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拳训练方法技巧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太极拳的训练方法技巧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科学的体育项目。练习太极拳能帮助我们锻炼身体,健全体魄,坚强意志,提高工作效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拳的训练方法技巧,欢迎参考~
一、桩功
桩功是练好太极拳的首要问题。没有桩功的太极拳好比建在沙滩上的楼房,风一吹便倒,由此可见桩功的重要。那么练太极拳要站哪些桩功呢?太极拳桩功很多,有开合桩、下蹲桩、马步桩、手挥琵琶桩、提手上式桩、白鹤亮翅桩等等,实际上每个太极拳的动作就是一个桩。要把桩功练得一般人两三个乃至三五个都推不动、拉不动,多棒的小伙子,也休想抬起胳膊来,才算基本达到太极桩功的要求。而现在从各体育大学院校到省市武术队的专业教练,以及各地的太极拳辅导站的教练员、辅导员们,根本不教学者练桩,甚至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站桩。据这些教练员、辅导员们讲,出光盘的那些专家教授,都不谈太极拳站桩的问题,叫我们知道什么?所以我说那些练太极拳不站桩、不懂站桩、或说站桩没用的专家教授们、七八九段们,毁了太极拳的根子!
二、头部功夫
练太极拳对头部的要求是,头容正直,下颏微里收。名曰:虚领顶劲,下颏微一收,气贯于顶。如果推手发人时差了头顶悬之劲,就可能发不动,或发不远。有了这头顶悬的劲,就可能发得动,或发得很漂亮。所以虚领顶劲不可少。面部表情要自然,不可嘻皮笑脸,也不能龇牙咧嘴(练形意拳、八卦掌也是同样的要求)。总之不管多难多易,都要求面部表情自然,好象什么事也没发生那样。
三、眼部功夫
练太极拳时,眼神从始至终都要配合动作。该看前方时要看前方,该看前手时要看前手。不管看哪里,都要让人觉着自然得体。不能该看前手时看了后手,该看右手时看了左手。如白鹤亮翅,定式后应看正前方;又如左野马分鬃,抱球时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眼应看上面右手食指。当左脚迈出去,慢慢落实成左弓步时,左手也同时到左胸前,右手停于右胯旁,这时眼就得看左手虎口或食指。眼看左手时,既不能瞪眼也不能迷茫,而是要两眼有神注视前手。更为难做的是,不论一趟太极拳有多少动作,练10分钟、 20分钟乃至30分钟、40分钟,眼都不眨一下。我的恩师练一趟八十八式也不眨一下眼。
练眼也专门有练眼之功,如香火头练眼功、提渣滓练眼功、看太阳练眼功、看月亮练眼功等。日后我再专门谈练眼的功夫,可以让大家把眼练得能看夏天中午12点的太阳数分钟乃至更长。
四、鼻子呼吸之功
练太极拳从始至终应呼吸自然。练时配合动作呼和吸,使呼吸慢慢拉长。呼和吸应以耳朵听不见为佳,而且呼吸不能有间断。须知练太极拳不同练早操的二八呼、四八呼,而是要根据动作的难度大小、长短配合呼吸。从起式到收式,都应是起吸落呼、收吸放呼。久而久之,就可使动作和呼吸结合上。再加紧下大功夫,就能达到气与劲合的境地。当然还有更为高深的呼吸功夫,即练着练着太极拳,突然感觉耳旁如打了一声雷,不觉自己有呼吸,这就是胎息。如果经常能达到胎息的境界,长寿是定然无疑的。不过这种呼吸,现在练太极拳的专家教授们、七八九段们,恐怕是知者甚少了。要想学会如此境界的呼吸,速找明师虚心求教,可能还能学到。
五、耳之功夫
一般人可能会问,练太极拳与耳朵有什么关系?又不是和人比武,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请听听我讲的耳在太极拳中的作用,可能会有所帮助。前面谈了呼吸是耳朵听不见的呼吸,那么耳朵听什么呢?我认为耳要听蝉鸣。什么是蝉鸣?蝉鸣即我们稍一静,大脑中发出的“而”的声音。只要能排除杂念,神不外散,专注地听蝉鸣,久而久之,刹那间耳边“哗啦”一声,如同雷声,就入静了。此时,只知练拳,不知其他,见如不见。见人如不见,见物如不见,见一切如不见。这就是练太极拳所讲的动中求静的最佳效果。久静而生动,此动不是练太极拳动作的动,而是一点真阳在动,这一点真阳即是***无念而自举的动(所以要练真正的太极拳,尤其是养生功,不能集体在一起,更不便男男女女在一起练,关键就在于此。这个怕是一万个练太极拳的也没几个懂的,更别说什么太极拳专家教授、七八九段)。真阳一动就得会收,这收气之法,不是得真传者,也绝对不知道。真阳一动,要用小周天收气之法收之。气越收越足,真阳越动越勤、越坚、越硬,直至七个小周天都收不住,即改用无孔笛颠倒两头吹之功。七个无孔笛也收不住、降不了,速开通奇经八脉。八脉开通身属阳,准备下手采小药。当我们练着练着突然觉得一点真阳要夺关而出,千钧一发之际,要会勒阳关,调外药,调到药产神知,此时要会上下任督接连之法,速用宝剑斩插之,这叫做宝剑插在三江口,管叫黄河水倒流,风吹之,火化之。采完药后,再行牢牢封固,这种功夫才是张三丰祖师传下来的太极拳功夫。不论杨、吴、陈、孙、武、李,谁懂这种功夫,才算得“下手炼精化气”之真传,得太极拳之真传。
不少练太极、形意、八卦的名师都说会“炼精化气”,也可能他们不愿写在书本上,但在我看来,那么多练太极、形意、八卦、武当剑的,也只是会说说名词而已,实际都不会。如果真会,就不会说站着三体式能结丹、站着三体式能采药的外行话,就不会说“炼精化气”的外行话。“炼精化气”前面还得加上两个字,“下手炼精化气”才是行话。上面所说的功夫在公园里练行吗?当着人练行吗?不行。采药归炉后,还有许多功夫,因为这里重点是讲太极拳,所以我只介绍一下名称,分别有:提渣滓、卯酉周天、歙聚祖气、蜇藏气穴、提踵呼吸、点穴固丹、虚室生白、六根震动、大药过关、养育圣胎、出阳神、撒手九年之功等等。这说明太极拳确实属于道家而不属于别的哪门哪派。历代太极祖师可能怕日后有背叛者、不忠者,他们往往不说太极拳是出自道家,而说是出于自己那家那派,所以不传下手炼精化气、手炼气化神、了手炼神还虚、撒手炼虚合道等功。如果谁说太极拳是他们家创的,就请他把这些功夫一一说清楚。以上我主要讲的是男子练法,至于女子练法今后有机会再另写一篇。还有年少有年少的练法,年老有年老的练法,有病有有病的练法,没病有没病的练法,不能概而论之。
六、舌部功夫
练太极拳从预备式开始就要舌尖倒卷,上顶天池穴。舌根部有两个穴位,左为金井,右为石泉。随着动作慢慢运行,舌下两穴会分泌唾液,这唾液行话为“玉液 ” (静中得来的此液为丹)。唾液不是有了就咽,而是要待整套太极拳练完后唾液满口时再吮吞下咽。会吮吞者,唾液直入任脉,不会吮吞则直入肠胃。入任脉则利阳精,久而久之能使肾机能强壮,使身体越来越棒。以五行相生而论:肾属水,肾脏无病,肾水足,水可生木;肝在五行中属木,肾无病利于养肝脏,肝属木,木又生火;心在五行中属火,肝气足又利于心,心属火,火又生土;心脏无病又利于脾胃,脾胃在五行中属土,土又生金;在五行中肺属金,脾胃无病又利于肺腑,肺属金,金生水,肺腑无病又利于肾脏。此谓五行相生之理,有相生就有相克,这是辩证的关系。五行相生是顺理,而五行相克呢?如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以五行相克之理言之:金克木,金在人身内属肺,肺腑无病又能帮助去攻克木肝之病,木在人身之内属肝,肝脏无病又能帮助去攻克土脾胃之病,土在人身内属脾胃,脾胃无病又能帮助去攻克肾水之病,肾属水,肾脏无病又能帮助去攻克心火之病,火在人身内属心,心脏无病又能帮助去攻克金肺之病。如此相生相克,循环往来,何病之有?此五行相生相克之理,就是阴阳辩证之理,此理就是典型的道家文化。它充塞宇宙,充塞大地,充塞人身,充塞万物,也充塞太极、形意、八卦,此理虽简明,然也不是一个对道家文化思想无知的人可理解的。所以,我断定太极、形意、八卦出自道家,不属哪门哪派,要说派就是道家武当派。
七、肩部功夫
练太极拳不论做什么动作,或起或落,肩是一直下沉的。这种沉不是僵硬之沉,而是自然松沉。不会练拳的人,却往往认为沉肩没什么作用。肩为胳膊之根节,肩能松沉,则一般人绝对抬不起你的胳膊来。放人亦然,如果对方身上较沉,那么自己的肩稍微一端,便立即使不上劲。因为肩一端,则使胳膊和周身脱节,和肘腕脱节,所以没有劲力。只有肩一松,使胳膊和全身成为紧锁在一起的整体,和肘腕成为一家,劲力方可好用。先辈把肩称为胳膊之根节,而肘为中节,腕为梢节,可见沉肩在太极拳中的重要地位。练太极拳除下势等个别动作外,不论练多难的动作,两肩始终要在一个水平线上。在推手中,肩靠是很有威力的技击动作。如对方捋我,那正好借对方的捋劲,往对方中部靠去,轻者靠出丈外,重者立即休克,可见沉肩肩靠威力之大。但如今练太极拳者,尤其是专业运动员和公园晨练者,一万个中也没见一个会沉肩的,这样下去太极拳岂不危险。
八、肘部功夫
练太极拳强调沉肩、坠肘。如果肩松沉了,但肘却微外掀和里瘪,会立即破坏了沉肩的作用,使劲立散。肘为胳膊之中节,中节出了问题,根节和梢节都会受到影响,使劲不能完整。所以不论野马分鬃、搂膝拗步还是其他动作,肘都不能外掀和里扣,就是四角穿梭也不允许掀肘。在推手中,肘的杀伤力太过威猛,所以高手往往不愿用肘去击对方。这肘要是顶上,如顶在肋上,就得顶断几根肋骨,轻者也得吐血,故推手比赛严禁用肘。立肘更厉害,就是砸在对方后背上,也能使对方受不了,何况顶在砸在要害之处。如今的专业运动员和公园晨练者,肘部的问题都比较严重,尤其那些不会推手的教太极拳者,根本就不知肘有什么作用。
九、腕部功夫和指尖功夫
练太极拳讲腕坐、指展,这样使肩、肘、腕成为一致的整体。如果肩沉了,肘坠了,腕却不坐,则使胳膊之劲不能成为一家,肩肘之劲也就没有可靠的保障。胳膊作为上身的两扇大门,肩、肘、腕必须成为统一的整体才能运用自如。肩肘腕统一了,指不展劲力也同样发挥不出来,所以指展的问题也不能小看。发人放人,指在最前方,把人发出去没有腕滚不行(如挤之势,腕不滚则不奏效),没有指尖的抖弹劲也不行。指不展从表演上看也没有可观性。太极推手时,指尖应如中医搭脉一样,稍一接触对方,便将对方的劲路、功力大小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我们今天的专业运动员和公园晨练者,都是或出手娇无力,或出手不见形。更有甚者,把手搞成唱戏演员的“兰花指”,使人不懂,这手型究竟意味着什么?太极的指,同样是太软了不行(无力),太硬了也不行(劲僵),应是可软可硬,也就是软中有硬,硬中有软。
十、两胳膊之劲
练太极拳处处体现圆运动,先辈武术家谓之“抱元守一”。这个“一”,我在耳部功夫中已作了说明,这里再强调一句,这就是先天一气,先天一气就是无念的真阳。孙禄堂先生说,“太极皮球也,形意铁球也”。而今天的许多专业太极拳运动员、专家教授们,别说懂什么抱元守一,就是两只胳膊抱圆都做不好。仔细观察他们的动作,哪一个不是瘪瘪楞楞。孙老先生说太极皮球也,指的可不是没有气的皮球,而是打足气的皮球,处处是圆的,让对方无处下手。如推手时两只胳膊棚得很圆,如同皮球,那对方在哪里下手呢?对方无从下手,没有任何缺陷,这就是抱球应达到的效果。以肩论,肩是圆的,肩下腋内可容一个拳头;以腰论,腰似车轴,处处运用自如;以背论,背是圆的,背如弓则劲无穷;以裆论,提肛、裹裆,裆是圆的;以腿论,后支撑腿(如弓步)是圆的;以手论,虎口是圆的;以起手落手论,起手是圆弧,落手也是圆弧,用行话说就是“起手要轻灵,落手要沉着”。所谓起手轻灵,落手沉着,即练者并没着意用劲,却让行家看来处处有种内含的暗劲。而如今的太极拳专业运动员,起手飘忽忽,落手忽忽飘,手没有准星,没有定向,不知落在什么地方合适,出手娇无力,脚下软绵绵,这能叫上乘功夫的太极拳吗?有相当多的人认为,练太极拳嘛,随便练练,一点劲也不用使。此言谬矣。如果严格按照太极拳的规范去练,不挺胸,不提肚,不撅臀,就是一趟二十四式练下来,一般人腿也会发抖。常见太极拳参赛者,腰不会动,或者说腰和四肢配合不上,只是耍胳膊耍腿,虽然练得很慢,但也不是太极拳,只能说是长拳慢练,没有太极拳的味道,更没有太极拳的内在之劲。太极味、太极劲比较难练。说软嘛,软中有硬;说硬嘛,硬中有软。软不是软绵绵,硬不是硬梆梆。不在明师指导下言传口授,休想练出太极劲、太极味来。
十一、胸部功夫
练太极拳对胸部的要求极严。头顶了,肘坠了,腕坐了,指展了,但胸一挺就又破坏了上面所说的整体。上面所要求的肩、肘、腕都是劲力下沉的要求,而一挺胸,则气往上涌停于胸。太极拳要求周身一家,劲一松到脚。气往上涌,就不可能一松到脚。只有胸微收,气才能下降丹田。胸微收,又能使背撑圆,使气贴于背。太极、形意、八卦都要求收胸,就连西洋拳击,也要求收胸。只有收胸,两肩之劲才能向前、向左、向右放远。而挺着胸,劲力就被胸肢解、阻住,不可能放远。太极拳讲神气收敛入骨,气贴于背,就必须收胸。所以不收胸不仅使劲力受阻,而且气不可能沉于丹田。因此不论男女,练太极拳都必须收胸。那么男的较容易检查胸部收没收,女的怎么检查呢?检查女子收胸否,主要看后背是否撑圆。先辈讲含蓄在胸,又讲胸微收,心窝微收,都是根据道家祖师老子讲“虚其心,实其腹”而来的。因此,我认为,挺胸练太极,就不是太极。谁能收胸,谁才能练对了太极拳。请看我们现在有多少人在练太极拳时能真正做到收胸呢?可惜包括那些专家教授、七八九段,会收胸者绝少。不会收胸,则上身劲力不能一致向下,而受阻于胸,永远练不成周身一家。
十二、腹部功夫
练太极拳,对腹部的要求,讲的是气沉丹田。丹田者,在脐下一寸三。气沉于丹田,表现出来是腹部圆,气充于腹。如果提着肚子,说气沉丹田了,可能吗?提肚,腹是瘪的,瘪的就说明气没沉于丹田,气没沉于丹田,必然上涌于胸,所以提肚、收腹都是练好太极拳的大忌。一个有功夫的太极拳师,气沉于丹田,腹部被人打上几拳、踹上几脚都可以承受。我自己在四十多岁教太极、形意、八卦时,就让不相信的学生在我腹上打几拳踹几脚试试。今后学练太极、形意、八卦者,也可以问问你们的教练、教授、老师,腹上敢不敢让人打几拳踹几脚,没功夫的就不敢让你打让你踹。太极推手更讲腹部充实,太极推手高手,如郝家俊先生,用腹部打人,比一般人用手的劲力还大得多。往往他向里一带,腹部一弹就能把人击出丈外,腹部放人的威力,比别人用推和挤还高。
十三、腰部功夫
腰和腹是连在一起的,为什么要分开谈呢,因为先辈武术家们多谈腰,所以我把腰和腹分开谈,为的是刚才能着重谈谈腹。练太极拳是腰带动四肢,腰是一身之主宰。先辈们说,腰似车轴。练太极拳时是腰的左右旋带动手和脚,腰不动则手臂也几乎没什么动作。太极高手由于能合理用腰,故动作常使一般人不觉。须知腰左右旋,不是左右摆动、左右扭腰。如果是摆动、扭腰就大错特错了。所以说练太极拳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无不动体现在腰,无不静体现在心、在脑。还是以左野马分鬃为例,左脚迈出着地,脚尖上翘,脚跟着地,两手左右慢慢分开,表面上看是手在动,而实际是腰在向左慢慢旋。如果腰不动,动作立止。又如云手,表面上看是手在左右运行,而实际是腰在左右旋,只是在腰到左右时手腕坐腕翻了一下而已。如果只是手在运行,腰不会左右旋,那只能说是初学太极拳。常见比赛场上的太极拳运动员,只是在耍胳膊耍腿,而不会用腰,实际那不是在练太极拳,那是在瞎比划。推手更强调腰的功力。如果和人推手,腰痛推得了吗?腰部没有功夫,不会前后左右旋,对方推来,接得住吗?因此,我认为,练太极拳不会用腰带动四肢运动,就等于不会练太极拳;练太极推手不会用腰发人放人,就等于不会推手。可见腰在练太极拳和太极推手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十四、臀部功夫
练太极拳对敛臀的要求极严。从人的全身来看,臀部占了相当关键的位置。如果撅臀,就会使全身的劲力在臀部断开,上下不能相合,以致于周身处处劲力脱节。臀部以下的部位大概要占到全身体重60%以上的比重,如果这么大的一部分功力练不出来,用不上,那能算把拳练好了吗?如果撅了臀,周身之功力,被臀肢解,分去了60%以上的比重,那不等于江山损失了60%以上吗?这剩余的40%,也不能相合,其中上身又占了30%,两只胳膊还能占多少呢?10%。那手放在别人身上,还能有用吗?从力学的角度看,臀尖相当于箭头,决定了上身劲力的走向。撅臀则箭头向后向下,劲力也就向后向下,那么对手向后推你,不是恰好帮助对手打你自己吗?内力外力相加,十个有十个就得仰身后倒。相反如果敛住臀,箭头向前,就能使周身劲力上下相合成为整体,那么就能撑住截住对方的推打之力。上面说了,对方如果端肩、挺胸、提肚、撅臀的话,反映到手上的劲就只有10%了,能推动敛臀后周身一体的重量吗?回答是肯定推不动。如果敛臀后周身完整的劲力再反过去攻击对方,加上腹部的弹力,就可以轻松把对手扔出丈外。前面讲了,从头到腰劲力协调一致向下,臀一敛则周身之劲能一松到脚,使周身上下的劲都成一家,统一落于两脚,那么放人、发人时周身统一之劲就能通过合理运用,由脚跟传到腿,到臀,到腹,到腰,到胸,到肩,到肘,到腕,到手,上下协调一致,由此周身之劲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就是臀部收敛的重要性。那么请看参加比赛的专业运动员,个个动作蹲得很低,不知道的以为他们很有功夫,但实际都在撅着屁股,因为收住臀,就蹲不了那么低。那么不会敛臀的是在练太极拳吗?不是,是在练长拳。近日又加上什么高难度,完全背离了太极拳的宗旨,练的根本就不是太极拳。为什么会出现长拳慢练太极呢?就是因为那些掌管着各大体育院校、各专业队的专家教授、七八九段,都是练长拳出身,而长拳的技术要求就是仰脸、挺胸、提肚、撅臀、出手出腿平直。让他们搞太极拳,只能是要求太极拳向长拳看齐。所以现在凡是不按照这种长拳慢练的打法去参加比赛,根本拿不上分。有人为了追求名利,只好放弃原则。也有的根本不知什么是太极,只会跟着跑。不敛臀的所谓太极拳,只能得逞一时,早晚众人都会知道练太极拳要头顶、肩沉、肘坠、腕坐、指展、胸含、腹实、臀敛、肛提、功架取中,练起来起手轻灵、落手沉着,刚中寓柔,柔中寓刚,才是太极拳的风格品味。那时练长拳慢练太极的人就无地自容了。我坚信有这么一天,而这一天不会很远。
十五、腿部功夫
前面已经谈了桩,这里讲腿,主要是讲讲弓步的腿功。前面说了撅臀的问题,由于臀敛不住,反映到弓步上就是拔腰。所以如今专业太极拳运动员几乎百分之百的拔腰,公园晨练者就更不用说了。太极拳的弓步要求是:敛住臀,后腿形成自然的活弯儿,而后膝尽量向外撑,膝和后脚尖成一条线,前弓膝不过脚尖。只有达到这个要求才是太极拳的弓步,否则就不是太极拳的弓步。
十六、脚部功夫
练新杨式太极拳,对脚也有极严格的要求。以八十八式为主的体委系统太极拳,包括二十四式、三十二式、四十八式、四十二式、六十六式等等,都是新杨式的太极拳。而新杨式和老杨式在脚的要求上有严格的区别。新杨式向前迈步是脚跟先着地,随着重心的前移,两手和前脚三家一齐到位。而老杨式是迈步落平脚;新杨式向前迈步是欲进先退,重心后移,前脚尖翘起,脚跟着地,随着身体的向前运行,前脚外摆约45度落地,而后上后脚。老杨式是原地动重心,而后上步;新杨式分脚、蹬脚,是直接提腿分出或蹬出。老杨式是划弧线分出或蹬出。新杨式无论向前迈步、向后撤步都不允许抬高脚,而是脚经踝关节前进、后撤。解放后国家体委主编的套路,凡属杨式,均以新架为主。而今天的参赛运动员根本分不出新架、老架的区别,而是想新就新,想老就老,没有定向。
十七、镜子
镜子是我的恩师李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教我们练简化太极拳时,教给我的检查自己或检查别人太极拳的动作正确与否的一面镜子(地点:劳动人民文化宫体育场)。这面镜子的作用是自己的太极拳动作,别人的太极拳动作,时时刻刻用它来照一照,以免出偏,不论谁练太极拳用这面镜子一照立刻现原形。这面镜子是什么呢?就是还原法。还原法就是不加丝毫调整地把动作还原,此还原法除下势和海底针等个别动作可以略有前倾外,其它任何动作都是不加丝毫调整的还原。例如起式,如动作前俯了,那不加丝毫调整的还原,立即现出动作前倾的丑态;如起式后仰了,不加丝毫调整的还原,就立即现出后仰、挺肚、挺胸的丑态;如起式一肩高一肩低,不加丝毫调整的还原,就立即现出一肩高一肩低的丑态;如起式撅臀了,不加丝毫调整的还原,就立即现出撅屁股练拳的丑态。今天我把这面镜子说给大家,你们用这面镜子照我,照你自己,照你的老师,照专业太极拳运动员、教练员,照专家、教授,七、八、九段权威。不论谁一还原就丑态百出,他就是假专家、假权威。今天先简谈至此,今后,我在之三、之四中还要详论这面镜子的作用,我要让那些假专家、假教授、假教练、假太极拳运动员在这面镜子中现出假太极之原形。
十八、综述
我今天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杨式新架太极拳的规矩。我根据个人练拳58年的体会,分析了太极拳对头、眼、耳、鼻、舌、肩、肘、腕、指、胸、腹、臀、腿、脚等等部位的要求,参考了太极拳和道家功的书籍,提出太极拳出于道家,属于道家,而不属于别的哪家哪派。太极拳只有一派,那就是道家武当派。以前各种书籍对张三丰祖师以前的师承都说不清楚,我根据手上的资料总结清楚了张三丰祖师的师承,并在我写的《张三丰祖师简介》一文中,较全面地介绍了张三丰祖师,此处不再重复。我引用恩师的话,大声疾呼“你们毁了我的太极拳”,指的就是以新杨式为主的国家体委系统的太极拳。新杨式的楷模,先是恩师的父亲,解放后则是我的恩师。目前国内国外的太极拳热,就象当年的气功热一样,给了不少投机商钻空子、卖假药的机会。我成全民健身,但我不成下里巴式的太极拳。既然是练太极拳,就起码应懂得并做到头顶、肩沉、肘坠、腕坐、指展、胸含、腹实、臀敛、腰松这些太极拳最基本的规矩,否则即使只为健身,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我更反对以假太极当真太极堂而皇之地兜售,明明是长拳慢练,却硬说是太极拳。我写《你们毁了我的太极拳》之一、之二,就是针对假太极去的,这就是我的目的。
先辈太极拳家们一再提醒我们,练太极拳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仰脸、端肩、掀肘、直腕、指无形、挺胸、提肚、撅臀、拔腰的假太极,与头顶、肩沉、肘坠、腕坐、指展、胸含、腹实、臀敛、腰松的真太极,何止是差之毫厘,而是根本没有丝毫共同之处,所以谬之也不止千里,而是天壤之别。这种太极拳即使全国都在练,全世界都在练,有一个不练的,那就是我。如果这种情况不改,我就继续之三、之四地写下去,直至假太极全部消亡。
【太极拳的训练方法技巧】相关文章:
太极拳训练方法技巧10-05
太极拳训练方法07-15
太极拳的训练方法06-16
太极拳腿部训练方法08-01
太极拳内功的训练方法06-18
太极拳科学训练方法10-09
太极拳功夫训练方法07-17
陈氏太极拳训练方法11-01
太极拳的训练方法有哪些09-03
太极拳的桩功训练方法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