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意念运用方法
太极拳属于传统武术中的内家拳,修炼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那么太极拳的意念运用方法有哪些呢?太极拳教学有详细的讲解,现代人练习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下面随着太极拳意念学习一下吧!以下仅供参考!
太极拳的意念运用方法
太极拳主张用意念带动身体四肢,修炼太极拳能锻炼灵活的大脑思维,练习太极拳用意念引导四肢。
在内丹学中将“意念”称之为“黄婆”,但这种意念绝非杂念,而被定性为“真意”,相当于唯识学中的末那识。武术中的意念运用多与气功有相似之处,追求热、胀、麻等生理效应。内家拳修炼之始自然也离不开此类的臆想,但久而久之,极易生患。
有一位给我划过拳架的太极拳老师,因为非常强调用意行拳,且走架极慢,所以导致气滞成弊,才过五十岁就患上了三叉神经炎、静脉曲张、高血压等病症,健康状况尚不及常人,寿禄亦不高。
初学太极拳要学会如今以及放松身体,这样才能启发意念,在意念的作用下,使身体协调运动。
一、意既“媒”也
有读者来信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应该是心意六合拳?还是六合心意拳?我认为两者皆有道理,姬祖师精六合大枪,又入少林习心意把,将两种功夫糅而化之,如称之为六合心意拳,则是以六合之理统领心意把;如称其为心意六合拳,则是以佛家典籍《俱舍论》的唯心理论主宰六合拳学。
心意拳谱上强调要在心意上下工夫,而束展、对挣拔长,丹田的转动,一枝动百枝摇等练法,其实都是《易筋》、《洗髓》二经的衍生功夫。近百年来注释《易筋》、《洗髓》二经者不下数十家,但多是在用意上着笔,尤其以周潜川先生为著。
意念是一种无形之力,上世纪80年代气功热时,有科研人员通过反复实验发现:人经过特殊的训练,可以运用意念控制体温、心率。现代量子力学也证明,人的意念对物质的最基本结构有影响作用,并将这种作用称之为“海德堡的测不准原理”。
太极拳最重视意念活动,全神贯注练习太极拳,能使大脑中枢神经得到充分的休息,缓解大脑疲劳,修复病灶。
内家拳中最强调用意的首推太极拳,杨澄甫将“用意不用力”列为“太极拳术十要”之六:“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此全是用意不用力”。以意念作用于经络、血液和肌肉的最微细的基本结构,久而成功,可以产生生物电流。由此近代太极拳名家乐幻智提出运用太极拳功夫练出“电人”的理论。
意念本身无形无象,但确实可以作用于有形之肌体,激发人的潜能。吴式太极主张循经守穴,确实提高了养生的质量。杨式太极老架主张行功走架时,想象手心各有一个小气球,则能够提高推手时的感应灵敏度。
心意拳的化境要求周身需练出灵劲!而我自身的修炼体悟是:要想练出灵劲就不能用意念,必须靠直觉和、灵感,也就是潜意识。
二、真意与潜意识
用意不用力,只是内家拳的入门功夫,要想练出周身六合一体、一触即发的灵动功夫,则必须培养灵根,构建潜意识的神经体系,也就是传统丹道中所说的真意。呼唤出真意来统领行功走架,才能练出上乘功夫。
所谓“真意”者,大概相当于现代心理学中的潜意识。潜意识能够摆脱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和程序,而形成直觉,在实战搏击中显现出超常的应变能力。以我亲身经历的两件事就很能说明:直觉对于武学修炼者的重要性。
十多年前我曾痴迷于内家拳的器械修炼,每天下班后都在楼后小学的校园内舞刀弄枪。学校的值更人老程头非常喜欢看我练双头蛇和十三把。但他多次在我练得大汗淋漓时警告我,这院子里可有蝙蝠窝,那东西闻着汗味就咬人,有毒!我怎能把那种小飞虫放在眼里?在一个皓月当空的仲夏之夜,老程头和几个人坐在院子里喝茶乘凉。
我练完鞭杆后已是满身大汗,于是停下来想喘口气儿,突然脑后一阵凉风,一个尖锐的东西似触非触地扑到了我的后脖上,我本能地周身一抖,低头转身的同时手中的鞭杆就向身后抽了出去!一声凄鸣,真有一只蝙蝠落在了地上。有人喊道:好功夫!老程头却说:真玄!
一个人即使把功夫练到了极致,如果没有进行过实战训练,一旦与人交手搏击也很有可能会一筹莫展。高手之间的较量,在瞬息万变之中靠的就是潜意识的自然反应,这种潜意识的培养是通过在各种环境中、在各种条件下,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在移动过程中进行攻防、躲闪、发力。
一个没经过实战训练的武学大师,即使与一个身经百战的街头小混混交手,也未必能有胜算。实战训练就是把各种攻防意识转化为潜意识的过程,这样在搏击中才能产生条件反射,能够一触即发。王芗斋创意拳,就是汲取了心意把中“恨天无把、恨地无环”的意念和太极拳的'用意心法。
三、意念剥尽是元神
元神是人类的无意识,功夫修炼至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一种极端清醒而又毫无思维意识的心理状态。潜意识是思维的深潭,相当于船子和尚说的:“垂竿千尺,意在深潭。”投一石子,池水即可泛起波澜。而元神则是如如不动的,它的存在不能用“有”或“无”来判断,它是唯识学中说的阿赖耶识所藏的“无漏种子”,是宇宙原始之初的“一点灵光”。“内念不萌,外想不入,独我自主,谓之元神。”
十八年前,我和善先生、铁先生在一起玩拳的时候,姜先生常说,我是在用元神打拳,其实大错!元神为体,不可用。有人说元神就是那个“一”,亦错!没有那个“一”,“一”是你想出来的,是一个假借的名字。所谓“一切法无我”,用“我”的思想意识去界定“元神”就错了!既然“元神”如此不可琢磨,又不堪用,何必要去研究它呢?
从佛学上看,我们所说的“见性”,也就是悟到了元神,亦称之“开悟”。丹道家将元神与先天一气相包容,即可修炼成阳神。运用阳神再进一步修炼,才能得到人体细胞中的反物质——“玉神”。凝聚玉神则可以再造新的生命,人能够返老还童,出现“三易”变化,直至“聚则成形,散则成气”。谁又能说元神无用?无用之神才堪大用。
太极拳的行功走架,进入到恍兮惚兮的状态,也就是翁心诚先生所提出的“醉太极”理念,应该说是武学的高深境界。但从武学上升到丹道修炼,则必须要达到元神显现,超越了恍惚的状态,头脑异常清楚,如一潭能见到底儿的清泉,而又没有一丝波澜,一念不生,不知拳练我,还是我练拳!此时阴跷起火,继而两肾如汤沸,以神光照丹田,则大药生,金丹成,千万不可做意转周天,那些都是小儿科!
那么修炼元神的窍要是什么呢?前辈祖师们有云:“万物生复死,元神死复生。以神入气穴,丹道自然成。”识神灭、元神生。修炼之初尚不能离开识神,但必须要时时培养自己的良性意念,不能有盲目的杂念,更要杜绝妄念。
太极拳对意念的要求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意念”的含义,这样我们才能够去深刻理解它的运用。
什么是意念?意念是一种思想,一种感受,一种体悟。陈式太极拳追求的是灵感,灵敏和速度,“要求用意不用力”。
这是因为,意念集中了,周身放松了,才能肢体协调,内气贯通,然后,才能产生速度,产生力量,太极拳的松柔,不是有些人认为的那样,不用力就是松柔,用力就是刚硬。
所以说,对于松柔的运用,不能简单的局限于字面上的理解,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控制。
在不失棚劲的条件下,放松下沉,这叫柔;“刚”则是通过速度产生一种灵活性的力量,是一种松活弹抖的力量。
“用意不用力”,是要求思想清静,精神集中,达到入静程度,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拳术演练。
“不用力”是说在初学阶段,初学者很容易用僵劲拙力,这时你要放松,不要用力。
对于初学者而言,学会放松,才能更有效的学习太极拳的招式。
练太极拳还要求“劲断意不断”,是说在定势时,动作停止了,劲力似乎断了,但是意念没有断,这是内气回归丹田的一种表现,其中蕴涵着下一个动作的开始。
内气回归丹田时,丹田会产生一种强大的膨胀力,身体既有收缩又有膨胀,极其灵敏。从外形上看,劲断了,但是,内气通过意念,在周身贯串得非常饱满,随时都可以喷发而出。
“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则是说意念是一种灵感,意念始终集中在这个灵感上,非常灵活,如果没有这个灵感,没有圆活饱满的内气感觉,刻意地用力,去追求某一种感觉,就会不灵活,就滞重。
太极拳意念养气的动作
1.舒翅
两脚站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屈,两手自然下垂,眼帘自然下垂,但不闭合。
松肩坠肘后,两手自然抬起捧着肚子,两中指尖隔着衣服放在肚脐的边缘上,手腕和肘轻轻地(用意不用力)贴在带脉上。
意想手心劳宫穴贴在带脉上,开始时觉得似贴非贴,待到觉得已贴住时,就改意想少海穴(肘内侧肘横纹端)贴在带脉上;开始时觉得似贴非贴,待到觉得贴住时,又回想劳宫穴贴带脉,如此往复循环。
坚持的时间越长越好,但要以舒适为度,并逐渐延长时间。这时,觉得似乎两手(双翅)抱着一个大球,两脚踩着一个大球,头顶着一个大球。这三球相照就是“三田合一”。待到手抱的球似乎要突出时,就可转入下一个阶段。
2.开怀
两手中指尖离开肚脐,引导两手向外、向上,直到手指与肩平。两手又转向下,以两中指尖按摩气冲穴(气冲穴在腹股沟上部.耻骨结节处上方)。
然后,两中指相继按摩阴陵泉、三阴交、悬钟、阳陵泉和环跳穴。然后,两手扶着后腰,中指尖在命门穴(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拇指朝下,意想以两手心和命门为圆心各一圆,就形成三个圆,叫做“三环套月”。
三圆本是直立的,要意想着把三环摆成水平,这时身体往后仰,似伸懒腰动作(但不要用力)。这就如同仙鹤张翅一样。
这样坚持一会儿,直到觉得两脚心已人地而头顶百会穴贴地时,腰可伸直,像受力向后弯的藤条,等外力取消时,自然弹回原来的样子。
【太极拳的意念运用方法】相关文章:
平面设计意念表现方法12-22
太极拳的运气方法12-19
太极拳压腿的方法12-15
太极拳的习练方法12-06
太极拳的擒拿方法11-11
太极拳的锻炼方法09-15
练好太极拳的方法09-01
太极拳的练习方法08-16
太极拳运气方法09-15