿向右横开一步,脚跟内侧着地,脚尖上翘里合;目视身体右前方。三、身体左转,重心右移;右手顺缠上棚;目视右前方。四、右手逆缠外翻,右臂向外加棚劲;左手顺缠下沉于腹前,手心朝上;重心在右;目视右前方。五、身体向右转;右手逆缠,开至右膝上方,松肩沉肘,略变顺缠,指尖高于眼平;左手逆缠,至身左侧叉腰,四指在前,拇指在后,重心在右;眼随右手转视前方。

  第四式 六封四闭

  一、身体右转,重心略右移;左手从左腰间走上弧与右手相合;右手略有前引下沉之意;目视右手中指端。二、身体左转,重心左移;两手左逆右顺缠,自右而左向下捋;目视身体右前方。三、此势为动作四的`过度动作。在分解练习时,此势不停。身体继续左转;两手继续左逆右顺缠,向左后上方捋;重心向右移,目视左前方。四、上势不停,重心继续右移;两手变左顺右逆缠向上划弧,合于肩前;随两手相合,身体向右转;目视右前方。五、重心不变,身体微右转下沉;两手合力走弧线,向右前下方按;左脚收于右脚内侧20厘米左右,脚尖点地;目视右前下方。

  第五式 单鞭

  一、身体微右转;两手双顺缠,左前右后旋转,手心向上;重心在右,左腿以脚尖为轴,膝随身转里合;目视两手。二、身体左转,重心在右腿,左腿以前脚掌着地,膝随身体转外摆;右手逆缠,五指合拢,走弧线,腕向上提起与肩平;左手心朝上,随身转下沉于腹前,左肘棚劲不丢;目视右手。三、身体右转,重心全移于右腿,左腿屈膝提起,左膝内扣;右手腕领劲,左手不动,松肩沉肘,上下相合;目视身体左前方。四、右腿支撑重心,左脚跟内侧着地,向左铲地滑出,脚尖上翘里合;右手腕领劲,左手下沉合劲;目视左前方。五、身体微右转,重心左移,成左弓步,左手穿掌上棚,逆缠外翻至右胸前;目视前方,瞟视左手。六、身体微左转;左手逆缠外开,至左膝上变顺缠,放松下沉;目随左手送至体侧后,再转视正前方。

  《歌诀》云

  单鞭一势最为雄,一字长蛇画西东; 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

  中间一击首尾动,上下四旁扣如弓, 若问此势妙何处,去寻脊背骨节中。

  第六式 金刚捣碓

  一、身体向左转,重心左移;右手变掌顺缠,走下弧与左手相合;目视左前方。二、身体向右转,重心由左腿移向右腿;两手变左顺右逆缠,加外棚劲,走弧线向右后方捋,手心朝外;目视左前方。三、身体向左转,重心走下弧移至左腿,左脚尖外摆,膝盖与脚跟上下对照,松胯屈膝;两手左逆右顺缠,走下弧前棚,左手棚至左膝上与胸平,手心朝下;右手下沉,棚至右膝前上,手心朝外;目视左前方。四、左手向前撩掌,向上环绕一周,合于胸前,手心朝下;右手走下弧,向前托掌于胸前,手心朝上,右前臂与左手指相合;右腿随右手上托时经左脚内侧向前上步,脚尖点地,同时身体向左转90°;目视正前方。五、身体放松下沉,左手顺缠,翻掌降于腹前,手心朝上;右手变拳内收,落于左手掌内,拳心向上;目视前方。六、身体下沉,右拳逆缠,向上提起,略比右肩高;右腿屈膝提起,右脚放松悬于裆内;左手略顺缠下沉,手心朝上;目视前方。七、右脚震脚落地,两脚之间距离与肩同宽;右拳落于左掌内;身体成半蹲姿势;目视前方。

  第七式 白鹅亮翅

  一、身体先左后右微转;右拳变掌逆缠,上棚至额前;左手逆缠,翻掌下按;重心移至右腿;目视前方。二、重心移至右腿,提左腿向后退一步,左脚尖着地;身体随倒步左转;两手成开劲;目视前方。三、重心移至左腿,右脚经左脚内侧向后退步;两手双顺缠,划弧交叉于胸前,左手指朝上,手心朝外,右手指朝前,手心朝上;目视前方。四、重心后移至右腿,身体向右转;两手双逆缠分开,左手下按,手心朝下;右手上棚,手心朝外,两臂成半圆形;左脚收回至右脚左前方,脚尖点地;目视前方。

  第八式 斜形

  一、脚步不动,身体左转;左手逆缠后摆;右手顺缠,沉肘松肩,向左前划弧摆动;目视左前方。二、身体右转,右脚尖微向右摆,左脚尖着地,膝向里合;左手随身转由身体左后向上划弧,向前合于鼻前中线,立掌,掌心朝右;右手逆缠划弧下按于右腿外侧,手心朝下;目视左前方。三、重心移至右腿,身体下沉,左腿屈膝提起;两手向右上方棚;目视身体左前方。四、身体下沉,左脚跟着地向左前方开步,,脚尖上翘;两手继续上棚;目视身体左前方。五、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左手逆缠,随身体左转,走下弧至左膝下,右手顺缠,向后环绕变逆缠,合于右耳下;目视左前方。六、身体继续左转,重心在左;左手五指合拢变钩手,弧线上提至肩平;右手立掌合于胸前;目视前方。七、身体右转;右手逆缠,划弧向右拉开;松肩沉肘,含胸塌腰,松垮屈膝,目视前方。

  第九式 搂膝

  一、身体下沉,松垮屈膝下蹲;两手先逆缠,略上领,再双顺缠,合于左膝上;重心在左腿,目视前下方。二、两手领劲上棚,左手在前,右手在后,立掌于胸前中线;随手上领,重心后移至右腿;左脚收回至右脚左前方,脚尖点地;屈膝松垮,目视前方。

  第十式 拗步

  一、身体微右转;两手双逆缠,向右下捋;左腿屈膝提起;目视前方。二、身体微左转,左腿向前上步,脚跟着地,脚尖上翘,重心在右腿;两手左逆右顺缠,向上、向前棚;目视前方。三、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左手逆缠后下按,右手逆缠向前推出;右腿屈膝提起;目视前方。四、右腿向右前上步,脚跟着地,脚尖上翘,重心在左腿,身体微左转;左手后摆,右手前棚;目视前方。五、身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右脚尖外摆落地;右手逆缠,划弧下按至右腿外侧;左手顺缠上翻,划弧向前推出;目视前方。六、重心在右腿,身体微右转,左腿屈膝提起;立掌在鼻前中线;右手下按;目视身体左前方。七、左腿向左前方开步,脚跟内侧着地,脚尖上翘里合,身体下沉;两手在原位加棚劲;目视左前方。

  【说明】动作四、五、六、七与动作二、三的左右上步时运动线及用法基本相似,故不赘述。

  第十一式 斜形

  一、重心移至左腿,身体微向左转;左手逆缠,划弧向下至左膝前;右手顺缠外翻,由后由上划弧变逆缠合于右耳下;目视左前方。二、身体继续左转,重心在左;左手五指合拢变勾手,弧线上提至肩平;右手立掌于胸前;目视前方。三、身体右转;右手逆缠,划弧向右拉开;松肩沉肘,含胸塌腰,松胯屈膝,目视前方。

  第十二式 搂膝

  一、身体下沉,松胯屈膝下蹲;两手先逆缠略上领,再双顺缠,下合于左膝上,重心在左腿;目视前下方。二、两手领劲上棚,左手在前,右手在后,立掌于胸前正中线;随手上领,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收回至右脚左前方,脚尖点地,屈膝松胯;目视前方。

  第十三式 拗步

  一、身体微右转;两手双逆缠向下捋,左腿屈膝提起;目视前方。二、身体微左转,左腿向前上步,脚跟着地,脚尖上翘,重心在右腿;两手左逆右顺缠,向上向前棚;目视前方。三、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左手逆缠后下按,右手逆缠向前推出。随之右腿提起;目视前方。四、右脚向右前上步,脚跟着地,脚尖上翘,重心在左腿,身体微左转;左手后摆,右手前推;目视前方。五、右脚尖外摆,重心移至右腿,提左腿向左前方上一步;身体随上步自左向右转体90°;右手逆缠下沉,左手顺缠上翻,划弧经左耳变逆缠,与右手交叉相合于胸前;重心偏右腿;目视前方。

  第十四式 掩手肱拳

  一、身体略右转,重心左移;两手双逆缠,自下向左右分开;目视前方。重心右移,身体略右转;右手顺缠,上翻变拳,合于右腰间,拳心向上;左手由逆缠变顺缠,立掌合于胸前正中线;目视前方。三、右脚蹬地里合,身体迅速左转、松左胯;右拳逆缠螺旋前冲,左肘向后发劲;目视右拳前方。

  《歌诀》云:

  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肋并中心;

  上鼻下臁兼两眼,脑后一击要人魂。

  第十五式 金刚捣碓

  一、身体下沉,重心在左;右拳变掌,顺缠里合。左手逆缠,合于右前臂内侧;目视前方。二、身体右转,重心右移;右手逆缠外翻,上棚至右太阳穴外侧;左手逆缠,下按于左膝上方;左脚尖内扣;目视身左侧。三、身体向右转,重心移至左腿,右脚经左脚内侧环绕向前上步,脚尖点地;右手顺缠,向下划弧,上托于右胸前,手心向上;左手顺缠上翻变逆缠,合于右前臂上,手心朝下与胸平;目视前方。四、左手顺缠外翻,下沉于小腹前,手心朝上;右手握拳,下沉落于左掌心内,拳心朝上;目视前方。五、右拳逆缠向上提起,与右肩平;右腿屈膝松胯,提起右脚悬于裆内,脚尖自然下垂;目视前方。六、右脚震脚落地,脚掌踏平,两脚距离与肩同宽;右拳顺缠下沉,落于左掌心,两臂撑圆;目视前方。

  第十六式 撇身捶

  一、身体先右后左微转;两手在腹前微上棚后下沉,右拳变掌,双手同时走下弧,向左右分于身体两侧,掌心相对;目视前方。二、身体下沉,立身中正,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腿向右横跨一步;同时,两手先逆后顺缠向上翻,合于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目视前方。三、身体左转,重心还在左腿;两手在胸前左逆右顺缠向左上展;目视左侧。四、身体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同时,右手逆缠,走下弧,经右膝下转至右腿外侧;左手变顺缠,经左耳侧向前推于鼻前正中线,变逆缠;目视右前方。五、重心移至左腿,身体向左转;左手逆缠下捋,至左膝下,右手顺缠上棚。目随右手转动。六、重心在左,身体继续左转;左手逆缠叉腰,拇指在后,四指在前;右手顺缠,小指领劲,在身前平拦至左前方;目随右手转至左前方。七、重心移至右腿,身体向右转约120°,左脚尖内扣,左胯要松,膝微屈;右手变拳,逆缠外翻,向右上棚,至右太阳穴;左臂撑圆,左肘里合;目通过左肘尖视左脚尖。

  第十七式 青龙出水

  一、身体右转,重心移至左腿;右拳顺缠,下沉划弧,合于右腰间;左手由左腰间先顺缠后逆缠,向前合于胸前;目视右前方。二、身体迅速向左转,重心迅速移右腿;右拳自右腰间逆缠,迅速向右膝前发劲冲拳;左手顺缠,半握拳收至左肋下,左肘向左发肘劲;目视右下。

  第十八式 双推手

  一、右拳变掌,上棚前引;左手变掌,随身体右转与右手相合;目视右前方。二、身体左转,重心至右腿微向左移,左脚尖外摆;两手左逆右顺缠下捋;目视左前方。三、重心移至左腿,身体继续左转,提右腿划弧,经左脚内侧向右前方上步,脚跟着地,脚尖上翘里合;两手左移右顺缠,随身体旋转继续左捋;目视右前方。四、重心移至右腿,身体继续左转;两手由左逆右顺缠,变右逆左顺缠,向左后、向上划弧,合于左胸前;目视右前方。五、身体向右转,松胯下沉,两手合力前推;左脚收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重心在右腿;目视前方。

  第十九式 肘底看拳

  一、身体向左转,重心在右;左手逆缠,下沉于身体左侧;右手逆缠略上升;目视左前方。二、身体向右转,左膝随身体转里合;右手变拳顺缠,下沉里合于腹前;左手顺缠,由身后划弧向上转至身前左侧,高于头顶;目转视前方。三、重心在右腿,左脚尖点地,屈膝松胯,含胸塌腰;左肘下沉与右拳上托相合;目视前方。

  第二十式 倒卷肱

  一、身体向右转;右拳变掌,逆缠划弧,沉于身体右侧;左手向前推;重心在右腿,左脚尖虚点地;目视前方。二、右手顺缠,由后上翻合于右胸前;身体略左转,提左腿向左后方退步,脚尖着地;左手略向下塌劲;重心在右腿,目视前方。三、重心略左移,身体向左转;左手逆缠后捋,右手逆缠前推;目光瞻前顾后。四、重心移至左腿;左手由逆缠变顺缠,由后向上划弧,合于左肩前;提右腿划弧退步,右手略顺缠下沉;目视前方。五、身体右转,重心移于右腿;右手逆缠划弧下捋;左手逆缠向前推;目视前方。

  第二十一式 白鹅亮翅

  一、重心移至右腿;右手由逆缠变顺缠,向后、向上划弧合于右肩前;此时身体微左转,提左腿向后退步脚尖着地;同时左手微下沉;重心微左移,左脚踏实,身体微左转;右手前推,左手下沉于右前臂内侧,两手相合,目视右前方。二、身体略向左转,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腿向右后方退步;同时,左手逆缠下捋划弧变顺缠向上、向前,与右手顺缠下捋上合于胸前交叉。左手心朝外,合于右前臂内侧,右手心朝上,在胸前中线;目视前方。三、重心移至右腿,身体向右转;右手逆缠上棚于右前上方与眉平;左手逆缠下按于左膝上方;提左膝,把脚收于右脚左前方,脚跟提起,脚尖着地;目视前方。

  第二十二式 斜形

  一、脚步不动,身体左转;左手逆缠后摆;右手顺缠,沉肘松肩,向左前划弧摆动;目视左前方。二、身体向右转,右脚尖微向右转,脚尖着地,膝向里合;左手随身转由身体左后向上划弧,向前合于鼻前正中线,立掌,掌心朝右;右手逆缠划弧,下按于右腿外侧,手心朝下,目视左前方。三、重心移至右腿,身体下沉,左腿屈膝提起;两手向右上方棚;目视身体左前方。四、身体微下沉,左脚跟着地,向左前方开步,脚尖上翘;两手继续上棚;目视身体左前方。五、身体向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左手逆缠,随身体左转走下弧至左膝下,右手顺缠,向后环绕变逆缠合于右耳下;目视左前方。六、身体继续左转,重心在左腿;左手五指合拢变勾手,弧线上提至肩平;右手立掌合于胸前;目视前方。七、身体右转,右手逆缠划弧,向右拉开,松肩沉肘,含胸塌腰,松胯屈膝;目视前方。

  第二十三式 闪通背

  一、身体微左转,重心略向左移;左手变掌上领劲,右手由右顺缠划弧向左,与左手有相合之意;目视左手中指端。二、身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左腿屈膝收回,脚尖点地;同时,两手随身体右转下捋向右外侧,左顺右逆缠,两手心朝外;目视左侧。三、身体左转,重心在右腿,左脚虚足点地;左手逆缠,划弧上棚,右手顺缠,划弧向下与左膝相合;目视身体右前方。四、身体微右转,重心在右腿,左腿屈膝提起;同时,右手顺缠,向上收于右腰间,左手顺缠,掌向前;目视前方。五、身体微右转,重心在右腿,左腿向前上步,脚跟着地,脚尖上翘;目视前方。六、重心移至左腿,身体微左转;同时,右手略顺缠,向前上方穿掌;左手逆缠向下,五指合拢,向身后方棚出;目视前上方。七、重心在左,身体速右转,右腿屈膝提起;右手迅速逆缠外翻,上棚后捋至额前上方;左手变掌,顺缠上棚至身体左侧;目视身体左前方。八、右脚震脚落地,身体继续右转,提左脚向左前方迈步,重心偏右;两手由上往下交叉于腹前。身体由动作六开始至动作八转体180°;目转视前方。

  第二十四式 掩手肱拳

  一、身体微右转,重心左移;两手双逆缠下分;目视前方。二、重心由左腿再移向右腿,松右胯;两手变顺缠下合,右手握拳,屈肘合于右腰间,拳心向上;左手掌心朝前,指尖朝上,合于胸前正中线;目视前方。三、重心迅速由右腿移向左腿,身体迅速向左转;右拳逆缠,迅速向前发劲;左肘快速向后发劲,左手半握拳,收至左肋旁;目视前方。

  第二十五 六封四闭

  一、身体略右转,重心略向左移;右拳变掌,划小较圈接劲;左手变掌,走上弧与右手相合;目视右前方。二、重心略右移,身体向左转,左脚尖外摆;两手左逆右顺缠,合力向左下方捋;目视右前方。三、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脚经左脚后向右上步,脚跟着地,脚尖上翘;同时,身体继续左转;两手继续向左捋;目视右前方。四、上势不停。重心右移;两手变左顺右逆缠,向上划弧合于肩前;随两手相合,身体向右转;目视右前方。五、重心在右,身体微右转下沉;两手合力走弧线,向右前下方按;左脚收于右脚内侧20厘米处,脚尖点地;目视右前下方。

  第二十六式 单鞭

  一、身体微右转;两手双顺缠,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旋转;重心在右,左腿以脚尖为轴,膝随身体转动里合;目视两手。二、身体左转,重心在右,左腿以前脚掌着地,膝随身体转动外摆;右手逆缠,五指合拢,手腕领劲,走弧线向上提起与肩平;左手手心朝上,随身体转动下沉于腹前,左肘棚劲不丢;目视右手。三、身体右转,重心全移于右腿,左腿屈膝提起,左膝内扣;右手腕领劲;左手不动,松肩沉肘,上下相合;目视身体左前方。四、右腿支撑重心,左腿脚跟内侧着地,向左铲地滑出,脚尖上翘里合;右手腕领劲,左手下沉合劲;目视左侧。五、身体微右转,重心左移,成左弓步;左手穿掌上棚,逆缠外翻至右胸前;目视前方,瞟视左手。六、身体微左转;左手逆缠外开,至左膝上变顺缠放松下沉;目光将左手送到位置后,转视前方。

  第二十七式 云手

  一、身体微左转,重心略向左移;右手变掌,顺缠划弧下沉至腹前,掌心朝左,指尖朝前;脚步不动,左手领劲;目视身体右侧。二、身体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右手由顺缠变逆缠,划弧外翻上棚,至右前上方;左手顺缠,走下弧合于腹前;目视身体左前方。三、身体微左转;左手由顺缠变逆缠,划弧外翻上棚;右手变顺缠,走下弧合于腹前;同时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并步于左脚内侧;目视身体右前方。四、身体微右转;右手由顺缠变逆缠,外翻上棚;左手顺缠走下弧,里合于腹前;同时重心移至右腿,提左腿向左开步,脚跟着地,脚尖上翘;目视身体左前方。

  第二十八式 高探马

  一、身体微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松胯屈膝,虚步,脚尖点地;两手左逆右顺缠,左上右下划圆交叉于胸前相合;目视身体右前方。二、重心在左,提右腿向右后方开一步,右臂随身左转向左引劲;目视身右侧。三、重心右移,身体微右转;右臂逆缠下分,左手逆缠上棚;目视前方。四、身体右转,重心左移;右手下沉顺缠外翻,上棚至身体右侧与肩平;目随右手旋转。五、身体由右向左转,重心略右移,右脚尖内扣;同时,右手变逆缠,内转合于右胸前;左手顺缠里合;目视左前方。六、身体继续左转,重心在右腿,左脚向后划弧,收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右臂沉肘松肩,顺缠向右侧推出;左手顺缠收至腹前与脐平,手心向上;目视右前方。

  第二十九式 右擦脚

  一、脚步不动,身体微右转;左手逆缠上棚与右手相合;目视右前方。二、脚步不动,身体微向左转;两手左逆右顺缠,向左下捋;目视右前方。三、左手由逆缠变顺缠,划弧向上,再变逆缠,与右手交叉相合于胸前;同时,提左腿向右腿外侧交叉盖步,重心在右,左脚跟外侧着地;目视右前方。四、重心移至左腿,左脚掌踏实,右腿虚足点地;两臂逆缠外翻上棚,身体下沉;目视右侧。五、右脚迅速向上踢起;两手自上而下分开,右手合力击拍右脚面;左腿独立步;目视右前方。

  第三十式 左擦脚

  一、身体右转,右脚环绕外摆落地,脚跟外侧着地,重心在左;同时,两手左上右下交叉于胸前;目视正前方。二、重心移至右腿,身体继续右转,左腿虚脚点地;同时,两臂外翻上棚;目视身左侧。三、右腿支撑重心,左脚提起后迅速向上踢;两手由上向下分开,左手合力击拍左脚面;目视左前方。

  第三十一式 左蹬一跟

  一、拍脚后,身体向左转180°,左脚随转体收至右脚内侧,虚脚点地;两手相合于腹前;目视前方。二、脚步不动,身体微左转;两手双逆缠,走下弧向左右两侧分开;目光扫视左右。三、两手握拳相合于腹前,拳心向里;左腿屈膝提起,脚尖自然放松;目视身体左前方。四、右腿支撑重心,身体向右侧倾斜;左脚用腰、裆弹力向左侧平蹬,与腰、胯相平;两拳分别向左右发劲,力贯拳顶。

  第三十二式 前趟拗步

  一、左脚落地,重心移至左腿;两拳变掌,左掌划弧前推,右掌环绕合于右耳下;目视左前方。二、身体继续左转,重心仍在左腿,左脚尖外摆,提右腿向前上一步;左手随身体左转划弧下按,右手向前推出;重心 移至右腿;目视右前方。三、重心在右腿,提左腿向前上步,身体随上步向右转;右手逆缠,划弧向身体右侧下按;左手顺缠,上翻前棚;目视身体左前方。

  第三十三式 击地捶

  一、身体微右转下沉,重心左移;两手变拳,左拳心偏里向上;右拳向上合与右肩平,拳心朝里;目视左前下方。二、身体向左转,重心左移;左拳逆缠,向下划弧,经左膝前上提至头左侧与头平;右拳逆缠,从右耳后向前下方栽拳;目视前下方。

  第三十四式 踢二起

  一、重心右移;右拳逆缠,右肘向右后上方上棚,左拳逆缠,下栽于左腿外侧;目视左前下方。二、身体继续右转,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腿收至左脚右前方,屈膝松胯,脚尖着地;同时,右拳顺缠外翻,随转体下合于身体右侧;左拳顺缠,随转体上冲拳于面前右侧;目视前方。三、身体微右转,重心向前移至右腿;右拳向后移,左拳向前棚;身体略向前倾;目视前方。四、重心落于右腿,提左腿前踢;右拳后棚;目视前方。五、身体微左转;右拳变掌,由后划弧向上高于头顶,左拳变掌,走下弧在身体左侧向后撩;目视前方。六、左脚迅速落地,右脚快速上踢;右手向下拍击右脚面,左手向后上撩;目视右手掌。

  第三十五式 护心拳

  一、右手拍击右脚后,右脚落于左脚内侧;左右两手分别下按于两大腿外侧;屈膝松胯,立身中正;目视前方。二、重心移至右腿,提左腿向左侧偏后方开一步;同时,两手向左划弧上棚后捋;身体向右转;目视左前方。三、身体先右后左转,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腿将右脚收于左脚内侧,虚脚点地;同时,两手先向右划弧下沉,再向左上棚,左手由顺变逆缠,右手由逆变顺缠;目视右前方。四、重心在左,提右腿向右侧跨一步;两手向左上棚;目视身体右前方。五、身体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下沉;同时,右手变逆缠,走下弧经右膝向外旋转;左手变顺缠,由左向右拦至面前;目视前方。六、身体微右转,松胯下沉;同时,右手变拳,上提合于右胸前;左手变拳,下沉于小腹前,两拳心朝下;目视前方。七、身体左转,重心偏右腿;同时。右臂沉肘松肩,右拳顺缠,前棚于胸前正中线;左拳顺缠,收于腹前正中线,两拳上下相对;目视前方。

  第三十六式 旋风脚

  一、身体先左后右转;同时,两拳变掌,先向左再向右上棚捋;目视前方。二、两手先向右捋下沉,划弧向左上提,左手与眼平,右手与胸平;同时,身体先右后略左转,重心从右腿移至左腿,右腿屈膝提起;目视前方。三、身体微右转,右脚外摆落地,脚跟外侧着地,左腿屈膝松胯;两手交叉于胸前;目视前方。四、重心移至右腿,身体右转90°,屈膝下蹲;同时,两手逆缠外棚;目视身左前方。五、身体右转,左腿迅速起脚里合;同时,两手迅速向左右两侧横开,左手与左脚内侧合击;目视左前方。六、身体继续右转180°,左脚落于右脚内侧,虚脚点地;同时,两手交叉合于腹前;目视前方。

  第三十七式 右蹬一跟

  一、左脚向左跨一步;两手逆缠,上翻外棚,松胯下沉;目视前方。二、重心移至左腿,将右脚收于左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收于腹前交叉;目视身体右前方。三、身体放松下沉,右腿屈膝提起;同时,两手变拳,提于胸前相合;目视右侧前方。四、左腿支撑重心,右腿侧踹平蹬;同时,两拳迅速向左右两侧发劲;目视右前方。

  第三十八式 掩手肱拳

  一、右脚收回悬于裆内;右拳变掌,下沉合于右腿内侧;左拳变掌,合于身体左侧;目侧右前方。二、右手环绕向身体右侧斩手发劲;左手上撩掌,与右手发劲配合;同时身体右转90°,左脚尖内扣踏实,右腿提起;目视前方。三、右脚震脚落地,左脚向左前上一步,重心在右;同时,两手左上右下交叉合于腹前;目视前方。四、身体略右转,重心左移;两手双逆缠下分;目视前方。五、身体微右转,重心右移;右手顺缠,上翻握拳合于右腰间,拳心向上;左手同时先逆后顺缠,划小圈合于左胸前;目视前方。六、右脚猛蹬地,重心迅速左移,身体迅速左转;右拳逆缠向前发劲;左手向后发肘劲;目视前方。

  第三十九式 小擒打

  一、重心在左;右拳变掌,松肩沉肘;左手从左肋逆缠,上合于右前臂内侧;同时,提右腿向前上半步,脚跟着地,脚尖上翘;目视前方。二、重心移至右腿,身体略右转,左腿屈膝提起;同时,右臂逆缠外棚,左手轻抚于右臂内侧外棚,身体上下相合;目视左侧。三、身体略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跨一大步;同时,左手随左腿划弧下按;右手上棚;目视左前方。四、重心由右腿移向左腿;左手逆缠上棚;右手走下弧,与左手相合;目视左前方。五、身体略右转,重心略右移;同时,左手顺缠,走上弧向里收,右手走上弧,合于胸前;目视左前方。六、身体向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同时,两手合力,左手横向在上,右手立掌在下,随重心前移合力推至左膝上方;目视左侧。

  第四十式 抱头推山

  一、身体微左转,右脚收于左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右手顺缠,合于左手下;目视前下方。二、身体向右转体90°,以左脚跟为轴,左脚尖内扣;同时,两臂随身体右转外棚,两手心朝里,两臂棚圆;目视右前方。三、身体下沉,两手下分,手心相对;目视右前方。四、身体下沉,重心在左腿,提右腿向右略偏前方开步;两手同时逆缠划外弧,上合于两耳下;目视右前方。五、身体微右转,重心由左腿移向右腿;同时,两手随重心前移合力前推;目视右前方。

  第四十一式 六封四闭

  一、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身体随之略左转,两手左逆右顺向左下方捋;目视右下方。二、身体微右转,重心移至右腿;两手走弧线,上翻合于左胸前;目视右前下方。三、身体微右转下沉;两手合力向右下方前按;同时,左脚收至右脚内侧;目视右前下方。

  第四十二式 单鞭

  一、重心在右腿;同时,两手双顺缠,右手内收,左手外转;目视右前下方。二、重心在右,身体左转,左膝随之外摆;右手五指合拢,逆缠变勾手上提;左手顺缠,手心朝上收于腹前;目视右手腕。三、身体微右转,左腿屈膝提起,身体上下相合;目视身体左前方。四、重心在右腿,左脚跟内侧着地,向左侧铲地滑出,脚尖上翘里合;目视身体左前方。五、身体微右转,重心移至左腿;左手穿掌外翻上棚;目光扫视左右。六、身体略左转;左手逆缠外开,屈膝松胯,沉肘松肩,含胸塌腰,周身放松,上下相合,立身中正,开裆贵圆;目视前方。

  第四十三式 前招

  一、身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腿,提左脚收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右手变掌,逆缠上棚;左手顺缠,走下弧向右侧外棚;目视身体左前方。二、身体微下沉右转;两手上棚;同时提左腿向左前开步,脚跟内侧着地,脚尖上翘里合;目视左前方。三、身体先右后左转,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腿,右脚收于左脚右前方,虚脚尖点地;同时,左手逆缠,弧线上棚;右手顺缠,走下弧左棚;目视前方。

  第四十四式 后招

  一、脚步不动,身体向右转;右手逆缠,外翻上棚,左手顺缠,走下弧向右棚;目视右前方。

  第四十五式 野马分鬃

  一、身体向左转下沉,重心在左腿,提右腿向前上步;同时,右手顺缠,向下合于右膝内侧;左手逆缠上棚;目视身右侧。二、重心由左腿移至右腿,身体向右转;同时,右手逆缠,划弧上棚与额平;左手顺缠,下合于左腿外侧;目视右前方。三、身体右转,右脚尖外摆,提左腿向前上一大步;右手棚至右额前;左手合于左膝内;目视左前方。四、身体微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同时,左手逆缠,外翻上棚至左额前;右手顺缠,下合于右膝上;目视左前方。

  第四十六式 六封四闭

  一、身体微左转,重心在左;右手走上弧与左手相合;目视左前方。二、身体微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同时,两手左顺右逆缠向右下方捋;目视左前方。三、身体微左转,重心略左移,左脚尖外摆;同时,两手前棚上翻;目视左前下方。四、重心移至左腿,身体随之左转150°;提右腿向右侧上步;同时,两手随转体下捋;目视右前方。五、重心移至右腿;两手左捋上翻合于左肩前;目视右下方。六、身体微右转,重心在右,提左脚收于右脚内侧;两手合力下按;目视右前下方。

  第四十七式 单鞭

  一、身体右转,重心在右;两手双顺缠,右手里收,左手外转;目视右前方。二、右手五指合拢成勾手逆缠,手腕放松向右上方领劲;身体向左转,左腿虚步并随转体左膝外摆;左手收于腹前,手心向上;目视右前方。三、右手腕领劲;身体右转,左腿屈膝提起;左手微下沉,上下相合;目视左侧。四、重心在右腿;左脚跟里侧着地,向左侧铲地滑出,脚尖上翘里合;目视身左侧。五、身体微右转,重心向左移;左手向右上穿掌,逆缠外翻;目视前方,环视左右。

  第四十八式 玉女穿梭

  一、身体微左转,重心在左,提右脚收于左脚内侧,虚脚点地;同时,右手变掌,顺缠下沉,与左手交叉于胸前;目视右前方。二、身体右转;两手随之右转,立掌棚于胸前,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同时以右脚尖为轴右膝外摆,左脚尖内扣随身右转。目视前方。三、屈膝松胯,身体下沉;两手双逆缠下合;目视前方。四、两手顺缠,迅速向上领起;双脚随之上纵离地;目视前方。五、双脚震脚落地;双手逆缠,随之下按;目视前方。六、双手顺缠上棚;右腿随之屈膝提起;目视前方。七、重心在左腿,身体迅速左转;右腿里合外蹬;右掌逆缠前推;左手逆缠合于左胸前,向左后发肘劲;目视右前方。八、右脚跨步落地,重心移至右腿,身体微右转;左掌略下沉;目视前方。九、右脚前掌迅速蹬地弹起前纵,身体在空中向右旋转180°;左手逆缠向前猛推;右手向后开,目视左侧。十、左脚先落地,右脚从左腿后插过,脚尖着地;左掌前推,右掌后开;目视左侧。十一、身体右转180°,重心移至右腿,左腿随转体里合;同时,随转体两手右逆左顺缠,由左向右转捋;目视身体左侧前方。

  第四十九式 懒扎衣

  一、两手由双逆缠变双顺缠,划弧交叉于胸前,左手合于右臂内侧,手心朝外;右手心朝上;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腿向右横开一步,脚跟里侧着地,脚尖上翘里合;目视身体右侧。二、身体向左转,重心右移;右手顺缠上棚;目视身体右侧。三、右手逆缠外翻,左手顺缠下沉,手心朝上沉于腹前;身体右转;右手逆缠,开至右膝上方,松肩沉肘,略变顺缠,指尖与眼平;左手逆缠,至身体左侧叉腰;重心在右;眼神随右手转至右侧后转视前方。

  第五十式 六封四闭

  一、身体微右转,重心略右移;左手从左腰间走上弧与右手相合,右手略有前引下沉之意;目视右手中指端。二、身体左转,重心左移;两手左逆右顺缠,自右而左向下捋;目视身体右侧。三、接上势的运行路线。身体继续左转;两手左顺右逆缠,继续向左后上方捋;重心向右移;目视右前方。四、重心继续右移;两手变左顺右逆,向上划弧合于左肩前;随着两手相合,身体向右转;目视右前下方。五、身体微右转下沉;两手合力走弧线,向右前下方按;左脚收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目视右前下方

  第五十一式 单鞭

  一、身体右转,重心在右;同时,两手双顺缠,右手内收,左手外转;目视右前下方。二、身体左转,左膝随之外摆;右手五指合拢,逆缠变勾手上提,左手顺缠,手心朝上收于腹前;身体微右转,左腿屈膝提起,身体上下相合,左脚跟内侧着地,向左侧铲地滑出;目视身体左侧。三、身体微右转,重心移至左腿;左手穿掌外翻上棚,身体略左转,左手逆缠外开;屈膝松胯,含胸塌腰,周身放松,上下相合,立身中正,开裆贵圆;目光在扫视左右后停于正前方。

  第五十二式 云手

  一、身体微左转。重心略向左移;右手变掌顺缠,划弧下沉至腹前,掌心朝左,指尖朝前;左手领劲,脚步不动;目视身体右侧前方。二、身体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右手由顺变逆缠,划弧外翻上棚至右前上方;左手顺缠,走下弧合于腹前;目视身体左侧。三、身体微左转;左手由顺变逆缠,划弧外翻上棚;右手变顺缠,走下弧合于腹前;同时,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并步于左脚内侧;目视身体右侧下方。四、身体先微左转再右转;右手由顺变逆缠,外翻上棚,左手顺缠,走下弧合于腹前;同时重心移至右腿,提左腿向左开步,脚跟内侧着地,脚尖上翘;目视身体左侧前方。

  第五十三式 摆脚跌岔

  一、身体向左转,重心移至左腿;两手由右逆左顺缠变成左逆右顺缠,走下弧,向左方棚;目视左前方。二、身体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两手由向左棚变向右上捋,左顺右逆缠;目视身体左侧。三、身体继续右转,略变左转重心移至左腿;两手继续右捋,下沉变左逆右顺,合于身右侧;目视右前方。四、身体向左转,右腿由下划弧向左上、再向右后摆;两手由身体右侧向左侧与右脚面相击拍;目视右脚。五、右脚击拍后向外摆,然后收腿震脚落地,重心移至右腿,左腿屈膝提起,脚尖点地;同时,两手变拳,左上右下(右拳心朝上,左拳心朝下)交叉合于胸右侧。六、重心在右,提左腿脚跟内侧着地,铲地滑出后仆步下蹲,裆部离地四指;同时两拳右逆左顺缠分开,右拳上提至身体右后侧高于头顶;左拳顺缠下合左腿上,两拳心相对;目视前上方。

  第五十四式 金鸡独立

  身体先右后左转,裆、腰一拧,重心走下弧移至左腿;左拳随重心顺缠上冲,右拳下合于身体右侧;目视前方。二、身体向左转90°,重心在左,提右腿上步,屈膝松胯,脚尖点地;同时,左拳上冲至胸前与下颏平;右拳随上步冲于左拳内侧;目视前方。三、重心在左腿独立撑地,膝微屈松胯,右腿屈膝提起,左脚悬于裆内;同时,右拳变掌,旋转上托,掌心朝前;左拳变掌逆缠,下按至身体左侧;目视前方。四、右脚震脚落地;右手随之下按;身体放松下沉;目视前下方。五、身体微左转,重心在左腿,提右腿向右侧横开一步;同时,两手左逆右顺缠,由右下方划弧向左上方捋;目视身体右侧前方。六、身体微右转,重心移至右腿,提左腿收于右脚内前侧,脚尖着地;同时,两手向右捋,弧线下沉;左手再向上托与胸平;右手逆缠,下按至身体右侧;目视前方。七、左手外旋上托,掌心朝前;左腿屈膝提起,左脚悬于裆内;右脚独立,松胯膝微屈;右手下按;目视前方。

  第五十五式 倒卷肱

  动作、要求、内劲、用法同第二十式“倒卷肱”。

  第五十六式 白鹅亮翅

  动作、要求、内劲、用法同第二十一式“白鹅亮翅”。

  第五十七式 斜形

  动作、要求、内劲、用法同第二十二式“斜形”。

  第五十八式 闪通背

  动作、要求、内劲、用法同第二十三式“闪通背”。

  第五十九式 掩手肱拳

  动作、要求、内劲、用法同第二十四式“掩手肱拳”。

  第六十式 六封四闭

  动作、要求、内劲、用法同第二十五式“六封四闭”。

  第六十一式 单鞭

  动作、要求、内劲、用法同第二十六式“单鞭”。

  第六十二式 云手

  动作、要求、内劲、用法同第二十七式“云手”。

  第六十三式 高探马

  动作、要求、内劲、用法同第二十八式“高探马”。

  第六十四式 十字脚

  一、身体微下沉;右臂松肩沉肘顺缠里合;左手逆缠,划弧合于右前臂内侧;目视右前方。二、身体右转,左脚尖为轴,脚跟外摆落地,重心移至左腿,右腿变虚,脚尖外摆;同时,右臂逆缠外棚;左手在内侧辅助;目视左前下方。三、重心移至右腿,左腿屈膝提起;两手继续外棚;身体下沉,上下相合;目视左下方。四、左腿向左前开一大步;左手随开步逆缠下开,右手上棚;身体随开步下沉,立身中正,顶劲领起;目视左侧。五、身体向右转,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左手由逆缠变顺缠,划弧再变逆缠合于面前;右手走下弧合于左肘下,手心朝下;目视身体右侧前方。六、提右腿,走下弧向左向上提,再向右后摆;左手下合拍击右脚面;目视右脚。

  第六十五式 指裆捶

  一、拍脚后,右脚下垂不落地;先右手上撩,左手下按,再右手向下斩手发劲,左手上撩;身体随右手下斩向右转90°;以左脚跟为轴,脚尖向内扣,右脚提起悬于裆内;目视前方。二、右脚震脚落地,左脚向左前方上一步,身体向右转45°;同时,两手交叉于腹前;目视前方。三、身体微右转,重心略左转;两手逆缠下分。四、身体略左转重心移至右腿,松右胯屈膝下沉;同时,右手变拳,合于右肘下;左手立掌合于胸前;目视前方。五、身体迅速左转,重心左移;右拳逆缠,向前下方发劲,左手半握拳,收于左肋间,向身后发肘劲;目视前下方。

  第六十六式 猿猴探果

  一、身体屈膝下沉;右拳先逆后顺缠,折腕转向上;左拳同时也变顺缠,左右两拳均拳心向上;目视右前方。二、身体向左转,左脚尖外摆;同时,右拳向右前上方冲;右腿提起;目视右前方。三、身体微左转,右脚向右前方迈步落地,脚跟着地;两拳环绕变掌,合于两耳下;目视右前方。四、身体微右转,重心由左移至右,左脚收于右脚内侧;同时两手合力下按;目视右前下方。

  第六十七式 单鞭

  一、身体右转,重心在右;两手双顺缠,右手里收,左手外转;目视右前方。二、右手五指合拢成勾手逆缠,手腕放松向右上方领劲;身体向左转,左腿虚步,随身体转左膝向外摆;左手收于腹前,手心朝上;目视右前方。三、右手腕领劲,左手微下沉;身体右转,左腿屈膝提起,脚跟里侧着地,向左侧铲地滑出,脚尖上翘里合;目视身体左侧前方。四、身体微右转,重心左移;左手向右上穿掌外翻,身体左转;左手划外弧线,向左拉开,周身放松;手与脚合,肩与胯合,周身上下团聚不散;目视前方。

  第六十八式 雀地龙

  一、身体左转,重心继续左移两手握拳;右拳顺缠,走下弧线,向左与左拳相合;左拳逆缠,合于右前臂上;左拳心朝下,右拳心朝上;目视前方。二、身体向右转,重心由左腿移至右腿,屈膝下蹲,左腿伸直,左脚内扣成仆步;同时,右拳逆缠上提,高于头;左拳顺缠,下合于左膝上;目视左前方。

  第六十九式 上步七星

  一、身体微右转,重心由右腿旋转左移成左弓步;同时,左拳随重心前移上冲;右拳顺缠,下合于右腰间;目视左前方。二、身体左转90°,提右腿上步于左脚右前方,右脚尖着地,松胯屈膝;同时,右拳冲至左拳内,两拳相合;目视前方。三、身体微下沉;松肩,两肘微上棚,双拳逆缠下沉;目视前下方。四、两肘下沉里合,双拳变掌下塌;目视前方。

  第七十式 下步跨肱

  一、身体微左转;两手微向上棚,提右腿向右后侧跨一步;目视右前方。二、身体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右手逆缠向右下分,左手逆缠前开;目视前方。三、身体向右转45°,右脚尖外摆,提左腿向右前上步,脚尖点地;同时,两手双顺缠,侧掌相合于胸前,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指尖朝前;目视前方。

  第七十一式 转向双摆莲

  一、身体继续右转,重心在右腿,左脚尖为轴,脚跟外摆;同时,两手双逆缠,右手上棚,左手下按;目视左下方。二、左脚跟落地,重心移于左腿,右脚尖外摆,身体继续右转;右手向右棚,左手下按;目视前方。三、重心移至右腿,左腿提起,身体向右转;同时左手顺缠前棚,领带左腿向前上步,右手上棚;目视前方。四、左脚落地,身体屈膝下沉,重心在右腿;两手向右后捋;目视左前方。五、身体向右转,重心左移;两手由后捋转为走下弧的向前合劲,合于右腰侧;目视前方。六、重心在左腿,提右腿向左走下弧向上,再转向右后摆;两手向前与右脚击拍相合;目视前方。

  第七十二式 当头炮

  一、拍脚后,右腿向右后落地;两手继续上棚;重心在左腿;目视前方。二、身体微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同时,两手左顺右逆缠,随重心后移下捋;目视左前方。三、身体微下沉;两手变拳,合于右胸侧;目视前方。四、右脚蹬地,重心迅速由右腿移至左腿,身体随之左转;同时两拳合力向前冲拳发劲,拳眼向上;目视前方。

  第七十三式 金刚捣碓

  一、两拳变掌,左顺右逆向右后上方捋带;同时,重心由左向右腿移;目视左前方。二、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左脚尖外摆踏实,身体随重心移动向左转45°;两手左逆右顺缠,走下弧线向前棚,左手棚至胸前,手心朝下;右手下沉至右膝内上方,手心朝外,手指朝后;目视前方。三、左掌朝前撩掌,向上、再向内环绕合于胸前右前臂内侧;同时,右手领右脚弧线向前上托掌于右胸前与左手相合;右手心朝上,左手心朝下;右脚经左脚内侧向前上步,脚尖点地,重心在左腿;目视前方。四、左手顺缠,外翻下沉于腹前,手心朝上;右手握拳,下沉落于左掌心内,拳心朝上;目视前方。五、右拳逆缠,向上提起与右肩平;右腿屈膝松胯,得起右脚悬于裆内,脚尖自然下垂;目视前方。六、右脚震脚落地,脚掌踏平,两脚距离与两肩同宽;右拳顺缠,下沉落于左掌心,两臂撑圆;目视前方。

  第七十四式 收势

  一、右拳变掌,两手向左右下分,身微下沉,屈膝松胯;目视前方。二、两手同时各向左右划外弧向上合于两肩前;目视前方。三、两手顺身体两侧缓缓下按于两大腿外侧;目视前方。

【陈式40太极拳分解教学】相关文章:

太极拳40式分解教学03-18

74陈氏太极拳分解教学03-14

37式太极拳分解教学09-23

太极拳32式分解教学08-22

陈式太极拳24式10-09

杨氏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教学07-28

陈式小架太极拳口诀06-05

陈式太极拳技法的特征11-18

怎么练陈式太极拳56式06-06

13式武当太极拳分解动作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